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爱好者的笔记

中医爱好者的笔记

中医入门第五讲---综合篇(刘文澄原著

六经病合病并病

六经病表里两经往往同病,将两经或多经药物有机的结合就可以治疗复杂的临床疾病,用药简略,效果显著。

六经传变

六经传变就是六经病证过程中的发展和转化,即由这一病证的发展、转化成另一经的病证,又称为“传经”。传经与否,取决于阳气的多少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如若正气亏虚,邪气亢盛,则从阳到阴,自外而内,由表入发生传变;如若正气渐复、邪气已衰,则不传而愈或从阴出阳、自内向外、由达表发生传变。身体较强者,疾病的传变多在三阳经;身体较弱者,则轻易传入三阴。治疗及时,措施得当,疾病就向好的方面转化;相反,治疗不及时或误汗、误下,疾病就向坏的方面传变(称为「坏病」)。六经传变的详细方式如下∶

()循经传∶

循经传就是按六经的次序或顺或逆而传。如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三阳证→三阴证。疾病好转时,三阴证→三阳证;太阴病→阳明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阳病。

()越经传∶

越经传就是不按六经次序的隔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直传阳明,或不传少阳、阳明,直接传入太阴。疾病好转时,少阴病直接转化为太阳病,厥阴病直接转化为少阳病。

《伤寒论》第8条云∶“太阳病,头疼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为了阻止病邪从外向内、由表及发生传变,可以在未传之前或将传之时,在可能被传之经上选定针刺。例如本条是防止太阳病不愈内传阳明,就先针足阳明经穴,可酌情选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内庭合谷曲池胃俞等穴。如不使病邪由太阳转入少阳,可针阳池外关支沟内关丘墟阳陵泉委阳等穴。

如阻止病邪由三阳传入三阴,则可刺三阴交公孙太冲期门太溪内关心俞厥阴俞脾俞等穴。或施补法鼓舞正气,抵御外邪,或以泻法疏通经络,使邪发散。这种针刺方法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未病思想是一致的。

六经病证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两经或三经病证合并出现。一经病证未愈,另一经病证又起者,称为“并病”;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病邪不是由阳经传入,起病就见三阴证候者,称之为“直中”。

由于少阳证忌用汗、吐、下诸法,故对于太阳、少阳同病,少阳、阳明同病或三阳合病一般应以和解少阳为主,兼治太阳、阳明。太阳、少阳同病,方用柴胡桂枝汤已如前述;若下利者,以黄芩汤清泻热,若呕吐者,以黄芩加半夏生汤降逆止呕,穴用阳池外关丘墟阳陵泉期门肝俞肺俞大椎,下利者酌加中脘液门侠溪,呕吐者酌加中脘内关,只针不灸,泻法。少阳、阳明同病,方用大柴胡汤(应有大黄或加芒硝)和解少阳,兼清热,穴取外关支沟丘墟阳陵泉期门足三里上巨虚内庭。只针不灸,泻法。

对于三阳合病重证(腹满身重、面如尘垢、谵语、遗尿、饥不欲食,言语不利),可予白虎汤独清阳明之热,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合谷曲池等穴,只针不灸,泻法。太阳、阳明同病,治疗重在宣发太阳之表,表解自和。有下利者,用葛根汤;无利而呕,用葛根加半夏汤,穴取大杼风门肺俞大椎列缺中脘足三里等,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若阳证与阴证并见,则以治疗证为主。例如太阳病与太阴病并见,方用桂枝人参汤温中补气、散寒解表;穴取中脘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脾俞风门肺俞等,补法,重灸。这些治疗方法,正与《素问·至真要大论》“ 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的治疗原则相符。

六经辨证与阴阳辩证相结合医论

附子阴阳升降解

附子根据炮制方法不一样有附子分为盐、黑、白,钉角、透明,显筋脉几种。

附子炮制的目的是减少乌头碱的含量,而治病的部分正是乌头碱的分解物。经炮制后作用大幅度减少。中药有个特性就是味厚(属阴)入藏,味薄(属阳)入腑。附子大辛大热去大寒,久寒。炮制后只能用大量才能入藏散寒。所以炮附子只有大量才能治病,少了效果差。附子治病要害在于配伍,一般配五生姜、甘草、干姜,配五之后增效减毒。所以治疗腑病用炮附子,治脏病用小量生附子或者大量应用炮附子。

我的附子应用经验:

炮附子一般用10克,将炮附子打坏与其它药泡透后一般开锅后煎煮10分钟就可倒出药液,共煎三次。不久煎的目的就是留住生物碱。

生附子一般也用10克打坏成末,必须打碎成末,一增效,二有利于其他药解毒,配伍生姜30—70克生甘草30—40克一同泡透,开锅后15分钟倒出药液算一遍,共煎三次分两至三次喝。凡是属于阴证必用姜附,中焦虚寒日久用生姜油饼煎开枢机,服用生姜油饼煎后患者一般都腹泻(胃肠寒浊化水而下)。

阳证患者在苦甘寒药中少配附子可迅速退热而不伤正气,原因就在于阴阳化气。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为先有唇,舌、手、足麻,恶心,继之运动不灵,呕吐、心慌,面白,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乔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严峻则忽然死亡(配伍不合理或服法不当)。

解救办法:急喝蜂蜜50克以上。我的配五法很少好出现中毒现象,体弱的一般饭后服用,负作用就会减弱。

生姜油饼煎的组方原理

遵循古训上工治病治未病的原则首先选用食品治病,阳明是人体的能量通道,饮食物入胃,只有胃肠功能好,胃阳(也叫胃气充足),才能腐熟水谷,布散精微,胃是足阳明经,阳明的本意是阳多阴少(也就是多气少血),病则邪热填充其中之阴,成阳明经证大热或津亏便结难下,而临床中常见是另一种现象为胃阳不足,胃中无火,寒浊停留阳明所以用生姜暖胃化湿,夹以白面是取缓补,用油煎是取其利胆之效,帮助精汁生成。食盐少量调味。

从"上火"说中医

气有余是火,不足是寒,火旺者阴必亏而气有余,寒胜者阳必衰而气不足。"气"者何物?阴(水,也就是能流动的物质)阳(火,也就是能量)化一而成。《易》有太极,太极就是气,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和阳。阴阳何物?阴(水性)在人体生理上就是五脏六腑四肢百窍中所藏的精、血、津、液;阳(火性)就是能使阴运动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能量。

病理上的阴就是湿、痰、饮、水、淤血,这些一气而同类,凡具备这些物质的证就叫阴证,阴证小便清长或者大便稀溏不成型;病理上的阳就是真热,真热之人小便黄而必烧灼,这是最直观的检验方法,这叫阳证。

凡是酸寒咸味药属阴性,辛甘淡发散热类药属于阳性。苦味要有寒有热。参合阴阳证应用。阴证就用药性药,阳证就用阴性药。

中医的目的就是合阴阳,阴阳合一化气百病不生。用阳性药化阴邪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出汗等排病反应。体实之人病则轻易从阳化热,出现真热,其在上者或汗之、或吐之,其在中者中满而消之,在下者下之。体虚者身体瘦弱,气血两虚,容易从阴化寒,宜首先从饮食调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生姜山药藕丝汤,生姜白面油饼煎,生姜葱花油饼煎是妙方,此几方尤其适用于胃脘冷痛,腰背寒凉的患者。这是说中医的治疗方法。

下面详细说一说"上火",这是现代人最爱说的口头禅,也是现代化医学的通病。这"上火"一说,用中文最直观的解释法就是,火在上,寒在下(我们观察其小便一定是清的,小便清就属寒),

实际上这就是中医学说的"虚阳外越",什么意思呢?就是坎阳(肾阳)不足,坎阳被寒水逼上上焦头而眼目口鼻喉,《易经》《未济》上九叫"有孚失是",也就是坎阳失位,治疗之法,回阳化气,四逆汤之属;西医包括现代非民间中医

,就是六经阴阳辩证,可以驾驭各种辩证方法。如何治疗呢?消炎(药性苦寒)清火,可以听一听多响亮的广告词呀!!!!结果是闭门留寇。实际上有没有真正的上火呢?肯定有,真正的上火小便灼热,口渴饮冷,栀子6g生甘草15g一两副药就会好。

前几天一个朋友说他弟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嗽要买点药治一治,我说电话问一问小便清黄有无灼热,反馈说小便清,我说开个中药泡服方,三天就好,并且好了不容易复发。处方如下:生甘草20干姜20淡附子10桔梗5细辛3生姜3片三付开水泡服,当水喝。朋友反馈药还没喝完病就好了。这是多么神奇呀。这就是民间中医,只取精髓充养身,不与世俗同流污。

