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虞永平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我刚才讲过,无论是不是课程游戏化项目,你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做这件事情,也就是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所以今天呢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前,我先说我们怎么理解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想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这跟小学很不一样。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那我具体来看不一样在哪里?或者说幼儿园课程它的要点在哪里?首先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拍脑袋今天决定做

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这个目的是适合孩子的,这个目的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一定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些目的是一层一层推进的,包括重复,不断重复某些,是不合适的,当然这个目的到了课程里面就变成了目标了。不能不断重复,偶然重复,适当重复是可以的。有些幼儿园总是做同一件事情,这个区域里面一个学期材料基本上没换,那就是重复,对孩子来讲就是浪费。所以幼儿园的目的必须层层推进。那我如何知道是层层推进?《指南》里告诉你了,在每一个领域,在每一个年龄段,他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到哪里,《指南》就规定了路线图,我们可以根据那个《指南》来做。所以一定要有目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指南》里。具体来讲,在《指南》的那些表格里。《指南》的那些表格对儿童获得的经验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但是不够具体,每个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把《指南》的这个表格更细化,这是目的。

第二个呢,不能漫无目的,想到哪里就是哪里,要有计划。因此一个学期该做哪些事,该进行哪些活动,一个月该做哪些活动,这是基本功,必须有的,做老师的基本功。编制幼儿园的计划,各类计划,是老师的一种基本教育能力。我们不能说今天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今天要游戏化,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不合适的,要有计划。一定要有计划,有了计划我们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有目的性,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三个我刚才讲过,课程是一个过程。有的幼儿园你进去以后你问老师:你们的课程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就拿了一本书给你看:这就是我们的课程。那么就意味这这个老师认为课程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文本,就是一本书,书不是课程。这本书如何演绎,不同的幼儿园演绎地方式都是很不一样的。单单有书不能说明这个幼儿园的课程,这本书到了你的手上,你会如何演绎?你会如何去转变?你会如何去发展?这才是关键,这才是真正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是做出来的,真的想了解一名幼儿园的课程,看书面的材料是永远不能真切把握的。要想了解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深入到班级里去,深入到活动过程里去,我们才能把握一个幼儿园的课程,所以课程它是一个过程。

在课程实施的课程当中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是什么?老师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讲解是引导,但是讲解不是最重要的引导方式,但是讲解在小学里是最核心的引导方式。在幼儿园不是,幼儿园的引导包括了,比如说:肯定、赞许、提问、启发等等,有很多的方式。有些老师一上课,大家说她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为什么呢?她喜欢讲解,从头讲到底,这对幼儿园不合适,所以引导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为什么不说教师的作用是讲解?用引导,引导是开放的,引导要根据情境来,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当前的情境是什么?那引导的方式就应该是什么?引导的方式和

特定的情境相关。

幼儿的学习状态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学习。幼儿园里面开始上课了,孩子两个手放在膝盖上,规规矩矩放在那里,三十分钟不动,这可不是我们好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并不追求的一种方式。虽然现在有的老师还在讲:小腿并并拢,小手要放腿上,眼睛看老师。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这样。有些活动必须让他动手,幼儿园最好的活动方式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什么样的活动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这种活动能够符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具有游戏的性质,让孩子感受到有趣味。另外,又有一定的挑战,通过这种活动他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因此幼儿园里面孩子的情绪的状态应该是积极的,应该是向上的。去衡量一个幼儿园,有的说走了一圈就能看出来这个幼儿园怎么样啊,从哪里看出来?从孩子身上看出来,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孩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一种局面。

幼儿活动的方式,活动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要动不动就是集体教学,不要动不动就是上课,至于我为什么不大主张幼儿园里面过多地去把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今天对老师们来讲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你能做到活动形式多样化吗?你能做到每一种活动形式都是有效的吗?你能做到每一种活动都能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吗?有些幼儿园区域是有的是铺开的,区域铺开来以后,老师就在一个区域里,她不停在跟孩子讲,孩子放那个东西她对孩子讲:那是不对的。她拿过来,或是自己去把它放一下,说应该这样做。表面上这个老师很投入,很负责任,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就是把集体教学变成了小组教学了吗?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到哪里去了?孩子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到哪里去了?但是也有些老师,因为现在是区域了,老师站在边上基本上是没事做,我还看到有的老师,两个老师在那里讲话,眼睛不看孩子。区域活动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不要怕它,但是要认真对待它。这种活动也是重要的活动形式,我们也要认真对待。当然这种形式里面,在区域里面有些是游戏,优秀活动我们也要去关注。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定要打破动不动集体教学的方式。今天要做的事,我们如何让各种活动有机配合,提高成效。不是要把课上得多么精致,哪些磨出来的课你们自己知道它的意义在哪里,教了这个班级再去教另外一个班级,最后磨出来了比赛了,磨课有意义吗?课真的能针对当前的情境吗?一定要改变观念,今天我用这个定义主要是让大家知道,《纲要》里面这个精神在实践当中有距离,还没有充分落实。

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中要落实这个精神,游戏化的意味在里面吗?要让孩子活动过程当中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包括什么呢?真正的游戏以及拥有

游戏意味的其它活动。这个精神不明白,说游戏化能做好,我不相信。所以我从这个定义和大家讨论,我不知道大家事前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对这个定义是否是这样想的。

接下来我想说一个关于课程方案的问题。今天我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干什么的?就像很多个幼儿园都在出书,出书作为一种追求,好像就说我比其他幼儿园厉害一点。书没有那么重要,书只是一个课程方案,这个课程方案主要讲的是我们平时用的教师用书。当前我们看到的、能买的教师用书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适性的课程方案,就是它是没有针对性的,不是针对一个幼儿园的。它有些的区域是适合我们的苏南地区,适合苏北地区,有些根本不说,在哪里都行,他不说适合范围的。其实真正的普适性课程是有一个范围的。现在还提出来专家们为什么不编一个全国通用的课程方案呢?谁要编,谁就是头脑发热。我们国家那么大,怎么可能编一个适合全国的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课程方案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真地去实行的。

大家看看还有一种课程方案呢是园本化的,某个幼儿园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编织了一个课程方案,这种课程方案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不能直接拿来就用。无论是普适的还是园本的课程方案,人家没有为你幼儿园专门编制,不可能正巧适合你这个幼儿园的,拿来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进行改造。

这两种方案的共同点就是它们在课程方案里面规定了一个行动路线图,描绘了一种可能的课程方案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种课程方案都要进行改造,不能原封不动地去使用。所以我们在用这些课程方案当中,就要看哪些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自己。因为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没有办法从零开始,说我完全自己来,我想很多幼儿园做不到。再好的幼儿园都是从借鉴开始的,都是借鉴别人的课程开始的。我们在借鉴这件课程的方案过程当中,把一些好的理念放进去,尤其是把游戏课程观、生活观、经验观,把这些放进去,让这个课程更加适合自己,这就是课程建设的过程,这就是课程方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师用书。

