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

刘玉

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主要内容

?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和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背景与意义

?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主体功能区划分

?区域政策

?关键问题与难点

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域规划,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作为重要政府工作部署的、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综合性的空间规划工作。

?一国范围内,各个区域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全国空间开发、国土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把每个区域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它的功能,根据各自的功能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主体功能区

?优化开发区

?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经济水平高,城市群发育程度高,

未来应当通过转变增长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的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要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开发区

?未来人口集聚、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目前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像沿海几大比

较成熟的城市群区域那样的发展程度,但具有一定的国土空间开发基础,具有进一步集聚人口和发展工业条件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要成为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

极。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要区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开发时序,对目前尚不需要开发的区域,要作为预留发展区域予以必要的保护。

?限制开发区

?具有全国意义的重要生态功能,或者是生态脆弱程度比较强的区域,不能进行大

规模人口集聚和工业化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要成为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基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

区域。农业地区要以发展农业为首要任务,切实保护耕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地区要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首要任务,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的能力。要在保护和发挥农业功能、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矿产资源开采、旅游、农林产品加工以及其他生态型产业。

坚持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在现有基础上集约建设城镇,重点增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引导农村人口和生态地区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严格保护自然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开垦草地和湿地等行为。

?禁止开发区

?国家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质

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

?禁止开发区域要成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区域。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

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保持原真性、完整性,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主体功能区划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发展的主导目标,仍然是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健康、协调的发

展,而在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空间开发无序的问题。

空间开发无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市化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区域开发的无序性。

?城市化的盲目性核心症结在于,人们忽略了每一个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的约束和发

展的规律,盲目追求把城市做大。一些城市可能不具备做大的条件或者不具备按照这么高速度做大的条件,却人为地把城市做大,势必会造成形式上的城市规模在扩大,而实质上并没有实现城市的发展。人口从身份上变成了城市人口,土地从形式上划成了城市用地,但新增城市人口并没有实现在就业上有保障地转换,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质量和城市发展的效益。

?区域开发的无序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欠发达地区,

突出表现为盲目开发不应该开发的区域。这种开发势必是以牺牲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为前提的。

?空间开发的无序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解决快速工

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空间开发无序的问题,是当前进行空间规划以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核心目标。围绕着这样的目标,我们要评价在960万km2的国土上,

哪些区域应该是成为未来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哪些区域不适于集中人口和经济、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域?基于这样的思想,提出了主体功能的概念,即在中国未来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每个区域应该扮演的主要角色。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重大意义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坚持以人为本谋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促进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的重要措施。

?是科学开发我们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我国国土辽阔,是世界第三大国。但是

真正可供开发利用、适宜人们生活居住和生产的空间有限。

?是顺应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

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空间结构失衡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不合理的空间结构一旦形成,调整起来十分困难,不仅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还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就是要前瞻性地谋划好我国未来十几亿人口、几十万亿经济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空间的分布。要通过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处理好十分有限的国土空间与日益扩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产业相对集聚发展,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均衡、和谐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

?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主

要不是单纯的地区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空间失衡。

?从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看,我国经济布局呈现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态势,但集中经

济的区域并没有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3大都市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36%,而人口只占全国的15%左右。日本3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国的73%,人口也占68%,经济与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大体相当。我国的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不均衡,造成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过大,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与最高的地区相差近10倍。

?从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分布看,我国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在空间上的分离,也是

区域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经济的集聚应相应带来人口的集中。但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他方面的体制原因,劳动人口难以在打工地区定居,因而需要赡养的家属很难与外出打工的亲人共同居住。其结果,吸收外来劳动力的发达地区吸纳了这些劳动力创造的产值和税收,却未向这些劳动人口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流出劳动力的欠发达地区,却要为外出劳动力留下的家属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导致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

?从经济布局与资源分布看,我国许多地区经济的集聚已经与当地资源承载能力不

相适应。一些地方单纯追求经济总量,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为了维持当地生产生活,不得不从外地调水或靠超采地下水维持。一些能源资源短缺的地区,却继续发展高耗能产业,也不得不长距离调运能源资源。经济的集中与资源分布的不一致,使我国大规模长距离跨区域调动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种调运又占用了我们更多的国土空间,消耗了更多的能源。

?是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明确了推进西部大

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几年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制约各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四大板块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公共服务的差距趋于缩小。

我国区域发展中仍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实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区域政策,必须在4大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或者缩小区域政策实施的空间单元。

?例如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内部自然、经济差异很大,在这么

大的区域范围内只实施一种区域政策,显然不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德国国土面积只有35万平方公里,约为我国的1/30,但德国在解决特定问题时,

