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改革举措研究

2015年第1

内容提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对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以及降低财政压力和风险意义重大。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外部总体布局调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内部产业布局集中度不够、关键领域缺失。从调整手段看,以行政捏合方式为主,市场发挥作用欠佳。着眼未来,应当加快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退出步伐,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攻坚,推动国有经济向公益性领域回归,向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要产业和领域收缩集中,实现国有经济领域产业和产权的广泛开放,使国有经济行业分布更为合理,总量比重显著降低,促进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健康、更可持续。

关键词国有经济布局国企改革调整方向举措

国有经济布局,是指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关键产业领域的分布、中央和地方企业区域格局、企业持股比例分配以及企业组织规模选择等,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主要包括上述外部总体调整、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层级调整以及微观产权调整、企业组织规模调整五个维度,重点是内部产业布局调整,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意图。

一、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是立足国情、适应形势、牵引全局、惠及长远的关键所在,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的形势所需,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的动力使然。

(一)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的定位决定了其本质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因此其与政府之间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改革国有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非市场化因素,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藩篱。推动国有经济向关键领域集中,合理减少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放开自然垄断领域的竞争性环节,消除各种行政垄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合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更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提供了组织保障。可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加快从“半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

DOI:10.16304/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2728797.html,ki.11-3952/f.2015.01.001

转型的微观基础,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势所需

我国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对内对外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常态。而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往往被认为有政府背景,比没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更加受限,选择机会较少,发展空间较窄,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代价。如美国主导的TPP机制强调竞争中立,要求各国在融资、监管和透明度等方面,确保没有给予国有企业不公平竞争优势地位。这些新规则对于我国国有经济存在范围、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形成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因此,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打造适合国际化发展需要、更富效率的企业组织新形式,是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形势所需。

(三)新技术革命引导下产业升级的动力使然

打造国民经济升级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竞争性行业中成长出一批市场导向、技术领先、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未来诸如新一代通讯、生物技术、新能源、3D打印以及信息与金融等融合发展的新领域,其商业模式创新以网络化,去集权化、小型化、个性化、灵活性为特点,国有大企业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难以跟上信息化后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节奏。另外,原本被认为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垄断领域,随着新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市场容量扩大和金融创新的出现,导致某些进入、退出壁垒被逐渐克服,成为能够引入竞争、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非自然垄断领域。因此,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顺应新的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逐步从已失去竞争优势的竞争行业或过去所谓的支柱产业领域淡出,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使然。

(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选择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的特殊地位使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较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享受到了相对廉价的融资、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大量的留存收益、政府补贴和倾斜政策。这种畸形的政企关系也导致国企及其管理部门腐败多发。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无疑更需要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及一批充满活力和效率的现代企业。伴随着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股份制改造,需要进一步消除所有制标签,解放生产力,促进各种资本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因此,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必将推动落实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要求,促进企业建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更为健康地发展。

(五)实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定位的当务之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将进一步增强这些领域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市场失灵的公共性产品提供领域发挥应有作用。同时,退出的国有资本通过变现划拨等方式主要用于补充社保基金,既充分体现了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无疑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国有资本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定位的当务之急。

(六)降低财政压力和风险的现实途径

国有企业往往将各种亏损,包括承担政策

2015年第1期

性任务形成的亏损和道德风险、管理不当等造成的亏损都归咎于政策性业务。而政府无法准确区分这两种亏损的差别、又不能推托对政策性负担所造成亏损的责任时,就只能把企业的几乎所有亏损责任都负担起来,在企业的亏损形成后给予事后的补贴,这样无疑增加了财政的负担。我国政府或明或暗地补贴某些行业的国有企业、给亏损国有企业“兜底”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无疑也加大了政府财政运行的风险。因此,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真正集中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是降低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和风险、减轻财政压力的现实途径。

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中的主要问题

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既是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的主动选择,也是市场公平竞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结果。当前国有经济布局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深入推进战略性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布局调整节奏与力度欠佳,近年来外部总体布局调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近几年又出现了停滞的趋势。不但垄断性行业的改革进展缓慢,建筑、房地产等一些竞争性行业的国有经济比重甚至还有上升趋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国有资产比例上升,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明显相悖。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和职工人数看,2011年的数据较之2008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归”。例如企业户数,1978年为17万家,2008年下降到11.4万家,2011年又上升至14.5万家。和改革初期的1978年相比,企

业户数和职工人数变化率并不大。

(二)内部产业布局集中度不够,关键领域缺失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中央文件早已明确了方向,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集中,然而实践中调整方向有所偏离。

一方面,过于强调“保值增值”和增加企业利润,导致调整中进多退少,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布局分散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国有资本配置偏离“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功能定位,国有经济广泛分布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的加工工业和一般竞争性服务行业,行业分布面过宽、过散、过杂的特征十分明显,“战略性”难以体现。在全部14个大门类以及40个细分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图1)。201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食品、饮料等纯粹竞争性行业的国有资产占该行业全部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9.4%和28.9%。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和铁路船舶航空设备的国有资产占比更高达51.2%、42.9%、23.4%、30.9%、

47.8%和56.8%。

另一方面,一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

年份19781983198819931998200320082011

2011/1978企业户数(万家)

17

26.923.219.123.81511.414.50.85职工人数(万人)

