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课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1.游戏的本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3.学前游戏教育

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3.角色游戏的指导

4.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

1.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表演游戏的指导

3.表演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表演游戏基本概念,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种类,掌握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分组童话剧表演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

要求:了解幼儿语言发展阶段,掌握语言游戏的基本类型,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阶段,掌握数学游戏的主要内容,掌握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和音乐设计方法,了解幼儿绘画游戏的发展阶段,掌握指导幼儿美术游戏的方法,初步掌握集体娱乐游戏的组织方法与主持技巧,了解0~2岁婴幼儿游戏的发展和主要游戏类型,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运用游戏开展语言、数学教育活动,能根据幼儿的

发展水平运用游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能根据幼儿的特点指导幼儿的造型艺术活动,能组织和主持一定规模的集体娱乐游戏活动。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

1.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结构游戏的指导

3.构造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结构游戏基本概念,了解结构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了解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任务,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方法。了解结构游戏的分类,掌握积木建筑游戏、积塑构造游戏、拼图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

1.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3.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4.体育游戏的创编

5.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理解体育游戏的定义、特点和教育作用,了解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方法,掌握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要点,掌握创编体育游戏的步骤、方法和要点,掌握构思体育游戏情节、设计竞赛活动的方法,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动作的要求创编体育游戏,能针对幼儿和体育游戏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会按一定格式编写体育游戏教案。

第六单元智力游戏

1.智力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2.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

3.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

4.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游戏

5.发展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智力游戏

6.智力游戏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理解智力的相关理论,了解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理解幼儿智力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掌握各类智力游戏的主要教育内容,掌握各类智力游戏设计的主要设计思路,能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发展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能根据幼儿特点和教育内容设计制作游戏棋,会设计简单的迷宫游戏。

第七单元其他游戏

1.语言游戏

2.数学游戏

3.音乐游戏

4.美术游戏

5.集体娱乐游戏

6.婴幼儿游戏

三、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教学以讲授为主,配以适量作业;游戏部分以讲授、观摩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重点,在讲清各类游戏特点以及游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尽量联系实际多讲一些案例。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拓展学生对幼儿游戏的认知水平,重视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总结归纳法等。四、成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包括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作业成绩10分,技能考核成绩3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总计100分,具体标准如下:

考核项目一:综合表演技能(类型:小组作业,形式:汇报演出)分数:10% ;

考核项目二: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方案设计(类型:个人作业,形式:提交教案)分数:10%;

考核项目三:游戏棋设计(类型:小组作业,形式:作品展示与小组演讲)分数:10% ;

考核项目四:综合知识考核(类型:期末考试,形式:闭卷)分数:6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杨枫编著:《让宝宝聪明的100个游戏》(3-4岁)、(4-6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材:

杨枫主编:《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

杨枫百花编著:《现代儿童游戏教育》,明天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读后感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读后感 黛安在《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儿童在游戏中成熟。可见,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一周有5天在幼儿度过,每天与老师度过5-8个小时,而游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所占比例是最多的,可见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游戏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是面向一线教师而编写的一本学前教育教材。主要涉及游戏的概念、观点、操作的原则和方法等,解决学习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通过案例解决学习中的"怎么做"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最大的困恼是: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策略。本书的第四章明确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讨论了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具体方法,并介绍了实践中常见的感觉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指导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到底教师该不该介入游戏?答案是肯定的,但何时介入?最要紧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应该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关于教师介入的策略主要有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和言语指引。在自

选游戏时,中班的语言角已经多次无人光顾,即使有光顾者也是逗留几分钟便离开了,桌面上的塑料小动物和一些画有故事背景的图板被冷落在一边。这天教师在这里投放了一些橡皮泥,红红来到这里,用橡皮泥造了一座假山,山洞里躲着小动物,加上原来的背景图案,红红津津有味地玩了半天。磊磊则用橡皮泥捏了一只大恐龙,肚子里装了一只小恐龙,说恐龙妈妈要生小恐龙了。结果还引发了一场争论:恐龙宝宝是从蛋里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以后,孩子们围绕这个话题谈开了。。。分析以上案例:一块橡皮泥的投放,无需教师更多的语言,就给了儿童一个可拓展的空间。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301008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 学时:152 学分:9 开课学期:1-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 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 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 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作品二:《阿Q正传》(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17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元明清文学构成了另一个高潮,即迎来了俗文学的的繁荣时代。传统文学样式退居次要位置。因此,在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既要注意突出新文体小说和戏曲的地位,理清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线索,掌握小说和戏曲的体例和形式特征。同时,也要注意元明清文学的集大成的特点,对诗文等传统文体的新特征要有所了解,形成对元明清文学的整体认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其一,以文学史为纲,以作品为目,两者交织进行,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形成完整的认识。其二,通过对新的文学样式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学史上创新意义。其三,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出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的要求:其一,掌握各种文体演变发展线索、文学流派和主要成员的艺术风格。其二,能够运用小说和戏曲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其三,从较高层次上把握各类作品的美学特征。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元杂剧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此章难度比较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没有涉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杂剧的体制特征,能够读懂杂剧剧本。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1)识记:诸宫调、元曲、元杂剧、折、楔子、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爱

