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实选择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实选择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实选择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实选择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实选择

何传新

早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一五”时期,正确认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形势,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

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性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由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党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得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个趋势”,必须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推进支农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目

前所处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的指标水平较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业和农村。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按照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如果不采取及时、有力、有效的“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这两个目标都难以实现。此外,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础尤其薄弱,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差距更大。“工业反哺农业”是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幅度增长,但基本上属于恢复性质的,粮食总产水平也仅仅大体上恢复到1995年的水平,其中小麦和稻谷还不到8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此,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国内农业生产能力。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要求。加人世贸组织三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增长幅度一直大于出口增长幅度。按世贸组织农产品口径(不含水产品)统计,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口额比出口额高出70亿美元左右。我国有些产品如棉花和大豆的进口数量,已经高达世界出口总量的30%。我国的经营规模极为狭小,人均只有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在国际竞争方面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为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不断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务,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还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3.23倍,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3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是按贡献取酬和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

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只有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国际经验,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时刻用四个指标衡量: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例小于15%、农业劳动力占30%、城市化率小于50%、人均GDP多于1500美元。美国1930年12%、25%、53%、1800;日本1964年《农业基本法》15%、30%2690;台湾1974年稻谷直接补贴15%、30%、1500、60%;中国28%、50%、41。8%、1100;山东11。9%、40%、43%、2040美元。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按现价和官方汇率计算,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许多东部沿海省市已经超过3000美元。这表明中国已从经济总量规模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财政能力不断增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度(1991年)外,国家财政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GDP 增长速度,从而使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而农业在GDP中的份额逐年下降,第二、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1991年到2003年的12年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下降了9.9个百分点,而相同时间间隔的1978年到1990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只下降了1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就业持续增长,农业就业比重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997年,中国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首次下降到50%以下,2003年为49.1%,表明了中国就业结构开始发生转折性变化,它标志着非农产业取代了农业成为就业的主体地位。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13比重大幅度提高。分阶段看,1978年到1997年,中国城镇人13比重从17.9%提高到31.9%,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1998年到2003年,城镇人13比重从33.4%提高到40.5%,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是前者的1倍,说明中国城镇化已经进人快速成长时期,以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已经到来。

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1991年到2003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53.8%下降到37.1%,下降了13.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57.6%下降到45.6%,下降了1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明显升级,这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也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1978年到2003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49.9%提高到92%;而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则由50.1%下降到8%。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的上升表明中国工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说明农业对工业化的外汇贡献已微不足道。

总之,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

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制度保障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刚跨越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时期,正在向大规模反哺农业时期过渡,在这个阶段,应重点抓好四项制度建设:

一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要按照公平的原则,以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为重点,改革户籍制度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上学、就业、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福利体制。

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思路是:一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

件,积极引导商业银行进入农村开展金融服务;二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新模式;三是积极稳妥地支持民间金融、特别是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形成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相结合的有序竞争格局。

三是完善农村土地征占用制度。一是要明确界定政府的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并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二是提高公益性用地的补偿标准,搞好“以土地换保障”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经营性用地的市场定价机制;三是引入听证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土地征用市场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四是完善土地占用审批管理制度,废除土地占用审批权与土地占用费收益挂钩的做法,打破批地越多、预算外收益越多的机制。

四是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工业化进程,分两步走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目前按照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原则,初步构建最基本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规范化的政府救济制度,使农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二是到工业化中后期,可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标准,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过渡。

此外,还应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职责。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对于少数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不仅要明确省市政府是反哺农业的主体,而且还要强化它们通过横向转移支付补贴落后地区反哺农业的责任。对于经济落后、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区,要通过垂直转移支付,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有效地支持这些地区的政府履行好反哺农业的职责。

四、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措施

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就需要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村与农业的投入,才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要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要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

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采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

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针对农村具体情况,要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还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

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对于农村存在劳动力大量剩余的现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和农村资源从农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形成少数人种多数人的地,扩大人均生产面积,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使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把土地、水面、山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渐转移到少数人手里,使农村劳动力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扫清了生产关系的束缚,可以冲破一家一户的壁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作者系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泰安市政府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农业)委员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试论行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价值

