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PLC课程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浅谈PLC课程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浅谈PLC课程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浅谈PLC课程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浅谈PLC课程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

摘要: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LC或PC,是专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具有逻辑控制,定时控制,计数控制,步进控制,数据处理等功能,而且编程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好。在可编程序控制器课程中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PLC教学自主学习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主要涉及PLC的基本组成原理,基本指令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把知识变成学生的真知。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主动为被动,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积极学习,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和完善。自主开放的课堂还能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方式可以定义为: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要使学生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在PLC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导入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积极求知状态.例如在”简易机械手控制”课堂教学中,以观看巧克力自动化生产过程作为情境导入,重点观看机械手动作,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与问题有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迷惑,有不解,也有探索和发现,“情景—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模式,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形成悬念,而使用旧知识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资料,自己获得新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做适当的启发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可以编自动或自动/手动,自由选择编程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时的给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成功的迈出每一小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要求学生不依赖任何人,自主独立的完成具体学习目标.(3)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异步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学习内容, 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某一方面的成功,不断的使学生感到"我在努力,我在进步”由此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主学习的开展(1)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基础,对于职中生来说,如果有必要,要提前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梳理,防止学生有兴趣而没有信心,或是有兴趣而没有实现目标的方法.例如简易机械手编程中要求的知识储备.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应用,控制过程的分析,功能表图的画法,功能表图转化为梯形图的方法,S/R指令的应用,步进指令的应用,SFTL指令的应用,输入/输出点数的分配等相关知识.其次,学生还要理解让他自主学习的内容.(2)目标设置要难易得当,要能被学生掌握,教师确定的目标是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的苹果”,不能设置太难,不然会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继而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信心.对于难度较大的目标,教师可以进行难度分解,每一个分解后的目标不能太简单,太容易,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答上来,会使学生思维产生惰性,失去创造力.例如“交通信号灯控制”,要求学生用PLC模拟实现。控制要求: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当启动开关断开时,所有信号灯都熄灭.1)南北红灯亮并维持25秒,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 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与此同时, 南北红灯熄灭,南北绿灯亮,2)东西红灯亮维持30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5秒,然后闪亮3秒再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3)周而复始。学生对本课程目标较感兴趣,但又觉得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样的课题,教师应预先分析好难点所在,在让学生着手完成系统设计之前做

好引导工作。编程时,引导学生可以将课题一句一句进行分解画出功能表图,灯的闪亮和闪亮次数可以用计数器来实现,再编写梯形图。如果使用经验设计法,灯的闪亮可以用两个定时器产生的时钟脉冲来实现.或使用M8013时钟脉冲实现。经过如此的引导,难点被一一分解,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已经很清晰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利用逻辑时序控制编程方法或使用经验设计法,系统的设计也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把难度分解适当,学生学习、运用知识就会得心应手。自然会独立成功的完成了自学的目标,这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体现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情感满足,会使学生加倍努力的学习,一旦形成这种良性循环,就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直接兴趣和动机,形成学习的内动力.(3)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不直接给出实例中的PLC程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该程序的编写、上机验证,最后才给出参考程序供学生作对比、修正。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在PLC在逻辑控制系统中程序设计方法主要有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经验设计法没有规律可遵循,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 继电器控制电路移植法主要用于电器控制电路改造时的编程。应用最广泛的是逻辑控制法中的功能表图设计法,根据功能表图来设计PLC梯形图的编程方式有四种1)使用通用逻辑指令的编程方式,要注意不允许出现双线圈的现象。2)使用置位/复位指令的编程方式。3)使用移位寄存器的编程方式,用于单序列功能表图中的各步总是顺序的接通和断开,并且同时只能有一步是活动步。4)使用步进指令的编程方式。例如在彩灯闪烁控制电路中,控制要求:有八只彩灯,呈圆形排列,按下启动按钮,则按如下规则闪亮,1 2、8 3、7 4、6 5 4、6 3、7 2、8 1,要求学生用PLC模拟实现,大多数学生用不同的编程方法实现了模拟控制,有几个学生使用SFTL指令完成,需要十个中间辅助继电器如M110—M120,依次对M110—M120进行置位,利用M110—M120的线圈的得电与失电实现彩灯控制。但有个别学生依次对M110—M120全部进行置位,利用中间辅助继电器M110—M120的动合和动断触点控制其它线圈的得电与失电,实现彩灯控制,但是不能实现循环,对此要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出原因,并解决问题。

