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增为 中国铁路馆-铁路,不断延伸的城市文明

周增为 中国铁路馆-铁路,不断延伸的城市文明

铁路,不断延伸的城市文明

——“中国铁路馆”的世博一课

一、目标:

1.从教学内容角度,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带来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2.从学生实践角度,让学生能从体验与互动中,学会应用各类资源和平台,建立更多的学习方法,通过体验锻炼思维能力提升;

3.从课程价值角度,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通过现场互动及体验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在过程中形成基本的学科观点与科学的方法论。

二、场馆:

中国铁路馆外形方正,墙体装饰了LED铁轨造型,馆内分三展区,主要展示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成果,表达铁路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及对人类文明进步历程的积极影响。主题影院用影像介绍中国铁路的建设状况,另外还通过模型和装置设施吸引参观者参与互动。

三、教学涉及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以中国铁路发展历史为背景,以高速铁路的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现代工业的发展动力和趋势,以及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高中政治第一学期第三课的内容)

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已经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但是,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选择了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过程中,选择高速铁路的发展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切实体验到科技创新的动力,体验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动力——科技创新,体验到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要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结合在一起,体验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共同富裕。

三、教学可以借助部分馆内资源进行体验和互动

1.场馆一层的人行过道别具特色。铁轨、路基,这些铁路不可或缺而且象征铁路发展进程的物品被置于路面玻璃板下的空间中;道路两边墙面上的黑白照片记录下每一次铁路的变革。一路走来,观众似乎亲身经历了中国铁路130多年的发展历程。

2.两台模拟火车驾驶室,一台是最新型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机车,用于牵引高速旅客列车;另一台是和谐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用于牵引重载货物列车。完整模拟了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的驾驶室,所有设施与操作都和真实的一模一样。车窗前方是由3D画面模拟出的行驶场景——铁轨边的村庄、农田、车站站台等无不高度仿真。参观者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模拟操作动车组在武广高速铁路上行驶。站在驾驶室就像站在火车头上,看列车奔驰在铁轨上,看两侧迅速后退的田野、房屋、树木,看青藏铁路、京津城际、大秦铁路的

沿线风景,感受驾“长龙”奔驰在祖国大地的豪迈之情。

3.大型投影沙盘全景展示了京沪高速铁路。与此同时,墙上与沙盘面积相仿的一块大屏幕,不断播放着以京沪高铁为主题的电视片,配以影像介绍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情况和建成后的车站、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

4.最新型高速动车组高级包房的实物内景。包房内4个座椅构成整洁温馨的旅行休闲空间,每个座椅都可以按需调节成不同的角度,坐式、半躺式、躺式,还有小台灯方便看书读报。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软实力意义形象特色 【正文】:在不断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定位逐渐由经济功能型转变成现代宜居型,城市品位、城市风格、城市质量业已成为都市发展繁荣的新战略基点,这显现了城市文化建设蕴含的深层次价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存在的内在支柱和外显标志。通过城市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强盛。因此,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含的基因资源,全力构建独特的城市文化体系,发挥城市文化功能,就成为时下打造精品都市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的记录:从最初的挡风蔽雨的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构筑物到今天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建筑群;从安全防御考虑的“城”到“匠人营国,旁三门,方九里”的气魄直至今天绵延几十甚至上千公里的城市群,无一不是随着人类自身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他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它们构成了城市文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架构。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城市能否成为诗意的生活环境,文化成为主要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实力。 二、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是中秋节,和马马在等待观看汽车总动员2的一个小时里,为打发时间,去了电影博物馆旁边的铁道博物馆。本是为了kill time,没想到确成了今天最大的亮点!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国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博物馆办公区位于宣武区马连道南街2号院1号楼,正阳门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主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是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改建而成,2010年10月开馆。詹天佑纪念馆位于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北侧,是为纪念詹天佑而建立的专题人物纪念馆,展馆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陈列面积1850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1987年对外开放。詹天佑纪念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科学和平教育基地。 我们今天去的是东郊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建筑面积20500㎡,分为机车车辆展厅、综合展厅,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