试论行业反哺农业的社会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的烟叶种植区多分布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行业对这些地区进行反哺,密切了行业和当地政府及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安定意义深远,因此,这项工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同时,烟叶是卷烟生产的主要资源,反哺农业保障了烟叶均衡供给,对行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局党组从XX年起,将连续5年累计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用于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烟农共享烟草行业改革发展成果。目前行业的反哺措施主要有:产前投入补贴、自然灾害救济和农业保险、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三个方面。 反哺农业实现了国家和烟农的双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业反哺农业,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双赢。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都将因城乡发展趋于协调而受益。对烟草行业来说,反哺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反哺使烟区生产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方面改善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烟农收入,使烟农可以更安心更投入地生产;另

一方面提高了烟叶供给的质量,保障了烟叶供给的平稳和安全,使国家获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援农业。 反哺农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是因贫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烟农收入增加,就会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使当地有效需求增加,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地方政府通过烟叶税征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服务于“三农”,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即富裕——有效需求提升——经济发展——需求更加旺盛——经济进一步发展。 反哺农业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业,并衍生扩大城市就业的乘数效应。一方面,烟叶种植属密集型生产,需投入较多的劳动量。全国农业总人口有近1.5亿人为富余劳动力,短期转移和就业的压力很大,烟草种植业能缓解这种压力,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离不开广大农村市场的。农民的收入提高后,需求也将走向多样化,从而为工业企业的持续增长创造前提。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就会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就业总是依靠就业而扩大的,即一批人就业了,消费支出相应增加,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这就是就业的乘数效应。

农业与工业区位比较

农业与工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实例: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4.世界四大典型地区农业区位及突出特点比较 水稻种植业 (亚洲) ①有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和雨热同期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低缓的丘陵;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⑤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⑥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⑧亚洲居民喜食大米。 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科技水平低⑤水利工程量大 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交通运输便利;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 ①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②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③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④地广人 稀.土地租金低;⑤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需调水 (特点: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城市支持农村政策 一、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基础一穷二白,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实施城市化战略,实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195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50多美元,工业产值份额不足10%,农业就业份额高达83.5%,各项改革与发展中所需的发展要素和资源大多有农业供给。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逐步走向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农业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农业自身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21世纪初,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基本建设成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策略。我国也进入了逐步消除城乡差别,转换成城乡二元经济增长模式,加速二元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转变的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我国也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和层面力推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二、时代意义 (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且是由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的。 (二)从历史经验来看,农民安居乐业对于国家的稳定发

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国家长治久安也才有可靠的保障。我们必须从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国家政权基础的高度,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工业反哺农业、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五)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六)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贫富差距。 三、新时期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从资源利用方式角度来看,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二)从微观层次的农业经营组织变化来看,中国农村发展将会打破小规模均田制格局,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从农业比较效益的变化角度来看,中国农业发展

河南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研究

河南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采取多种措施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河南省情,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若干措施,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对有关方面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标签:涉农企业工业资本农业补贴城乡差距 0 引言 建国50多年来,我国依靠农业提供的积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同时,也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强化、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河南省情,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研究迫在眉睫。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扶农,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良好局面,成效显著。如从2005年起,河南省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农村卫生、教育、交通等公共事业发展等,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2010年是我国第11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第12个五年计划将要实施的前夕,针对河南省情,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将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有关方面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1 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实现以工哺农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土地经营制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经营,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低。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益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化经营越来越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以工哺农,我们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的经营权、收益权、流转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强力推进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1.1 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企业、农户双赢。郸城县作为河南省农业大县,每年有4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半撂荒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收益的提高。依托以财鑫集团、金丹乳酸公司、天豫经贸公司为龙头的涉农工业优势,郸城县大力推广“龙

工业、农业与区位因素专题

工业、农业及区位因素专题 一、高考定位 (一)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三)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比较

(五)我国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分析

(六)工业区位的选择与评价

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将农业生产由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八)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分析。区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广人稀,东水西调,改善灌溉条件;邻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主要特点: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珠江三角洲也有混合农业分布。 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区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位于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气象灾害多发,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十)世界和我国一些典型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珠海市农业发展

