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煌教授09年临证医案.doc)

黄煌教授09年临证医案.doc)

黄煌教授09年临证医案.doc)
黄煌教授09年临证医案.doc)

黄煌教授09年临证医案

2009000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某女,46岁。

初诊日期:2009-01-06。

体型中等偏瘦,面黄。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8个月,目前口服熊去氧胆酸片。疲乏,腰痛,皮肤痒,鼻涕多,巩膜黄染,大便栗状,脚易抽筋,腹肌不紧张,舌紫暗。前做油漆工。哥哥红斑狼疮。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信心不足,极度焦虑。

2008-12-31张家港某医院检查:总胆红素49.3 mmol/L,直接胆红素21.5 mmol/L,谷丙转氨酶69U/L,谷草转氨酶76U/L,谷氨酰转肽酶198U/L,球蛋白40.3g/L,甘油三酯1.9mmol/L,总胆固醇7.4mmol/L,高密度胆固醇0.8 mmol/L。

黄师述,前面有一同病患者,疗效确切。师兄黄波述两位患者症状极为相似,都是身痒、腰痛、大便干结、巩膜黄染、乏力,脚抽筋。师徒二人相视一笑,黄师欣然处方:

【1】黄师处方,仅供参考

赤芍50g 白芍50g 生甘草10g 30贴嘱其停服西药。

刘按:此案作三点解说,提一疑问:

第一、方证鉴别很重要。患者腰痛、大便干结、乏力、脚抽筋、舌紫暗、体瘦等情况,可以看到明显的芍药证。身痒、巩膜黄染、面黄明显是黄疸引起。

第二、药味并不是越多越好。开始提到的另一病人,曾经他处服用中药包括有些经方。黄师用简单的芍药甘草汤却有显效。

疑问是:同样有芍药甘草,夹杂在其他中药里面,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呢?

第三、用芍药甘草汤只是针对目前病情。

20090002突发性胸闷心慌案

081115

某男,63岁

初诊

突发性胸中窒闷,疑"心梗"入院治疗不解。

刻诊:发作性胸闷、心慌,伴失眠、纳差,易腹胀。

舌红苔薄,舌苔见两条平行白线,其人体型中等偏瘦,八字眉,眼角、嘴角均下垂。目光有神,心思谨慎,每次挂号都在前两名。说话时总把头歪向左边,目光不看对方,仿佛自言自语。

处方一【半夏15 厚朴15 茯苓15 苏梗15 陈皮10 生甘草3竹茹10 枳壳15 栀子15 瓜蒌皮15 连翘15 干姜6 红枣20 单位g】

081122

二诊,药后舒服,失眠好转,腹胀消失,仍偶有胸闷心慌。

原方7*2剂

081206

药后睡眠尚可,仍偶有心慌,查体:前列腺炎;

发作时自觉心有下坠感,叹气可缓解,剑突稍上部压之不适。

处方二【半夏15 厚朴15 茯苓15 苏梗15 枳壳15 栀子15 黄芩10 连翘15 单位g】

081220

服药两天后胸部舒适,睡眠佳,有梦,情绪好转。

大便正常,偶有粘液。舌暗红苔薄,心率:84.

原方减半服

刘按:从症状和病史上看:还是和初诊时主诉心慌、胸闷有关,只是程度明显减轻,伴随症状消失;从部位上看:心慌、心下不适、剑突稍上部压之不适;从精神上看,患者目光有神、心慌、心下不适而叹气缓解、剑突稍上部压之不适、原先的失眠、脉数等,可看出患者有焦虑情绪。以上都是应用除烦汤的指征。

除烦汤也可以治疗小便涩痛者,如果小便黄可以合六一散。尿路感染如用猪苓汤,黄师也会根据情况选择加入山栀子、连翘、黄芩、黄柏等。患者查体发现有前列腺炎,而门诊时没有不适症状,处于兼治地位。

正如zillion先生所言,本案患者“热象”不典型。此处选用除烦汤,是综合评判后的一种治疗方案。

半夏线,主要是口腔内多稠黏液体,在舌体离开上腭时,在最后分离处这些稠黏液体停留所致。因舌体中间凹陷,上腭穹型,所以不在舌体正中,而在两边对称。临床上应该注意患者是否刚刚进食、是否舌苔厚腻、苔白或黄、舌体颜色、舌体胖瘦、舌面润燥、是否味觉异常等,综合分析是否用半夏。

20090003某典型方证案

某女,55

体型中等偏胖,身体结实,比较开朗。面白稍青,唇暗。

【初诊:2008-12-13】

嘴麻舌麻日久。胸闷、心慌,胸痛为压榨性,牵及后背;不易入睡,看书至困倦方可入睡,半夜醒来则难以继续;四肢冰凉多年;头胀痛如戴帽;燥热,夜间脚伸被子外;腿抽筋,无力;时腰酸;大便偏干;舌暗后部苔黄,胃口尚可。

右胁按之胀痛甚。

肾结核史,遗留小便隐血多年,偶有肉眼血尿。

黄师告诉患者,她的症状比较典型,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取得疗效并不难,提笔处方【1】柴胡10 白芍12 枳壳12 甘草3 当归12 川芎10 桃仁12 红花6 单位g。14贴

【二诊:2008-12-30】

服上药后舌麻嘴麻消失,胸闷、心慌、胸痛亦无,精神也好多了。睡眠已正常,夜间会醒,但是可很快入睡。腰还酸;大便偏干,羊屎状,自诉常忘记大便;平时喝水多。六年前绝经。舌暗。

处方:原方30贴。

火山:引用1:

八味逐瘀汤

A:方证:由柴胡证、芍药体质证、瘀血体质证三部分有机组成。

1、柴胡证

胸胁或胸骨段疼痛(自觉痛、压痛、触痛、叩痛、牵扯痛、走动时疼痛等),闷胀。

2、芍药体质证

容易紧张、性子急、给人压迫感、面部肌肉偏紧、腹肌偏紧、小腿易抽筋、四肢肢端冰凉。

3、瘀血体质证

面部皮肤发暗,或干枯蜡黄,或眼睑色素沉着、两目黯黑,或肌肤甲错,或痛处固定。

B:疾病:

笔者临床应用该方,曾用于瘀血之头痛,胸痛,腹痛、肢体痛、痛经、手足发热等,具体疾病如血管神经性头痛、胸膜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不安腿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其

他如失眠,呃逆。

常与大柴胡汤、当归芍药散、四味健步汤、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等合用。

引用2:八味逐瘀汤体质,具体描述如下: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性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此方有解压的功效。

组成: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本案似无明显淤血体质还小便赤潜血,烦热出血黄芩证呢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似多余。柴胡证,芍药体质证,黄芩证,是大柴胡汤!

王晓军:思路:1:嘴麻舌麻日久------------久病入络,可考虑内有瘀血:;

2:胸痛为压榨性而牵及后背,舌暗亦支持瘀血之诊断;

3:燥热而又见四肢冰凉,此乃王清任所谓之灯笼病(也可以认为是气机郁滞化热而不能外达之四逆散证);但气郁者血必停而为瘀,盖气为血帅者是也;

4:面白稍青,唇暗,右胁按之胀痛甚-----柴胡体质之瘀血证-------胸胁苦满---柴胡带;

5:体形偏胖结实,胃口尚可提示为实证而非虚,所以不考虑久病多虚.

如此综合上述,当为血府逐瘀汤的证无疑矣!

20090004便秘案

孙某,男,33岁

眼泡肿大,自觉眼睛胀满。腿毛较多。

08-03-17

便秘:5-6天/次。06年11月加重。钡餐检查胃肠功能差,莫沙比利药后不佳,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效果不佳;精神萎靡,睡眠不佳,稍有刺激2-3点醒后不能继续睡。容易烦躁但出汗不多。感觉疲劳,双腿乏力;意欲下降,多食后腹中饱胀感,心下悸;舌淡胖苔薄有水线。脉缓66次/分。

处方【1】生麻黄10g 姜半夏30 g 茯苓30g 陈皮10g 生甘草5g 枳壳30 g 干姜10g 竹茹6 g 红枣20g

08-04-12

第二、第三周后睡眠不深,兴奋,脸色好转。今自觉精神状态好转,自觉身体较前轻巧。时有心慌,电话铃后紧张。小便次数较前多。舌暗胖苔薄。眼睛胀满的感觉好转。大便1-2天一次,顺畅。

空穴来风:“眼泡肿大,自觉眼睛胀满。腿毛较多。便秘;精神萎靡,容易烦躁但出汗不多。感觉疲劳,双腿乏力;意欲下降,舌淡胖苔薄有水线。脉缓66次/分。”等症状可视为麻黄证,尤其是眼泡肿大,传统中医认为是风水相博证,更是使用麻黄的着眼点。

“容易烦躁但出汗不多。睡眠不佳,稍有刺激2-3点醒后不能继续睡。多食后腹中饱胀感,心下悸;意欲下降,舌淡胖苔薄有水线。”等可视为温胆汤证,舌淡胖苔薄有水线,心下悸,是使用温胆汤的着眼点。本人一点浅见,事后诸葛,贻笑大方了。

刘按:着眼整体和重视心理因素是黄师临床的重要特点,空穴来风分析地很好:“眼泡肿大,自觉眼睛胀满。腿毛较多。便秘;精神萎靡,容易烦躁但出汗不多。感觉疲劳,双腿乏力;意欲下降,舌淡胖苔薄有水线。脉缓66次/分。”等症状可视为是使用麻黄的着眼点。“容易烦躁但出汗不多。睡眠不佳,稍有刺激2-3点醒后不能继续睡。多食后腹中饱胀感,心下悸;

意欲下降,舌淡胖苔薄有水线。”等可视为是使用温胆汤的着眼点。

本案需鉴别的方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可以调神安神,但主治以胸满、烦、心悸为特征的疾病。中老年居多,脉多弦。此处患者年青、脉缓,无胸满,心烦不明显。故排除。

栀子厚朴汤------患者有心烦,但是看患者没有明显热证,也不具有其他相关的症状如出汗、口苦、胸闷、嗳气、反酸、舌红、焦虑等症状。故排除。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以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而此处患者无怕冷、疼痛、脉沉表现。故排除。因患者有精神不振、脉缓、乏力、肿大、便秘、无汗等症状,所以用麻黄。

苓桂术甘汤------对体内水液代谢有调整能力,但对于患者精神状态和整体机能的调整能力有限。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从药证上讲,大量半夏和枳壳都有通便的作用。2、眼泡肿大,可以出现在麻黄、附子、黄芪、半夏、茯苓、白术等证中。鉴别时应该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考虑。同样道理,心烦症状也不可孤立看待。个别症状,需要放在症状群中去考虑,而且要去分析其在症状群中的地位。3、温胆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可以治疗近视、弱视、眼涨感、头晕等头眼部疾病。方剂中都有茯苓。但具体机理如何呢?临床上治疗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本案用药和分析,仅供参考。由于春节上网不便,回答偏迟,抱歉!