4636.25627.46165

6613.86565.24311.23530.73672.4

0.79表1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和职工人数变化情况

重要意义、应由国有经济体现主导作用的公共服务领域却存在和进入不足。在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中,2003—2011年间,信息技术服务、卫生体育福利、教育文化广播和科学技术四大公共服务行业国有资产的占比分别为0.33%、

0.06%、0.63%和0.6%,合计只有1.62%,还不及煤炭、石化、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单一工业行业国有资产的比例,也远低于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国有经济重经济建设、轻公共服务,重经济基础设施、轻社会事业发展的情况长期存在。在公共卫生、基础研究、义务教育等一些该由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国有资本投入严重不足。

(三)中央地方层级布局调整功能不清,央企居于相对优势地位

2001—2011年,中央管理企业资产总额占

全部国有企业的比例由31.5%上升到36.8%,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32.6%提高到53.6%,利润总额比例由61.9%下降到50%,企业户数比例由

6.5%提高到21.8%,职工人数比例由16%提高到

33.9%(图2)。中央管理企业各项指标在全部国有企业中的比例也大多呈上升趋势。可见,中央

企业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所提高。

(四)微观产权改革调整收益被大股东侵占,职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由于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革相对缓慢,内部制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导致调整过程中一些不规范乃至腐败现象产生。一是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不透明现象,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不规范,产权交易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二是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的改制企业不按规定计算和发放职工身份转换经济补偿金,甚至大批裁员,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难。这部分人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横向对比之下容易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五)调整手段以行政捏合方式为主,市场化运作方式欠缺

以往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过程中,多为通过行政力量干预后的“被动”调整,在国有经济内部做加法,“体内循环”。以大国企并购中小国企,中央企业并购地方国企等“体制内”整合为主。从中央企业层面看,存量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给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案例较为鲜见。

真正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有经济竞争力

图1

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

工业企业资产主要行业分布(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

图2

中央管理企业指标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2012)》

2015年第1期

的世界一流企业仍较为缺乏,国有企业运营效率低于非国有部门。2013年虽有65家国有企业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但国企大而不强,只是凭借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跻身其中,在自主创新与盈利能力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差距不小。靠行政划拨方式做“大”,而核心竞争力并不“强”,调整方式的固化可能造成新一轮人员或债务负担,成为后续改革挥之不去的障碍性因素。

(六)利益格局难以打破,行政特权和行业垄断仍是布局调整的最大制约

虽然经过多年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但电力、石油、石化、电信、铁路、金融等行业长期由国有经济高度垄断控制,一些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也存在较强的市场壁垒。垄断领域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步伐缓慢的同时,凭借其垄断地位,也给部分行业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带来了高收入,对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民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受到行业准入、资金实力、资质等各种显性或隐性市场壁垒的阻碍,发展举步维艰。庞大的垄断利益集团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国家高层决策和宏观调控的取向,经常利用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及其话语权优势,压缩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生存空间。国有垄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相关行业的高盈利和低效率,由此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和腐败猖獗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

遍不满。

①三、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

性调整的思路、方向和目标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必须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定位、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以及现阶段发挥的功能作用相结合,体现功能细分、分类调整、动态变化以及方向属性(公益

性和竞争性)等特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市场的交市场总体要求,细分国企功能,梳理不同类型国企的作用和存在的目的,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

(一)指导方针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分类为前提,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载体,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退出步伐,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破除既得利益的藩篱,推动国有经济向公益性领域回归,向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要产业和领域收缩集中,实现国有经济领域产业和产权的广泛开放,使国有经济行业分布更为合理,总量比重显著降低,促进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健康、更可持续。

1、范围集中化

针对国有经济产业涉及宽泛、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不明显等问题,增大国有资本在公益性领域的投入,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和领域集中,国家经济存量和增量都要明确集中范围,合理优化,多数产业领域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控股的比例由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甚至“金股”方式转变。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退出收益用于补充社保资金或其他公共性支出。

2、准入公平化

市场准入方面破除垄断,清除显性和隐性壁垒,形成竞争性市场结构。分拆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业务,在自然垄断行业国有资本发挥控制力的基础上,有条件的领域可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剥离竞争性业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形成股权多元化、相互竞争的市场

格局。除少数公益性企业外,国有资本存在于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与其他非公有资本同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履行共同的社会责任。以立法形式巩固已有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3、规模去“恐龙化”

目前一些大型国企具有规模“恐龙化”的趋势,过度多元化,多个企业叠加,多层级化,无边界扩张,造成产权不明,管理混乱,体制僵化,创新不足,大而不强。很多国有企业不但继续保持行政垄断地位,凭借资源资金优势,通过并购或新建方式更多投入一般性竞争领域,经营领域和范围无边界扩张。因此,国有经济布局现阶段要采取收缩范围、保障重点、规模去“恐龙化”的思路,单体企业通过业务剥离明确经营主业、优化组织架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引入外部资本或上市进行公司化改制。

4、管理去行政化

“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企业负责人“官本位”意识较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受到限制。政府给企业设置多元目标,使企业竞争中经济目标和政治地位之间互为借口。国企通过延续的行政级别享有很强的话语权,在市场中获取资源、银行贷款、政策优惠等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不仅直接抑制民营资本投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跨所有制人才、技术、产权流动遇到较大非经济因素干扰,间接造成资源错配。因此,必须去除国有经济特权和官本位、行政化色彩,重塑国企的市场化人格,激励机制同样与市场接轨,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减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员,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

