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延安到西柏坡2

从延安到西柏坡2

从延安到西柏坡2
从延安到西柏坡2

从延安到西柏坡——撤离延安后毛泽东转战陕北时间表

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和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谈话后,(乘吉普车)从容撤离延安,住延川刘家渠。19日到清涧县徐家沟。19日,放弃延安。

3月20日,得知国民党有测量电台方向位置的设备后,毛泽东、周恩来下令中央的电台停止工作3天。周恩来离徐家沟,到子长县王家坪与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会合。

21日,毛泽东从徐家沟到高家岭。24日,毛到子长县任家山。

25日,在子长县王家坪和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同今日到达的毛泽东会合。中共中央致电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负责人,指出“敌在占领延安后是计划继续进攻陕甘宁和晋西北,企图摧毁我首脑机关和所在地区”。对中央和军委机关在陕北坚持工作和向晋西北转移的人员作出部署。要求贺龙、叶剑英、杨尚昆迅速将机关转至太行,暂留晋绥的中央、军委机关,原则上不应过于集中。

25日,青化砭战役,歼敌31旅旅部及92团,共2.9千余人,我军伤亡265人。

28日,毛到枣林沟,中共中央决定留在陕北。周恩来离王家坪,去晋西北布置工作。

29日,中共中央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刘少奇、朱德东渡黄河;叶剑英、杨尚昆留在晋西北。

31日,吉普车坏,骑马或步行。共3辆吉普,周、刘各带走一辆。

4月2日。到达高家塔;3日,到达涧峪岔;4日,到达子长县石家湾;5日,到达靖边县青阳岔;

4月10日,周从石湾到靖边县青阳岔和毛泽东等会合。

11日,周起草中共中央致刘少奇、朱德、叶剑英、杨尚昆电:现在晋西北的中央工作机构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回到陕北,一部分去太行,一部分暂留原地不动。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为书记,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为常委(康生、彭真参加土地会议后,亦留中央工委为常委)。董必武将担任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中央及军委大部工作机构暂留晋西北,组织后方委员会,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李维汉、邓颖超为委员,杨尚昆为后方支队司令员。此后,中央书记处五人分处两地,刘少奇、朱德到华北领导全国土改和建设根据地等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陕北,行使中央、中央军委权力指挥全国革命战争。因总参谋长彭德怀在前线,周恩来实际负总参谋长责任,成为毛泽东的第一军事助手。他们每天通过电台和各地联系,共同商议起草电文,指挥全国战书。

在陕北中共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按军事编制,任弼时为司令,陆定一为政委,下属若干大队,如一大队为直属队,二大队(即军委二局前梯队)负责情报,四大队为新华社。部队代号先后称三支队、九支队、教导旅等。毛泽东代号为李德胜,周恩来代号为胡必成,任弼时代号为史林,陆定一代号为期位。

1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从青阳岔)转移到靖边县王家湾(今属安塞县),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在这里停留56天。指挥各战场的战争。周恩来、陆定一和后来赶到的胡乔木同屋。

14日,羊马河战役,歼敌135旅全部,共4.7千余人,我军伤亡479人。

5月4日,蟠龙战役歼敌167旅旅部、499团及保安3总队,共6.7千余人,我军伤亡1.4千余人。

6月8日,因胡宗南部董钊、刘戡两军四日起向西“清剿”,董军由延安经安塞高桥向保安进,刘军自青化贬西进,7日到平桥地区。7日,开会决定转移方向,毛、任争论向东向西,毛意向西,周同意。本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人员向西北转移。夜,冒雨行军,9日到靖边县小河村,十日晨到天赐湾。(这段时间最为艰苦,直到8月23日到达朱官寨)

16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返回小河村,在此地住了45天。

29日,中央致电华野关于“出鲁南、鲁中”外线作战电报。(7月1日,华野“7月分兵”)

