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吕子青,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

雨果奖,让全世

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

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 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 去的议题。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翻译;刘慈欣;郝景芳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 issn . 1671 - 5918. 2017.05.083

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问题》获得科 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成为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紧接第 二年,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其短篇作品《北京折叠》再次斩 获雨果奖。中国作家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也促使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 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昆。关于刘宇昆的贡献,刘慈

欣在领奖辞中是这样说的:他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做了大量勤奋和认真的工作,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 翻译。作为一名非英语的科幻作家,能遇到宇昆是我最大 幸运。

刘慈欣和郝景芳的获奖具有划时代的非常意义。科幻作 家往往着眼于全人类的命运,通过这两位科幻作家的作品,世 界读者们可以洞悉到中国作家们在世界的未来走向,人类的生 存境况方面所作出的思考和努力,可以体会到在作者们宏达的 科幻构思之下绮丽多彩的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是 否可以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一方面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 性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当代的中国。在这个角度 下,科幻小说的合格英译者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正如顾爱玲(艾莉诺?古德)曾评价:科幻在美国很流行,可 大家只看本土的,翻译作品很少。《三体》能得雨果奖,,翻译的 作用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类别的一支,在我国一直未能进人主流 文学类别,甚至时有边缘化。同样的,目前关注科幻小说翻译 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比较少,且大多数都为英译汉研究。在这其 中,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系统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数郭建

中教授2004年出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 书,但本书仅从英汉单向翻译角度出发,并未涉及科幻汉译英 作品的研究。

吴自选认为“选择哪些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谁来进行中 国文学英译的选题?……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走出 去’工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国科幻文学输出与

收稿日期:2016-12-2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科研培育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英译研究”阶段成果;江苏省现教 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13 - R -25448)。作者简介:吕子青(198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174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74-03 [本刊网址]http i /j w w w . hbxb . net

优秀译者,力求为中国科幻作品输出提供借鉴,也希望会助推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一、

具有知识性和想象力的创造者

科幻小说同其他文学体裁有一较大区别,即为基于科学的 幻想性。“最大的难度是科幻小说的译者必须跟上科幻作家的 自由想象”也就是说科幻小说译者要能够和作者一同在所创造 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世界中徜徉,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定位,理 解作家所构想的未知世界。刘慈欣在《三体问题》中构建了 “三体文明”设想了地球人与“三体人”几百年间的纷争,提出 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每个文明都试图在宇宙中隐藏自己,暴露 自己的坐标即会招来宇宙猎手。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则想象 未来的北京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

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在这两部作品中,毫 无疑问的是两位作家必然会想象出未来的场景,甚至是前所未 闻的新技术,新术语,而译者翻译时没有多少现存的资料或者 背景知识可以参考,那就需要译者跟随作者的思想之路,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和先前的知识储备,将想象的场景再次重建。

刘宇昆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法学,业余辅修计算 机。他的求学经历提供了这些信息,首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 对文学作品有一定感知力;其次,他的爱好广泛,知识面涉及文 理工,这就具备当今科学的一般常识。更重要的是,刘宇昆本 人也是一位科幻作品的创造者,他本人就凭《手中纸,心中爱》 和《物哀》两次夺得雨果奖,所以他必然是具备科幻所需想象力 之人。我们可以看到,刘宇昆本人有着非常丰富及丰满的个人 设定,热爱科幻文学,具备想象力,知识储备丰厚,这些都是他 成为一名优秀英译者的必备条件,而这些条件也帮助他成功而 完美地展现了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中絢丽多姿的世界,帮助中 国科幻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

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

刘宇昆出生于中国甘肃,少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初到美国 时,他花了很大功夫去适应英语,从一开始听不懂到后来能够

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2017年3月(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〇1.30. N0.5(G en. NO. 195)

Mar. (first half)2017

流利运用。当进人哈佛大学时,他有意选择了英语文学专业,显而易见这段学习经历无疑给他的英文表现力打下了扎实的 功底,他把英语变成了自己的母语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他的写作王国。

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刘宇昆是熟练的双语应用者,并且精 通双语的语言文化背景,明确英语世界读者的喜好倾向,知道 他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表达,这是一般的文学译 者难以企及的。

刘慈欣《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由美国翻译Jol M a t i n e n(乔尔?马丁森,中文名周华)承担翻译,第三部《死神 永生》则由美国翻译家EricAbrahamsen(埃里克?亚伯拉罕森)担当。前者是华语科幻迷,d a w e i网的主编,曾翻译过刘慈欣 的《球状闪电》节选、《思想者》等中国科幻小说,并以独立翻译 者身份提名第二届北京市科协主办的“科学传播人国际奉献 奖”后者亚伯拉罕森从2001年来到中国,翻译过王小波的作 品,编辑过《人民文学》的英文版。这两位英译者虽然没有以中 文为母语,但在中国多年的求学及生活经历,使得他们成为了 具有西方思维的“流利中文使用者”使得他们首先能对原作品 母语文本进行文学艺术的翻译与再现,另外更多基于文化层面 对小说进行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清晰地明确英语世界 读者的“胃口”