5、经营资本化

政府对国有经济要从管理企业向管理资本转化,通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平台,建立国有资本优化布局、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动态调整的机制,而不是维持现有的“固化”和“只进不出”的格局。国有资本必须从不具优势的领域退出,从产能过剩行业有序退出,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定位。把国有资产委托专业机构运作,持股机构和企业建立真正的股东关系,减少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使企业按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方向发展。资本化经营后国有资本可进一步降低控股比例,大幅度放大企业资本杠杆作用,借助社会化资本加速企业发展,凸显精英和企业家在资源配置和效率方面的能动性和约束力。

6、治理规范化

推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推进国企母公司层面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下面设立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逐步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得到转换。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构,避免由“一把手说了算”、“内部人控制”的危害。建立强制性的小股东累计投票权制度,使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小股东有充分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渠道。

(二)调整方向

长远看,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最终归结为两个方向,一是公益性(非盈利性)方向,国有经济在极少数特殊产业和领域不以盈利而以完成政府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安全为目标;二是竞争性(盈利性)方向,国有经济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存在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基础性、战略性、重要前瞻性产业和领域等,随着国企改革深化,通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

2015年第1期

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通过混合所有制这一微观组织形式进一步提高活力与效率。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及垄断行业改革尚需要一个过程,近中期,即从2014年到2020年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大致分为三种方向类型,即公益性、混合性和竞争性。国有经济布局明确凸现少数公益性领域,并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产业集中收缩的同时,要对垄断行业实行引入社会资本、特许经营、分拆竞争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和产权调整,对竞争性行业进行逐步降低持股比例甚至完全退出的战略性调整。三个具体方向如下:1、少数承担公共政策功能的国企回归公益性,弥补市场失灵

国防军工、战略物资储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和公益性研发等领域的企业或机构,明确其公益性。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增进社会效益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回归国企存在的本来目的,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部分公益性企业或机构属特殊法人,由专门的法规管理,经营去盈利化,利益去内部化,严格规范其行为。

2、垄断行业国企垄断性和竞争性功能分拆,在一定时期兼有混合型特征

石油天然气、电网电力、铁路、电信、航空航运以及金融等行业,这些领域现阶段被认为是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负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功能,国有资本在发挥控制力的基础上,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放开市场准入,通过横向或纵向分拆和对社会资本开放等改革调整,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的普遍福利,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具有网络属性的垄断环节,如电网、石油天然气管网、铁路网、电信网以及市政领域供水、供气等,国有经济继续控股

经营,接受基于合同或基于规则的严格管制。具有区域性网络特征的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通过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加快对社会资本开放。垄断行业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开放产权,同时引入相对竞争的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分拆出的竞争性业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促进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社会的普遍福利。

3、多数国企的竞争属性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实现,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竞争性行业,包括餐饮、旅游、家电、建材装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种植养殖、物业、商贸流通、房地产、机械制造、汽车、轻工、文化传媒、冶金、化工、煤炭、发电等等,要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发展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降低持股比例甚至逐步退出这些产业领域,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实现国有资本的流动性,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效率。国有资本在竞争领域流动、收缩或逐步退出,并不代表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态的消失,而是与其他竞争性企业无特殊身份标签差异,以产权多元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形式存在,可以打破所有制鸿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长远看在竞争领域国有经济分布和控制程度必然逐步减弱,在集中集聚、安全高效、动态调整原则下,以资本的形态存在于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等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领域。

国有经济布局动态调整的三个方向如图4所示。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改革调整的方向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更加完善和多样化,国有经济承担的各种公共职能可能越来越多地被市场化、有偿经营、政府采购方式所取

代。以执行公共政策为主要职能的特殊国企,将来向完全竞争性企业改制也并非没有可能。

(三)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目标1、定性目标

着眼于2030年甚至更为长远,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适度降低,行业布局

更为合理,国有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真正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以及公益性行业的优势企业,进一步增强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中央和地方国企之间的层级布局结构关系更为科学,股权布局趋于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国有经济活力更为凸显,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局面。

到2020年,国有经济总量比重显著降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以及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行业布局结构更为合理,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以及公共服务领域集中,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基本退出,对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国有经济在经济门类中的分布范围进一

步收窄。中央和地方两级国有企业布局结构更为合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国有经济领域基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民营和外资共融共进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国有企业的数量进一步削减,逐步减少地方融资平台。

2、定量目标(表2—表6)

四、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

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五个维度的调整,伴随

着国有经济比例降低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使国有经济向公益性领域加强回归,向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要产业和领域收缩集中,向竞争性领域实现产业和产权的广泛开放,中央地方层级分布功能明确,微观持股比例和企业组织规模进一步合理优化,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一)外部总体布局调整——有序进退,

图4

近中期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三个方向

图3

近中期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三种类型

2015年第1期

例降低

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多少为宜,没有一个绝对化标准。为使国民经济保持长期活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在范

指标名称

国有经济活动占GDP比重

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比例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国有经济活动投资比重

国有经济活动占城镇就业比重

国有资本(产)占社会总资本(部门资产)的比重

中央企业数量

国有经济领域股权多元化实现率

国有资产向优势国有企业集团和企业主业集中率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大门类中的分布

