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绪论

1.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等。

3..细菌易μm为单位,病毒以nm为单位。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bacterium):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2.广义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基本形态三种: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4.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5.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 Wall)

7.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G+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1)肽聚糖(黏肽):原核细胞特有,为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凡能破坏肽聚糖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溶菌作用。

(2)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

壁磷壁酸

膜(脂)磷壁酸

9.磷壁酸的医学意义:

a、磷壁酸的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表面抗原成分;

b、某些革兰阳性菌(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LTA)具有粘附宿主细胞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尚有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A球链球菌的M 蛋白等。

1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包括肽聚糖和外膜。

肽聚糖包括: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特点:较疏松的二维单层平面网状结构;G-菌的肽聚糖较少,仅1~2层。

蛋白:位于肽聚糖与外膜之间,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外膜脂质双层:类似细胞膜,其上镶嵌有多种蛋白质,称外膜蛋白。

脂质A 内毒素毒性与生物学活性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LPS)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11.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12. G+ 菌与G- 菌的差别及与细胞壁的关系

项目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关系

染色性紫色红色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

抗原性主要为磷壁酸主要为外膜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

毒性无内毒素有内毒素内毒素为阴性菌细胞壁成分

对青霉素的作用有效无效作用部位为肽聚糖五肽交联桥

对溶菌酶的作用有效无效作用部位为肽聚糖聚糖骨架

13.细胞壁的功能

主要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阳性菌20-25大气压,阴性菌5-6大气压);

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以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与血清型分类有关

外膜:屏障结构,与致病性相关(LPS).

1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原生质体(G+)\原生质球(G-)\

15.细胞膜

结构:磷脂、蛋白质,不含胆固醇

功能:物质转运,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

1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

染色:不易着色,负染(墨汁)

17.荚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抗干燥;黏附作用;抗原性。

18.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化学组成:鞭毛蛋白,具有高度抗原性。

19. 鞭毛的功能:

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

根据鞭毛菌的动力和鞭毛的抗原性(H抗原),可用以鉴定细菌和进行细菌分类。

20.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与运动无关)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1. 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1)致热源(热原质,pyrogen):

大多G-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多糖物质,用极微量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即脂多糖。

?耐高温,121℃20分钟不破坏。

?去除方法:250℃干烤、蒸馏、吸附剂等。

?制备和使用注射药品过程无菌操作。

(2)毒素与侵袭性酶

①毒素:

?外毒素:多由G+菌产生,少数G-也可产生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

②侵袭性酶:

某些细菌还能产生侵袭性酶,能损伤机体的组织,如化脓性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酯酶等。

毒素与侵袭性酶在细菌致病作用中甚为重要。

(3)色素: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各种颜色的色素。这在细菌鉴别上有一定意义。

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

(4)抗生素:

某些放线菌、真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种能选择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如真菌产生的青霉素、头抱霉素,放线菌产生的链霉素、红霉素等。

(5)维生素:

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菌体自己需要外还可分泌到菌体外,供人体吸收利用

(6)细菌素: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抗菌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才有作用。具有菌种和菌型特异性,已用于细菌学分型。

3.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的时间。

4.菌落(colony)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

物制品。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防腐的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cleaning):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asepsis):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

2.同样温度时,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哪种方法效果好?为什么?

湿热灭菌效果更好。因为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的蒸汽有潜热。

3.熟悉常用物理学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的种类及应用。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高温杀灭細菌

干热灭菌法:脱水、干燥、分子变性

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废弃物和尸体。

烧灼----灭菌。接种环,试管口。

干烤----加热160-170℃2小时,灭菌。玻璃器皿。

红外线--1-10μm的电磁波,灭菌.小医疗器械。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61 ℃30分钟或72 ℃15秒,消毒(杀致病菌)

煮沸消毒法: 水煮100 ℃5分钟(繁殖体),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法: 水蒸汽100 ℃15~30分钟(杀繁殖体),消毒

间歇蒸汽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

加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21 ℃20~30分钟

4.了解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

第四章噬菌体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寄生在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

特点:

(1)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

(3)专性细胞内寄生

(4)分布广泛

(5)裂解细菌:细菌死亡

不裂解细菌:细菌变异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溶菌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又

