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歌诀病症

伤寒歌诀病症

伤寒歌诀病症
伤寒歌诀病症

伤寒歌诀病症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中风伤卫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风,病即发热汗自出,鼻鸣干呕桂枝功。

太阳寒邪伤荣脉证

伤寒伤荣脉浮紧,头疼身痛恶寒风,无汗而喘已未热,呕逆麻黄汤发灵。

伤寒荣卫同病脉证

中风浮紧遍身痛,头疼发热恶寒风,干呕无汗兼烦燥,伤寒身重乍时轻。浮缓呕逆无汗喘,头疼发热恶寒风,烦燥而无少阴证,荣卫同病大青龙。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伤寒酒病桂勿与,呕吐不已血浓鲜,尺迟服麻致漏汗,恶风肢急小便难。微弱汗风青龙发,厥惕悸眩热仍然,身润振振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二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一日太阳病,欲吐烦燥数急传,阳明少阴证不见,脉静身和为不传。

阳明表病脉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阳明热病脉证

白虎烦渴热阳明,汗出身热脉长洪,不恶寒兮反恶热,合柴兼见少阳经

阳明府病脉证

胃实脉大腑阳明,大便难兮脾约同,蒸蒸潮热濈濈汗,满痛始可议三承。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阳明表证反有汗,桂枝加葛中风传,热证无汗亡津液,燥渴仍从白虎痊。胃实汗热原应下,恶寒浮缓表为先,欲知定硬识失气,不转微涩下之冤。舌滑尿白小便数,便硬休攻导自安,小便数多知便硬,无苦数少是津还。

少阳脉证

往来寒热胸胁满,脉弦目眩而耳聋,口苦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少阳经。或渴或咳身微热,或胁硬痛腹中疼,或悸不呕尿不利,舌胎滑白小柴宗。

少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胸烦不呕去参夏,加蒌若渴半易根,腹痛去芩加芍药,心悸尿秘苓易芩。胁下痞硬枣易蛎,不渴微热桂易参,咳去参枣加干味,小柴临证要当斟。

少阳证禁吐禁汗禁下

少阳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少阳可汗可吐可下

胸满热烦栀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发热恶寒肢烦痛,微呕支结柴桂宁。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痛硬大柴攻,误下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振汗生。

三阳合病并病

合并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二阳合病满喘发,自利葛根呕半同。太少利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膨膨。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眠合目汗蒸蒸,遗尿而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二阳并病汗不彻,面赤怫郁大青龙,表罢潮湿手足汗,便难谵语大

承攻。

太少头项痛眩冒,心下痞硬如

结胸,禁汗吐下惟宜刺,谵惊不食利多凶。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伤寒三日三阳尽,热微烦燥入阴传,其人能食而不呕,脉小尿清为不传。

太阴阴邪脉证

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朮加附子,吐多去朮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朮,渴若得水倍朮宁。欲作奔豚朮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疼。

太阴阳邪脉证

阳邪嗌干腹满痛,误下时痛大实疼,大承桂枝加芍大,脉弱芍大当审行。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是寒虚气上从,腹满不减不大便,转属阳明仍可攻。

少阴阴邪脉证

少阴阴邪脉沉细,背寒欲寐口中和,咽痛腹痛骨节痛,厥逆清谷四逆瘥。

少阴阳邪脉证

少阴阳邪沉细数,口燥咽干大承汤,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少阴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二三日无里证,减辛加草用之良。

厥阴阴邪脉证

厥阴阴邪微细厥,肤冷脏厥躁难安,囊缩舌短胎滑黑,四逆当归四逆先,少满痛厥姜萸入,蛔厥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蛔闻臭,烦因蛔动乌梅圆。

厥阴阳邪脉证

阳邪热厥厥而热,消渴热气撞心疼,烦满囊缩舌焦卷,便硬尚任大承攻,四逆不分四逆散,咳加姜味下利同,悸加桂枝腹痛附,下痛薤白秘尿苓。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少阴里寒外热证,面赤身反不恶寒,厥利清谷脉微绝,通脉四逆主之先,利止参加脉不出,葱入面色赤炎炎,腹痛加芍咽桔梗,呕加圣药用姜鲜。

两感

一日太阳少阴病,头痛口干渴而烦,二日阳明太阴病,满不欲食身热谵,三日少阳厥阴病,耳聋囊缩厥逆寒,水浆不入神昏冒,六日气尽命难全。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太阳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不解致逆成坏证,观其脉证犯何经,难辨阴阳六经证,重困垂危莫何凭,惟用独参煎冷服,鼻上津津有汗生。

表证

表证宜汗太阳经,无汗发热恶寒风,头项强痛身体痛,若出自和表虚明。

里证

里证宜下不大便,恶热潮热汗蒸蒸,燥干谵语满硬痛,便溏为虚不可攻。

阳证

阳证身轻气高热,目睛了了面唇红,热烦口燥舌干渴,指甲红兮小便同。

阴证

阴证身重息短冷,目不了了色不红,无热欲卧厥吐利,小便白兮爪甲青。

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身肢厥,恶热烦渴大便难,沉滑爪赤小便赤,汗下清宜阴自完。

