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国情知识汇总

中国国情知识汇总

国家概况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早在170万年至20万年前,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在经历了4000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制度。1949年,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形状为长方形,长高比为3∶2;旗面左上方缀5颗黄色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在大星之右,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产生于1935年。

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纪年。

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全国放假一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

中国重大和普遍的传统节日有:

春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清明节每年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o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O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o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o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国土面积

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地貌

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楞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

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混营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

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中国陆上疆界长2万多公里,东有朝鲜,东北有俄罗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有缅甸、老挝、越南。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环绕大陆边缘的海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岛屿与海峡

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沿海海域

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

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st1:chmetcnv>以上。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

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了国际风云的考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发展,结合新的外交实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对外交政策的某些领域作了相应调整,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体系。

中国把争取和维护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我们积极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处理国家关系既要维护自身利益,

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扩大互利合作。对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应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力求以和平方式妥善解决,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和实现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途径;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为和平解决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问题打开了新思路。我们反对冷战思维,提倡新安全观,主张平等参与,协商一致,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我们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主张加速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治上经受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强烈冲击,顶住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无理制裁,经济上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我们不仅积累了搏击国际政治风云的经验,也学习了化解国际经济和金融风波的本领。我们在外交实践中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并且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外交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中国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在政治上,中国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政治领域里的合作和协调不断加强。在经济上,中国除继续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还努力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扩大同它们的互利合作,开辟南南合作的新途径,促进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的发展。

中国一贯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积极致力于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

邻友好关系。我们维持和发展了同朝鲜北南双方的友好关系,参加旨在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中、美、朝、韩四方会谈,为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建设性贡献。我们积极发展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合作,与东盟确定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南亚各国,尤其是巴基斯坦等传统友好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国致力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先后于1996年和1997年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21世纪已经到来。回首过去的百年,前50年,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的外交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外交才开始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这5 0余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了国际风云的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不渝地坚持毛主席、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世纪的中国外交一定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局面。

独立自主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

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世界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人类共同发展需求的国际新秩序是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

4、中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中国认为,世界的多样性不应成为各国发展关系的障碍,而应该成为相互交流、补充、丰富的推动力。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

5、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6、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7、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新世纪,世界充满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根据毛主席关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于1953年首先提出并于1954年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25日,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28日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中国一贯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而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异同为标准。1982年,五项原则被明确地载入中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成为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建交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即1949年10月1日,中国政府就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维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要表明与台湾当

局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决不容忍任何国家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阴谋活动,也决不容忍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

目前,中国同161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人口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总人口12.95亿。

中国人口分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东稠西疏,以漠河~兰州~腾冲为界把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5%,而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9 6%,每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220人以上;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55%,而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4%,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2人以下。2、沿海稠密,内陆稀少。3、平原人口稠密,山地人口稀少。4、城镇人口集中,乡村人口稀少。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 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

从全国范围看,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黄淮平原。

少数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由于汉族人口众多,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这5 5个民族是:壮、回、维吾尔、彝、苗、满、藏、蒙古、土家、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土、

柯尔克孜、羌、达斡尔、仫佬、仡佬、锡伯、景颇、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怒、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京、德昂、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高山、赫哲和珞巴族。其中壮族有1500多万,其次是满、回、维吾尔、苗、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哈萨克、黎、傣等族,人口均超过百万。最少的民族只有几千人,如鄂伦春、鄂温克等族。

中华民族的分布具有既集中、又分散,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汉族分布的地区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其余分散在各地,与各民族共同杂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其余分散在全国各地。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既聚居又杂居,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学习,形成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语是当今中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上的通用语言之一。回族和满族也使用汉语。其余53个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23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国领土内,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中国政府处

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到2000年止,中国有五个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除此之外,还有30个自治州、121个自治县(旗)。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县以下的民族乡、镇四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以及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都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依照当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地安排使用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另外,国家还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民族大学(学院)、民族干部学校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央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积极支援,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

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尊重和保护,各民族都可以自由地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饮食方面,一般来说,南方人喜食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喜爱吃烤羊肉串、抓饭和馕,蒙古族爱吃炒米、炸羊尾和喝奶茶,朝鲜族爱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爱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和傣族爱嚼槟榔。

在服饰方面,蒙古族习惯穿蒙古袍和马靴,藏族爱穿藏袍,维吾尔族爱戴四楞绣花小帽,朝鲜族爱穿船形胶鞋,苗、彝、藏等民族的妇女爱戴金银制的饰品,彝族男女外出时都喜爱披"擦尔瓦"(形如斗篷的羊毛披衫)。

居住方面,汉族聚居地区普遍采用院落式住宅,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牧区的民族大多住蒙古包,傣、壮、布依等南方民族爱住"干栏"式楼房等。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各有不同,有火葬、土葬、水葬、天葬等不同的葬法。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习惯土葬;藏族实行天葬、土葬、水葬。

中国各少数民族年节习俗丰富多彩。如:藏族的藏历新年、"雪顿节",回、维吾尔等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各少数民族自由地按本民族的传统习惯欢度节日。

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都有人信仰,信仰者约有上亿人。当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信仰也有不同。

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仰在乌鲁木齐有广泛的群众性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伊斯兰教的教规、习俗等,也早已潜入信教民族的风俗习惯之中了。一个人从生到死,有意无意地都受到伊斯兰教活动或带有宗教色彩活动的强烈影响。例如,取经名、行割礼、死后安葬、结婚庆贺及节日礼拜等都是全民族性的。

藏、蒙古、珞巴、门巴、土、裕固族信仰喇嘛教(也称"藏传佛教")。傣、布朗、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佛教主要为部分汉族人信仰。东正教是俄罗斯族信仰的宗教。信仰佛、道教的汉人都是一些不出家的僧徒香客,信仰基督教的教士,如今多属"新疆中华基督教会"和"乌鲁木齐基督教会"两个组织。

佛教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公元四世纪后开始广为流传,逐渐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喇嘛教属中国佛教的一支,主要流传于西藏和内蒙古。中国著名佛寺有洛阳白马寺、西安大慈恩寺、杭州灵隐寺、河南少林寺。西藏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青海的塔尔寺,内蒙古的五塔寺,北京的雍和宫则是著名的喇

嘛庙。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七世纪中叶。中国著名的清真寺有扬州的礼拜寺、西安的化觉寺、北京的牛街礼拜寺、银川的东大寺、新疆喀什的艾迪卡尔大寺等。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不及佛教和伊斯兰教久远,影响也小一些,主要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少数农民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二世纪。北京的白云观、成都的青羊宫、沈阳的太清宫,是著名的道教宫观。

在中国,公民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所有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宪法的保护。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道教都建立了各自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组织,独立自主地管理宗教事务。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