1)为什么不能实现循环。

2)中间辅助继电器的动合和动断触点为什么不能复位。

3)哪个指令可以使中间辅助继电器的线圈复位。

4)RST指令可以吗,ZRST指可以吗,哪个指令更好,为什么?

还要让学生比较在使用SFTL指令时,依次对M110—M120进行置位和依次对M110—M120全部进行置位,利用中间辅助继电器M110—M120的动合和动断触点控制其它线圈的得电与失电,实现彩灯控制哪一种思路更清晰,程序更简单,由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自主学习,也需要交流,最后让利用其它三种编程方式的同学介绍编程思路,共同探讨和交流,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浓,而且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获得了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总之,在PLC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更是他的责任和义务,要爱学习,更要会学习,以致于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才会有更多的智慧,“知而获智,智达高远”。

参考文献:[1]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沈阳出版社

[2] 黄净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法初探 摘要:指出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案例式教学的内涵和实施步骤,探讨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式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最后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深层次剖析,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控制工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案例式教学;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中应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按照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的培养思想,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控制工程基础”设为全院所有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全面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应用,理论严谨,系统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该课程不仅可以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授课中,存在以下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是控制工程基础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难懂,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看到的是

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深的理论失去信心。二是教师往往严格按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讲授式教学,虽然逻辑严密,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见全貌,并且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三是笔者所在工程院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同于控制专业的学生,通信、电气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与本专业没什么关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改革。其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一种运用日益广泛且相当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授课中合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深学员对重要概念、理论的理解,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其定义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一套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1]学员在案例处理中,运用课程所学的“源知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在参与中理解、探索出“衍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当前教学实践 当中,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次研究通过查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全面总结与分析前人的研究状况。在分析一体化教学主要定义之后阐述其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推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实效性显著。 前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调整,社会以及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标准与要求。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也强调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全面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当前教育体系广泛采用,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体化教学定义及实施必要性 1.一体化教学定义 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主要是指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换言之,则是将各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融合,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等各类别的实践环节重新分解与整合,进而安排在专业的教师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在专业化的教室当中,将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动手操作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教训实效性得以提升。真正做到“三个合一”,既教师合一、教材合一、教室合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为教学实效的全面发挥提供保障。 2.一体化教学实施必要性 (1)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传统教学体育在当前的新型教学标准中,显然已经缺乏实用性。在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整个知识比例当中的85%以上,造成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缺乏。而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方式单一,授课十分枯燥乏味,影响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度。这种状况的产生,导致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较差,理解以及主动性受到影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符合教学改革基本要求 传统的中职院校教学理论教材,虽然能够直接表现出理论知识,但与企业以及社会的融合度不强,造成教材体系严重脱节。其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实时性在教材当中无法凸显,实效性难以发挥。针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出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能够转变传统教材理论知识的单一性,增强实践效果,使得授课内容可操作性全面提升。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2.5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进行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目前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和宇航等各个领域。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对已知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开拓新的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以线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含义,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与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反馈及反馈控制。 2.理解数学模型、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相似性原理的概念;掌握线性元件和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和非线性运动方程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和性能指标计算;理解控制系统的误差与稳态误差的概念,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掌握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充要条件及时域稳定判据。 4.掌握判断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对数稳定判据和相对稳定裕量的概念及计算。 5.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和校正方法。 6.掌握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方法和校正装置的设计;掌握控制系统的并联校正的作用及校正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控制工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控制工程教学方式与手段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不仅为后续机电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为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机电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奠定了基础,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因为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数学、力学、电学、MATLAB软件应用以及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概念比较抽象。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分析与应用的工程实际对象与载体,缺乏学习支点,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少有机会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致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的弊端。为了提升《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作者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持续的改善。本文就取得的教学经验做一简要的归纳与总结。 一、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大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积极采用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的概念时,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自己所熟悉系统(如电扇、空调、饮水机、洗衣机、搅拌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等)的类型,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讲述各种系统的工作目的与实现的方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归纳。