往往把国土空间划分为若干细小的空间单元,按照空间单元实施相关政策,解决突出问题。如为编制区域规划,在全国确定了112个规划区;为解决就业问题,在全国划分271个劳动力市场区,平均每个空间单元的范围约为1300平方公里。

而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仅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4个空间单元,平均每个空间单元多达240万平方公里。显然在这么大的地域范围内进行区域调控,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

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樊杰: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两个转型。一是中国政府对区域发展进行规划和宏观调控的思

路进入了一个重要转型期,从过去更多的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又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目标),转型为现在更多地考虑根据各个区域自身条件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推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承认不同区域应该发挥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发展目标。

?第二,从科学理念来说,现在也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一方面,区域发展的因素和机制越来越考

虑是否符合时代性和前瞻性的要求。另一方面,过去更多强调的是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强调因地制宜,但却很少考虑不同区域间如何和谐发展,通过合理的补偿方案和协调机制,使按照国家不同功能定位发展而经济受益不同的区域能够协调均衡和谐的发展,以致很多不宜工业化的县依然把“工业强县”确定为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定位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

性谋划。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土空间开发的思路、开发的模式,以更好地应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一个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

类相关规划的一个基本依据。未来我国空间开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重要原因在于可供开发的空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又是巨大、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虽然各部门、各级政府都制定了许多规划,都强调了各项工作的实施、项目的布局以及措施等等,单从每一个规划看,可能都是合理的,但综合起来并落实到同一空间就可能出现矛盾,这是目前规划体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例如,有一个港口城市,近几年市里花费2个多亿编制了各类规划,但把全市的各类专项规划、

总体规划汇总到一起,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各类新城区、开发区把全市都铺满了,这样,未来国土的50%~60%都变成了水泥地,没有了自然开敞空间;有的规划提出的工业区与别的规划提出的居住区属于同一区域,使得同一区域的功能定位相互矛盾;有的规划布局的港口集疏运通道被另外的规划布局成城市内部道路,等等。从这个角度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有一个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即在空间上为衔接协调相关规划提供一个基础和依据,这样才能避免规划之间的冲突、规划上的浪费。

?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空间失控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空间规划的整体背景和约束,

单个城市看似合理的规划,从全局上、从城市群、从区域上却可能带来偏差和隐患。协调这些从局部性出发编制规划所产生的相互冲突和矛盾,只能从整体上、全局上进行综合平衡,必须有一个空间开发的基本框架,使各方面的开发行为有所遵循。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都高度重视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因和有益经验。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具有约束性的,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

的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编制的规划不应只是指导性的,有些规划也要具有约束性。德国、荷兰等市场经济国家的空间规划,同样强调要执行、要有法律效力。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规划是政府编制的,是用来约束别人的,不是

约束自己的,政府想怎样改就怎样改;二是有些地方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规划虽然年年编,但行动时就脱离规划,靠拍脑袋决策,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法律约束效力。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种空间规划。着眼于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经济与资源环

境挑战,通过明确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对空间要素进行整体谋划,引导和约束空间开发行为,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实现支撑经济发展、推进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最近欧盟和德国的空间规划看,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增强国际竞争力又成为空间规划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和战略目标。

主体功能区域划分

?规划层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的规划组成。市县政府不再划分主体功能区,而是要落实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本市县辖区进行具体的功能区划分。

?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通过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对全

国或本地区的所有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作为确定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

?10个指标分别是: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自然

灾害危险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程度、交通优势程度以及战略地位。

?例如温州市选择中心城区、县级市市区、县城、街道和乡镇为基本空间评价单元,对全市区域进

行了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启动了温州大都市1∶1万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并测1∶5000比例尺的数字地图,覆盖了温州大都市区3000多平方公里。

?区域的差异与统一指标体系的关系

?国家和地方应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以保证规划工作基础的一致,也便于国家与

省以及相邻地区规划方案的衔接协调,同时为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各地

区在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时,可以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但对各自指标采用不同权重赋值的方法,以体现不同区域的特殊性。

?定性的战略性判与定量的技术分析的关系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方法步骤

一是确定评价指标。目前,已确定了可利用土地资源、可利用水资

源、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人

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战略选择等指标。

二是评价国土空间。就是根据各项指标的数值,利用遥感、地理信

息等空间分析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三是划定主体功能区。就是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

数量以及每个主体功能区的位置、范围等。

四是确定功能定位。就是确定每个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

向、目标以及开发原则和开发时序。

五是明确政策措施。就是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等,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等。

主体功能区区域划分方案

(建议)

?优化开发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胶济沿线地区、福建沿海地

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沈大线沿线地区、哈长地区、中原城市群地区、长株潭地区、昆明周边地区、山西中部地区、呼包地区、关中地区、乌鲁木齐周边地区。

