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

(1)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多音字分得清 jué咀嚼──jiáo嚼烂 xìnɡ高兴──xīnɡ兴奋 bànɡ蚌壳──bènɡ蚌埠 jì系鞋带──jì关系 bāo剥莲蓬──bō剥削 huǎnɡ明晃晃──huànɡ晃动 yuè清平乐──lè快乐 zuān钻研──zuàn钻石 wú亡赖──wǎnɡ死亡 pū铺路──pù当铺 chénɡ澄清──dènɡ澄沙 二、形近字看仔细 蓑(蓑衣)──衰(衰老) 遮(遮挡)──蔗(甘蔗) 醉(醉汉)──醒(觉醒) 媚(妩媚)──眉(眉毛) 锄(锄头)──助(帮助) 毡(毡帽)──沾(沾染) 卸(装卸)──御(抵御) 嚼(咀嚼)──爵(爵位) 妨(妨碍)──访(访问) 漠(沙漠)──寞(寂寞) 袄(夹袄)──妖(妖娆) 袍(长袍)──泡(灯泡) 祸(祸害)──锅(铁锅) 淘(淘气)──陶(陶器) 绞(绞杀)──狡(狡猾) 愧(愧疚)──槐(槐树) 瓢(瓢虫)──飘(飘动) 篷(帐篷)──蓬(莲蓬) 三、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1.词语会理解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课文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禁:控制。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2.词语会运用 绞尽脑汁──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都没有做出来。 随心所欲──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在班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情不自禁──看着中国队夺得了冠军,我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一本正经──期中成绩公布后,我问朋友:“你的成绩如何?”他一本正经地说:“对不起!无可奉告!”这家伙,居然还吊我胃口! 四、词语巧辨析 1.近义词是朋友。 侵犯──侵害情趣──情调清脆──悦耳重临──重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归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归类 (一)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有关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言和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形式不同的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千里迢迢肝胆相照风雨无阻坚贞不屈赤胆忠心全心全意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程门立雪 (五)与古代名著相关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八)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九)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十)历史人物及其相应成语: 初出茅庐——(诸葛亮)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完壁归赵——(蔺相如)草船借箭——(诸葛亮)负荆请罪——(廉颇)煮豆燃萁——(曹植) 【课外知识积累】 珍惜时间名言:◇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谚语:◇时间是风,去而不返◇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勤奋好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远大抱负、立志名言:◇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友谊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自信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东方不亮西方亮,哪里有四方黑沉沉。有关意志方面的成语、名言: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幽默风趣的广告词: 化妆品广告:“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理发店广告:“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眼药水广告:“滴此眼药水后,将眼睛转动几下,可使眼药水遍布全球。” 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公园草坪):别踩我,我怕疼。(阅览室):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电影院):“别抽,听见了吗?你的肺在哭泣。”(操场):别脏了我,我怕羞。 (不要随地吐痰):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小草):芳草香浓郁,别醉倒在我的怀里。 三、成语归类 1. 人物神情: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炯炯有神目瞪口呆 2. 人物心情: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心旷神怡闷闷不乐 3. 人物动作:抓耳挠腮手舞足蹈指手画脚狼吞虎咽 4. 做事专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5. 人物外貌:眉清目秀骨瘦如柴仪表堂堂白发苍苍 6. 人物语言: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自言自语 7. 人物优秀品质:舍己为人拾金不昧临危不惧不屈不挠8. 人物忠心耿耿:肝胆相照坚贞不屈赤胆忠心鞠躬尽瘁 9. 形容害怕:心惊胆战魂飞魄散心惊肉跳不寒而栗10. 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机四伏赴汤蹈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

