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4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4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4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4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电子产品检验实习”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明显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子测量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硬件设计中原理图设计、功能仿真、器件布局、在线仿真、PCB设计

等硬件设计的重要环节

4、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

原理。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

作作风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一) 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1. 了解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 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3. 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其误差的表示方法。

4. 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二) 电子电压表

1. 了解电压测量对仪表的基本要求、电子电压表的分类、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

2. 能画出模拟式电子电压表(峰值型、均值型、有效值型)所用检波器的原理电路,掌握其工作原理;了解各类模拟式电压表的测量误差。

3. 理解DVM的主要技术性能;理解逐次逼近比较式、双积分式等基本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了解DVM中的自动功能。

4. 理解数字多用表的组成框图、工作原理及特点。

5. 能正确选用电子电压表进行测量。

(三) 信号源

1. 了解信号源的分类和基本组成。

2. 理解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3. 能画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框图,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注意其使用要点。

4. 能画出函数发生器的组成框图,理解其工作原理。

5. 掌握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方法,使之输出符合要求的信号。

(四) 电子示波器

1. 了解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分类。

2. 了解示波管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示波管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

3. 能画出示波器的组成框图,了解通用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掌握Y通道和X通道的工作原理,了解Z通道的工作原理。

4. 理解通用示波器的选用原则,掌握示波器的使用要点。

5. 熟练掌握不同波形信号的电压值、周期、频率、脉冲信号的前沿、脉宽、时间延迟、正弦波的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五) 电子计数器

1. 了解电子计数器的主要技术性能。

2. 能画出电子计数器的组成框图。

3. 掌握电子计数器测量频率、周期和时间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出相应的原理框图。

4. 理解电子计数器自校的工作原理。

5. 了解电子计数器的测量误差。

6. 熟练掌握信号的频率、周期、时间及累计计数的测量方法。

(六) 频域测量仪器

1. 了解时域测量和频域测量的关系。

2. 能画出频率特性测试仪(扫频仪)的组成框图,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用扫频仪测量幅频特性曲线的原理和方法。

3. 能画出频谱分析仪的组成框图,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性能。

(七) 电子元器件测量仪器

1. 了解集总参数元件特性。

2. 理解四臂电桥的平衡条件,能画出万用电桥的组成框图,理解其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应用。

3. 能画出高频Q表的组成框图,了解其工作原理。

4. 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框图和工作原理,能画出图示仪在测试二极管正、反向特性曲线和晶体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以及场效应晶体管转移特性、漏极特性曲线时的简化原理框图。

5. 会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试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曲线和反向击穿电压、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b 值、V(BR)CEO、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漏极特性曲线等基本参数。

(八) 智能仪器

1. 了解现代智能仪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功能。

3.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况。

选修模块

(一) 存储示波器

1. 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 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了解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几种显示方式。

(二) 逻辑分析仪

1. 了解数据域分析的基本概念。

2. 了解逻辑分析仪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显示方式。

3. 了解逻辑分析仪的基本应用。

实践训练项目

(一) 必选项目

1. 电子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的使用。

2. 电子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3.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

4. 电压测量及电压表的使用。

5. 频率特性测试仪(扫频仪)的使用。

6.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使用。

(二) 任选项目

1. 万用电桥的使用。

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四、课程教学建议

五、说明

1.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演示教学和现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

强对电子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任选实践训练项目可使用机动学时。

3. 在使用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各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电子测量仪

器的选型和实践训练项目。

4.大纲中未列出习题课和讨论课,为了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中插入进行,所引出的讨论课的内容根据实际而定,亦可由学生到时提出,课时也可灵活增减。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代码:H0207934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标准学时:56 课程类型:理论课 《微观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学位必修课程,也是不同程度上构成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其中与基础理论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等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

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社会福利达到均衡、市场失灵措施等。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更具体化,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导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分配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成本控制能力 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经济案例和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见到的各种经济关系,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模型,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求关系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宏、微观经济基本性质、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分析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并积极调动音像、互联网等各类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课程标准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型: B类(理论+实践) 学分:6学分 学时: 68学时(4学时/周,上课总周数17周)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任务:学生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体包括语言体系知识(指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话语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包括学习策略能力、语言尝试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同期及后续课程:《英语语音语调》、《英语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 (2)掌握语法基础知识; (3)掌握词汇2500个; (4)掌握篇章结构的分析理论; 2、技能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练习收听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8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8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1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3、素质要求: 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条件 1、教师任职条件 本科以上英语专业学历,身心健康,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另外要求教师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语言实验室、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能容纳60人、安装多媒体投影仪设备的教室一间。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四年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四年级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最主要的一点是 明确了关于英语课程的功能的新理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是语言课程改革中的最重大的成就。 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旨在体现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各学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 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及其他经管 类业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学》? 学分数:3学分 总学时数:48学时实验(上机)学 时:0学时 考核方式:院考 执笔者:编写日期: 2011年 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之一。它 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 心内容是一套工程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工程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 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 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 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公益性项目 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 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以达到能对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评价的 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熟悉技术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 (2)了解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 (3)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4)熟悉技术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 (5)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章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1)熟悉现金流量及工程项目投资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成本费用的概念及构成; (3)掌握工程项目的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计算; (4)掌握利润总额、所得税的计算及净利润的分配顺序; (5)熟悉经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机会成本、沉入成本的概念; (6)熟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7)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8)掌握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 (9)掌握资金等值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章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本成本 (1)熟悉建设项目资金总额的构成; (2)熟悉项目资本金融通和项目债务筹资; (3)了解项目融资及其主要模式; (4)掌握不同来源渠道资金的资金成本计算; (5)掌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 第四章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1)理解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含义、特点; (2)掌握静态、动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价准则; (3)掌握不同类型投资方案适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第五章不确定性分析 (1)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比较宽,具备经济分析与预测能力。(4)具有一定的经济论文、报告等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经济学基础》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宏观经济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与基本问题,具有理论性强、实用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快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