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班级:机电1004 学号:10221092 姓名:代智锐 这次,因为实习,有幸参观了中国铁道博物馆位于北京东郊的展区。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以铁路主题的展馆,铁道博物馆丰富的展品和展品反映出的厚重的铁路历史以及发生在一件件展品后的生动故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厚重文化积淀。 据了解,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三个分馆之一,其他两个分馆分别是正阳门博物馆和长城脚下的詹天佑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国家级的最具权威性的铁路专题博物馆。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中国铁路历史的了解都是比较肤浅的,仅限于学校课本里描述的詹天佑、“人字形”铁路而已。近年来忙于工作,对此更是少有触碰,仅仅通过电视广播等对与日常联系紧密的高铁、动车、绿皮车等有些认识。但对于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和沿革却少有研究和涉猎。 此次参观,我亲眼看见了中国铁路博物馆内陈列的一件件珍贵展品,从1881年英国制造,行驶在我国早期唐胥铁路,运行速度只有20公里/小时的“0号”“四轮式”蒸汽机车,到1941年日本制造的被命名为“毛泽东号”的蒸汽机车;从1931年前苏联制造的“友好”(YH)型大功率蒸汽机车,到1947年美国制造的KD7型534号蒸汽机车,从毛主席、周总理的专车到我国第一任铁道部长滕代远添乘检查线路的机车,一件件、一辆辆都饱含着历史,让我大涨了不少铁路知识。以“毛泽东号”机车为例,如果不是解说员介绍,估计很多人还真不知道车型前的“ㄇㄎ”字样该如何念? 以前听说很对多火车迷,特别是还有一些外国火车迷,满世界跑为了就是给蒸汽机车拍照,一时还不能理解,甚至认为他们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然而,此次参观却让我对他们有了重新的认识。 展馆内,一辆辆蒸汽机车,黑黑的蒸汽轮机组下,漆着红漆的车轮,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尊天神般的器宇轩昂、雄武有力,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难怪众多车迷为他们着迷了。然而,从中国铁道博物馆中陈列的蒸汽机车类型看,早期的机车大都为英国、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制造,却没有一辆是国产的机车。从中反映出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被列强欺辱的苦难深重的过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小,中国铁路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以长春客车厂、株洲车辆厂、戚墅堰车辆厂为主的一大批机车车辆企业大量生产火车机车,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而且出口海外。 中国铁路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历史写照,从詹天佑顶住英俄列强要挟,自主涉及建造的京张铁路,到反抗军阀统治的“二七大罢工”,无不体现出中国铁路人不惧强权、誓死抗争的拼搏精神。 时光荏苒,当年的不屈抗争精神已经被如今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拼搏精神所替代。但实践证明,这种拼搏奉献的精神是铁路人必须永远传承的宝贵财富。 一件件展品、一张张图片,在反映了中国铁路百年的发展历史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中国铁路长久以来传承并延续下来的厚重的铁路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独特的行业文化,是凝聚铁路人的思想源泉,更是铁路人必须时刻铭记和需要在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发扬光大的文化。 但中国铁路近年来发展的现实与有着光荣传统的铁路文化显然并不相符。面对社会的需求,作为铁路人,应该就如何继承发扬铁路文化,旅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城市文化元素与文化再生在城市设计中的多种影响