上林县白圩镇覃黄小学 韦斯丽 1我 想 我想把小手 2安在桃树枝上。 [①“安”字表现了什么?]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3[② “悠”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节导读:第1小节写“我”想像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用自己的手把春天打扮得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4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③“伸进”“汲取”写出了什么?] 节导读:第2小节写“我”要使树木长得更旺盛,5为绿化作贡献。 1 ? 2 ①一个“安”字表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力和对美的向往之情。 3 ②“悠”字是对“我”变化后做什么的想象,桃树枝带着花苞,牵着阳光,把春天给带来了。 4 ③写出了“我”渴望成长的心情。 5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6[④两个“望”字表现了什么?] 节导读:第3小节写“我”把蓝天比作课堂,要去探索蓝天的奥秘,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7[⑤“小草”“小花”的梦想表明了“我”怎样的追求?]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⑥“更是”和“最大”表明了什么?] 8节导读:第4小节写“我”远大的理想。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⑦为什么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呢?] 节导读:第5小节写“我”把想象当成了现实,要去和爸爸妈妈商量呢! 9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10[①“听不见”“哪管”说明了什么?]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11[②嘴角为什么漾着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12 6④表达了“我”对“蓝天”这一课堂的向往。 7⑤表明了“我”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⑥表明“我”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希望像柳絮和蒲公英那样飞到更遥远的地方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8⑦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 9? ①说明了孩子读书读得专心致志。 11②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孩子情不自禁地微笑。 12③多么有趣呀!阳光也探着头想看《水浒传》呢!说明孩子看书看得入迷了,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牧童》

一、课前游戏 看图猜古诗 二、揭题 刚才咱们读的最后一首《所见》,写得是牧童白天放牧的情景。放牧归来,牧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新的古诗,揭题。 简介诗人。 三、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谁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评价。 相机指导:多音字铺为什么读铺呢? 第四句中有个平舌音容易读错。课件出示蓑衣 指生读。这个字在哪首诗词中学过? 知道蓑衣是什么吗?引导学生看注释。 3、齐读。 四、有板有眼地读 1、提示七言诗的停顿,生练读。 2、师配乐范读。 3、谁听出来了,老师是怎么读的? 注意反馈时的引导。抓“铺、野、明”,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4、齐读。用手势指挥。 5、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牧童?相机板书悠闲自在 五、品读感悟 1、从哪儿能感受到牧童的悠闲自在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吕岩走进牧童的生活吧! 2、出示一二句,指生读。 诗人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3、那是怎样的草啊?你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得到? ①“六七里”感受草原的广阔。 ②“铺”舒服和辽阔指导感情朗读 4、男女生读。