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色浅赤,发热不渴厥而烦,下利尿清爪青白,浮微通脉复阳还。

阳毒

阳毒热极失汗下,舌卷焦黑鼻煤烟,昏噤发

狂如见鬼,咽疼唾血赤云斑,

六七日前尚可治,表里俱实黑奴丸,热盛解毒里实

下,表实三黄石膏煎。

阴毒

阴毒寒实色青黑,咽痛通身厥冷寒,重强身疼如被杖,腹中绞痛若石坚,或呕或利或烦躁,或出冷汗温补先,无汗还阳退阴汗,急灸气海及关元。

编辑伤寒心法要诀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发热无时热兮兮,炊笼腾越热蒸蒸,表热尿白里热赤,外须麻桂内凉承,燥干烦渴为阳热,厥利外热属阴经,阳热宜清白虎辈,阴热四逆与白通。

恶寒背恶寒辨

恶寒表里阴阳辨,发热有汗表为虚,发热无汗表实证,实以麻黄虚桂枝,无热恶寒发阴里,桂枝加附颇相宜,背寒口和阴附子,渴燥渴阳白虎需。

恶风

风寒相因相离少,三阳俱有恶寒风,恶风属阳法从表,三阴恶寒无恶风。

头痛

三阳头痛身皆热,无热吐沫厥阴经,不便尿红当议下,尿白犹属表未清。

项强

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有汗桂枝添葛入,脉沉括蒌桂枝方,结胸项强如柔痉,大陷胸丸下必康,但见少阳休汗下,柴胡去半入蒌良。

身痛

身痛未汗表实证,汗后身疼属表虚,桂加生姜参芍药,尺迟血少建中芪,少阴沉厥附子治,厥阴汗利四逆医,风湿尽痛难转侧,掣引烦疼桂附宜。

烦躁不眠懊恼

躁身不静烦心扰,不躁难眠作热观,懊恼烦甚无冷病,惟躁阴阳表里看,诸烦无论三法后,便软栀竹等汤煎,便硬白虎三承气,躁同阴见便属寒。

自汗头汗

自汗热越多急下,更兼热利不休凶,头汗热蒸不得越,黄湿水火血皆成。

手足汗

手足濈濈然汗出,便硬尿利本当攻,寒中汗冷尿不利,攻之固瘕泻澄清。

潮热时热

午后一发为潮热,无休发热汗蒸蒸,时热自汗无里证,先时与药桂枝称。

谵语郑声

谵语为实声长壮,乱言无次数更端,郑声为虚音短细,频言重复更呢喃,同阳经见均属热,同阴经见总为寒,阳无可攻当清解,阴不能温当补痊。

渴证

三法伤津胃燥干,阳住乘阴渴亦然,渴欲饮水少少与,莫使停流饮病干,太阳五苓尿不利,阳明白虎饮连连,少阳证俱心烦渴,小柴去半粉加添。

舌胎

舌心外候本泽红,红深赤色热为轻,外红内紫为热重,滑白寒表少阳经,沉迟细紧脏寒结,干薄气液两虚空,黄黑胎润里热浅,焦干刺裂热深明,黑滑若与三阴见,水来克火百无生。

两胁满痛

邪气传里必先胸,由胸及胁少阳经,太阳脉浮惟胸满,过经不解有阳明,干呕潮热胸胁满,大柴加硝两解行,心腹引胁硬满痛,干呕尿秘十枣攻。

呕证

呕病因何属少阳,表入里拒故为殃,太

阳之呕表不解,食谷欲呕在胃阳,

太阳有吐而无呕,厥阴涎沫吐蛔长,少阴呕利有水气,饮呕相因是水乡。

往来寒热

加疟寒热

往来寒热少阳证,寒热相因小柴胡,如疟寒热三五发,太阳麻桂等汤除。

目眩耳聋

少阳目眩神自正,诸逆昏乱不能生,重暍耳聋湿温汗,不语面色变身青。

腹满痛

腹满时痛不足证,腹满大痛有余名,误下邪陷太阴里,汗热便硬转阳明。

吐证

中寒吐食不能食,不渴而厥吐寒虚,得食吐渴火为逆,饮吐相因水病居。

热利寒利

热利尿红渴黏秽,寒利澄清小便白,理中不应宜固涩,仍然不应利之瘥。

但欲寐

行阴嗜卧无表里,呼醒复睡不需惊,风温脉浮热汗出,多眠身重息鼾鸣。

阴阳咽痛

咽痛干肿为阳热,不干不肿属阴寒,阳用甘桔等汤治,阴用甘桔附姜攒。

气上冲

气撞吐蛔厥阴本,无蛔阳表桂枝汤,少腹急引烧裩散,冲喉难息瓜蒂良。

饥不欲食

饥不欲食吐蛔厥,下后不食属阳明,懊恼头汗栀子豉,厥紧心烦邪在胸。

手足厥逆

太阴手足温无厥,少阴厥冷不能温,厥阴寒厥分微甚,热厥相因辨浅深。

少腹满痛

少腹满而按之痛,厥逆尿白冷膀胱,不厥血蓄小便利,小便不利水为殃。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

