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探究

关于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探究

关于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探究
关于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探究

关于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探究

课题组成员:燕明莉,崔璇,彭芬,刘汉荣,黄娇,郭银松,张针

组长;熊国君班级:高一(3)班指导教师:朱海珍

简要背景说明

地球上的大气,犹如盖在地球身上的厚厚的棉被。白天,他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使地球的“体温”不至于太高。夜晚,他对地面又有保温作用,使地球的“体温”不至于太低。地球大气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从而使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如果没有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不适宜生物生存,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也将不复存在。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探究了解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也便于日后对与大气有关内容的学习

意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以及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危害,让人们认识到温室效应的严峻性,便于倡导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

活动计划:

四月1号到5号:由组长负责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启动阶段)

四月6号到10号:由组长熊国君负责与指导老师朱海珍联系准备课题内容,同时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准备课题所需的资料,等资料都准备好了,在小组内部组织一个讨论会,讨论并整理由成员准备的资料,

并将讨论结果交予组长。(课题讨论阶段)

四月11号到25号:1:将组内人员分为两个组A:燕明莉,彭芬,张针,郭银松

B:熊国君,崔璇,刘汉荣,黄娇每组先准备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箱,两个温度计和一块塑料膜(大小要能盖住箱子口),并制定一个实验计划。

2:在纸箱中各放一支温度计,将其中一个纸箱用塑料膜盖住箱子口。先将两个纸箱放在室内,观察并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然后将两个纸箱移到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并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课题实验阶段)

3:对本小组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进行讨论并做出解释。(课题总结阶段)

四月26号到30 号:小组内组织活动总结并由组长撰写关于大气温室效应课题的结题报告。

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上网查询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任务分工:

组长熊国君:负责与朱老师沟通,承担开题、总结报告的撰写,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负责将组员们收集到的准确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并将内容展示给全班同学。

信息员黄娇:负责查找有关大气温室效应的一切实验、讨论的资料(图书资料,调查,上网等)

实验员燕明莉,刘汉荣,郭银松:负责课题实验,室内和室外操

作。

记录员张针,崔璇:负责记录实验全过程的一切实验数据,制作统计数据的表格。

数据统计分析员彭芬:负责分析记录员所得的实验数据。

活动所需的条件:计算机(撰写开结题报告),文献资料、地理图书,多媒体(制作幻灯片)

课题预期成果:让人们更了解大气温室效应的作用+结题报告

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 作者:张茜茜 系别:物理系物本1102班 学号: 评阅成绩:____ 摘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关键词: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温室气体影响 引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着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

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 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 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 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 2 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温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

引起全球变暖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

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 沪粤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从地球变暖谈起(2)教案沪粤版 课程目标 1.知道物质的形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一、备课要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 二、导入新课情境:“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 时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吗? 三、知识点击 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到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

升6℃.气候变暖,将会出现:长期干旱,土地干裂;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经常出现森林火灾,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2.物质的形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例如:钢锭在高温下变成钢水;火山爆发时,岩石变成岩浆;干冰变化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外,科学家还发现物质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态;第五态,叫做中子态. 3.温度和温标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常用的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纯净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4.温度的读法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文献综述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文献综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013 年10 月31 日

摘要 由于人类不节制的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它使阳光透过却阻挡了热量向太空辐射, 从而使大气层增温,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变暖将给人类造成极严重的社会经常问题,所以必须及早采取切实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改变,环境影响,预防措施,防止对策

ABSTRACT Due to human emissions of the excesses, the atmosphere, it makes the sun through blocking the heat radiation into space, thus make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reenhouse effect (English: Greenhouse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also known as atmospheric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into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trong sex of heat-trapping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also increas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Global warming will cause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ten to human being, so must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greenhouse effect, Climate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Preventive measures, Prevent countermeasures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浅析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机理和温室气体的来源,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影响,并探讨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的控制除了要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减少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国际合作之外,还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控制对策 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对于水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土壤污染,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易明显察觉的,但是它将对世界社会政治稳定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6屯,海平面将升高15~95e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1温室效应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能量,通常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允许太阳辐射的短波部分通过,但是却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地表组成的这一系统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将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存在保存了地球的热量,使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活。人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摘要:全球变暖如今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关于其成因目前普遍认为和温室效应有关。全球变暖对人类对地球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都是巨大的……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背景,成因,影响 艾曼纽勒华拉杜里曾对气候的变化进行全面研究,利用树木年轮,葡萄收获日期及阿尔卑斯山脉冰川进退等证据,记述了包括小冰期在内的温暖与寒冷周期,从而证明,在历史上气候完全不是持续不变的。【1】 然而曾有美国科学家指出,由于人类的干预,从古代有农业活动开始,我们地球的温度就在持续升高,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温度升高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今,全球环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 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7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