从这三位优秀译者的经历可以看出,要想成功完成一本科 幻作品的翻译,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基础,多年中西方文化熏陶 是必须,而洞悉目的读者的需求是关键。

三、活跃的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

刘宇昆,马丁森及亚伯拉罕森可以被称为是中国科幻文学 走向世界的领路人,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让译 本获得了出版商的青睐,且让目的读者为之惊喜。当代译论提 出“译者的主体间性”也就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仅要去面 对原文,更要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用积 极、互动的主体间性为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提供可能”

今天,考虑到出版商的赞助问题,也有人尝试加人出版商 这一因素,将作者-译者-读者的铁三角关系建构为作者-译者-出版商-读者这样“方正型”结构,我们暂从这一模式出 发,探讨刘慈欣与郝景芳作品的成功翻译模式。

莫言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翻译家如何处理作家的独特风 格,这要看译者对作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对作家个性的理解。如果翻译家能够与作家心心相印,那自然会更加忠实于原著,“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与我交流,有一些技术调整,都是与 我反复磋商过的。”而刘宇昆也表示“我喜欢先跟作家有充分的 沟通。在我看来,如果过于直接的翻译可能会对作者原意有 损'由此可见,英译者如果能同作者建立沟通顺畅的协作关系,无疑会促进良好译品的产生。

亚伯拉罕森分享个人经验时谈到自己目前主要做推广发 行。他认为发行本身非常关键,可以让读者对中国文学产生兴 趣。他本人也是位编辑出版行业顾问,组建了 “翻艺”公司,关 注于中英出版界在文学上的对接。他同刘宇昆一样,都熟悉欧 美世界的出版体制和销售体系,积极向英语出版物编辑们推荐 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勒菲弗尔指出,赞助人被视为(译者)意 识形态压力的一种体现,他可以是个别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如宗教组织、政党、出版商等,对文学的阅读、写作和改写施加 影响,包括对译介的作家作品的严格规定和选择。所以选择适 当的作品翻译,或者说选择令出版社感兴趣的作品进行翻译也 是译者的必经之路。如果只顾个人喜好,不顾市场需求,这样 的作品只能“曲高和寡”不能得到资金支持并得到推广。

与此相关的,读者主体因素对出版商和译者也有重要影 响。在作为商业行为的文学翻译中,读者作为书籍购买人,必 然是出版商和译者的上帝,决定出版商对作家作品的选择,影 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比如亚伯拉罕森认为,很多外国读者不是 出于对中国的好奇或是为了学习的目的来阅读中国文学,而是 从“我要读一本好看的书”的心理层面进行选择。刘宇昆也认 为“翻译要首先保持作家的本意,同时又能适应新的语境”他 们都是熟知中国及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及方言俚语等语言文化 的翻译家,也明确本土读者的语言喜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刘宇昆等优秀的译者处在作者-译者-出版商-读者这样的结构中,并非一个僵硬不变的个体,他们经常需要和谐处 理各方的关系,在各方的需求中达到一个稳定的制高点—

—成 功的翻译作品。从这个角度出发,优秀的译者不仅仅是出色的 双语语言专家,还必须是擅于处理关系的“关系专家”

四、结语

综上,本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首 先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造者,只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 生动的想象力才能传递科幻文学絢丽的景象;同时他们也应为 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多元文化背景使得译者能够更加 贴近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且,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还应是 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了解出版翻译体系,洞悉读 者需要,尊重作者。

当前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随着中外交流 的加强,关注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机遇也越来越大。对翻译市 场的调研结果表明,2011年,中译外的工作量首次超过外译中 的工作量,比例是54%比46%。2014年该比例达到60%比40%。面对这样的机遇,就更加需要译者和学者关注中译外作 品的翻译和选择,使得译作更加通畅地进人市场,使得中国科 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Bassmett&Lefevere,A.Constructing Culture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 Press,2001.

[2] 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

—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6).

[3] 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6)10-16.

[5] 刘慈欣.三体[M].重庆:重庆出版社,214.

175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

[6] 唐骋华.顾爱玲——嬉皮士二代的中国诗情[J].生活周刊,2015(10) :2.

—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82 -88.

[7] 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 :290 -295.

—莫言访谈录[].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611-616.

[9]许钧,莫言.关于文学与文学翻译—

The Output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and Excellent Translator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Liu Cixin s and Hao Jingfang s Works

L V Z i- qing,Z E N G J i n g- t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212003,China)

Abstract:Chinese writers Liu Cixin and Hao Jingfang have achieved the Hugo Award in2015 and2016 respectively,d worlds attention to Chinese SF literature,also bringing the translator Ken Liu to the fron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of

Lius and Haos works,and puts fonvard that the excellent Chinese literature translators s hould be creat edge and imagination,w hich has rich experience of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lays the role of interaction among authors,

readers and publishers.This paper hopes to talk about the output of Chinese science and frictio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

ture.

K e y w o r d s:Chinese science and fiction;translation;Liu Cixin;Hao Jingang(责任编辑:桂杉杉)

(上接第110页)

参考文献:

[1]黄序.城市发展中的社区建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 ]王健.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28).