称为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

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又称为温和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转换: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的增殖过程(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等四个阶段。

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第五章

1.简述细菌染色体的特征。

细菌染色体:拟核(类核)

相对较小,dsDNA,3.2-5×106 bp,4000个基因,只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

调节子、操纵子

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

不编码基因少,重叠少

单倍体:突变后更易表现

特殊序列:复制起始区、终止区,反向重复

2.什么是质粒?质粒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的质粒种类。

质粒(plsmid):是细菌体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dsDNA。

质粒的主要特征:自我复制能力;编码特定性状;丢失或消除;转移能力;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常见的质粒种类:

F质粒-致育-性菌毛;Vi质粒-毒力;R质粒-耐药;Col质粒-细菌素;代谢质粒

3.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是存在于细菌基因组中的一段特异性DNA序列,它能

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的位置。转座作用可发生在染色体之间,质粒之间,染色体与质粒之间。

4.整合子(integron,In):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援

性基因,使之转变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5.简述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简答)

转化(transformation):供菌裂解释放或人工方法提取DNA被受菌主动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接合(conjugation):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

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DNA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时,以前噬菌体形式与宿主菌基因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了由噬菌体的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

类型基因来源转移方式

转化供菌受菌摄入

接合供菌通过性菌毛

转导供菌噬菌体媒介

溶原性转换噬菌体前噬菌体

6.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细菌可发生哪些改变?

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缺失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7.简述细菌变异类型(举例说明)。

耐药性突变型药敏试验临床分离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如青霉素。

营养缺陷突变型营养物质筛选缺陷型细菌必须依赖外界提供该物质才能生长,如his-则代表组氨酸缺陷型细菌。

条件致死性突变型温度敏感试验突变的细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不能存活,常见温度敏感突变株。

发酵阴性突变型乳糖发酵试验突变后失去发酵某种糖的能力,主要是突变造成某种酶的缺陷,如乳糖发酵阴性突变型细菌,Lac-。

第六章细菌耐药性

1.简述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为四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核酸代谢:叶酸代谢;核酸合成

2.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细菌耐药性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钝化酶的产生

?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主动外排机制

?细菌自身代谢状态改变、产生拮抗剂等

3.简述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①制定抗生素用药常规,规范化用药。

②严格根据适应证选用药物

③病人用药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测,药敏试验。

④按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⑤用药疗程应尽量缩短,一种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则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

⑥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预防应用和联合用药,避免滥用。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予隔离,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以免传播医院内感染。

3.加强药政管理

①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掌握本地区、本单位重要致病菌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资料,及时提为临床供信息。

②必须规定抗菌药物凭处方供应。

③农牧业应尽量避免供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或用于牲畜的治疗,以避免对医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④细菌耐药性一旦产生后,在停用有关药物一段时期后敏感性有可能逐步恢复。

4.研发新抗菌药物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及其与抗菌药物结构的关系,改造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或易于透入菌体。

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菌有活性的新抗菌药物;同时针对耐药菌产生的钝化酶,寻找有效的酶抑制剂。

5.破坏耐药基因

随着细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发现通过破坏耐药基因可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质粒在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可筛选用于人体的质粒消除剂或防止耐药性转移的药物。

4.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何关系?

产生耐药性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指遗传因素,外因指医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饲料中滥加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不合理应用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和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学作用。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正常人的体表以及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学作用:

1.生物拮抗——生物屏障

受体竞争、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营养竞争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4.抗衰老作用——产SOD,除废物

机会致病菌的概念和致病条件。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或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正常条件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致病的细菌。

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

什么是毒力?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毒力(virulence):细菌致病性强弱程度。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细菌侵袭力包括哪些方面?