神昏胃热重阳狂,三黄三承白解汤,蓄血发狂小便利,少腹硬痛属太阳,阳明蓄血大便黑,其人如狂而喜忘,桃仁承气抵当治,须识作汗奄然狂。

循衣摸床

循衣摸床有二因,太阳火劫热伤阴,小便利生不利死,阳明热极热弥深,皆缘三法失成坏,脉实堪下弱难禁,虚实阴阳难辨处,独参六味可回春。

太阳阳邪停饮

太阳阳邪有水逆,消渴发热汗出烦,小便不利水入吐,脉浮而散五苓攒。

太阳阴邪停饮

太阳阴邪有水气,伤寒无汗热烘烘,主证干呕咳微喘,外发内散小青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除麻共入苓,噎麻易附喘加杏,渴加元粉减半平。

少阴阳邪停饮

少阴阳邪有停饮,六七日反不得眠,下利而渴咳而呕,小便不利猪苓煎。

少阴阴邪停饮

少阴阴邪有水气,腹痛四肢重沉疼,小便不利自下利,或咳或呕真武平,咳加干姜辛味共,小便若利去茯苓,呕去附子生姜倍,利去芍药入干平。

喘急短气

喘急喝喝数张口,短气似喘不抬肩,促难布息为实证,短不续息作虚观,内因饮病或痰热,外因阴阳表里看,直视神昏汗润发,脉微肢厥命难全。

心下悸

筑筑惕惕心动悸,怔怔忡忡不自安,饮多尿少为停水,厥冷汗后是虚寒。

战振栗

战身耸动栗心襟,振虽耸动比战轻,故振责虚因无力,栗战相交邪正争,

证若生三法后,虚其中外逆而成,不逆因和而作解,正胜邪却战汗平。

呃逆哕噫

呃逆今名訇古名,不似哕哕胃里声,訇声格格连声作,原夫脐下气来冲,

类嗳噫情自异,均属气逆治能同,虚热橘皮竹茹治,二便不利利之宁,

气不归元宜都气,寒虚丁萸附理中,痞硬下利生姜泻,痞硬噫气代赭功。

訇【食訇】

结胸

按之满硬不痛痞,硬而满痛为结胸,大结从心至少腹,小结心下按方疼,

热微头汗为水结,漱水不咽血结名,瘀衄未尽经适断,内实沉大审的攻,

抵当桃仁大小陷,误攻浮大命多倾,不实浮滑小陷证,脏结悉具烦躁凶。

痞硬

阳证痞硬为热痞,大黄黄连泻心宁,汗出恶寒寒热痞,附子泻心两收功,

误下少阳发热呕,痞满半夏泻心能,虚热水气痞下利,心烦干呕腹雷鸣,

虚热水气生姜泻,痞急气逆甘草灵,桂枝表解乃攻痞,五苓烦渴利尿通。

发黄

湿热发黄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阳明,素有寒湿发汗后,黄从阴化太阴经,

阳色鲜明阴色暗,太阳血蓄并狂生,表实麻翘赤小豆,茵陈里实栀子清,

阴黄茵陈四逆主,便溏尿秘茵五苓,环口黧黑柔汗死,体若烟熏阳绝征。

疹斑

伤寒疹斑失汗下,感而即出时气然,表邪复郁营卫分,外泛皮脉痧疹斑,

痧白疹红如肤栗,斑红如豆片连连,红轻赤重黑多死,淡红稀暗是阴寒,

未透升麻消毒治,热盛三黄石膏煎,已透青黛消斑饮,双解痧疹法同前。

衄血

阳明衄血热在里,太阳衄血热瘀经,太阳头痛目瞑兆,阳明漱水不咽征,

衄后清凉知作解,不解升麻犀角清,未衄表实麻黄汗,里热犀角芩连同。

吐血

伤寒吐血多因逆,下厥上竭少阴经,三阳热盛宜清解,血瘀胸满痛当攻,暴吐腐臭肉溃死,过多血脱面无红,犀角桃仁宜拣用,救脱圣愈及养荣。

大小便脓血

热在膀胱小便血,八正导赤利之佳,热瘀里急下脓血,黄连白头与桃花。

颐毒

伤寒发颐耳下肿,失于汗下此毒生,高肿焮红痛为顺,反此神昏命必倾,毒伏未发脉亦隐,冷汗淋漓肢若冰,烦渴不便指甲紫,颇似三阴了了轻。

狐惑

古名狐惑近名疳,狐蚀肛阴惑唇咽,病后余毒斑疹后,癖疾利后也同然,面眦赤白黑不一,目不能闭喜贪眠,潮热声哑腐秽气,能食堪药治多痊。

百合

百合百脉合一病,如寒似热药无灵,饮食起居皆忽忽,如神若鬼附其形,脉数溺时辄头痛,溺时不痛淅淅风,溺时快然但头眩,六四二十病方宁。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同一治,胎产经来热入室,昼日明了夜谵妄,小柴生地牡丹皮,无汗加麻有汗桂,汗后不解再加