[3 ]王晓春,徐开春.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14(2):78 - 80.

[4]陈宁.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4) :6-48.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stablishing Social Sports Practice base in Co

LI Cheng- zhao

(Pingdingshan University,Pingdingshan Henan467000 ,China)

Abstract:As a microcosm of urbanization,t he population accommodation of the community i s more and more.The community

sports i s the highest degree of project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leisure time,i t i 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stabili-

ty and devvlopment of the community;guiding staff shortage,management i s not in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i t s devvlopment.In

the past,the focus of social sports education practice i i confined to primar a d secondar schools,which i i not closely linked

with mass sports,w hich hind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base,there w ill be problems of community sports in a lar and other aspects,at the s ame ti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itself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mutual development and formed the situation between the two.

K e y w o r d s:social sports profession;educational practice base;community sports(责任编辑:章樊)

176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

十部世界著名科幻小说介绍

1.《编码宝典》尼尔?斯蒂芬森!!这部由尼尔?斯蒂芬森创作于1999年的作品讲述了一则二战期间的密码破译人员和1997年的极客之间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故事。“这本书不仅很长,内容也非常丰富。它有近1000页,而且是大开本。这书一定有五十万字,”游朝凯(Charles Yu,美籍华裔作家)说道。 2.《沙丘》弗兰克?赫伯特 这部经典作品的是发生在一颗沙漠星球上的故事,还讲述了香料Melange 所具有的力量。 很难相信人们从没真的读过这本书――但是Pat Cadigan (Synners、Dervish is Digital 等书的作者)说她相信很多人“可能认为要不从电影里要不从Syfy 频道的迷你剧里已经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了。”另外,很多人大概“看过”《沙丘》,读过前传和后传,但是从来没有真的阅读过原版。“不是件容易事,”Cadigan说,因为它既深厚又复杂。但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 3.《万有引力之虹》托马斯?品钦 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故事背景设置在二战结束之际,其事件主要围绕德国V2火箭计划展开。 这一个有点奇怪。我们为这篇文章联系过许多作者,因为《万有引力之虹》是一本大家都假装读过的书――然而他们都承认他们自己也没

有真正读过。 “我不相信有人真的读完过《万有引力之虹》。托马斯?品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等待读者们为结尾处漂亮的螺旋式设计捧腹,而现在他开始想不明白了。我自己就读过五次开头。”Paul Cornell(漫画Saucer Country还有即将出版的小说London Falling的作者)说道。 所以像他这样厉害的类型作者都失败了的情况下,为什么你还应该读《万有引力之虹》呢?有人说起码这书的某些部分他们可以感到相当充实地读下去。Pat Murphy(The City, Not Long After和The Wild Girls的作者)提供了一些理由:“这是一部可以与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媲美的科幻小说,曾经是普利策奖的有力竞争者,它纠缠不清而复杂万分,既出格又晦涩又离题(transgressive and regressive and digressive)。1974年它一出版,随后就获得了国家图书奖,而又是Irwin Corey教授出面代品钦领奖。”另外将超常的性和V2火箭相结合,这也让Pat Murphy喜欢:“我爱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觉,以及它于世界的精神性(psyche)中制造混乱的潜力。”也许有天她会读完――或者也许她将坚持自己对这本书的想象。 4.《基地》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部经典的主题是哈里?谢顿以及一个伟大星际帝国的衰亡。Cornell大胆地说:“在这个混沌理论已将心理史学毁灭殆尽、而小说作品都建立在那个大观点之上的年代,《基地》变成了那种讨论的

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分边缘位置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低幼的少儿文学,不受关注。而《三体》的主题:外星人入侵,在中国同样是一个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心和提及的话题。这样,《三体》在中国所发生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它出版后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以在校学生为主的科幻读者圈之外,首先关注《三体》的是IT企业界,企业家们多次在论坛和其它场合谈到《三体》第二部中创造的宇宙“黑暗森林”原理,以及第三部中外星文明对太阳系降低一个空间维度的攻击,以此来类比国内互联网业界的竞争状态。接着《三体》在文学界产生了影响,中国文学一贯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三体》像一个突然闯入的怪物,让评论家们不知所措又不得不正视。《三体》的影响也在渗入在科技界,研究宇宙学和弦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淼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在航天领域,《三体》也拥有大量读者,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邀请作者进行咨询(尽管在《三体》第二部中,国家航天系统被描写为极端保守和僵化的形象,以至于多名航天高级官员和科学家被一名激进派军官在太空中狙杀。)这种事情在美国可能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却绝无仅有,这也与官方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科幻的打压形成鲜明对比。在网中流传了多首为《三体》谱写的音乐和歌曲,人们殷切盼望《三体》电影的出现,以至于网友用已有的影视视频材料剪切成《三体》的虚假的电影预告片。在微博(相当于twitter)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三体》中的人物名字的ID,最后所有的人物的ID都在网上出现了,形成了一个网上的组织,以书中人物的视角给出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继续演绎着《三体》的故事,以至于有人推测,《三体》中外星入侵者在人类中的第五纵队:地球三体组织(ETO)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网上甚至在销售ETO的徽章。在去年国内最大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以科幻为主题的访谈节目中,演播室中的上百名观众突然高呼《三体》中ETO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让两位著名的主持人错愕不已。 在这些事情发生时,科幻小说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 中国的科幻小说诞生于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好奇与向往,被认为是国家摆脱贫弱落后的希望,涌现了大量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想象,其中也包括科幻小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写过一篇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其中想象了百年后才变为现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与其它文学体裁在中国的经历一样,科幻小说在中国也一度被工具化,即服务于某一很现实的目的。在其诞生初期,就成为中国人强国梦的宣传品,在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中,中国无一例外地成为富强先进的国家,让全世界向往和朝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幻小说则成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工具,所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时的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以现实技术为基础,并且从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走得不远;作品大多以技术设想为核心,没有或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文学技巧即使在当时也是简单而单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没有越出火星轨道,时间也都在近未来。在那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科学和技术都是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科技所带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