英语国家概况标准模拟试卷五

I. Read the following unfinished statements or questions carefully. For each unfinished statement or question, 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 are given. Choose the one that you think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or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rite the letter of the answer you have chosen in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on the answer sheet. (50 points, I point for each) 1.The British Isles are made up of _A_ large islands and hundreds of small ones. A.two B. three C. four D.five 2.The Norwegian Vikings and the Danes captured York , an important center of Christianity in _B_ A. 835 B. 867 C. 876 D.878 3.The spirit of the Magna Carta was the limitation of the powers of _D_, keeping them within the bounds of the feudal law of the land. A.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B.the barons C.the church D.the king 4.The nobles force King John to sign _A_ on June 19, 121 5. A. the Great Charter B. the People's Charter C.the Declaration of Btreda D.the Bill of Rights. 5.In _C_ , Philip II of Spain dispateched the fleet to invade Englad without success. A. 1585 B.1587 C. 1588 D.1589 6.The Commonwealth of England created by Oliver Cromwell lasted only _B_ years. A. 10 B.11 C.12 D.13 7.One of Cromwell's first acts after declaring England a Commonwealth, was to crush a rebellion in _D_ A. Scotland B.Wales C. England D.Ireland. 8.The first steam engine was devised by _b_ at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Scottish inventor James Watt modified and improved the design. A. Robert Bakewell B.Thomas Newcomer C.Jethro Tull D.Thomas Coke 9.By _A_ Britain had built up a big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A. 1900 B.1910 C. 1920 D.1930 10.The spar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as struck at Sarajevo on June 28, _B_, when the Austrian Crown Prince Franz Ferdinand was assassinated by a Serbian nationalist. A. 1913 B. 1914 C. 1915 D.1916 11.At the general election of 1945 Winston Churchill was heavily defeated, becaus_D_. A. people did not support his postwar policies B. Britain's old-colonial possessions were left C. Britain failed to become a full member of the EEC D. people wanted to forget about the war behind them and as Churchill had symbolized the war effort 12.In 1982, teh Falkland Islands War broke out between Britain and _a_ A. Argentina B.Brazil C. Peru D.Columbia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建筑工程经济学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Economics)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编号: 前修课程:经济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学分:总学时:3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能够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技术实践活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①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②能够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研究、分析和评价各种技术实践活动(如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价值工程分析等),为决策层选择能够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的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28学时第一章:工程经济学概论 2学时 基本要求: 1、明确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2、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可比性原理(满足需要、时间上、劳动耗费、价格上的可比性)。 3、了解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掌握工程经济评价原则。 5、机会成本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其含义。 重点:工程经济评价原则。机会成本的确定。 难点:机会成本的确定。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现金流量的概念。能正确地画出流量图。 2、熟练掌握利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均匀梯度系列公式不作要求) 3、掌握名义利率、有效利率的概念。能对离散式复利进行计算。 4、掌握等值地含义,能熟练进行各种等值的计算。 5、会查系数表。 6、掌握直线内插法。 重点: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利率的确定,利息公式的灵活运用,各种等值的计算 难点:利率的确定,各种等值的计算。 第三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4学时 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项目投资及构成。 2、会计算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3、了解工程项目运营期成本费用。 4、了解利润的构成及分配。 5、折旧的概念。折旧的计算方法 6、企业的收入、利润和所得税的核算。 7、现金流量的概念。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及构成,各种类型的折旧计算方法,工程项目的税前、税后现金流量的确定。难点: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4学时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独立方案各种评价方法。投资回收期(投资效果系数)、净现值、将来值、年度等值、 内部收益率法。 2、了解独立方案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及有关方法之间的关系。 3、会画净现值函数曲线,掌握常规投资净现值函数曲线的特点。 4、掌握基准贴现率(基准收益率)的含义。 5、掌握内部收益率的概念,内部收益率的经济含义及内部收益率的计算。 6、会计算项目、方案的动态投资回收期。 重点:方案的评价指标,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难点:通过指标计算对方案进行评判。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英语国家概况 适用专业(群):英语 1.前言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以及相关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集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为一体的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应让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所以该课程也是作为他们深化英语语言基础和提高交流能力的重要部分。 它是一门介绍英语国家(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社会文化综合背景知识的课程。所以它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知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繁多复杂,例如地理、历史、经济、政体、教育、艺术、哲学、性格、民俗、宗教等。本课程为英语专业各阶段各门课程提供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各门课程之间的互动和交融,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启发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自主性、分析思考的能动性、和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为导向,以认识和解读英语国家文化为切入点,深化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内涵关联,提升学习语言的实效和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能力。具体教学实施中,通过把本课程中所要求掌握的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等基础背景知识按相关过程分成若干项目,通过课堂作业,讨论以及学生展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分析和对照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培养较好的表达能力。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2学分。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弥补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为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和以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对英美两国的地理风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文件、政体制度、教育制度、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一个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使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文化思考力。 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在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察能力、文化思索能力、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探索能力。 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来解决相关问题。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全课程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五个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概况,涉及面覆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娱乐等方面。同时,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3—4年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 中年级段(3~4年级) 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05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理解重启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评议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事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评议打动他人。 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评议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英语课程标准 四、教材编写建议 五、文化意识 第一部分 前言 (1-9'ELA'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 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 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 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 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1-9'ELA'1.1)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 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 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 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课程性质 、总目标 、语言技能 、教学建议 、课程理念 、具体目标 、语言知识 、评价建议 、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学习策略