枝,寒热如疟加麻桂,中寒姜附不须疑,

渴热白虎花粉葛,瘀血桃仁承气俱,产后胎前虽多证,不外阴阳表里医。

食复劳复

新愈脏腑皆不足,营卫肠胃未通和,多食过劳复生热,枳实栀子大黄差,浮汗沉下小柴解,燥呕竹叶石膏合,气虚补中益气主,阴亏六味倍参多。

房劳复阴阳易

房劳复与阴阳易,二病情异证则同,病后犯色复自病,病传不病易之名,男女俱主烧裩散,少腹急痛引阴中,身重少气头眩晕,拘挛热气上冲胸。

类伤寒五证

停痰、伤食、脚气、虚烦、内痈

相类伤寒有五证,头疼发热恶风寒,停痰头项不强痛,胸满难息气冲咽,伤食恶食身无痛,痞闷失气噫作酸,脚气脚膝胫肿痛,或为干枯大便难,虚烦微热无表里,内痈能食审疼缘,肺痈喘咳胸引痛,唾粘腥臭吐脓涎,

胃痈当胃痛难近,肠痈肿痛少腹坚,身皮甲错腹中急,便数似淋证中看。

同伤寒十二证

冬温、寒疫、瘟疫

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之常,伤之四时皆正病,非时有气疫为殃,应冷反温冬温病,应温反冷寒疫伤,瘟疫长幼相传染,须识岁气汗攻良。

温病、热病

冬伤于寒春病温,夏日热病早亏阴,脉浮头疼发热渴,不恶寒兮是所因,无汗河间两解法,有汗轻下早当寻,失治昏狂诸热至,无证随经以意神。

风温

风温原自感春风,误汗灼热汗津生,阴阳俱浮难出语,身重多眠息鼾鸣,误下直视失溲少,被火发黄瘈瘲惊,萎蕤桂枝参白虎,一逆引日再命终。

温疟

温疟得之冬中风,寒气藏于骨髓中,至春邪气不能发,遇暑烁髓消肌形,或因用力腠发泄,邪汗同出故热生,衰则气复寒后作,证同温热治相同。

湿温

温复伤湿湿温病,身重胸满及头疼,妄言多汗两胫冷,白虎汤加苍朮苓。

中暍、温毒、风湿

温病中暍温毒病,证同温热热尤炎,伤湿汗出当风立,风湿发热重疼牵。

痉证

痉证反张摇头噤,项强拘急转侧难,身热足寒面目赤,须审刚柔治法全。

易愈生证

神清色泽亮音声,身轻肤润脉和洪,忽然口噤难言躁,脉即停伏战汗宁,饮多消散知酿汗,能食脉浮表还平,子得午解阳来济,午得子解是阴从。

难治死证

伤寒死证阳见阴,大热不止汗失神,阴毒阳毒六七日,色枯声败死多闻,心绝烟熏阳独留,神昏直视及摇头,环口黧黑腹满利,柔汗阴黄脾败由,肺绝脉浮而无胃,汗出如油喘不休,唇吻反青肢冷汗,舌卷囊缩是肝忧,面黑齿长且枯垢,溲便遗失肾可愁,水浆不入脉代散,呃逆不已命难留,大发风温而成痉,温湿重暍促命终,强发少阴动经血

,口鼻目出厥竭名,

汗后狂言不食热,脉躁阴阳交死形,厥冷不及七八日,肤冷而躁暂难宁,此病名之曰脏厥,厥而无脉暴出凶,厥而下利当不食,反能食者名除中。

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2016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病生理要点 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囟经》 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囟门等与成人不同。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8、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古代儿科称为‘哑医’。 9、‘囟填’——囟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囟陷’——囟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1。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__参附汤 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刘渡舟: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及参考书

刘渡舟: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及参考书 学习《伤寒论》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和方法,以及学好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知识。同时把《医宗金鉴·寒心法要诀》、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这是第一步。 必备熟读《黄帝内经》并背诵经典条文段落 背诵:《医宗金鉴·寒心法要诀》、《长沙方歌括》 第二步、直接看伤寒论原文(白话古文)整体把握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看白文(指不带注解的原文)。《伤寒论》原文,是以条文形式写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 《伤寒论》有398条之多。《伤寒论》既然用条文表达辨证论冶的思想方法,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而为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部是有机的联系着。作者在写法上,充分运甩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宾主假借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的方法表达无余。