最新-小学生寒假必备书单不容错过的十部经典科幻小说 精品

小学生寒假必备书单:不容错过的十部经典科幻小说做好寒假期间的衔接过渡,在整个学年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 科幻作品除了能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阅读者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外,还能够开发想象力,传达向往未来的精神力量。 这个寒假,为孩子推荐10部最经典的科幻小说,除了还有科幻世界等待你们去探索!以下内容是 01 凡尔纳经典三部曲 儒勒·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科幻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丰富的幻想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虽然他笔下的幻想极为奇特,极为大胆,但其中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既是一部蕴寓着科学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 该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发现者、或是探险家、或是科学发明家,他们具有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执着不懈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具有反压迫、反强权、反传统的战斗精神,他们热爱自由、热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 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并一直成为人们向往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02 赫·乔·威尔斯《时间机器》 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的科幻作家,与凡尔纳并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时间机器》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 一位科学家乘自己研制的时间机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中,此时的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到处是宫殿式的建筑。 时间机器为我们描绘的未来极其荒诞但又让人深思,情节引人入胜,充满惊险刺激和悬疑。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一)

外国科幻小说发展由来概览(一) 汉语'科幻'一词是科学幻想的简称,概指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文学创作,属文学艺术创作范畴。如同科学称谓一样,科幻小说一词对我们来说也是舶来品。它原产于美国,英文称为"ScienceFiction"。据有人考证,解放前我国称其为科学小说,解放后,受前苏联的影响,遂改名为科幻小说,沿用至今。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有人开始翻译移植国外的科幻小说,但中途多舛,一直未能发达起来。近年来国内出版界出现科幻热,外国科幻译作排峰叠浪滚滚而来,已然形成潮观。科幻小说自其发微,经过近两百年的演化,踪迹遍及全球,其影响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干及人们对世界、对未来乃至对科学技术本身的看法,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我们是无法无视它的存在的。此外,科幻小说毕竟与赛先生沾亲,与科学宣传多有牵涉,并且早已形成一种文学流派,堂而皇之地在文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就更有必要认真地对待它,了解它。而要了解它,首先就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对它有个概括性的认识,这就是本文的初衷。 说到科幻,我们脑际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然而今天当西方人提起科幻时,他们经常要加上一个Fantasy(姑且译作奇想小说)。它确实与科幻小说有关,是本世纪70年代从科幻小说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分支。科幻小说和奇想小说虽系同宗,但各自有着完整的体系(创作内涵,品评根据等)和不同的界说。我们在引进或欣赏这类作品时,应当注意区别。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理论专着对二者的定义颇为拗折,不甚

简明;按照通俗的说法,大概可以这样解释:即科幻小说是以未来为舞台、以科学原理为准则、以技术应用为道具而进行的遐想,一般是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太借重传统意义上的怪力乱神;奇想小说也是以科学原理为依据,但现代技术手段不占重要地位,时间背景是过去没有发生过的某个历史场景(叫做alternativeworlds,另一种世界;比如,假设拿破伦没有战败,希特勒打败了同盟国,世界会怎么样),多涉及荒诞的外力,如巫术和咒语,有极浓的恐怖成分。所以有人说科幻小说是在可能性中寻不可,而奇想小说则是于根本不可能中求可能。目前国外对这两类创作的解释说法不一,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 未成曲调,先弄拨弦之声,为的是使读者能从大处着眼,对当前国外科幻作品的分野有个较为明晰的概念,这将对阅读欣赏科幻作品有所裨益。 科幻作品(在此我们将上述两种创作视为一体)如同我国的武狭小说,是一种土特产,不过它是西洋的土特产,有关这个土特产的内涵特征,国外已经有了至为详尽的研究和总结,作者在此只不过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总其大概,略加梳理,旨在得出一个粗泛的轮廓,以便于记识。本文以1818年为分界线,前一部分溯源,后一部分叙流;全篇以时序为隐线,以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为缀珠,重在表现历史流程和转折节点,不论当今的发展状况和各家风格。下面试将对科幻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做一概要的介绍。一经过几十年的争论与探讨,国外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经典科幻小说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经典科幻小说 凡尔纳经典三部曲 儒勒·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科幻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丰富的幻想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虽然他笔下的幻想极为奇特,极为大胆,但其中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既是一部蕴寓着科学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 该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发现者、或是探险家、或是科学发明家,他们具有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执着不懈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具有反压迫、反强权、反传统的战斗精神,他们热爱自由、热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并一直成为人们向往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02 赫·乔·威尔斯《时间机器》 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的科幻作家,与凡尔纳并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时间机器》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 一位科学家乘自己研制的时间机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中,此时的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到处是宫殿式的建筑。时间机器为我们描绘的未来极其荒诞但又让人深思,情节引人入胜,充满惊险刺激和悬疑。人类之所以持续进步就是在于对于未来的思考、探索,推荐高年级孩子阅读。

