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1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1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1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第一讲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运动).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例1,针对练习1)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如平抛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例1】在下列各运动的物体中,可视为质点的有()

A.做高低杠表演的体操运动员

B.沿斜槽下滑的小钢球,研究它沿斜槽下滑的速度

C.人造卫星,研究它绕地球的转动

D.水平面上的木箱,研究它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先滑动还是先滚动

【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是 ( )

A.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

乙>v

,丙匀速下降,且v

>v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说明:只有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3、4,针对练习3)

五、速度与速率

图1-1-1

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t x

??),是矢量,方向与Δx 的方向

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t x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

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

(例5、6,针对练习4、5)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例3】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质点在每一秒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

s 0 1 2

3 4 5 x /

m 0 5 4 -1 -7 1

(1)前几秒内位移最大?( )

A .1 s

B .2 s

C .3 s

D .4 s

E .5 s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

A .1 s

B .2 s

C .3 s

D .4 s

E .5 s

【例4】某同学从学校的门口A 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 到达B 处,再向东走了100m 到达C 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 到达D 处,则:

(1)此人散步的总路程和位移各是多少?

(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这人散步过程中的各个位置,应采用什么数学手段较妥,分别应如何表示?

(3)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散步的位置变化,应用位移还是路程?

【例5】(2001年全国高考题)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 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

【例6】(2002年春季上海高考题)火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km/h . T14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到达

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

26 22∶34 484

济南

03∶

13

03∶

21

966

北京

08∶

00

(1463)

3.公式:a=

t v

?=

t v

v0

-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t v

?).加速度的大小即

t v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例7】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 s速度达到108 km/h.

(2)以40 m/s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8 s停下.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的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 s.

【例8】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

自测一: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地球,在研究它绕太阳公转时

B.乒乓球,运动员在判断它的旋转方向而考虑选择合适的击球动作时

C.列车,在讨论它在两座城市间的运行时间时

D.短跑运动员,在终点裁判员判断他冲线时

2.(2002年上海)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3.一位电脑爱好者设计了一个“猫捉老鼠”的动画游戏,如图1-1-1所示,在一个边长为a 的大立方体木箱内的一个顶角G上,老鼠从猫的爪间逃出,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路线奔向洞口A,则老鼠选择最短路线的长度为_________,从G到A的位移为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以6m/s的速度从起跑线冲出,经50m处的速度为8.2m/s,在他跑完全程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t=6.25s时速度为8.3m/s,最后以8.4m/s的速度冲过终点,则该同学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5.如图1-1-2所示.质点甲以8m/s的速度从0点沿ox轴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从点(0,60)处开始做匀速运动,要使甲、乙在开始运动后10s在x轴相遇.乙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方向与x轴正方向间的夹角为__________.

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自测二:

1.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2.某人沿半径为50m的圆做圆周运动,已知他运动半个圆周用的时间是100s,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

A.1m/s,1m/s B.l.6m/s,1.6m/s

C.lm/s,l.6m/s D.1.6m/s,1m/s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ls内的位移一定是lm

B.从这一时刻起ls内的位移一定是lOm

C.从这一时刻起lOs内的位移可能是5Om

D.如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m路程所需的时间一定是100s 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 o>0,加速度a>0,当a的数值开始减小,则该质点( )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位移开始增加,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

5.甲、乙、丙各乘一辆飞艇,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艇匀速上升,丙看到乙艇匀速下降,甲看到丙艇匀速上升,则甲、乙、丙三艇相对于地球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丙静止

B.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丙匀速上升图1-1-2

图1-1-1

C.甲和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丙匀速下降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可能

6.物体沿直线由A运动到B,且知在A与B点的瞬时速度和AB间的平均速度均为lOkm/h,A与B间的距离是2Okm,由此,某同学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在A点、B点和AB间,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相同的

B.物体在经过A点和B点时,每小时的位移是10Km

C.因为此物体由A到B需要2h,故物体一定做的是匀速运动

D.物体不一定是做匀速运动

7.一个物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l0m/s2,则( )

A.每秒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都为lOm/s

B.相邻单位时间内平均速度差相等,都为lOm/s

C.3秒初的速度与2秒末的速度差为1Om/s

D.每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速度的l0倍

8.如图2一1一1所示为描述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方一点自由下落,与桌面经多次碰撞最后静止在桌面上的运动过程,则图线所示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

A、路程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自测三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2、(无锡市2008届部分高级中学基础测试)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小,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小

D.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快,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图

B C A

s

t

t 0 O 图1 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

4、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米处的速度是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

为7.5m/s ,他在全程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5、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 ,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

为v 1,

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 2为 ( )

A .12

122v v v v + B .112vv v v - C .1122vv v v - D .112vv v v -

6、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 ①位移 ②路程 ③瞬时速度 ④平均速度 ⑤时间 ⑥加速度 ⑦平均速率