情剧;曲状元; 花间美人、水浒剧。代表作家和作品;记住重要的作家和作品;默写一些经典的唱词。 (2)领会: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征;元杂剧前期和后期的差别;《汉宫秋》的艺术特色。元杂剧形成的原因。叙事文学成为主流;自然与显畅的审美情趣 (3)应用:论述元杂剧繁荣的主要原因。 2、教学内容 (1)基本内容:其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其二,元代文学形成的背景。其三,元代文学的主要特色。其四,元散曲的特征、类型。其五,元杂剧的特征。其六,南戏和讲唱艺术。其七,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其八,元杂剧体制及形式特点。其九,元杂剧发展概况和分期。重要作家、作品述评: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白朴的《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双献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难点与重点:Δ元杂剧体制特征;Δ南戏的体制特征;*元杂剧的形成原因;*元杂剧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关汉卿 1、教学基本要求 关汉卿是元杂剧艺术的代表作家。 (1)识记: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公案剧的代表作;历史剧的代表作。 (2)领会: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关汉卿主要剧本的内容;艺术成就;戏剧冲突的特征;关汉卿悲剧作品的特色。艺术上的奠基意义。 (3)应用:分析窦娥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4课时) 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前奏 19、20世纪之交,中国从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对文化的触动;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文学革命兴起的基本状况;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第三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等;五四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第四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人”的文学观念的现代意义;文学语言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型;文体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20年代小说创作(4课时)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第二节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叶绍钧“为人生”小说的概述;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第三节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概况;《沉沦》的思想价值和以其为代表的独特小说风格;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自叙传”性质;浓烈的抒情笔调,感伤色彩浓重的浪漫主义的倾向。 第三章20年代诗歌创作(4课时) 第一节20年代诗歌概述 “诗体的大解放”;胡适、刘半农等的白话诗;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诗歌;冰心哲理小诗;创造社的浪漫主义诗歌;湖畔诗社、冯至等的抒情诗;早期政治抒情诗;李金发的象征诗等。 第二节郭沫若的诗歌