诊病治病标准(合阴阳,回太极)

中医本身就是一个阴阳问题,谁离开了阴阳谈标准,谁的标准就不标准,就像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听一个中医博士生导师讲课时他说要制定中风的用药标准,立刻就有人说:“用你的标准,疗效有多少?”,的确中医讲究疗效,尤其是长期疗效,能否在治此病时,间接治疗尚未发生的病?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精彩的中医就是一个阴阳家,能看到疾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就是《易经》讲的三才,有人说中医不用学《易经》,不学《易经》行吗?连阴阳都不懂,还谈什么中医?三才都不知道?怎么谈人体?不要忘记“人”头顶天,脚踏地,人立天地之间,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这天人地就是三才。

不懂五运六气行吗?不懂五运六气怎么因时制宜?不懂风水行吗?风水讲:“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气就是阳气也就是气愤。我们选择聚居条件时首先要考虑太阳光芒的多少,太阳是阳,加于某一地才能化气产生阳气,这样其能否留住就看是否背靠大山。

饮食也是如此,多食寒凉就伤阳气,阳气一伤,百病丛生。因此中医的标准就是能够彻晓阴阳,因此要通晓《易经》,知道简易(用简朴的方子治病)、不易(千古不变的真理:破阴寒回阳气,存阴精),变异(随时、随地方,因人的体质用药知常达变)的道理,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具体操作上,治病先分阴阳二证,次分六经(十二经络尽在其中)属何经,然后分经用药(阴证要用温热药,阳证用苦甘酸寒药)施治。这是我用的方法,疗效大家可以看医案,我不多说,许多临床大家也都是这么用。

简朴说脉诊

脉诊在中医诊病中只能算巧,下工之法。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既然很多人这么神秘切脉。我就简单说一说脉诊。切脉是根据脉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脾胃,尺看肝肾腿足膀胱。浮取看心、肺、头,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肾。看脉之上工,并不必分严格左右手。

数(数率):就是脉跳的频率。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和缓沉取有力就是正常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七至以上为疾脉。

形:就是脉的外形。

势:就是脉的力度。

然后以六脉统领二十八脉。

六脉:浮、沉、迟、数、虚、实。

浮脉类:浮濡洪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促疾动豆

虚脉类:虚微细代短。

实脉类:实滑紧长弦。

具体规则:浮沉以求表里,迟数以求寒热真假以求属于阳证或者阴证。有力无力以求虚实。我在临床中主要是据内经理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看寸关尺之太过与不及,太过是实证,不及是虚证。但求和缓有根。有根就是尺脉有力。数而有力有根是阳证明热,数而无力是阴精不足的虚证,迟而无力无根是虚寒阴证。再看尺肤之寒热,参见二便辨清阴阳之证。

举一例来说明:临床上来一患者,坐诊医师都必须试脉,否则医术再高,患者也不相信你,首先的第一感觉是尺肤的寒温,假如尺肤寒,接下来,看寸脉数而且力度大于关尺,这时就可以断患者:头昏、头胀、心慌、乏力、腿沉重甚至腰痛。病人一般会说断得不错。为什么呢?寸脉数上有热,热则头胀,因为寸脉管头、心肺。而关尺力度少,就可以断患者脾胃运化无力、肝血不足,肾阳亏虚。此例寸脉数也是假的,那是因为肾阳亏虚,虚阳外越。其他脉以此类推。

怎么体会脉的来、去呢?

寸口脉是手太阴之脉在寸口的体现,直接测出的是肺的虚实,但是按照全息中医理论(如我上所述)就可以察全身的虚实。正常的情况下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每跳一下就叫一至,这一至连着下一至,这一至的开始就叫来,这一至的结束就叫去,一来一去一至就完成。来盛去衰什么意思?“来”是心脏搏动将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是心脏把射出的血液收回心脏。来盛去衰就是心脏功能完好,而外周血液循环有障碍。知常达变说四时脉象

春脉弦,夏脉钩(洪),秋脉毛(浮),冬脉石(沉)。为什么呢?春天犹有余寒,少阳之气生发,少阳之气为阳气,寒束阳气脉故弦,面色青,由此可知:弦者寒也,寒束热也。春见弦脉,弦而缓和为正常,其它季节见到弦脉就是肝胆出毛病了。其它时间面色青也说明肝胆出问题了,当然本来面青之人不在其列。

夏天,五脏对应心脏,天气炎热,热则脉张弛,脉道充盈,流速快,面色红,故脉洪兼数,洪者大也。因此洪脉(大脉)在其它季节出现就说明阳气外越。

长夏属土,五脏对应脾,面色黄而润泽,脉当缓而有力则不受湿邪,缓而无力必被湿侵。

秋天,五脏对应肺脏,天气转寒,脉(阳气鼓动血液)在皮肤,面色白里透红,所以脉浮为毛。浮为肺脉,其它时间出现浮脉就说明肺脏出问题了。

冬天寒风凛冽彻骨,阳气潜藏以养五脏,所以脉(石)沉,面色黑而润泽,沉为肾脉,沉而有力为有根。有根则病易治。因此四时之脉必须沉取有力。

综上所述:正常的脉象是和缓叫有神,沉取有力叫有根。

消渴

消渴疑难病,原因多方面。辩证是要害,立法不泥教科书,但求古人之经验。火神郑钦安,对此多远见,唐火神多验证,效果也特殊。此录在下文,也有我经验。

郑钦安论消渴

三消证奇于何因?消证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证。

消者化之速,如风前之烛,易于化烬。诸书称渴而多饮者为上消,为心包之火挟肝风而上刑与肺,肺金受克,不能资其化源,海枯水涸不能上升,欲乞外水为援,故渴而多饮,古人用人参白虎汤以救之。

心包之火挟肝风而刑于胃,胃中风火相煽,食入如同转轮,食而易饥,故为中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之。

心包之火挟肝风而搅动海水,肾气不能收摄,遂饮一溲二二为下消,以大剂麦味地黄丸治之。此对证之方,法可遵从。

更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而成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即以辨阳虚诀

辨之,法宜导龙归海,如潜阳、封髓二丹,或四逆、白通皆可酌用。

查此病缘因风、火为本,厥阴风木在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火借风威,澈上澈下,而消证从此生矣。但治其火,火熄而风已熄;治其风,风散而火亦亡。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子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

风字宜活看,一年六气,即是六风,佛家以风轮主持大世界,人之一呼一吸,便是风,离风人即死,人活风犹鱼之活水,鱼离水顷刻即死,学者须知。

澄空按语:凡是小便清长,口渴能饮,尿有糖的,属于阴精下陷,治以补肝阳化阴精

处方:

1升陷化阴汤

淡附子30干姜30生甘草30肉桂30桔梗6柴胡90

2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消渴治验:

一:某女,因肺炎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即口渴,小便清频,大便干结,面目萎黄,西医诊断:糖尿病。求于我,吾据其乏力,面色萎黄,口渴,舌苔白干乏津,溲频,大便干结。断其气阴两虚,投:生晒参10g麦门冬30g五味子10g五付,水煎服。二诊口渴减轻,大便日一次,效不更方,原方10付继服。后其子告知完全痊愈。

另外说明一点:处方中我应用的是生晒参,生晒参,苦甘微寒,所以有益气生津作用。红参经过炮制寒性尽去,已无生津止渴作用。

二:另有一老年妇女,常年服用西药降糖,口渴咽干,两目干涩,舌苔白干,小便频,血糖17,足底疼痛。据证为太阴少阴病(肾阳不足,津亏筋挛)。处方:淡附子30g生白芍60g肉桂30 g甘草30克生山药30g黄连6g共研末分六十天服用,天天两次。药后告知诸证消失。血糖也降到了10。

简单谈治病与标本

辨病治病标本很重要,阴阳体质为本,疾病为标(这是民间中医的精华,万世不变的真理,颠倒治疗后患无穷)。举例说感冒:阳虚体质之人,感冒之后一般不发热,或者发热也很少高热,鼻流清涕、咳嗽、发烧等。现举一例,此例患者小儿反反复呼吸道感染,便秘、咳嗽、发热、吸鼻子(实际上是清涕)。假如按照温病学派就会苦寒药一大片,临床症状或许会减轻(有的人说效果很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陷入阳气日虚,阴气日增,缠绵不愈的状态。

感冒

有一份发热就有一分阳气,体虚之人感冒了一般不发热,即便发热也不是高热,时人就怕发热,一发热就用退热药,殊不知你退掉的是生生不息之气,准确的治法就是辨清阴阳二证。阴证:大便稀溏,小便清长,鼻流清涕,咳嗽,畏寒,鼻塞声重,用药以六经辨证,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等为正方。阳证: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鼻息口气热等,用药液以六经辨证,麻杏石甘汤、三承气汤,三黄石膏汤等。往来寒热病,口苦、目炫、病在在少阳用从小柴胡汤。

请问为什么脾阳虚就会肝脏因此遭了殃?