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 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 白文伤寒论原文最少看它四五遍,并对其中的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方有妙用。在这一阶段,可能感到枯燥无味,那也无关紧要,只要坚恃下来就是胜利,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看历代伤寒注家的注解,成无己、徐大椿、柯韵伯、尤在泾 在熟读白文的基础上,然后就可以看注了。《伤寒论》的注家不下数百之多,看哪一家为好呢?在认识上也不一样。 我以先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好。因为成注的优点是在学术上不偏不倚,以经解论,最为详明,说理比较中肯。成氏写的还有《伤寒明理论》和《方解》两种书,同《注解伤寒论》鼎足而立,缺一不可。所以,在看成注之前,这两种著作也应认真地看一看,才能对它选写的五十个症侯,在定体、分形、析证、辨非等环节上有所认识,以加强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运用。 成氏三书读完后,可以看看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解析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 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

中医方剂学总结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 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 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 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 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 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 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

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 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暑湿证:桂苓甘露饮。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 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 清营凉血: 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 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 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 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 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 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 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肝炎犯胃:左金丸:吾皇(黄连6:1)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中医诊病的方法,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医生就根据反应的不同,还了疾病、脏腑不合的情况。 但是,色与脉必须相合,才有把握,才更有准确性。因此,除了色之外,还要用指诊治法。色脉结合,可以万全。 现在我们当医生的,查色、切脉,还讲究,但是比较粗线条的了,不细,不细微。病人来了,人的胖瘦、脸上发红、发黄,我们也看一看。但是,这是很不够的,这些都是粗线条的。郁微,就是到了很细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机。宋邵康节一个话,知机,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机了,这就有点神了,先知先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知机了,事物刚一萌动,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观止里有一句话,础润而雨,月晕而见,见微知著,见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当医生辨色,就是要知机,他有一点反应,医生的眼睛丝毫不爽,就看出来,就知道病情的情况了,就知道了。但是色与脉要结合起来,这样把握性才大一些。 上一次课我们讲的就是色脉结合诊病的方法,讲了三条。我们讲了,色莫知真。因为色脉结合了,我们才能洞悉病情。举了三个例子,恐在气血下,而脉细,而面白。脉细面白,气血不能向上,恐在气下,气血行于下,而不注于上,所以才脉细面白。人有羞愧,人心气馁了,心气不足,心就虚了,人的面色就乍赤乍白而无定,脉就浮了,浮者,气散于外,气不扰了。人无精液了,脉就涩了,唇口干涸,脉涩是切诊,唇口干燥是望诊。举例是说明,人的情志的变化,影响气血,能反应于人面,人的面色、脉色有变化。有了疾病了,也影响人的脏腑气血,人的面色,脉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色与脉密切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人的疾病、情志的变化,是很科学的。 所以,我们读书就有所启发,这短短三条,字并不太多,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临床看病的时候不要净切脉,还要望色,脉与色、和他的神态要结合起来,来反应脏腑气血荣卫的情况。所以说辨脉法,并不是辨脉的,结合望色的。如果从这三个例子,我们重视了,色脉之真,重视了人的情志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人的疾病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我们就收获无知处。我们读书要有所收获,有所得,有所用,这样在临床上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古人不能一个一个都说出来,举一反三,由表及里。如果人怒了,怒发冲冠了,脉是细的,面是细的吗?因此,面是红的,脉是洪大的。这你就要推理啊。如果人惭愧了,面一会红一会白,叫人看到心神不定,那人没什么事呢? 下面又讲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举按寻的指法,切脉有举按寻,有三菽六菽九菽12菽这样的轻重之分,来候五脏之气。脉有浮取,有中取,有沉取,我们一般切脉的方法,叫浮中沉,所以要先从三菽开始。这叫常规。我们现在有些学生没受过常规的训练,切脉的时候,一下子就按下去了,中医你要先轻取,你得先看它是肺脉啊,看看是不是有表证,有外感。浮取没有才中取,然后再沉下去,所以叫浮中沉,举起来,按下去,叫寻,最后才推筋找骨。脉有浮中沉就是人有下中下三焦。浮就是看上焦的病,是表,按就是脾胃,寻就是肝肾了。指法,辨脉篇就告诉我们了,切脉的方法由轻取来候脉,候之不得然后向六菽,然后至骨,这样循序渐进,来候五脏之气。这就是知识,是理论,这也有手法,指法。我学了辨脉篇了,学到了什么了?这就是收获,就是能耐。指法,应该由轻而重,由上而下,一点一点地往下来。 下面讲的就是寸关尺,讲三部脉,再加上浮中沉,三三得九,这就是寸口脉的三部九候之法,三部就是寸关尺,九候就是三部各有浮中沉,与内经讲的三部九候之法不同。 三部九候里最主要的是讲肾脉、根脉。脉讲胃神根,脉有了根了,人就有救了,脉要无根,人就危险了。所以“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 百部甘草紫箢) 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2.泻下剂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 甘草干姜芒硝)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3.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 白术烧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原文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tx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中医诊病的方法,叫做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当中,最主要的,能被大家掌握的,色脉之诊。望色、切脉,这个非常重要。色,叫查,用眼睛观查它的变异。人病了,必有反应,一个是从脉上,一个是从色上,而有所不同。医生就根据反应的不同,还了疾病、脏腑不合的情况。但是,色与脉必须相合,才有把握,才更有准确性。因此,除了色之外,还要用指诊治法。色脉结合,可以万全。 现在我们当医生的,查色、切脉,还讲究,但是比较粗线条的了,不细,不细微。病人来了,人的胖瘦、脸上发红、发黄,我们也看一看。但是,这是很不够的,这些都是粗线条的。郁微,就是到了很细微的程度,但是望色要知机。宋邵康节一个话,知机,其神乎?你要是知了机了,这就有点神了,先知先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知机了,事物刚一萌动,你就知道了。所以古文观止里有一句话,础润而雨,月晕而见,见微知著,见了小的就知道大的。所以当医生辨色,就是要知机,他有一点反应,医生的眼睛丝毫不爽,就看出来,