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郭沫若诗歌创作概述;《女神》诗集的内容与文学史的意义;《女神》诗集的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 第三节新格律体的探索 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运动”;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闻一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李金发的象征诗 李金发早期象征诗 第四章20年代戏剧与散文(3课时) 第一节20年代戏剧概述 萌芽期的话剧和“文明戏”;早期话剧运动和现代话剧的演变;民众戏剧社与“爱美剧”;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等的早期独幕剧;郭沫若等的早期历史剧。 第二节20年代散文概述 五四时期的杂感文;“语丝文体”及语丝社等群体的散文创作;小品散文;叙事抒情的“美文”;散文诗等 第三节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周作人关于散文的理论倡导以及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第五章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旗手:鲁迅(6课时)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与思想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南京水师学堂的学习期间接受了进化论;日本仙台学医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五四时期的“呐喊”,小说和杂文的创作;五四退潮后的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大革命失败时的思想反思,进化论的轰毁;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学运动;生命最后的战斗日子以杂文为武器。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小说集的思想内容;《狂人日记》的思想启蒙总纲;《阿Q正传》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和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伤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 《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表现手法、吸收外国小说的技巧、“格式的特别”等,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以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和元明清文学史以及近代文学史几个部分。古代文学史1即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探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学史各阶段前后发展脉络之间的关系;各阶段文学现象的深度分析与正确评价;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客观评价与准确定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解读与审美鉴赏。 (二)教学难点 不同时代思想文化背景下作家的共性与独特性,以及对作家的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文学史各个阶段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脉络。 四、学时分配计划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二)教学参考书 1.《中国通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1978 2.《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4.《屈原集校注》,金开诚,中华书局1996 5.《诗经注析》,程俊英,中华书局1996 6.《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7.《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8.《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9.《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 10.《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11.《乐府诗集》,郭茂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2.《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9 1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 14.《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 17.《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18.《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9.《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0.《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八代诗史》,葛晓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刘梦琴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函授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主要是系统学习1917年——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文学创作的历史形态,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所呈现的最普遍的精神状态与艺术形态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种对人生价值和目的认识的文化背景,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能够在理想的水平上,欣赏、分析、评价文学现象(主要是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要使学生形成合时代要求的进步的审美价值观,领悟人生的美和做人的真谛,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文学社团的涌现是本章的学习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教学难点:各种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的变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4、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是介绍从1917——1927年间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学生应全盘了解在这一阶段出现哪些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在现代文学阶段所受的外来影响。在此基础上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的社团流派,它们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小诗派;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特征。 (二)20年代小说(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呐喊》和《彷徨》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叶绍钧人生写实小说的分析;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色。 教学难点: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对独语体散文《野草》的解读;郁达夫小说中大量性描写的评析;本时期小说逐渐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说不尽的阿Q。 3、《野草》和《朝花夕拾》。 4、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 5、乡土文学的出现。 6、“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基本要求: 本章主要是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情况,要求学生首先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的概况,了解《呐喊》和《彷徨》两本小说集创作的概况,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风格,了解本时期小说方面三个大致类型,了解在本时期出现的有影响的小说作品。理解对阿Q 不同时期的不同评价,理解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本时期“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通过评析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三类小说对现代小说的贡献,重点掌握对《呐喊》和《彷徨》的总体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先两汉文学)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先两汉文学 二、课程性质:必修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从上古到东汉末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概况,并探讨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使学生较详细深入地了解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及作品。 3、培养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为以后中国文学史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作业。 五、课程学时与学分: 3学时/周,共计48学时;学分:3学分; 六、考试方式:闭卷 七、教学容要点与学时分配:

先文学(共30学时) 概说(2学时) 第一章上古文学(4学时)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上古文学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古代神话 思考题: 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神话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特点? 3、神话的思维特征是什么? 4、神话的分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重要名词: 劳动说神话山海经 第二章《诗经》(6学时) 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 2、《国风》反映的主要容及其艺术特点。 3、《豳风·七月》的容及其叙事艺术。

4、《风·蒹葭》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风雅颂变风变雅赋比兴四家传诗六义 第三章先历史散文(6学时) 第一节散文的源流 第二节《左传》 第三节《国语》 第四节《战国策》 思考题: 1、简述先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2、《左传》叙事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重要名词: 甲骨卜辞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 第四章先诸子散文(6学时) 第一节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论语》和《孟子》 第三节《庄子》 第四节《荀子》和《非子》 思考题: 1、诸子散文勃兴的原因。 2、《孟子》的文学特点。 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重要名词: 百家争鸣寓言语录体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2. 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 (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 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填空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 对象的选择 、、(内容的确定 、、(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 式的设计与选用 )等多方面的工作。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 创造性游戏 )和(规则性游戏 )。其中创造 27.(游戏评价 )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 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 角色游戏区 、、( 建构游戏区 )、表演游戏区、益智活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 动区等。 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 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 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 好玩”和 无观众”状态,同时 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 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 ),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 ), 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 提供表演的条件 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 具吸引力。 2.游戏观察 :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 过程。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2.创造性游戏: 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 ,创造性 地进行的。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 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 (螺旋)的技能。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16.(象征性游戏 )是 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 &体育游戏一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 主题表演游戏。 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18. 规则游戏的特点有( 目的性和教育性 ) 规则性、竞争性和( 由成人编 制和指导) 9、 音乐游戏一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 牛长发育 具有重要作用。 三、简答题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______________ 、游戏要有( 趣味性 、、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 1 .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23. 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一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15005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学分 【总学时】:7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 (一)教学要求 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掌握狂人形象。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 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2)独特的心理描写。(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 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正传》 (一)教学要求