这样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相关知识点与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再例如在讲到反馈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时,首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感性思维分析日常生活中抽水马桶的工作过程与原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提到的液面自动调节器的反馈控制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并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许艳妮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5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 (二) 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综合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自控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应用基本原理对典型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综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室等。 四、课程习题要求 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计算技能和作图能力。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计算典型及实际的控制系统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习题可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课外习题和课内习题 五、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学校机电工程专业,因本课程涉及《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工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学》、《半导体变流技术》等多门基础课的知识,故适宜在二年级下开设,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和复习。讲授內容可按学时作适当增删。 大纲正文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基本要求、基本类型 本章讲授重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要求 本章讲授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 的运用 高明区技工学校杨婴宇 【摘要】本文从技工学校政治教学的现状出发,浅析了政治教学“一体化”的“四步”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验训练”、“校外实践和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教师课题成果发表或出版”。【关键词】一体化政治教学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近几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但这一改革涉及的只有专业课程,所以,一谈到“一体化”我们普遍认为它是专业教学的独有模式,而且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点也多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对文化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鲜有研究。笔者受暑期“全国通用素质师资培训”中“工学结合”的启发,在此与其他同行探讨技工学校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的相关问题。 一、政治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技校政治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材以理论为主,考核以分数为主,教学以满堂灌为主,实践教学比较欠缺,课堂教学难,教学实效不显著,达不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上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政治教学日益边缘化,使之在整个学校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结果导致许多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后进生”的范围。 二、政治教学“一体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一体化”教学,不同的学者表述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方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二是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将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一体化教学的定义都是围绕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改革来谈的。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一体化的概念由专业领域涉及到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现结合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作一个新的表述:政治教学中的“一体化”是指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组合,将政治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重新分解、组合,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把政治教学任务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或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完成,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场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目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董玉红徐莉萍主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主要阐述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 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要求: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函数方块图,零极点分布图;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时域和频率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及快速性的概念、指标、分析计算及校正的方法。学会分析控制系统,并能初步设计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第三节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1、4学时 2、重点: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基本要求。难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3、了解《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初步建立控制系统概念。 4、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5、掌握相关基本要求。 第二章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 第三节传递函数 第四节系统框图简化 第五节信号流图籍梅逊公式 1、12学时 2、重点: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传递函数的分析和建立;系统的框图表

示办法。难点:利用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来简化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推导。 3、了解复变量、复变函数、留数定理、拉氏变换等基础知识,了解简单机电微分方程方法。 4、理解模型函数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5、掌握传递函数的推导、简化,理解传递函数的数学、物理意义。 第三章时域分析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三节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四节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第五节稳态误差分析与计算 1、10学时。 2、重点:一阶、二阶和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误差分析及计算。难点:时间响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及稳态误差的分析、判断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低阶系统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4、理解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瞬时响应特性及性能指标,及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性能指标的计算; 5、掌握稳定性判断、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和计算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频域分析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第三节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第四节闭环频率特性 第五节闭环系统性能分析 1、12学时。 2、重点:系统开环、闭环的频率特性的分析、计算和物理意义。难点:时

浅谈一体化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看,目前的一体化教学仅仅是局部的,大多数仅限于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而占有较大比例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没有被纳入一体化教学的范围。这种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情况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通过与学生以前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相似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改变原来注重记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学应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突出教学内容在生活、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形式和条件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没有延伸到实践中,这就造成各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互割裂,而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因此,仅限于专业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并不能实现各课程教学的有效的相互配合,无法形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可见,系统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各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并没有保持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汽车专业部吴幽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