就知道病情的情况了,就知道了。但是色与脉要结合起来,这样把握性才大一些。 上一次课我们讲的就是色脉结合诊病的方法,讲了三条。我们讲了,色莫知真。因为色脉结合了,我们才能洞悉病情。举了三个例子,恐在气血下,而脉细,而面白。脉细面白,气血不能向上,恐在气下,气血行于下,而不注于上,所以才脉细面白。人有羞愧,人心气馁了,心气不足,心就虚了,人的面色就乍赤乍白而无定,脉就浮了,浮者,气散于外,气不扰了。人无精液了,脉就涩了,唇口干涸,脉涩是切诊,唇口干燥是望诊。举例是说明,人的情志的变化,影响气血,能反应于人面,人的面色、脉色有变化。有了疾病了,也影响人的脏腑气血,人的面色,脉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色与脉密切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人的疾病、情志的变化,是很科学的。 所以,我们读书就有所启发,这短短三条,字并不太多,张仲景就是告诉我们,临床看病的时候不要净切脉,还要望色,脉与色、和他的神态要结合起来,来反应脏腑气血荣卫的情况。所以说辨脉法,并不是辨脉的,结合望色的。如果从这三个例子,我们重视了,色脉之真,重视了人的情志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人的疾病的变化与气血的关系,我们就收获无知处。我们读书要有所收获,有所得,有所用,这样在临床上提高了我们的水平。古人不能一个一个都说出来,

方剂歌诀带趣味记忆

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趣记】归川芍桃红+姜枣麝葱酒 六君子汤,归脾汤 左归丸,天王补心丹 【组成】熟地(240克)山药(炒,120克)枸杞(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90克)鹿角胶(120克)龟板胶(120克)菟丝子(120克) 【趣记】兔狗归山,猪牛露地 方剂歌诀: 一、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1、麻黄汤(伤寒)[干妈贵姓] 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伤寒)[熟桂枝炒姜枣] 大芍炒姜汁。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汗自出。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太平)[陈老复苏](陈指陈皮,老指甘草,复指香附,苏指苏叶)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伤寒)[老新疆为嘛白吓鬼](老指甘草,新指细辛,疆指干姜,为指五味子,嘛指麻黄,白指白芷,吓指半夏,鬼指桂枝)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姜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附:大青龙汤[干妈姓桂,认识姜嫂](干指甘草,妈指麻黄,姓指杏仁,桂指桂枝,认虚字,识指石膏,江指生姜,嫂指大枣) 6、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止嗽散用百部苑,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景岳全书) 正柴胡饮散平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二)辛凉解表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1、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肺热煮无过。 2、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方剂学趣味方歌速记口诀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 麻子炒杏仁。(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桂枝汤《伤寒论》: 大嫂炒姜汁。(大枣,芍药,炙甘草,桂枝)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羌活,川芎)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子将要甘心下跪。(麻黄,五味子,干姜,芍药,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 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翘散《温病条辨》: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干嘛姓石。(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穷。(独活,人参,羌活,桔梗,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川芎) 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 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二、温下剂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黄夫人炒姜。(大黄,附子,人参,甘草,干姜)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 布什妈要大白杏。(厚朴,枳实,火麻仁,白芍,大黄,蜂蜜,杏仁)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 甘愿起早。(甘遂,芫花,大戟,大枣) 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炙甘草,半夏,人参) 二、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伤寒论》: 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白芍) 逍遥散《和剂局方》:

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白术,烧生姜,薄荷)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江大人今夏添草帘。(干姜,大枣,人参,黄芩,甘草,黄连) 第四章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师母干净。(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二、清营凉血 清营汤《温病条辨》: 西皇帝住乔丹卖银元。(犀角,黄连,生地黄,竹叶,连翘,丹参,麦冬,银花) 三、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莲,黄芩) 五、清脏腑热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草地牧猪。(甘草梢,生地,木通,竹叶)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黄龙归湖泽,山前草木生(黄芩,龙胆草,当归,柴胡,泽泻,山栀子,车前子,甘草,木通,生地黄) 玉女煎《景岳全书》: 师弟卖母牛。(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百翁练琴。(黄柏,白头翁,黄连,秦皮) 六、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母鳖好生蛋。(知母,鳖甲,青蒿,生地黄,牡丹皮) 第五章祛暑剂 六一散《伤寒直格》: “六一”拾草。(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师母深夜卖黄爪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参,竹叶,麦冬,黄连,西瓜翠衣,薄荷,甘草,粳米) 第六章温里剂 一、温中祛寒 理中丸《伤寒论》: 草人赶猪。(炙甘草,人参,干姜,白术) 小建中汤《伤寒论》: 大嫂炒糖姜汁(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伤寒论》: 江副将(干姜,附子,炙甘草)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刘渡舟伤寒方歌