限制开发区域: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生态功能区、青海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苏北沿海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新疆塔里木河荒漠生态功能区、新疆阿尔金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防治区、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化防治区、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桂黔滇等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大别山土壤侵蚀防治区、川滇干热河谷生态功能区、太行山地水土流失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2011.02)

?未来,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开发强度控制在3.91%,城市空间控制在10.65万平

方公里以内,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到16万平方公里以下,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新增面积控制在3万平方公里以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其中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林地保有量增加到3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陆地国土空间面积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退化面积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

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提高到80%左右。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

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推进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

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二十三带则包括东北平原的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的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等。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

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能源开发布局:

?我国将重点在能源资源富集的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东北和新疆等地区建设能源基地,在能源消费负荷中心建设核电基地,形成“五片一带”为主体,以点状分布的新能源基地为补充的能源开发布局框架。

?主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

?西南地区要合理开发利用攀西钒钛资源,把攀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

地。合理开发利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铜、铝、铅、锡等资源,建设滇黔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

?西北地区要合理开发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建设全国重要的稀土生产基

地。合理开发利用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的铜、锌、镍、钼等资源,加强青海、新疆盐湖资源开发,建设青海柴达木、新疆罗布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

?中部地区,在合理开发山西、河南铝土矿,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的铜、

铅、锌、锡、钨等资源的同时,促进山西吕梁太行、湖北鄂东、安徽皖江和江西赣中铁矿开发利用,做好赣南赣北、湖南钨和稀土的保护性开发。提高湖北宜昌磷矿开发利用水平,发展磷化工深加工产业。

?东北地区要充分挖掘辽宁鞍本铁矿资源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其他非金属矿产,积

极发展接续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东部沿海地区在利用自身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多地利用进口矿

产资源支撑经济发展。

?水资源开发利用:

?松花江、辽河区,要合理开发松嫩平原及三江源的水资源。在黄河、淮河、海河

区,要采取最严格的节水措施,加大水污染治理,强化水资源保护。在长江、西南诸河区,要统筹干支流、上中下游梯级开发,加强水资源开发管理。珠江、东南诸河区,要适应区域水资源差异大的特点,在严格节水减排基础上,通过加强水源调蓄能力与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水资源供给。西北诸河区,水资源开发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区域政策(体系)

? 1.财政政策。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公共财

政体制。

-确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水平及其支出标准,以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因素为核心,修订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标准支出项目,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计算方法中,增设体现主体功能区的因素,并逐步增加专门用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保障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参照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中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等,设置更为综合的生态修复转移支付,并将其制度化,主要用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研究增设生态移民专项转移支付,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移民家庭和接受移民的地区给予必要补助。

-提高自然保护区单位面积管护经费标准,增加经费总量,提高其财力保障程度。

2、政府投资。实行按领域安排与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相结合的政策。

—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政府投资,重点用于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按领域安排的政府投资,也要与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相一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向禁止开发区域倾斜,农业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向限制开发区域倾斜,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向重点开发区域倾斜,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投资向优化开发区域倾斜。

?3、产业政策。实行按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分类管理的产业政策。

—修订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和实施适用于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的产业指导目录。

—研究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根据主体功能区和产业政策对投资项目实行差别税率。

—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投资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和排放标准。

?4、土地政策。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18亿亩目标,实行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促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

—严格控制优化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增加,适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研究和完善与吸纳外来人口相适应的城市建设用地政策。

—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严禁水面、湿地、林地等生态用地改变用途。

?5、人口政策。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并定居。

—优化开发区域要对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重点开发区域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

—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要向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

—自然保护区内的人口要部分迁出、部分就地转为管护人员。

—推进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其挂钩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的改革。

—支持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跨区域转移就业的能力。

? 6.环境政策。根据功能定位和环境容量,实行分类管理的环境政策。

—优化开发区域要实现更高要求的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种类,实现增产的同时较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开发区域要根据环境容量,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增产减污。限制开发区域要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实现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关停所有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现零排放。

—优化开发区域要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重点开发区域也要根据环境容量逐步提高产业准入环境标准。

—优化开发区域要严格限制排污权的发放,制定较高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重点开发区域要合理控制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定合理的排污权有偿取得价格,鼓励新建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排污权。限制开发区域原则上不发放排污许可证。禁止开发区域不发放排污许可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财政政策

?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标准财政支出测算中,将考虑属于地方支出责任范围

的生态保护支出项目和自然保护区支出项目,并通过明显提高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加大各级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在定范围、定面积、定功能基础上定经费,并分清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投资政策

?政府预算内投资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

农产品生产区的发展,投入上向中西部倾斜。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每五年统筹解决若干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民生改善、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问题。基础设施投资要重点用于加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内国家支持的建设项目适当提高中央政府补助或贴息比例,降低省级政府投资比例,逐步降低市(地)级和县(市)级政府投资比例。