经济数学课程标准.doc

《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经济数学基础所属专业:财务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课程类型:基础课学时:84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经济数学基础》既是三年制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专业服务功能及素质培养功能,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数学应用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任务(1)专业服务《经济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即理解、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分析和处理经济数据,支撑专业后续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一起肩负着“专业基本素质”中的“经济活动分析”的任务。 (2)素质培养《经济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数学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能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言而有据、逻辑推理上思维严密、解释现象上精确完美、岗位变化时学习应变。 后续课程:经济学基础、统计实用技术、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 二、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及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而制订。 三、教学整体要求 在指导思想上,教师要突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衔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衔接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重视数学思想,重视软件解题,重视经济应用;学生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强化训练、强化实际应用。 在教学的内容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从专业经济案例或问题出发,展开知识、方法、思想和应用。要运用数形结合法、启发式、案例驱动式等多种方法教学,努力调动学生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英国国家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英语语言学习者,若不了解该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其交际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两国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知识,了解英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影响这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交际规则,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上围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线索梳理法、启发式等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又称协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是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并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组织演示、演讲、讨论等形式。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美国的政体时,我们可以和英国政体、甚至是我国的政体进行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对“Parliament”、“Congress”和我国的NPC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线索梳理法 线索梳理法,尤其是历史年代轴线表示法是表达历史线索最清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易于梳理,可操作性强,非常直接,便于记忆。比如说,英国历史很长,如果不进行梳理,很难记忆,如果整理成一条线索,效果却不能同日而语: Early settlers——Roman invas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s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o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two World Wars 同样,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 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 War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 2.技能目标 扩大知识面,有效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 Survey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课程编号140015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36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后修课程无 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进一步学习英美两国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课程。为了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开设本课程。本课程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可以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概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国情、社会和文化,掌握英语交际中有关英语国家概况的专有名词和常识,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国情,掌握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 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能初步听懂、看懂和交流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3.素质目标了解多元文化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 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英国部分第一章 The Country 【目的要求】 1、掌握国名、领土、国旗、国歌、国际地位、组成部分 2、熟悉邻国、临海 3、了解地形、河流、湖泊、海岸线、气候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讲授内容】 1、Position and Borders 2、Topography 3、Rivers, lakes and Coastline 【自学内容】 1、Components

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审核:系主任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与课程定位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工程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较全面的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清楚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 2.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悉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分析方法及由这些理论组成的各种基本方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 2.3 课程定位 工程经济学是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先修课是管理学、运筹学等,它是房地产经济学等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微观经济学 导论(1学时) 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运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导论(2学时) 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 理解:均衡价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运用:弹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消费者行为理论(2学时) 了解: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运用:效用理论去分析消费者行为,基数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法。 生产理论(2学时) 了解:市场经济制度和价格机制怎样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理解:在供给曲线背后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成本理论(2学时) 了解:成本的性质和经济利润 理解:短期成本函数中几种成本的数学公式与图形,长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的关系; 运用: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 市场理论(2学时) 了解: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单个厂商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 理解: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应根据什么原则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要素分配理论(2学时) 了解: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及其价格决定; 理解: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规律; 运用:分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微观经济政策(1学时) 了解:市场失灵的各种表现,分析引起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 理解: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方面的重要作用; 运用:解决或避免市场失灵的政策和措施。 3.2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 了解: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理解: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及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4学时) 理解:收入-支出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投资函数,乘数理论,加速数原理等内容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4学时) 理解:货币、银行的基本概念和货币供求与市场均衡等内容。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4学时)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IS-LM模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学时) 了解:供给财政政策; 理解:财政收入的两种类型,领会税收的原则,税收效果的分析,财政政策分类,掌握权衡财政政策。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4学时) 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消费储蓄与投资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