7月21日-23日,(小河会议)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小河村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彭德怀、贺龙、陈赓、陆定一、杨尚昆、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张经武等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进一步组织和发展战略进攻。毛泽东指出:现在,蒋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但还未到绝对孤立。对蒋的斗争,计划用五年解决,看过去这一年的成绩,是有可能的。会议同意从战略上和粮食上看陕甘宁边区部队与陈赓部队分开作战比集中作战较有利。边区在军事上、财政上依靠晋绥为主,决定由贺龙以联防军司令资格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21日,周恩来总结战争第一年的战绩,说;过去一年蒋军有了极大变化,正规军原有整编248个旅,现已被歼灭三分之一弱。我缴获枪支70万支,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今年3至6月,敌人攻势已成管末。除山东、陕北两处外,我均转入反攻。预计明年解放军不仅在质量,还将在数量上也超过敌人。今后的发展必须求之于新区,主力部队的发展求之于地方部队的升级。陈赓吃“三不沾”。

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及华东局:刘邓全军休整10天左右,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方圆数十县地区,在那里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我们已令陈赓纵队7万余人在8月下旬出豫西,建立鄂陕边区根据地,吸引胡宗南一部,打运动战。陈赓纵队至豫西后受刘邓指挥作战。叶飞、陶勇纵队从皖西渡江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广东纵队随同南下。

29日,毛根据小河村会议的决定,致电刘邓,陈粟谭及陈谢,电文说:“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

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

面,只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8月7日,刘邓部兵分三路南下,挺进大别山)

8月1日,(毛、周年谱认为,是为了支援刘邓、陈谢、陈粟三军南下,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离开小河村,沿大理河向东转移,第2次到达靖边县青阳岔。

8月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高青阳岔,到达火石山。

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火石山,到横山县肖崖则村。

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由肖崖则村到子洲县巡检寺。

8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绥德县李家崖。

10日,获悉蒋军钟松和刘戡等部分别东进和北上,为进一步调动该部北上,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离绥德李家崖,经六十里急行军,转移到黄家沟。

13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黄家沟,夜过无定河,住延家岔。14日继续北上住米脂县井家坪。

14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彭德怀:钟松可能向南走二三十里,明日必向镇川前进,其目的是占米脂。刘俄五个旅十六日上午可到绥德。你们明日如集中八个旅打钟松于归德、镇川线以东以北的地区,是一个好机会,不知部署来得及否。

15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米脂县、葭县(今佳县)交界的陈家岔。

16日,转移到葭县曹家庄。起草中共中央致彭德怀电,通报军情:胡宗南、刘城13日均令钟松经归德堡、响水堡,到武家坡后以主力向米脂推进,另以一部向镇川堡前进。刘敬今7时令十二旅主力向绥德城郊进,董钊军部昨抵清涧。

17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白龙庙村,经短暂休息后,继续行军。胡宗南军钟松所部分成两个梯队,向乌龙铺推进。18日,西北野战军在米脂沙家店地区伏击钟松部。

18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冒雨转移。周恩来、任弼时指挥架桥,抢渡五女河,到杨家园则,为山洪所阻,即在此宿营。

19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梁家岔。自小河出发以来,经绥德、米脂、葭县,行军19天,本日同西北野战军主力会合。

沙家店战役胜利结束,歼国民党军整编第36师6千余人。此役结束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西北形势好转。

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驻地葭县前东原村和彭德怀等开会,总结沙家店战役的胜利,研究部署下一战役。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朱官寨。结束陕北艰苦转战阶段,住1个月。这里粮食奇缺,生活艰苦,吃野菜和黑豆。毛的心情特别好——叶子龙回忆。

9月21日,和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离朱官寨,住张家崖窑,二十三日迁移到葭县西南十五里的神泉堡。住1个半月多。

11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神泉堡向南行军,住阎家峁。

20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阎家峁,到达乌龙铺。

21日,到米脂县申家岭。

22日,到杨家沟。住4个月。在杨家沟期间,召开小型会议研究战局,研究土改中出现的“左”的倾向,研究对生产资料占有与使用的状况和划分地主、富农、中农、小资产阶级的标准及政策问题。