产业政策

?编制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必须符合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重大制造业项

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并区分情况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资源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工艺装备、“三废”排放和生态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允许的情况下,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资源加工业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土地政策

?探索实行城乡之间人地挂钩政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规模要与吸纳农村人口进

入城市定居的规模挂钩。严格控制优化开发区域建设用地增量,相对适当扩大重点开发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严禁改变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用途,严禁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土地的开发建设。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标注,严禁改变基本农田的用途和位置。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内农牧的产权关系,使之有利于引导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人口逐步转移。

环境政策

?要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研究开征适用于各类

主体功能区的环境税,积极推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上,城市化地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力度,建设低碳城市。

法律法规

?—制定《国土空间开发法》、《区域规划法》,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规

划的法律地位。

—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制定《自然保护地法》。

—修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法》。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格管制空间开发强度和规范开发秩序。

绩效考核

?对优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将重点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评价。

优化开发的城市代表为上海,华东很多地区和城市都属于此类。

?对纳入重点开发的区域,将侧重评价GDP增长指标、产业结构、教育质量、城镇化率、吸纳人口

就业等方面。

?对于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弱化对GDP、工业化、城市化等相关指标

的考核。

?对于禁止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将实施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业绩考

核,对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和工业等指标不做考核。国家发改委官员说,对于禁止开发生态功能区域,要进行生态全面评价,内容涉及自然文化资源、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方面,对于这些地方来说,GDP、人均收入增长等指标可能都是不考核的。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评价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对发

展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规模等的评价。

—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吸纳人口规模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

—限制开发区域,实行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主要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等。

—禁止开发区域,实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主要评价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考核乊优化开发区

?实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

自主创新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指标的评价,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招商引资、出口等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研发投入经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单位建设用地面积产出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大气和水体质量、吸纳外来人口规模等指标。

重点开发区

?实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经济增长、吸纳人口、质量效

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覆盖面等内容,弱化对投资增长速度等指标的评价。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还要弱化吸引外资、出口等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就业比重、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三废”处理率、大气和水体质量、吸纳外来人口规模等指标。

限制开发区

?农产品主产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强化对农产品保障能力的评价,弱

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经济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等指标,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等指标。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强化对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评价,弱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相关经济指标的评价,主要考核大气和水体质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治理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植被覆盖度、草畜平衡、生物多

样性等指标,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财政收入和城镇化率等指标。禁止开发区

?将依据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按照保护对象确定评价内容,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

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的评价。主要考核依法管理的情况、污染物“零排放”情况、保护对象完好程度以及保护目标实现情况等内容,不考核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

关键问题与难点

?“主体功能”和“非主体功能”如何实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协调发展?

?无论把区域划得多么小,无论是综合的区划还是专业区划,内部都不可能是均质

的,都是有差异的。

?通过主体功能区规划,先为每个主体功能区域确定一个总体功能的基本定位、明

确开发方向和管制原则,未来再通过编制区域规划进行区域内部的空间组织和协调发展的统筹部署,既要合理安排主体功能的建设布局,也要合理安排非主体功能—特别是与主体功能相反的功能的发展建设布局。另外一个技术路线,就是在一级主体功能区范围内进行二级区的划分,通过分层级的方式解决一个区域的主体功能和区域内部不同区域发展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

?“限制”、“禁止”开发区域会不会进一步拉大“优化”与“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差距?

?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实现的空间均衡,跳出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从注重人均GDP为核心的经济层面

的均衡,到更加注重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均衡。

?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发达地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充分地实现发达地区的发展效益和发展效率,

支撑整体国民经济实力的抬升,提高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然后,通过发达地区产出收益的部分上缴,国家在分配层面来实现促进区域均衡的目标。最主要的一个举措,就是国家要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弥补那些为了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为发达地区做出生态贡献的限制开发地区的经济收益损失。重点建设跟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卫生、出行条件等,使得限制开发区的老百姓在基本公共服务层面上和发达地区,或者说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地区越来越接近。甚至做一个长远的展望,限制开发区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还应当适当地高一些。

?主体功能区域规划要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发展先后等关系,难度较大。

?要处理好不同类型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区域均衡发展紧密相关的限制开

发区域同优化、重点开发区域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要处理好不同省之间特别是相邻省之间功能区的关系,国务院的文件明确要求,相邻两省进行功能区规划时,毗邻区域的主体功能应该是一致的;我们还要求上下游地区之间要协调,下游地区是优化开发区,它的上游地区,特别是在上游的生态脆弱和生态重要性地区就要严格限制作为重点开发区域。总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考虑到上下游地区之间、不同主体功能之间、省和省之间,省级主体功能区同国家主体功能区之间、我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在开发过程中相互功能的协调,从而实现整体开发和协调开发的目标。