国有经济在工业门类中的分布2012

≤40

35

25

25.7

18.5

35

113

14

40

2020

≤30

≤25

≤15

≤20

15

≤25

≤50

≥90

≥95

≤11

≤23

2030

≤20

≤15

≤10

≤15

12

≤15

≤30

≥95

100

≤9

≤11

注:“中央企业数量”仅指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未包括隶属于财政部等其他部委的企业以及金融类企业。表2国有经济的外部性总体布局(总量比重)调整目标

竞争性行业

不完全竞争性行业垄断性行业

独资

2015

10

20

30

2020

10

20

绝对控股

2015

15

20

25

2020

15

15

相对控股

2015

30

40

35

2020

10

45

40

参股

2015

45

20

10

2020

90

30

25

表3国有经济的行业布局(总体)调整目标单位:%

农林牧渔业

工业

建筑业

地质勘查及水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

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餐饮业

房地产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

社会服务业

卫生体育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机关社团及其他

2012

★★★★

★★

★★★

★★★★

★★

★★★

★★

★★★

★★★

★★★

★★★

★★★★

2020

★★★

★★★★★

★★★

★★★★

★★★★

★★★★

★★★★

★★★★

★★★★★

2030

★★

★★★★★

★★

★★★

★★★★★

★★★★★

★★★★★

★★★★★

★★★★★

注:“★”的数量多少表明国有经济在相关行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小,无“★”表明国有经济基本退出,表5同。表4国有经济的行业(具体行业)布局调整目标

煤炭开采

石油开采

黑色金属采选

有色金属采选

非金属矿采选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

食品制造

酒、饮料

烟草制品

纺织

纺织服装、服饰

皮革

木材加工

家具

造纸

印刷

文教用品

石油加工

化学

医药

化学纤维

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

黑色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冶炼

金属制品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

汽车制造

铁路、船舶、航空制造

电气机械

计算机、通信设备

仪器仪表

其他制造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和设备修理

电力

燃气

2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30

★★

★★

★★★

★★

★★

★★

★★★

★★★

★★★

表5国有工业经济布局调整目标

2015年第1期

围集中化的同时,合理地降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明确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1、建立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动态调整机制

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有计划地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产业和非行业骨干企业退出,做到布局“少而精”。建立进入、退出机制,加快退出速度,加大退出力度,即使是国有资本必须进入的领域,也要在国有资本完成其特殊使命后通过市场化方式及时退出,实现国有经济的动态管理。

2、以竞争性行业为突破口,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

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如纺织、轻工、传统商贸、房地产等,应促进国有经济逐步降低比重并有序退出,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逐步减少竞争性行业国企数量,盈利性的大型国企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全部或大部分退出,降低控股度。中小型国企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全部退出。地方竞争性国有企业退出步伐要快于中央企业。

3、以产权为纽带,鼓励非公经济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全面参与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等非公经济成分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互利共赢。加快制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的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

(二)内部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范围,增强保障

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产业和领域集中,这是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的重中之重。在公益性领域,更大程度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实现国有资本强力回归。竞争性领域,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1、加大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国有经济进入力度

增量改革方面,适当增加公益性和不完全竞争性行业的国企数量,以有效弥补公共服务的缺位。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引领重要的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发展,待非公有制经济成长壮大、有足够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后国有经济考虑逐步退出。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国家科技进步、保障国防军事和经济安全等领域,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细分垄断行业及其业务环节,加强自然垄断行业监管

借鉴国际上“网运分离,区域竞争”、“干线公司+平行线竞争”等运营模式,引入相对竞争的经营模式。铁路支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小型铁路,所需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边界相对清晰,适合对社会资本开放。市政公用事业等具有区域性网络特征的领域,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对社会资本开放,也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股、公私合营、形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

中央企业地方国企

独资

2015

20

15

2020

10

8

绝对控股

2015

30

25

2020

20

15

相对控股

2015

30

30

2020

20

15

参股

2015

20

30

2020

50

62

表6国有经济的层级布局调整目标单位:%

放宽对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在油气等资源的中下游加工环节建立竞争的市场格局。烟草、食盐等行政垄断性质的专营行业不必要完全国有,只要能够保障税收或实现国家战略意图,民营化或股权多元化改革也可择机推进。

3、放松行业准入,全面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垄断性行业和领域。增强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的透明度和规范度,提升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可操作性,有效消除导致其不愿、不想、不敢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约束,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领域。在准入条件上,要降低门槛,减少审批,简化程序,营造公平透明、快捷有序的准入环境。

(三)内部央地层级布局调整——区别功能,优化布局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层级布局也应区别功能,合理调整。现阶段中央所属国企为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公益性和竞争性职能兼而有之,但要明确地方国有企业功能不同,要大量减少地方国有企业竞争的属性,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使地方国有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增进社会效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地方国有企业,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第一类是各地提供公共服务的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应该重点发展。减少企业对地方GDP贡献度的关注,更加关注企业对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度。具有区域性网络特征的地方国企,也可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对社会资本开放,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第二类是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的平台公司,实质是承担政府延伸职能,助推地方政府追求GDP,帮助政府债务转移到企业身上。这类企业比重要大为减少,并做好风险防范,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司经营,促进地方产业转型。第三类是大量的竞争性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资本运作、有序退出是唯一可靠的途径。

(四)微观产权布局调整——资本运作,增强活力

合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多数国有经济的作用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做到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控股的比例由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转变,探索“金股”的方式以实现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1、坚持以股份制为方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中央与地方、国有与非公之间交叉持股,大力发展多元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快推进国企特别是母公司层面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将事实上由政府掌握的产权适当分离,建立明确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以股东身份,和其他持股者一样,通过董事会共同行使产权。争取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的运行机制。2、通过上市完善国有股份进入及退出的合理流动机制