城市文化元素与文化再生在城市设计中的多种影响 摘要:在促进城市文化复兴的城市设计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城市“文化”所指的具体概念与重要内涵。由于中国几十年以来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普遍的看法认为是城市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聚合。事实上,无论从城市发展还是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一观念是不恰当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非物质的体现,更应该被看作为复杂的实体,是一种与消费产品同等模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过程。此外,文化不仅在艺术方面体现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事实上,普通人的各类社会行为也是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反映。 关键词:城市设计;文化;发展 1文化与城市发展 目前,城市设计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城市文化再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涉及到文化和传统技术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然而,除此之外的使地方政府更多地使用文化战略作为城市发展和文化再生手段的原因是更为复杂的,但很明显能够从现有的变化态势看出,是伴随着国家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宏观形势的转变而发生的。 现在,中国正处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文化强国与文化兴国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就国家战略发展政策而言,体现了两个层面的重大变化,这对国内城市发展的文化战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第一个层面涉及到中央政府对文化与艺术的态度,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尚未打开国门。在这一阶段,城市的发展运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相关的城市基础的建设观也与当时的政治理念相匹配。这导致了从上到下的对于中国文化概念的漠视。此外,地方政府能动性的缺乏,也限制了地域文化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逻辑逐步应用到社会各行业的传统项目,城市发展的目的产生了变化,自身的角色也相应而变,从以往实施特定的专政管理转化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感情也得到了释放,这进而对地方政府与相应的文化艺术团体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使之更为积极的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文化特色。 此外,中央政府对于文化的控制以及对于地方的计划管理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行政职能所拥有的管理范围与权限得到了扩展与提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召开与举办数项国际展览或者国际赛事,充分的重视了城市的自身特色。而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内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其中,除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文艺活动外,城市发展政策的导向应该是推动城市文化的生产,促进城市文化的消费。因此,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为城市文化产业提供相应的空间与场地,并应以此作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此外,城市为满足后现代文化的象征的相关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必须产生适应文化的建筑环境。而城市设计也必须根据使用目的,提高建筑的时尚感,大力发展城市文化设施与公共艺术设施。很明显,文化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在现代

铁道博物馆观后感

从“鸟枪”到“大炮”的中国铁路 ——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朱子童 北京的博物馆去了不少,写过的随记也不少。这种随记如果叫做观后感未免有些俗气,它只不过是记录自己参观心得的随笔罢了。北京之大,博物馆之多,也许是一个老北京都逛不完的。然而,作为出身于铁路之家的我,铁道博物馆是一好的选择。 它是一个欧式建筑,据说前身是北京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点从大门上方的字就可看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有关中国铁路发展的壁画。我想,这三幅壁画或许就是博物馆所要介绍的东西了吧。 中国铁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条1公路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纯属展出性质,企图让中国人接受它。然而根据展馆里的油画来看,人们见到火车的表情都是惊慌失措,场面狼狈不堪,都仿佛认为它是怪物。后来,清政府赎回并拆掉了这条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的起始。随着几次战争的结束,外国列强强迫撬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大建铁路。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铁路的方便时,也便慢慢接受了它。后来,经过一群工程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1909年10月,中国建成了第一条“国

产”客运专线——京张铁路。你不得不感慨詹天佑的智慧,因为“之”字形路线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没有大功率机车的难题。 为了孙中山先生规划的16万公里的中国最终铁路总长的“理想”,中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在地下一层,我见到了整个博物馆最大的沙盘——青藏铁路沙盘。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因此这段不必烦叙。我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出差去上高原,参加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的建设。我总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爸爸每次从工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气喘吁吁,后来才知道,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人连生活都是问题,更不别说修铁路了。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时,我并没有多么激动,但是那天在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沙盘,想象着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铺铁路,我心脏跳得很快。我不仅为我爸爸骄傲,更为中国铁路事业而骄傲。 我爸爸参与过多少条铁路的修建我已记不清,但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青藏铁路,就是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我初到北京,高铁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当我听说要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铁路时,我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它很快,很快。这条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伴随着我,目睹着我从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五的全过程。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没能在京沪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坐上首发车,原因是考试临近。但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问题(11分)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永遇乐 ①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a,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大桥桥面宽10.7米,为双向设计,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大桥共使用混凝土16714.2立方米,体积相当于137节火车车厢的总和;使用钢筋总重53.7763吨,相当于36辆广本轿车的重量。 ⑤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沿途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多建设者,修了7年,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也是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总投资近22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000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⑥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了历史。它不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险峻,而且也穿越了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百年梦圆的感慨。这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将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14.宜万铁路为什么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15.文章第③④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第②段与这两段是什么关系? 16.读第④段,说说文章是怎样说明渡口河大桥的? 17.文章第⑤段连用了五个“最”字,能否将他们去掉,为什么? (二)说明文(11分) 14.(3分)①它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1分);②桥梁253座68.487公里(1分); ③铁路沿线有24个车站,其中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1分)。

