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础物理学

( 一) 质点的运动

1. 理解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作实际应用。

3. 熟悉曲线运动的矢量描写。

4. 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和对时空的经典描写。

( 二) 牛顿运动定律

1. 了解常见力和基本力及其特点。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3.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4. 了解惯性力及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 三) 动量与角动量

1. 理解动量、冲量概念, 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2.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 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四) 功和能

129

1. 理解动能、势能、保守力等概念。

2. 掌握动能定理,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功能原理。

4.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五) 刚体的定轴转动

1. 了解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

2. 掌握力矩、转动惯量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实际应用。

3. 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4. 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六) 静电场

1. 知道库仑定律。

2. 理解电场强度及其通量。

3. 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 七) 电势

1. 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

2. 理解电势叠加原理。

3. 会计算电势及电势差。

4. 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 八) 静电场中的导体

1. 知道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2. 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 九) 稳恒磁场

1. 理解磁感强度、磁通量和磁场高斯定理。

2. 理解并会使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3. 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十) 电磁感应电磁波

1.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30

2. 会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 了解互感与自感、磁场的能量。

二、基础化学

( 一)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 长式) 的结构( 周期、族) 及其应用。

2. 以第3 周期为例, 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以IA 和喻A 族为例, 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 如: 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 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6. 会由式驻G= 驻H-T驻S 判别反应的方向。

7.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三) 氧化还原反应

1. 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和元素的氧化数等概念。

2.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 会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

常见反应。

131

4.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 四) 电解质溶液

1.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 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 了解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 的定义。

5. 能用测定溶液pH 的方法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6. 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7. 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 掌握酸碱电离和酸、碱质子理论。

8.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9. 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的概念和应用。

10. 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

1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以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2.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13. 掌握Ksp 的意义及浓度积规则, 掌握Ksp 与摩尔溶解度( S) 的关系、换算及Ksp 的有关计算。

( 五)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掌握典型金属( IA 和域A 族) 和典型非金属( 卤族)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32

三、基础生物学

( 一) 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

1. 知道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知道细胞形态结构。

3. 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4. 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

( 二) 生殖和发育

1. 知道生物的生殖方式。

2. 了解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三)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1. 知道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2. 理解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 知道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4. 知道生物进化的机理与证据。

( 四) 生物世界

1. 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

2. 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 五) 生物与环境

1. 了解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2.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部分学科课标与教材

一、科学探究

( 一) 认识科学探究

133

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

重要性。

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了解合理

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

技术。

( 二) 提出问题

1. 能从“ 这是什么冶“ 为什么会这样冶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 安

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 三) 猜想与假设

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 什么是事实。

( 四) 制订计划

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 五) 观察、实验、制作

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

事物的形态特征。

2. 能用简单的工具( 放大镜、显微镜等) 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

134

察, 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 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 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 并作简单记录。

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5.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绘制

简单图表。

6.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制作岩石标本, 昆虫模型, 火山、地层模

型等。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起重机模

型、生态瓶能量转换装置等。

( 六) 搜集整理信息

1.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 七) 思考与结论

1.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 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 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3.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 八) 表达与交流

1.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 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 表述研究过

程和结果。

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一) 对待科学学习

1. 想知道, 爱提问。

2. 喜欢大胆想象。

135

3. 尊重证据。

4.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5. 愿意合作与交流。

6.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二) 对待科学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不迷信权威。

( 三) 对待自然

1.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珍爱生命。

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三、生命世界

( 一) 多样的生物

1. 常见的植物。

( 1)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 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 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 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 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2. 常见的动物。

( 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

类。

( 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 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 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 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 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36

( 6)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3. 常见的其他生物。

( 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 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 二) 生命的共同特征

1. 动植物的一生。

( 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 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描述动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 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 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

程的复杂多样。

2. 生物的繁殖。

( 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 2)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 3)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3.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 2) 探究根、茎的作用。

( 3)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 或观看多媒体软件, 指认一些主要

器官。

( 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 生物的基本需求。

( 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水分和营养。

( 2) 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 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

些食物作为能量。

137

( 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 同时吸收二氧化

碳。

5. 遗传现象。

( 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

( 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 三) 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观察植物的外形, 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 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 同时能将观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