?根据主体功能区域规划,目前很多省市的产业结构包括很多方面肯定要做大的调

整,难度较大。

?围绕主体功能区,将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和政府政绩考核政策,这些政策措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附件5 主体功能区规划名词解释 1. 开发:原意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劳动,以达到利用目的的活动。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发的含义已大大扩展,一切改变原始状态、自然景观的活动都称为开发。人才的发现、新技术的发明也称为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中的开发,特指以陆地国土空间为对象,以集聚人口和经济为目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活动过程。 2. 主体功能: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就一定的空间单元提供产品的类别而言,要么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要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其他功能。 3.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从开发方式上,可以定义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从开发内容上,可以定义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 态功能区。从层级上,可以分为国家级层面和省级层面

4. 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一是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背景下,对国土空间开发进行的战略性谋划。二是今后各类涉及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性规划,是衔接协调各类相关规划的基本依据。三是具有约束性的规划,既要约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也要约束政府的行为。四是一种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空间规划相比,范围更广、更原则。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设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5. 开发强度: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成区、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开发强度是优化、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最重要指标,各类主体功能区都必须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6.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国土空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稀缺资源。 7. 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空间的构成及其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如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比例,城市空间中城市建设空间与工矿建设空间的比例等。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后很难改变,特别是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等变成工业和城市空间后,调整和恢复的难度和代价很大。 8.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包括城市和建制镇居民点空间。工矿建设空间是指城镇居民点以外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教程文件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文)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时期,坚持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要(13)。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挑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立足我国国土空间的自然状况,明确国土空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二章指导思想 ——开发我们家园的新理念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4),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第一节开发理念 本规划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中的“开发”(15),特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限制开发,特指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不是限制所有的开发活动。对农产品主产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要鼓励农业开发;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

发,但仍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将一些区域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域,并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类区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态产品生产力,实现科学发展。 ——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不同的国土空间,自然状况不同。海拔很高、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以及其他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并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有的区域甚至不适宜高强度的农牧业开发。否则,将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区分主体功能的理念。一定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主体功能。从提供产品的角度划分,或者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或者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在关系全局生态安全的区域,应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主体功能,把提供农产品和服务产品及工业品作为从属功能,否则,就可能损害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比如,草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若超载过牧,就会造成草原退化沙化。在农业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把提供农产品作为主体功能,否则,大量占用耕地就可能损害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教发展规划试题及答案(84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层级为()。 A.国家、省、市县 B.省、市县 C.市、县 D.国家、省 2.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3.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4.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A.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绿色经济 ?

D.生态经济 5.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 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 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调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统筹考虑的三大因素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B.发展潜力 C.产业结构现状 D.现有开发密度 7.工业区位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佩鲁 8.德尔菲法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思想交流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的反馈函询法。 A.署名 B.匿名

C.著名 9.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10.总体规划具有()、纲领性、综合性的特征。 A.指导性 B.战略性 C.针对性 D.操作性 2.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关于主体功能区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既是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基础 B.主体功能区体现适度均衡发展的理念 C.主体功能区强调主体功能 D.主体功能区是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 2.在地方层面,各地开展中期评估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A.综合分析型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位置主要保护对象 北京百花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7.43门头沟区天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6延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 物 天津古海岸与湿 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9.13 滨海新区、津南区、宁河县、 宝坻区 贝壳堤、牡蛎礁等古海岸遗迹 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天津蓟县中、上元 古界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9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天津八仙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53.6蓟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300昌黎县沙质海岸及近海生态系统河北柳江盆地地 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95抚宁县 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 等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8.33蔚县、涿鹿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 野生动植物 河北泥河湾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0.15阳原县、蔚县标准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河北大海陀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12.25赤城县森林生态系统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2.47兴隆县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猕猴等野 生动植物 河北茅荆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400.38隆化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0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河北围场红松洼 国家级自然保护 79.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生态系统

区 河北滦河上游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506.3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河北衡水湖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187.87衡水市湿地生态系统及鸟类 山西阳城蟒河猕 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5.73阳城县 猕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 境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 垣曲县、沁水县、翼城县、阳 城县 森林植被及勺鸡、猕猴、大鲵 等野生动物 山西芦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14.53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褐马鸡及其生境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6.17蒲县、隰县 褐马鸡、白皮松等野生动植物 及其生境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4.44交城县、方山县 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等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85.77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 布市 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鲁科尔 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67.94阿鲁科尔沁旗 沙地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赛罕乌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4巴林右旗 森林生态系统及马鹿等野生动 物 内蒙古达里诺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94.13克什克腾旗 湖泊湿地、草原生态系统及珍 稀鸟类 内蒙古白音敖包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38.62克什克腾旗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等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6.38宁城县 森林生态系统及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 内蒙古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7.99敖汉旗 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 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1.83科尔沁左翼后旗 水曲柳及沟壑阔叶林生态系统 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147.7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遗鸥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等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名称 面积 (平方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 胜区 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 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 区 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