5、听了大家的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片美丽的草原。(课件出示图) 你想听到些什么样的声音? 6、此时的草地上正传来了———听(课件几声笛子) 那是晚风吹来了牧童的笛声啊! 引读第二句 7、牧童他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呢?链接诗句。 8、笛声三四声,吹尽了他牧牛的乐趣,悠闲的生活。引读——第二句 9、笛子不是用来吹的吗,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弄”字呢?他到底是怎么吹得呀! 链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体会“弄”表达的意味,指导朗读。 10、夕阳西下,草野茫茫,牧童短笛随风扬。多静谧的景象,多悠闲的心境啊!引读一二句。 11、牧童就这样悠悠地回来了。回到家后,他又做了些什么? 出示三四句。 12、你又从哪体会出牧童的悠闲自在呢? 13、引导学生感受牧童生活的快乐。小组读。 14、诗人吕岩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出示:吕岩小传 谁能读出他的这种渴望? 15、看着这些准确传神的词,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背一背吗? 16、(配乐)看着课文的插图,背诵古诗。 六、拓展 1、吕岩笔下的牧童以弄笛、卧月为乐,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儿童,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2、课件出示《池上》《稚子弄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5古诗两首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渎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篷"、"杖"后鼻音,"怜"前鼻音。 (2)指名画出停顿。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课堂交流。 1、释诗题: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诗。) 2.知诗人: 作者是宋代叶绍翁(简介叶绍翁)。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①怜:爱惜。(重点理解“怜”,大家想过吗?为什么要怜惜这苍苔呢?其实是怜惜的春色。)小扣,轻轻地敲门;(重点理解“扣”,把“敲”代进去读,体会两者的差别。对比发现,“扣”的力量轻,显得礼貌) ②屐齿:鞋印。(屐:木屐)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 第九课 儿童诗两首 同步测试(I)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同步测试(I)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看拼音写词语,再答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吹拂________(fúfó)堤________岸(tīdī)丝绦________(tiáo tāo) 茁________壮(chūzhuó)一堆________(duītuī)填土________(tiān tián) 二、词语搭配。 (共1题;共6分) 2. (6分)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事情的开头④仔细地看⑤用手平正地拿着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________ 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________ 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________ 异:①不同的②分开③另外的,别的④特别的⑤奇怪 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________ 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________ 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共1题;共8分)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qī zi biǎn quèbài jiàn cài huán gō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ǐ cǎi cháng wèi gǔ suǐyī 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共2题;共9分) 4. (6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苞________(bāo pāo)汲________取(xījí)商量________(liǎnɡlianɡ) 膝________盖(xīqī)脚丫________(yāyà)广播________(bōbē) 5. (3分)在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下面画上横线,把正确的词写在横线上。 ①时间在流动,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________ ②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格的。________ 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________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共1题;共4分) 6. (4分)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虽然……但是 (1)大徒弟想,纸张有限,________将骆驼画得尽可能的小,________能画得尽可能的多。 (2)小徒弟________在纸上只画了两只骆驼,________他营造出了无数骆驼的意境,所以他取得了胜利。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 (共1题;共8分) 7. (8分)我会组词。 吸________ 漆________ 钓________ 缕________ 汲________ 膝________ 钩________ 褛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下9《古诗两首》一

9古诗三首(一) 教学目标: 1.会认“仞、岳”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摩、遗”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表达的感情。 一.课前搜集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塞下曲》,了解边塞诗,给学生一些诗词的背景铺垫。 二.1.了解作者,扫清生字词,明确学习古诗的三部曲: A:知诗人,解题意。B:品诗句,明诗意c:多诵读,悟诗情。 2.走进《从军行》圈画诗中的景物,借助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借助PPT的辅助理解。思考“第一二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理解诗意交流。 (2)对前两句话读法的指点,读出“望”的动作,读出沉重压抑,思念亲人的悲壮感觉。(3)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助PPT理解,一二句写景而三四句“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理解诗意交流。 (4)交流从整首诗中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同时指导对后两句诗的读法。(读出铿锵有力,读出掷地有声的豪壮誓言) (5)主题概括《从军行》这首诗所反映的内容。进行课堂演练习题 三.学习第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上一篇《从军行》的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将学与思考带入课堂, 1.借助课前搜集资料对陆游的了解,借助小资料的补充,加深对诗的理解。 2.从整首诗中,明白陆游“遗民泪尽”时的“怜”,“王师遗忘”时的“恨”。 3.对《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进行“主题概括”写的是什么?表现的是什么?结合课本55页的课后习题,通过交流获得。

小学五年级语文儿童诗两首

儿童诗两首 五年级语文教案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2. 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二、重点、难点 引导学习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三、重点解读分析 《儿童诗两首》 我想 1. 课文简说。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2. 诗句解析。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回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3. 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提示: (1)(结构一致)每一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 ……”作为开头,表达“我”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 (2)(句式相同)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啊,悠 ——”“长啊,长――”这样的语句。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 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小学五年级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读诗文,晓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师板书:丰富的想象)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

小学五年级语文:儿童诗两首(A、B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儿童诗两首(A、B案)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儿童诗两首 (3)_人教新课标

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 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教学内容: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儿童诗两首》中,《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两首》是五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包括高洪波的《我想》和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两首诗。出guo了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儿童诗两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 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一)读诗文,晓诗意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 课堂实录