答:古人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乃运化之官,脾阳虚则运化不利,饮食入胃,精微在小肠,糟粕归大肠,精微吸收不足则肝血生成不足,糟粕传导不利则毒素归肝脏,增加了肝脏的负担,肝脏不遭殃吗?家父常常对我说“能把五行颠倒颠,此是人中仙”,原本是肝木克脾土,如今脾土病则邪气倒克肝木。

从“否”卦说痞满

人身不过一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否卦的卦象是乾在上(肺为华盖象乾),就也就是阳气在上,坤卦(脾为至阴象坤)在下,也就是阴气在下,二气不能交感,太阴脾阳明胃为寒湿所阻,清气(轻清之阳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胃腹痞满、大便稀溏。也就是《内经》上说的“浊气在上

则生嗔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临床上可以出现脐中冷痛,口不渴、食不下,不知饥,命门冰凉,容易感冒,并且感冒后不发烧,这时用药就用热性(阳)药,大把姜附尽管用,大便成型药就停,这是用药真规则。

坎离(心肾)

心肾是人立命之根本,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成。凡是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口诀:离中虚,坎中满。意思是说离卦外面(上下)两个阳爻(在人身为气),中间一个阴爻,卦象为火,在人为心,为气摄血、为眼目;坎卦外面(上下)两个阴爻(在人身为血),中间一个阳爻,卦象为水,在人为肾、为血液、为血载气。抽出坎中的阳爻填充离中的阴爻,就构成了乾卦,全是三个阳爻,这三个阳爻就是气,阳刚之气,乾为健,坎离交媾平衡(水火既济)就是无病的状态。因此,郑钦安先生非常重视人体的阳气,阳气就是气愤,从坎卦看外阴内阳,要使这点阳气生生不息,别无它法,只有破阴(寒)存阴精(真阴)回阳气。这也正是临床上大量应用干姜、附子、桂枝、肉桂的原因。很多人问我学中医的启蒙教材,我都会推荐他先学《易经》,学会了《易经》就学会了治病法的简单办法。大道至简就是从这里说的。

澄空说阴阳

《易》有太极就是“气”,是生两仪是阴阳,最初阴阳的意思是:阴为月亮,阳为太阳。简言之:阴是寒,阳是热。乾为纯阳,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为纯阴,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坤交媾化生六子:震、坎、艮三男,巽、离、兑。由此可以看出乾阳统领坤阴。阳对阴的统领作用也叫驭,驾驭。阴盛阳就衰,阴证(阳虚)轻则冷,舌苔水滑,面青白,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饮热汤,重则上越,也叫戴阳证,治法:大补坎中之阳(元阳),附子、干姜是猛将,引火归原用肉桂,培火留阳甘草汤。阴寒如若透骨髓,细辛一药作用强。

隆冬佳品生姜萝卜豆腐汤

生姜生津止渴,温胃散寒,发散太阳郁寒,萝卜通腑导浊气,豆腐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卤水豆腐所含之镁元素能美白肌肤,萝卜切成条,生姜切细片,豆腐切成块,先加花生油加热然后放入生姜、萝卜食盐适量同炒,最后加上豆腐块和水同煮,煮出的汤白嫩飘香,真可谓美味佳肴。

乙肝

谈肝色变,很多人都是这样,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众所周知。为什么很多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生没有发病,而有的人却只要发现就会很快丧生。原因就是一个:越怕死死的就越快,西医越治疗死得更快。为什么?因为肝脏本身就是一个解毒器官,西医并没有熟悉到病毒发生的原因。虽然他自己说乙肝病毒需要多高的温度、多长时间的高压才能灭毒,但是因为不知道中医讲的阴阳表里寒热,就更无从谈治疗。

在民间中医看来,乙肝病也不越阴阳辩证,我们经心的人都会发现乙肝病人后期都腹胀,食不下,腹水、腹泻,面色都灰暗,小便都清长,畏寒怕冷。这不明摆着吗?

中医属于阴证。怎么得的?外感风寒,循经内传,到少阳经时,就会影响到胆腑,胆汁分泌不畅,胆汁是干什么的呢?解毒。胆与肝相表里,肝胆相照,深传厥阴肝脏,饮食不洁毒从口入,寒、毒胶结,肝脏病焉。如果寒邪没有深传少阴,肾经不受邪,肾气上通于肝。肝脏病毒会自愈。如果寒邪没有直达太阴脾经,脾阳充盛寒湿被化,肝病也会自愈。很多乙肝病不治自愈就是这种情况。由此看来,六经传遍也是病毒入侵的途径。

什么情况会加速病毒入侵的速度呢?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感冒了用解热西药,抗生素,有贵的不要贱的,越贵的毒越大。解热药退的是人体的阳气,有一分发热,就有一分阳气。

抗生素是苦寒药,伤的也是人的阳气。人活得是阳气,没有阳气,人就是死尸。一个简单的太阳证,西医把它治的很复杂,本身用中药很简单,也就几个汤头。结果是被西医治的变征连串,乙

肝病、白血病不都是这样造成的吗?

乙肝病如何治疗呢?

首先找病因,属于阴证无疑。用药原则:湿去脾自健,寒去阳自复,寒湿一去,肝病自愈。温热药,温脾散寒,醒脾开胃,回阳化气。

如何防备呢?中医讲治未病。首先是饮食,不过服寒凉,这样脾胃健壮,后天不伤。不妄劳作,精气不泻,先天不亏。外感病不用西药,找民间中医六经辨证,因经施治。

冻疮简易治疗法

四肢乃肝经之分野,手(足)背手(趾)指背面是阳经所过,胃经有邪热则脉络怒张遇寒则脉络闭塞,初始肿胀,久郁则溃烂,不易愈合,脓水淋漓,让人望而心寒。既然知道是胃经有热,清之即可,可是手背手指背面的郁热如何解决呢?其在外者汗而发之。

处方

冻疮未溃之时,生姜切片外搽不拘时,溃破之后,生大黄研粉外敷患处,二至三天溃疡面即干爽生肌。

内服方:

生姜50克生大黄10(打碎)克开水泡服不拘时,既可治疗又可防备。

囊肿

囊肿西医就知道割掉,中医治疗就简单多了,因为中医知道它的发病原理: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囊肿能引起多种病变,比如有一种类型的高血压就是肾囊肿引起的。中医治本,囊肿消除,高血压就会不治自愈。处方:控涎丹。方药配伍:醋制甘遂、醋制大戟、白芥子各等份研末装胶囊,每个胶囊大约0.35g,每服二到四粒,腹泻为度。一般肾囊肿10余粒便痊愈,高血压也会不治自愈。

粗说高血压

血管是“管”,肠道也是“管”,胃是消化道膨大的部分是“粗管”,胃肠道这些管通了(大便通畅),血管自然就通了,血管通了,血压不就正常了吗?

西医只知道利水、降压、补水(打液体)结果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理不通。大肠与肺相表里,肺经病变,太阳寒水(外感风寒束肺)封闭皮毛,导致微血管急剧收缩,不用六经辨证治疗则病因不除,久而久之微血管会管硬化(寒入络脉),寒气再深入营血(大血管)则导致深部静脉堵塞,变证风起,再深入骨髓,则下寒上热,里寒外热,格阳于上于外,如果不会阴阳辨证就误认为是阴虚阳亢,结果用天麻钩藤饮不效,因此在临床上高血压病人小便黄的很少,一般都是清长的,也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因此,辨证治疗,尤其是六经辨证,是治疗高血压唯一捷径的治法。开太阳(玄府、腠理)、洁肠胃,温下元就成了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大便通畅,说明胃肠道清洁了,胃肠道清洁了,血管里的血液就纯净了,还用怕高血脂吗?西医只起了一串串名字,却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脾阳肾阳足了寒邪无以致入,血行和缓,血行冰释则血脂正常。

我们可以观察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小孩很少有患高血压的,即便是患了高血压也是因为饮食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到佛门子弟没有患高血压的,因为他们清淡饮食,恬淡虚无,不妄劳作,不近女色,阴精充足,阳气敷布,卫气充盛。