12月7日-24日,出席中共中央会议的准备会议。

25日-28日,(12月会议)中共中央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书面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会议决定指出这个报告是“在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会议还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认为目前人民民主力量超过了反动力量,英、美、法、苏联不会破裂,迟早会妥协,但这种妥协并不要求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之妥协,各国人民仍将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斗争。会议决定: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应力争不间断地发展到完全胜利,应该不让敌人用缓兵之机(和谈)获得休整时间;组织革命的中央政府的时机目前尚未成熟,须待我军取得更大胜利,然后考虑此项问题。关于党内倾向问题,反对对敌人力量估计过高,对中间派必须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人,要将政治上打击与经济上消灭加以区别。关于土地改革与群众运动中几个具体政策问题,必须避免对中农、中小工商业及一般知识分子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坚持不多杀、不乱杀,反对肉刑,不要动手打人。26日,周恩来在会上发言,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的第二年取得的胜利及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变化的情况。并说:战争第二年,我军各条战线无例外均转入主动。现在解放区的面积、人口都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二。蒋管区的学生运动和工人斗争都是历史上空前的。农村游击战在粤闽浙皖大发展。我军到10月份已发展到220万以上。而敌人作战部队下降到256万。国民党现在在东北取守势,华北傅作义在挣扎,南线由顾祝同、白崇禧、胡宗南负责,是蒋的军事斗争中心。

1948年1月,在杨家沟,毛泽东多次找陈毅谈话。

2月1日,致电粟裕关于率华野1、4、6纵渡江南下。

3月14日,周恩来和任弼时致电杨尚昆、李克农,告以中央机关预定于本月21日从杨家沟动身,警卫部队已派出,明日即可到达三交接洽有关事宜。

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从杨家沟出发,到绥德县吉镇。22日,到葭县螅蜊峪。23日,从吴堡县川口渡口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到晋绥解放区。晚宿寨则山村。

24日,到中共中央后委驻地临县三交镇双塔村,同杨尚昆等后委留守人员见面。当晚,研究中央机关今后行动路线问题等,商定毛、周、任等在此稍作逗留后,经晋绥军区前往晋察冀,在沿途各县听取汇报,了解情况。

26日,从双塔村乘车出发,经白文、康宁,到达晋绥边区首府兴县蔡家崖,同贺龙、李井泉会面。

3月27日-29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等听取贺龙等汇报晋绥边区战争情况、土地改革、整党、工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和支前工作等。并先后召开贫农团代表、土改工作团代表和地方干部代表等五次座谈会,详细调查农村各阶级的比例、土地占有情况、土改工作发动情况等。

4月1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参加晋绥干部会议。

2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

4日,离开兴县东进,当日到达岢岚县。晚,毛泽东听取县委书记关于土改和整党情况的汇报。

5日,毛泽东接见岢岚县三级干部会议代表,之后出发到达神池县。

6日,乘车前往代县,途中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凭吊古战场雁门关。晚,听取代县土改工作团和县委书记关于土改工作的汇报。

7日,离代县,向晋察冀边区行进。原计划当天到达五台山区台怀镇,因下雪路塞,被阻于繁峙县伯强村,晚宿山中一寺庙。

11日,离开伯强到阜平县杨林街,12日,到西下关村,晚间和周、任议定,到城南庄与中央工委会合,毛因要去苏联暂留城南庄。

13日,聂荣臻陪同毛、周、任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毛、周多次听取聂荣臻汇报。

18日,粟裕致电中央,建议不渡江南下,提出在中原打大仗。

21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粟裕,要两位来城南庄会议,研究渡江事宜。同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22日,毛泽东致电东野林罗刘:。(一)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二)我们可令杨罗杨(正在商量中)以三个纵队出至承德、北平之线以东地区,或者可能出至承德以东地区,起配合作战之作用。望令该地区准备八万人的粮食及其他协助事项,该三纵到达时间可能在辰删以前,亦可能在辰删至辰哿之间。但你们主要不要依靠杨罗杨。(三)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阳附近之困难,打锦州附近之困难,打榆锦段之困难,以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有些是实际的困难,在你们打开长春南下作战时会要遇着的,特别在万一长春不能攻克的情况之下要遇着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