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 30.23 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108356

【108356】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88.0分,用时6152秒,通过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 10道题】 1.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 组成?( ) A .社会控制理论 B .公共治理理论 C .自组织理论 D .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 [C] 得分:4.00 2.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 A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B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 .党的“十七大”报告 D .党的“十八大”报告 用户答案: [B] 得分:4.00 3.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 )。 A .循环经济 B .低碳经济 C .绿色经济 ?

D.生态经济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4.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统筹考虑的三大因素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B.发展潜力 C.产业结构现状 D.现有开发密度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6.属于主体功能区划分主要方法的是()。 A.分层划区法 B.指数评价法 C.主导因素法 D.判别评价法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我国从哪个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A.九五时期 B.十五时期 C.十一五时期 D.十二五时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8.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10.根据空间结构理论中的网络理论,网络的中心是()。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对全国定位 第一层次:【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 1、——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首都经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强化创新功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2、——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功能,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辐射带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长江流域和全国发展的能力。 3、——增强广州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大区域中心】天津、重庆、深圳、成都、西安 1、——提升天津的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2、——增强深圳科技研发和高端服务功能,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3、——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4、——强化成都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物流、金融、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 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05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①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区域调控的政策机制基本确立。制定了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新城、城南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有效实施了一批支撑主导功能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了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互利共赢的区县结对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各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 ——特色分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四类功能区域特色产业更加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总部和金融业集聚发展,一批文化和商贸特色街区成为发展新亮点;城市功能拓展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国际化商务中心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新的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较快,生态环境得到提升。 ——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各功能区域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自特点更加鲜明,南北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遏制,内部互动加强,外部合作深化,特别是南城地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速转型,一批新兴产业功能区域初具规模,功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功能区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2006-2010年,四类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经济总量分布格局与区域功能定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意义

3、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一种空间单元;是根据区域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在不同层次区域中的战略地位等,对区域发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加以确定的类型区、突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的具有某种主题功能的规划区域,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并可作为国家区域调控的地域单元。 意义:构建主体功能区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和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 1、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划分主体 功能区的主要依据,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源环境的过度承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转变以追求 GDP 增长为核心的发 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控。主体功能区规划可 以为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 效评价以及精准细致的空间管理提供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 监管的基础平台,从而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 性。 2、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构建主体功能区,跳出了追求缩小

经济总量差距的思维定势,把协调发展的实质定位于人和环境,而不是地区生产总值,使区域差距缩小的实质成为生活在不同 区域的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就业和参与发展的机会、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的成 果。 3、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通过划分主体功能区, 突破行政区范围,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从而在 生产要素基础上,而不是行政单元基础上,建立起更为合理的 地域分工体系,从根本上避免了地区之间的产业同构和低水平 重复竞争。 4、有利于行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长期以来,国家的宏 观经济政策中行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存在“条块分割”现象,政 策效应往往相互减弱甚至抵消。构建主体功能区将实行分类管 理的区域政策,实现行业政策区域化,使区域政策与行业政策 相互协调融合,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全解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工业区位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佩鲁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规划目标包括( )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3.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5.在我国三级发展规划体系中,最贴近群众,也最具操作性的规划为()。 A.国家级规划 B.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 C.地市级规划 D.市县级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6.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7.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统筹考虑的三大因素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B.发展潜力 C.产业结构现状 D.现有开发密度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10.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 B.基础性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时间:2011-08-29 22:46来源:中国经济网点击: 213次 2010年底,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我国过去在国土资源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新规划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如何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许正中教授为我们深入讲解 2010年底,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规划》明确我国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 科技部国家区域经济规划委托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我国过去在国土资源规划中存在哪些问题?新规划将如何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重大战略举措?将如何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空间单元过大,发展不应齐头并进 几千年来,我国的国土开发都是以农业为主,即使近代工业化有了较大发展,但实际全国发展并不平衡。按照以往的规划,从政策上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经济板块。但是按照这样的空间划分,在制定并实施政策的时候,“空间单元”太大,而且不具有差异性。比如西部12个省,四川的条件和西藏的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又比如内蒙古,东西幅度几千公里,条件几乎不完全一样,要给予这些地区同样的政策是不合适的,这是空间单元的问题。