皮肤毛发这是我们是判断体质类型的一个参考。这种局部特征,要和其他一些特征,还有精神状况、病史、体貌特征、行为特点等综合起来。这样判断体质等才能够全面。也就是说,单纯的腿毛多不能清晰的反映到底是何体质。

体质不同时,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患同种疾病时表现症状可不同,服用同样药物后人体的反应也可不同。

但是,在不同状况下,体质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作为医生不考虑体质不行,体质掩盖具体病情也不行。这种平衡点只能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20090005顽固失眠案

吴某女55岁

090117复诊

失眠四个月,严重时每天只能睡几分钟,服用黄连温胆汤合栀子厚朴汤一周,每天从早晨服药后开始“头脑昏沉沉的”,晚上只能睡到11点半(约三个小时),睡不着时会胸闷,出虚汗,然后只有靠吃安定才能继续睡眠。

今见下肢稍肿,偶有腰痛,大便干结;食后腹胀,打鼾;苔黄腻。

患者乳腺癌术后一年半,经停也一年半。体型中等偏胖,目光有神,性子急,讲话快,对病情很关注,特别注意细节;晕车。

黄师处方:【半夏30茯苓30陈皮10生甘草5枳壳15竹茹10生麻黄10干姜10红枣20栀子15】

药后一周昏沉感消失,饭量增,精神佳,睡眠情况明显好转:半夜仍醒,但醒后可再睡,基本不用安定了(春节期间因病情基本得以控制,未服中药,整个春节只服过一片安定)。

空穴来风:黄师用温胆汤有以下两点变化趋势:

1.半夏、茯苓、枳壳用量比以前大尤其是用于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基本上达到30g,本案枳壳15g;

2.温胆汤加味药变少甚至直接用原方。

据以上趋势提示:

1.温胆汤中夏、苓、枳用量大临床效果更好;

2.温胆汤加味药变少甚至直接用原方更能取效。

个人一点不成熟看法还是请黄师及经方研究团队总结黄师用温胆汤经验。

1.我们把疾病谱(即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引入到方证中来的直接目是为了方便临床。疾病谱是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前提下总结出来的,它反过来可以帮助我们辨证,明白了疾病谱与方证药证的先后因果关系,也就不难分清主次了---疾病只能作为辨证时的辅助参照。所以,如果临床上确实出现上述情况,麻黄就可以用,有是证则用是药。

2.方证相应,方,首先是一个整体,有其固定的结构和作用,它对应的证,是患者当下的整体状态。我们把体质引入方证中来,就是强调这种证的稳定性、整体性和运动性。从本案患者体型体貌、精神状态以及患者当下的症状再结合其病史可以判定她是属于精神和机体都比较敏感的半夏体质,其主诉为顽固失眠,又出现了胸闷、虚汗而烦、苔黄腻的栀子证并伴有下肢水肿,腰痛、困重的麻黄证,故用本方有效。确如“经方中”所言,人体处在一个抑制与兴奋的平衡状态,甘草麻黄汤可以通过令人兴奋而达到抑制的目的,即“启闭”,反而比一味的抑制效果要好。对于这种便秘,其作用可以说同样是“启闭”,或者说“提壶揭盖”吧。

这句好,正中要点。失眠不总是抑制,需要疏导。提壶揭盖,调节通路自然可以畅通。

可以考虑针灸:胆经的原穴--丘墟(高树中教授的经验:一针疗法)

晚上只能睡到11点半--------------------胆经流注的时间是子时(晚23点-凌晨1点)

睡不着时会胸闷,出虚汗---------------胆经经脉循行所过: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

目光有神,性子急,讲话快------------肝主谋虑、胆主决断用方法没有特别要求,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0090006胃痛便稀案

某男,30岁

体型中等偏瘦

【初诊】20081129

上腹部隐痛月余。大便稀。唇暗舌红苔白腻。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胃潴留、轻度胃下垂(20081003)。

黄师处方【1】黄连2 g 黄芩6g 党参12 g 干姜10 g 制半夏12 g 肉桂6g 生甘草3g 红枣30g 7贴

【二诊】20081209

胃痛基本消失,大便正常,睡眠好。苔白腻好转。病人诉平素应酬多。

黄师处原方,并告诉其酒后或胃部不适时可以照方抓药,不必来诊。

20090007阵发性心悸案

某男58岁

20081014

2007年12月安装2个支架。当时曾因心电图后受到惊吓而虚汗多,脸色惨白。现在仍然心有余悸,念念不忘,对手术后顾虑很多。曾多次因“胸骨后不适感”看急诊或入院(最近一次在半月前),但症状缓解后体检均未见异常。

刻诊见:恶心,腿肿胀感,失眠:夜里醒后难眠,易出虚汗。脉缓。心率60/min。时觉得“胸骨后麻木不适”。恐高,无晕车。

有胃食管返流病、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切除胆囊)病史。

【处方一】,姜半夏12茯苓20陈皮10生甘草3 枳壳20 竹茹10 干姜6 红枣20 川芎12 一周后(08-10-20)恶心感、多汗等症好转,睡眠仍不佳。腹胀

【处方二】上方去川芎加山栀子10川朴10

一月后(08-11-17)复诊时感觉甚可,腹胀消失。期间又突然发病一次。

【处方三】方2加黄连5 瓜蒌皮15

08-12-22

服用中药以后,自我感觉好,心脏感觉舒适。虽然偶有不适,但是不再如以前一样需要往医院看急诊,自己坚持一下不适症状便能很快过去。

加川芎是针对上半身尤其是头部的血液循环障碍,至于胸闷出虚汗,提示患者在夜晚欲睡不能的状态,这也是半夏体质的一种体现。本案反映了典型的温胆汤体质特征,尤其是精神方面值得注意。

自强不息:现在中医院有个不好的现象:胸闷就要活血化瘀,年老就一定是肾气不足……支架术后的病人相当多的是实证,或者虚实夹杂,而且冠心病的濒死感、和手术介入,对他们也是一次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打击,用温胆汤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一个月前我在心内科病房轮转时就治疗过一例类似的病人,供大家参考:

某男,79岁。因“反复胸闷3月,再发1天”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约30分钟缓解,程度较重,伴有出汗,无放射痛,无气急,无头痛头晕,无晕厥黑朦,无心悸。上述情况反复发作3次,均在夜间发作,在萧山市中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之后于2008-12-15日在我院住院,冠脉CTA示:LAD全程弥漫性病变,近中段80%*10mm狭窄,LCX远段60%*10mm狭窄,双右冠A、右冠近中段75%*22mm 狭窄。在LAD、RCA各植入支架一枚,术后予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卡维地络等口服。术后第二天下午曾突发快速性房颤,心悸胸闷,予可达龙复律后未再发,于2009-1-12出院。三天后因为患者参加联谊会,回家途中想起家中煤气没关,快步奔回家中,第二天也就是1月16日凌晨4点左右,又突发胸闷、胸痛,穿衣、行走等活动即感胸闷,休息10分钟后缓解,白天这种情况又发生了2-3次。于是患者又入住我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10余年,最高180/100mmHg,现在服用安博诺150mg Qd、波依定5mg Q12h、卡维地络12.5mg Qd控制可。无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

每天早上我给他量血压的时候,都注意到患者常常用力吸一口气,然后再重重地吐出来。他说,经常感觉胸中气闷,需要稍微扩胸或者叹气后才觉得舒服,晚上这种情况更多,有时候会在睡眠时憋醒,因此睡眠不好,常凌晨3、4点醒后难以再入睡,睡前都需服用2颗安定。就在我每天早上量血压、询问病情的几分钟里,他需要叹2-3口大气。不过他的胃口、二便都很正常,因为吸烟有时会有点咳嗽,咳声带痰。

这名患者前一次住院时曾服用过一位医生的中药,那位医生是出生于一个很有名望的世家之中,当时认为:患者年高,右尺脉浮,是肾阴虚,气闷也是肾虚不纳气的表现。因此给予了六味地黄汤加肉桂、沉香等补肾纳气之品,患者吃了6帖,感觉没有特别的改善,也没有特别的不舒服,除了大便较烂,后来就出院了。

这次入院时患者的症状仍然和上次差不多,心下有凉感,舌质淡红略有薄黄苔,左脉弦细弱,右脉整个都是偏浮的,浮弦。和上次也差不多。上次我本来认为是气滞,想用四逆散之类,但那位医生很肯定的判断为肾不纳气,况且这个理论又确实是有案例依据的,和我的判断完全相反,我也没敢说什么。患者服用六味地黄汤没有大的改善,是辨证不准,还是需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带着疑惑我询问了黄老师的高徒薛蓓云医生,她的见解和我一样,认为是气滞,建议用八味解郁汤。这次趁那位医生没有上班,1月17日我给他开了八味解郁合栀子豉汤:

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枳壳10,制半夏6,川朴6,茯苓15,苏梗10,淡豆豉9,生山栀9,陈皮9,炙甘草6,红花6,红枣10,干姜5。

三帖后患者说睡眠较好,能够睡到六点多护士来发药才醒来,已经将安定减为1颗,有时还有叹气。看来这个患者虚虚实实都有,单纯的疏肝理气或者补气都不行,又加了黄芪15,桂枝6,就是合上了黄芪桂枝五物汤来通心脉。

1月23日患者请假回家过年,要求带药。这个时侯患者已经基本上不叹气了,他自己也说有明确的好转。这名患者是为小学校长,心思细腻,对症状描述得非常详细,所以我感觉用柴胡剂应该是没错的。聊天时患者无意间提到自打生了冠心病后,觉得胆子比以前小了。考虑到他已经在吃较多的抗血小板的西药,就给他的药里减少了活血的赤芍、红花,加了竹茹9,合成温胆汤的意思,治疗他的心胆气虚。

1月30日患者高高兴兴地回来了,他说年过得很好,就是走路时间长了腿脚有点酸。又加了杞子25克,黄芪增加到30克。

2月5日患者出院,带了七帖这样的中药回去继续服用。我衷心希望他以后能够在门诊就稳定住病情,不要再次入院或者再装支架。

后记:直到今天,患者也没有再次入院,一直在门诊。

——2月初我出科了,有点后悔没有教患者按摩心包经和心经的方法。。。声明一下:不是说前面那位医生的理论错了,这个理论起效的效果我也见过,但至于为什么此例没用,我也不清楚。

(又:此篇模仿矢数道明先生的笔法,罗嗦了一点:)

20090008小儿汗症案

某幼儿,男,2岁

初诊:2008-09-23 汗多,常湿衣,喝水亦多。食有恶心感,或呕吐,食欲差;大便时干。舌稍暗,唇红。

患儿发育正常,体稍瘦,面白,唇红,单眼皮,两目有神,发黑,聪明可爱。

黄师处方【1】5贴。

二诊:2009-02-17。因便秘在他处医治无效来诊,大便像玻璃球样。其母诉服中药后,汗出正常。尿频,在等待门诊的一个多小时,已经在诊室外小便三次,尿量少。

黄师在上方加味治疗。

20090009身痛案

某男71岁

09-02-14

患者半月前开始浑身窜痛,肩膀疼痛较甚,有晨僵现象。偶有咳嗽。前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静脉滴注血塞通,效果不明显。刻诊:食欲尚可,但乏力明显,坐下后起立困难,疲劳时容易受凉,鼻子不通;动则汗出,半月前曾汗出湿衣。入夜出汗;腹肌紧张,按之不适疼痛;左下肢皮肤瘙痒,有过敏,偶有腿抽筋现象;舌暗淡苔薄。脉浮弦数(92/min)。

以前做钳工,身体好,70岁开始生病,有脑梗、肺纤维化病史。患者体瘦肤白【体重100(曾经120),身高169】,脸色缺乏光泽,纹理较细腻。怕冷,穿多,喜欢吃粘的东西(糯米)。

处方:【桂枝10肉桂10白芍20炙甘草10干姜10红枣30

嘱药后喝稀饭,然后睡觉。注意保暖。】

09-02-21

3剂药后感觉舒适,浑身疼痛明显好转;晨起双手能握,晨僵现象明显好转;自觉轻松有劲,能站起来;药后想吃饭,胃口开,恢复曾经的感觉。

今左肩膀仍有疼痛,两侧肩膀如冷水感觉,脱衣服和穿衣服时两侧都疼痛。

去年夏天出汗太多。腹诊:滞如板状。

舌暗淡。脉72次/分。

患者的话:1.药最便宜,效果最好。2.吃药第二天开始汗出,汗出后清爽舒服。3.后来体会凉稀饭不效,烫饭(白米稀饭煮烂)才舒服。

20090010支气管哮喘—原始白话与神奇

某男,56 岁

初诊20081202 支气管哮喘,在鼓楼医院治疗,吃西药减轻,但吃药几天后复发。喉中痰消不掉。停药后,感觉现在喉中还是有痰,夜里痰阻,早上咳痰则好。从夏天到现在间断发作,发作时胸闷咳不出来。舌红苔黄腻,唇红,脉弦滑76次/分。吃饭好,发作时腹胀。两胁按压抵抗感。面红暗,有光,精神可,体形健壮。高血压,吃科素亚。鼻子干燥。冬天如果空调不加湿,则干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