A 、只有①③④⑥

B 、只有①③⑥

C 、只有①⑥⑦

D 、只有①⑥

7、一物体以2m/s 2的加速度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 、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2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4m/s

8.(山东省潍坊市2008届)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的位置,经过7s 后指针指示如图乙( )

A .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B .右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s 时的瞬时速度

C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5.7m/s 2

D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约为1.6m/s 2 9.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

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10.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km 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

间上相差 t =6.0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3

1km/s .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电路基本概述 1.电流流经的路径叫电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它的作用是A: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B:传递和处理信号(如扩音机、收音机、电视机)。一般电路由电源、负载和连接导线(中间环节)组成。 (1)电源是一种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或电信号的装置,如:发电机、电池和各种信号源。 (2)负载是将电能或电信号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或信号的用电装置。如电灯、电动机、电炉等都是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它们分别将电能转换为光能、机械能、热能。 (3)变压器和输电线是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它起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2. 电路分为外电路和内电路。从电源一端经过负载再回到电源另一端的电路,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通路称为内电路。 3.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1)通路是连接负载的正常状态; (2)开路是R→∝或电路中某处的连接导线断线,电路中的电流I=0,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电源不输出电能。例如生产现场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开路电压很高,将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很大威胁; (3)短路是相线与相线之间或相线与大地之间的非正常连接,短路时,外电路的电阻可视为零,电流有捷径可通,不再流过负载。因为在电流的回路中仅有很小的电源内阻,所以这时的电流很大,此电流称为短路电流。 短路也可发生在负载端或线路的任何处。 产生短路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绝缘损坏或接线不慎,因此经常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情况是一项很重要的安全措施。为了防止短路事故所引起的后果,通常在电路中接入熔断器或自动断路器,以便发生短路时,能迅速将故障电路自动切除。 4、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供电;(2)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 5、电路的功能:(1)传递和分配电能。如电力系统,它是由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输电线、降压变压器、供配电线路和各种高、低压电器组成。(2)传递和处理信号。如电视机,它接收到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 配位化合物及其组成 配位化合物 1. 中心离子:中心(中央)离子(或原子)也称为络合物形成体,是配合物的核心部分,位于络离子(或分子)的中心。 2. 配位体:是在中心离子周围的阴离子或分子,简称配体,其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 单基配位体 配位体按所含配位原子的数目 多基配位体 3.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直接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目。 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 4. 配离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总电荷的代数和。 配离子 电荷 5.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凡含有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的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 二、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命名配位化合物时,不论配离子是阴离子还是阳离子,都是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其中配位个体的命名顺序为: 配位体数(汉字)――配位体名称(如有不同配位体时,阴离子在先,分子在后)――“合”字――中心离子名称及其氧化数(在括号内以罗马字说明) 四氯合铂(II )酸六氨合铂(II ) 有的配体在与不同的中心离子结合时,所用配位原子不同,命名时应加以区别。 如: 六异硫氰酸根合铁(III)酸钾 硝酸一氯一硫氰根二乙二胺合钴(III ) + ])([23NH Ag 1021+=?+++243])([NH Zn 2042+=?++-36][AlF 3)1(63-=-?++463])([63CS N Fe K ? 3 2]))(([NO en CN S CoCl ?

三硝基三氨合钴(III ) 硫酸一亚硝酸根五氨合钴(III) ] )()([332NH NO Co ?4 53]))(([SO NH ONO Co ?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一、填空题: 1. 下图所示电路中,元件消耗功率200W P ,U=20V,则电流I为 10 A。 +U 2. 如果把一个24伏的电源正极作为零参考电位点,负极的电位是_-24___V。 3.下图电路中,U = 2 V,I = 1 A 3 A,P 2V = 2 W 3 W , P 1A = 2 W,P 3Ω = 4 W 3 W,其中电流源(填电流源或 电压源)在发出功率,电压源(填电流源或电压源)在吸收功率。 U 4. 下图所示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6 V,电压源是在发出功率 5.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5 A ,电阻R= 10 Ω。 B C

6.下图所示电路U=___-35 ________V。 7.下图所示电路,I=__2 __A,电流源发出功率为_ 78 ___ W,电压源吸收功率20 W。 8. 20. 下图所示电路中,根据KVL、KCL可得U=2 V,I 1= 1 A,I 2 = 4 A ;电流源的功率为 6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发出。2V电压源的功率为 8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吸收。 V 4 9.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2= 3 A,U AB = 13 V。 10.电路某元件上U = -11 V,I = -2 A,且U 、I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吸收的功率是22 W。 11.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1= 3 A,I 2 = 3 A,U AB = 4 V。