珠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编制单位:珠海市农业局 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珠海市林业局 编制日期:2005 年11月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十五”时期回顾与总结 (7) 第二章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15) 2.1农业发展现状 (15) 2.2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6) 2.2.1 优势 (16) 2.2.2 劣势 (18) 2.2.3 机会点 (19) 2.2.4 威胁 (20) 第三章“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22) 3.1指导思想 (22) 3.2规划原则 (22) 3.3发展总体思路 (23) 3.4发展目标 (24) 3.4.1总体目标 (24) 3.4.2 具体目标 (24)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27) 4.1产业调整方向及思路 (27) 4.2农业 (27) 4.2.1 种植业 (27) 4.2.2畜牧业 (30) 4.5海洋渔业及淡水养殖业 (31) 4.5.1 海洋渔业 (31) 4.5.2 淡水养殖业 (37)

4.6林业 (38) 第五章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44) 5.1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 (44) 5.2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体系 (45) 5.3农业机械化体系 (46) 5.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47) 5.5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建设 (48) 5.6海洋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49) 5.7 森林综合保护体系建设 (50) 第六章“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54) 6.1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54) 6.2资金筹措 (56) 第七章主要措施和建议 (57)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62)

农业与工业区位选择

专题五农业与工业区位选择 【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1. 对农业区位的选择的考核转向给出材料(文字或图表)多角度考查的方向发展。 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价同类区域的特点。 3. 工业区位分析由单一主导因素向综合因素针对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4. 要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的训练。 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以农业为例: ①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③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④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⑤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如:“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等。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规律技巧】 一、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 1. 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 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 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 1. 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土地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依托,城市中心、边缘、远郊地区的地价差异很大。因此电子、纺织、食品、出版印刷等无污染、高利润的企业一般位于市区;钢铁、石化、火电厂等需要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土地,并且要减少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一般选择在郊外。原料是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像钢铁、制糖、火力发电等制成品重量大为减少,原料及运输成本比重高的企业应以原材料产地为首要区位因子。有色金属冶炼等消耗大量能源,应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于电子装配、服装、纺织等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接近廉价劳动力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讲,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区位选择的关键。啤酒饮料、家具制造一般宜接近消费市场,原因是运输比重高或运输不便。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往往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首选。 2. 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专题练习】 1、下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A. 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B. 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 D. 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 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3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 据此回答2~3题。 2、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1、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单位重量的M1、M2 3、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 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 B.P C.Q D.R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4~5题。

工业反哺及时雨 彝山放歌幸福水

工业反哺及时雨彝山放歌幸福水 马晋昌 昌宁县苟街彝族苗族乡阿水彝族村自1987年开始种植烤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山高水远,基本烟田水利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着烤烟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田移栽和抗旱保苗期间,因为“水”,县乡村各级领导心急如焚,年年要抽调县直各部门、乡直各单位干部职工支援;为抢时间、赶节令;因为“水”,烟农愁眉不展,起早睡晚,人挑马驮,需要苦战20多天才能完成大田移栽工作,到头来许多烟农收入还不够扣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人们感叹这种种烟的局面何时能改观。突然,一声春雷振天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号角吹响,烟草行业反哺烟农的惠民工程雨点般落实于阿水村彝山,顿时整个彝山沸腾了,烟农们“打歌”狂欢,放声高唱,歌唱烟草行业的烟水民心工程给彝山带来了“幸福水”。 总投资为51.51万元(烟草行业投资45.7269万元)的管网工程项目受益7个村民小组224户,受益面积1200亩和新建的24m3烟用水窖330口,遍布全村9社近300户烟农的田头地角,从而给阿水村的烟农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烟水配套工程的相继实施,改善了彝山烟农的生产条件,提升了水利化程度,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阿水村的基本烟田水利化由原来的10%上升至85%,彝山烟农从