起来。

( 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 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 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 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如冬眠、保护色、拟态等。

( 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 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 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既依赖于环境, 又影响环境,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 进化现象。

( 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 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 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

( 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 四) 健康生活

1. 生理与健康。

( 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

性。

( 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138

( 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 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 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 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 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 总指挥部冶。

2. 生长发育。

( 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

( 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

( 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3. 良好生活习惯。

( 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 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 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能积极参加锻炼, 注重个人

保健。

四、物质世界

( 一) 物体与物质

1. 物体的特征。

( 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 并加以描述。

( 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 3) 会使用简单仪器( 如尺、天平、温度计) 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 长度、重量、温度) , 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 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 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列举

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139

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 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 如是否导电, 是否溶解, 是否传热, 沉浮

性等) , 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

相联系。

( 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

身的需求, 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激发创新意识。

3. 物质的变化。

( 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

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 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会

产生新的物质。

( 3)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 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

类生活的影响。

4. 物质的利用。

( 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 2)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

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健康, 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

( 3)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人对环

境负有责任。

( 二) 运动与力

1. 位置与运动。

(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前后、左右、远近等) , 理解物

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40

(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

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 常见的力。

( 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推和拉都是力。力

有大小和方向。

( 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 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

3. 简单机械。

( 1)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 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

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 三) 能量的表现形式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 2) 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 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热现象。

( 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 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知道温度的单位, 会使用温

度计。

( 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

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3. 光的传播。

( 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 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141

4. 简单电路。

( 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

识。

( 2)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 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 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5. 磁现象。

( 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 磁铁的两极, 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

极相吸的规律。

( 2) 知道电能产生磁,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

铁的应用。

6. 能量的转换。

( 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 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五、地球与宇宙

( 一)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1. 地球的概貌。

( 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 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 3)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 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 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2. 地球的物质之一: 岩石、沙、土壤。

( 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 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142

( 3) 知道土壤的构成。

( 4) 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

性。

3. 地球的物质之二: 水。

( 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 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 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 4) 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 5) 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4. 地球的物质之三: 空气。

( 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2)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

( 3)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 体验大气

层对地球生命的意义。

( 二)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1.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 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如温度、风向、风力、

降水量、云量等) 。

( 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 搜集有关数据, 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

( 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 4) 探究风的成因。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风的成因。

( 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 6) 欣赏美丽的天气。

( 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43

( 8) 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 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 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需24 小时。( 2)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 3)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 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 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 3) 了解地震现象。

( 4)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 5)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4.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 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 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 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三) 天空中的星体

1. 天空中的星体之一: 太阳和月球。

( 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 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 3) 理解没有太阳, 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 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 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 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 7)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8) 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 天空中的星体之二: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 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 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

144

( 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天空中的星体之三: 探索宇宙的历史。

(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

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第三部分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科学( 3 年级~ 6 年级)课程标准

( 一) 知道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 知道科学课程性质和价值

( 三) 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四) 会用科学课程的目标

( 五) 理解科学探究, 并能运用它进行教学

二、科学教学过程和原则

( 一) 认识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 二) 了解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基本矛盾三、科学教学方法

( 一) 了解科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 二) 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三) 能综合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

四、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一) 了解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145

( 二) 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五、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教学

( 一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2020版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科学学科教育论复习讲义 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及概况 一、国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美国《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教育计划——“2061”计划,美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响亮口号。 美国全民科学素养型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在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设计和安排实验、控制变因、动手操作、细心观察、尊重数据、分析资料和归纳推理的习惯;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独立自学能力,尊重他人、互助合作,并能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态度评价处理各种事物;在困难情况下,能以开放的心智和理性的心态,查找变因、走出困境。 (2)英国“教育改革法”与《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STS”)、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 (3)日本新的理科“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是: A、贴近自然; B、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和实验; C、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态度; D、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维方法。 二、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概况 1、科学课改的基本理念 A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B课程以探究为基础 C强调整体性 2、科学课改的基本趋势 A教育目标趋向全面性