那么下面说一下教材与学材。那些小学里面,孩子手上有课本;在幼儿园里面呢,是没有课本的概念。老师用什么教?孩子用什么学呢?因为课程方案只是规定了一个行动路线图,只是一个大致的计划,老师用什么去教?孩子用什么学?就教材与学材的问题,教材与学材可以有一些纸质的材料。比如说数学可以需要一些纸质的材料,美术也需要一些纸质的材料。但是纸质的材料不是最重要的,最后重要的材料应该是一些操作性的材料,也就是来自生活当中的材料,孩子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园里面要严防幼儿像小学生一样每人拿一本书就教书上。幼儿园大量的操作材料应该是孩子可操作的,应该是孩子生活当中的。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幼儿园里面要有课程资源,要有建立课程资源

库,一会儿原老师会讲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了。幼儿园教材和学材都不可能依靠购买获得,一个幼儿园很有钱它什么东西都可以买,老师就不用去收集了,这种课程肯定不合理。没有哪个商家为你准备所有的课程资源,大量的课程资源应该来自生活当中,挖掘生活中的多样资源应该是老师的重要职责。我们说老师做课程,搞课程建设,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挖掘、寻找这些课程资源。听到我们有些幼儿园对这些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并且在不断的形成资源更新的机制,这些都非常好。

幼儿园应该有课程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只是一个叫法的问题,幼儿园说我这个不叫资源库,叫资料库行不行啊?叫资料室行不行啊?都可以。前提是资源库、资料室是储藏孩子活动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这些资源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活动,影响到孩子获得什么样的经验,最终影响到教育质量,影响到孩子的发展的目的有没有达成。

要把幼儿园资料库的建设当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依据《指南》的精神,从大自然大社会当中去获得资源。我想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是可以放进资料室的,有的资源是不能放到资料库的,它就在外面。比如说种植园地是资源的一部分吗?是的,它没办法放到资料库里面去。社区生活当中有很多民间艺人,有很多建筑,能不能把它放到资源库里面去?但是,我们要记得这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库不是间房子,它是一个系统。去年我到镇江的一个幼儿园,在幼儿园看到它的资源已经电脑化管理了,在电脑里面可以查出来,我们的课程资源有哪些。这个是很好的,这样便于我们发现哪些资源短缺,需要增补了,要形成一个资源库的意识。

国家为什么要对教师用书进行审查?《国务院对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国十条》里面,说要加强幼儿园玩教具,幼儿投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要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也就是教师用书怎么样去审定。这个教师用书就是我前面说的课程方案,对课程方案进行审定。为什么要进行审定呢?因为审定就是为了保证课程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今天在这方面是缺乏审定的,谁想编就编。你们到街上去找一下,都能找到,是不是每一种都科学的呢?我可以说有些方案是非常不科学的,至少不是全面发展的,很多内容被漏掉了,在方案里找不到,有些内容明显是小学化的。在有些方案里面,部分领域的内容被放大了,有些领域被缩小了,这是不允许的。这是违背全面发展的这个精神,虽然要对课程方案进行审定。这个审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发展,保证教育的质量。

审查的目的总体上来讲有这么几个,一个是确立基本观念。比如说里面体现的观念应该是生活的观念、游戏的观念、经验的观念,不是小学化的观念,不是追求特色特长观念,不是追求利益的观念。另外要看一下,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你有哪些目标,那些内容能不能达成这些目标呢?这需要关注。还要通过审查,去关注一下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有没有落实。有些方案做了以后孩子是被动的,有些方案你按照它去做,基本精神是对的,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孩子的游戏权有没有得到保护,游戏精神有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游戏方案对游戏一点都不关心,游戏时间没有反应,游戏精神没有很好的体现,这是方案的一个弱点。课程资源是不是广泛的,活动是不是多样的?我刚才讲了,课程资源不要动不动就用教材,用儿童用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在生活当中的,是不是广泛,活动形式是不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是要审查的。

那么我跟你们说审查干什么呢?幼儿园选择课程方案的过程,就是对课程方案审查的过程。你如何选择一个课程方案,你是否看它们目标全不全,它有没有小学化倾向。一定要审查,这个审查过程不止是行政的,也包括幼儿园,我们幼儿园自己就有一个对课程方案审查的过程。大家都知道教育厅“游戏化”的文笔里讲过,可以根据一套或者多套方案拿来进行改造,形成自己的课程方案。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如何选择?我刚才说到的这个一、二点,选择的过程当中我们关注一些问题,所以不要把那些课程方案当成课程。只有当这些课程方案变成实际活动过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课程。我们要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去把握方案里面的核心精神,让那些核心精神能够在实践当中得到贯彻,得到落实。

下面我将说的什么是课程的园本化。课程园本化是实现课程适宜性的关键。对课程的审查,审查它解决的是合格问题,它解决了合作与否,不能解决适宜与否。幼儿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课程方案。适宜的问题怎么做呢?适宜靠别人是做不到的,只有靠自己,适宜的过程就是园本化的过程。“适宜”必须通过园本化的课程来做到,“合格”是通过审查来做到的,所以要借鉴一个或者多个课程方案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面来进行改造和完善。

那我们看课程方案怎么来改造和完善呢?不是坐下来几个老师去改这个课程方案,那是文字功夫,文字功夫不能让课程真正适合的。如何让课程真正适合呢?要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当中,在实践基础上,让课程更加得完善。园本化的过程不是书面工程是实践工程,要在实践过程当中来实践,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大家看我描红的两个字,没有哪个幼儿园用了课程方案,一个学期课程就适合了,这不可能的。课程的园

本化,课程的适宜性,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逐步地让这个课程往更加适合自己去。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不要断的去思考,也是一个改造的过程,还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园本化的过程千万要关心不是一个笔头上的功夫。我为什么说这个事情?我说的现象不知道在座的幼儿园有没有。有些幼儿园一个假期,园长带着几位骨干把课程方案一改,说我们的课程方案好了,大家可以去做了,那是不行的。你只是作为文字的功夫,不能说那个课程化就是适合的,必须通过大家的实践,去验证适不适合你。而且要思考:为什么适合,为什么不适合?还有一个就是要创新,我们幼儿园的特点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的特点在哪里,我们的资源又是在哪里。要避免把园本过程当成书写过程,课程是写不出来的,是做出来的,重点要在实践上,不要放在书面上。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最近大家去安吉去得比较多,看过安吉以后,有些幼儿园一到那里,我看到就能猜到她去过安吉。为什么呢?因为她场面上的活动器材是一样的,基本上就是这么干的,这个梯子,都是这么干的。最近我去的一个幼儿园,我看完了我也知道她去过安吉,但是里面她做的事情和安吉不一样。我为什么看到?我认为她领悟了安吉内在的精神。内在的精神是什么?把当地的资源用足用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像我一开始讲的,孩子的学习应该是主动、活泼、生动,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个幼儿园她用的材料跟安吉不完全一样,但是我可以看得出来,她把当地的材料用足用好,有些资源是社区里的,有些是家庭里面的,有的是边上企业里面的,她都充分地用起来了。我看到的景象是孩子非常忙,满头大汗,老师喊都喊不回来,这就是很投入,很专注。她基本精神就是安吉的精神,把当地的基本材料去用足用好。她的材料和安吉显然是不一样的,她用竹子,上面打了孔,用螺丝螺帽构建成一个架子,不是做出来现成的东西,是开放的,你看这就改造了,有发展了。同时,她又用了一些生活当中的材料,管子等等。