12.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1 A ;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负载的是 电压源 。 8V 13.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3A ;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电源的是电流源 。 8V I 14.下图所示的电路,a 图中U AB 与I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155AB U I =+ ;b 图 中U AB 与I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510 AB U I =- 。 5Ω Ω I I A B B A 10V a 图 b 图 15.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1、2、3分别表示三个元件,则U = 4V ;1、2、3这三个元件中,属于电源的是 2 ,其输出功率为 24W 。 + 8V 4V _ ++ _U

第9讲 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第9讲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化学基础 【竞赛要求】 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Ti(H2O)+36的颜色。路易斯酸碱的概念。 【知识梳理】 一、配合物基本知识 1、配合物的定义 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作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 [Co(NH3)6]3+,[Cr(CN)6]3–,Ni(CO)4都是配位单元,分别称作配阳离子、配阴离子、配分子。 [Co(NH3)6]Cl3、K3[Cr(CN)6]、Ni(CO)4都是配位化合物。[Co(NH3)6]、[Cr(CN)6] 也是配位化合物。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含有配位单元。 思考:下列化合物中哪个是配合物 ①CuSO4·5H2O②K2P t Cl6 ③KCl·CuCl2 ④Cu(NH2CH2COO)2 ⑤KCl·MgCl2·6H2O ⑥Cu(CH3COO)2 注意:①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区别 ②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2、配合物的组成 中心离子 内界单齿配体 配位体多齿配体 配合物螯合配体 外界 (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 以[Cu(NH3)4]SO4为例: [Cu(NH3)4]2+ SO-2 4 内界外界 内界是配位单元,外界是简单离子。又如K3[Cr(CN)6] 之中,内界是[Cr(CN)6]3–,外界是K+。可以无外界,如Ni(CO)4。但不能没有内界,内外界之间是完全电离的。 (2)中心离子和配位体 中心离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多为金属(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以是原子。如Fe3+、Fe2+、Co2+、Ni2+、Cu2+、Co等,只要能提供接纳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即可。 配位体:含有孤对电子的阴离子或分子。如NH3、H2O、Cl-、Br-、I-、CN-、CNS-等。 (3)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体中给出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单元中,中心离子周围与中心离子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的个数,叫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Cu(NH3)4]SO4的内界为[Cu(NH3)4]2+,中心Cu2+的周围有4个配体NH3,每个NH3中有1个N原子与Cu2+配位。N 是配位原子,Cu 的配位数4。(注意:配体的个数与配位数不是同一个概念) 若中心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大,则利于形成高配位数的配位单元;而配体的电荷高,半径大,利于低配位数。 (4)常见的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能提供一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成键。如H2O、NH3 、CO等。

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知识要点 ·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 ·掌握电位和电功率的计算;会应用基尓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工电子设备种类日益繁多,规模和结构更是日新月异,但无论怎样设计和制造,几乎都是由各种基本电路组成的。所以,学习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电路的规律与方法,是学习电工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电机、电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本章的重点阐明有关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特性和电路基本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电路的概念 1. 电路及其组成 简单地讲,电路是电流通过的路径。实际电路通常由各种电路实体部件(如电源、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变压器、仪表、二极管、三极管等)组成。每一种电路实体部件具有各自不同的电磁特性和功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把相关电路实体部件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个电路。如果某个电路元器件数很多且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时,通常又把这些电路称为电网络。 手电筒电路、单个照明灯电路是实际应用中的较为简单的电路,而电动机电路、雷达导航设备电路、计算机电路,电视机电路是较为复杂的电路,

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环节: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电源是向电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等转换为电能。在电路中,电源是激励,是激发和产生电流的因素。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其作用是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通常在生产与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灯、电动机、电炉、扬声器等用电设备,都是电路中的负载。中间环节在电路中起着传递电能、分配电能和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最简单的中间环节即开关和联接导线;一个实用电路的中间环节通常还有一些保护和检测装置。复杂的中间环节可以是由许多电路元件组成的网络系统。 图1-1所示的手电筒照明电路中,电池作电源,灯作负载,导线和开关作为中间环节将灯和电池连接起来。 图1-1手电筒照明实际电路 2. 电路的种类及功能 工程应用中的实际电路,按照功能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完成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的电路。如图1-1中,电池通过导线将电能传递给灯,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类电路的特点是大功率、大电流;二是实现对电信号的传递,变换、储存和处理的电路,如图1-2是一个扩音机的工作过程。话筒将声音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相应的电压和电流,经过放大处理后,通过电路传递给扬声器,再由扬声器还原为声音。这类电路特点是