23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到建屏县西柏坡(今属平山县),同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会合。此后,周恩来在协助毛泽东指挥作战的同时,还全权负责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和解放战争后勤供应工作。

4月30日-5月7日,(城南庄会议)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毅、粟裕等参加。会议在研究如何发展战略进攻问题时,采纳粟裕等的意见,作出暂不渡江南进,而先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决策。会议还研究和作出在已经连成一片的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并加强统一的中央局、政府和军区及其它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部署。

5月7日,同意东野打长春。

11日,要求杨得志、罗瑞卿率部配合东野作战。

18日,敌机轰炸城南庄,击中毛住房,毛转移到离城南庄20里的花山村。周得知毛泽东住处被炸后,赶往城南庄看望。

27日,毛泽东离开花山村,乘车到西柏坡,与朱、刘、周、任会合。

参观西柏坡有感

参观西柏坡有感 (陈亚坤学号:200728006841093 海洋研究所) 2008年4月26日,所里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我们在进入平山县县城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就写着这几个字。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摄影、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西柏坡纪念馆于1976年破土动工,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在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顺山势建造而成。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现在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从井冈山精神到西柏坡精神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历史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它们的内涵、特点以及内在联系,并对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客观评价。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时代造就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八年艰难曲折的民主革命历程中,先后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优秀的作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强大精神武器。本文就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以及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四个阶段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期、后期和解放战争后期分别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紧密相连,基本一致。 井??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起源,毛泽东带来秋收起义队伍走向井冈山,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7年到1930年,这段时期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动态环境中产生的精神,在1934年红军

从中央苏区出发到1936年,红军在甘肃会师结束,经历两年时间。延安精神其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准。1935年中共中亚到达陕北,1948年转向华北,这个时期是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经历12年的时间。西柏坡精神是在一个非常时期产生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夜。从1948年到1949年这个时期中国中压从河北迁到西柏坡,将近一年的时间。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它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是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产物。普遍性指的是都在党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情操与品质,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思想品格。特殊性是说地区、时期、环境以及党的思想成熟程度不同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内涵上相似,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的内涵都包括艰苦奋斗精神、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艰苦奋斗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高尚的人格品质与优秀的思想情操,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外部表现与共同特征。人们经常把艰苦奋斗看成是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简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这并没有本质的错误,但是不可以忽视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篇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篇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1) 西柏坡是我党五大革命圣地,我向往已久,这次终于成行,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坡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受益匪浅,主要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通过对西柏坡这段历史的再学习,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经历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但都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才使我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行动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 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贯彻“八项规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严肃地告诫全体党员,“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

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两个务必”,是谆谆的教导,更是长鸣的警钟,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就必须时刻牢记于心。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市也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办法。“八项规定”与“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渊源关系。继续牢记“两个务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党员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每一名科级干部,都要为兼善天下而自觉履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强富美x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为之奋斗。 西柏坡精神学习体会(2)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际,按照市委x统一安排,x年x月x日至x日,我有幸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大寨、冉庄、白洋淀等地方参观学习。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怀这黄土地孕育的不朽精神和壮丽诗篇,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一路上参观了西柏坡、大寨、冉庄、白洋淀等地方,回顾几天的学习,颇有收获。

参观西柏坡心得体会(感悟)

观西柏坡革命圣地心得体会 西柏坡,一个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地方、一个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的地方、一个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地方。 2016年7月2日,在分公司党群部组织下,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一个交通不怎么便利的小山村,但由于它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中国的革命在这里走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就这样一个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却因曾承载着新中国诞生前那段布平凡的历史而引人注目,永久的载入史册,成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吸引着后人了解她、关注她。也正是这座小村庄,令毛主席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总指挥部;在这里实现了“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前例。 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分公司11名共产党员进行了宣誓仪式,支部书记***同志带领大家进行入党誓词宣誓,然后依次汇报宣誓人。大家都喊得铿锵有力,仿佛回到了解放战争前共产党员入党时的那种意境。宣誓后大家都感觉意气风发,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 通过这次预备党员入党宣誓活动,进一步激励预备党员们,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无论在