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现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赵转哲许德章裴九芳王海陈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9期 摘要:针对目前《控制工程基础》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出发,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内容、信息反馈平台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控制工程基础》是该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主要运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思想方法,分析研究机械工程中有关信息的传递、反馈及控制等有关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信息处理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由于所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该课程在整个知识结构框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机械与电气技术、液压技术以及动力工程等技术的纽带,是基础理论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的桥梁,为设计机电控制系统及进一步研究学习控制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且与数学学科联系紧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具有作图和计算多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思索和总结,探讨在新的教学模式体系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更好的培养学生。 1 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内容多,学时少 本课程是一门较为开放的学科,涉及的数学知识、电子技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新内容不断涌入,控制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时却被一再压缩,目前已减少至38~40学时(其中还有4个学时的实验内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 (2)实验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

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 我是08年来到学校,通过这几年车削加工专业课的教与学,明显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当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而一体化教学就是当前技能教育体系中最前沿、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车削加工又是机械加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法,是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重要技能,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车工一体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如何开展车工一体化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是整理、融合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学生的情况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技能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实训场地进行,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通合一。解决了在课堂上无法讲解生产一线技术的问题。同时采取分散与集中的学习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车工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只有理论的教师是没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特别全面,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

既可以是教师又是领班师傅。 车工一体化教学对教室的要求:教室既可以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学习操作技能,因此,教室应配备有足够数量(每小组学生为单位)的车床和工作桌、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便于学生观看操作视频)学生查资料用的电脑若干台、工量具材料柜、工具书柜等。车工一体化教室的布置最好按企业加工车间的模式设计。 车工一体化教学的教与学 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并不是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要认识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始终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准绳。这里的教包括理论和技能的讲授。教师将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讲授后,先亲自动手做示范,之后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先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想新法,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作为教师不是只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例如:在讲“车外圆端面倒角”这一课题时,先给同学们做一遍操作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模仿,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去试着干。干完后,要求他们写出操作中自己的感受,写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加工步骤,并写在作业上。老师收集所有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讲解,最后归纳总结,就是理论课所讲的内容,看似讲理论实际作用是在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干”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去独立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解答问题后,再让学生回到实践,找出新问题,并写出加工的心得体会,把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性质及其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为改善其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详细阐述了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25-02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共性问题,不仅为后续机电类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且为学生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机电工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奠定了基础,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数学、力学、电学、MATLAB 软件应用以及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信息量大、概念比较抽象。传统教学过程中缺少分析与应用的工程

实际对象与载体,缺乏学习支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也少有机会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致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很大的弊端。 为了提高《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有了不断的改善。本文就取得的教学经验做一简要的归纳与总结。 一、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该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大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中,积极采用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讲到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的概念时,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自己所熟悉系统(如电扇、空调、饮水机、洗衣机、搅拌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等)的类型,并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讲述各种系统的工作目的与实现的方式,最后教师进行点评与归纳。这样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301025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40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 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四年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四年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分析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学习设计和校正系统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闭环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分析方法为重点。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 2.熟练掌握系统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能正确运用Laplace变换方法,对微分方程求解,推导传递函数。掌握绘制系统方框图的方法,通过框图化简与等效变换以及梅逊公式,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正确理解时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统稳定性判别的依据,能够熟练应用劳斯判据方法,判定系统稳定性。掌握系统误差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应用定义法和系数法计算系统误差。 4.正确理解频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绘制系统频率特性图,了解奈氏判据的原理,掌握使用波德图判定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掌握使用波德图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5.正确理解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原理,掌握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利用波德图对系统性能进行校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部分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②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性能分析要求。 2.数学工具部分 ①正确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 ②了解拉氏变换的基本原理,掌握拉氏变换的基本规则和变换方法; ③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建立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探讨 阳城职中赵敏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实训课教师各行其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脱节等现状,分析中职教育教学要求和职场需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新形势,我们学校专业实训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总结出一个适合我们中职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阐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设施 一、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课程在先,实践课在后。课堂上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践场所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两者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且教学效率低,有效性差,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一到工作岗位又重新培训的情况。