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知识要点 ·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特性; ·掌握电位和电功率的计算;会应用基尓霍夫定律分析电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工电子设备种类日益繁多,规模和结构更是日新月异,但无论怎样设计和制造,几乎都是由各种基本电路组成的。所以,学习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电路的规律与方法,是学习电工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电机、电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本章的重点阐明有关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特性和电路基本定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电路的概念 1. 电路及其组成 简单地讲,电路是电流通过的路径。实际电路通常由各种电路实体部件(如电源、电阻器、电感线圈、电容器、变压器、仪表、二极管、三极管等)组成。每一种电路实体部件具有各自不同的电磁特性和功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把相关电路实体部件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个电路。如果某个电路元器件数很多且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时,通常又把这些电路称为电网络。 手电筒电路、单个照明灯电路是实际应用中的较为简单的电路,而电动机电路、雷达导航设备电路、计算机电路,电视机电路是较为复杂的电路,但不管简单还是复杂,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都离不开三个基本环节:电源、

负载和中间环节。 电源是向电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等转换为电能。在电路中,电源是激励,是激发和产生电流的因素。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置,其作用是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通常在生产与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灯、电动机、电炉、扬声器等用电设备,都是电路中的负载。中间环节在电路中起着传递电能、分配电能和控制整个电路的作用。最简单的中间环节即开关和联接导线;一个实用电路的中间环节通常还有一些保护和检测装置。复杂的中间环节可以是由许多电路元件组成的网络系统。 图1-1所示的手电筒照明电路中,电池作电源,灯作负载,导线和开关作为中间环节将灯和电池连接起来。 图1-1手电筒照明实际电路 2. 电路的种类及功能 工程应用中的实际电路,按照功能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完成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的电路。如图1-1中,电池通过导线将电能传递给灯,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类电路的特点是大功率、大电流;二是实现对电信号的传递,变换、储存和处理的电路,如图1-2是一个扩音机的工作过程。话筒将声音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即相应的电压和电流,经过放大处理后,通过电路传递给扬声器,再由扬声器还原为声音。这类电路特点是小功率、小电流。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型: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2、知道配位键、配合物、配离子等基本概念 3、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重、难点: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命名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一)完成下面方程式: 1、硫酸铜与氨水反应 2、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 3、硝酸银与氨水反应 (二)溶度积规则Qi与Ksp的关系 学习新课 一、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探究]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CuS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mol/L NH3·H2O 溶液至过量,观察并记录现象 。 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数滴0.1mol/L BaCl2溶液,另一份滴加数滴1mol/L 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沉淀-溶解平衡考虑) [自学反馈]预习P130配合物的定义,理解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1、配位键 2、配离子 3、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自学反馈]预习P131配合物的组成,掌握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分析其组成 [Cu(NH3)4]SO4

1、中心原子:通常是, 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 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 例如:。 3、配位数:作为直接与结合的的数目,即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和电荷数的代数和。 5、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称为外界。 三、配合物的命名 [自学反馈]预习P132配合物的命名,熟悉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1、配离子的命名: 2、配位酸: 3、配位碱: 4、配位盐: 自学检测: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PtCl6] (2)K4[Fe(CN)6] (3)[Co(NH3)6]Cl3; (4)[CrCl2(H2O)4]Cl (5)[Co(NO3)3(NH3)3] (6)[Fe(CO)5]

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是非题 1.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可用状态参数p、v、T来描写( )。 2.对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各强度参数是不可能确定的( ),各尺度参数也是不可能确定的( )。 3.尺度量具有可加性( ),强度量也具有可加性( )。 4.系统的总容积V是尺度量( ),比容v也是尺度量( )。 5.真空度是用百分数表示的( )。 6.平衡状态是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 ),它一定是均匀状态( )。 7.若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则压力表上的读数就一定不会改变( )。 8.容器中水蒸气和水共存时,不能视为纯物质()。 9.各种气体的气体常数都相同()。 二、选择题 1.( )与测温介质的物性无关,因而可作为度量温度的客观标准。 (a)热力学温标;(b)理想气体温标;(c)经验温标。 2.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 )。 (a)帕;(b)巴;(c)工程大气压。 3.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 )。 (a)开尔文(K);(b)摄氏度(℃);(c)华氏度( )。

4.气体的( )与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力有关,而( )与之无关。 (a)绝对压力;(b)表压力;(c)真空度。 5.1 Pa、1bar和1at的关系是( )。 (a)1at>1bar>1 Pa;(b)1 Pa>1bar>1at;(c)1bar>1at>1 Pa。 三、习题 1—1 确定与1bar压力相当的液柱高度,假定测压流体为酒精(其密度为0.82×103kg/m3)。 1—2 如果气压计压力为83kPa,试完成以下计算: (1)绝对压力为0.15MPa时的表压力; (2)真空计上读数为500mm水银柱时气体的绝对压力; (3)绝对压力的0.5bar时相应的真空度(mbar); (4)表压力为2.5bar时的绝对压力(kPa)。 1—3用水银压力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时,为避免水银蒸发,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水高1020mm,水银柱高900mm,如图1-12所示。当时当地气压计上水银柱高度为=755mm,求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多少MPa和多少at? 图1—12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试题[1]

