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觉经讲要第八章36

圆觉经讲要第八章36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36)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再看十六章,入住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启用知遇至今,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侈他,后修禅那,这个菩萨这个修观当中通达了理相,通达了实相,故此心安理得,理得心安,我们常说心安理得,理得了才心安,把事情看透了,心里没有任何想法,这个时候观起来了。如果真正学透理教了,心安了,学高气平,气平当中就得止,止后安,安后虑,这个止观同时起修的力量,知于至今观力,后断烦恼,这一观,心能安就是静的力量,有观跟止的力量就可以帮助进入中道实相,烦恼了断,后断烦恼,这个菩萨修行时观当中得止,所以学教理是不是止观?是的,比量观,就把这个教理通透,通透以后呢?现教下的大德,很多著书的大德叫大开圆解,圆悟了把理通透了,心就当下踏实了。止观不仁,所以生起断烦恼,止观不二顺势产生,进入中道不二的实相,这是第十六轮,接下第十七轮,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至于寂灭,后住清净,无座静虑,此菩萨者为齐修二摩钵提,后修奢摩他。这个菩萨以观照的力量,能顿悟~~~寂灭所以观跟禅那,同时起修,即观中就断烦恼了,断烦恼的力量就是寂静的力量,变化里至于寂灭,寂灭灭诸烦恼后,没有烦恼的人,他的心会不定吗?心定了,心自然而然就进入无住无~~~,这是心永远是定的,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让你挂碍了,这个菩萨是止观跟禅同时,而后修止,在禅宗里吗,就如六祖大师一样,听了一句悟入了,然后再去修定,《阿含经》亦是,会理解了,阿罗汉在佛的教诲中,在听法当中,叫会意解了,没定会理解了,以这个力量,叫无作,找一个地方,心就安住在理当中,不起动,就得到止了,得到了禅定,先悟而后修。

第十八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住于清净………………………………”

从十八轮到二十四,叫先以禅那为,在搭配~~~~~,要有七条修行的方法,第一个十八轮的路子,先修禅那,菩萨的寂灭力,不取无一~~~~~,体证寂灭,即证即灭~~~~~,即生即灭的力,即灭的力因为见到诸法实相,所以心就起上面的无作,心安住至静吗,住于法静,就是住于诸法,没有诸法的相对象(相),没有种种的烦恼力量,这个菩萨叫先修禅那,后修止奢摩他。

第十九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法静,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修禅那的关系,无取无依儿体证寂灭,以寂灭而生~~~~~,由体启用,止于观起种种的幻境,于种种的幻境,寂用相随,有即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当中两者没有挂碍,就进入这样一修行路子,先修禅那,后修观行。

第二十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一切法自性本空,自然的寂灭力就生起来了,因为悟入了寂灭的力,一切境界上面,一切法上面随时安心,心中没有烦恼,哪里不可能安心?就能随缘度日。很多禅宗的祖师们真正证得了~~~~以后,在哪里?在哪里?就在世界上游行了,在巷子、在酒家都可看到。二祖把法传给三祖后,随缘度生,他要去还一债,欠一人头债,后来,头债也还完了,他还债时可不像我们,举头迎白刃,犹如展春风。你说这个刃可以展春风吗?为什么,证到静寂的力量了,自性本空,有輾吗?没有。断烦恼以后得菩萨们,在世间自由自在,就在安心的过程中,又生起种种的幻,起种种儿的境界,,为什么?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的作用,这一路子即光修禅那悟得,理得了,心安了,心住于静止,在静止中起种种变化度众生。

二十一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终修~~~~”