在股份化的基础上,优质的国有股份制公司可通过股票上市的途径,在上市交易的锁定期完毕后,依托资本市场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让国有资本根据需要顺畅地从相关产业退出或进入,实现从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或参股甚至退出的调整。对于一定时期有必要强化国有控制力的领域,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买入更多股份,加大在公司的话语权。

3、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主要开展股权运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其与所出资企业更加强调以资

2015年第1期

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在投资管理、公司治理、职业经理人管理、管控模式、考核分配等方面,力争更加市场化,更加充分体现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4、设立“黄金股”,保证政府话语权

“黄金股”的实质是政府特权,可通过立法、公司章程和股权出售协议三种方式实行。作为一种政府持有的对特定事项行使否决权的股份,政府可以监测和否定企业损害或者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的发展方向。防止一股独大、恶意收购和接管,特别防止外资收购本国重要战略行业的企业。确保企业现有目标不发生重大改变,防止企业战略资源或核心资产被出售,确保投资者遵守股权收购协议的其他承诺。

(五)企业规模布局调整——做优做强,抓大放小

规模布局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规模属中小型的国企中逐步退出,向大型企业集中;但另一方面,单个国有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如果只是规模做大了,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这样的巨型企业或特大企业实际上也就是把若干个企业整合到一起,并没有做到“大而强”。我国某些特大型垄断企业的产权改革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完全到位,但近中期内可以考虑将某些企业进行分拆或重组,以克服企业规模过大、管理层级太多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以及内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利益输送问题。对于特大型规模的“恐龙化”企业,也可适当进行拆分,实行去“恐龙化”和归核战略的调整。

五、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配套举措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不仅要在上述五个维度的布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也要在发展规划、法制环境、风险防范、国资管理、统筹社保

国有独资

绝对控股

相对控股或“金股”

参股

退出

适用企业类型

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公益性国有企业或公益机构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网络属性

的垄断环节

涉及竞争领域的基础产业、实现政府战略性意图的

新兴产业

不需要国有资本控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企业

不需要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

未来主要改革举措

以公法约束,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

制,垄断环节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对社会资本开放

根据行业发展特征及技术变革的趋势决定股份增减,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国有资本根据国家需要逐步出售、退出

国有资本尽快实现退出

表7国有资本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不同形态

所在行业石油石化电信

电网铁路

代表性企业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海油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国家电网

南方电网

中国铁路总公司

调整或分拆建议

按开采及管道输油、炼油/石化、设备安装制造、销售组建若干专业化公司,开采及

管道输油环节可国有独资或控股,其他环节应加大引入民间资本力度

按基础电信(基站、固话网)和增值服务业务分别组建专业化公司,基础电信业务

国有控股,其他环节放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纯粹的电网输、配电业务国有控股,售电以及设备制造等业务放开,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

按区域组建若干铁路公司及运营公司

表8代表性企业的规模布局调整建议

以及市场体系等方面科学合理的配套举措。

(一)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鉴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体系中设立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具体目标、到各时间节点应该完成的任务、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国有企业的分类标准等,并采取先易后难、先“竞争”后“垄断”的顺序,合理安排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统一规划,全盘布局,分阶段实施,控制节奏,为“十三五”乃至2030年的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指明方向。

(二)加强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制环境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立法,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围绕规范政府、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健全国家出资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法规,明晰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清理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给予不同资本和市场主体以平等的准入待遇。大力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与公有制经济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制定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供水、供气、供热、垃圾污水处理及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行业的特许经营办法,从法律上明确非公有制经济进入这些领域的合理回报机制。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同等的法律待遇,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

(三)统筹协调,有效防范布局调整进程中的各种风险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进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国有资产流失、职工权益受损、维护社会稳定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一是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客观、公正地做好包括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在内的国有资产评估、协议转让、挂牌出售等各项工作,强化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防止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防范职工权益受损的风险。加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员工队伍稳定和职工权益保护,合理足额地支付补偿金额,还清拖欠职工的各项债务,做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安排,防止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三是防止群体事件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加快建立国有经济布局调整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因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而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切实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转变职能,理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改变国资委“婆婆加老板”式的从保值增值要求管理国资做法,使国资委从国企的代言人和利益共同体向全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代言人转变,由主要从国企角度考虑问题转向从全民、全社会的角度考虑国企和国有资产问题转变。以管资本为导向,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国有资本适度集中于优势企业集团,最大程度发挥国有资产投资平台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使国有资本更多进入到公共服务领域、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产权转让、国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以及劣势国有企业退出等,都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来进行。建立社会公众的表达和参与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

(五)系统推进,统筹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社保体系完善

充分体现国有资产的全民属性,用退出的部分国有资产适当补充社保资金。创建国有资本红利分配长效机制,竞争性国企的国有股权

2015年第1期

转让收入、年度股东红利和其他经营性收益,不再投资,将其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公益性国企的税后利润分红部分再投资,部分上缴政府财政;混合型国企的税后利润分红的再投资比例低于公益性国企,上缴比例高于公益性国企。编制以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为基本内容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表,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严格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使国有资产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实质性贡献。