1. 用一只额定值为110V ,60W 的白炽灯和一只额定值为110V ,40W 的白炽灯串联后接在 220V 电源上,当开关闭合时能否正常工作?后果如何?为什么? 2. 有一只220V ,1000W 的电炉,今欲接在380V 的电源上使用,试问下列变阻器中哪一 只可用?(1)100Ω,3A ;(2)50Ω,5A ;(3)30Ω,10A 。 3. ab U 是否表示a 端的电位高于b 端的电位? 4. 2k Ω的电阻中通过2mA 的电流,试问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5. 额定值为1W ,100Ω的碳膜电阻,在使用时电流和电压不得超过多大数值? 6. 有一台直流发电机,其铭牌上标有40kW ,230V ,174A 。试问什么是发电机的空载运行、 轻载运行、满载运行和过载运行?负载的大小,一般指什么而言? 7. 一个电热器从220V 的电源取用的功率为1000W ,如将它接到110V 的电源上,则取用 的功率为多少? 8. 有两只电阻,其额定值分别为40Ω,10W 和200Ω,40W ,试问它们允许通过的电流是多 少?如将两者串联起来,其两端最高运行电压可加多大? 9. 有一台直流稳压电源,其额定输出电压为30V ,额定输出电流为2A ,从空载到额定负载,其输出电压的变化率为千分之一(即%1.00=-=?N N U U U U ),试求该电源的内阻。 10. 计算下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各理想电源的功率,并判别它们是电源还是负载。 (a ) (b ) 题10 11.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1,I 2,I 3及I 4。 题11 题12 12. 试求如图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V A 。 13. 如图所示是某电路中的一部分。试求电流I ,电压U S 和电阻R 。 题13 2Ω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1 引言 1.电路理论 电路理论起源于物理学中电磁学的一个分支。若从欧姆定律(1827年)和基尔霍夫定律(1845年)的发表算起,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电路理论融合了物理学、数学和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成果。物理学,尤其是其中的电磁学为研制各种电路器件提供了原理依据,对各种电路现象做出理论上的阐述;数学中的许多理论在电路理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分析、设计电路的重要方法;工程技术的进展不断向电路理论提出新课题,推动电路理论的发展。 电路理论是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基本分析方法的工程学科。它通常包括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两个分支。电路分析指根据已知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求解电路的特性;网络综合是根据对电路性能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实现所需要的电路性能。另外,由于电子元件与设备的规模扩大,促进了故障诊断理论的发展,因而故障诊断理论被人们视为继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之后电路理论的又一个新的分支。 2.课程地位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学”等密切相关,又是学习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的基础。 电路理论的各个分支中,网络综合、故障诊断都以电路分析为基础,本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即指电路分析这一分支,并且是最基本的内容。本书主要讨论电路分析的基本规律和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 2 路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结构体系 课程的基本结构是以模型为基础,以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为序的课程体系。其中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是后面几个部分内容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章从电路模型概念出发,主要介绍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的基本变量、基本元件、简单电路分析、等效概念及其应用等。 1.2 知 识 结 构 集总假设 电路模型 电流 电路的基本变量 电压 功率 电阻元件 电路的基本概念 两类约束 电路等效 电路的基本定律 利用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电路 电压源 电流源 VCVS VCCS CCVS CCCS 元件约束 结构约束 电路等效的定义 等效分析方法应用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 ) 两类约束的初步运用 等效分析法 独立源 受控源 电路的基本元件 1.3 教学要求及时间分配 1.教学要求 (1)掌握电路模型的概念,理解集总假设。 (2)理解电流、电压、功率的定义,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理解电阻元件、独立源、受控源的定义及其端口伏安关系。 (4)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电压定律(KVL )及其实质,掌握KCL 和KVL 方程的列写方法。 (5)理解两类约束是电路分析的基本依据。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公式

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热机:可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即称为工质。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割开来,这种人为分割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边界:系统与外界得分界面。 外界:边界以外的物体。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控制体(控制容积)。 闭口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的交换,控制质量。 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系统。 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系统内外同时建立热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就称为热力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容(密度)、内能、熵、焓。 强度性参数:与系统内物质的数量无关,没有可加性。 广延性参数:与系统同内物质的数量有关,具有可加性。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于平衡状态。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都能完全回复到出示状态。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者缩小)而通过系统边界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 热量:通过系统边界向外传递的热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中间过程,最后又回到初始状态。 二、基本公式 ??=-=0 2 1 1 2 dx x x dx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T pV m = 循环热效率 1 q w net t = η 制冷系数 net w q 2 = 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而其总量保持恒定。