我一直以为,课程的园本化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向。课程园本化说到底,不是说每一个幼儿园要写一本书,是课程要更加适合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幼儿园课程,而且在实践当中,验证了这种课程是适合的,里面充满了老师们的智慧,而不是别人的智慧。里面充满了问题需要老师们不断去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好的课程,是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园本课程建设的是老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专业能力的主要发展重要途径。单单书面写作是不能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只有真正的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面去思考一面去实践,教师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其中包括像这种设计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活动组织的能力。

无论是现在课程建设发展项目还是游戏化项目都需要老师们拥有课程设计的能力、活动观察的能力、分析的能力、组织的能力、创造创新的能力,都需要专业的能力。没有专业的能力的保障,这些项目是无法推进的。我上一次的游戏化培训的时候,殷主任让我讲的是游戏化的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基本的专业化能力要拥有,不然我们是不能推进游戏化的。

园本课程的建设不是从有到无两个阶段。有的幼儿园说有,有的幼儿园说没有,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过程。所有幼儿园都这这个过程上,所有的幼儿园都在为课程更加适合自己而努力,因此不同的幼儿园都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千万不要理解成他们有这个能力,可以让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我做不到。你也在做,只是你目前园本化的程度跟别人相比,不一样。所有的幼儿园都在这条路上,哪个幼儿园说我只能做别人本子上的东西,我不能园本化。这种幼儿园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认定这样,你低估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你低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你甚至限制了教师的发展。所有的幼儿园都可以去改造你的课程,你的课程只有在不断改造过程中才更加适合你的幼儿园,才能够更加促进孩子的发展。课程园本化也是课程适宜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建设的必然结果。我们做幼儿园课程建设最终要干什么?就是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的幼儿园,所以要从幼儿发展的大局上认清园本化的必要性。从课程更加适合孩子,让幼儿更好发展的意义上来讲园本化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也是可能做到的,只是不同幼儿园的速度不一样。

说园本化发展中,一开始从坚守某一个文本别人的文本,从局部改造,到全面改造,到积极创新,到整体建构,不同的幼儿园就处在这个水平上,每一个幼儿园都在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园长们找找看,你在哪一个点上,所有幼儿园都能为自己找到一个点。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向下一个点前进,最终目标是向课程适宜性前进,向课程最有效推进的发展前进。

课程建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幼儿园课程建设不同于中小学课程设计。中小学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知识点,确定课题,确定课文。幼儿园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幼儿园可以声称没有园本课程,但是他不可能不进行课程建设计。课程设计是所有幼儿园都要面对的共同的任务。课程建设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更新,刚才说过有些是基本观念,我们必须要有的。比如课程游戏观,游戏观是我们的基本观念,必须拥有的。幼儿园课程没有游戏观念的介入,不会成为真正的幼儿园课程。因为幼儿园课程有个定义,大家还记得一开始我说的定义,要做到这些要求,课程必须游戏化。所以观念要分明。

另外一个呢,课程是有结构的,不同的幼儿园课程,结构不大一样。有些幼儿园是五大领域,有些是主题加五大领域,有些的五大领域加区域,有些是主题加区域,不同的幼儿园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课程的结构。在课程结构里有相应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幼儿园他们的内容很不一样,南京市的某个幼儿园课程跟阜宁县里的幼儿园他们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它的资源是不同,所以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另外幼儿园活动状况的评价和分析,还有活动形式、方法等等,还有资源的挖掘和活动的创设,这些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今天进行课程建设,无论是游戏化项目,还是我们课程建设化项目,做的事情是一样的,这几件事情你是一定要做的,要理一下自己的观念在哪里。我们目前的课程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合理不合理,还要不要改进?我们课程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反映孩子的生活,是不是把周围的资源充分利用了,我们的这些内容是不是真的感兴趣的?要对内容进行调整。我们孩子的情况我们清楚吗,我们观察评价了吗,我们分析了吗,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评价去修改内容了吗?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活动形式我们是不是多样化了?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可不可以丰富?幼儿园的周围的资源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工作都是课程建设要做的,因此,无论是课程建设组还是游戏化组,这些内容时基本内容,这些东西在教育厅的文件里都是有的,都涉及到了。

为什么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落实,不取决于政府,不取决于园长,而是取决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做得这么样,直接决定孩子的发展,直接决定我们的教育质量。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将会影响幼儿的重要发展,因此老师在建设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课程建设园长千万不能喊几个骨干去完成,让所有的老师都介入,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建设的建设者,每位老师都可以对她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整,进行改造,进行创新,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每一个老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希望幼儿园整体水平提高。

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是当前幼儿园的重要工作。课程建设不只是专家的事,专家可以去做但不是起关键的作用,不只是园长的事。它主要是老师的事,老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实施者,事实经验表明,那些幼儿园课程经验做的好,都是老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老师有种充分的热情,她们的课程就能充分做好;如果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她们的事和我们没关系,这个幼儿园课程是不可能做好。要把老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实践者、思考者、创造者。这问题不解决,课程建设项目是没办法推进的。

课程建设需要一些基本的理念。为什么需要理念,因为这些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指路

明灯,有了这些理念,我们就能知道课程往哪个方向走,它会影响课程建设的方向和质量。

在《纲要》和《指南》中反复强调了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的理念是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生活化、体验化、整体化、过程化、情景化。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

这些理念是相互关联的,是相通的,从一个理念切入,一定会到达另一个理念。我们幼儿园不一样要把这些观念弄全,抓住几个核心,其他理念也会站起来。比如说:是游戏的怎么不情景化呢,怎么可能不过程化呢,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是生活的一定是整体的,所以是关联的,我们要有这些意识。

现实的理念切入点不同,但是它们相互关联。所以你们现在去看课程方案,它不可能把这几点都写全,只写了其中几个,那你会不会说它不全,不会的,它们会把其它理念带出来。

课程游戏化的意图是什么。我从游戏化倾入,一定会涉及其它观念的,游戏一定会涉及生活,因为游戏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一定会涉及过程、情境,我只是从这里切入。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所以我一直认为教育厅从教育游戏化切入,是抓住幼儿园游戏最重要的特性。幼儿园课程和重要性课程相比,应该是游戏性的,体现游戏精神的,是幼儿园开设和改革跟建设的突破口。幼儿园课程如何避免小学化、成人化,就是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它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特点。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强调游戏化也是为了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对孩子来讲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大的兴趣是什么。当我们到一个幼儿园去,如果经常看到孩子跟在老师后面: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游戏?说明当前的活动太无趣了。游戏化不是让孩子一天到晚玩游戏。有位园长曾对我说:这个太难了,幼儿园的课程怎么能全都游戏呢?她把“游戏化”理解成把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告诉你们,我也不会,这不可能做到。但是让所有活动都符合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能积极地投入,专注地参与。这是可以的,这是游戏精神。

游戏化不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有的省里不叫“游戏化”,而叫“生活化”或者“趣味化”、“经验化”,这些观念是相通的。做“游戏化项目”,既要理解什么是游戏,也要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过程,什么是情境。提“游戏化”的好处是抓住了当前我们幼儿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抓住了老师们在认知上的一个缺失——游戏精神如何贯彻在一日生活当中。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本质特性。

课程游戏化的实质是什么?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集体教

学活动有必要,其他学习型的区域也有必要。活动都不要了,都改成自由游戏,这是理解上的误差。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变成游戏,而是要确保游戏基本活动的时间。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要渗透幼儿园所有的活动中来。我问大家一个基本的问题:“你们幼儿园现有的教案,能不能让它更有趣一点吗?”我相信一定可以。让一个活动变得更有趣一点,这就是在渗透游戏精神,这就是游戏化。游戏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现有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适合孩子,更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幼儿园不能是被动的,小学也不能,今天的小学如果再不改革,后果很严重。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在真正促进孩子成长吗?