苓桂术甘汤类方歌(六首) 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三、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茯苓甘草与桂姜,胃中停水悸为殃。气趋小腹或成泄,健胃泻水厥亦良。 四、五苓散: 五苓苓桂泽猪术,水停膀胱津不输。口渴心烦尿不利,饮入则吐脉来浮。 五、猪苓汤: 猪苓汤治少阴虚,热与水蓄烦呕居。小便不利口又渴,泽胶猪茯及滑石。 六、文蛤散: 水氵巽原逾汗法门,肉上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黄芩黄连汤类方歌(四首) 一、黄芩汤: 黄芩汤治太少利,腹痛急迫脉弦细。黄芩白芍甘草枣,清热和阴平肝逆。 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原方加夏姜,呕吐下利胃肠伤。太少合病邪热淫,苦降辛开治少阳。 三、黄连汤: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四、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治少阴,烦躁不寐脉数频。舌尖如梅是的候,芩连芍胶黄搅匀。 白虎汤类方歌(三首) 一、白虎汤: 白虎烦渴用石膏,大热汗出脉滔滔。知粳甘草四药足,清气生津润枯焦。 二、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参气阴伤,烦渴脉大饮水浆。汗出过多脉成芤,背微恶寒舌焦黄。 三、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气阴伤,病后虚羸呕逆方。不欲饮食参草麦,粳叶石膏半夏匡。 引用报告回复 承气汤类方歌(六首)

一、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用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偿。胃气不和心烦热,便燥谵语舌苔黄。 二、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朴枳黄,便硬谵语腹胀详。识得燥结分轻重,脉滑不紧用此方。 三、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厚朴枳实四药强。潮热蒸蒸氵戢氵戢汗,腹满硬痛峻攻良。 四、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效果好,大便秘结津液少。枳朴大黄泻胃强,麻杏芍药滋脾约。 五、蜜煎导方: (方歌见下) 六、猪胆汁灌方: 蜜煎熟后样如饴,稍冷搓挺四寸余。温纳肛门润肠燥,古法导便叹惊奇。津亏有热便不出,猪胆一枚方相宜。胆汁调醋灌肠内,虚家便秘见效奇。柴胡汤类方歌(七首) 一、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解少阳,胸满胁痛呕吐详。口苦咽乾目眩是,柴芩参草枣半姜。 二、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大黄枳,柴芩姜夏芍枣宜。少明合病气火郁,呕吐口苦心下急。 三、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加硝两解方,芒硝后煎入药良。日晡潮热胸胁满,调和胃胆利少阳。 四、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姜痛胁背,大便不实尿欠利。阳邪向阴气化衰,柴芩姜桂草粉蛎。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桂丹铅,大黄茯苓记要谙。减去甘草铅要裹,胸满烦马敬小便难。 七、四逆散: 柴芍枳草四逆散,肝郁气结肢不暖。脉沉而弦胸胁痛,随证治疗须加减。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趣味方剂歌诀完美版

1..麻黄汤(《伤寒论》) 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平咳喘, 伤寒无汗服之宜。 趣记: 干妈贵姓? 对照: 甘麻桂杏? 2..桂枝汤(《伤寒论》) 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风寒表虚一方通。 趣记: 贵嫂炒姜枣。 对照: 桂芍草姜枣。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歌诀: 九味羌活地防风, 细草苍芷芩川芎; 外感寒湿里蕴热, 发汗祛湿清里功。 趣记: 强风百草细, 秦川有苍生。 对照: 羌风白草细, 芩川一苍生。 4..小青龙汤(《伤寒论》) 歌诀: 小青龙用桂芍麻, 干姜细夏草味加; 外感风寒内停饮, 温肺化饮效甚夸。 趣记: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对照: 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5..银翘散(《温病条辨》) 歌诀: 银翘散主风热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趣记: 荷梗连根叶似伞, 豆花接穗杆如牛。对照: 荷梗连根叶———, 豆花芥穗甘一牛。 6..桑菊饮(《温病条辨》) 歌诀: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趣记: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对照: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歌诀: 麻杏甘石汤法良, 辛凉宣泄有擅长; 邪热壅闭气喘急, 清肺平喘效力强。 8..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壳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趣记: 活熊身伏草埂, 二虎只可强攻。 对照: 活芎参茯草梗, 二胡枳壳羌—。 9..大承气汤(《伤寒论》) 歌诀: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大黄厚朴标; 泻热救阴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趣记: 皇后只是笑。 对照: 黄厚枳实硝。 10..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歌诀: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趣记: 黄涛担冬瓜忙。