本性空当中,要起种种的幻化作用,叫无作自性,起于作用,起于作用以后,这些境界,所有的境界作用是清净的,菩萨观一切法,没有不清净的,心清净,心净才佛土净,菩萨在度众生时,从未感觉疲劳感觉苦,我们呢?感觉好烦,为什么?因心没有心空即渧,因没有持学佛长,到处学无为,我们都在学无为法,什么叫无为法?圆照清净觉相,这菩萨以寂灭的力,证得了自性本空,不挂碍起种种的作用,无挂碍中,无说中儿说种种大说特说,但说完以后,佛说我没有说一个字,清净境界,不要有一点挂碍,禅那通达了寂性,~~~~~~~在这个当中生起种种的清净妙行,在清净妙行当中~~~~~~,所以心能够安住,先修禅那,当中修观,后修奢摩他。

二十二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此一样,从禅那入手,不取无一,为什么?悟尽圆觉,不取种种相,不取幻相,也不取境相,不依靠幻相,也不依靠境相,直入诸法体性,种种清净,因种种清净、寂静的关系,遇种种的相,当下都是安住的,安住中马上生起种种幻观,幻幻的观境,禅那成就以后,知住了止观同时起观,这个路子先修禅那,止观齐修是第二十二。

二十三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这个菩萨把本性,性即变以圆悟寂灭的~~~力故故在~~~~中烦恼断尽,那不就是止了吗?所以至静跟禅那,同时证得同时起修,后再无事当中生种种的~~~,静寂又生种种无量的变化,~~~~这个路子是禅那止同时修行,后再起观照,观想,度助众生。

二十四轮:“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此菩萨~~~~,悟境圆觉本来就悟了本,寂灭心,在寂灭心中,在清净圆觉的寂灭中起种种的观行,同时起修,见无量诸法,诸法如幻如梦,禅那同时修,最后于种种法上,不管是种种的境界上,清净明了,心不妄动,故安住于止,这个菩萨在无作,性平等中安住心至清净清明静慧,在这个止当中又起了静慧,故此能以静慧的力,慧也明了,境也清净了,所以想事以静慧声见种种相,在幻境当中不被幻境所困扰,这种菩萨第二十四轮,禅那,观齐修,后安住于止。

二十五轮:“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行,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此菩萨,同时三种,止、观、禅那于一心中,于心中修,圆觉三观,像天台宗一样,三千一心得,这个菩萨修行就像华严宗所说的,三个观行,最后周遍~~观,~~~当中极具禅那通达实性,通达实相,又具观慧,事无碍,又寂静法空,于一心中得三观于~~~。这三个虽然有差别,但觉性是一体的,止、观、禅那的觉性就是清净法心。这菩萨圆觉三种清净随顺,这是大菩萨。《楞严经》佛成等觉妙觉以后,~~~~~到最后是圆修,入金刚~~,断最后一品无明,证无上佛果。所以,我们最后的金刚~~~~,圆修,才能完全地断除了最后一品无明,这为止。佛为辩音菩萨所说的25轮,把止、观、禅那,加以分配,作以调和,作为未来修行者,看看哪一法门适合我们。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佛非常确定地告诉我们,佛说法绝不会模棱两可,这个25轮修行方法如此,每一个菩萨,都是这样修的,哪一个菩萨离开这样修,那就考虑考虑了,因为佛不是这样教授的。我们在学法的时候,要依什么?依法,有时候要依经,经是佛所说的,有时候要依了义,不要依自己的分别,以智慧才能够直入佛性,不然都会为自己去解释一点东西,所以经一定要读,