大家都知道,《规程》《纲要》都有一个命题: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基本活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改成游戏,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是:幼儿园课程应该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让孩子感觉到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要把这种精神体现到一日生活里面去,尽可能用这种意识来组织活动。晨间活动可以吗?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吗?都可以。第二,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应充分保证,这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另外在其他环节,尤其是集体教学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的方式,让教学活动游戏化。我任意给你一个教案,在这个教案里增加游戏的成分,你们会吗?都能做到吗?但事实上,我们在设计教案时真正这样做了吗?有的时候就会忽略,我们要让集体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需要。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特性。今天的小学改革也在注重游戏化,也在注重这个问题。你们看,小学老师获奖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在讲“游戏化”、“情境化”,只要带这些词的就容易获奖,因为它贴近孩子。江苏省技术教育改革成果获得一等奖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情境就是一个过程,就是生动,就是要游戏化,具有游戏性。小学都在走这条路,我们幼儿园怎么能不走这条路呢?现在提出“小学教育零起点”,不是指小学教育没有起点,小学教育从哪里起跑,就是从一年级开始起跑,不是从二年级起跑也不是从0.5年级开始,小学零起点就是从一年级开始上该上的东西。“小学零起点”告诉我们幼儿园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别管小学的事,不要小学化,也就是幼儿园要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来教,把幼儿园孩子该学的东西放到课程里去,并且要用合适的方式、符合孩子特点的方式。什么是符合孩子的方式?那就是游戏的方式。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讲,游戏是他们存在的方式,游戏就是他们生活的内容,自由、自主、创造应该伴随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如果幼儿园的孩子没有游戏,那一定会变成小学化、成人化。我们幼儿园里

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鼓励孩子游戏、欣赏游戏,不要存在挑剔、挑剔的眼光。服务游戏,怎么服务?就是要提供环境和材料、观察游戏,不要介入游戏要多观察,最后就是合理指导游戏。什么是合理指导?孩子有问题才去指导,别没话找话。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没有小学化、成人化的环境下学习。

教育厅的这个文件就体现了这种精神。培训了那么多次,我第一次把文件放在里面,因为不止一个园长和我讲,说培训了以后幼儿园还是死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什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看了文件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培训了以后却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呢?文件里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要建立游戏化?因为当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游戏观念没有真正的落实,所以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理念的切入点是游戏化。

接下来讲的是游戏的内容,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实践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不是老师口头教,要让孩子实际地去感受,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也就是回到过程中去、回到情境当中去、回到生活里面去,要让孩子有游戏的感受。具体几个方面也很清楚:第一是明确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怎么明确这个理念?通过学习,明晰教育的理念,增强课程意识,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来提升理念。目标很清楚,观念要先行,游戏化就是要让孩子回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所以幼儿园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活动里要有游戏的精神。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改造游戏化方案,也就是你现有的方案,游戏的成分、游戏的精髓还没完全进去,要通过改造把这种精神放进去。里面讲的很清楚,要基于一套或者多套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等方式,从环境设施、游戏区域、活动组织、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着手,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接下来就是创建游戏化的环境。环境很重要,对幼儿园来讲,环境中隐含着资源,环境是孩子直接作用的对象。要动态地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改造,环境不能一尘不变,只有环境改变了,经验才会变,所以环境是重要的。第二要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区域内不只是做游戏,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数目要充足、种类要多,对幼儿的发展要适宜。

然后要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资源很重要,没有资源是不行的,资源不是花钱买来的,要去收集、要去挖掘、要去整理,要构建一个资源库,这个资源库要科学的管理,

要有效的利用,让资源库里所有的资源能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所以这个文件中,从哪里开始做,做什么,都是很清楚的。

最后提高游戏化的能力,也就是教师要有专业能力,没有专业能力进行课程建设是很困难的。通过游戏化活动,不止是课程适宜性提高了,不止是让孩子的学习更加生动了,教师也要成长。幼儿园老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诊断能力都要得到提高。教师团队要更加凝聚,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所以做这个项目不只是为了课程本身,也是为了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幼儿园课程切入点是相同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但是他们都要围绕《指南》的精神,都要促进本质(幼儿发展),促进发展所以这些观念是相互关联的。

要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除了之前说的观念以外,更加重要的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是要很好地贯彻《指南》的精神。如果你能有效地贯彻《指南》的精神,你就做到了课程的游戏化,因为游戏化也是《指南》所创造的。但是在实践当中,我们离游戏化是有距离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二十五年来,我们对儿童游戏权没有充分的重视、自由游戏时间没有保证、游戏精神在整体幼儿园课程当中没有充分去落实,所以教育厅抓这个项目,我认为抓住了要害,就是维护孩子的游戏权、促进孩子的发展权。所谓促进孩子的发展权,就是通过维护孩子游戏权,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还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加的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权,所以是体现了幼儿园的特点。

《规程》《纲要》《指南》这三个文件对游戏越来越重视。《规程》中“游戏”这个词出现9次,生活的概念出现的频率很多,经验的概念也很多,因为它们是相关的。

我们今天的目标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有趣一点。有趣的学习就是要我们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哪里?一方面在《指南》里,另外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去研究。《指南》里说的是一般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所面对的班上的孩子特点是什么,这要进行研究,要把学习跟研究真正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儿童。要研究儿童,努力使得幼儿园的活动更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园课程有趣点,也意味着有效的学习又能获得更多的新的经验。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孩子能获得新经验,不断的重复总是这些经验这是不合适的,这不是有效的学习,也是无趣的学习。老师埋怨孩子:“现在的孩子连游戏都不会,都不喜欢玩。你看,玩一会儿就跑走了。”什么区域一会儿就会跑走呢?那个区域的材料换过吗?那个区域放了两个月游戏材料都没有换过,孩子不跑才怪呢!你不能吸引他,他当然要跑走。我们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让这种活动能真正吸引孩子的,能够让孩子获得新经验,能够让孩子面临问题和挑战,能够让孩子各种感官都能够调动起来的,这才是