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是非题 1.在电路的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不能都设为指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没有流出节点的电流。 2.电流强度的大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 3.在电路中,由于所标明的电流参考方向是任意假定的,所以电流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4.电路中某两点的电位都很高,则这两点间的电压一定很高。 5.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差,所以该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有关。 6.若改变电路中的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一般都将改变。 7.某元件的电压u和电流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若用p=ui算得的功率值为 5W,则该元件实际供出5W的功率。 8.若某元件的电流I和电压U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则P=UI为该元件供出的功率。 9.短路元件的电压为零,其电流不一定为零。开路元件的电流为零,其电压不一定为零。 10.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如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11.有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炉,电阻不同。因为P =I2R,所以电阻大的功率大。 12.如果电池被短路,输出的电流将最大,此时电池输出的功率也最大。 13.无论流过电压源的电流多大,电压源的电压总保持常量或给定的时间函数。 14.如果一个电压源的电压U S=0,则它相当于开路。 15.直流电源的内阻为零时,电源电动势就等于电源端电压。 16.某实际直流电源的开路电压为U S,若该电源外接一个电阻器,其电阻值在某范围变化时都满足U R=U S,则在一定的电流条件下,该实际电源的模型为一电压源。

17.与电压源并联的各网络,对电压源的电压并无影响;与电流源串联的各网络,对电流源的电流并无影响。 18.如果一个电流源的电流I S=0,则它相当于开路。 19.电路中任意两点a、b之间的电压u ab,等于从a点沿任意一条路径到b点间所有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20.KCL对于电流的参考方向或实际方向均成立,KVL对于电压的参极性或实际极性也都是成立的。 21.在列写KCL和KVL方程时,对各变量取正号或负号,均按该变量的参考方向确定,而不必考虑它们的实际方向。 22.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的斜率总是正值。 23.实际直流电源的特性越接近电压源时,其内阻越小。实际电源的特性越接近电流源时,其内阻越大。 24.将小灯泡与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到直流电压源上,当电阻增大时,灯泡的电压减小,所以灯泡变暗。 答案部分 1.( -)2.(+)3.(+)4.(-)5.(-)6.(+)7.(-) 8.(+)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

第1章 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1 热力系及其描述 (1) 1.1.1 热力系 (1) 1.1.2 热力系的状态、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 (2) 1.1.3 状态参数的特性 (3) 1.2 基本状态参数 (4) 1.2.1 密度及比体积 (4) 1.2.2 压力 (4) 1.2.3 温度及热力学第零定律 (7) 1.3 状态方程式,状态参数坐标图 (12) 1.3.1 状态公理 (12) 1.3.2 纯物质的状态方程式 (12) 1.3.3 状态参数坐标图 (13) 1.4 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 (14) 1.4.1 准平衡过程 (14) 1.4.2 热力循环 (16) 思考题及答案 (19) 1.1 热力系及其描述 1.1.1 热力系 在对一个现象或—个过程进行分析时为了确定研究的对象,规划出研究的范围,常从若干物体中取出需要研究的部分.这种被取出的部分叫做热力学系统,简称热力系。热力系以外的物质世界统称为外界(或环境)。热力系与外界的分界面叫做界面(或边界)。所谓热力系,即是由界面包围着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的总和。热力系与外界之间的界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拟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在一般情况下,热力系与外界处于相互作用中,彼此可交换能量(如热量及各种形式的功)及物质。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可将热力系分类为: 闭口系(或闭系)——热力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或者说没有物质穿过边界。此时.热力系内部的质量将保持不变,称为控制质量(C.M.),故闭口系即是我们所研究的某“控制质量”。

开口系(或开系)——热力系与外界之间有物质交换,或者说有物质穿过边界。这种热力系内部的质量可以是变化的。这时,我们可以把研究的对象规划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这种空间范围叫作控制容积(C.V.),或称控制体,故开口系即是我们所研究的某“控制体”。 相应地,控制质量或控制容积与外界的分界面也可称为控制面。 按热力系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常将热力系分类为: 简单热力系——热力系与外界只交换热量及一种形式的准静功(准静功的概念将在2-2节中讨论); 绝热系——热力系与外界无热交换; 孤立系——热力系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以上是按热力系与外界的相互关系所作的分类。热力系也可按其内部状况的不同而分类为:单元系(只包含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多元系(包含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系(各部 分具有相同的性质,如单相系)、非均匀系(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如复相系);等等。 在热力工程上,能量转换是通过工作物质的状态变化来实现的。最常用的工质是一些可压缩流体(如蒸汽动力装置中的水蒸气,燃气动力装置中的燃气,等等)。由可压缩流体 构成的热力系称为可压缩系统。若可压缩系统与外界只有准静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的交换,则此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统。工程热力学中讨论的大部分系统都是简单可压缩系统。 另外,在热力学中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系统,例如某种具有无限大热容量的系统,它对外放出或吸入有限的热量时其自身的温度维持不变,这种系统称为热源(或冷源)。 正确地选择热力系是进行正确的热力学分析的前提。没有明确选定热力系之前,对力、质量、热、功等任何问题的讨论都是不可能进行的。 1.1.2 热力系的状态、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 所谓热力系的状态,即是热力系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在热力学中我们一般取设备中的流体工质(主要是气体)作为研究对象,这时热力系的状态即是指气体所呈 现的物理状况。 热力系可能呈现各种不同的状态,其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所谓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各部分在长时间内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各处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均匀一致的。试设想系统中各物体之间有温差存在而发生热接触,则必然有热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时系统不会维持状态不变,而是不断产生状态变化直至温差消失而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热平衡。可见,温差是驱动热流的不平衡势,而温差的消失则是系统建立起热平衡的必要条件。同样,如果物体间有力的相互作用(例如由压力差引起),则将引起宏观物体的位形变化,这时系统的状态不断变化直至力差消失而建立起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力学平衡。所以,力差也是驱使系统状态变化的一种不平衡势,而力差的消失是使系统建止起力学平衡