黄师处方:【1柴胡12g 黄芩12g 制半夏12g 白芍20g 枳壳20g制大黄6g 全瓜蒌30g

黄连6g 栀子12g 厚朴12g 干姜5g 红枣15g 7贴】

20081209 上药服用5贴。服药3天后大便稀,今天已3次了(17点左右)。喉咙有痰,但不黏,不黄了,不是很多。舌苔厚腻舌质暗红。现在两胁下按压没有不适了。痰还是比较多,但是症状明显减轻,现在胸堵感没有了,面色不那么红了。

黄师:可食萝卜、荸荠、梨子、生橄榄或甘草橄榄。

处方:上方15贴。

20081223 感觉到都好转了,现在基本不咳嗽了,但是痰还有一点黄,量少。血压也降低了些。现150/88mmgh,原先160-180/90mmhg。黄老师叮嘱:不能吃热药、热性食物如羊肉。患者睡眠也好转些。喘控制住了。家人非常感激。原先小便起夜2次,现在不起夜了。老婆在旁说原先抗生素每周换一种,真不知道怎么办了,以前听说中医神奇,这次体验到了。非常感激,有眼泪,说要送锦旗,老师说不要了。脉72 ,舌还稍有红苔腻。

处方:同上。

患者说,黄老师看的真准,昨天吃当归炖了鸡,今天就有些头晕。

黄师:荸荠、甘蔗、萝卜、梨、橄榄可以煮了吃。脉好多了,主要是调体质。

20090217 痰不多,偶尔咳嗽,舌淡红,苔中厚腻。血压平稳。胃口好。现在没有什么症状,主要是有些痰。春节没有吃,也没有发作。感觉自己煎的效果好。

处方:原方15贴,每贴2-3天。

XBY:典型的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证。热痰瘀三者夹杂而至。重点在王晓军:柴朴汤对过敏性哮喘有效,特别是激素依赖型,这是日本人的经验,供您参考!热与瘀,热瘀减痰自消刘按:此案中,患者疾病---哮喘间断发作,发作时胸闷不适,素有高血压。刻下症状---喉中有痰、色黄,舌红苔黄腻,唇红,脉弦。体质--面红暗,有光,精神可,体形健壮。

从疾病和体质两方面来讲,用大柴胡汤的指征比较明显。从症状来讲,本患者表现出明显热证。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不适,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是治疗哮喘时常用方剂。栀子厚朴汤主治烦热、胸闷、腹胀为特征的疾病,是黄教授治疗哮喘有热象之胸闷、腹胀时常用合方,可加强清热、除胀、解胸闷之效。

桂枝茯苓丸也是治疗哮喘时常用的合方,如果患者年长、病程日久、有相关淤血指征则合用。此患者56岁、病程为半年内,且没有明显的淤血指征,所以此处未用。

有意思的是患者服药3天后大便才变多,且开始有黑色果冻状排泄物,这曾经是古代治疗很多怪病、痰证是否见效的先兆,古人诚不欺我也!

20090011失眠三案

不知道为什么把“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也许是因为春天失眠的人多吧。最近门诊上出现了一些严重失眠甚至彻夜不眠的患者,跟以往所见的典型失眠证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温胆汤证、除烦汤证、黄连阿胶汤证、甘麦大枣汤证等不同,她们都是女性,而且年龄集中在三十左右---即“女子五七”。今略举三案,供大家探讨。

【案一】:某女,28岁,春节期间生活不规律,昼夜颠倒,节后一个月来一直失眠,彻夜不

眠,每隔四天(第五天)可以睡一次,之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现精神紧张牙齿酸软、善忘。月经正常,有血块,月经期有痤疮;经常便秘,腰痛,左少腹压痛,皮肤干,易脱屑,脉弦滑,有子宫囊肿,年前吃药两个月不效。

处方一:【桂枝15茯苓15丹皮15赤芍15桃仁15制大黄15】

【案二】:某女35岁,失眠:眠浅,一有动静就醒,醒后难眠,经前乳胀明显,经期4天,舌暗紫,面黄有斑(自述皆为近两年出现的),眼睛内下角发暗。

处方二:【柴胡12白芍12枳壳12生甘草3当归12川芎12桃仁12红花6青皮12】

【案三】:某女32岁,失眠,夜里容易醒,醒后难眠;下巴多痤疮,形凸色暗,去年考试时引发;月经量少,经前乳胀,痛经;易腹胀,大便不畅,有时干;腰酸。

舌有紫点

处方三:【柴胡12枳壳12赤芍12生甘草3当归12川芎12桃仁12红花6桂枝12丹皮12茯苓12】

崔按:1.只是笔者抄方时所见指征,笔者认为可能跟瘀血体质有相关性,但尚无大样本资料证明。

2.桂枝茯苓丸所治痤疮:其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部位以面部为主,背部少见。桂枝茯苓丸体质:为“瘀血型体质”。主要表现为“脸证、腹证、腿证”三个方面,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脸色发暗,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统称为“脸征”;腹部大体充实,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称为“腹征”;皮肤干燥或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或下肢皮肤色暗,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等,称为“腿征”。

在这里的五天的周期当中,失眠及其导致的各种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加重到一定程度,可以睡一晚,这是身体的被动反应,是一种低层次的平衡。此处的“休作有时”不同于由“寒热往来”引申出的“周期性发作”,看作“渐进性加重”更为合适。另外,综合其它症状来看,并不支持柴胡证。

牙齿酸疼和腰疼是顽固性是失眠所致。

20090012莫名的痰中带血案

某男,67岁

患者体型中等,肌肉偏松,面带浮红。

初诊:2008-09-16 。痰中带血8个月,每隔7-8日发作。2008年2月29日到3月8日住院治疗,查有肺炎,气管镜检查提示有出血点,肺结核痰检阴性,同时排除肿瘤。后至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未明。从4月份到8月份又两次住院治疗,也曾求诊数名中医治疗。

刻下:无不适感觉。大便偶尔干结,脚底皮肤开裂,无痔疮,口渴不明显。舌暗胖,有齿痕。脉弦,70次/分。

西医诊断: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白内障。

处方:【肉桂10 茯苓12 丹皮12 赤芍12 桃仁12 怀牛膝20 制大黄6 石斛20 丹参12】

复诊:2008-09-23 。服药5剂,诊当日咯吐血痰3次,色比前淡,而前7日未作。原有脚背麻,现好转。大便秘,便时屏气。

处方,原方。

患者一直服用本方,发作间隔变为1个月,颜色也明显变淡。

李小荣:一、对于疑难病症,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很滑稽和尴尬!时常不能确诊疾病,但确确实实能排除一些疾病!

二、从咯血的最常见病因看,肺结核、支扩、肺部肿瘤、二尖瓣狭窄、慢支以及血液疾病经多次住院及相关检查基本已经排除了.

三、“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白内障”这四种疾病中,最基本、最关键、最主要的疾病是糖尿病,可以把糖尿病看作是基础病变!糖尿病通常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心血管、微细血管以及神经的倂发损害。因此,该例患者的治疗应着重糖尿病的控制!

四、“住院治疗,查有肺炎”---这个肺炎不是普通的肺部感染!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继发的感染!即中医所谓的“久败疮”,久不收口呀(黄芪为首选药---黄芪药证),故反复发作!

五、综上所述,该病例的痰血原因,考虑为糖尿病倂发肺部微细血管的损害及继发感染所致;

六、据楼主提供的现有中医诊疗信息看,倾向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脚底皮肤开裂,舌暗胖、有齿痕---提示较长期的血液循环欠佳并有水液的停滞,当然这也演变成为了该患者的病理体质状态的一部分。黄老师常用四味健步汤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故此病例可考虑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酒大黄,还可以加三七粉、白芨。或疑血证活血有误,其实就好比溪流中有巨石激浪,故当清理溪道、排石即浪可平!

20090013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案

某女,31岁,

08-05-12

左膝关节不适4年,某医院诊断为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今检查发现免疫球蛋白G18.7(7.56-15.6),补体C4:0.419(0.16-0.38)超标,ANA阳性,SS-A弱阳性。刻诊见手指脚趾胀痛,脸红,肢冷。睡觉后有僵硬感,睡眠质量差,晨僵、疲劳。月经量多,经期较长,有血块。舌尖红,苔白腻。冬天容易生冻疮,夏天易掉头发。慢性荨麻疹史。处方【荆芥12连翘20黄连3黄芩10黄柏6山栀子10当归6川芎6生地20白芍20柴胡12生甘草6薄荷10 枳壳20】,14剂

08-05-26

第一周感觉脚趾胀痛明显好转;第二周觉药苦。诸证缓解,舌淡红苔薄。

原方隔日服。

崔德强:本方主要针对的是一种体质状态,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各种头面部炎症是这种体质的重要表现,多见于体格强健,易烦躁、焦虑的年轻人。

体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体质的调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临床上常常采用小剂量长期服用针对患者体质的方药,隔日服药即是此意。

20091014胃脘不适冷水作响案

某女,60岁

【初诊】2009-02-10 患者体胖,穿衣甚多,上腹部戴一毛肚兜。

上脘不适,觉有冷水,时作响声,夜卧不适更甚,戴肚兜则缓。食后胃部不适,欲吐而不能。偶泛冷水或酸水。头晕;以前晕车,现不饱食则不晕车;腰酸;睡眠尚可,偶有噩梦;大便尚调,偶干;口干。

腹部柔软,有按压痛。咽喉粘膜正常。舌红,脉68次/分。

胃炎、腰间盘突出。20090207省人民医院检查示:慢性胃炎,HP(—)。

处方【1制附片10 干姜10 肉桂10 茯苓15 生甘草3 黄连2 黄芩6 制大黄3 红枣20 】7贴

【二诊】2009-03-10 依然冷水作声,“呼呼的响”。夜卧舌伸口外。担心喝水不能下行。空腹头晕,饱食则晕车。大便干。

处方【2姜半夏20 生姜20 生甘草3 黄连3 黄芩10 红枣20 党参10 】7贴

【三诊】2009-03-31胃部不适明显减轻。

处方:原方略作调整。

论坛网友:《伤寒论》中,有心下痞用泄心汤,痞不解,再看小便不利时,用五苓散。可见

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剂诸水饮证,与心下痞症的泄心汤症容易在表症出现混淆。黄老师这个例子很受启示。

重新复习了一遍:

患者老年女性,体胖,穿衣甚多,上脘不适,觉有冷水,时作响声,晕车,为“水饮内停”的表现,舌红,口干,便干,却有“热”证表现。因此,证属实热而体属阳虚之胃病,为“附子泻心汤证”,在一诊时黄师给予附子泻心汤合苓桂剂加减。

患者体胖,头晕,晕车,欲呕,但口干、舌红,为不典型“半夏体质”,但二诊时黄师给予生姜泻心汤却令人费思量,虽然生姜主治恶心呕吐,散胃之水饮,但患者没有腹中雷鸣下利者这一症状,不知黄师是从哪一点考虑,使用的指证又是什么?

还是有劳斑竹为大家解开疑窦啦!