好的活动,这才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生动有趣的活动。

儿童有趣有效的学习这是我讲的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去想,如果说孩子活动是有趣有效的,它跟老师的脑力消耗成是成正比。我们越是动脑子,一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去安排活动,这种活动一能吸引孩子又能够让孩子投入。一个活动里面老师很忙很累,老师不停地参与,老师不停地在指导。这种活动不见得是最有趣的,所以老师付出的更多的是你的智慧。回到一开始我说的老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引导,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都要示范,不是都要讲解。

现有的游戏往往处于这三种水平:一种水平混乱失控的游戏,有些幼儿园的游戏声音非常吵,效率非常低,不知道在干什么,叫混乱失控游戏。第二种简单重复,孩子的脸上是没有表情的,简单重复做一件事,这种幼儿园也是有的,我们更希望是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学习,让孩子感觉到有所挑战,让他喜欢、投入、专注,我们希望的是这样子的游戏。

游戏的基本要素,这样要素是我们在课程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是空间要素,就是我们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象的情境,要有分工可以分担和扮演角色,有材料可以让孩子去自由的表现角色的行为,有规则的,能够协调不同角色的行为,孩子之间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处理他们的问题。还一个就是有兴趣,他可以持续发展情节和行为,孩子可以自由地去创造,去发展他们的情节。有的幼儿园经常表演活动,为什么表演孩子后来没兴趣了呢,主要因为那个剧目,老师让别的小朋友看好,不对的话就要纠正。一个剧目表演到最后孩子们觉得没劲了,里面增加台词增加动作的这是允许的,只有这样孩子的表演才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刚说了一句和台词不一样的就有人去纠正他就没意思了,要给他空间和想象。

高水平游戏有一些基本的特征,无论是十五分钟还是一个小时,孩子们都能高度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因此时间不是关键,你们看什么是关键?高度参与。什么是高度参与?投入、专注。如何才能做到投入、专注?他感兴趣,适合他啊,儿童相互分配角色,在游戏中扮演合适的角色。什么是合适的角色?就是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是每次都是老师去分配角色,即使有存在异议,也不会出现行为问题,不会出现相互之间殴打、辱骂这些行为问题。儿童可以通过协商和妥协去解决问题,后面就是讲的就是这个,协商的过程通常都是时间短,并且能达成一致。现在我们的老师也让他们去协商,协商不来怎么办?两个人站在那里,是不合适的。我们希望孩子协商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逐步缩短,最后可以很快达成一致。我们要避免老师一份做法官,跟他们说这个不合适,这没有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富有成效的游戏嗓音水平合理,并且在善意的提醒下较易安

静下来。什么是嗓音水平合理?现在有些幼儿园在教室里玩游戏,这个教室里静得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个是不正常的。要有点声音,他们可以相互讨论,笑出来也没关系的,突然爆发出来一个很响的笑声也是可以理解的,说明现在面对的情节特别有趣,但是不能老这样下去,这叫嗓音水平合理。

有特定需要的时候,会向教师寻求帮助,不是动不动老师就去干预他们。他有需要的时候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儿童会邀请老师去观看他们的游戏,批准他们的做法,批准他们的做法和提供反馈意见,然后儿童会继续自己的游戏。这种游戏很少需要老师的介入,儿童使用材料的方式有创意,所以游戏是创造的。游戏时儿童不一定需要真实物体做道具,因为可以以物代物可以想象啊,不要老说他们不像。

经验是游戏化课程的核心追求,通过这种课程最关键的要让孩子获得经验。游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要愉悦,是要高兴,也是为了获得经验。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要体现要让孩子愉快、积极地投入,更重要的所有活动不要问最后孩子获得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反复的玩,他不见得能获得新的经验。有的老师曾经举过一些特例,有的孩子特别喜欢下棋,每次选择他都下棋,而且下同样的棋,就做一件事情。这些孩子的兴趣我要不要尊重,要的。但也要介入的,因为他们的经验单一了,不利于他们的发展。为什么他只下棋不干别的呢,你不能让别的活动有点兴趣?让别的活动兴趣高到他连下棋都觉得没意思,难道这不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吗?对这些孩子,要有游戏的方式。

幼儿园阶段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年龄越低越是要通过直接经验来进行,所以游戏化活动用游戏化方式来展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要求我们关注过程,关注情境,一定要在过程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因此幼儿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不能让孩子端端正正坐在那听老师讲解,不是这个样子,这是不合理的,这是小学化倾向。幼儿要在情境当中学习,在行动当中学习,幼儿的学习应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孩子可以玩,玩不是无聊的,玩可以获得新的经验。游戏是玩,在玩中不断获取经验,这种玩是投入专注的,可以让他获得新经验。因此在哪里玩、玩什么、如何玩,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师要有设计能力,我一开始说老师要有目的意识,还要有什么计划的能力。不能把学习和玩绝对对立起来,玩和学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过多的介入游戏,就难以落实游戏的精神,就是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自由权。

课程和游戏也是相互生成的。约翰逊说:“自由游戏或自发游戏期间经常生成课程,。幼儿园的游戏几乎与课程是同义词。”游戏与课程几乎是分不开的,因为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孩子经常在生成新的活动,经常在获得新的经验,所以对两者不要区分的太清楚。

老师安排空间、时间和材料,以便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从而获得对每一位孩子有益的经历和活动。这个有益的经历和活动不就是课程吗?老师在安排材料的过程当中,在安排游戏的过程当中,其实就在安排课程。它的目的是在自然性的环境下为全体幼儿提供丰富的刺激。游戏既是一种学习的媒介,也是一种适合于发展的实践。也就是能够适合孩子,让孩子能够获得有益经验的一种实践。

对游戏质量的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要确定教室里面“儿童经验的连续性”。游戏有没有促进“儿童经验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游戏不能一成不变。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换游戏的材料,让孩子在今天获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今天的经验跟明天是不同的,明天的经验跟后天是不同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游戏材料要不断变更,这才有可能让经验是相互连续的。有些幼儿园区域放在这里面一个学期没动过,没增加过材料,这是不合适的。游戏材料的更替的速度要看孩子活动的状况。更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孩子活动的表现。更替的支持是什么?资源库。所以幼儿园为什么要有资源库,没有资源库你用什么去更替?不更替经验怎么可能是连续的,经验是单一的,就是一个经验。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不能小看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在教育厅的文件里专门有一点讲了材料、资源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一下课程游戏化的可能误解。一个误解就是我们要设计游戏,增加教师指导下的游戏。把游戏当做教学一样,来周密地设计,老师来指导,把游戏变相变成游戏的课。这问题不是我随便讲的,是近期来老师们的反映,我说的问题都是我听到的反映。刚才我说的大家都知道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让游戏的活动因素,不是像教学一样的去设计,不是教师去控制游戏。还有要强化各类游戏的目的,强化教师的指导。不是的,游戏本来是自由、自主的,游戏还是游戏,教师不要过多的去介入,不要清清楚楚去确定每一个游戏的目标。游戏过程中还是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游戏是开放的,游戏所获得的经验都是开放的。

还有的幼儿园提出要不要增加游戏课。这千万不能干,课够多的了,不能再增加。在所有的活动中增加游戏环节,不能一概化,有些活动是可以的,别所有活动。所有活动太累了,当然我们可以让所有活动变得有趣。