03 艾萨克·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与凡尔纳、威尔斯并成为科幻历的三巨头,获得代表着科幻界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这部《永恒的终结》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宏构想。 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在掌握时间旅行 技术后,成立了一个叫做永恒时空(Eternity)的组织,在每个时代 的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本书仿佛站在世界顶端俯 瞰整个人类历史,把读者从现实中抽离,体会到时空的广大和生命的 渺小。 04 阿瑟·C·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作家阿瑟·C·克拉克《太空漫游》四 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中最的,因为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把它 搬上了大银幕,成就了一部经典电影,并且把科幻电影从“谁也看不起”提升到“谁也看不懂”。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们,都看过《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从2001到2010、2061一直到最后的3001,四部曲的故事,都 与外星文明300万年前留在太阳系的神秘石板相关。他们告诉克拉克,在太空漫游时,他们很想发无线电回来,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 05 罗伯特·海因莱因《出卖月亮的人》

二十本最应该看的科幻小说

二十本最应该看的科幻小说 1.《2001太空漫游》 这本小说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为1968年的同名电影剧本所做,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 故事的开始都由一块石板导致,这直立的石板,无论你用何种精密仪器去测量,尺寸分毫不差地是1:4:9。为了解开谜题,就有了2001年的太空任务,而故事就发生在飞船上。

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后世的一些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着它的影子。连《三体》作者刘慈欣都说自己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2.《基地》系列 其实在这应该分成《基地》系列与《银河帝国》系列,但是阿西莫夫在晚期把《银河帝国》系列也归类到了《基地》系列。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份量。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 《基地三部曲》篇幅巨大,在阿西莫夫之前尚无人敢问津这样的宏篇巨著。整个系列包括四、五○年代的“基地三部曲”,以及艾氏晚年撰写的两本前传与两本续集,长达七巨册!

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但如果说《银翼杀手》这个名字,想必知道的人更为多一点。里面描写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移民到外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而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小说的最后才揭露了鬼才菲利普·迪克的中心思想:什么才是人? 4.《星船伞兵》

优秀科幻小说

优秀科幻小说推荐 《安德的游戏》(美)奥森斯科特卡德着李毅译在不久的未来,人将与强大的外星人对抗。由于这种外星人具有纯熟的战争技巧,地球人无法匹敌。为此,地球人寻找并训练出一个具有敏锐感觉和战争决策能力的指挥员,成了战斗成功的关键。小说的主人公安德和一群不足十岁的少年,被集中到地球外层空间的一个小小空间站,进行军事训练。他们每天在战争模拟室中紧张应对各种可能的战争场景,并一次次地考验相互的合作能力。安德通过了这些考验。许多比他大的孩子有的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有的成了他的合作伙伴。安德参加了最后一场模拟战斗并取得了胜利。当模拟游戏结束时,全体工作人员、部队的将军都给他鼓掌。原来,安德参加的根本不是模拟的战争,因为,在银河系之外,真正的部队就是由他从模拟室发出的命令指挥的。人类终于打败了外星人的进攻。《安德的游戏》获得了多项科幻大奖,是喜爱科幻的读者必看的小说。 《接触》(美)卡尔萨根着王义豹译 这是已故着名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学教授卡尔萨根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说。该作品已经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并由着名影星朱迪福丝特主演。故事讲述了人类用20年时间寻找地球外的生命信息,终于收到了来自织女星的信号。根据信号制作的飞行器,载着包括美国、中国等五个国

家的科学家在一瞬间到达了宇宙中的某地。在那里,他们与智慧生物的影像遭遇,询问了有关宇宙中各种智慧生物存在的问题。然而,当这些科学家回到地球时却发现,他们的飞行器其实在发射之前已经从发射架上掉入大海。因此,在电视屏幕上观看他们发射实况的人都认为,他们根本没有到达过深层宇宙。然而,五位科学家却感到,这个地球上下落的瞬间在他们看来已经过了20多个小时。到底谁更可信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容,如果对照电影观看,则收获更多。 《时间景象》(美)格里高里本福德着高继海毛宁媛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人口过剩和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许多人想出了各种办法去控制生育,包括采用战争。在美国某大学的实验室中,一批粒子物理学家设想,能否把当前的一切转化成带着信息的粒子束发送到过去的年代,让30年前的人类得到这一信息,并在那个时代开始控制人口和改善环境遵循这样的思路,他们开始了设计。他们发现,要想把信息发向过去,除了必须让信息流超越光速,还需要使入射点对准30年前地球所在的宇宙位置才行。当30年代的科学家收到这样神奇的消息之后,他们能破译出这样的信息吗请阅读这部由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撰写的科幻小说! 《科幻文学入门》吴岩吕应钟着福建少儿出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我的生活不科幻