《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初中物理《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从全球变暖谈起》,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身边谈起,通过全球变暖温室引入: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 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学生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 已经知道了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学生在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上是没有大的障碍。 但是摄氏温度的读,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 容易出错,要加以引导。 三.目标分析 新知目标 ①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标的规定。 ②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刻度方法,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思维目标 ①经历温度计测温原理的探究活动,学习利用“转换法”解决实际问题。 ②体验“放大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巧妙利用。 情态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参与实验、探究,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重点: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②难点:理解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 3、教具与学具 教师演示用:演示温度计 学生每组器材:实验室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温水。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对白屋顶计划关于降低温室效应作用的考察

书 诺 书 承 诺 我们仔细阅读了西南大学第六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虽然本次竞赛采取分散自行答卷的机制,但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设置报名号的话):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 1.何雨嘉22201032402200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蒙诚222011306032006 专业:心理学 3.邓宇杰222010324022014 专业:茶学 日期: 2012年 5月 17日 竞赛组委会评阅编号(由竞赛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竞赛组委会评阅编号(由竞赛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可供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对白屋顶计划关于降低温室效应作用的考察 摘要 “白屋顶计划效果评估”的数学模型是通过对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白屋顶计划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由于白屋顶计划成本过高对城市发展具有保护与制约的双重影响,因此利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处理。问题一:根据所掌握的人口模型,将温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关系类似于人口模型的指数函数,对第一阶段的某些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在自然条件下,建立温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问题二,在白屋顶计划作用下,要建立白屋顶计划的效果、温度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必须在问题一的条件下作出合理假设,同时运用数学软件得出该模型,最后结合已知数据可算出白屋顶计划的收益。问题三,在上述问题中引入城市具体情况,和问题二相似,不同的是,问题三加入了世界各个城市的不同情况,建立各个城市实施白屋顶计划的效果与温度相关的数学模型,也需用到数学建模相关知识。问题四,和实际联系最大,因为只有在了解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白屋顶计划。而该题的关键是,建立稳定性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环境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在相关因素增加或减少后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城市环境的动态分布图。 关键词关键词::数据拟合 线性回归 常微分方程稳定性 温室效应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 摘要 一.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 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 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2. 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 关键字:多样性、CO2、全球性气候变暖 引言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文 一.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 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 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二.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 2.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

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4)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结论: 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温室效应已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课题为《从全球变暖谈起》。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教材先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情况,并用图片表明温度升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入了温度的概念。教材设计“活动1”让学生凭感觉判断冷和热,说明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于是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知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视频内容是北极大量冰熔,一只饥饿的大北极熊游不到觅食之地,吃下了同种的幼熊。 2、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全球生态的影响,引入温度的概念。 3、通过投影自制温度计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温度计,思考温度计刻度的标示方法,引入摄氏温标。 5、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量程,练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测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交流心得。 6、老师总结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的使用实验用温度计的方法。 7、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在结构上的不同,比较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2)学会应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温度问题发表看法,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五、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情景导入、演示实验、讲授。 2、学法 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学生实验。 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实验