粗说肾病

肾在六经属少阴经,与心形成既济。抽“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就构成“乾”,乾健也。五脏六腑皆在气化之中,健而无病。但是当外感风寒循太阳经内传时,如果脾阳充足,自身力量就可抵挡外邪,如果脾阳亏虚,阴寒循太阴经传入少阴肾经。这时肾病焉心也病焉。面目浮肿,少气乏力。在西医这时就会用抗生素结果可能暂时消肿,病因未除,接下来就会出现尿蛋白,为什么?肾阳亏虚,封藏失职。因此,肾病后期,太阴、少阴均病。病变脏腑:肺、脾、肾。鉴于此,肾病治疗也不越六经辨证,阴阳辨证。人以水火立极,既济则肾健,未济则肾病;水多火少(阴盛阳衰

就是阴证)则肾病阴证,也就是从阴化寒;火多水少(阴虚火旺)则病阳证,也就是少阴病从阳化热,也就是湿热。

下面举一例急性肾盂肾炎误治转慢性肾炎病例

1989年正月我到我姨家拜年适逢她的叔伯妯娌张某也在,张某知道我是中医就让我给她号脉,我号着脉,顺便察颜观色,见其面目苍白灰暗,尺肤凉,脉沉细迟,尺脉甚,我立刻断其腰痛喜暖,小便频,她说不错,我吃了中医院著名的中医***的中药40余付,只是尿中没有白细胞了,反而出现了蛋白就是去不掉,还有三付药没吃完,我就让她拿药给我看,我一看一排苦寒药幸亏药量不大,就对她说,他给你开的方子很好,就是缺几味药,我就给她加上生姜60g干姜30g 威灵仙6g配在剩下的药中,结果也就三付药,它的蛋白尿奇迹般的好了,腰也不痛了。

牙痛捷效方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就要命。无须分别阴阳证,一匙冰片放患处,坏水放出牙不痛,时间仅需5分钟。如要除根分阴阳,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辽细辛嚼放,或服附子肉桂细辛等份研末散每服二克。真火牙痛龈红肿,口渴溲赤大便难,增液承气快快服,便通诸症去不难。

结肠炎与胃溃疡

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

结肠炎的症状就是腹泻,大多发生在黎明,古书叫五更泻。为什么五更黎明)要泄泻呢?黎明之时,阳(热)气始隆,与原有脾胃之寒浊相激,水火相射,化水而下,因此泻下稀溏。在中医辨证为阴证,脾肾阳虚,,六经辨证属太阴证,太阴湿土宜温宜化。理中汤是对证方,关键要看药之量,病重药轻退病慢,其中姜附是主药,不足一两效不彰。胃溃疡叫胃脘痛,得热痛减遇寒增,饮食减缓空腹重,食凉饮冷也腹泻,可见也是阳虚重,先天立极属火亏,黄芪建中汤可行,若加附子破阴寒,效果肯定大大增。

从一例肝癌说民间中医辨阴阳证的重要性

1990年我西医知识不多,可以说只知阴阳、脏腑经络、本草经,连大专的教材都没看过,因为我是师承家父的民间中医学,也就是沾了这点光我才敢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和肝癌这种西医绝症较量一番,下面就说一说我治肝癌的经过:此例肝癌病人第二次患肝癌,第一次被我父亲治愈三年后复发,第一次患肝癌病人不知道,延我父亲治疗,只记得我父亲说这例肝癌属顽痰瘀血,只记得父亲说应当用生水蛭研末服,不长时间就痊愈了。

第二次复发是因为病人听说我父亲去世,心想这世间再也没有人能给他看病了,因为第一次大医院已经给他们判了死刑,估计是精神崩溃后复发。当时我骑自行车40里路给患者看病,首先是望诊:患者大腹翩翩如孕8--9月样,面色晦暗,坐卧不安,舌质青紫,舌底脉络紫暗。然后号脉∶牢。询问患者饮食难进多日,二便自利。遂断:这是沉寒痼冷着于肝脾,元阳不足。告知患者,小病一桩,不必担心。时隔十几年没有留下完整处方。

只记得大体主药:生川乌、生草乌、川附子各20g神曲20g 麦芽20g山楂20g香附20乌药20 g甘草50g干姜20g生姜30g 五付急煎一小时服,患者仅付了一顿药,一连睡了17个小时,一觉醒来精神大爽,其病如失,肚子小了许多,守方三十五付痊愈。

时隔12年2001年回访痊愈后到此时一直健康,就连感冒也很少有。从这例肝癌病人可以看出我当时只抓住了主证:患者大腹翩翩如孕8--9月样,面色晦暗,舌质青紫,舌底脉络紫暗。然后号脉∶牢。二便自利。这些症状就是阴证。阴证当用大热药。因此,现在的很多病人如果在过去本不该死,偏偏生在了这样一个愚人多的年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并不知道中医是什么,一旦患病就往大医院跑,很多癌症病人并不是直接死于癌症,而是死于精神崩溃。

两目干涩,回阳化气

一老年女性两目干涩,胃脘每逢秋天即疼痛,今年秋天又发作胃脘痛,不敢吃凉食,喝冷水。我

根据口不渴、小便清、不敢吃凉食胃脘遇冷痛增,断为阴寒证。

处方:

面姜(干姜富有淀粉的那种)15克甘草15克淡附子(用清水泡制的川附子)10k克共研成粉末开水送服,每服4克,天天一次,服药后喝蜂蜜一匙,半个小时全身有麻酥酥的感觉,随后全身温热,胃痛消失,两目干涩的症状减轻,上药服完后目涩消失。扔掉了几十块钱一瓶的眼药水。这真是釜底加薪,锅盖润。回阳化气,双眸滑。

说姜的作用

姜作为中药因炮制不一样作用悬殊,同时又是一种食品,调料。生姜中的嫩姜发汗解表,生津止渴,祛湿开胃。老姜发汗解表,温胃散寒。干姜温中散寒,温中通脉。老姜切片炮制后就是炮姜,只能温中散寒。姜制成炭后,具有温中止血的作用,用于胃脘冷痛的胃溃疡出血效果显著。跌打损伤,多伤在肌肉筋腱,伤处充血水肿,西医就知道消炎,输液输进去的还是水,结果一个跌打损行需要很多钱治疗还要留下后遗症,多数不能完全治愈。而中医药治疗有很大的优势,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够瞻前顾后,在近处看瘀血水肿是新生的就不需要很厉害的活血化瘀药,生姜一味就可治疗,生姜辛辣多津,活血化瘀而不伤津液,又能利小便,一般三两生姜浓煎一付就可治愈,如果疼痛剧烈可加芍药甘草汤、再加点荆芥。

烧烫伤简易实效方

烧烫伤

1儿茶、川军、冰片、生石膏、各等份研末香油调涂,愈后不留疤痕。

2烧烫伤处刺破直接外涂蜂王浆,痊愈后不留疤痕。

3凡是没有破皮的烧烫伤立刻用酒精化冰片外涂,立竿见影。

跌打损伤我的经验方:

生姜150克生白芍30甘草30克荆芥20克浓煎分两次服用

小便黄并非都是热

** 女37岁招远公路局2005年10月16日

脾肾阳虚,脉沉细极弱,舌质淡,舌体瘦少,大便多日有一次,饮水少,小便黄。每天早晨左胁疼痛。

处方:桂枝20炮川附子10干姜20甘草20丹参20党参30生白术50麦门冬50当归10黄芪50五味子10山茱萸30茯苓20山药20六付。

2005年10月23日脉沉细缓,舌质淡,大便一天一次,小便转清。左胁疼痛消失,上方加细辛3肉桂10砂仁10生姜100六付

由以上病例可以看出,小便黄并非都是热,阴结大便不通浊走小肠,小便照样黄。

论伤寒

伤寒非伤寒,六经非六经,识得此中妙,哪有疑难病?《伤寒论杂病论》通书所讲并非只是伤寒,也包括了温病与杂病。六经辨证,也并非只是讲六经病证,十二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辩证都在其中。阴阳辩证为伤寒论的总纲。阳热阴寒概括了疾病的全过程,留得一份阳气,就留得一份生机。太阳病伤风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补足了心肺之气。太阳伤寒,麻黄汤散寒宣肺,宣通了心肾之气;少阳证,往来寒热,小柴胡汤透表(太阳经)清里(胆经郁热),大柴胡汤透表通腑(肠、胃、胆);阳明病胃家实用的三承气汤,可谓存津液;太阴病证,食不下,一则脾阳虚,运化不力,二则肺气郁闭大肠失其传导,导致喘满;少阴经病,脉微细,但欲寐,心肾阳虚,卫气不足,卫气行于阴,畏寒蜷卧。厥阴证,阴精不足阳气亏虚,寒热错杂,病入心包,肝经。温病篇,通篇都是如何存津液,护阳气。因此六经辩证,涵盖十二经络,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辩证都在其中。一部《伤寒杂病论》学好并能参悟《郑钦安医书阐释》了还会怕疑难病吗?