1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对策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 1.局中人:参与对抗的各方; 2.策略集:局中人选择对付其它局中人的行动方案称为策略;某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策略全体称为策略集; 3.一局势对策的益损值:局中人各自使用一个对策就形成了一个局势,一个局势决定了各局中人的对策结果(量化)称为该局势对策的益损值。 “齐王赛马”齐王在各局势中的益损值表(单位:千金)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其中:齐王的策略集: S1={ α1, α2, α3, α4, α5, α6 }, 田忌的策略集:S2={ β1, β2, β3, β4, β5, β6 }。 下面矩阵称齐王的赢得矩阵: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A= 1 -1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3 §1 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二人有限零和对策(又称矩阵对策): 局中人为2;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的策略数目都是有限的;每一局势的对策均有确定的损益值,并且对同一局势的两个局中人的益损值之和为零。

通常将矩阵对策记为: G = {S1, S2, A} S1:甲的策略集;S2:乙的策略集; A:甲的赢得矩阵。 “齐王赛马”是一个矩阵策略。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在甲方的赢得矩阵中: A=[a ij]m×n i行代表甲方策略i=1, 2, …, m;j 行代表乙方策略j=1, 2, …, n;a ij 代表甲方取策略i,乙方取策略j,这一局势下甲方的益损值。此时乙方的益损值为 -a ij (零和性质)。 在考虑各方采用的策略时,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就是双方都是理智的,即双方都是从各自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情形选择一种最为有利的情况作为决策的依据。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例:甲乙乒乓球队进行团体对抗赛,每队由三名球员组成,双方都可排成三种不同的阵容,每一种阵容可以看作一种策略,双方各选一种策略参赛。比赛共赛三局,规定每局胜者得1分,输者得-1分,可知三赛三胜得3分,三赛二胜得1分,三赛一胜得-1分,三赛三负得-3分。甲队的策略集为S1={α1,α2,α3},乙队的策略集为S2={β1,β2,β3}。根据以往比赛的资料,有甲队的赢得矩阵为A,如下所示, 请问这次比赛各队采用哪种阵容上场最为稳妥?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矩阵A中每行的最小元素分别为1,-3,-1。 在这些最少赢得中最好的结果是1,故甲队会采取策略α1,无论对手采取何策略,甲队至少得1分。对于乙队,{β1,β2,β3}可能带来的最少赢得,即A中每列的最大元素,分别为3,1,3。乙队会采取β2策略,确保甲队不会超过1分。 α1和β2分别称为局中人甲队、乙队的最优策略。由于双方必然选择这一种策略,所以,这种策略又称为最优纯策略。 这种最优纯策略只有当赢得矩阵A=(a ij)中等式 成立时,双方才有最优纯策略,并把(α1,β2)称为对策G在纯策略下的解,又称(α1,β2)为对策G的鞍点。把其值V称之为对策G={S1,S2,A}的值。 §2 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 例某单位采购员在秋天决定冬季取暖用煤的储量问题,已知在正常的冬季气温条

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概念和重点总结

本章内容: 介绍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基本概念,热、功、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和焓,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进一步介绍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概论 ?热力学研究的目的、内容 ?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 ?热力学基本概念 一.热力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热力学是研究热和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换以及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的科学。内容: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本世纪初建立的热力学第三定律。其中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 把热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用来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有关的物理现象,称为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是: 1.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化学变化的热效应问题; 2.利用热力学第二律解决指定的化学及物理变化实现的可能性、方向和限度问题,建 立相平衡、化学平衡理论; 3.利用热力学第三律可以从热力学的数据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 方法: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演绎出有特定用途的状态函数,通过计算某变化过程的有关状态函数改变值,来解决这些过程的能量关系和自动进行的方向、限度。 而计算状态函数的改变只需要根据变化的始、终态的一些可通过实验测定的宏观性质,并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细节。 优点: ?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简化了处理方法。局限性: 1.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只能对现象之间的联系作宏观的了解,而不能作微观的 说明或给出宏观性质的数据。 例如:热力学能给出蒸汽压和蒸发热之间的关系,但不能给出某液体的实际蒸汽压的数值是多少。 2.只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 三、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 系统:用热力学方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将所研究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从其余的物质或空间中划分出来,这种划定的研究对象叫体系或系统 (system)。 环境: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的其它部分称环境(surrounding 注意: 1.体系内可有一种或多种物质,可为单相或多相,其空间范围可以是固定或 随过程而变。 2.体系和环境之间有分界,这个分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既可 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根据体系与环境的关系将体系区分为三种:

热力学基本概念

大学物理
热力学基础
第1讲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 热力学系统 在热力学中把有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 ( 气体、液 体、固体)称为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 系统以外与系统有着相互作用的环境称为外界. 孤立系统 : 与外界不发生任何能量和物质交换 的热力学系统. 封闭系统 : 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 换的系统. 绝热系统: 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 热力学的状态参量 状态参量是描述气体宏观状态的物理量. 包括体积、压强 和温度. 1. 体积 V : 气体分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国际单位: m3(米3 )
当气体分子大小不计时 , 气 体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 2. 压强 p: 垂直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压力.
F p= S
国际单位: Pa (帕斯卡) 1 Pa = 1 N·m-2 1标准大气压 = 1.01325×105Pa

3. 温度 T : 表征热平衡状态下系统的宏观性质. 热平衡: 两热力学系统相互接触, 而与外界没有热量交 换, 当经过了足够长的时间后, 它们的冷热程度不再发生 变化, 则称这两系统达到了热平衡. ? 热力学第零定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如果处于确定状态下的物体A 分别与物体B、C达到热平衡, 则物体B和C也必相互热平衡.
A B C
A B C

? 温标 —— 温度的数值表示. 摄氏温标(t): t ℃ 水的冰点 0 ℃, 水的沸点 —— 100℃. 华氏温标(F): 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的熔 点为 32度, 水的沸点为212度,中间划分 180等分. 热力学温标(T): 单位: K(开尔文) 绝对温标与测温物质的性质无关,是 一种基本的科学温标. 水三相点(气态、液态、固态的共存状态) 为273.16 K . 摄氏温标和绝对温标的换算: T = 273.15 + t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无机化学 16.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素材

第十六章配位化合物 Chapter 16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最早的配合物是偶然、孤立地发现的,它可以追溯到1693年发现的铜氨配合物,1704年发现的普鲁士蓝以及1760年发现的氯铂酸钾等配合物。 配位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1793年法国化学家Tassaert无意中发现CoCl·6NH3开始的。B.M.Tassaert是一位分析化学家。他在从事钴的重量分析的研究过程中,偶因NaOH用完而用NH3·H2O代替加入到CoCl2(aq)中。他本想用NH3·H2O沉淀Co2+,再灼烧得到CoO,恒重后测定钴的含量。但结果发现加入过量氨水后,得不到Co(OH)2沉淀,因而无法称重,次日又析出了橙黄色晶体。分析其组成为:CoCl3·6NH3。 配位化学的近代研究始于两位精明的化学家?? A. Werner 和 S. M. Jogensen。他们不仅有精湛的实验技术,而且有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从1891年开始,时年25岁在瑞士苏黎士大学学习的Werner提出的配合物理论: 1.提出主价(primary valence)和副价(second valence),相当于现代术语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又指出了配合物有内界(inner)和外界(outer)。 2.在任何直接测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发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指出了一些配合物的正确的几何构型。其方法是沿用有机化学家计算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来推测结构。例:W erner 认为[Co(NH3)4Cl2]+的构型及其异构体的关系如下: 化学式平面六边形三角棱柱八面体实验[Co(NH3)4Cl2]+ 3 3 2 2 Werner合成出[Co(NH3)4Cl2]Cl的异构体只有两种,而仅有八面体才是两种几何异构体,故[Co(NH3)4Cl2]+的几何构型构是八面体。由于Werner在配合物理论方面的贡献,获得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 近年来配位化学发展非常迅速,四五十年代的高纯物制备和稀土分离技术的发展,六十年代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七十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目前的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化学,都与配合物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配位化学家可以设计出许多高选择性的配位反应来合成有特殊性能的配合物,应用于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促进各领域的发展。 §16-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The Basic Concepts of Complexes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Defini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由提供孤电子对(NH3、H2O、X-)或π电子(H2C=CH2、、)的物种与合物。例如: + ] ) [Ag(NH 2 3,-2 4 ] PtCl [,,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Composi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Cr)

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素材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章基本概念 本章要求:掌握热力系统、热力平衡状态、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概念,掌握温度、压力、比容的物理意义,掌握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