第二章大气 实验:自造太阳能发电站 准备材料:盆、铝箔、挂钩、土豆 实验步骤:把铝箔放在脸盆里,清理平整;盆中间撕开一块铝箔将挂钩固定在上面,再将土豆穿在钩上;把盆放到阳光底下;光照强烈的条件下,若干分钟后,土豆熟了。 原理说明:铝箔把光线引到盆的中间使其产生高温。 实验:分解太阳光 准备材料:塑料盆、小镜子、白纸、水 实验步骤:在塑料盆里倒入2.5厘米的水,把水盆放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把镜子斜靠在盆边;把镜子反射的光导向白纸上,纸张上呈现七彩颜色,从红开始最后是紫色。 原理说明:水使得从镜子反射出来的阳光折射了。当光线折射时,每个颜色都会以不同角度弯曲,造成彩虹效应。 实验:温室效应 准备材料:1个透明的玻璃杯、2条黑色美术纸、2支温度计、透明胶扣在地上;将2支温度计用透明胶分别粘在黑色美术纸上;将其中的一组放在玻璃杯内,另外一组放在玻璃杯外面,记录下当时的温度;每隔30分钟观测一下,记录一下2支温度计上的温度,看有什么不同。 原理说明:放在玻璃杯中的那支温度计的温度在开始时和外面的温度计的温度一样,但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始终高于外面的温度。同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地球的“玻璃杯”,吸收了大量的太阳光,却反射回来了地球的辐射热,造成了温室效应。 实验:散射的光线(宇宙中) 准备材料:一个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一个手电筒、牛奶 实验步骤:在玻璃杯中滴几滴牛奶,把水搅浑;打开手电筒,把它对准瓶口,让光线垂直射到水面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再把手电筒平放在杯子的一侧,让光线射到玻璃杯的外壁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当光线垂直落到水面上时,水看上去是淡蓝色的,当光线穿过玻璃杯的外壁射向水里时,水似乎变成了粉红色,而光线本身在水里看上去是橘黄色的。 原理说明:掺了牛奶而变浑浊的水把手电筒的光分解成了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其中,蓝色的短波光比红色的长波光更容易被散射,以致它不能直行。 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 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宝矿泉水瓶、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金(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l)将一些土壤分别放人两个玻璃金,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都婉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量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实验:热力环流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篇一: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 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 开题报告: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究过程: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气温的升高,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天气现象。如:20XX 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

一遇。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就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于难。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结题报告:应该指出,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要是没有温室气体,近地层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会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增多、森林砍伐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导致天气频繁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只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气候走上正常变化的轨道。 二氧化碳相比,其他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更高,一个甲烷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21倍,氧化亚氮为206倍,氟氯碳化物则为数千倍到一万多倍,不过由於二氧化碳含量远大於其他气体,因此它的温室效应仍是最大。温室气体的另一个特性是它们在大气中的生命期相当长,二

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岀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材中“信息浏览”“ STS'等栏目,介绍了摄氏温度计分度方法、热力学温标以及几种特殊的温度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课外活动中对“热岛效应”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环境,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教师要创设情景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几种形态,知道物态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知道摄氏度的单位符号和写法、读法,以及分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岀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温度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是重点实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据世界环境组织报告,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经明显变暖。按照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 0C,至U 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6°C。 那么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CAI演示』:(a)长期干旱,土地龟裂(b)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c)树木干枯,森林火灾 二、讲解新课 冰一熔4水一蒸红水蒸气 1、物质形态——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常见的三态)、等离子态、中子态 (与温度有关) 2、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a)刚上岸的游泳者被风一吹感觉“冷” (b)打篮球的人满头大汉感觉“热” 由此说明:依靠人体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并不准确。因此,需要在要求较为准确的知道温度的高低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标准仪器。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a、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板 b、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c、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Ibl Mil (c) It 直 IK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碳循环(如右图)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B. 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 石油的年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 2mol SO2与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2 N A C. 10 mLpH=11的K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1.0×10-5N A D. 17 g 甲基(-14CH3)中所含中子数为9 N A 3.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萜类化合物。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Y均属于芳香化合物 B. 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 X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Y的一氯代物有5 种 4.氮化铝( 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 +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 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 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 若其它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5.已知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01mol/L)溶液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温室效应危害

目录 引言 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论及特点 (1) 2、温室效应的形成 (4) 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4) 3.1、对环境的影响 (4) 3.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 (6) 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6) 5、展望 (8) 6、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所以说温室效应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德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除了让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外,还给全球的湿地沼泽、沿海低地、珊瑚礁、温带寒带大量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当人们恼于温室效应,地球变暖,而寄予厚望于森林吸收哦二氧化碳解救人类时,美国一群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又给了人们劈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还得另想办法。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追根溯源,温室效应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已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一直以来,森林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利器。这一最新研究表明,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仅靠种树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小温室效应,人类还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起。 5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杜克大学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一份最新实验报告。7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在杜克大学校区附近选择了两片森林,开始了评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实验。据推算,到2050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将比现在增加35%-50%。于是,他们就在第一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气体,以模拟5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目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在365ppm左右。 在实验开始的前两年里,第一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树木大约快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和第二组森林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基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