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按照入党誓词,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参观西柏坡心得感悟与收获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吧。 篇1 我不止一次去过西柏坡,因为我就居住在石家庄。近日又到西柏坡参观学习,我对西柏坡的印象太深了。致所以人们仰慕西柏坡,是因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个平山县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一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任务是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伟大战略转移。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敢不敢于斗争,敢不敢于胜利,成为党面临的生死考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果断地把我军发动的大规模秋季攻势发展为就地歼灭重兵团的战略决战,连续并交错导演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成为新中国诞生的“奠基礼”。我怀着对“老革命家”的好奇与崇敬,坐着会议提供的大巴车,约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西柏坡。 如今的西柏坡不仅仅是“新中国”的里程碑,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旗帜。这里也是新中国颁布土地大法的所在地。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等五

位伟人庄严的雕塑铜像。再眺望柏坡岭的青松翠柏,环视四周,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水库,往水库西面仰望过去,是云霄连绵的太行山脉。实际上西柏坡是在群山怀抱之中,易守难攻,进可直插华北平原,退可坚守太行群山,其山地的险要令人会想到从井岗山、遵义、延安到西柏坡这一黎明的曙光——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沿坡而下走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它由一圈白色的围墙围着,静立其中的一座座低矮的素墙灰瓦土坯房、小土窑式的厢舍横屋以及古老的磨盘石碾、防空洞都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些农家小院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间间简陋朴实;转行至一座不高的土坯大屋里,内中排着破旧整齐的桌椅,它就是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旧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曾在此描绘,对中国共产党人“约法三章”的两个“务必”告诫在此发出;再行至那一座土坯长型农舍中,那里排放着的三张大桌,它就是指挥百万大军的军委司、政、后勤机关……,目睹着旧址中残旧的床床凳凳、桌桌椅椅、油灯电话等生活办公用具真令人简直不敢相信,它就是主人身居陋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步出旧居大院,踏入依山而建的展览大厅,从那一幅幅历史的照片、图片、战役图以及那土枪、土炮、战利品、模拟战场等一系列实物的生动介绍,会使你置身其境中的心灵被强烈震撼而心潮难平,令你

游西柏坡感想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西柏坡 姓名 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5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士,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是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国,震彻寰宇。 2017年7月1日,我们组织参观了西柏坡革命圣地。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西柏坡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西柏坡展览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那一幅幅发黄、发灰的图片与手迹,那一件件陈旧、简陋的生活实物,仿佛就是那段浓缩的历史,引领我们进入那烽火年代、峥嵘岁月,使我们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党的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柏坡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向我们展示了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尽管是复原旧址,但它们依然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依稀可以从中望见伟人们的身影。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

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 尽管党中央驻守于西柏坡的时间不长,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具,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睹物思人,感慨颇深,思想上、心灵上经历了一次洗涤和震撼,也引发了很多感想。重温历史,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在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柏坡旅游心得体会 2016年7月2日清晨,公司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踏上了西柏坡红色之游的旅程。经过4个多小时的,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革命圣地西柏坡。 首先,我们在导游讲解下,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全体成员在雕像前合影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的灯火。二层结构的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曾经年轻的面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默默诉说着西柏坡光荣的历史,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灵。 随后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

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着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西柏坡最大的房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导游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会议召开时的情景,正是在这简易的房间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必将

西柏坡参观景点介绍

西柏坡参观景点介绍 西柏坡简介: 景区概况: 西柏坡纪念馆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于1978年5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顺山势建造,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周恩来曾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这些足以说明西柏坡在中国解放史上的重要地位,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石家庄西柏坡原是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党中央来到这里,从此,这个小山村便和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肩负起了其新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教育,现在的西柏坡是集革命遗址和自然风光为一处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主要景观有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遗址、岗南水库(柏坡湖)、石刻园等。 当地特色: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使1947年的中国共产党选择它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如今,西柏坡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景区看点:西柏坡纪念馆于1977年建成,馆标为邓小平1984年题写。展览围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的伟大革命实践,设计完善、制作精美,艺术品味高,独具特色,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 1.西坡柏中共中央旧址占地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平方米,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革命遗址十七处。那一座座太行山区的小土屋,那一件件简陋而又整洁的办公用具,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的艰苦岁月;讴歌着伟人们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中国基础的丰功伟绩。