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 1.《阿Q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的形象。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1)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2)叙述体的结构。(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 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 (一)教学要求 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3)个性化的语言。(4)宏大严谨的结构。(5)很强的理性色彩。 (三)重点、难点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第四章巴金《家》 (一)教学要求 掌握巴金小说的特色。 (二)内容提要 1.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写了大家族高公馆三代中的四类人物:一类是封建大家庭的维护者,老一代如高老太爷。一类封建大家庭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诗经·关雎》*(1课时)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综合练习试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综合练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儿童游戏的特点是:快乐的、自愿的、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有序的。 2.幼儿游戏的结构要素包括游戏主题、游戏规则、游戏角色、游戏情节。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室内游戏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空间利用、活动区划分、墙面及顶面规划、走廊空间及地面的规划。6.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7.成型玩具对(0-3 )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 3 )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8.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9.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0.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1、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2、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3、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4.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15.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16.(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17. 4~5岁儿童对象征游戏的兴趣表现在以下内容:主题角色游戏、主题构建游戏、看图搭建游戏、主题表演游戏。 18.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19.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0.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1.儿童主观因素对游戏的影响有: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健康和情绪。 22.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23.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24.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25.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26.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27.(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8、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外部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和所使用的材料的观察,我们可以判断儿童是否在游戏。 29、表演游戏是一种重“游戏性”的戏剧表演,引导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好玩”和“无观众”状态,同时要注意几个必须环节;了解文艺作品―――提供表演的条件―――创设表演机会。 二、名词解释 1.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游戏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级发展阶段。2.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 3.游戏环境: 是指儿童游戏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等。 4.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5.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6.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7、智力游戏:根据智育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类游戏。 8、体育游戏—也叫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幼儿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动作、角色、情节和游戏规则组成,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9、音乐游戏—是幼儿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按一定规定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 1.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 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4#精选.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相信权威。 ●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对人有兴趣。 ●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 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 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 困难。 ●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 ●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 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 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 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 ●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 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 litrature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戏剧影 开课单位文学院 视文学 总学时270 (理论:270 实验实习: ) 学分15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六门主干课之一,作为一门基础的、传统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状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文学层面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2、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艺术特征。 3、使学生掌握一般研究方法,具有借助文献独立地分析、评论作家及其作品,认识与把握文学史现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观点的、符合基本学术规范的、文字流畅的学术论文。 4、使学生能将古代文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三、课程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讲授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过程,包括各主要阶段的主流文学思潮与创作倾向、主要文体演变史、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家与作品,以及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要求讲授清晰、准确、生动,达到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以及历史同情与当下理解相结合。 能力和技能方:能够将以上内容与具体作家、作品的认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独立的分析与鉴赏,具有一定的判断与研究能力;具备本学科普遍认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标准,能够出色完成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较好适应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要求。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在三年六个学期内完成,每学年90学时,上学期安排54学时,下学期安排36学时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编制,简要列出规定的教学范围及相关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关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处理,由主讲教师自定。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教育课程 总学时: 36 理论授课学时:18 实践(实验等)学时:18 学分:2 理论授课学分: 2 实践(实验等)学分: 适用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二)课程目的 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任务 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讲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了解这一时期出现的文学思潮及文学流派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和评论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及审美观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三、教学参考书目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思和、李平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学林出版社出版。 四、学分与学时分配 学分:4 学时:64 五、训练设计方案 在每次课的讲述过程中,根据师生的互动,发现学生兴趣与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点,随机布置一定量的小题目,以个人发言的方式,在下一次课时融入,力求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旧模式。 六、自学指导方案 (一)引导学生坚持作阅读笔记,在积累中提高对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阅读笔记所要记录的内容有:作品内容提要、艺术特色、社会历史背景、写作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及个人看法等。) (二)自选一篇作品,写出一篇较完整的鉴赏评论性文章,为将来的论文写作打基础。 七、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该门课程

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成绩的计算方法为:(一)期未闭卷考试(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占总成绩的60%; (二)课堂表现、出勤占总成绩的20%; (三)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10%。 (四)实训练习占10% 八、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两种传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分期与发展概况。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 一、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阶段性特征 一、第一阶段:战争心态下的文学(1949~1978年) 二、第二阶段:和平建设时期的文学(1978~1989年) 三、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90年代以来) 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特征 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的发展态势 思考题: 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有何特征? 2、中国当代文学有何重要特征? 第一编 1949~1978的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2》教学大纲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 课程代码:1C11047 学分:4 总学时数:64 理论时数:64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1》 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2》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第二部分,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和元代文学。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对《中国古代文学2》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改由主讲教师大班讲专题、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其中,大班授课主要是勾勒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中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进行理论梳理,小组讨论部分由学生精读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在此基础之上,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1章初唐诗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讲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堂讨论三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初唐诗歌的文学知识,了解“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等诗人的创作概况。 课堂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分期,了解初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鉴赏具体的初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课前预习 (1)什么是“上官体”? (2)“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位诗人?其代表诗作各是什么? (3)律诗是由谁完成最后定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