[整理]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

2011中國城市分類優勢排行榜 一、2011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對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的總體評價,是以經濟、地理與行政劃分為基礎,對中國兩岸四地省、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與評價。 《GN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涵蓋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由包括經濟競爭力指數、產業競爭力指數、財政金融競爭力指數、商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社會體制競爭力指數、環境/資源/區位競爭力指數、人力資本教育競爭力指數、科技競爭力指數和文化形象競爭力指數在內的10項一級指標、50項二級指標、217項三級指標組成。 2011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排名省區總分排名省區總分 1 臺灣93.51 18 安徽79.47 2 香港91.79 19 內蒙古77.21 3 廣東90.42 20 黑龍江77.05 4 江蘇89.88 21 重慶76.59 5 山東89.72 22 吉林76.38 6 浙江89.56 23 陝西75.99 7 上海88.55 24 山西75.45 8 北京87.79 25 廣西75.02 9 天津86.68 26 江西74.48

10 河南85.18 27 雲南72.68 11 河北82.93 28 新疆72.36 12 遼寧81.69 29 貴州71.52 13 福建81.56 30 海南70.57 14 湖北80.89 31 甘肅70.33 15 澳門80.73 32 寧夏69.49 16 四川79.93 33 青海69.48 17 湖南79.72 34 西藏66.26 2010中國省、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排名省區總分排名省區總分 1 臺灣95.47 18 內蒙古81.43 2 香港93.75 19 安徽79.17 3 上海92.16 20 黑龍江78.96 4 廣東91.84 21 重慶78.55 5 江蘇91.68 22 吉林78.34 6 山東91.52 23 山西77.95 7 北京90.51 24 陝西77.41 8 浙江89.75 25 江西76.98 9 遼寧88.64 26 廣西76.44 10 天津87.14 27 雲南74.64 11 河北84.89 28 海南74.32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6-14T09:26:41.8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冯星[导读] 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设计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景观,兼顾历史性和时代性,再次续写中国特色城市文化的道路。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浙江杭州摘要:近年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是传统文化的实体外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底蕴是景观设计的生命力,通过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融合,不断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更能增添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使其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从而表现出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引言 中国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千奇百怪、美妙绝伦,中国景观更是令全世界瞩目。中国的景观无论是从对城市的规划到园林的布置,还是从对景观的设计到单个建筑的设计,都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从我国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体系中,处处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体现。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和形态称为传统文化要素。这些传统文化要素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思想意志的载体,其所追求的朴素、含蓄、和谐的精神内涵和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人文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审美、智慧、精深和意境,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蕴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1.2现代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的原意是自然和开放广阔的景色,该定义类似于风景。19世纪初,景观一词开始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专指开放而广阔的自然景色。在城市化日益蔓延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大多被人工环境包围,社会对于景观的定义也在日新月异,因此景观设计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中国景观设计越来越多的与西方城市景观相接轨,面对中国现代景观盲目借鉴和抄袭西方问题,保持中国本土化景观设计和探索地域文化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盲目学习西方城市景观可以改变我们的城市环境,但是却很难改变我们的景观文化。中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不断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元素、内容,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以及新科技,新材料,使传统融入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去,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在世界中独树一帜。 2.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1 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温州南塘风貌街文化景观提升工程 在之前的几年,国内的设计行业非常流行欧美风格、日本枯山水、热带风光等等,景观小品不分场合的放置罗马柱、拱门窗券、狮头喷水等,或是弄点白砂粒,放几块石头、放个石灯笼就是日本枯山水了。甚至不管当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特征,种上几株加拿利海枣,布迪椰子就是热带风格了。这种设计风潮都是盲目跟从外国的设计理念,并不符合我国的地域需求,这种抄袭的景观设计会因为民族习惯和气候差异等因素造成建成景观的实用性降低,导致景观最终只能成为“城市化妆运动”中牺牲品,逐渐的被人们所遗忘。最后,这一景观设计理念便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现在的设计人员虽然将传统文化应该用在设计之中,但是这种融合是生搬硬套的融合,是无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那种牵强附会的园林设计以及建筑物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有相关学者指出,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应用不需要人们刻意的去传承,更不需要做一些所谓的设计理念来支撑其发展。若是设计无法与大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这一设计作品便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也就无法做出符合时代变迁的创新。若是做好传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融合,甚至能够起到引导时代发展的作用。 2.2 传统文化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1)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形式美。对于中国的景观设计而言,应用形式美的设计手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简单的说即是将语言和符号融入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点、线等的连接形成面,在连成面的过程中,将结构的美感勾勒出来,并通过形式的再模仿和创造过程,将组成面的小品展现在景观设计理念中。(2)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情感,将创造者的思想传达给大众。无论是创作诗歌、写作书画都离不开人的情感,在景观设计中更是如此,景观设计中的意境是设计者从自然、社会中体会到的感悟,并将这些感悟与景观设计结合,在设计时,把人的感情寄托在景观中,让景观不仅能够为大众服务,还能够让人们在场所中交流活动时与景观设计中表达的意境产生共鸣,进而达到以人为本的创作目的。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3.1独特的色彩运用