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我的生活不科幻 刘慈欣,正如他自己所言:“《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在年轻的粉丝面前,他也比实际年龄要显小。没见到他之前,你是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普通的。 近日由猫片主办的“银河英雄纪念奖”颁奖盛典暨田中芳树作品中文版连载启动仪式在北京瑰丽酒店盛大开幕。《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先生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二十余位中国原创文学作者一起见证了“银河英雄传说纪念奖”的颁奖盛况,并亲自开启了《银河英雄传说》《创龙传》《亚尔斯兰战记》等名作新译本的网络连载。田中先生很幽默,他说没想到自己在中国这么红,但愿自己的作品没让中国孩子误入歧途。在名利观上,刘慈欣也如是。《三体》第三部出版时,正值微博鼎盛时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的刘慈欣,至今依然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宅男。田中芳树说:纵观现在的世界文坛,有超过半数的文学具有幻想的成分。刘慈欣同样说得含蓄而直白:“科幻作家也好,其他类型的作家也好,分类,其实是我们人为地限定了一个框架,在这些作家本身来看,在这些框架以内,全都是自己的天地,可以有广阔的发挥。” 其实我想他的本意是“框架”内外皆天地,科幻作家只

是个称谓而已。而这位中国科幻第一人,生活中却一点都不“科幻”,相反倒很现实,与某些智商很一般?s活得很科幻的人极具反差效果。 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水平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信阳市罗山,于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他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1989年创作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首版和《中国2185》,但未发表。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科幻世界》杂志社投稿。1999年6月,在《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两篇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首次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此后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获得雨果奖,使刘慈欣由红变紫。他说:“除了我之外,别人似乎都比我兴奋。”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心忧柴米油盐的时候,刘慈欣并不忘仰望星空。《三体》走红后,对于众多采访邀约,他一概婉拒。刘慈欣努力将科幻与现实截然分开:我的作品很科幻,我的生活不科幻。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 中国科幻小说输出与优秀译者—以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翻译为例 吕子青,曾景婷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2015及2016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和郝景芳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 雨果奖,让全世 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与此同时,也让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本作品的翻译者,两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 昆。本文从研究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英译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优秀的中国科幻文学译者应为具有知识力和想象力的创 造者,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且是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互动者,并尝试探讨中国科幻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 去的议题。 [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翻译;刘慈欣;郝景芳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 3969/j . issn . 1671 - 5918. 2017.05.083 2015年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问题》获得科 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成为中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紧接第 二年,中国女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其短篇作品《北京折叠》再次斩 获雨果奖。中国作家连续两年斩获“科幻届的诺贝尔文学奖”让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科幻文学,也促使公众将视线投向了两 位获奖作家背后的译者—— 刘宇昆。关于刘宇昆的贡献,刘慈 欣在领奖辞中是这样说的:他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做了大量勤奋和认真的工作,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 翻译。作为一名非英语的科幻作家,能遇到宇昆是我最大 幸运。 刘慈欣和郝景芳的获奖具有划时代的非常意义。科幻作 家往往着眼于全人类的命运,通过这两位科幻作家的作品,世 界读者们可以洞悉到中国作家们在世界的未来走向,人类的生 存境况方面所作出的思考和努力,可以体会到在作者们宏达的 科幻构思之下绮丽多彩的中国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是 否可以认为,中国科幻小说一方面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 性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当代的中国。在这个角度 下,科幻小说的合格英译者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正如顾爱玲(艾莉诺?古德)曾评价:科幻在美国很流行,可 大家只看本土的,翻译作品很少。《三体》能得雨果奖,,翻译的 作用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类别的一支,在我国一直未能进人主流 文学类别,甚至时有边缘化。同样的,目前关注科幻小说翻译 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比较少,且大多数都为英译汉研究。在这其 中,对科幻小说翻译进行系统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数郭建 中教授2004年出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一 书,但本书仅从英汉单向翻译角度出发,并未涉及科幻汉译英 作品的研究。 吴自选认为“选择哪些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谁来进行中 国文学英译的选题?……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走出 去’工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研究中国科幻文学输出与 收稿日期:2016-12-2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水平科研培育项目“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英译研究”阶段成果;江苏省现教 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013 - R -25448)。作者简介:吕子青(1984—),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174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174-03 [本刊网址]http i /j w w w . hbxb . net 优秀译者,力求为中国科幻作品输出提供借鉴,也希望会助推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一、 具有知识性和想象力的创造者 科幻小说同其他文学体裁有一较大区别,即为基于科学的 幻想性。“最大的难度是科幻小说的译者必须跟上科幻作家的 自由想象”也就是说科幻小说译者要能够和作者一同在所创造 的或宏观或微观的世界中徜徉,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定位,理 解作家所构想的未知世界。刘慈欣在《三体问题》中构建了 “三体文明”设想了地球人与“三体人”几百年间的纷争,提出 了一个新的命题:即每个文明都试图在宇宙中隐藏自己,暴露 自己的坐标即会招来宇宙猎手。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则想象 未来的北京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 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在这两部作品中,毫 无疑问的是两位作家必然会想象出未来的场景,甚至是前所未 闻的新技术,新术语,而译者翻译时没有多少现存的资料或者 背景知识可以参考,那就需要译者跟随作者的思想之路,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和先前的知识储备,将想象的场景再次重建。 刘宇昆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和法学,业余辅修计算 机。他的求学经历提供了这些信息,首先他的语言功底深厚, 对文学作品有一定感知力;其次,他的爱好广泛,知识面涉及文 理工,这就具备当今科学的一般常识。更重要的是,刘宇昆本 人也是一位科幻作品的创造者,他本人就凭《手中纸,心中爱》 和《物哀》两次夺得雨果奖,所以他必然是具备科幻所需想象力 之人。我们可以看到,刘宇昆本人有着非常丰富及丰满的个人 设定,热爱科幻文学,具备想象力,知识储备丰厚,这些都是他 成为一名优秀英译者的必备条件,而这些条件也帮助他成功而 完美地展现了刘慈欣和郝景芳作品中絢丽多姿的世界,帮助中 国科幻小说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 富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体验者 刘宇昆出生于中国甘肃,少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初到美国 时,他花了很大功夫去适应英语,从一开始听不懂到后来能够