9.《儿童诗两首》课堂实录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生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 生2:适合儿童读的诗。 生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 师:有人说这首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诗。 师朗诵: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这首儿童诗中戏水观月的画面就是意境中的“境”,诗中盎然的童趣就是意境中的“意”。简单地说.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 生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生3: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生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生5:歌唱美好的生活……

小学五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人教版

3《古诗两首》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

第五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都可以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儿童诗两首 精品教案

教学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 牙、水墨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 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我想 我想把小手 2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3 节导读:第1小节写“我”想像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用自己的手把春天打扮得更美。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4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节导读:第2小节写“我”要使树木长得更旺盛,5为绿化作贡献。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知识点详解? ①一个“安”字表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力和对美的向往之情。 ②“悠”字是对“我”变化后做什么的想象,桃树枝带着花苞,牵着阳光,把春天给带来了。 ③写出了“我”渴望成长的心情。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节导读:第3小节写“我”把蓝天比作课堂,要去探索蓝天的奥秘,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6节导读:第4小节写“我”远大的理想。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节导读:第5小节写“我”把想象当成了现实,要去和爸爸妈妈商量呢!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7 节导读:《街头》写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专注,街头的喧闹、时间的流逝他都浑然不觉。 溪边8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②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 ③多么有趣呀!阳光也探着头想看《水浒传》呢!说明孩子看书看得入迷了,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④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溪水的清澈、碧绿。

五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古诗两首文本解读:课文的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以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资源运用:1、放大课文插图或投影片。2、老师多阅读些唐诗,并了解作者贾岛的生平及有关材料。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1、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1、背诵并默写诗。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古诗《所见》。2学会本诗中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3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二、揭示诗题:1、板书《导隐者不遇》。2、解题。访:访问、拜访、寻访。隐者:隐居的人。不遇:没有遇见。3、揭图。请看图——出示投影片(或课文插图。)、(1)想想并思考:图上画的两个人是谁?(2)说说这幅图画是描写什么情景?(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3)图上看不到隐者,他到哪儿去了?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2、学生一边轻读全诗,一边理解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3、指名试读全诗。四、讲读课文:1、诗人到什么地方寻找隐者?(山中僻野)见到了没有?(没有)隐者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去了?从哪些诗句中表达出来?(上山采药去了。只、此)2、诗人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诗句中哪个字里看出来是这种关系?(师徒关系的“师”) 4、隐者的这个小徒弟能具体知道师父到哪座山的哪个地方采药的吗?这双是从哪一诗句中表达出来的? 5、“云深不知处”中“云深”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座山是怎样的一座山?(云雾迷蒙的意思、高大)又从连他的小徒弟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这座山的什么地方采药,可以看出隐者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行踪不定、飘飘欲仙) 6、从整首诗看,哪一句是写诗人问,哪几句是写童子答?小结:《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问答体的形式,是通过“我”与童子的对话形式写的。第一句问,以下三句答。写出了山的高大幽深和踪迹不定、飘飘欲仙的隐士生活情景。五、齐读全诗,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第1句:我寻访隐者时,在一棵松树下碰到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哪里去了。第2句: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3句: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只:就是。此:这)第4句:山上的云雾迷漫,我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深:浓重。处:地方)小结:说出全诗的意思。六、布置作业:朗读、背诵课文。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再组词。隐()处()深()此()稳()外()探()些()二、默写《寻隐者不遇》并回答。1、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一下,诗人可能问了些什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个别、集体等多种形式背诵《寻隐者不遇》。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一首古诗。3、板书《所见》,指名读,齐读课题。4、“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他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请大家自读古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同桌互相检查读。二、初读检查:1、指名读,检查正确。2、出示生字新词:骑振樾分析并记字形。3、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范读,合作读。三、整体感悟,层层推进: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重点明白“振林樾”与“意欲“的意思(传遍了树林;想要做什么事情)2、进一步理解诗意前两句。(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和哪些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