进行游戏设计的组织的比赛,这个不要干。游戏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班和班之间都是不一样,它是根据幼儿园班级的情境来的。那比赛比什么?是没办法比的。如果比赛了,就意味着比教师的主导性谁强,这个要避免的。

另一个要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游戏计划要有但是不要过多细化,游戏应该是开放的。你只要把材料放进去,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操作。如果说游戏活动和我们平时

的活动有什么不一样,游戏在于孩子对于材料自由地操作,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什么,多样性的经验,有些经验你想都想不到,所以它是开放性的活动。游戏化的思路和途径总结归纳,就是领会游戏精神的内涵,前面第一段我就讲了游戏精神的内涵。另外一个要在落实《指南》的总的背景下思考课程游戏化。因此推进游戏化项目跟《指南》的学习有机结合。不能说这是两件事。我也听到过类似的话,既要落实《指南》,又要做游戏化项目,这样太累。

第三,要理解生活、游戏、活动及经验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关联的,更多的关注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了,要聚焦到幼儿多感官,多样化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上来。第二个呢,关注幼儿园现实的条件和资源,让幼儿投入到有趣的、有效活动当中去,充实幼儿新的经验。因此资源和条件要因园而异,不要大家都一样。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不要像城市幼儿园看齐,你把你们的资源用足用好了,农村幼儿园像城市幼儿园这是悲哀,说明你的资源没有用足用好。在活动的组织上面以及活动资源上面有创新,鼓励探索和发现,不要每一个班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班级要有不同,每一位老师都是有创造性的。如果一个幼儿园所有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有的幼儿园教研年级组的利用太强大,一做所有班级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不合适,每一个班都应该有创新,然后相互借鉴。

要让幼儿的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思想,把活动过程还给孩子。要真正地以经验论水平,以过程论质量,以适宜性论效果,以生活性论专业。越强的生活性,这位老师就越有专业性;越是让孩子获得经验的人,她的教育水平越高;越是强调过程,他的质量越高,一个是强调适宜的,它的生活越好。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焦点在于幼儿,幼儿的行为总是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思想和作为。一个班上教师的水准怎么样,不用看教师看幼儿就行了。她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如何干的,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师是什么样的。要从实际出发,从蓝本出发,从课程方案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改造出发,走向创新跟发展。课程游戏化的最后结果是过程和习惯,不是文本,游戏化最后是要引导一个高质量的过程,养成游戏化的习惯,习惯就是老师在做的过程中,一直能够贯彻落实游戏化的精神,而不是写成一个文本,所以写书不是我们的目的。

游戏化关键的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幼儿园老师专业的提升对游戏化项目的推进非常重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这个文件大家要学习,这个专业标准文件对教师的专

业能力都是有要求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这些参考书目,这里还不全,等会其他老师也会说他们的参考书目,最后我们会把这些书目合起来,给大家看。我们选的都是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园老师看的。因为学习过程应该伴着研究过程。

《游戏、儿童发展和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发展:基于多元文化的视角》

《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像更高水平发展》

《早期学习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

《方案教学》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高宽课程译从》(全5期)

《开启学习之视窗》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田野课程》

《开放课程》

《经验课程》

《幼儿创造性课程》

《理想的教学点子》

《光谱计划:幼小阶段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取向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绘本主题教学资源手册》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幼儿运动教育手册》

《儿童感知教育手册——感知统合教育的基础》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

《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小小艺术家——幼儿园表演活动》

《小小收藏家——幼儿博物馆建设与利用》

《中国娃——幼儿园民间文化活动》

《小小园丁——幼儿园种植活动》

《小小饲养员——幼儿园饲养活动》

《小不点大发现——幼儿园科学发现活动》《小小美食家——幼儿园炊事活动》

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建设 课程游戏化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构建综合课程为基本思路,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设计创作、应对调适等教育能力为抓手,将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生活活动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要加强项目管理,将重点放在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有效推动项目实施。 开展活动,培养本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观摩、上课、讲座、跟岗、研讨、座谈、活动展示,开发并收集研究成果,收集本土资源和相关资料,并充分依托网络,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保教质量,推进本园课程游戏化化建设。 实施保障 1.幼儿园要建立课程游戏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适合本园特点的游戏化建设方案。通过课程方案的游戏化,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2.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指导和考核评估。教科研部门要组织课程专家深入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幼儿园要落实建设资金,保障硬件建设到位、师资配备到位、日常规范管理到位。

一、幼儿园课程的选定。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三、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四、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完整诠释——意义、实质、主要内容及实施路径 (一)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的课程,可因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然而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教育活动,都必须尊需一定的原则。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是设计课 程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活动客观规律。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而言,主要 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面向幼儿原则 面向幼儿原则是指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发展的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出发,把我 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反映在课程之中,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主动地各有特色 地得到发展。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1、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幼儿,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来设计课程。2、课程设计从内容到方法既应面向全体,同时应该考虑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全面发展性原则 全面发展性原则是指设计课程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遵循这个原 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课程设计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任意提高,也不可盲目滞后,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为基础。2、既重视儿童生理的发展又重视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可偏废。3、重视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可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其它三育在课程中的地位。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性原则是指涉及幼儿园课程时,应将幼儿教育看作是一个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整体,将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形式与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对幼儿进行影响。同时, 还应将课程设计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同内容之间、各种方法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不可分割。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各科教育之间的交叉影响、综合影响、整体影响,注意利用他们的合力对幼儿施加良好的影响。2、注意各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时,要将上课、游戏、休息、日常生活的安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集 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幼儿教育服务,为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四、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应体现活动使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幼儿在活动 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个原则应注意以下三点:1、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课程,把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2、在活动中贯彻课程内容,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3、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应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本课程在“计划课程具体到位”的基础上,特别鼓励教师灵活创新地生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课程游戏化的意图 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