另外,全国各地的发展也是齐头并进,区域缺乏核心,齐头并进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抓,没有差异化、没有特色。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大约60%多的人生活在离海岸线一百公里以内,而这样的大城市群支撑着一半以上的GDP。虽然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极使一些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发挥。目前,我国以省为单位进行规划,各省、市、乡、县都发展经济,齐头并进,却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 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保持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规划和以往五年规划最大的区别就是主体功能区的推行,这是第一次以空间规划替代时间规划。从“一五”到“十一五”,都是以时间为轴来布局。而“十二五”不仅有时间规划,还有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这是中央在我国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主体功能区是根据资源、环境、气候、人口等对中国的国土重新进行规划。从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的转型。农业社会是以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而随着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作用明显降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承载人口、经济和环境已经变得不可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追赶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环境大量的浪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必须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于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被提出,它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把整个国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优化开发区主要是指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等,这些地区规模性开发强度已经很大,深圳达到40%多,北京也有20%多,而日本、荷兰的开发强度是百分之十几,英国仅有6%。而这三个城市群的面积占国土的14%,人口也占14%,GDP却占了将近40%。这些地区的开发强度过大,需要优化结构发展。 重点开发区要解决的是增长的问题,规划以中西部为主划分了十大城市群,这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可以承接禁止开发区转移来的人口,有条件聚集发展经济。限制开发区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一方面要集约化,另一方面又要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既要调节生态,又要提供产品、保障人居。禁止开发区并不是禁止发展,而是需要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比如三江源水源地、历史文化遗产、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 按照过去的发展思路,表面看我们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却会突然发现,我们各方面的资源都存在短缺现象。过去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空间规划代替时间规划,以空间为主进行时序开发,这是基于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发展规划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改革创新与多规合一试卷

1.德尔菲法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思想交流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的反馈函询法。 A.署名 B.匿名 C.命名 2.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3.我国从哪个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A.九五时期 B.十五时期 C.十一五时期 D.十二五时期 4.工业区位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杜能 B.韦伯 C.克里斯泰勒 D.佩鲁 5.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 B.基础性 C.战略性 D.约束性 6.属于主体功能区划分主要方法的是()。 A.分层划区法

C.主导因素法 D.判别评价法 7.到2014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8.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9.在我国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为()。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2.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根据缪尔达尔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实现的过程,存在着哪两种不同的运动和效应?() A.回波效应

C.极化效应 D.涓流效应 2.规划的政策措施通常包括()。 A.体制机制保障 B.法制保障 C.要素保障 D.指标保障 3.发展规划咨询的常用方法有()。 A.社会调查方法 B.专家咨询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方法 E.空间分析方法 4.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制度有()。 A.统计监测制度 B.年度实施情况评估制度 C.规划中期评估制度 D.规划实施后评估制度 E.评估结果的应用制度 5.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主要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状况。() A.要素条件 B.需求条件 C.相关及支撑产业 D.公司战略 E.经济政策 6.时间序列预测法主要包括()。 A.历史引伸预测法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黑龙江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划分 一、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一)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哈大齐地区和牡绥地区城市带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58个区(市)、镇(乡、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能源、石化、医药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地区陆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1、哈大齐工业走廊 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大庆为重要支撑,以主要交通走廊为主轴的空间开发格局。 (1)哈尔滨。 主要指哈尔滨市辖区,包括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 (2)齐齐哈尔。 主要指齐齐哈尔市辖区,包括建华区、龙沙区、铁锋区、昂昂溪区、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和碾子山区。 (3)大庆。 主要指大庆市辖区,包括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大同区和红岗区。 (4)重点开发城镇 主要指哈大齐工业走廊毗邻的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包括宾县宾州镇、宾西镇和居仁镇、双城市双城镇、周家镇和新兴满族乡、巴彦县巴彦镇和兴隆镇、依兰县依兰镇和达连河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康镇、林甸县林甸镇和花园镇、肇源县肇源镇和新站镇、肇州县兴城