上海铁路博物馆导游词

上海铁路博物馆导游词 双语播客,科普之旅,由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制,Shanghai Daily—上海日报社制作,今天我们将带你到上海铁路博物馆。 今天,当你搭乘地铁,轻盈穿梭于这座城市时,你能想像100多年前的蒸汽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闸北区天目东路200号的上海铁路博物馆,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吧! 一走进铁路博物馆,便是一处宽敞的广场,广场左侧的月台旁威风凛凛的火车头和老式车厢仿佛整装待发。是不是有点老上海的味道?走,我们去一一瞧个仔细! 在你左手边这个100多吨重的火车头叫KD7型641号蒸汽机车,目前存世量极少,仅有几台。它是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机车工厂制造的,1947年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助给中国。 再来看看排在蒸汽机车后面的那节墨绿色车厢。它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高级公务车,据说曾为宋美龄女士专车。 排在站台最后的这辆小机车,是SN型26号窄轨蒸汽机车。它的轨距连一般火车的一半还不到。别看个头小,它的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一次可以拉动200余吨货物。小个子转弯也非常灵活,曾经在崎岖的云南山区大显身手。而车头旁竖立着的那个貌似站立的仙鹤的铁家伙叫做水鹤,是用来给蒸汽机车上水的。 这些看完了,先别急着进入对面的博物馆室内展区。因为这座英式古典风格的博物馆大楼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品味的展品。它是按照沪宁铁路上海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北站)原样,略加缩小在原址上建造的。从1909年建成到1987年退役,这座老火车站接待了无数南北往来客,承载了历史上的几多风雨。 休息一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幢红色建筑看个仔细吧。 走进入口,左手边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铁路建设部分和铁路运输部分。 进入铁路建设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馆中极具特色的展品,一台按照原比例复原的“先导号”火车头模型。它是1876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使用的第一台机车。 陈列在火车头右边橱窗内的那段钢轨,它的来头也不小。这段从淞沪铁路上拆来的旧钢轨工龄已达百年以上, 可以说是爷爷级的展品了。 一路走来,你能看到晚清的列车时刻表,近百年前的铁路界碑,孙中山先生绘制的《实业计划图》,还有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特大型两用双层桥—钱塘江大桥的历史照片。 走进钱塘江大桥照片旁的放映室,你将看到一段历史短片,真实地纪录了上世纪30年代日军轰炸上海铁路车站的情形。 放映室右边的一组展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成就。其中有一个黄铜头盔,是工人潜入长江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使用过的。 紧接着这组展品的是一个轮渡作业多媒体演示台,你能在屏幕上亲手操控渡轮运送火车过江。你的任务是让庞大的列车爬上渡轮,并且将它顺利地送到江对面的铁道上。那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快点动手试试吧!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铁路运输展区。