6月21日,本报刊发了江苏徐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很多幼儿教师提出疑问: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学和教育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了 解当前学前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热情和良好的教育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作为幼儿 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 掌握儿 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设计;能完成幼儿园活动方案 的开发与完善 能够将活动方案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能实施常见类型的幼儿园课程。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3.课程任务与要求 模块 课程任务名称 1.幼儿园教育 活动范畴;(一)幼 2. 幼儿园教育儿园 活活动分类; 3. 幼儿园教育动概述 活动的目标。与目标 课程要求 知识要求技能要求 了解幼儿园发生能够分析、判 的一切活动;断幼儿园教育 理解按照不同标活动的类型; 准划分的幼儿园能够理解、设 教育活动种类;定不同教育活 掌握幼儿园教育动的目标。 活动的三大目标 评价方法 课后练习: 类型、目标。 单元测试: 基本分类与 目标。 评价结果: 优秀 /良好 / 合格/ 不合 格 1.单一科目 教学活动; 2.整合科目(二)教学活动;教育活 3. 单元教学 动设计 活动; 原理与 4. 主题教学 活动 案例 5.方案教学 活动; 6.活动区教了解不同教学活能够阐述教育课后练习:动的概念活动的原理;各类型活动掌握各自的特能够分析不同举例。征、优势与劣势;案例的优点和单元测试:理解不同教学活缺陷,并提出分析教育活动的案例。改进的方法;动案例。 能够根据实际评价结果: 情况选择和组优秀/良好/ 合不同的教学合格/ 不合 活动格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游戏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一日活动中,使得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最终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情况分析1. 基本情况我园占地面积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2820 平方米,绿化面积2090 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600 平方米,本学期共9 个班,每个活动室设计都是融教学、游戏、生活于一体。 幼儿园内环境清新优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 优势分析(1 )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我园地处我县西南的偏远乡镇----恒济镇,我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芦絮飘荡、荷藕万亩------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孩子们的游戏创造了条件。 大自然既是孩子的游乐场,又是孩子们的聚宝盆、百宝箱。 比如: 竹子、稻草、渔网、芦柴、葫芦-------都是最好的游戏素材。 就拿竹子来说吧,可以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孩子们可以将这些玩具玩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出来。 (2)有着一群吃苦耐劳的队伍我园现有教职工35 人,园长2 名,专任教师18 名,保育员9 名,后勤保安人员6 人。 大家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身上有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有时虽说专业素养欠缺、业务能力不足,但是实干苦干的精神却是我们一直秉持的优良传统。 (3)有着一套良好的硬件设备我园园舍主体建筑为三层,幼儿活动室融学习、游戏、生活于一体,每间活动室均设有3-4 个区角;各功能室也比较齐全,有保健室、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 所有各室都是木质地板,走廊均为塑胶软质地面,室外有1000 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和两套大型玩具,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安全宽敞的游戏活动空间。 3. 存在问题(1)教师理念的落后我园目前教师年龄整体呈老龄化趋势,9 个班27 名保教人员中45 周岁以上的就有15 人,35 周岁以下的仅有5 人;她们大多一直生活在乡镇,见识不多,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新课程的改革、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仅在表面。 (2)教师专业素养的薄弱我园专任教师中仅有一名是真正毕业于学前师范全日制学校,其他不是通过函授学习就是网络学习获取学历证书的,使得这些教师相对的没有较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较硬的专业基本功。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没有一批精良的师资队伍作保证是很难开展,见效也是缓慢的。 (3)家长的教育意识差家长理念的新旧也关系着幼儿园家园工作的成败。 我们所面临的家长都是农村家长,甚至大多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度不够;对幼儿教育视角的偏差(对小学化教学的偏执、对课程游戏化的排斥);他们自身的素质、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园课程游戏化发展的步伐。 ((4))资金链的短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课程游戏化的真正实施到位,离不开经费的投入。 结合浙江安吉游戏来看,孩子们玩的玩具除了平时收集的一些废旧物外,很多是要幼儿园投入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及思路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虞永平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关于课程建设的思路。大家都会想:怎么会说这个题目,而不是讲课程游戏化呢?我刚才讲过,无论是不是课程游戏化项目,你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做这件事情,也就是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贯穿着游戏的精神。我不大明白,教育厅关于游戏化的培训好像很多次,到现在项目组的幼儿园还在问:课程游戏化到底是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是我们真得没说明白,还是没有理解,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课程建设项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今天的课程能够不断完善,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如何好?就在于发现问题,所以今天呢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在座的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前,我先说我们怎么理解来理解幼儿园的课程。我们大家觉得这个太科普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我也想过,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有很多,说起来有二三十个,今天我用了一个给大家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定义,一定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但是被我改掉了。原来在《纲要》和《指南》里面,这个定义不是幼儿园课程,叫“幼儿园教育活动”。那我为什么把它改成课程呢?在座的有的老师有的园长可能参与或讨论,在《纲要》出来之前,有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上面不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叫《幼儿园课程标志》。当初定是这么理解的,后来这个名字改掉了,叫《幼儿园教

育指导纲要》。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认为,幼儿园里面用“课程”不大合适,怕大家误解,怕造成“小学化”,因为今天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大了,因为大家知道幼儿园的课和小学的课是不一样的。虽然拿掉了“课程”这个词,那这个文件里面有没有课程的意思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思就是课程的意思,这两个定义是想通的,所以今天我用这个定义来和大家讲。 《指南》和前面的《规程》里面都说,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所以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是一个过程。这跟小学很不一样。小学课程是什么?小学课程就是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因此小学的课程是静态的,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这就是不一样的。 那我具体来看不一样在哪里?或者说幼儿园课程它的要点在哪里?首先是要有目的,没有目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拍脑袋今天决定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好的课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这个目的是适合孩子的,这个目的是全面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一定能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些目的是一层一层推进的,包括重复,不断重复某些,是不合适的,当然这个目的到了课程里面就变成了目标了。不能不断重复,偶然重复,适当重复是可以的。有些幼儿园总是做同一件事情,这个区域里面一个学期材料基本上没换,那就是重复,对孩子来讲就是浪费。所以幼儿园的目的必须层层推进。那我如何知道是层层推进?《指南》里告诉你了,在每一个领域,在每一个年龄段,他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到哪里,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二、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 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 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

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同时,该课程定义对课程的理解由“静态”变为“动态”,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体验。但是,经验具有主观性,教育者往往很难把握,该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1、个体适宜性。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决策,要求教育者更多的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首要特点是个体适宜性,幼儿园课程应努力做到适合个体幼儿的发展,注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更多的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体系。2、整体性。“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幼儿园课程作为培养完整儿童的载体,要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发展儿童某一方面的技能。3、实践性。由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局限,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而不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幼儿园课程实践较多的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让幼儿运用感官进行生动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经验。 3(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含义是什么,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需要,对课程的目标、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它是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所持有的价值理念。

课程游戏化建设(精简部分)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 一、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意义 学前教育课程以幼儿园为管理主体:在课程的选择、改造、构建中拥有自主决策权。 幼儿园要提高课程建设意识,把课程游戏化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实施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引导幼儿园形成以游戏为核心、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的课程建设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应当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忌以教师控制代替自主游戏、以放任娱乐代替有效游戏等现象。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项目建设幼儿园要以项目为突破,总结、提炼、明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项目共建幼儿园也要结合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理念,并体现在日常保教、队伍建设和幼儿园管理中。项目双方都要通过理念提升,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办园品位。 (二)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一套或多套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 (三)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 (四)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以尊重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为宗旨,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五)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 (六)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通过项目建设,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普遍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 三、幼儿园抓实施 项目建设幼儿园和共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综合课程架构为基本建设思路,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设计创作、应对调适等教育能力为核心,以课程园本化为基本途径,将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设计、活动组织、生活环节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要精心设计项目管理方式,将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幼儿观察、教育内容生成、教育应对机智培养、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上,使项目管理成为推动项目研究的有效手段,避免将项目管理变成资料整理。 四、教育行政部门做保障 设立市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估,通过项目: 练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提升课程的科学性、适切性和有效性。 省财政给予资金扶持,各地要按照承诺,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省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视导,将结果作为后续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 五、教科研部门介入研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行三年跟踪管理,市级教科研部门每学期要组织课程专家对项目幼儿园进行一次以上专业化诊断和指导。县级教科研部门要经常性深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伴随性、参与式研究。市、县两级教科研部门要充分利用项目研究过程,带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6月21日,本报刊发了江苏徐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很多幼儿教师提出疑问:怎样理解课程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实质及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