戴阳格阳解

戴阳证和格阳证是阳虚之人出现的一个证的两种层次。

戴阳是阳极虚,阳虚欲脱之时出现的证,卦象为剥,剥尽一阳命即丧,临床病见脑溢血、脑梗塞。格阳证是阴阳错杂,上热下寒,病属轻浅,治疗或峻补真阳,或寒热同用,或从少阳论治。

一元回阳散:

附子的量不是越大越好,我认为(亲自试过)5克纯淡附子用蜂蜜调服就有头晕、肢麻、站立不稳,恶心、呕吐、腹泻,视物模糊的症状。因此1--2克淡附子粉就治病,如果配成四逆汤效果会更好。

我的比例是淡附子1克干姜2克生甘草2克共研成末开水冲服,一天可以服四次,凡是姜附适应症(阴证)轻证都可服用。我给它取名一元回阳散,第一能回阳救逆,并且能回阳化气,第二一付药的价格一天最多也就一元钱。

食疗方:

1、生姜油饼煎:食盐3克用适量水化开加上白面100克调匀,再加上100克生姜末调匀,煎油饼吃,一次吃完。隔一天一次,直到胃脘温热为止。

生姜白面油饼煎的组方原理

遵循古训上工治病治未病的原则首先选用食品治病,阳明是人体的能量通道,饮食物入胃,只有胃肠功能好,胃阳(也叫胃气充足),才能腐熟水谷,布散精微,胃是足阳明经,阳明的本意是阳多阴少(也就是多气少血),病则邪热填充其中之阴,成阳明经证大热或津亏便结难下,而临床中常见是另一种情况为胃阳不足,胃中无火,寒浊停留阳明所以用生姜暖胃化湿,加以白面是取缓补,用油煎是取其利胆之效,帮助精汁生成。食盐少量调味。

1、生姜山药藕丝汤: 生姜60克切碎山药100克切丝或片藕100克切丝加油盐适量熬汤喝.此二食疗方交替服用。

六经阴阳辩证临证荟萃

六经阴阳辩证是打开疑难病治疗的金钥匙。疑难病往往是表里两经同病。

此举几例说明之。

1 椎体病变(腰椎间盘突出骶椎膨出)

此病是由于少阴虚寒心肾阳虚,太阳伤寒经筋椎体被寒邪收束拘引,少阴阳虚不足以抵挡寒邪而成。临症一般以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治疗,重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

李永山男2006年1月25日腰椎间盘骶椎膨出

患者货车出租车司机,以前就有腰椎间盘骶椎膨出。面色晦暗如黄土,脉浮数,沉弦,舌质青,舌苔厚白,小便清长。腰椎盘突出,骶椎膨出,整个腰脊椎太阳经所过处拘急疼痛,发热则出汗2个月不能起床。

2005年12月19日栖霞市中医院CT平片扫描显示:

L3-4椎间盘未见膨征象,硬膜囊无受压,黄韧带无肥厚。骨性椎管无狭窄。

L4-5椎间盘可见向四面的软组织影,硬膜囊观察欠清,骨性椎管无狭窄。

L5-S1椎间盘正后缘,局限性后突6mm并反应骨性改变,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骨性椎管无狭窄。

印象:1腰椎间盘膨出(L4-5)

2腰椎盘突出(L5-S1中心型)

处方

葛根20麻黄20生川草乌各30桂枝20生白芍60生甘草100生黄芪100细辛15生姜60三付水煎服,开水泡透,开锅后煎煮15分钟,煎三遍,分九次饭后服,每天服三次。

2006年2月4日复诊时患者已能够起床大小便,可以坐起来看电视了。患者说服药半个小时后全身麻木酥酥,四肢无力抬举,心跳正常,喝蜂蜜小许,6个半小时后此症状消失,第三天就能

下床走路了,现在面色红润。

按语:此例患者以前就有椎间盘病变,加上去年劳累,太阳经受寒导致经筋拘急,椎间盘受压变形。上方麻黄配合生川乌、细辛,去陈寒痼冷。

2 腰痛髂骨疼痛

林巨玲女33岁2006年2月15日市政腰痛髂骨疼痛

脉沉细涩,舌质淡润,舌苔少,口不渴,咽哑后服用黄连上清丸后大便一日一次,小便夜间一次。腰痛、髂骨疼痛三天(劳累出汗后引起)。

处方

麻黄30黑附子30细辛15干姜30桂枝20生甘草60生白术30黄芪100当归6三付水煎服分三次饭后服用。

煎药方法:先将诸药用开水泡透,普通锅开锅后煎煮10分钟算一遍,倒出药液,如此煎三遍,分三餐饭后服。

2006年2月18日脉沉细,咽喉清凉,上方加柴胡10三付。

2006年2月22日脉沉细,舌质淡,舌苔薄白,咽喉清利,腰痛、髂骨疼痛消失,稍怕冷上方加鹿角胶6山茱萸20淡附子10六付。

3 膀胱病变(太阳病少阴病)

柳秀保男72岁大柳家2006年2月14日小腹疼痛前列腺炎、增生太阳病少阴病

以往有前列腺炎、增生。脉浮弦,沉取也弦,今晨因打扫卫生出汗后不久引起小便滴沥不尽,小腹疼痛难忍。朝夕怕冷。

处方

麻黄30淡附子15细辛15生姜30生甘草30三付水煎分三次服用。

按语:此例患者昔有前列腺炎、增生,本身小便不畅,又汗出伤寒。因为是急病。所以取太阳,朝夕怕冷属少阴虚寒。总之辩证太阳少阴病。2006年2月23日当时送他看病的出租车司机说:“你的三付药真神,服完就好了。就是你给他看病收的钱太少了,才几块,你知道当时他带了多少钱预备住院?”我说:“多少钱?”。司机说:“2000元,要是到了医院2000也不见得就能治好”。

4吊线风(口眼歪斜),太阳少阴病

此举一口眼歪斜(吊线风病例)

李秀英女80岁公安局2006年1月6日高血压、口眼歪斜。

脉沉弦有力,舌质暗,舌苔薄白,舌不能抬举,头昏眩晕,两个月前患吊线风经各种治疗留有后遗症:左侧口眼歪斜,白睛充血,喝水时流口水,BP190/90。

处方

麻黄10桂枝20细辛6甘草30干姜10淡附子10桑寄生30杜仲20怀牛膝20羌活6生姜30六付

2006年1月16日头晕减轻,口眼歪斜几乎复正,白睛颜色回复正常。六付。

要是按照教科书上的治法,麻黄谁敢用?口眼为何歪斜?风寒凝滞经络。属于太阳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散寒滞,内扶正气,与其它药配伍效力大增。

再说一个秘密:人70岁以后气血实同孩婴,古有七十来复一说,用药不宜过重,参考小儿用量。

5 一例阴证疮痒病

郝香亭男59岁2005年10月20日

糖尿病20年,脉沉细迟,舌质淡,舌苔白,面部疮痒疮疡此起彼伏。

处方

生姜250淡附子50荜茇10细辛3甘草30葱白3颗二十付

2005年10月30日服药后诸疮陆续回头。上方六付

2005年11月14日脉沉弦,左太阳穴出一红色疮,破口流清水。小便清,大便正常。

处方

淡附子20干姜10生甘草10桂枝20生姜30肉桂10三付6付

药后反馈疮疡痊愈。

6 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辨

五心者手足心加额心,手足心乃受厥阴心包足少阴肾经所过,额心属心,四肢乃肝之分野。厥阴肝在卦为震,一阳在下二阴在上,肝之阳气宜潜宜藏,外越则四肢、五心烦热。治之***宜四逆汤回阳化气加柴胡引入肝经。

王明月女46岁2006年1月10日冠心病五心烦热

脉沉细迟涩无力,舌质青,有白沫,不自觉心悸6年,大便稀一天一次,小便频。双腿沉重。夜间噩梦多失眠。夜间四肢五心烦躁,需要放在被窝外。

处方

生甘草30桂枝20干姜20麦门冬10生地10鹿角胶6(掰开)党参30淡附子20茯苓20苍术30苡仁30肉桂6山茱萸30六付2006年1月18日脉沉细,舌质青,舌苔白,白沫消失,大便颜色淡黄,心悸减轻,双腿减轻,美梦多。

上方加干姜10淡附子10生白术30六付

2006年1月31日脉沉细,舌质青,舌苔白,背板,其他症状减轻。大便略成型。上方加细辛6半夏6羌活3麻黄10生姜50六付

2006年2月6日脉沉细,舌质略青,大便稍稀,小便频减轻,右手烦躁还需放在被窝外,其它肢体不需放在被窝外,已经不烦躁。背略板。上方加麻黄5 桃仁20细辛4六付。

7 痛风(历史性突破)