(六)公平竞争,大力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等相关市场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布局调整过程中的产权出让行为提供有力支撑。建立资源产权市场,使公有资源的使用权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取,并可在市场上流转。重视发挥中介组织的独立作用,使其服务方式、程序、标准等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防止滋生腐败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发生,为国有资本适当退出和布局调整创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各类资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使市场机制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注释:

①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28—29页。参考文献:

①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②陈鸿:《国有经济布局》,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年版。

③陈佳贵、金碚、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④金碚:《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4期。

⑤刘泉红、刘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塑造新型市场主体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第6期。

⑥马宇:《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中国经营报》2013年1月19日。

⑦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2011年。

⑧臧跃茹、刘泉红、郭春丽:《深化中央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⑨张春霖:《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改革》1995年第3期。

⑩张文魁:《中国国企改革:近年的进展及其政策含义》,《改革》2002年第2期。

张卓元:《新世纪国企改革面临的六大问题及深化改革设想》,《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期。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周叔莲:《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改革发展》2008年第12期。 Bishop ,M.,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Economist ,Jan.29th ,1994.

Kaplan ,S.N.,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buy-

out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24,No.2,1989.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

徐敬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解释下列概念 1、要素市场 ① 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简称。是指能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产权市场等。 ② 生产要素市场由以下市场构成: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货币、外汇、贵金属以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和一定空间内货币资金融通的总和。 2、劳动力市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价格。 3、房地产市场。它由三个组成要素:交易的主体、交易的客体和交易的行为。 4、信息市场。信息产业部门与信息需求者双方进行有偿转让交易的活动场所和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市场。 5、技术市场。就是指买卖技术技术商品的场所,是以技术商品交换为核心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7年名解,2分) ①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6点: 1、规范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以充满活力和规范的微观主体为基础,必须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 2、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发挥积极性有重大的作用。 5、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 6、与以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内容相配套,还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教育体制和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04年简答) 04简答:市场经济的特点(注意不是我国,答共性)

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探究 付永明

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探究付永明 发表时间:2019-07-30T09:21:25.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付永明[导读] 摘要:电子工程技术应用于医药学领域、工程管理领域、电力系统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身份证号码:13012119860614XXXX 摘要:电子工程技术应用于医药学领域、工程管理领域、电力系统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对此,要不断促进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加大对于电子工程技术的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促进电子工程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电子工程技术;应用领域;方向探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电子工程技术被应用于行业生产及行业管理以及生活领域等,成为我国经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1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 1.1电子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目前电子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学领域,医疗设备和医院往往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诸多医疗设备如放射检测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等都需要网络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大型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医疗仪器因其涉及到复杂的系统,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也极为密切。这对于提升医学领域的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水平也具有关键性的研究意义。 1.2电子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和管理上的应用 电子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对于工程造价前期的预测和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以及完工阶段的管理都具有显著的作用,电子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系统内部建立内部交流平台,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这保证了工程造价预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促进了工程管理结构化的调整,对于系统内部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起到了关键性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大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出现的信息错误,是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1.3电子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可以利用手机实现沟通,支付,商务以及信息查询等内容的快速实现。另外,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也被应用于银行,医院以及其他机构,实现了生活水平的极大提升。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目前大规模的网络营销和网络商务平台上。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1.4电子工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电子工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之一,因电力系统的复杂性,线路与线路之间的连接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必要支撑,才能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所以,电子工程技术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电力系统中的危险性,简化电力系统的人工操作步骤,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在正常的运作范围下进行参数的进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也能够迅速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解决,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电子工程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我国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一个产业如何在市场上立足和发展,取决于其产品的种类、功能以及质量等等,只有产品得到大众的认可,满足大众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才会提高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从我国目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市场的需求中主要表现为产品的集中程度很高,但是缺乏丰富的产品种类,单一的产品研发虽然可以促进此类产品技术性的有效提升,但久而久之就会使市场中产品的多样性不高,在市场上与同行业产品竞争上会处于劣势,并且对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在产品出口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贸易波动,不利于对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 2.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固然重要,但产品的创新性更加关键,要想让产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关注,就需要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方向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机械电子工程这样机械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产业,创新尤为重要。虽然目前我国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产品的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产品在自主创新能力上还有待欠缺,在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发展方向上停滞不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较少,在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没有注重创新实践的应用和提升,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发技术就无法在国际上提升竞争力和出口优势,目前我国在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面不够重视,产品的自主创新研发技术相对落后,所以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探究 3.1持续投入研发技术 综合全球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要想提高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比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就需要对自主创新型产品的研发技术重视起来,对产品创新技术的改进和提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产品的创新是研发的核心力量,也是产品在市场和出口贸易竞争中凸显优势的关键所在。首先要确立产品创新和研发的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与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相符合,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技术核心研究,国家要加大对技术研究的鼓励,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产品创新的扶持政策,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在全球性的核心竞争力。 3.2多元化的产品策略