“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红色之旅有感

“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红色之旅有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验革命老区的生活气息,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两校区学生处、校团委、各院系学生工作书记一行26人,于2011 年7月12日至14日赴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冉庄、白洋淀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党委副书记邢宝君全程参与了教育活动。作为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红色之旅。 在西柏坡先后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瞻仰了五大书记雕像、西柏坡纪念碑,并在这里着重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重温了入党誓言。当我们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言的时候,内心不由的生提起一种庄严、神圣、奉献的精神。 西柏坡纪念馆十几个展厅存列着大量的照片、信电、衣物、武器等记载解放战争历史的见证实物,展厅里那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记录的文字、一架缝纫机、一辆纺车、一支支步枪、一箱箱弹药、一门门大炮……,以珍贵的史料,生动形象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再现了三大战役、群众踊跃支前、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及当时一些重要会议的情景。 在中共中央旧址,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总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当时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机关的食堂,至今上面还保留着当时做饭时的天窗,十几条简易的木凳排放在里面,山墙上挂着两面鲜艳的党旗,正是在这简易的食堂中召开决定了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的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一西柏坡铸就的不朽精神,永久感召着一代代后人,伴随中国历史的车轮永久载入史册。 西柏坡是神圣的,如今的西柏坡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堪于日月争辉的,在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的同时,我们被它经过历史沉淀的精神所折服。走进西柏坡,从陌生到熟悉,继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对圣地的无限神往,那是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立下的赫赫功勋,也为西柏坡的那种精神。西柏坡点燃燎原的革命之火,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象征。离开西柏坡,心久久难平,用心回首,遥望心中的圣地,它还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遥望的目光。西柏坡,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个驿站,不仅仅是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记载的永恒,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所在。高山仰止的西柏坡,永远丰碑的西柏坡! 离开西柏坡,我们第二站来到了位于保定市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聆听了冉庄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身临其境体验了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它是华北抗日战争中留下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37年,日军队对华北平原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血案。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冉庄的群众开始挖筑藏身洞,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以十字街口为中心,由4条主干线和24条支线,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参观西柏坡重走赶考路心得五篇 【篇一】 西柏坡是我党五大革命圣地,我向往已久,这次终于成行,通过专题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的方式,让我对党中央在西柏坡的历程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对西坡柏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受益匪浅,主要有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坚持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通过对西柏坡这段历史的再学习,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中经历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百日维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但都遭到了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阶段。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才使我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开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行动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跟党走。 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决贯彻“八项规定”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严肃地告诫全体党员,“要求全党

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仍然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两个务必”,是谆谆的教导,更是长鸣的警钟,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就必须时刻牢记于心。十八大召开以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大后,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省市也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具体办法。“八项规定”与“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渊源关系。继续牢记“两个务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是一种鞭策和警示,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党员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每一名科级干部,都要为兼善天下而自觉履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断为之奋斗。 【篇二【小雅文库】】 3月18日下午,我们第37期进修班学员在河北省社院首先参加了王树臣教授所作专题辅导,随后现场参观了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辅导内容翔实、实例生动,馆藏器物丰富、积淀深厚,使全体学员系统地回顾了建国初期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光辉历程,进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体会 2010年5月7日,司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西柏坡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和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同志,5月毛泽东同志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期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 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走进西柏坡,犹如走进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历史。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 我们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 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