此告别了过去大田移栽时人挑马驮的历史;告别了过去烤烟生产中县直机关、乡直单位支援的历史;如今大田移栽,烟农们脸上堆满了笑容,政府号召十天完成,烟农却说:“长了,那是过去的事了,别忘了我们今天有的是惠民烟水配套工程——管网和水窖。” 烟水工程促进了烤烟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交通事业的发展,彝山烟农修复和改善了阿水至苟街、阿水至岔河的公路,后来烟农们赞誉为“金叶大道”。 烟水工程改善了彝山烟农的人蓄饮水条件,由于烟水配套工程遍布田头地角,烟农们各自出上几百元钱,就将烟水工程和人蓄饮水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来水就架到自家,解决了人蓄饮水用肩挑的历史。既改善了烟农的生活条件,又提高了烟农管好用好烟水工程积极性。 烟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烟农的种烟积极性不断提高,现在全村户均种烟近6亩,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高者达2—3万元,经济收入明显大增。忆往昔,整个彝山9社人,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吃的是包谷饭,穿的是麻布衣,喝的是糖蜜酒,抽的是土草烟。看今朝,草房变瓦房,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一幢又一幢,包谷饭变成了白米饭,穿的讲时髦,喝的是小苟酒,抽的是中上等卷烟,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手机、冰箱、彩电、铝合金钢门窗、混泥土地板进入了寻常烟农家,农家庭院随时欢歌笑语。

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先进典型材料】

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先进典型材料】 新铺镇紧紧依托城区工业经济的优势,加大工业反哺“三农”的力度,坚持以“农民高兴、企业愿意、政府认可”为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在 实践中摸索出了以工扶农、以工办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和以工 哺农等工业反哺农业的五种模式,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 府得民心,全镇已呈现出领导肯抓、企业肯帮、群众肯干的喜人局面。 一是以工扶农,实施政企共建、镇村共建新农村模式。新铺镇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本着突出经济发展、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 内涵、反映区域特色的原则,实行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全镇推出了“百企帮百村”的新模式。目前,新铺镇已形成了“农村支持企业、企业反哺农村、镇村共驻 共建一体化”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全镇企业在镇委政府的大力倡 导下,从2005年至今共捐资新农村建设资金元,全部用于农村公路、水利、电网改造和村庄建设,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2009年各企 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约3000人,同时带动所在地区的交通、基建、 餐饮、物流和商贸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特别是一些龙 头企业,巨大的原料需求为许多农民解决了粮食销路问题。比如爽 露爽饮品公司,该公司主打产品为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每年需 糯米200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少种粮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提高了农民收入,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以工办农,积极引导企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创办农业,利用自身发展壮大的积累资金发展涉农产业,延伸产业链,加快了农业 资源由以传统种、养为主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大受 其益。全镇许多农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不仅为农 户传授实用技术,而且在生产资金上给予扶持。三是以工促农,通 过引进、培育和壮大工农业龙头企业,加大镇内优势资源特别是农 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

(完整版)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农业工业区位因素、发展问题与解决措施答题模板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先列出所有区位因素:2.看材料提到哪些因素,3.看分值可以补充哪些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地价、政策、工农业基础、传统区位因素的写法: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 ①热雨、热草、热季:光照、热量、降水充足; ②热沙: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温陆: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温季、亚季: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 ⑤温海: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适宜种粮,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⑥地中海: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地形: ①位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河谷),地形平坦,泥沙淤积、土壤肥沃; ②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复杂(起伏大),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水源: ①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②有河流流经(湖泊),有灌溉水源 ③有冰雪融水,有灌溉水源 市场: 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工矿业发达,市场广阔 ④靠近长江三角洲(某个发达地区或城市),市场广阔 交通: ①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②临近海洋,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 ③临近河流,河运便利 ④临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 ⑤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⑥位于河口与沿海地区,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 ⑦多条公路(铁路)交汇,交通便利 技术、传统: ①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历史),技术水平高 ②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水平高 劳动力: ①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工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1.先列出所有区位因素: 2.看材料提到哪些因素, 3.看分值可以补充哪些因素 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地价、政策、工农业基础、传统、信息 区位因素的写法: 水资源: ①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 ②有河流流经(湖泊),水源充足 ③有冰雪融水,水源充足 资源(原料、能源): ①有铁矿(油田、铜矿等),资源丰富 ②临近木材(甘蔗等其他原料)产区,原料充足 ③距离木材(甘蔗等其他原料)产区近,原料充足 ④有煤矿(火力发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等),能源(电力)充足 市场: 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②国内外市场广阔 ③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④靠近长江三角洲(某个发达地区或城市),市场广阔 交通: ①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②临近海洋,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 ③临近河流,河运便利 ④临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 ⑤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⑥位于河口与沿海地区,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 ⑦多条公路(铁路)交汇,交通便利 技术、传统: ①有众多的科技人员,技术水平高 ②有科研机构(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水平高 劳动力: ①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②临近科研机构(大学),有众多高素质的人才 工农业基础: ①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②工业发展历史较久,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产业联系较紧密); ③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产业联系紧密,产业协作较好;信息通达度高。 信息: ①经济发达,信息发达(信息通达度高)