经济学考研:各专业介绍

经济学考研:各专业详细介绍 产业经济学 1、就业前景 产业经济学实用急需,就业前景较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它主要通过讲述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经济指标、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广。 2、就业方向 毕业后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等从事经营管理,经济管理,经济分析、预测和规划,政策分析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报考相关学科门类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求学深造。 ?国民经济学 1、就业前景 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经济规划领域,不过也可能进入职业教育规划、地区和组织规划领域,会计和财政领域,统计部门,或者执行其他的管理职能。除了大型工商业企业外,国民经济学毕业生通常也可以进入国家和国际性的政府机构和协会工作。当然进入银行及联邦和各州政府机构工作也不无可能。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在政府有关业务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监管工作;在大中型企业、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政治经济学 1、就业前景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本手段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高度发达的、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大商品经济,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商品化、经济关系货币化、市场价格自由化和经济系统开放化。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对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只是宏观调控。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在不断的历史探索中逐渐找出的一条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之路的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有根本的不同。它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它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出谋划策。本文将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基本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等几方面阐述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中初步形成 (一)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3年至l957年期间逐步形成的。那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需要相匹配的经济制度来发展中国的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产生。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经济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中央,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政企不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陈云在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这些创造性的思想观点,为后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想。 面对老一辈领导人遗留下的问题,邓小平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做出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979年,他就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精辟论述,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同年6月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使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

经济学考研专业分析

经济学考研专业分析 经济学考研专业众多,最多可分为将近20个二级学科,那么大家该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呢,小编为大家一一解释,经济学都有哪些专业,专业对应权威院校,供考生参考。 经济学类的硕士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下面对经济学的所有二级学科进行一下介绍。 理论经济学,顾名思义比较侧重于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其中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值得推荐。 西方经济学 热门分析:很多学科都是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之上生长、繁衍、裂变而来,学习西方经济学能整体把握经济学知识的框架结构。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西方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独立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如果有志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这一专业能够提供很好的学术背景。如果想到经济领域的部门从事工作,这个专业没有完全对口的部门,但是该学科的基础性可灵活就业,如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经济咨询单位和商业贸易部门。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 政治经济学 热门分析: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掀起了一股重读马克思、研读《资本论》的热潮。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发展观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学颇具中国特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都预示这个学科在中国的美好前景。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旨在培养理论经济学专业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教学人员、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级管理人员。可分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劳动理论与收入分配、政府规制与公共选择、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合作与政策等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和西方经济学就业方向比较类似,比较常见的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考公务员也十分合适,进银行或国际企业做实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 理论经济学中其他几个学科在性质上同上述两个学科比较类似,只是研究的理论内容更细致,抽象性更强。如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这些专业中,除世界经济外,大多属于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少,一些院校基本只招收个别研究生,有时还需通过调剂完成招生名额。由于录取名额太少,一些如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类重点学校会由于报考扎堆而录取线异常高。以上各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进行分税制改革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0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住房市场化改革1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自此,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开启。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96年12月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中国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研究

中国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研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金融科技研究团队 2018年 1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单位会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指导:何宝宏、张雪丽 编写小组:韩涵、何阳、赵博、张啸野、许一骏

国家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应用对于强化金融监管能力和促进金融转型发展的双重作用。在强化监管方面,以降低合规成本、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目标的监管科技(Regtech)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发展方面,金融科技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态势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生态和服务模式。 本报告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四大新兴技术领域,从应用价值、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典型产品分析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四大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首先,从金融行业应用需求出发,明确技术应用的市场价值;接着,深入浅出的阐述技术基本原理,明确在金融领域技术应用的特殊属性;然后,重点分析技术应用的具体场景,详细描述应用细节;最后,对典型技术产品进行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 本报告还重点关注了金融科技应用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基于对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的深入分析,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和金融信息跨境流动两个焦点领域,分析其治理途径和防范措施。 最后,本报告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并从监管科技发展、行业需求推动和技术融合生态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分析预判了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应用发展的最新趋势。

经济学考研就业方向和前景解析

经济学考研就业方向和前景解析 凯程考研晶晶老师提示,本文可能是最齐全的考研就业去向分析。经济学作为一个大的专业学科,下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两大一级学科分类,这两个一级学科下面还有很多的分支,像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每年都是考研热门专业。下面就主要的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做个分析。 一、产业经济学 就业前景:产业经济学实用急需,就业前景较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它主要通过讲述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经济指标、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广。 就业方向:毕业后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等从事经营管理,经济管理,经济分析、预测和规划,政策分析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报考相关学科门类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求学深造。 二、国民经济学 就业前景: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经济规划领域,不过也可能进入职业教育规划、地区和组织规划领域,会计和财政领域,统计部门,或者执行其他的管理职能。除了大型工商业企业外,国民经济学毕业生通常也可以进入国家和国际性的政府机构和协会工作。当然进入银行及联邦和各州政府机构工作也不无可能。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工作;在政府有关业务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监管工作;在大中型企业、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政治经济学 就业前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新闻媒体等。近三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有:北京高校管理工作岗位。如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党校等;中央各部位,如商务部、中组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等;省市机关,如北京市教委、成都市委组织部、广州市政府等;大型企业,如深圳中兴公司、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上课有问过)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第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脱离生产力盲目变革生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