读原文,最相应的几本书要读得滚瓜烂熟,最好把它嚼进去、吞进去,这时所现出来的就是如来的正知正见,这个特别重要,特别是在这个时候,这个时节,修行佛法一定要具足正知正见,不然的话,邪魔外道非常多,似是而非的讲法非常多们就会被别人引导,甚至让你心中生起狐疑,像狐狸一样的怀疑,走三步,看看自己有没有跟来,所以叫狐疑。东北人知道,在一片白雪地,狐在前走,怕后有人跟着打它,所以它走三步一定向后看看,经常说一个人很狐疑,像狐狸一样,具足怀疑心,所以我们学法之人绝对没有怀疑,要做得直截了当,当下承担,佛所说的:你们都是佛,本性具足,当下承担,不能有一点丝毫怀疑,当然要做到这样理不怀疑,也要做到理的通透。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开始修行清净行“寂静思维,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名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佛讲完了,到底哪个法门适合我们,到底哪一个修行路,哪一个前,哪一个后,佛说得很清楚,只有这三条,一切菩萨都是这样修的。止、观、禅那,这三个是原修呢还是单修,还是先修观,先修止?有时心里还没有一个确定,如跟老师了,老师没确定,就跟他,不确定,就佛告诉我们的。所以佛真的是很慈悲,想到我们现在难找,人难找,师傅难找,学法当中,师傅是很难找,但真正老师找个徒弟也不容易,现在徒弟比师傅还厉害,这是真的。我看到很多以前的徒弟供养师父,现在师傅供养徒弟,哈……把徒弟都养坏了。以前,解放前,一个老和尚军阀出身,出家当和尚,自己做方丈,发愿,只要到我这里来住的禅壳子,修行,你要什么我就买什么东西给你。好得不得了,还要吃饭,每天过堂,午饭都要抽签,九点多做饭前抽签,花卷、包子、馒头、面条,吃饭以前抽签,修行的人刚开始很高兴,要什么买什么?……因为贪心不止,不安心,心不安,道不隆,相启单有不好意思说,和尚对我们那么好,去哪里呢?结果都夜里怕前跑了,溜单了。这方面,一个师傅对徒弟是不好ide,你们以后收徒弟也要注意,收一个徒弟不教,罚很大,律上讲过的,只收徒弟不教徒弟一天的罪如杀一千只羊的罪,日杀千羊之罪,收徒弟不是儿戏,要把徒弟从生死拉回来,出生死,如果没有这个能量,不要轻易,如果你是大菩萨,一万二万观没关系;没能力一两个,一两个也难,哈……修行很重要。佛给讲自己三七二十一天在前面拜忏,以12圆觉,释迦牟尼佛作为拜忏的对象,每天24观小时在前面拜,除了吃饭,认得三件大事以外,至心的礼拜,把25轮写成字条,各按标记,捏成一团放入盘中,拜了21天后,诚心的祈祷,祈愿,愿12位菩萨,给我修行道路,捏一轮,变知识顿的还是渐的,是顿根的一下子圆修三观,还是单修一观,还是配合的修其他二十几轮,一念狐疑,我是顿根的吗?完了,即不成就。信心非常重要,对自己要有信心,对法要有信心,这样修起来,障碍少很多。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辨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觉,皆依禅定生。佛对辩音菩萨无碍的清净智慧都是从哪里来?都是从禅定而生,没有修禅定不能生起智慧,南海老法师在一本书中说:“如果不修禅定,所有的佛学知识都是世间之学。”只有修过禅定以后才依心力转换,运用佛法的力改变你的心,去除烦恼,断了你的疑跟疑惑,起出世间的功德一个很有修行的人他所需遵循的,因为他有经验。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佛说一切的清净都从禅定中生,那禅定有哪几种?三种,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配合,搭配二十五种定轮“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下面更确定,菩萨如此,佛呢?这一方面佛如此,十方佛如此吗?没有一个不是因为修25轮也好,三法也好儿得成菩提的,所以佛说法是非常的确定,没有怀疑。

“唯除顾觉人,并法不随顺”除了两种人,都是如此,又除两种人,顿觉,直接顿入不要经过次第修行,直接悟入,顿超直入,二种法不随顺,外道人,因不具足善根,与法不随顺的人,不能成就。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不要听说了涅槃也是生死的一面嘛,已证得涅槃的人,不要一直抓在那里不跳出来,还没证得的,佛是鼓励的,鼓励我们证得涅槃才是本性,这时起菩萨种种万行,才没有挂碍,才能够圆悟。与佛同一鼻孔出气,不然的话你都听在外面,我们学大乘佛法千万要戒,戒什么?唱高调,喊口号,这个是千万要不得的为什么佛法到最后有教理行,甚至行也没有了?就是口号喊得太多了,这是第八章辩音菩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