粘附素:菌毛和非菌毛粘附素

荚膜、微荚膜:抗吞噬、粘附

侵袭性物质:侵袭素、酶。

细菌生物被膜: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膜状的细菌群体。

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考10分)

外毒素的种类?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发热反应:极微量(1-5ng)

白细胞反应:先减后升

内毒素血症与DIC、内毒素休克

免疫调节作用

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

抗感染免疫的特点

(一)抗胞外菌感染

1.吞噬细胞的作用

2.抗体和补体的调节作用

3.细胞免疫的作用

(二)抗胞内菌感染

1.吞噬细胞作用

2.细胞免疫作用

3.局部黏膜免疫

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类型有哪些(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数日至数周。病愈后,致病菌从体内消失,如脑膜炎奈瑟菌、霍乱、伤寒等疾病。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如结核、麻风、布氏菌病等胞内菌。

按感染部位不同分为:

局部感染:病原菌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如疖、痛等。

全身感染:病原菌或毒素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临床常见下列几种情况;

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G-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地到达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称为菌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

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

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

1、感染的发生地点必须在医院内。

2、感染的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病原菌主要是机会致病菌。

3、感染的对象是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4、分离的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

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消毒与灭菌

2.隔离预防

3.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细菌感染的诊断包括哪两方面?

细菌学诊断:病原菌及其抗原成分;代谢产物;核酸 血清学诊断: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2、简述细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原则。

早期采集;无菌采集;根据不同疾病和时期取适当部位;标本必须新鲜,立即送检;运送注意保存:冷藏、保温;做好标记,准确无误

3、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

保本的采集与运送;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检测病原菌核酸;

4、什么是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5、为什么取双份血清?

感染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不同分

按感染部位与性质不同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菌血症

败血症

毒血症

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带菌状态

因为在传染病流行区,健康人群由于某些病原菌的隐性感染或近期曾接受预防接种,其抗体水平普遍较高,单份血清往往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恢复期血清中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升高≥4倍,则可确认现症感染。

考研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主要内容大豆的结构与成分?传统豆制品的生产?豆乳制品?豆乳粉及豆浆晶的生产?大豆低聚糖的制取及应用?大豆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大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大豆的结构与成分第一节一、大豆子粒的形态结构及组成? 二、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

化合物1.? 大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人 体内的的消化酶不能分解水苏糖、棉子糖,但它们是人体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对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有很好的 作用。大豆中的不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胶质、纤维素纤维有延缓 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降低对糖、。保健功能中性脂肪和胆 固醇的吸收,对人体产生 2.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

蛋白,其中球蛋白占到90%左右,球蛋白中7S和11S 球蛋白之和占总蛋白含量的70%以上。3.脂肪?。18%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 4.大豆中的酶及抗营养因子脂 肪氧化酶:对食品影响作用:一是改善面粉色泽,?强化面筋蛋白质的作用,二是产生不良风味。尿素酶: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受热失去活?性;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豆粕中;?;,活性丧失90%20min℃:胰蛋白酶抑制剂100处理?:受热失活。

细胞凝集素?. 5.大豆中的微量成分无机盐?十余种,通常是含有钙、磷、铁、钾等的无机盐类。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为主,脂溶性很少。皂苷?抗营又称皂甙或皂素,具有溶血性和毒性,通常视为,但研究表明其对人体并无生理上的障碍作用,养成分反而有抗炎症、抗溃疡和抗过敏的功效。. 6.大豆中的味成分(1)脂肪族羰基化合物(2)芳香族羰基化合物(3)挥发性脂肪酸(4)挥发性

胺(5)挥发性脂肪醇(6)酚酸7.有机酸、异黄酮异黄酮抗氧化。柠檬酸、醋酸、延胡索酸等。.三、大豆蛋白质的性质?溶解性1. 四、大豆蛋白质的变性?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大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功能性质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大豆蛋白质的变性。1.酸碱引起的大豆蛋白的变性处于极端的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蛋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篇一: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 一、文章题目 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 (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 一种新方法) 二、文章概要 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 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 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 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 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 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 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 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 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 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 出了ast新方法。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 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 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 coli 25922 五、研究方法 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