B课程内容更趋向综合性 C课程实施上更强调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三、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 (1)国家把“科教兴国”立为国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新“课标”的制定与实验试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本学科的具体体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胆实践,经常加以反思,促进不断提高。 教改实验区、实验校是课改的先行者、探索者,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如何理解课程名称从《自然》、《常识》到《科学》的转变 (1)体现了课程观念的更新、内容的拓展。 (2)与国际接轨,利于国际交流。 (3)反映课程目标的转变。 现代关于科学教育的一种观点: 一种通过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学会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作出明智的抉择,以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任务: (1)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2)引领儿童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帮助儿童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4)使儿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5)培养儿童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小学科学新课程、新理念介绍 一、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主要理念 1、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原则、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教师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实验室登记表

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册 (二0 一学年第学期) 填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请按时登记,于每学期结束前按要求统计好,并上交教务处 仪器室管理制度

(1)仪器的存放要分类,定室、定橱、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尘和清洁工作。 (2)建立与健全仪器明细帐、仪器清册和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清册、报表、物相符。人员调动要办理交接手续。 (3)仪器借用,报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交接工作。 (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等实验活动)应填写借用单。实验后还须记载(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记好实验 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成败原因。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失少应及时登记、查找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5)仪器用后应及时进行保养工作后归橱。并根据仪器特点定期进行保养与维修工作。 (6)学期结束前清理一次仪器,并核对帐物,处理好有关事项。统计各实验活动的开出率,按要求上报。 实验室管理规则(学生须知) (1)学生在上课前须按教师要求进行准备。 (2)进入实验室后保持安静,按规定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实验用品。 (3)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仪器性能,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时按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如不按规定操作而损坏仪器,则应酌情赔偿。 (4)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教师。 (5)实验完毕,应整理仪器并清点实验用品,按要求摆列整齐,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工作,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室内物品不得带出室外,丢失和损坏仪器应及时报告教师。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科学探究真正作为科学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途径,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按照知识建构的科学模式发展,并以此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 该模式既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也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它体现问题来源于生活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倡导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科学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遵循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为避免出现运用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探究、评价学习活动,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去探究、发现与创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探究、发现、建构知识过程的有机统一。

小学科学考试大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 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察、测量、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莱西市教研室张莲玉 背景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标》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 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于科学实验课的范畴,如:三年级的《哪杯水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小车的运动》《鞋底花纹的启示》《跷跷板》《弹簧力的学问》《有趣的磁铁》《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等;四年级的《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蒸发》、《沸腾》、《凝结》、《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谁热的快》《它们会生热吗》《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等;五年级的《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水变咸了》《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等。所以探讨实验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基本流程: 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梳理小结当堂检测(谈收获)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

小学科学桥教案

34、桥 一、教学日期: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拱桥、斜拉索桥、引桥的国学道理。 2、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前准备:实验用的木块、铁片、纸条和拉线。 四、教学重点难点:拱桥和斜拉索桥。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筑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座世界有名的千年古桥――赵州桥。 2、赵州桥。 1)出示挂图,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 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约公元590年——60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 距今约有1400多年。桥单孔,长50.82米,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是石拱桥 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在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2)赵州桥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形状? 3、平桥和拱桥承爱重物的实验。 1)指导学生实验。 2)讨论实验结果:拱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 4、斜拉索桥。 1)出示杨浦大桥(钱江三桥)挂图,请学生辩认,在什么地方?(上海黄浦江上,跨径602米,全长7000余米,上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索桥,于1993年10月建 成通车。 2)斜拉索桥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拉索拉着?(学生讨论) 3)指导学生按课文图示做对比实验,得出:斜拉索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桥上安装拉索是为了提高桥承受重物的能力。 5、立交桥。 1)出示挂图,提问:这种桥叫什么桥?为什么要建立交桥? 2)教师介绍立交桥的雄姿及对缓减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作用。 6、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4、桥 赵州桥(平桥——拱桥) 杨浦大桥(斜拉索桥) 立交桥: 八:课后随笔: 1 / 11 / 1

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

2020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课程与教学论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方面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及其《解读》为主要依据。 1.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价值。 2.知道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 3.知道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4.掌握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和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分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 5.了解小学科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6.掌握评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方式方法。 7.能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活动特点,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分析。