痛风属于太阳少阴病,膀胱气化不利,少阴虚寒,心肾阳气亏虚,血脉不能周留,痰湿留住关节。法宜开太阳,助少阴气化,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四逆汤治疗。

刘连新男38岁水产冷库2006年2月12日痛风太阳少阴病

脉沉细涩,舌质青,舌苔厚白干,口干燥,小便频,大便稀,不成型。双手十指,双腿膝盖、双脚疼痛,颜色晦暗,发病5年,经西医诊断属于痛风。咽喉疼痛3天,打针后出现上述疾病。处方

麻黄30桂枝30杏仁20石膏100干姜45生甘草120淡附子30细辛15生白芍30桔梗9生姜150 三付。

2006年2月15日右脉弦劲,左脉沉细涩,关节疼痛减半,咽喉疼痛消失,上方去石膏加淡附子70三付。

2006年2月18日六脉沉细,舌质青,舌苔白干,口渴,双腿膝盖、双脚疼痛消失,双手关节微痛。打鼾减轻。夜间出汗。上方加丹参50黄芪100六付水煎服。

2006年2月26日脉沉细缓,诸症消失。嘱喝生姜红糖汤食疗。

8 牛皮癣

张利益男35岁2005年12月17日新店牛皮癣

脉沉细弦,舌质青舌苔水滑,前些日子因食蒸鱼后引起全身皮肤红色丘疹,痒。

黑附子30细辛10干姜60苍术60生姜100芒硝30三付20

2005年12月25日脉沉细,舌质青舌苔水滑,丘疹颜色变浅已经凹陷。上方加川椒10六付。2006年1月12日脉沉细迟,舌质淡润,大便正常。小便黄。丘疹已平复。颜色变浅。上方加麻黄10白芷10六付。50

2006年1月21日脉沉细涩,舌质暗,舌苔水滑,口不渴。夜间10点左右皮肤痒,癣疮地盘红色减退。上方加麻黄10荆芥20桂枝20生白术30六付。60

2006年3月25日复诊全身皮屑已经脱尽,与正常皮肤无分别。

9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牛皮癣

吴克清男42岁寨里吴2006年4月29日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38********牛皮癣

脉沉细迟涩,舌质淡,舌苔厚白,舌底脉络紫暗,头昏、乏力。腿沉重,双腿凹陷性水肿。全身牛皮癣从19岁开始发病,能自愈,现在上火后全身复发。全身抽筋,板硬疼痛,阴雨天、劳累后加重。近日不喜欢油腻食物。大便早晨稀,下午正常。小便清,无力排出。6-7天前感冒后一直咯痰,咯出不爽。

辩证:太阴少阴病

诊断:痉证、水肿(阴水)

处方

党参30生白术30茯苓20炮附子10干姜10生姜7片生白芍30怀牛膝20川牛膝20当归20桔梗10黄芪30柴胡20升麻10天虫10细辛3荜茇10桂枝20白芷10砂仁10苡仁30石菖蒲20苍术30厚朴10木瓜20藿香20防风20秦艽10甘草10六付

2006年4月29日舌质淡,舌苔厚白,舌底脉络暗,脉沉细,涩脉消除,双腿消肿。感冒痊愈。癣皮脱落速度加快,小便清,大便正常,小便力增。感冒痊愈。抽筋第一服药痊愈。上方加炮附子20生姜150荆芥20干姜20六付

2005年10月12日脉沉细涩,舌质淡,舌苔厚白,舌底脉络暗,大便正常,小便黄,双腿稍肿。全身有力,牛皮癣已褪去大半。上方加黄柏5制川乌10麻黄10六付

2005年10月19日右脉沉细缓,左脉沉细涩,舌中、舌后厚白,舌底脉络紫暗,大便正常,小便清,口不渴,双下肢肿胀,皮紧,小便排泄无力,畏风,见风眉棱骨疼痛。上方加川乌草乌各20大黄10黄芪30六付

2005年10月27日脉沉细涩,舌质淡,厚苔消失,小便清,排出无力。大便正常,左腿肿,左脚疼痛。

口不渴,活动后不出汗。不干重活不抽筋。食欲可。

处方

麻黄10淡附子30细辛3苍术30茯苓20猪苓20泽泻20生白芍30川怀牛膝各30丹参100地龙30苡仁30生姜150肉桂10六付

2005年11月2日脉沉细,皮肤开口,右腿肿减轻,眉棱骨怕风感觉消失,大便稀,抽筋感觉消失。一日4-5次。上方加苍术30桂枝20细辛7干姜30六付

2005年11月11日脉沉细涩,四肢肿,右上肢、左下肢肿得厉害,左脚疼痛消失。腰痛。面目浮肿。

淡附子粉80细辛6苍术30茯苓20猪苓20泽泻20生白芍30川怀牛膝各30丹参100苡仁30生姜150肉桂10黄芪50双花50六付

2005年11月21日脉沉细迟,小便清,大便正常,口不渴,双腿仍肿,常常抽筋。早晨起来手胀。双脚疼痛。

苍术60白术30干姜60茯苓30麦冬10五味子10陈皮10川椒30桂枝30淡附子80黄柏3

苡仁30细辛6生姜30六付

2005年12月23日上方服用四付后牛皮癣几乎全退净。

2006年3月25日其亲戚反馈全部痊愈。

10太阳少阴病腰椎间盘突出

于**男51岁2006年3月13日栖霞市人大太阳少阴病腰椎间盘突出

脉沉细,尺脉涩,舌质淡,舌苔白滑,双肾区板痛,腰脊椎痛、颈椎疼痛。口腥。西医诊断:胃窦炎。

处方

麻黄15肉桂15白芷6淡附子60甘草30干姜40细辛15生姜50柴胡20泽泻20炒白术15

三付水煎分三次服。

煎药方法:先将诸药泡透,普通锅开锅后煎煮10分钟算一遍,倒出药液,如此煎三遍,分三餐饭后服。

2006年3月22日脉沉细,舌质淡,舌苔白,双肾区板痛,腰脊椎痛、颈椎疼痛减轻。上方加生甘草70六付。

2006-4-13反馈病痛消失。

11 面肿太阳少阴病,阴邪停肺前列腺炎

柳玉田男82岁辛家夼2006年3月2日面肿太阳少阴病,阴邪停肺

右脉寸关弦,尺脉涩,左脉沉细涩,舌质青暗,舌苔白润,食纳可,聋哑无法问诊,据家人讲5天前下午挡果树盆时出汗减衣会后出现面肿,右面厉害,每逢伤风寒即出现喘促,经西医输液治疗3天后无效求治。

处方

桂枝20麻黄15干姜20细辛9姜半夏10生甘草12淡附子15茯苓20泽泻20炒白术20柴胡20生姜50六付

2006年3月17日服药过程中逐渐消肿,上方再服六付。

12 糖尿病太阴少阴病

柳玉祥男63岁辛家夼2006年3月2日糖尿病太阴少阴病

脉沉细,舌质暗润水滑,口渴能饮,面阵发性灼热。10余年酒后引起胰腺炎,治愈后。二年前发现糖尿病,常年服用降糖药。饮食不及时则出现饥饿,双腿乏力。大便正常,小便黄,起泡沫,夜间4-5次。颈椎疼痛。

处方

处方

麻黄15葛根15柴胡30桂枝20肉桂10干姜30淡附子30细辛10党参30黄芩10天花粉10牡蛎30甘草45茯苓30泽泻10生白术30苍术15陈皮10半夏15生姜45六付水煎服。

煎药方法:先将诸药用开水泡透,普通锅开锅后煎煮10分钟算一遍,倒出药液,如此煎三遍,分三餐饭后服。

13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

周福宴男49岁上孙家2005年2月1日心肌缺血心肌梗塞

脉沉细缓舌质暗舌苔厚白,舌底脉络暗,由小瘀点,头昏、心慌、憋气、胸闷,乏力。昨夜因心肌缺血住院治疗。双上肢疼痛难忍。

处方

党参50生白术50茯苓50甘草20干姜20制附子20桂枝20人参30桔梗20苍术30石菖蒲2 0麦门冬30五味子10王不留20丹参100麻黄10石膏30杏仁20神曲20六付

2005年2月13日反馈服药后诸证消失。

14 太阴少阴病胸闷憋气

柳尧伟男33岁辛家夼2006年3月17日太阴少阴病胸闷憋气

脉沉细迟,舌质暗,面青,鼻青,舌体廋,舌苔白,口不渴,大便稀不成形。夜间胸闷,憋气,经常憋醒。夜间小便一次。

处方

处方

麻黄30淡附子30细辛15干姜30生甘草45生姜50六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服用。

15 大辛大热抗病毒

大海大海15:04:30

我爱人忽然牙疼发烧,经刘医生妙手治疗,终于痊愈,没有用抗生素而用中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这里向刘医生的高超医术和医德表示感谢!:

病情起始症状:牙龈肿痛,乏力,发低烧

2天:高烧:39-40度,全身乏力,头疼、无汗、无明显的骨痛、身体发沉、主要是牙疼

3天:高烧:39-40度,无汗,牙疼、服用(葛根汤)

4天:高烧:39-40度,上午38下午晚上39-40 度反复升高,发烧导致病人直喊头疼

5天:改服第二个方子,为了让体温不再升高,服药后稍微发汗,头疼稍微减缓!体温最高39. 5

6天:体温最高39度

7天:体温最高38.5度

8天:体温最高38度

9天:体温最高37.3度

这几天体温从40度每天降低0.5度的速度下降,到第九天下降到37.2度左右,病人感受是头部后脑疼痛

牙龈肿痛,有很多溃疡点,很多,到医院检查确认是疱疹病毒

10天:改服第三个方子服用三天,病人感觉身体好转,不再发烧,牙龈上的溃疡点几乎消失,但还是感觉牙仍然有疼痛感

13天:改服第四个方子:服用两天,症状全部消除!