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标有“ CT”的镜头是:A照相目镜B相差物镜C *合轴调焦望远镜D消色差物镜 2. 下列各项通常不认为是微生物的是: A *藻类B原生动物C蘑菇D细菌 3.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A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B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多种生化转化能力D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4. 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试验 证实了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A厌氧试验B灭菌试验 C *曲颈瓶试 验D菌种分离试验 5.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分离和确证了:A鼠疫杆菌 B *沙眼衣原体C结核杆菌D天 花病毒 6. 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约占了: A 1/10 B 2/3 C1/20 D *1/3 7. 在描述过的微生物中,已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还未超过:A 0.1% B 1% C 5% D *10% 二、判断题 1. 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看不见的。(X)周德庆P.10说:1985年以来,科学家 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发现一种巨形共生细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 ,费氏刺尾鱼菌,细胞长度200-500 呵,体积是大肠杆菌的10 2 3 4 5 6 7 8倍。1997年 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西部大陆架土壤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直径0.32-1.00mm ,肉眼可见。)最小的细菌1998 年发现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直径0.05 pm。 2.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如病毒 等非细胞的生物。(X)(应有真核微生物) 3. 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 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V)4. 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X)(列文胡克) 三、填空题 2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依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把它们分为原核、真核_ ______ 和非细胞3大类。 3 目前已经完成基因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和医用微生物。 4 通常把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________ 克次氏体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以及非细胞类微生物等 3大类。 5.2003 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6 自然界各种微生物有其特定生态分布,细菌主要分布在水生性环境,酵母菌则以高糖偏酸 等环境较为丰富。 7 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8 最早完成基因测序的大肠杆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啤酒酵母 (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古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最新微生物学考研精解(杨清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标有“CT”的镜头是:A 照相目镜 B 相差物镜 C *合轴调焦望远镜 D 消色差物镜 2.下列各项通常不认为是微生物的是:A *藻类 B 原生动物 C 蘑菇D 细菌 3.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着眼于利用其:A 合成菌体蛋白质的能力B 高效能量转化能力 C *多种生化转化能力 D 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4.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然发生学说”,他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 )试验证实了有机质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微生物引起的。A 厌氧试验 B 灭菌试验C *曲颈瓶试验 D 菌种分离试验 5.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分离和确证了:A 鼠疫杆菌 B *沙眼衣原体 C 结核杆菌 D 天花病毒 6.具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约占了:A 1/10 B 2/3 C1/20 D *1/3 7.在描述过的微生物中,已被人类利用的种数大约还未超过: A 0.1% B 1% C 5% D *10% 二、判断题 1.当今研究表明:所有的细菌都是看不见的。(×)周德庆P.10说:1985年以来,科学家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内发现一种巨形共生细菌(Epulopiscium fishelsoni,费氏刺尾鱼菌,细胞长度200-500μm,体积是大肠杆菌的106倍。1997年德国科学家在非洲西部大陆架土壤中发现迄今为止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细胞直径0.32-1.00mm,肉眼可见。)最小的细菌1998年发现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直径0.05μm。 2.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胞型的原核生物和如病毒等非细胞的生物。(×)(应有真核微生物) 3.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4.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列文胡克) 三、填空题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为: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依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把它们分为原核、真核和非细胞3大类。 3.目前已经完成基因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和医用微生物。 4.通常把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真核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以及非细胞类微生物等3大类。 5.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 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6.自然界各种微生物有其特定生态分布,细菌主要分布在水生性环境,酵母菌则以高糖偏酸等环境较为丰富。 7.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极端微生物、医用微生物。 8.最早完成基因测序的大肠杆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啤酒酵母(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古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 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 期有荚膜(后期消 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 对,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 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 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 滑,边缘整齐,有 较宽的β溶血环 (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 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 酶(+)不分解葡萄糖,不 被胆汁溶解,触酶 (—)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 荚膜多糖,多糖抗 原多糖抗原,菌毛样 M蛋白抗原、P抗 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 耐盐,耐干燥,易 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抗 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 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 素(插入破坏细 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 剥脱性皮炎),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黏附素、抗吞噬M 蛋白、肽聚糖、致 热外毒素、链球菌 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链道 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 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 合征、毒性休克综 合征化脓感染、猩红 热、风湿热、急性 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 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章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一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枝原体的特点:①细胞很小,光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zai]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④菌落小(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