我国城市形象广告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

我国城市形象广告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析 陈 红 (西安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每一类地域文化元素都有其独特性,代表着不同层面的城市形象。目前,在选择和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 城市形象广告创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在运用方面还停留在初级视觉符号的组合展示阶段,缺乏有效整合,存在盲目化、雷同化、浅显化、模式化等方面问题,大大影响了城市形象广告传播的效果。城市形象广告的创作应紧扣城市形象定位,选择典型地域文化元素,挖掘地域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关联性,实施“因人制宜”与差异化、创造性表现,进而实现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实现广告传播目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形象广告;文化元素;运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10 [作者简介]陈红(1982-),女,河南陕县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学。 伴随着中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各城市在人才、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管理者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加强。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 “广告秀”,纷纷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城市形象广告,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生长于特定的地域之上,城市形象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和差异。把握城市的地域性,厘清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恰当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表现,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城市形象广告。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广告 1.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区范围内人们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传承,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似的行为习惯、风俗民情、精神品格等。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与社会人文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特定区域人们行为模式的总和,包含物质、制度和哲学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特定地域人的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制度层面包括特定地域人们的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而哲学层面则指特定地域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群体人格等等。 地域是一个地区的范围,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城市乃至乡村,而在一个国家的地区范围内,城市是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集中的区域,受特定地域文化的哺育形成了各异的城市形象。 2.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和利用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逐渐形成代表一个城市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符号,构建起一个城市的独特形象。 所谓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它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城市标志、经济支柱、文化积淀、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表象和能够神会的内涵,是城市各种资源挖掘、提炼、组合与具体工程策划、设计、实施相结合的“神形合一”。浅层的、表象的城市形象可以表现为城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市民的衣、食、住、行特征习惯和风俗习性等;深层的可以体现为市民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等。 3.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广告的关系 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如活动、公关、广告等,而城市形象广告无疑是一种直接又有效地方式。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信息,也就是解决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表现形式)的问题。城市形象广告的目标就是通过传播城市信息,展示城市独特性,使受众了解城市,激发其生活、旅游或投资的欲望和信心,因此在广告中说什么就格外重要。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历史文化遗产、风俗习惯、现实人文生活方式如日常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等,这些资源融合到城市的发展中就形成了其外显的视觉形象与行为形象、内核的理念形象,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内容,也正是城市形象广告应该传播的核心内容。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40-0340--

火车文化在现代社会 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火车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研究 2013年5月14日 1

目录 1、绪论 1、1概述 (3) 1、2火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 2、火车的发展与变革 2、1火车的起源和发展 (4) 2、2火车的变革 (8) 3、火车文化的发展建议 (9) 参考文献 (11) 2

绪论 1.1概述 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火车,也许是他的轰鸣声吧,小时候看着村边的火车,那轰鸣的汽笛和长长的黑烟,总能给我无限的遐想。长大求学以后坐火车的机会多了,老式的蒸汽式火车已经看不到,最常见的空调普快型的火车。 火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地方。火车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后院,汽车看见的是前脸。从火车上,你可以看见中国农家后院的菜地,工厂的废料堆,城市边缘的民工棚,上个时代留下的煤黑,贫民区歪歪扭扭的木头阳台,这会让你接触到真正的人民。 火车路基窄,加上坡度小,所以铁路有更多的桥梁,涵洞,使你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而汽车旅行由于过分地根顺地形和过宽的路面,阻挡了你的视线。 火车没有汽车交通的机械嘈杂和长途飞机的憋闷,短途飞机的浮躁,他可以在一种平稳的动感中找到节奏,同时找到安宁。你可以在火车上凝思,等待,盼望,回忆。 火车里的人,可以有交流,也可以闹中取静,人是文化的主体。火车里可以比较自由地吃,走动,玩各种游戏。 3

火车的脚步,总是沉着而稳重,哪怕是再多的车厢,他都努力冲向前方……勇往直前,笑对困难,风雨无阻,向着梦想的终点前进,火车,总是载着人最向往的品质,穿梭在中原大地。 也许,这便是火车的文化,火车的内涵。接触火车,恍惚之中看到了生命的价值,奋斗的动力。 1.2火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大众化交通工具,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比较了一下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①铁路运输具有安全正点的巨大优势,安全系数远高于公路; ②铁路运输受气候影响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的运转。 ③铁路运输速度越来越快。随着动车时代的到来,铁路有着陆地航空的美称。 ④铁路运输量巨大。铁路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5000t货物,一列旅客列车能搭乘旅客几千人,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5、铁路运输能源消耗较低。铁路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2.火车的发展与变革 2.1火车的起源和发展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