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

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32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度核应用技术产业年度报告 资产经营处 2006年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民品发展不平凡之年,我院核应用技术产业抓住发展契机,按照“积极落实规划,坚决打好开局”的工作思路,经广大民品战线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2006年民品工作任务,实现经营性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达5%,超额完成了中核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性收入指标。为使我院核应用技术产业走上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道路,院民品工作紧紧抓住核应用技术产业管理体系建设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等工作重心,既保证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又从体系建设上为核应用技术产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是2006年度我院核应用技术产业的基本概况。 1 2006年院民品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今年我院总体生产经营情况稳定,产品的订货合同及技术服务合同的完成情况良好,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 核应用产业管理体系建设 2006年我院核应用技术产业管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较完整的各级管理体系。2.1 核应用产业董事局的组建 根据2006年9月27日院务会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院核应用技术产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和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院核应用技术产业的发展,院完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应用产业董事局组建工作。作为院核应用技术产业决策的最高机构,核应用产业董事局的职能为:1)根据院党政领导联席会意见,聘任原子能院全资企业的董事长、董事及监事会成员。 2)根据院党政领导联席会意见,推荐原子能院控股、参股企业的董事长及院方董事和监事会成员。 3)批准院全资及准企业董事会提交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4)批准院全资及准企业董事会提交的有关企业重大投资、融资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及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等重大事项。 核应用产业董事局的成立,对于完善我院核应用产业管理,使全资、控股、参股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2.2 准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经营相对独立的氧化锆、工业铱源、核仪器仪表厂等项目进行准企业化管理。2006年11月,由院核应用产业董事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准企业董事会,其成员主要包括院主管民品的副院长、各所主管民品的相关领导及院相关职能处室人员。并由准企业董事会聘任了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培养方向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培养方向解 析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就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方向介绍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培养方向如下: 01政治经济学 02西方经济学 03国民经济学 04经济史 05 经济思想史 06 世界经济学 07 国际贸易 08企业经济学 09网络经济学 10数量经济学 11国防经济学 12 区域经济学 13城市经济学 14 国际商务(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02 经济学综合 其中国际商务招生人数55人(含推免15人)。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二、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 稳定的心态:其实我觉得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态基本上都是稳定的,成功的学生,除了刚开始纠结于考不考得上这个问题紧张心绪不稳定之外,后来都挺稳定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或许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稳定的,而且偶尔

还是会出现抓狂的情况,不过很快就好了。还有就是建议大家不要逢人就说自己要考中国人民大学,感觉自己考中国人民大学挺牛逼,其实,你要想清楚,考哪里不牛逼,考上哪里才牛逼,你考上后再告诉别人才显得你牛逼。因为总有些人会很善意地规劝你要实际点,不要太不自量力,尤其是你的最好最亲的朋友,而这对你的考研的心态有很严重的影响,到初试结束,都没几个人知道我考中国人民大学。 效率与时间:要记住效率第一,时间第二,就是说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再去延长复习的时间,不要每天十几个小时,基本都是瞌睡昏昏地过去的,那还不如几小时高效率的复习,大家看高效的学生,每天都是六点半醒,其实这到后面已经是一种习惯,都不给自己设置闹铃,自然醒,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这么早醒来,一周两周都会出现一次那种睡到八九点的情况,我想这是身体的需要的,所以从来也不刻意强制自己每天都准时起来,这是我的想法,还有就是当你坐在桌前感觉学不动的时候,出去听听歌或者看看财经新闻啥的放松放松。 坚定的意志:考研是个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在这场战争中,你要时刻警醒,不然随时都会有倒下的可能。而且,它不像高考那样,每天都有老师催着,每个月都会有模拟考试检验着。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退步、自己的综合水平是在提高还是下降。而且,和你一起的研友基本都没有跟你考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的,你也不知道你的对手是什么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不到自己的进步。可能你某年的真题做了130多分,然后你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了,但你要知道,也有很多人做了135多分,甚至140,所以这是考研期间很大的一个障碍。而且,应该在自己的手机音乐播放器里存一些特别励志的歌曲,休息期间可以听听,让自己疲惫下来的心理瞬间又满血复活。在凯程,不断有测试,有排名,你就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找到差距,就能充足能量继续复习。 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学习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凯程考研为广大考生整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知识和理解方法。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目的是与本科与硕士研究方向接轨 1、通信与信号处理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个人通信》研究第三代和三代后蜂窝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的理论、信号处理和实现技术。 (2)《未来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复用、分集、波束成形)技术、多址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新型网络结构。 (3)《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技术,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短距离微功率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分集发射与接收技术。 (4)《通信软件和网络智能》本方向研究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控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控制环境后的网络智能理论和软件技术。着重研究开放式API、Web Services、中间件、移动代理、遍布计算等分布计算技术在环境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提供、可重配置网络和实时多媒体协同系统中的应用。 (5)《下一代网络》着重研究以IP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和关键技术,包括:多业务IP通信网络QoS理论和技术;IP多媒体系统及控制技术;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控制;3G和B3G网络结

构和演进;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及三网融合模型和技术;IPv6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6)《宽带通信网理论和技术》着重研究面向未来的宽带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包括:通用移动性和网络移动性技术;MPLS和GMPLS技术与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令;家庭网络技术;基于元数据的自适应内容传递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编程网络理论;宽带通信网络流量特征与理论。 (7)《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研究光传输物理层的发展方向、新的光传输技术、新型光纤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控制与管理;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中光传输技术的新发展等,包括信号结构、传输码型、调制方式、复用方法、传输损伤、网络性能等方面的研究。(8)《现代数字通信》主要研究因特网出现之后对数字通信的影响、新型数字编码、纠错编码、数字通信的承载新技术、新型数字通信的性能参数、多媒体与数字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的发展方向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开展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人类语言信息处理、语声识别、综合合成、图文模式识别,寻找人机交互通讯更直接更方便友善的界面系统,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恢复、人工神经网络、优质音响工程、相干检测、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研究、工业数据总路线及通信系统、工业节能调速控制技术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