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有感 6月29日,怀着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参加了局党委组织的全体党员赴“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活动。 来到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松柏岭坡一座白色花岗岩碑,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接着瞻仰了气势恢宏的五大领袖铜铸像、情景交融的领袖风范雕塑园、庄严典雅的周恩来总理的评语碑…… 来到中共中央旧址,我们一一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防空洞等。这40多间土砖垒砌的低矮平房、狭小的院落、粗瓷碗、煤油灯、石头支起的木板床、石桌石凳、碾盘磨盘、打补丁的军装、草鞋土布鞋……都是当年领袖们使用过的。可想而知,当年的战斗环境是多么恶劣,生活环境是多么艰苦。从1947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西柏坡指挥了24次重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80多万。我眼前仿佛浮现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的站在碾盘上讲话,有的坐在石凳上一边聆听,一边把膝盖当桌子记录笔记,有的坐在破桌椅前秉烛达旦看文件、拟电报,有的深思熟虑站在地图前点点画画,还有的对着电话机发布指示……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原来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内的西柏坡是历史的垂青使它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的名字镶嵌在中国解放战争的丰碑中,镌刻在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上——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面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等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记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此为核心,做好本职工作,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细求实、团结开拓”的黄河水文精神,推动祁连酒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杨霞)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为这部纪实文学的副题(1999年该书再版时就以此作为书的名称)。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个模范村。西柏坡1937年冬建党,到1948年时已有党员40名,分布在33户,占全村人数的12.3%,占全村户数的33%。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对于西柏坡一带以及平山县的经济条件,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

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西柏坡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日,公司党组织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从北京出发,踏上了去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的路途,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群山环绕中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太行山深处,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多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导游带领下,我们顺次参观了领导人故居及西柏坡纪念馆。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里,在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在西柏坡旧址前,我们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文物,思绪纷飞。遥想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出生入死,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是何等的不易。坐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场里,耳边响起了毛泽东同志语重心长的一段话,“……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就要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新时期的民政事业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以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作为一名正在学习阶段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继承发扬西柏坡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西柏坡心得体会 2016年8月18日,我院组织党员干部瞻仰和考察了西柏坡革命圣地,通过现场体验和教学,学习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增强了西柏坡革命圣地的直观认识和理论提升。理解了西柏坡时期我党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一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二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从西柏坡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和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感受到了西柏坡精神所在。主要体现在: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如何实现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的转变?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折,共产党人创造了西柏坡精神:一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二是“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三是“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三是“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继续创业精神。同时,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如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建立了第一所中央高级党校、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完成了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等等。

新时期对西柏坡精神的总结和发扬,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是永葆我党执政的保证,共产党人尤其要紧握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1948年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特别强调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加强纪律性与发展民主结合起来,把加强纪律性作为由局部胜利过渡到全国胜利的“一个中心环节”,将一切可能和必需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并提出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共产党领导下与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以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种在建立新中国的创举中所形成的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是一种体现党、政权、军队与人民群众的新型关系的民主精神。 当前,我党正在开展走群众路线教育,这是一场重要的、积极的、全党高度务必重视的活动,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党优良传统的保证。作为一名国家基层工作人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探索新时期走群众路线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成果。

简析西柏坡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582148.html, 简析西柏坡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 作者:毕远佞 来源:《桂海论丛》2014年第01期 摘要: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上前后相接, 内涵上有内在的关系,构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完整体系。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各有特殊本质和独特风格,但在思想精髓、价值取向、本质特征上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与传播中国革命精神,把握好共性和个性、功能与定位、研究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内在关系;研究传播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1-0071-05 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于1948年3月23日离开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河北省西柏坡,将党的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连接起来,也使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有了内在的联系。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保存完整、硕果仅存的最后一块根据地;西柏坡是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进京赶考”、全国执政的起点。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承前启后的集大成之作,是革命精神体系的制高点;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前的“收官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丰富发展的新生点。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久弥新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宝贵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伟大斗争的宏大史诗,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中所凝结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展现出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辉煌青史。分析西柏坡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内在关系,对于全面、深刻地研究中国革命精神体系的生长史与形态学,既确定其共同的精神实质,又肯定其特殊本质与内涵,使之成为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体系,成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与价值追求,成为武器而非“祭器”,体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革命精神成长、发展的层面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成熟、组织发展和作风形成的心路,分析其内在精神结构和历史形态,对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定位及相互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