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读后感

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雷达:刘慈欣式的科幻小说究竟为何好看 ——读王晋康《逃出母宇宙》 王晋康新作《逃出母宇宙》是一部灾难小说,而且把灾难演绎到了极致:身患绝症的年轻的民间天文学家楚天乐发现整个宇宙得了绝症,已开始剧烈地收缩,太阳系将在近百年内毁灭,但以楚天乐、姬人锐、鱼乐水为代表的科学精英们仍拼搏不止,试图使陷入绝境的人类重获生机。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一次次地峰回路转,又一次次地陷入绝境,最后被告知,这场灾难不过是上帝打的一个“尿颤”,是宇宙肇始期间“暴胀——急停”所遗留下来的一片涟漪;这还不算完,狂欢的人类发觉,其实更大的灾难

还在后头。小说将人类与宇宙灾难的生死博弈写得波诡云谲,变化万端,高深而莫测的宇宙一次次试炼着人类生命力的强悍与否,而正是在这种胜算寥寥的拼死一搏中,充分展现了人类生命的庄严和强旺。小说多次将太空探险与地球文明史上的那些地理大发现、民族大迁徙并置而出,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一种恢宏的审美气势。 刘慈欣评论道:“在大部分末日题材中,末日像一堵墙一样轰然耸立在人类面前,但《逃出母宇宙》中的描述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小说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人类对灾难的逐步认知过程。”的确,在叙事技巧上,作者善于设悬,情节发展如层层推进的波浪,将小说的张力保持到了最后。更难得的是,这种叙事上的悬念,恰与科幻构思的层层推衍相叠加,浑然一体,充分展现了科幻文学独有的魅力。 中国科幻文学领地较小,却也历经百年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曾数次断流,

自上世纪90年代始,才渐有复苏迹象。在主流文学评论者视域之外野蛮生长的中国科幻文学,在平稳发展中渐趋活跃,这个时段现在被称为中国科幻的“新生代”。其间产生了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知名的科幻作家,尤其是刘慈欣的《三体》,在国内外赢得很高的声誉。这些事实表明,中国科幻文学的存在不容忽视。 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创作水平已达到了相当高度。或许是这种文学品种有其特殊性,对它的欣赏要克服某些思维惯性和知识缺环使然。比如:同样致力于人性的挖掘,科幻文学更关注整体的人性,而非个体;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科幻更多地关注未来,关注科技对人类的异化,而主流文学基本上还是面对历史背对未来;科幻尤其是硬科幻非常重视“科幻构思”,以构成文学表达的重要手段,等等。 文学是人学,科幻亦然。《逃出母宇宙》好似一部太空版的《活着》,闪耀着坚忍卓绝的人性光辉,小说人物内涵丰

热门的科幻经典小说有哪些.doc

热门的科幻经典小说有哪些 很多科幻小说是描写未来人的生活以及奇幻大陆的生活,是很热门的一类小说。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的热门的科幻经典小说,欢迎参阅! 热门的科幻经典小说 1、《魔戒之王》——J.R.R. 托肯恩 所有奇幻文学的鼻祖,当然,赢得了我们最顶端的位置。除了全然独立创造了奇幻文学类型和影响了几代作家之外,托肯恩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 《魔戒》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巨大,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和徽章。阅读过《魔戒》的人大约超过一亿人,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2、《Amber历代志》——罗杰.泽拉兹内 Amber(琥珀)是惟一真实的世界。所有其他的世界,包括地球,只不过是幻像。柯文王子,Amber王座合法的继承者,必须征服这些交错的真实,反抗恶魔的压迫,并且还要在他自己残酷的家族体系中存活下来去赢得王冠。 3、《神经漫游者》——威廉.吉布森 一个耗尽了好运的黑客、同时也是一个做梦都想敛财的家伙发现了一名新生AI的秘密。网际庞克第一次被提出的著作,也是吉布森众多作品的第一部。