8.了解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运用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是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 1.理解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能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2.知道不同的科学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案。 3.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运用于组织小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 4.知道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基本的探究和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过程和方法,根据探究目标控制实验条件,领会实验仪器的使用要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结论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5.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传授科学知识的关系。 (三)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以小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内容标准为主,延伸至高中、高等教育(专科)相关内容。 1.知道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等方面的知识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含义,以及适用的条件。 3.知道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表达形式(包含文字、数学公式、图表、图解等)。 4.应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其他 1.了解小学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4-05-23 15:28:22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理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的初中理科内容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某些科学问题的能力;了解目前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2.考查考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组织开展科学探究、科学观察、测量、调查和科学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能力。 3.考查考生掌握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查考生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器官的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遗传与变异: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的变异类型;常见的遗传病;遗传育种。 生殖与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与发育。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 一、科学观察课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 (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实验观察- --分析现象--- 归纳结论--- -实践应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材料、模型组装、变量调控、现象记录等)。 (2)给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的思路。 (3)提供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观察、思考相结合。 (5)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3000字)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

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就一堂小学科学课而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取决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无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创立教学模式。 而不能不加选择地照搬和套用已有地教学模式。 根据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特点,介绍三种常用地教学模式。 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根据自己地教学实际,创造出新的、更多地有效教学模式来。 一、讲授式教学模式讲授教学式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许多知识内容都以教师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因此,它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讲授教学常结合实验的演示、实物和标本的展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等活动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式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讲授为主,中间穿插实验演示、直观教具展示、向学生提出问题和组织学生讨论等 1 / 20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讲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即教师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有关的新知识,学生则将教师用语言文字所描述地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和旧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从而同化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式在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和新的原理,常常要借助于具体地实验演示、标本或实物地展示、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地知识经验等具体教学手段来进行。 因此,小学科学课的讲授教学就出现了以讲授为主的各种变化多样的教学模式。 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就称讲授式教学的变式,即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 常见的讲授式教学的各种变化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讲授实验演示讲授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讲授教学过程中加入必要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现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课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问学生演示摩擦起电的各种实验,用以帮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自然现

青海2020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 小学科学《学科素养》科目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相关初中内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 3.考查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有关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科学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新进展以及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考查考生对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并运用这些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考查考生从事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一)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科学学科专业知识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为主。

1.生命科学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过程及意义;细胞分化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植物和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遗传与变异: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孟德尔遗传的基本定律;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的变异类型;常见的遗传病。 生殖与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人的生殖与发育。 应激性:应激性的含义;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人体的激素调节。 (3)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生物的分类: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课型及模式

科学新授课课型模式 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所以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主要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 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评价。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1、提出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描述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生活中已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本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性原则。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 (2)方向性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问题进行科学预见,要明确探究的方向,指导整个探究活动的进行。 3、制定方案: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制订出详细的探究方案,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方案的制订一般以小组讨论为主,然后全班交流,找出最佳方案。 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本环节中完成。探究的过程大致分三步:开展探究、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得出结论。 本环节注意问题: (1)探究材料要准备充足。而且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

性、显效性。 (2)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重视数据的搜集与记录。 (4)教师要少说、多看,给学生从当顾问,必要时给予指导。 5、表达交流 交流就是将自己或小组探究的结果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与别人分享。表达交流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组内交流,第二步是班内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要体现方式的多样性,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并鼓励其它学生作补充和评价,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探究学习经验。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6、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自主参与探究的能力。 《课标》中提出:不应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外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探究中没有解决的或新产生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不断动手探究中解决问题。 7、评价 评价是学习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但不是一个特定的阶段,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不但要求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以上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际上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如有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只能是根据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技能的把握,来构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题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题库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的理解,使他们学会的策略,为他们和生活打好基础。 2、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更要关注他们。评价指标应该是的,要包括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的;评价主体则应 包括、、等。 3、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和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 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展开。 4、科学课程要面。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 导。 5、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6、《课标》的分目标有、和。 7、《标准》共分个部分。第三部分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 8、科学课程的三个分目标是、、; 9 课程标准把三个领域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是、、、、。 10、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 11、科学探究大致涉及、、、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别人研究的结论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12、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3、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4、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包括、、。 15、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把握由到、由到、由到再的过程逐步进行。 16、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 的、和。 17、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爱好、技能、思维水平和 活动能力。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小学生。 19、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 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