虞永平等课程游戏化培训三人完整版

虞永平: 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而是要全面推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质量提高的工程 1.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向前推进。以往我们相当多的幼儿园习惯于用现成的课程方案,课程建设工作没有纳入幼儿园工作日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意味着我们不能拿一个买来的本子教到底,而是要进行适合园本化的改造。 2.同时是一个质量提升工程。课程游戏化与指南不冲突,就是落实指南的一项工作。 3.是一个综合进程,比较复杂,不是改改教案就完了。综合性表现在是课程建设工程,强调适宜性,每个幼儿园都要进行课程改造和完善,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根本问题。大家都在重新设立目标,课程目标需要根据现实现实状况,分解指南目标,寻找相应的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实现游戏化。 课程观念形成是一个过程,我们的课程实践也是一个优化过程,观念形成和实践是同时进行的。 幼儿园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直接决定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成效。要在这上面下功夫,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需要持续进行的。让环境更适合孩子,都能转化为孩子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制约我们的可能不是资源,而是教师专业化水平。如果没有伴随课程游戏化进行的教师专业培训,那么就很难完成。不仅仅是做课程方案,更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自身发展。 是一个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衡量指标是孩子的发展。课程方案的改造,资源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努力,促进幼儿发展。 六个支架包括了这些内容,不是改方案,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标。对于前一阶段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确定了未来项目工作的重点: 帮扶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在实施中有哪些重要问题要强调和解决,方案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因园治宜的。 目标 1.学会观察儿童,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规定。这项工作复杂,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掌握的。观察是为了理解孩子,解读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教师感觉不能把握的原因是:教师往往不能把孩子的典型行为和指南联结,对指南的把握和分解不足,指南里的一条目标,有时能分解出好几条典型行为特征,要观察更要深度学习指南,把握目标和行为特征。 要有观察的意识,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教师每日的重要工作。教师和孩子要有效互动,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互动,观察也是一种隐形互动。教师往往没有找到互动的合理理由。 根据观察,科学解读与理解儿童行为,科学评价儿童的发展,创造适宜的驾驭环境和条件。经过观察,是可以理解孩子行为的,知道他们的兴趣取向,需要。是我们做出教育判断的前提。 我们的反思是基于实践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升反思意识。 要求: 观察幼儿活动过程,用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学习特点与过程。不用那么多文字,可以用表格和符号等简洁的方法。可以用照片结合文字进行记录和分析。仅有素材是不够的,素材需要被整理。 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尝试对儿童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回应。 教研活动要来自于实施,可以来自与记忆或观察记录,而不是空谈。教研活动要为改进教学服务。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摘要]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设计理念应遵循儿童期的天性。在儿童生活的时间上.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在儿童生活的空间上,要扩展儿童自由活动的环境。其实质是确认儿童的主体身份。尊重儿童“自我”,使幼儿园课程彰显儿童生活的意义。给儿童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设计;童性 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是幼儿生活经历的一部.分。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儿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索世界,借以获得理解性的知识。所以,幼儿园课程设计应遵循童性,以彰显儿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生存过程,使儿童生活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有着对自己、对自然和对社会的理解与追求。 一、遵循童性的课程设计要关注儿童的“现时”时间 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首先要认清童年期的儿童在心理、教育、身体等诸方面表现出的独特需要,如果“忽视童年自身的价值,剥夺儿童享受童年的乐趣,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命权,就是对自然人性的扭曲,对自然规律的践踏”。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办者马拉古兹(L Malaguzzi)说:“大自然下令,人类的幼仔期在所有动物中应当持续最久的时间。这种幼态持续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好奇心、玩性和灵活性等童性特征的保持,是人类行为延续的幼稚特征。事实上,大部分儿童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他们自己的最佳时间内学会那些童年期的常规任务的。他们获得惊人的知识、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储备,这通常并不需要成人专家或学院式教育的帮助。”因此,课程设计应符合童年期“现时”的存在方式。 时间作为儿童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维度构成了儿童生活景象。时间可分为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钟表时间属于客观时间。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分配是儿童客观时间的表现,是儿童生活规律及习惯的表现。主观时间是儿童对时间的感知状态,是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体验。幼儿园课程设计遵循童陛的“现时”状态,就是要使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客观时间的分配与主观时间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 幼儿园课程设计在时间上遵循童性的微观之维是利用日常活动中的转换时间与休息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多些游戏时间。从儿童角度看,儿童的时间体验是不同的。儿童玩玩具高兴时会忘记吃饭喝水,经常需要成人的提醒;在户外玩滑梯时经常需要教师催促才肯回活动室……但从时间角度看,天性自由自在的儿童原本就很少受到时间的约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不能产生像成人那样的时间观念。幼儿园课程设计时应该关注儿童的“现时”生活,把握儿童生活的时间节奏,决定什么时间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儿童自身对时间的体验可以从“吃饭”这个话题说起。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1.课程游戏化的意图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课程游戏化是什么?大家可能有疑问,因为过去对这个问题没怎么提过,或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家会有一些不同想法。站在质量的高度,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我们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课程意识、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从小的切入点去推动整体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 我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抓课程游戏化这件事不是为了项目本身,而是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因此,不是说幼儿园课程贴一个游戏化的标签,或者游戏活动多一点就是游戏化了。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所以理解课程游戏化要从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度来理解,要从儿童发展上来理解。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科学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当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们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就没有真正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没有充分地落实。这个课程实践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实践中。所以,我认为课程游戏化也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抓手。如何贯彻落实《指南》可以通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个项目去引领。所以说,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指南》和《纲要》之外另外给大家增加要求,它本身就是《指南》和《纲要》的精神本质之一。此项目推进的过程就是落实《指南》和《纲要》精神的过程。 课程游戏化不是课程改革的唯一路径。课程改革的路径有很多。例如,有些地方提课程生活化,有些地方提课程经验化,有些地方提课程过程化,有些地方提课程情境化。这些提法有相似之处。江苏选择的是课程游戏化,这一切入点比较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实践靠近,这也反映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江苏从课程游戏化切入,跟其他省份选择从课程生活化切入,或课程经验化切入等是异曲同工的。从这一意义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很多。既然生活化就一定要游戏化,既然课程是游戏的,也必然有情境。游戏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包含经验,这是相通的,只不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外延稍有差异。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游戏化的核心是关注质量,关注实践过程。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不是比文章写得多不多,而是教育过程是否有效,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幼儿园课程水准是否提高。因此,游戏化的推进最终标准是实际水平的衡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经验,总结经验。经验总结

幼儿园课程设计

[幼儿课程教案设计]教案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以下是精心的幼儿课程教案设计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环保教案:爱植物保护环境 【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发布稿)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试行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参考书: ?施艳、韩春红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2 ?Carole Sharman著.单敏月等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8 ?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等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1 ?Warren R.Bentzen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 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的案例 正确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的案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