第一个方子:葛根20、麻黄30、生姜45、桂枝20、杏仁20、生甘草30、天花粉9

第二个方子:柴胡60、桂枝20、干姜30、天花粉15、生甘草60、党参15、生姜100、黄芹1 5、肉桂25、黑附子15、麻黄30、细辛10

第三个方子:柴胡60、桂枝20、干姜30、天花粉15、生甘草30、党参15、生姜70、黄芹15、肉桂25、黒附子15

大海大海15:04:49

第四个方子:肉桂30生甘草45

民间中医澄空15:07:19

大辛大热抗病毒

17 牛皮癣

张利益男35岁2005年12月17日新店牛皮癣

脉沉细弦,舌质青舌苔水滑,前些日子因食蒸鱼后引起全身皮肤红色丘疹,痒。

处方

黑附子30细辛10干姜60苍术60生姜100芒硝30三付

2005年12月25日脉沉细,舌质青舌苔水滑,丘疹颜色变浅已经凹陷。上方加川椒10六付。2006年1月12日脉沉细迟,舌质淡润,大便正常。小便黄。丘疹已平复。颜色变浅。上方加麻黄10白芷10六付。

2006年1月21日脉沉细涩,舌质暗,舌苔水滑,口不渴。夜间10点左右皮肤痒,癣疮地盘红色减退。上方加麻黄10荆芥20桂枝20生白术30六付。

2006年3月25日复诊全身皮屑已经脱尽,与正常皮肤无分别。

18 腰痛髂骨疼痛

林巨玲女33岁2006年2月15日市政腰痛髂骨疼痛

脉沉细涩,舌质淡润,舌苔少,口不渴,咽哑后服用黄连上清丸后大便一日一次,小便夜间一次。腰痛、髂骨疼痛三天(劳累出汗后引起)。

处方

麻黄30黑附子30细辛15干姜30桂枝20生甘草60生白术30黄芪100当归6三付水煎服分三次饭后服用。

煎药方法:先将诸药用开水泡透,普通锅开锅后煎煮10分钟算一遍,倒出药液,如此煎三遍,分三餐饭后服。

2006年2月18日脉沉细,咽喉清凉,上方加柴胡10三付。

2006年2月22日脉沉细,舌质淡,舌苔薄白,咽喉清利,腰痛、髂骨疼痛消失,稍怕冷上方加鹿角胶6山茱萸20淡附子10六付。

19 腰椎间盘骶椎膨出

此病是由于少阴虚寒心肾阳虚,太阳伤寒经筋椎体被寒邪收束拘引,少阴阳虚不足以反抗寒邪而成。临症一般以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治疗,重症用乌头汤加味治疗。

李永山男2006年1月25日腰椎间盘骶椎膨出

患者货车出租车司机,以前就有腰椎间盘骶椎膨出。面色晦暗如黄土,脉

伤湿辩论

伤湿

第一

伤湿初起,无汗恶寒,发热头痛,身重肢节痛楚,舌白脉缓、此阳湿伤表。宜用羌活、防风、薄荷、大力、杏仁、厚朴、豆卷、通草、赤苓、苡仁、等味,祛风利湿也。

第二

伤湿汗多,头额不痛,而肢节欠利,渴不引饮,身热脉大,此湿渐化热。宜用杏仁、厚朴、连翘、黄芩、豆卷、滑石、通草、芦根、鲜荷叶、枇杷叶、等味,利湿清热也。

第三

伤湿肢节不和,舌苔渐黄,口渴喜饮,溺赤烦冤,此湿遏热蒸。宜用蔼根、花粉、黄芩、木通、杏仁、厚朴、滑石、豆卷、芦根、淡竹叶等味,清肺理湿也。

第四

伤湿烦蒸身痛,舌黄尖绛,脉大而洪,此阳明气热。宜用苍术白虎汤加连翘、元参、杏仁、通草,芦根、滑石等味,清气化热也。

第五

伤湿热不解,舌黄鲜绛,神昏澹浯,脉大而数,此气血燔蒸,热陷心营。宜用玉女煎加连翘、元参、石斛、竹叶、牛黄丸等味,两清气血也。

第六

伤湿身热,烦燥、舌降而黑,神昏澹妄,斑疹隐隐,脉数而促,此热陷入血。宜用犀角地黄汤加连翘、元参、石斛、菖蒲、人中黄、竹叶、至宝丹等味,凉血化斑也。

第七

伤湿恶寒发热,肢体重痛,胸膈满闷,或呕或泻,脉浮而缓,此湿伤表里。宜用杏仁、厚朴、陈皮、香薷、簿荷、藿香、豆卷、泽舍、通草等味,两清表里也。

第八

伤湿恶寒微热,舌白不渴,肢节酸楚,胸脘满闷,脉缓而小,此阴湿伤内。宜用藿香正气散加豆卷、通草等味,温脾利湿也。

第九

伤湿舌白肢冷,脘痛欲呕,脉弦而小,此冷湿伤脾。宜用理中汤去术,加半夏、益智、吴萸、附子等味,扶阳泄湿也。

第十

伤湿发热微寒,舌黄溺赤,口渴不食,身倦脉大,汗多气泛,此阳湿伤胃。宜用鲜佩兰、藿香、石斛、荷叶、六一散、芦根、淡竹叶等味,理湿清热也。

第一十一

伤湿肢体倦怠,嗜卧不食,舌腻便溏,脉虚无力,此气虚挟湿。宜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升清降浊也。

第一十二

伤湿头重,倦卧懒言,烦热汗多,口渴溺赤,脉洪,此湿热伤气。宜用清暑益气汤加熟石膏、知母、荷叶等味,益气清热也。

第一十三

伤湿身倦嗜卧、目黄溲黄,此脾虚湿蕴,将成谷疸。宜用茵陈、茅术、厚朴、薏米、赤苓、车前、神曲、谷芽等味,运脾理湿也。

第一十四

伤湿目黄,身倦便溏,溺赤,腹膨跗肿,此脾虚湿汜,将成肿满。宜用小温中丸加茵陈、车前子等味,补土逐湿也。

中医入门第二讲(刘文澄原著)

六经阴阳辨证法

总论

六经阴阳辨证法涵盖了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集辩证之大成。首先要明白六经的概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阳明、少阳是三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三阴。

六经辨证始于《内经》,张仲景发挥之著《伤寒杂病论》。内经言:今夫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寒之所凑,坎阳不虚,心肾气化,则寒气闭束毛窍,也就是太阳不开,阳气郁而发热,故显热象。所以说,热病为伤寒之类,前提是阳气不虚,虚则伤寒不发热,反恶寒。寒热客于六经,经络的运行受阻,不管内生还是外感寒热之邪,六经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证。

这些证不外乎阴阳二证,这也就是《内经》所说:“善诊着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别阴阳分六经,百病根源如明镜。古人善于比类取象,把世间纷繁的事务分成八种类型也就是八卦。

《内经》把人体气血运行形象地比喻为一扇门的开合转动,门向外为“开”比喻清气向上,向外敷布体表,呵护脏腑,门向内为“合”比喻为把饮食精微收摄住来养五脏六腑。门的转轴为“枢”比喻为气机升降出入之转轴。

太阳、太阴为开,阳明、厥阴为合,少阴、少阳为枢。三阳证多属热证、实证的阳性病证;