刘按:本案很多同仁有较好的方案,且有几位想到生姜泻心汤,可见高手云集。

处方均为寒温并用,一诊时患者上脘不适,觉有冷水,时作响声,怕冷较甚,诊断是胃炎,正如zillion所言考虑患者主要为阳虚而夹杂热象。处方是黄师治疗胃病比较成熟的经验方,寒温同用而兼调水。

二诊时,患者依然冷水作响,且担心喝水不能下行,且有头晕、晕车等表述,根据一诊的服药反应,排除患者阳虚,而重点放在了局部的症状,考虑主因为胃虚停水而上逆,所以用生姜泻心汤,特别是较大量的姜半夏、生姜,这是建立对药证的把握上,服药后效果明显。反观治疗过程和患者反馈,试图分析:

患者觉有冷水,时作响声-----水停胃中;偶泛冷水或酸水----胃内停水而上逆的表现;夜卧舌伸口外------胃内停水所致,为呕或上逆的相似表现?;空腹头晕---胃虚而运化失源;饱食则晕车---胃虚上逆;食后胃部不适,欲吐而不能-----胃虚上逆;夜卧不适更甚----胃虚夜甚而感觉亦甚;担心喝水不能下行,原话为“担心喝水不能下”------当为患者能给医生很好的胃虚水停的提示;

从上面这些主要的症状看,患者的痛苦是实实在在的,是胃虚而胃内停水,这水是尚未能被人体吸收的饮水,而不是一般痰病或感觉异常。治疗也说明胃脘不适主要是胃虚水停所致,而不是胃炎。

《金匮要略》“诸呕吐,谷不得下行,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可以促进水谷运化而止呕

“呕家本渴,渴着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可以去水饮而止呕

《伤寒论》157“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散水气之痞。

综上生姜、姜半夏主治胃中停水,水谷不得消化下行,相对于四逆散肉桂对人体整体的机能有振奋作用,生姜泻心汤更加针对胃脘局部,温胃寒而补土虚,且去除水饮,而这正是本患者症结所在,虽无下利而用之。

以上分析,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2009001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案

某男,54岁

20090407初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06年6月29号确诊,他处治疗效果不满意。

2009年4月6日化验,红细胞计数3.08,血红蛋白117,血小板60万(最高时240万)。脾脏稍大1指(1.5cm左右),以前大3cm。以前肝脏小囊肿。

右脚外踝上方溃疡,手足麻,身重,走路时两腿疼痛;太阳穴处发胀,胸闷痛感;夜里口干;

右少腹压痛,小便尿等待。饮食好,但吃了没有力气。大便每日都有。羟基脲每日3颗。体瘦,神志恍惚。胆结石术后,心肌炎病史。

处方【肉桂10 桂枝10 赤芍20 桃仁20 丹皮20 茯苓20 怀牛膝40 制大黄10 丹参20 川芎15】

090411

自觉头胀缓解,关节痛缓解,口干舌燥缓解,小便仍不利,右少腹仍压痛。药后大便日一两次,不稀。

今右上腹疼痛,胃口很好,仍有胸闷胸痛。

舌紫暗,脉弦滑

原方28

崔按:我的理解是本案辨证:疾病大于体质,现有症状大于体质。

患者所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症状十分典型而且突出:

头晕、乏力;有出血和血栓形成。皮肤粘膜瘀斑,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坏疽。有中度脾肿大。至于胸痛:可能是“因脾脏梗塞而觉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

这只是我个人的认识,本案会继续追踪,以观察疗效,总结经验。

20090016烘热便血手皲裂案

某女,54岁

【初诊】2009-3-24 患者体格结实,面黄暗。

自觉身烫,烘热日作5-6次。寐浅易醒,醒后难眠。头胀,时感头皮浮在头上且麻木。饮水两杯后则越喝越渴。因做小生意,双手冻疮严重,现天已回暖,仍皲裂红肿。痔疮,便血。剑突下按压不适。舌胖暗。无疲劳感,白天精神佳,无心慌,无胆囊疾患。

06年曾有窒息感,头不能动,动则头痛。08年绝经。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吃非洛地平后面红,后停药。甲状腺疾病17到18年。

黄师处方:

【1当归12 桂枝12 白芍12 北细辛6 制附片12 生甘草6 龙骨12 牡蛎12 仙灵脾12 巴戟天12 干姜6 红枣20 单位(g)】

【二诊】2009-03-31睡眠好转,醒后想睡了。烘热次少而未已。便血已。手部皲裂已。尚有头皮胀麻。健忘。大便偏稀。血压130/95mmhg。

黄师处方:原方7贴。

刘按:患者就诊在三月末,回暖已久,但依然双手冻疮严重,皮肤皲裂,情况比较少见。加之痔疮、便血、面黄暗、舌胖暗,考虑患者阳虚,寒凝经脉,血运不通,而用当归四逆汤、四逆汤等。

患者主诉为身烫烘热,并无其它热象。考虑为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所以用龙骨、牡蛎、仙灵脾、巴戟天等。黄师治疗更年期症状,常跟据情况合用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本患者的确有大柴胡汤证,如果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主诉或关键疾病,可以优先考虑。如有必要,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可以在后续的治疗中应用,也许对患者头胀麻、高血压、痔疮等有独特的作用。

仆本恨人:谢谢刘兄答疑。更年期患者诉身烫烘热者很多,有的不是主诉,但细问之每每可见。我经常用仙灵脾、仙茅,黄柏,知母为基本方加减,取效者似乎也不少。兄言“黄师治疗更年期症状,常跟据情况合用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甚望能再帖一,二则医案以为我等学用经方治疗此类疾病之助。另,本案处方中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否意在身烫烘热之故?

李小荣:

一、诊断:1、更年期综合症;2、冻疮;3、痔疮;4、高血压;5、脑动脉硬化;6、甲

状腺XXX。

二、思考:1、初诊系1、2、3、4疾病表现;2、其中1、2、3疾病为求诊主诉疾病;3、既往体质倾向:大柴胡汤合桂苓丸体质(痔疮、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甲状腺XXX);4、当前体质状态:阳虚虚阳上越(围绝经期哄热、寐浅难眠、渴饮)。

三、处方:针对当前体质状态(四逆加龙牡汤)和主诉疾病(冻疮的当归四逆汤、阳虚虚阳上越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二仙汤)。

四、启示:1、该案例的处方是体质状态与主要疾病兼顾;2、人的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是会变的,有渐变和突变形式。人在一生的长河中特别是人体生理各阶段过渡期明显.此人体质在绝经期前后寒热虚实迥异!

五、疑问:1、老师处方为何弃仙茅?2、阳虚虚阳上越及anton553先生提到的温潜法是传统中医学概念。当前体质状态在经方医学中如何来表述?烦请楼主西强兄矫正!

刘按:仆本恨人兄和李兄,分析很深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附子,是黄师用于更年期综合症患者身体痛、怕风恶寒、烘热出汗的常用方。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多为寒热虚实错杂,而本质是阳虚有寒,故用药如此。本案有冻疮,故用细辛、桂枝、当归、白芍,是合当归四逆汤。黄师治疗更年期病证,还有一个病案20080033可以参考,也用到了仙灵脾、巴戟天、当归,其他用药有所不同。

有时分析疾病,因为这更明确无误;有时结合传统理论,因为有些是不可替代的、有些目前还没有被替代的、或者为了大家的交流方便;有时分析体质,因为体质跟疾病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但往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医案呈现一种现实,也是一种经验,一般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理、法是工具,目的只有一个:准确而高效地分析传达信息,指导临床。这也是中医发展的要求。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短时间内体质是不会变的,但是在不同的医生眼里可以有不同的体质,在同一个医生眼里也可以有不同的体质。脱离具体而谈的体质,往往也会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这段话权当是与小荣兄及各位同仁的讨论吧。谢谢!

20050017睾丸胀痛案

某男,74岁

20090407

睾丸胀痛近一月。

查左睾丸比右睾丸大,有积水,西医建议手术;

之前有疝气(左测),下坠厉害,影响到睾丸;腰痛,弯腰困难;下肢浮肿;大便一日一次,难解,小便黄;舌暗。

体型偏胖,外貌与演员傅彪有点像,腹大易汗,有脚气,脚后跟开裂。

有脂肪肝,前列腺肥大,2型糖尿病,现服用拜糖平1片+达美康2片/日。

处方【白术20 茯苓20 猪苓20 泽泻30 桂枝10 赤芍20 丹皮15 桃仁10怀牛膝30生薏仁30 】。

090425

药后疼痛缓解,下肢浮肿,腹部坠胀好转,仍大便难解,只能睡4、5小时。

上方加减。

090501

睾丸胀痛完全消失,自觉除大便不爽、睡眠欠佳外无不适。

城里娃脑:防己黄芪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重用黄芪与白术。白术和腰脐间血而治腰痛。更能治疗虚性便秘【教授的《药证与经方》中有先关论述,历代医家对白术是燥大便还是通大便,一直争论不休。但是考之药理与经验还是张山雷之说为当。张山雷的经验必须是新鲜白术,鲜白术富含油性汁液,用于虚性便秘尤为适合,药店白术皆炒干,其油性汁液皆丧失殆

尽,正如张锡纯用大剂量淮山救治危重症,其淮山皆新鲜淮山一样的道理。我想一法不知是否可行,用植物油炒或是浸泡后使用。】脚开裂时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脚气多为脚汗多,也可以看成是腰以下肿,水气下注。无论是防己茯苓汤还是防己黄芪汤皆黄芪白术并用。皆治疗整体机能衰退之小便不利导致的浮肿。此人亦是糖尿病导致整体机能衰弱而出现肠道收缩无力下坠阴囊,泌尿系统功能低下导致浮肿小便不利。

Anton553:病人下肢浮肿要注意检查肾功能,糖尿病后期能出现大量蛋白尿,谓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轻瘫,肠道蠕动失常也能出现便秘等症,治标后在图治本之方药!

崔按:本案初诊时患者以疝气引起的睾丸胀痛为主诉,从疾病方面考虑用通阳利水之五苓散,加薏苡仁助其利水,同时,薏苡仁除主湿痹、水肿外,亦主疝气(《药性通考》);而腰痛,弯腰困难;下肢浮肿;有脚气,脚后跟开裂,兼之前列腺肥大病史均提示桂枝茯苓丸加牛膝证。复诊时疼痛缓解,但尚未完全消失,又审其阴天时关节疼痛,脉沉,改桂枝茯苓丸为真武汤,加强温阳作用。转方如下:白术20 茯苓20 干姜10制附片10赤芍20猪苓20泽泻20肉桂10牛膝20生薏仁30。

注:从网友讨论中看出,本案关键之一是黄芪体质和真武汤体质的鉴别,因本人疏忽,遗漏复诊时辨别方证之关键脉、证,有误导诸师友嫌疑,特此致歉。

黄芪体质:其人多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面色黄暗,也有见暗红者,其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

真武汤体质:其人多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舌胖大苔滑。或浮肿,或腹泻,或小便不利,或心悸震颤,或头晕欲倒等。这种体质特征可以用“阳虚水泛”来描述。

20090018老年调理案

某女,体胖,77岁。

体形偏胖,面色淡黄,皮肤光滑。

轻度脑萎缩(20081205)。2008年12月胆结石手术,住院时检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Ⅱ期高血压。

2009年3月10日初诊。去年突发的上身热、下身冷、下肢疼痛而夜甚,穿一厚毛裤。夜晚臀部疼痛、尿急、汗多,眠差。口干。腹部按压柔软无不适,进食后无不适。下肢不肿。舌右偏。

黄师处方:【1柴胡12g 黄芩6g 制半夏12g 党参12g 肉桂6g 桂枝6g 龙骨12g 牡蛎12g 茯苓12g 制大黄5g 丹皮12g 赤芍12g 桃仁12g 干姜6g 红枣15g 。】7贴2009年3月17 日二诊。口干明显减轻,上身热下身冷的感觉减轻。从下午4点开始(包括晚上)不敢喝水,上午无小便,而夜尿多。自觉腿软,有不能走路的感觉。腿冷时偶有抽筋。直立时双膝距离较大。大便日2次,偏稀。