现代社会工业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 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现代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但不可能都是全才,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人人都求发展,但不是相同的发展;人人都求提高,但不是相同的提高;人人都求成才,但不是统一规格的人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从近年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我们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已经不擅长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更适应于形象思维。再有,随着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及持证上岗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突显出来。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教学做课程之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机械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构成毕业生工程教育知识能力体系和工程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并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差距,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能力培养和成果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的要求,为保证该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支撑度,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期望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82-02 一、工程教育?R等现び胂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教育部自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修

改和完善相关标准,其目标定位为“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认证指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毕业要求中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反向设计来对课程体系、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建立制度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反向设计时所确定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正向实施使得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用人单位、社会对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来对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 行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本身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学生的知识掌握、工程能力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最终需要通过课程本身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在设计课 程体系时所确定的课程,只有每门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能够达到预定目标值,学生毕业时才能达到毕业标准的要求。 二、机械类“机械控制工程控制”课程的现状以及与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差距“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专业一

浅谈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

浅谈一体化教学组织实施 秦皇岛技师学院田喆陈津红摘要:一体化教学是今后职业学校的改革方向,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的贯彻,始终和教师的组织实施分不开。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一体化课程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组织教学实施 一、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所谓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工学结合的,机械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统一。仔细说来一体化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资源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求要有与专业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要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要求。所以要求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场所,能同时满足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这就要求实习车间有实训区域、学习讨论区域、资料查阅区域、成果展示区域等,以便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 2、课程一体化 是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是把原有的教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进行重建,将原有的理论课程和实习课题组合成一个新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3、教师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讲授理论课程,还要有扎实的技能指导生产教学,形成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要求教师能明确各课题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能操作、编写工作页等基本要求。更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过程和反馈评价的能力。只有实现了教师的一体化,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计划方案

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背景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改革重点包括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黑河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批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 随着学校国家级示范校申报的成功,本专业成为示范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出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创建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衔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法,提高教学能力。以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为目标,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探索我校特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 三、原则 在教、学、做的过程中重视和强调三个环节。 (一)“教”的过程 要求教师重视“3新”。即“新教材”、“新教学设计”、“新反思”。 新教材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发出能体现企业项目的新教材。 新教学设计是按项目教材创新设计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空间融为一体,将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训室进行,课堂就是实训室。 新反思是指反思有创新,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做与学、反思教师教法的缺陷与不足或是闪光点与新启迪。 (二)“学”的过程 要求把握“3段”。即分析项目、实施项目、总结项目三个阶段。 分析项目是指在课堂教学前引领学生对预先设计的项目进行分析,分析其构成,采用哪些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从“一体化”模式谈教学改革

从“一体化”模式谈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教学方式。近年来,我校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坚持做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技能训练对接,学历证书与执业资格对接”,有效推动了教、学、做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认真规划,切实加强实训中心建设 2010年,我校领导抓住搬迁新校区的契机,认真规划,建立健全护理实训中心,近三年来共投入近1000万元增购了网络化急救医学情景仿真训练系统、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开放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等实训教学设备,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成全市护理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实训室24间,能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护理专业教室(含示教室)共11间。除基础课实验室外,还建立模拟仿真护理病区,设有模拟病房、护士站、ICU抢救室、护理示教室、护理技能操作室等,实训场所设置贴近医疗机构的真实环境。同时配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可同时容纳四个班的学生实验实训。 二、更新观念,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校围绕中职护理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角色和任务的转变上,从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注意锻炼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获取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1.积极探索转变教师观念的有效途径 影响一体化教学推进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为此,我校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邀请专家到校举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关内容和知识,从而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高度来对待。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到医院实地参加技能培训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2009年以来,我校每年均选派十几名骨干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医院参观学习。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提高动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