镇和肇州镇、讷河市雨亭街道办事处和拉哈镇、克山县克山镇、克东县克东镇和宝泉镇、拜泉县拜泉镇、泰来县泰来镇、龙江县白山乡和哈拉海乡、富裕县友谊乡和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依安县依安镇、肇东市五站镇和宋站镇、安达市任民镇和卧里屯乡等33个镇(乡)。 2、牡绥地区 以牡丹江市为中心,强化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口岸功能,打造重要的国际贸易物流节点和对外合作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全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1)牡丹江。 主要指牡丹江市辖区,包括东安区、阳明区、爱民区和西安区。 (2)绥芬河。 (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 该区域包括东部煤电化基地城市群、绥化市建成区及部分县(市)重点开发区、园区所在乡镇,共有51个区、镇(乡)。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除去基本农田后重点开发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功能定位:全省重要的能源、电力和煤化工基地,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和生物产业基地,东北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和物流基地,重要的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1、东部煤电化基地 以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能源与煤化工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建设我省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 (1)佳木斯。 主要指佳木斯市辖区,包括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和郊区。 (2)鸡西。 主要指鸡西市辖区,包括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和麻山区。 (3)双鸭山。 主要指双鸭山市辖区,包括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因此,我国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上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出发。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和转变,也是“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首先应该对一些事关主体功能区划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给予深入研究和探讨。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原则 1.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 区划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全国土覆盖的概念,主体功能区划从长远看也应该实现国土的全覆盖。国外的标准区域,如美国的经济区域(EA)、欧盟的NUTS,主要是为区域统计和监管提供基本信息,因而是国土全覆盖的。但是,问题地区的确定,如膨胀区、萧条区、落后区的划分,主要是为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服务,往往是国土部分覆盖的。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政府的财力、管理能力和手段有限,现阶段的主体功能区划可以考虑按照国土部分覆盖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标准后,只有符合标准的区域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他区域目前并不进入,待以后时机成熟调整标准后逐步划入四类主体功能区内。

这样划分的目的就是使得最重要、最典型的区域而不是所有区域都纳入主体功能区划体系,有利于政府根据现阶段能力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可行的分类政策,确保主体功能区划的实效。同时,也可以回答“四类主体功能区不能概括所有类型地区、四类主体功能区之外再加上一类潜力开发地区或者保留开发地区”等等的观点和争论。 2.适度突破行政区的原则 我国地区经济是一个以行政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分割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目前的行政区划是综合考虑历史沿革、民族宗教、文化习俗等因素逐步形成的,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烙印,有些地区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涉及到利益分配、权利调整、民族宗教等敏感性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及时调整。 主体功能区划从理论上讲应该不囿于行政区划,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自然和经济要素,确立科学合理的区划方案,发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协调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跨行政区划分主体功能区存在如何实施和依靠谁来实施配套政策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主体功能区划打破行政区,尽管理论上科学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关的政策没有实施主体,很难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行。因此,主体功能区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依托现有的行政区划,照顾到现有的行政区边界,在局部一些区域适度打破行政区,构建跨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从总体上保障主体功能区划的顺利实施。 3.自上而下的原则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整河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928719.html, 2010年07月16日13:22 南风窗 主体功能区规划:重整河山? 文_本刊记者许圣如发自广州 广袤丰饶的中国西部迎来了最好的时代,7月5日,高规格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无疑是最强的冲锋号,而在这之前的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则是猛烈的催化剂,生态补偿机制、优先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会从制度上为西部开发“准备充足的钱粮”。 “这是国家在空间开发方面提出的一个新战略,是中国的一个独创。”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表示,规划既指引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又设定了一个保护国土及生态环境的底线,而这条底线是直接划定到行政边界的硬性规定,不给地方政府太多的模糊空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牛凤瑞研究员认为,《规划》选在“十二五”规划编制期通过,意味着《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即将发挥重要作用,“弥补传统国土管治模式的缺点、制约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非理性政绩观,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新的整体规划,为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各区域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全国主体功能区将分层次推进,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国家层面将选取30%左右的国土,分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其余的全部国土由省级划定主体功能区。 “这是对目前地方政绩考评体系的一个有力纠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分析,中国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绩考评上基本上是一个标准,没能充分考虑各个地区不同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发展的特殊省情、市情、县情。比如有些地区过度开发,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不过,竹立家特别注意到一些地方,把“限制开发”类改为“生态发展类”。“这样的一个改动,事实上意味着政策的松动,仍在强调发展,这是很危险的,多米诺骨牌一路松动下去,最后很可能回到不顾生态,经济发展至上的老路上来。” 重构经济新地图? 其实,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就充斥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甚至中央部门之间的博弈。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分层次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9月,《规划》形成初稿,3年后获通过。之所以经过长时间酝酿慎重推出,除了涉及繁琐的核算和制度因素外,还牵涉各个地区的发展利益,涉及各个部门政策的调整。 牛凤瑞表示,经济转型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及事权的下放,导致了地方政府围绕地区GDP的税收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激励和冲动,形成了一个较长时期内由地方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格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就是给地方政府戴上绳索,不可以信马由缰。”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 面积 (平方公 里) 人口 (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 鄂伦春自治旗、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 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 黑龙江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 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 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 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通河县、甘南 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 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 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 江区、江源区、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靖宇县 黑龙江省:方正县、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 宁县、林口县、延寿县、五常市、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11769960

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 治县、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 玛多县、玉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 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 湿地生态功 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 县、夏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 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 裕固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 蒙古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阿克塞哈萨克 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民勤县、山丹县、古浪 县 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 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 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 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 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 6677212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