微生物题库(周德庆完整版)考研必备

微生物学试题库 微生物学试题(一) 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6,endospore 二、简答题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2,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______ 。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_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___和___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食用菌是由 ______和 _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____ 。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____。 10.根瘤菌可与_________共生固氮 四、学名互译 1.A.niger 2.B.subtilis 3. B.thuringiensis 4. A.oryzae 微生物学试题(一)答案: 一,1,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染色后最终染成紫色的菌 2,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半胞晶体 3,菌落:当单个细菌细胞或者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4,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5,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二,1,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 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⑤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抗菌素,维生素。 ⑥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2,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得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得其保持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细胞壁较薄,外膜层内酯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燃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3.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适应强,易变异 (五)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不论在动,植物体内外,还是土壤,河流,空气,平原,高山,深海,污水,垃圾,海底淤泥,冰川,盐湖,沙漠,甚至油井,酸性矿水和岩层下,都有大量与其相适应的各类微生物在活动着。 三.填空 1. 80S 2. 0.5μm x2.0μm3对数生长 4.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温和噬菌体6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 7. 营养菌丝,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8 灭菌。9. 6/1 10.豆科植物 四.1.黑曲霉 2. 枯草芽孢杆菌 3. 苏云金芽孢杆菌4. 米曲霉 微生物学试题(二) 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 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9.霉菌的基因重组常发生于准性生殖时,较少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二填充题(30分) 1 突变率10-10表示_ _ _ _ a_ _ _ 。 2 我们常采用_ _ a_ _ _ 浓度的NaCl 或0.1M_ _ _ b_ _ _ 来稀释菌液或清洗菌体细胞。因为_ _ c_ _ _ 。 3 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_ _ _ _ a_ _ _ _ ;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b_ _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_ _ c_ _ _ _ 。 4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_ _ _ a_ _ _ _ 、_ _ _ b_ _ _ 和_ _ _ c_ _ _ 等,其中_ _ _ d_ _ 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 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科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G+菌细胞壁缺损形成的原生体,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 7、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8、细胞质: } 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③胞制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10 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 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 2

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P.H.Raven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 3

2021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别的话就不多说了,怕耽误你们复习的时间,我就直接说我考研的复习经验吧。 推荐材料:《一本单词》、《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可以搜索相关微信号。 做法:首先,暑假以前重在单词积累,暑假以后也要继续重复单词的复习;其次,暑假开始用英语一阅读先做练习,一定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错,要总结。同时翻译阅读,尤其是长难句那里。等到了9月份可以开始用同样的方法做英语二的练习。阅读理解的解析可以跟蛋核英语的课程,老师讲的真的很棒。最好英语二刷2遍,英语一2010以后的也可以做2遍,没必要做模拟题。重视阅读中的单词,重视在阅读中学习记忆单词。 翻译;在背诵进行完毕,你会发现你的语感有大幅度提升,解决长难句的能力也要好很多,而考研的翻译部分主要就是长难句的考察,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遇到一定问题,这个时候我想说的是把每一道翻译题都认真做认真总结,这是唯一的复习方法,至于结果,一定不会差的。 作文:作文是很多的朋友头疼的部分?为什么头疼,单词量不够,语感不好。试问背完阅读以上两个问题还存在吗?大家可以试写几篇请老师看一看,如果不太好,参照我以前的方法,背诵高分范文就可以了,而且背诵这些范文是一个非常轻松的事情。 至于政治嘛,推荐大家去听李凡的网课,我有试过面授课其他老师的课,还有试听过其他老师的网课,感觉李凡的课效果最好,可惜发现的太晚,浪费了太多时间和经历去听其他的课,所以建议宝宝们如果上网课的话,老师最好选择一个最多两个就好。 选择题+客观题:李凡的《政治新时器》和网课中有很多做选择的套路,真的是简单粗暴,用他的方法后真的正确率有提高!另外客观题答题的方法他也有详细的讲解。 客观题背诵:后期的时候买了李凡老师出的必备参考书,然后复习的比较早的宝宝建议可以去跟着李凡老师发的必备资料背诵,因为他给的资料几乎是所有考研老师中要求背的最少的,但是全部都是精华。 我在前期花了挺多时间,只做了参考书的知识框架,而且跟着视频做的框架有一些太过简略了,跟目录差不多,也没有留出空间给后面增添新的内容,到后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