黄师处方:【2白芍20g 生甘草5g 龙骨15g 牡蛎15g 干姜10g 白术10g 制附片10g 肉桂10g 红枣20g 。】7贴

2009年3月24日三诊。腿部有力气了,夜痛缓解。久行则腿痛。尿急。大便调。舌腻。

处方:上方14贴

2009年4月07日四诊。二便调,睡眠改善。患者对疗效十分满意。但怕冷、下肢无力、久坐则活动不利等轻而未已。

处方:上方稍调,7贴

刘按:此患者年高、心脑血管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7贴,口干、上身热下身冷减轻,而肢体疼痛无力、尿频尿急成为治疗的重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加附子,是黄师用于患者身体痛、怕风恶寒、烘热出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常用方。本患者寒热虚实错杂,而本质是阳虚。此方可以保持处方【1】对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同时改善阳虚体质,针对身体疼痛。

《神农本草经》谓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黄师在《药证与经方》中对白术药证分析十分详实。本案中患者面黄、肌肉松弛、尿急尿频、口渴、身重、便稀、下肢疼痛无力、汗出均属白术药证范围,故加入白术。临床也发现桂枝加术附汤可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所引起的半身不遂、关节炎、关节风湿病、神经痛等。

20090019过敏性鼻炎案

某男60

090509

患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反复发作,偶有咳嗽,痰多。怕冷,腹部按之软,咽喉不红。舌质淡,色暗红,苔薄白。患者方面孔,八字眉,讲话慢,平时胃口不错,活动不多,容易汗出疲乏。

高血压,服用兰迪+贝塔乐克控制。

处方【黄芪30白术15防风15桂枝15赤芍15干姜10葛根30红枣20】

090516

服药一周后鼻塞喷嚏诸症缓解。

原来是玉屏风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麻烦版主解释一下,为何加葛根?

黄芪体质患者患高血压时加葛根是黄师经验。应是含葛根汤意,鼻炎可能有一类葛根证,不是也算解表药吗?

20090520低热咳嗽案

患儿,7岁

初诊:2009年5月09日。发热咳嗽半月。患支气管肺炎,经过多日治疗,体温始终在38±0.2°C。痰少,色稍黄。咽喉时痛,扁桃体不肿,汗出,舌红苔厚。脉搏浮数,120次/分。

体形中等偏瘦,面色稍暗,发育正常。他随母亲来诊,带着一副眼镜,话不多,认真地看着黄师写病历,也看看抄方的众人,眼神却不飘忽,仿佛在思考,也带着好奇与一丝童真。整个门诊过程,听到几声咳嗽,无痰。

处方【1柴胡15 制半夏15 黄芩6 生石膏30 连翘30 桔梗10 玄参10 生姜3片红枣5枚】3贴。

复诊:2009年5月12日。服药前两贴,早上无热,下午低热。昨天完全烧退。咽痛、咳嗽明显减轻。这次门诊母亲目的是给孩子调理身体。吃饭很慢,晚上入睡时汗多。

处方【2柴胡10 制半夏10 黄芩6 桔梗6 厚朴10 连翘15 枳壳10 苏梗10 茯苓10 生姜3片红枣5枚】7贴。

此案虽病情不重,但情况较为常见,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大家讨论也比较一致。

因患儿低热、病情迁延、咳嗽所以用小柴胡汤作为基本方。因患儿咽喉疼痛、有热象所以用所以用生石膏、连翘、桔梗、玄参。石膏对退热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诊时发热已经控制,所以减少控制发热的药物及剂量,考虑到治疗还要巩固完善、尚有一定咳嗽,所以用柴朴汤、除烦汤作为基本方,以取全效。

20090021肺气肿晚期喘息案

某女71岁

初诊:090228

患者患间质性肺炎多年,近年出现肺气肿,胸闷气短,喘息咳嗽咯痰(多白痰、有泡沫)反复发作,服多种药物,控制不佳。

食欲底下,08年体重下降了近20斤。

今见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呼吸表前,动则喘甚,易心慌、出虚汗;手枯,唇紫,舌暗苔薄,脉大中空而弦数(心率96/min)

睡眠可,无腿抽筋,小便可憋得住。

胃炎,早搏史。

处方【肉桂10 桂枝10生甘草10干姜10五味子10茯苓20生晒参10山芋肉10红枣30 7剂】

医嘱:配合家庭氧疗。

090314

药后好转,仍喘。

原方继服

090523

吃某药(含麻黄)后喘息加重,并伴有干咳,腹泻,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心慌,不能平卧,不能下床,唇舌暗苔薄。西药一直未停,强的松4颗,出现体胖面肿,腹部广泛压痛。上方加减,继观。肉桂10桂枝10生甘草6茯苓20龙骨15牡蛎15五味子15红枣30干姜10赤芍20川芎20当归10

崔按:一诊(090228):以苓桂味甘汤合苓桂枣甘汤针对这种出现在肺气肿后期的虚喘,加生晒参、山芋肉以对体重骤减后汗出所引起的气液不足证,以扶正为主。二诊(090523):去人参、山萸肉加龙骨牡蛎是针对患者服他药后引发的急症(逆证),加入归芍芎以改善局部供血。

本案主要牵涉两个问题:首先是麻黄剂、柴胡剂、苓桂剂、附子剂在本病中的应用鉴别,主要以病情发展而分,简而言之,可大致以急性期、缓解期、稳定期、心衰期别之(仅为说理方便,不必执著)。其次是龙骨牡蛎的应用,桂甘龙牡汤可看作是救逆总方,相对稳定期不宜使用。

注:药物总是靠人体(正气)来发挥作用,这也是用药时必须考虑人的关键原因所在。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用药也是不同的。以本病稳定期(或称相对稳定期)为例,患者多仅以虚喘为主症,治疗可用苓桂剂。此期因病情轻重又可一分为二,偏轻者动则气喘,不动如常人,偏重者不动也喘,伴精神萎靡、乏力、懒言诸症,但治疗总不离苓桂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090022胸闷胃痛案

某女,61岁

胖大结实,面暗有光

初诊2009-05-19

胸闷、胃痛,嗳气、返流较重。上午9点—11点、凌晨3点—4点胃痛发作,纳食后舒,或饮开水几分钟后舒,服吗丁啉亦能很快好转,但患者不喜服药。患过敏性气管炎,对油漆过敏,常气喘胸闷。口腔内有白斑。心下按压不适。下肢轻微浮肿,脚底无力。大便干结,舌暗苔厚,脉弦滑,81次/分。

【1柴胡12 黄芩6 制半夏12 枳壳20 赤白芍各15 制大黄6 丹皮12 桂枝12 桃黄师处方:

仁12 茯苓12 干姜6 红枣20 。】7贴

20090602诸症减轻,心下按之不适。

黄师处方:原方15贴。

刘按:案大家意见比较统一。针对患者胸闷气喘,此处没有明显的热证、痰证,所以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正如中和先生所言,可重复性较高。患者同时有胃痛,嗳气,泛酸,这也正是大柴胡汤所擅治。zillion先生的分析很有启发性,我们经常用一张方剂治疗多种疾病,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疾病之间有已知或未知的联系。

20090023风湿性多肌痛案

某女55岁

09-05-16

身痛多年,半年前查出风湿性多肌痛,经激素治疗后,疼痛得以控制,血沉也恢复到正常范围(20mm/h)。激素后体重增加10余斤,满月脸,激素减半后自觉脸发烫,低热;游走性肌肉疼痛;睡眠不佳,入睡慢,早醒,醒后不能再睡;慢性结肠炎,大便不好;血脂偏高;舌暗。曾有老年性阴道炎病史。患者体型中等,黑眼圈,讲话快,声音沙哑,易激动、易流泪。

处方【柴胡20黄芩10制半夏10党参15生甘草10当归10川芎10白芍30茯苓10泽泻10白术10干姜10防风10红枣20】

09-05-30

药后周身疼痛明显好转,感觉中药好喝,大便日1次,不成形,色黑。

时有腹胀,放屁多,但舒适。

原方

崔按:病情分析:风湿性多肌痛经激素治疗后得到控制,后因激素的副反应突出而骤减(减半),骤减后反跳(仍游走性肌肉疼痛)。

患者来诊时的状态可由以下三方面来概括:1.风湿性多肌痛未愈(仍游走性肌肉疼痛);2.激素的副反应突出(库欣综合征、易激动、失眠等等);3.其它伴随疾病或症状。综合考虑,选用上方以针对激素骤减后的状态(或称坏病)。

有三点值得注意:1.本案主证(靶点)不是单一的疼痛或失眠,而是一整体状态;2.本案的虚性兴奋如低热、易激动等等不同于较实的“胸满烦惊”;3.本案虚性的血液循环障碍不同于较实的桂枝茯苓丸证,即虽有血行不利,却不致(或无力为)瘀。

如果把方证按正气强弱分成几个层次,小柴胡汤证应低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当归芍药散证应低于桂枝茯苓丸证。

关于柴胡用量:大剂量---偏于寒热往来或病情较急,小剂量---偏于胸胁苦满或病情较缓。20090024怠倦汗出口苦案

某男,64

初诊日期:2009-04-27。

体胖,面部轻微浮肿。

气短乏力,动则汗出,口干口苦。自觉肩酸似感冒后。睡眠差,大便易结。无腹胀,下肢无浮肿。舌胖苔薄白,脉缓。

现患高血压、脑梗、高血脂、结核性胸膜炎,反流性食管炎。

黄师处方:【生黄芪60 桂枝10 肉桂10 赤白芍各10 干姜10 红枣15 葛根60】

二诊日期:20090-05-04。

倦怠感减轻,盗汗消失,但胸闷,双肩冷。

原方

三诊日期:2009-05-11。

仍口干口苦,但较药前已有改善。乏力短气仍有。药后睡眠改善比较明显。肩酸,怕冷,双手不能紧握。吃复合维生素,大便正常。舌苔腻。近期CT提示胸膜增厚。

黄师处方:【柴胡15 黄芩10 干姜10 桂枝15 天花粉20 牡蛎15 生甘草3】

四诊日期:2009-05-56。

药后诸症明显改善,口基本不苦了,前天胃口开了,没有胸闷了,失眠明显改善,舌舒服了。肝功能正常,血脂正常。昨晚反流性食管炎发作。如想大便正常,则需活动、多种纤维素。并诉去年因便秘半月而发胸膜炎。自我评价为虚寒。

刘按:针对患者气短乏力、动则汗出、无腹胀、脉缓,同时有高血压、脑梗病史,这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的指征,用后患者倦怠感减轻,盗汗消失。

但用上方后,胸闷、口苦口干没有明显改善,近期CT提示胸膜增厚,同时结合患者高血脂、结核性胸膜炎、肝功能异常情况,这正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指征。

临床选方用药,要综合患者体质和疾病谱,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并不断从临床上总结提高。Q:处方一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的指征。但黄老师讲过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要慎用黄芪。为什么这类病人要慎用黄芪?临床怎样掌握?