三阴证多为寒证、虚证的阴性病证。这只是常规,但是临症中常常三阳病有阴证,三阴病有阳证,表现错综复杂。

由于《伤寒杂病论》文字古奥,当初立意在于“伤寒一端”,只是陈述了疾病的一部分,没有完全归结到阴阳辩证,但是其医学思想可以涵盖疾病的全部。

因此在临证中六经辨证必须和阴阳辨证相结合,才是唯一完善的诊法,万病之治疗指南。这种辩证法就是六经阴阳辨证法。仅此一法足矣。

阴阳

阴阳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上阴(水)就是精微物质(精血津液),阳(火)就是阳气(能量)。寒热分阴阳辨。真寒也就是阴寒(阴证)则阳气少,真热(阳证)则精津耗。真寒属阳虚(阴证),真热属阳盛(阴虚,阳证),虚热有阴虚(精微物质少)发热和阳虚(阴证)发热(虚阳外越)。病理上阴是湿、痰、饮水、寒、淤,阳是热。真寒则用温热药(辛甘淡发散回阳类),真热则用苦甘寒酸咸药,阴虚发热则用甘淡寒药,阳虚发热要回阳化气药(淡附子、干姜、肉桂、生甘草等)。辛甘化阳,酸、苦甘化阴。

阴阳辩证金口诀

总纲领

阴阳辩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饮冷真阳证;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

阴证

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涎,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舌滑润,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

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烧灼热,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阴阳辩证真假杂病决

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

真热口渴小便黄,渴喜冷饮下肚肠,有神烦躁不安宁。

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

真热便干面红赤。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

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

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断无错,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

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

太阴虚寒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

少阴阳虚溲清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

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C增,西医只知杀白C,徒将阳气杀戮尽。

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简便廉验神功显。

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

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三阴三阳开合枢阐释

太阳(开)、阳明(合)、少阳(枢)。

太阳宜开,主外,开则阳气敷布体表,阴阳合一,气血周流,四肢强健;开之太过属太阳伤风,自汗、瑟瑟恶风、淅淅恶寒。太阳不开,少阴气化不升,小便(属浊气)难下。因此少阴虚寒者,凡遇太阳玄府闭塞即少加开太阳之专药(麻黄) 佐之,事半功倍。

阳明宜合,合则腐谷化食;合之太过,津液被灼,谷食干结胃家实;开则太阳阳明合病,下利清谷。"阳明为合"。合是指它聚合阳气(少阴与厥阴之气)于胃肠道,这样才能腐熟水谷,蒸化水津,传导化物,化生精气,把水谷之气转化、合成为人体的阳气与津液,并以阳气为主。胃肠道这种转化的能力,就是阳明之气的功能体现。

少阴化气与少阳相火是阳明之火的根本,起着产生与调节阳明之火的作用,又靠自身的水谷精微所产生的阳气充养。阳明之气的功能,尚需要手足少阳与手足太阳这四腑的配合,才足以完成它腐熟水谷,传导糟粕等,从而产生阳气与津液的作用。这叫做"二阳合明"。

少阳为枢,少阳为厥阴之余气,枢转阳明、太阳,枢机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二便清浊不分,大便稀溏,小便混浊。

太阴(开)、厥阴(合)、少阴(枢)。

太阴宜开,主内,开则清升浊降,合则腹满食不下,大便秘结,气喘懒言。开之太过,必自下利,大便稀溏。

厥阴宜合,合则肝血足清阳升,四肢暖;开则女子阴冷宫寒,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阴、囊缩,男女四肢厥冷色青。

少阴为枢,转枢太阴厥阴之气,少阴宜气化,少阴气化则小便自如,膀胱开合有度,身体轻健;气化不利则枢机不转,小便清冷而长或点滴难下,脉微细,但欲寐。所谓少阴的机能就是心肾的若干主要机能的体现。少阴的阳气来源于肾中元阴元阳,即命门之火及心之君火。它枢转敷布、温煦着全身脏腑组织,是生命之根。它一方面温煦着太阴脾家与阳明胃家,使阳明得以"合",太阴得以"开",使水谷之精得以形成与敷布全身,并受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以维系着自身的恒存。能藏精化气,使太阳有充足的阳气敷布于表,司其卫外的功能,以及使水津排泄,这是少阴作为太阳之里的很重要的机能,其阳气又游离敷布于少阳,以使气液枢转全身上下、内外,协调全身。

总论六经阴阳

六经辨证并非只治伤寒,温病、杂病俱在其中。人身十二经脉统分六经,经络所过的病变,《灵枢经》说:“是动则病”就是说,人体脏腑病变化反映在经络上,并且会反映在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观察其病变就可找出六经所属,六经就是阴阳气在各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的概括,经就是“常”

的意思,恒久不变,所以可以统领万病。阴阳经气统之为任督二脉,任脉(在身体的前正中线)统领一身之阴脉,也就是手足三阴经脉;督脉(在身体的后正中线)统领一身之阳脉,也就是手足三阳经脉。

督脉在两太阳经之间,三阳经气汇集于此,八卦配离卦,内藏骨髓也就是真阴精,外行阳气。阳中有阴。

任脉行身体前正中线,三阴经气汇聚于此,八卦配坎卦,阴中有阳。

任督二脉需三阴经、三阳经经脉滋养,交通则水火既济。阴阳二气合一周留不息,身轻神清体健,百病不生。

因此,阳足则阴精化气不外溢,阴精足则阳气生化不息。

细分之,三阴有手足三阴,三阳有手足三阳;三阴三阳中各有阴阳,阴为精血津液,阳为阳精,二者合一就是气,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病理状况下,寒与湿、饮、痰、瘀同类属阴邪,无论内伤生冷还是外寒内侵都伤人阳气,阳气虚则身重懒言、昏昏入睡,四肢清冷,畏寒重,口不渴、不思饮,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长,脉微细,四支青冷,属阴证。

寒与湿、饮、痰、瘀同类属阴邪得温热药而经过汗、吐、大便、小便排出体外,这个过程就会出现排病反映,《内经》说“药不瞑眩,厥疾不除”。

寒湿得热则化,瘀得温则行。湿、痰、饮宜温化。视其六经所属,分经辨阴阳用药,只要剂量足效如桴鼓。

临床中痰饮病往往与瘀血合一而病。

太阴饮邪表现为舌苔青滑。亏虚不重者甘遂半夏汤,中焦虚寒饮停胃肠,肠鸣漉漉理中汤可用。少阴饮邪表现为舌质青,心慌、胸闷,短气、乏力,手足肿胀。手少阴心下停饮,苓桂术甘汤;足少阴饮邪真武汤。

厥阴少阳饮两胁胀满疼痛,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湿,妇人少腹胀痛,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四逆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据证化裁。

寒饮停太阳停于上肩背沉重冷痛,属于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四逆汤,亦治寒饮停肺、膀胱;寒饮停留足太阳膀胱,小便为之不利,五苓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阳乃三阳枢机之所在,不得寒热,寒热则胆汁不得疏泄,三焦气化不利,小便清浊不分,法宜和解。视其寒热轻重,分阴阳辩证而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阳明包括手足阳明,饮停胃肠,己椒苈黄丸或遇仙丹痰瘀同下。

郑重申明经方之剂量应参考阴阳辩证而下药,阳证苦甘寒,阴证辛甘淡温热。配伍之后偏寒则治阴证,偏热则治阳证。寒热同用则治阴阳驳杂之病。

人身是水火气化而成,气有余是火,真阴不足者属阳证,小便短赤、灼热,大便干结,此属阴虚火旺,苦甘、酸甘化阴,甘寒养阴可治。玄府(汗毛孔)闭塞者,阳气不能外达,阳气盛者发热,此属火郁,火郁发之,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小便淡黄,大便如常,发热重、恶寒轻则可用麻黄汤调理;

气不足是水,也是寒,属阴证。

大便稀溏或者不成形是太阴寒湿、湿困,也就是脏腑辩证的脾阳虚;

小便清长而频者,属于少阴虚寒,也叫坎阳不足,也叫肾阳不足;

四肢清冷,男子茎中寒,女子阴冷,男女少腹拘挛冷痛,属厥阴阳虚,也叫肝阳不足;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凡此阴证是寒、湿、痰、饮、淤血久凝而成。阴证在临床中占的比例最大。寒邪从阳经而入内,气足者寒邪容易化为热邪,轻浅者如上所述麻黄汤可愈病;热甚则伤阴,轻者,仲景有人参白虎、小柴胡之类以存阴,最重者,仲景有大、小承气之类以救阴。假使外邪从阴经而入内,阴寒同类,物以类聚,阴盛则伤阳,轻浅者,仲景有大、小建中、理中之类以扶阳,最重者,仲景有四逆、白通之类以回阳。此即仲景治外邪入内之指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