推动农业发展需要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推动农业发展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主要观点 ●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 ●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其实质是要处理好对农民“取”与“予”的关系,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未来20年,我国将处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和尖锐,也将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增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工业反哺农业,是对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一种概括。这里的工业泛指非农业部门和城市,而农业则涵盖“三农”。工业反哺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经历过由农业哺育工业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一般来讲,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时,要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还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实现由农业哺育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对农业反哺期时,如果及时加强农业、反哺农业,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协调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反之,如果继续挖农业、忽视农业,就会出现农业萎缩、贫富差距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看,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我国采取了重工业超前发展战略。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1952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50多美元,农业劳动力份额达83.5%,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为70%。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工业化,农业必然成为筹集工业化资金的主渠道。据测算,1979年以前的29年,农业部门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4500亿元。这种向工业倾斜的政策从全局和整体看是必要的、有效的,问题是延续时间过长,使本来就落后的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得不到应有改善。不仅如此,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体制,还使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实际上被排除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由于实行农村农业人口与城镇非农业人口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权利和发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与 实 践 学院:农学院 班级:X级专硕X班 学号: XXXXXXXX 姓名:X X X

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 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三、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市场风险有增无减、面临全球化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恶化等,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资源和环境问题、现行土地制度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城乡矛盾、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是也是制约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很大瓶颈。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文化吸纳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资源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是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 技术问题。可以说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不能够满足需要和农民素质较低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农户规模狭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负面作用也是无法忽视的。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如何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 针 在XX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两个趋向”如何看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概括。 那么,现在我国是否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呢?据测算,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约为15∶85。这说明,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工业已经发展

壮大的情况下,应该由以农业支持工业转入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阶段。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仅是由我国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而且也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对于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扶持和保护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人口6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对于政权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工业才有广阔的市场,城乡关系才能协调,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 正是在深刻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工促农如何促 现在,工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元,财政收入2.6万亿元。从国家财力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 我们这里讲以工促农,不是让工业企业直接支持农业,而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者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并将所选项字母标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5分,每小题1分) 1、“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自1982年起至2009年2月1日共发布了11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最新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D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下面哪项不是重点方面(C)。 A.农村的电网建设B.乡村道路建设 C.三农支持保护体系建设D.农村沼气建设 3、《农业法》于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2003年3月1日新《农业法》正式实施,对原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新增了(D )章 A.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B.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C.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D.农民权益保护 4、国家在农村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由(C)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校舍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由()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安排。 A.市级县级B.县级市级 C.县级县级D.市级市级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关系九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村民组织制度的重大立法措施。该法规定有( A )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A.十分之一B.五分之一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

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 农业国家的工业化是一个带世界性的问题。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都得力于进行了“产业革命”和实现了“工业化”。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农业与工业互为协调发展的工业化,即在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不忽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这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业化;另一种是在工业与农业中着重强调工业的发展,将农业放在工业的从属地位,通过过度抽取农业资源来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要素,从长远来看这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工业化。国外走过工业化历程的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初期,一般都采取了农业保护和支持工业的战略,当工业化趋于成熟阶段,则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进程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然而,相比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由于受到其弱质性以及工业化初期为工业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影响,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工农关系呈现极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矛盾日益凸显。不仅如此,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顺利完成、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的过程中的严重障碍。由于至今也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可直接为中国提供借鉴与参考,所以中国必须立足自身国情,找到适合

自身发展的道路与途径。2004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己正式、全面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此后,从2004年至2014年中央连续11年的1号文件中都着重强调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问题,并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因此,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不但能够为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政策思路和决策指引,具有 较高的理论价值参考,而且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指导社会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对中国工业反哺农业问题进行的研究,在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工业反哺农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历程,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 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面板数据VEC模型、回归分析、统计描述等方法予以验证,论证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现状及其成效,实证检验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工农关系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显性特征,深刻剖析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及其政策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十章。第一章:绪论。阐明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及评述,简要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章:工业反哺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