A:反流性胃炎患者多有上逆、气滞腹胀等表现,需用清、下、和、消等法,大量应用黄芪易加重或引起上述副作用。本例患者门诊时反流性胃炎并不是主要痛苦所在,且其有明显的黄芪应用指征,所以可以用大量黄芪。具体黄芪体质,可以参看黄师有关著作。总之,临床选药,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把握主要矛盾所在。

20090025子宫摘除术后案

090627

某女,40岁

06年以来,家里面烦心的事情多(尤其是孩子得肺炎,久治不愈)。天天不愉快,有时觉得生不如死。常常心中气一堵,就肛坠,小便频,有医生建议吃黄芪,吃了后汗多。06年检查发现多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肌腺症;08年又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09年1月做子宫摘除手术,术后经常失眠、胸闷心慌、腹痛、肛门坠胀、尿频。

腹诊:右上腹腹肌紧张,伴压痛,左上腹不明显。左少腹压痛明显。

体质较敏感,一受凉大便就容易稀。眼圈发黑。小腿干燥,起皮屑。舌上有紫点,舌质瘀暗(舌边尤甚),脉涩。

处方:【柴胡15白芍15枳壳15生甘草5当归10川芎15桃仁10红花5桂枝15茯苓15丹皮15】

前三天效果非常好,疼痛消失,心慌无,睡眠佳。自觉如神仙。

第四天病情反复,因乘电梯时人多,引发胸闷心慌,继而腹痛(右上腹),肛门坠胀,尿急尿频,舌边瘀暗减轻。

原方加减。

20090026甲亢伴现肝功异常案

某女,37岁

090606

090507某三甲医院确诊甲亢,治疗期间甲亢尚未控制,反出现肝功异常(主要是转氨酶升高),故来此求诊。

今见甲状腺二度肿大,体重下降十公斤,失眠,汗多,心慌,低热37.5,服心得安后心慌好转。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率96。

附注:

红细胞沉降率:090513:27;090519:35;090531:25。

FT3 FT4 TSH TT4

0525:10.45 2.71 0.01

0506:17.05 7.72 0.006 20.09

0514:16.49 3.95 0.01

处方【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白芍

柴胡10黄芩5制半夏10党参10生甘草5生石膏30知母15白芍20干姜5红枣20】090627

药后失眠、低热、汗多等症状改善,感觉有精神,体重有所增加,心率降至80/min。现已

恢复正常上班,但下班回家后小腿会有轻度水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服药期间抗甲状腺药物未停。

原方继服

20090027多病调体案

某女,67岁,退休教授,体型中等偏胖。

现病史: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膝关节骨刺,支气管炎

初诊日期:2009年06月13日

主诉:汗多数年。饮水、进食则汗出如雨,平时怕热,吹风则易出汗怕冷。坐公交时憋闷不适;咳黄浓痰,如用喷剂则减少;失眠,爱掉眼泪,手干,食欲好,便干如栗,舌暗,脉弱。

【柴胡12 黄芩6 制半夏12 党参12 龙骨12 牡蛎12 桂枝6 肉桂6 茯黄师处方:

苓12 桃仁12 赤芍12 丹皮12 制大黄6 干姜6 红枣15 。】14贴。

复诊日期:2009年07月11日

患者自感药后诸证明显好转,大汗变微汗(现:闷天出汗,睡醒出汗),睡眠改善明显(入睡容易了),大便成条(还不是太容易)。让患者感到意外的是痰变少了(原每天早晨黄浓痰多)。近日检查示:糖化血红蛋白6.4%。

处方:原方。

王晓军:重新审视一下该案,表面来看好象是黄芪体质,但仔细推敲,患者柴胡体质也很彰显,如:“平时怕热,吹风则易出汗怕冷”,既怕热而又怕冷当属于是柴胡证“寒热往来”的范畴;其手干、便干如栗,我考虑有两点因素:其一,患者“汗出数年”之久,且“进食则汗出如雨”,试想,其汗出的时间及程度有如此之重的情况之下,其自身津液之由是而损耗乃至匮乏则不言可知。其二:该患年届古稀,且身罹诸疾,不唯由于汗多而致津乏,更会造成气化减退而致推运乏能。其所患疾病,如骨关节炎、骨刺等,必有身痛之苦,如此身痛而汗出怕风又兼失眠,则舍桂枝证其谁?“失眠而爱掉眼泪,是否又暗示其具情绪不良或可说是抑郁之互文?食欲好而又咳黄浓痰联系起来,所谓”胃热则消谷善饥“,再回到其汗出,我们不能只想到蕃蓠不固的一面,也应该考虑到内热盛而廹津外泄的可能!至于其坐公交车是憋闷不适,可视为胸胁苦满的延伸,而舌暗又当为循环不良。这样分析下来,我则主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为佳!而黄芪桂枝五物汤之选或可作为第二梯队而为后续,不知各位学友对我的想法有何意见?欢迎批评指正!总之,方证的识别是不容易的,如能冲破此关,则临床即可有逢原之乐矣!

刘按:从疾病上分析,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膝关节骨刺、支气管炎,病种较多,所以考虑针对体质用药,上面各病本身就可提示患者有淤血体质,加之口干、便干、舌暗及患者的年龄,所以用桂枝茯苓丸。

患者为67岁女性,精神症状也很突出,主诉颇多,而如做公交时憋闷不适、爱掉眼泪、对冷热的敏感,提示治疗中要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而汗多、失眠等提示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调节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临床证实对于某些老年人的汗出、失眠、食欲差、小便不利、身痛、心悸、缺钙等有较好的作用,特别适合于这些症状组合出现时。另外,一般来讲柴胡剂对于支气管炎的疗效要好于黄芪类方,在有局部炎症时尤是。

Q:可否对本案汗出如雨的主证做一下发挥和提示下鉴别诊断?

为何不断为阳明合病的汗出

A:六经辩证是经方重要的一种辩证方式,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现代疾病诊断、方证辩证、六经辩证和其他一些方式,但条件是引导我们找到合适方药,可重复性比较高,医生容易学习,也能更好的跟病人沟通。我们不一定局限在某一种辩证方式,本处并没有用六经辩证。

汗多只是一个症状,鉴别诊断时我们应考虑患者所处的年龄和人群特征、特殊体质、特殊原因、伴随症状、疾病组合等。应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这是对患者状况的深层次把握。黄煌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举隅(节选)

黄波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黄师临证最擅长且最常用的经方之一.现将黄师运用此方的临证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概述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黄师对此条文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此“胸满”非真的胸廓胀满

变形.而是患者有胸闷的感觉.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烦”具体表现为睡眠障碍.或情绪不稳定.或工作效率下降:“惊”为惊恐不安,多噩梦,也表现为心胸悸动,或脐腹部搏动感:“小便不利”指便次频,多为紧张

或疲劳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表现:“谵语”多为精神障碍;“一身尽重”也是一种自我感觉.或为木僵状,或行动迟缓.或意欲低下.或反应迟钝方中柴胡、黄芩、半夏主要有解热镇静的作用.可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龙骨、牡蛎有镇静作用,乃为惊恐、心胸悸动、脐腹部搏动感、失眠、惊狂等症而设;桂枝主治气上冲;茯苓主治眩悸而小便不利;桂枝、茯苓配龙骨、牡蛎能治心悸亢进、惊狂、眩晕等神经系统之重症:大黄能清除肝胆邪热.疏通肠道且有消炎镇痛作用:生姜、红枣固护胃气且有增强药效之作用:铅丹今用之极少.黄师临床不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方有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抗抑郁、增加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解痉等作用。黄

师将该方应用于各类具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中.如失眠、精神分裂症、癫痫、抑郁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屡获佳效。

黄师深知对于时间久、较严重的因情绪障碍而导致躯体症状的患者.绝

非几剂中药能愈.必须辅以心理疏导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从而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黄师善于揣摩

此类病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心理疏导重新燃起患者生活的信心.这对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大有益处。临证治疗抑郁症需鉴别使用常用的类方:服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者以女性为多.且自觉浑身乏力伴咽喉异物感、胸闷嗳气、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温胆汤适用于形体较胖,以心悸、恐惧、失眠、恶心等为主症者;逍遥散以胸闷、贫血、腰腹作痛、腰酸、浮肿、便不利、腹泻、月经不调等为证治要点;而本方则适

用于形体中等或偏瘦,临床表现为胸胁苦满、心腹动悸感伴心烦失眠、大便秘结的患者黄师认为,人类机体本身就是一个制药厂.很多药都能生产.有时因机体“消极怠工”出现功能紊乱故而使人体感觉不适黄师用药之目的即是通过中药对中枢产生作用而促进机体白行产生具有镇

痛等作用的物质.所以方中无一味祛风湿止痛药而奏效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由于体内组织器官逐渐衰退,导致视、听觉减退,反应迟钝,智力衰退,记忆力下降等,使他们感觉到了自身的衰老,产生恐慌:同

时老年人因周围环境的变化.往往一时难以适应.会产生无所事事、孤寂无聊的忧郁情绪.由此容易引起抑郁、多疑、孤独、恐惧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有的会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且常规治疗不效这些长

期的不良的应激情绪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故积极治疗神经系统诸症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黄师常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防治老年抑郁症及老年痴呆症.效果肯定。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我对名中医学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doc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的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和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的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的印象。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的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1、要有较好的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的坚定意志。2、要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科学底蕴。我的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显露的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的综合表现。他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和交流也是传承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专家宝贵经验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的学者和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的同门等进行充足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的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的临证经验,往往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的结晶,从学术流派着手,深入的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的中医前辈先贤的学术著作,

寻觅其学术思想的传承脉络,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的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的精髓有重要的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我的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的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擅用清热解毒药物,可见其学术经验的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的最初创立者的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的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的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是不可缺少的成才途径。同样,名中医经验的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的跟师抄方侍诊。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的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的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的临证思考和反复的疗效观察,而期间隐藏的智慧火花和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的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的独特的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和“腹诊”的独到临床经验和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勤学善问勿存疑 名中医临证诊务繁忙,不少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都诊务繁忙,无暇讲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 徐某男77岁 20111205省中上午 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 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20111212省中 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

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他咨询了当时的解放军第八四医院的某位老中医,能否服用人参?老中医很惊讶,说他用人参的最大量仅为3克,还从未用过如此大剂量的人参。老中医说,你如果服用舒服,表明药对路了,可以服用。如果不对路,就不要再服用了。后来,他开始每天服用25克吉林人参,就这样一直服用的半年。记得开始服用人参之前,他的身体很糟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内部的‘锅炉’没有燃料了!”他经常感到恶风,怕冷,四肢总是不温暖,所以穿的衣服比别人厚,连夏天都要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最麻烦的是,那时的胃很敏感,稍微受凉就会发胀,而且感觉就像怀里揣着个破罐子一样,怕稍有不慎就打破了,所以人紧张,胃也紧张,以至于他的活动也受限。那时,还有比较严重的胃

我对名中医经验总结传承的体会

浅谈我对名中医经验传承得体会 郓城县中医医院 我在山东首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与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期间曾有幸跟随多名名中医专家抄方诊病,期间所闻所见确有明确疗效得临证医案,让我自此对中医药得神奇疗效有了直观、深刻得印象。对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有了一些自己得体会,现提几点不成熟得瞧法,供同道参考。 一、传承人需要具备得基本素质 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就是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艰巨得工作,提炼总结出宝贵得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继承者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素质: 1、要有较好得中医经典功底,只有发自内心得热爱中医,才会有攻坚破难得坚定意志、2、要有较为深厚得人文科学底蕴。我得临床启蒙老师吴德俭先生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吴德俭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上说:“人文情怀就是名医身上得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就是医德得体现,更就是一种高层次得精神境界,显露得就是人文素养、品格修行融于专业技术后得综合表现、她以仁爱、友善为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尊重病人,开导病人,富于同情心,追求人性化"。3、谦逊好学,善于沟通与交流也就是传承人必须具备得素质。专家宝贵经验得形成与发展,非一朝一夕,要全面总结,必须与可能影响专家经验形成得学者与能够领悟其辨证思维得同门等进行充足得沟通与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得立足现有资源,整理挖掘专家经验。 二、继承有渊源,学术有流派 名中医效若桴鼓得临证经验,往往就是几代中医先贤宝贵经验得结晶,从