4、《编码宝典》——尼尔ț斯蒂芬森 这部由尼尔ț斯蒂芬森创作于1999年的作品讲述了一则二战期间的密码破译人员和1997年的极客之间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故事。 "这本书不仅很长,内容也非常丰富。它有近1000页,而且是大开本。这书一定有五十万字,"游朝凯(Charles Yu,美籍华裔作家)说道。 5、《基地》——艾萨克.阿西莫夫 陷入衰落的银河帝国和控制了杀伤性机械的科学家神秘社会的史诗故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6、《沙丘》——弗兰克.哈伯特 沙丘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宇宙中最强大的灵媒,波尔.阿特雷兹的事迹,他在学习应对政治上的阴谋和沙漠行星阿拉吉斯环境上的荒凉的同时也在平衡着自己不断增长的力量。 《沙丘》系列以荒漠的阿拉基斯星为背景,不仅获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更被读者评为"有史以来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不安全和压力,是由于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战争、怀疑和憎恨的结果,这是《沙丘》最重要的主题。《沙丘》系列小说规模十分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就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她笔下,主人公与她人的情感联结不过就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与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就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她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与剖析人性不就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就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她后来的作品“正就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就是没有自觉。她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她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就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她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她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她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就是在细节设置与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与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与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与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就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她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就是《三体》,在人物设置与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就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瞧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就是杂草,杂草就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就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

中国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1、王晋康 王晋康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代表作有:《西奈噩梦》,《七重外壳》,《最后的爱情》,《解读生命》,《生死平衡》,《养蜂人》,《水星播种》,《最后的爱情》,长篇小说《类人》等。王晋康近年并未停止创作,于2005年6月在《科幻世界》推出《一生的故事》,并于2006年在《科幻世界》分两期推出新作《终极爆炸》。迄今为止,共获得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9次,获奖篇目分别是:《亚当的回归》(1993),《天火》(1994),《生命之歌》(1995),《西奈噩梦》(1996),《七重外壳》(1997),《豹》(1998),《替天行道》(2001),《水星播种》(2002),《终极爆炸》(2006)。出版有《王晋康科幻小说精选》4卷本。 短篇小说 (未统计完全) 亚当回归(科幻世界1993、5期,以下凡不注明的都指在科幻世界发表)银河奖获奖科学狂人之死(94、2)黑匣子里的爱情(94、5)魔鬼梦幻(94、9)天火(94、11)美容陷阱(94、不详)星期日病毒(95、5)追杀(95、6)生命之歌(95、10)义犬(96、7)斯芬克斯之谜(96、7)天河相会(96、8)西奈噩梦(96、10)拉格朗日墓场(97、1)生死平衡(97、4,97、5) 七重外壳(97、7)三色世界(97、10)秘密投票(97增加刊)魔环(98、1)克隆人与人类未来(论文)(98、2)太空清道夫(98、4)豹(98、6 98、7)解读生命(99、1)告别老父(我们爱科学、不详)四重紧身衣(我们爱科学、不详)完美的地球标准(科幻大王、不详以后简称大王)牺牲者(大王、期号不详)最后的爱情(海洋出版社选集)养蜂人(99、9)失去它的日子(科幻世界、不详)可爱的机器犬(99、12)侏儒英雄(大王、不详)黄金的魔力(大王2000、2)替天行道(2001、10)新安魂曲(2002、5)水星播种(2002、5)母亲(大王2002年3、4、5)步云履(大王2002、8)他就是我(科幻世界、不详)50万年后的超级男人(2001、2)龙的传说(大王2001、11)盗火(大王2001、8)三人行(大王2002、10)临界(2002、10) 善恶女神(大王,2003期号不详) 生存实验(2002、12) 时空旅行三则(大王2003 期号不详) 替身(大王2002、11) 数学的诅咒(2003、4) 夏天的焦虑(2003、6) 灵童(大王2003、6) 间谍斗智(大王2003、8) 一生的故事(科幻世界2005.6)泡泡(07年1月至2月连载于科幻世界)高尚的代价(07,08 载于科幻世界) 沙漠蚯蚓(07,10 载于科幻世界) 透明脑(08.01科幻大王)我证(08《少年闪耀》)拉克是条狗(08,03 载于科幻世界)活着(08.10科幻世界)决战美杜莎(08.12月载于科幻世界) 长篇小说 (共17本,含大陆和台湾分别出版的):生死平衡(江苏少儿出版社97、8)生死平衡(台湾版)(97、12)生命之歌(新华出版社98、1) 追杀K星人(四川少儿出版社99、8)七重外壳(湖南教育出版社99、8)天火(广西科技出版社2001、8)少年闪电侠(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拉格朗日墓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1)死亡大奖(福建少儿出版社2002、9)类人(作家出版社2003、1)类人(台湾狮鹫出版社2003、5) 生命之歌(同上,2003、7) 生死之约(湖北少儿出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