方剂歌诀

方剂歌诀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2.4逐水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2.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刘渡舟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第32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一、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二、1、这是伤寒表实、经输不利之证。 2、要与太阳中风、经输不利相区分:即第15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权加葛根汤主之”。 三、关于葛根 1、葛根性凉,味甘、辛;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消渴,麻疹不透。 2、本方中葛根既能升阳解肌发表,又能生津液、濡筋脉。 三、为何不用麻黄汤加葛根 既是伤寒表实,应可用麻黄汤发汗。但由于下原因,不可用之: 1、本证既要发汗散寒,又要滋濡经脉。 2、麻黄汤与葛根均能发汗,但麻黄汤发汗力强。如用麻黄汤加葛根,巩怕汗出太多。 3、如汗出太多,则达不到滋濡经脉、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 4、用葛根汤(其实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麻黄、葛根),既可以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且能缓和筋脉之急。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第34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第37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因为重在太阳经证,故用麻黄汤。 一、此三条为太阳经表证与阳明经表证的合证。 1、太阳经表证即太阳病的特证,前已述,如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 2、阳明经表证的特征:“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3、太阳与阳明合病,表邪不解,有两种情况:重在阳明和重在太阳。 (1)重在阳明:第33条、第34条 两经的阳气抗邪于表,不能内顾于里,造成里气不和,升降失常,会出现三种情况:或下利;或呕吐;或吐利并见。 由于阳明之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胃肠之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故而出现自发的下利或呕吐等证候。 呕利系表里不和所致,治疗上应以解外为首要:外邪得解,里气自和;升降复常,吐利亦止。 注:有的人一感外邪就吐利不止,现在称之为“胃肠型感冒”。 (2)重在太阳:第37条 喘:太阳邪盛,表气闭郁,肺失宣降,故见喘。 胸满:肺失宣降,肺气不利,故见胸满。 也可见大便不下,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则影响大便的排泄。便不能用下法,因只见胸满而非腹满,并非里实。 二、此三条同是太阳与阳明合病,但病变重心不同,遣方用药不同,不可混淆: 1、重在太阳经表,以喘为主,用麻黄汤。如第37条: 本证主要病机是太阳之气被郁,由肺失宣降而喘致胸满,喘是主要原因。因此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启闭则可取效。 2、重在阳明经表,以呕利为主,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如第3 3、34条:

方剂学速记歌诀

方剂学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1、辛温解表 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干妈贵姓。 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桂枝汤”三勺。 外感风寒湿邪,有蕴热证:九味羌活汤:防止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香散:皮箱。 风寒客表,水饮停证: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下跪。 风邪犯肺证:止嗽散:前部挽紧草结。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银翘散:银河牛巧吃草根梗叶穗。 风温初起:桑菊饮:桑干河人聚结芦桥。 外感风邪,邪热蕴肺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解肌汤:柴三更起,指说腔高。 麻疹初起:升麻根汤:升麻哥炒芍药。 3、扶正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败毒散:江河两胡两活人兄只服草节。 气虚外感风寒,有痰湿证:参饮:申诉,根目前只办三更令。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麻黄细辛附子汤 阴虚外感证:加减葳蕤汤:“葳蕤”为何劫持大葱草。 二、泻下剂 1、寒下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里热实证:大承气汤:笑将军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大黄牡丹汤:牡逃将军笑。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陷胸汤:谁笑将军。 2、温下 阳虚寒积里实证(无虚):大黄附子汤 阳虚寒积证(脾虚):温脾汤:(缺) 3、润下 脾约(肠胃燥热,脾津不足证):麻子仁丸:麻姓‘小’说迷。 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济川煎:从容择马只当牛。 4、逐水 悬饮;实水:十枣汤:“十枣”圆吉岁。 5、攻补兼施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黄龙汤:当接三‘大’人。 三、和解剂 1、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少阳病证: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少阳病兼阳明腑实:大柴胡汤:只要早将胡将军擒下。 少阳湿热证: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半夏只服皮。 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达原饮:郎后母要甘果。 2、调和肝脾 阳(热)郁厥逆,肝脾气郁证:四逆散:“四逆”只烧干柴。 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逍遥”归江湖,临河要筑槽。 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木克土):痛泻要方:药防蛀。 3、调和肠胃 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泻心汤:三人连琴伴。 四、清热剂 1、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证:白虎汤:“白虎”拾草惊母。 伤寒、温病、暑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竹杆下十人卖米。

刘渡舟中医歌诀

桂枝汤21首 1、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2、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3、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4、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 闲。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8、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 热翕翕。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 君。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 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12、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13、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 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15、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 果彰。、 17、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18、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19、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 20、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 21、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1、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2、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5、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6、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7、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8、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 1、葛根汤: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3、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