学术流派着手,深入得钻研与名中医有学术渊源得中医前辈先贤得学术著作,寻觅其学术思想得传承脉络, 对加深理解名中医临证遣方得深意,领会名中医家传或师传学术思想得精髓有重要得价值、云南名医吴佩衡善用附子著称, 人誉“吴附子”,其门人众多,观其脉案,多“注重阳气,擅用附子",乃火神派一脉相承。我得第二位临床启蒙老师全国名中医丁书文先生,诊治心系疾病有自己独特得经验,创立了以“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心系疾病得理论体系,2009年我在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期间跟随丁老抄方,每见丁老先生重用黄芩、黄柏等药物治疗心系疾病, 其研究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生数人遣方用药也宗先生“热毒”论, 擅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见其学术经验得继承离不开研究学术思想得最初创立者得临证经验,博及其源,辨清学术流派,方能更好得继承。 三、临证需要勤跟师 纵观古今名中医成长得道路,早临证,多临床都就是不可缺少得成才途径、同样,名中医经验得总结也离不开形影不离得跟师抄方侍诊。名中医许多宝贵经验得沉淀升华,都与临证实践息息相关,许多独特得学术思想本身就来自于长期细致入微得临证思考与反复得疗效观察, 而期间隐藏得智慧火花与辨证施治技巧,非耳濡目染不能用心体会、“望、闻、问、切"各有侧重,辨证施治暗藏技巧,或侧重于舌诊(舌下络脉)辨瘀血程度得轻重,或详于脉诊辨虚实,或侧重于腹诊辨“药证”,这些宝贵得独特得经验,非躬身亲历,不能领略其中得奥秘。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对腹诊有独到经验,诊治病人十分重视腹诊,我曾在南京培训学习,登门求教,对其重视“药证”与“腹诊”得独到临床经验与临床疗效,留下了深刻得印象、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2008-10-0313:45:59) 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效用无) 一、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山栀子14枚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10~30g山栀子10~15g制大黄6~12g (茵陈蒿→退黄专药) 1.本方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 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 少,腹满,舌红苔黄腻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 口干燥烦,舌红脉数 (阴黄:晦暗如烟薰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ICP) 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水煎40m l,每次服10m 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 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5~10g黄芩5~10g姜制半夏5~10g党参6~12g 生甘草3~6g干姜3~6g 红枣3~10g (小柴胡汤治疗肝炎药量要小) 1.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脇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2.小剂量,长期服用(因为此药亦须由肝处理),两个月检查 肝指数一次,没有改善或肝功能反异常即停 3.体质:青年人多,肤色黄暗、偏瘦,舌脉无明显异常,肝 功能基本正常(GOT/GPT高可),易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常与五苓散、

黄煌教授治过敏性鼻炎给我们的体会

黄煌教授治过敏性鼻炎给我们的体会 1.过敏性鼻炎概述 过敏性鼻炎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所产生的鼻粘膜过敏反应,典型的症状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它的过敏原种类相当多,主要有尘螨、霉菌、跳蚤、花粉等。其中以花粉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最多,已被认为是一种大众性疾病,一般人认为它与空气污染或饮食生活的改变以及自律神经失调有关,但具体原因仍然不清。 在清楚过敏原的情况下,西医对于此病多采用“脱敏疗法”,即以逐渐注射过敏原使身体习惯的方法,此法多治疗时间长而疗效一般,还可采用抗组胺和抗过敏药来缓解症状,此多对症处理而较少能根治者。 2.日本汉方治疗概况 过敏性鼻炎多与水分代谢异常有关。在日本,小青龙汤、麻黄汤、葛根汤加川芎辛夷、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等麻黄剂是治疗本病的常用处方,疗效甚切。近日日本耳鼻喉科专家通过对比双盲试验发现小青龙汤对于过敏性鼻炎有效,并认为可将小青龙汤看作是过敏性鼻炎的合理病名治疗方,并发现麻黄剂对过敏性鼻炎短期疗效好,长期治疗要注意麻黄的副作用。 3.黄师临证经验 (1).黄师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强调患者的体质状态。临证常用的处方有小青龙汤、葛根汤加川芎辛夷、麻杏石甘汤、八味除烦汤、玉屏风散、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辛夷、桔梗、川芎等。 (2).体质辨证是长期安全使用中药的重要保证,本病在麻黄剂的使用

中尤显。因麻黄中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多种药理成分,在具有良好抗炎、止痛等功效的同时,还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等,故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慢性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3).小青龙汤所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多黄肿,鼻塞、打喷嚏而局部分泌物(鼻涕、唾液等)清稀; [自己体会病例】某男。35岁。2003年9月26日诊。7年前秋季因淋雨后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经抗感冒治疗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年9~10月发作,稍感风寒即加重,夏季症状减轻,曾用过大量的抗生素和鼻炎康、鼻炎丸等中成药始终不得痊愈。20天前不明原因,鼻内奇痒,喷嚏不断,清水样鼻涕如注,眼及咽部作痒,鼻塞不知味,晨起更甚。服息斯敏及某医院协定处方苍耳子汤无效来诊,身无寒热感,舌质淡红、苔白,脉缓。予以小青龙汤基本方加荆芥、防风各1 0g,4剂,日1剂水煎饭后服,药后诸症大减,再4剂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以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7剂善其后,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4).葛根汤加川芎、辛夷多体格壮实,皮肤粗糙,平时出汗不多,肩颈部容易酸痛,头痛或头重伴有鼻塞、流鼻水清稀,咽喉不红;(5).适用于麻杏石甘汤的患者体格较壮实而皮肤比较粗糙,容易出汗、咳喘,局部分泌物色黄粘稠,咽唇舌红,咽喉容易疼痛,多配伍山栀、黄芩、连翘、半夏等; (6).八味除烦汤患者多心情不安、烦燥易怒,鼻腔粘膜容易充血,常鼻子出血或鼻涕粘稠有血丝,可伴有咽喉不适,胸闷腹胀等; (7).使用于玉屏风散的患者多汗而浮肿,容易感冒,稍受风冷则鼻塞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

黄煌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附98例病案分析 作者:吕永斌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五苓散;《伤寒论》;《金匮要略》;名医经验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伤寒论》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便不利、呕吐、多汗、脉浮、发热等。历代医家皆有应用五苓散的经验记载,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用经方,对五苓散的应用亦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良多。现将黄教授运用五苓散的经验,通过门诊收集的98个病例介绍如下。 1 资料统计及分析 本组98例均为黄教授门诊患者,资料为电脑实时记录。时间从2004-04-10—2007-02-27。 1.1 发病特点98例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5岁,平均50.17岁,主要年龄段为:31~40岁(13例)、41~50岁(27例)、51~60岁(24例)、61~70岁(17例),共81例,占病例总数的8 2.65%。本组疾病按照中医病因分类,以内伤为主,没有单纯的外感病;按照病程分类,多为慢性病。致病因素中,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为多。 1.2 病种分布见表1。 表1 病种分布病种分类(略) 由表1可见,本组98例患者,涉及疾病60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以内科为主。按系统分类,涉及循环、消化、呼吸、血液、内分泌、神经、皮肤、生殖等各个系统,其中又以消化(24例)及内分泌和代谢(21例)系统为主。按照是否肿瘤划分,肿瘤共有37例。可见五苓散的应用广泛。 1.3 症状、舌脉特点及分析 1.3.1 症状特点本组98 例,出现症状80个,出现总频次257次。根据症状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列如下。 1.3.1.1 主要症状指在98例中出现次数>20次者:腹泻或大便不成形(35次)、水肿(34次)、口干渴(27次)。 1.3.1.2 次要症状指98例中出现次数在10次以上,20次以下者:多汗(18次)、疲乏(14次)。 1.3.2 舌脉特点

黄煌经方体质学说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 “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麻黄体质是适合较大剂量服用麻黄以及安全使用麻黄以及麻黄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肺气郁闭,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 “大黄体质”: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红或暗红,舌苔多厚。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粘度偏高。精神状态饱满,易烦躁,易激动。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见这种体质。这种患者长期使用大黄比较有效而且安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代表方为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积滞伤食,或腑气不通,或瘀热于内,或积热上冲,或积热逆于营卫之间。 “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咽喉多不红,舌质淡胖,舌苔润。这种体质的形成,除与遗传有关外,尚与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等有关。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是适用长期服用黄芪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肺脾气虚,或表气不固,或气虚血瘀,或气虚湿阻,或中虚等。 “防已黄芪汤证,妇女比男子多,特别是所谓的贵妇人最为常见,一般皆呈皮肤白嫩的虚胖状。这些人大都希望再瘦一点。她们身体沉重,动作迟钝,浑身倦懒、连扫地做饭都懒得干,外出也是坐汽车,长期不活 动身体,于是便越来越肥胖。饭量也很小,即使有一次两次不吃饭也没关系。多数人好喝茶。大便基本上 每天一次,很少便秘。亦有月经量少不调者。因为胖,大都好出汗,夏季则汗流浃背。这类妇女一超过50岁,便有相当多的人诉关节痛,到晚上双足肿胀,自觉鞋袜紧箍。尿检查亦不见蛋白。腹部整体柔软而膨 满,但无抵抗压痛。”

黄煌《我用经方体质辩证》

黄煌:《我用经方体质辩证》(在北京“全国经方论坛”会上发言稿)开场的话看到有这么多的同道喜欢经方,我从心里感到高兴。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东西,但是这个好东西现在被扔在一个角落里!但庆幸的是,来自临床第一线的你们,把眼光盯住经方,这让我欣慰。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但经方也属于全人类。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经方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我觉得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要把我们民族的瑰宝传下去,并发扬光大。我曾经在我的网站上发过一篇叫“潜入ICU 的四逆汤”的帖子。所谓的潜入,就是病家邀请我去开方的。我用四逆汤加上了肉桂,附子用了50克,把一个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救了过来。现在这个病人状况非常好,进入用十味温胆汤调理的阶段。市级机关医院ICU病房,一位80多岁的老干部,持续高烧近一个月,成天睡冰袋,各种抗生素,都无效。他们请我去看了。一摸肚子,硕大而且十分松软,下肢浮肿,阴囊肿得像小足球那么大。我开了什么方?真武汤,加肉桂,还加了红参,因为他心率有问题,时快时慢,我说你们要密切注意心功能。肚子已经胀了,营养液千万要少灌,就灌些米汤。按我的说法做了以后,老人的体温很快就从40度下降到39度,然后到38度。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药的效果来得快,经方真得好呀!经方好,真是张张神方!很可惜这些好方,有很多的中医不认识它。我说个笑话。我的一个熟人给弟弟捐肾,手术后自汗不止、发烧,来电话求方。我说很简单,用桂枝汤!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就这么个方。她去配药,药房里面的人一皱眉头,这个是什么方?这么一点点药,叫中药方?你们看看,现在有的中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已经差到这个程度,连《伤寒论》开首第一方的桂枝汤都不知道。我们这个会议开得好!现在北京起来了(指北京举办的“全国经方论坛”),广东起来了(指广州举办的“全国经方高级研修班”),加上我们南京主办的“经方医学论坛年会”这样就南北呼应,中国的经方就上来了!但是,不把经方纳入执业医师考试,不从高等教育这个口开始,经方是无法复兴的!还有,药典规定得太死,规定用量过小,根本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现在我开方,20克的柴胡、10克的细辛,都要盖上我的章,否则药房不给配。我们自己限制自己,都要限制死了!希望各位领导要多向北京的高层反映,希望各个中医院校要把经方作为一个主要课程来讲。现在好多中医开的处方,没有结构,没有方,就是一堆药而已!我们经方医生不是卖药的,开方的一旦变成卖药的,那么,经验就无法总结,学术将无法传承!这是开场白,鼓鼓大家的士气,表表我自己的态度。大柴胡汤胡希恕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前辈。80年代《中医杂志》上发表了胡老的几则医案,但就是这几则医案,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眼前为之一亮: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胡老擅用大柴胡汤,同道们称他为“大柴胡”,病人听不懂,只因见胡老喜用大茶壶喝茶,故传为胡老是“大茶壶医生”。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方,是一首典型的经方,临床非常有效。南京市立医院ICU病房有一个86岁高龄的老太太,因肺部感染住院,住院以后很快就神志昏迷,大小便不通,最后说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嘱准备后事。老太太的女儿提要求,说老太太一生相信中医,最后的关头一定要让中医给她看看。他们找到了我。当时老人插着呼吸机,神志昏迷,但当我按压她的上腹部的时候,老人眉头紧皱。我当场就说:有救!为什么?因为有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是张仲景用大柴胡汤的客观指证。不过,据我的经验,治疗肺部感染,大柴胡汤一定要加上栀子、厚朴。第一天,没有反应。我说你们怎么服的?原来老人有

黄煌教授临证经验

黄煌教授临证经验: 葛根用于下痢,下痢越重,用药越重 * 顾志君:连翘,通透十二经,善清血中毒素,大剂量应用还可以升高白细胞。另外,和中消导不可小视 * 《皇汉医学》:大人小孩呕吐不止,可用连翘加入任何药方之内 * 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小柴胡汤。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的特征。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所以,小柴胡汤是天然的抗病毒剂。临床上一般都会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 * 单纯性疱疹——小柴胡汤加味(连翘、山栀) * 带状疱疹,也属于热毒感染,也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连翘 * 半夏泻心汤,可应付一半的中医脾胃病。临床变动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黄,或山栀子,或连翘,或厚朴, 沈阳?飘扬(535648982) 15:21:51 或附子 *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如见效以后,当守方,多服些日子。 * 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 * 气血俱虚,其特征是羸瘦、形容枯槁,此时可以考虑炙甘草汤 *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 炙甘草汤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又称“复脉汤”。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的药,30枚大枣能给身体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于体液极度匮乏,“脉结代,心动悸”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强壮汤 *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黄连黄芩治烦悸,甘草桂枝治动悸,龙骨牡蛎治惊悸,半夏茯苓治眩悸,人参麦冬阿胶甘草治虚悸 * 脉浮与出汗、出血有关;脉沉与腹泻、过量发汗有关;脉浮紧,提示可以使用强烈的发汗剂;脉滑实,提示可以使用泻下剂 * 咳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腹痛加芍药;口渴、小便不利加茯苓、白术;气上冲加桂枝;沈阳?飘扬(535648982) 15:21:51 咽痛加桔梗;不呕去半夏;无汗、小便不利去桂枝;咳去人参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咳嗽胃痛;防己黄芪汤治汗出而肿的糖尿病;黄连阿胶汤治漏下不眠;白虎加人参汤治出血 * 大剂量黄连除烦,小剂量黄连消痞 * 心下痞硬,提示一种虚弱消瘦的体质,提示汗、吐、下之后病人津亏液涸,提示病人饮食不佳,提示脉弱无力,提示舌面干燥,提示用参、草、枣等补益中药 * 呕吐——柴胡桂枝汤证为“微呕”,小柴胡汤证为“心烦心呕”,大柴胡汤证为“呕不止”;大黄甘草汤证为“食已即吐”,大半夏汤证之“胃反”则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 腹痛——小陷胸汤证“按之则痛”,大陷胸汤证“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按也痛,大小建中汤证之腹痛也有轻重之别 * 肿——甘草附子汤证“身微肿”,桂枝芍药知母汤证“脚肿如脱”仅限于脚,防己黄芪汤证“腰以下当肿及阴”,气部位在腰以下,越婢汤证则“一身悉肿”,其范围更为广泛 * 沈阳?飘扬(535648982) 15:21:51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

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资料讲解

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 案

(转载)黄煌用经方四逆散合猪苓汤治疗尿失禁医案 近日,一则男女街头热舞的视频在社交网站上走红,走红的原因并非两人衣着暴露的跳舞和姿势妖娆,而是在两人街头热舞的过程中,女子突然尿失禁,直接尿在了身下赤裸上身的男伴身上,尴尬异常。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女性为甚。尿失禁这一现象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它既是妇女的多发病,又是常见病。有的人是在咳嗽、大笑或提重物时发生尿失禁,也有的是在跑往厕所的路上裤子就尿湿了…… 中老年女性,包括一些年轻女性应该重视自己身体出现的这类问题,疾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尿失禁既能预防,也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或者治愈,及早求治才是首要之选。猪苓汤合四逆散加栀子处方如下:柴胡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生甘草1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滑石15克,栀子10克。 患者,女,约33岁,体型中等偏丰满。10年前患者因分娩导致尿道括约肌撕裂,遂发生尿失禁,经县医院泌外缝合后,置尿管,拔除尿管后,发现尿道半侧括约肌萎缩,仅余粘膜,再次发生尿失禁。遂赴省医科大学一附院泌外科求治,手术前拟给予折叠术,术中未告知病人,即改为悬吊术,术后置尿管一个月,拔除尿管后,仍发生尿失禁。

现尿频9年,24小时都得用折叠的卫生纸作为尿布垫着,且月经期间更重,月经过后五六天才稍轻。年纪轻轻,得了此病,整天心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经诊断:压力性尿失禁;该患者尿道经两次手术,布满瘢痕,解剖层次紊乱,组织界限不明,已不适合再做手术。于手术无效后,也曾吃过河南中医学院一位硕士开的中药,吃了好长一段时间缩泉丸、桑螵蛸散,均没有效果。经信函请教黄煌先生,开经方猪苓汤合四逆散加栀子给予治疗。 至3月13日,患者服用五剂,自述好像有一点效果,但不明显。服药期间来了一次月经,尿频症状仍旧。嘱其继续服用。 至服用二十剂,尿失禁有明显好转,表现在晚上尿失禁的情况比过去好转,嘱原方继续服用一段时间。 按:妇女尿失禁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其定义为不自主性的尿液排出,不但容易泌尿道感染以及局部皮肤搔痒破溃等,还给人带来的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以及社交隔离。导致个人及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等痛苦,非常人所能体会。所谓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由某些原因导致腹肌突然收缩,腹压增加,以致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引起腹压突然增多的原因很多,例如,突然大笑、打喷嚏、咳嗽和突然用力提起重物等等。一般中老年妇女比较多见。这位患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推荐]黄煌经方医案——肿瘤患者的良方——柴苓汤 吴某某,男,62岁,于2003年7月15日因胃癌进行手术,术后化疗多次,感觉身体不适寻师调养,主要症状为口苦泛酸,纳谷不香,疲劳乏力,大便稀溏,舌体胖大有齿印。师给与柴苓汤原方:柴胡6克,黄芩6克,制半夏6克,党参10克,炙甘草3克,肉桂5克(后下),白术12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泽泻12克,干姜6克,红枣20克。15剂药后病人自我感觉良好,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原方续服至今,下肢不肿,面色红润,体重稳中有升。波按:中药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是不如放化疗的,至少是不如它来的直接,这是事实,我们应当接受。但中医对于肿瘤病人的治疗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中医的优势在扶正。在放化疗时,如果能配合服用中药进行调理,那会是大有益处的。肿瘤病人手术或放化疗前后来就诊,黄师大半是会给予柴苓汤的。那时的病人的症状大多会出现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小柴胡汤证和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五苓散证,将小柴胡汤和五苓散合方能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余姑父,去年年末查出胃癌肺转移,过年看望时见其畏寒怕冷、咳嗽频作、食欲不振、下肢浮肿,给予柴苓汤加连翘,服用后感觉甚好,食欲渐佳,畏寒感及浮肿皆有好转,至今健在,此方一直服用着。如果

见其人舌有紫气,便用活血化瘀,滥用攻伐,则必然导致正气愈伤。因此,从病人的实际体质状态出发,把握病中的人,更为现实。读后解析:应用柴苓汤必须具备有小柴胡证(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和五苓散证(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才能应用。这类病证以肿瘤经放、化疗以后多见。用后能恢复饮食,改善体力。符合中医治疗肿瘤“留人治病”的宗旨。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修订稿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 汤的经验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黄煌教授运用半夏厚朴汤的经验 黄煌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教学及临床工作,临床搜用仲景方。现就其运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的经验介绍如下。 1.声带麻痹案 陈某,男,49岁,干部,1997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声带麻痹半年余,每遇精神负担过重时症情加重,经多方治疗仍发音困难。有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病史。刻下:声音嘶哑,心烦,寐差,咽喉暗红,舌稍暗,苔薄白,脉滑。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川朴6g,苏梗10g,获等15g,枳壳6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并嘱其多参加室外活动。服3剂后,喜来告之,上午发音已正常,下午稍有嘶哑。继用原方20余剂而安。 2.顽固性失眠案 周某,男,29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睡眠障碍2年,曾经当地医院及精神病院治疗,未见好转。刻下:入睡困难,多梦,早醒,每日睡眠4h~5h,恶心,胸闷,干咳,痰白粘不多,咽中如有物阻,大便每日2行,时干时溏,尿频,舌暗,苔薄黄,脉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姜制半夏10g,获等12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10g,连翘12g,滑石12g,积实6g,生甘草39。服7剂后复诊,入睡已不困难,但仍多梦、胸闷、心烦。效不更方,原方去滑石、枳实,继服14剂而愈。 3.顽固性腹痛案 丁某,女,30岁,1998年1月3日初诊。患腹痛年诊为缺铁性贫血,曾服红桃K 等药物未效。刻诊:腹泻,夜寐不安,多梦,醒后有汗,口干而粘,尿频急色赤,面青黄不泽,消瘦,唇白,舌苔厚微黄,脉细数。处方:姜制半夏10g,茯苓15g,川朴10g,苏梗10g,山栀6g,滑石15g,生甘草5g,黄茶3g,连翘10g。5剂。药后腹痛即止。1个月后因情志不遂致腹痛又作来诊予原方7剂。随访至今腹痛未作。 4.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案 李某,男,34岁,1998年2月28日初诊。患经常性头昏多年,多方求治未效。刻下:患者头昏,尤以餐后明显,心悸,时有早搏,夜寐欠佳,右胁按之硬满,手足汗出,厌甜食及辛辣,喜冷饮,餐后胰岛素增高,甲状腺肿大,但功能尚正常。B超提示:胆囊息肉、脂肪肝。血脂2.0~3.5mmol/L,黄疸指数20单位~30单位,转氨酶正常或稍高。舌尖红,脉细弦滑。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姜制半夏10g,柴胡10g,茯苓15g,苏梗 12g,川朴10g,山栀10g,连翘12g,黄芩6g,生姜3片,红枣10枚。7剂。药后头昏明显改善,已有正常上班,精神状态亦佳。效不更方,原方7剂继服工固。 按: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获荃、紫苏、生姜等药组成,具有行气解郁、降逆化痰之功,仲景用本方名疗气郁痰凝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育”的病证。黄教授主用本方的指证有三:①咽喉不利,包括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失音等;②恶心呕吐,胸闷腹胀;③眩悸,眩即耳晕,如坐舟中;悸指跳动,如心下悸、脐下悸、肌肉跳动等。黄教授对食道炎、支气管炎、哮喘、更年期综合症、小儿厌食症、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具有上述指征的患者,动用本方加减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黄教授临证还发现,患者服用本方后,常易出现心烦不安、胸闷、寐差早醒、多梦易惊、咽红痛或暗等烦躁证,应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疗效卓着,称此加味方为“除烦汤”。 《伤寒论》第317条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的训示。前两案,病虽不同,但皆有痰气交阻所致的咽喉不利”这一经典指征,所以从仲景投半夏厚朴汤,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