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浅析毕飞宇小说《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摘要: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以盲人生活为题材,描写了盲人按摩师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梦想、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众多盲人形象,本文分三部分来分析归纳盲人形象:第一部分是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第二部分是外表高傲、内心极度自卑的盲人形象;第三部分是淳朴善良、有责任感的盲人形象。

关键词:盲人形象;安全感;自卑;善良

毕飞宇是我国当代作家,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创作文学,著有《毕飞宇作品集》七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有《青衣》、《玉米》,长篇小说有《平原》、《推拿》等。毕飞宇在创作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在写作中从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多年来,他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自我突破与自我超越。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给予它这样的评价:“《推拿》将人们引向都市生活的偏僻角落,一群盲人在摸索世界。毕飞宇直面这个时代复杂丰盛的经验,举重若轻地克服认识和表现的难度,在日常人伦的基本状态中呈现人心风俗的经络,诚恳而珍重地照亮人心中的隐疾与善好。他有力地回到小说艺术的根本所在”①这是对小说的权威评价。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说:“《推拿》无论是题材领域还是叙事伦理方面,都填补了中国文坛的一个空白,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对盲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拿捏,触摸了整个社会一个被忽略了的神经。”②在我国文学史上,以盲人为题材的小说少之又少,而《推拿》不仅以盲人生活为题材,还摒弃了此类小说同情和怜悯的一贯模式,以他写作的一贯特点对人性做出深刻细致的批判性挖掘,本着对盲人群体的的最大理解和尊重,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对于盲人形象的研究更加利于我们走进盲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打破社会对残疾人的认识局限。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归纳分析《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一、爱猜疑,缺乏安全感的盲人形象

我们都知道,残疾人是指身体某个部位存在缺陷的群体,显然盲人是眼睛存在缺陷的社会群体。在《推拿》的盲人群体中,他们分为先天失明和后天失明两种,然而无论哪一种失明都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存严重的认识缺陷,就是由于种种的认识缺陷导致他们生活中没有安全感,只有通过无尽的猜疑来找到内心的

答案。如沙复明、都红、王大夫、张宗琦、张一光他们都存在这样的心理,但是王大夫和沙复明表现最为典型。王大夫先天失明,听说深圳盲人推拿很火,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盲人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为了能多挣几个钱,能更好地生存,他就辗转来到了深圳。当时深圳是特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盲人推拿可谓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尽管挣的钱多了,但盲人门也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消费群体,报酬也从单纯的人民币增加到美元、日元等多种货币。对于先天盲人,他们的世界里是从来没有过光的,除了人民币在他们的心里有成品的模型,其他的货币他们一无所知,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当他们面对其他的货币时该怎么办呢?小说中是这样写道:“王大夫也开始挣钱了,他第一次触摸到美金是一个星期六的凌晨。他的客人是一位细皮嫩肉的日本人,小手小脚的,小费小了一号,短了一些,窄了一些。王大夫狐疑了,担心是假钞。但客人毕竟是国际友人,王大夫也不好意思说,大清早的,王大夫累得快虚脱了,但‘假钞’这根筋绷得却是笔直。就站在那里犹豫。不停地抚摸手里的小费。日本朋友望着王大夫犹豫的样子以为他嫌钱少,想一想,又给了他一张。还是短了些,窄了些。这一来王大夫就更狐疑了,又给了一张是什么意思?难道钱就这么不值钱么?王大夫拿着钱干脆就不动了。”③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盲人在认识上是有很大缺陷的,特别对于新事物,在他们心里是没有参照模型的,所以对于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就变得徘徊,犹豫,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的琢磨和猜疑。从描写王大夫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美金时内心是极度不安的,特别是在和小费对比之后,他觉得先后得到的钱大小不一样,原本猜疑的心里就变得更加严重了,所以他只有怀着忐忒不安的心情,直到后来确认不是假币后,他才舒缓了紧张焦虑的心情,裂开嘴笑好半天合不起来。由于盲人生理的缺陷导致他们的心理异于常人,所以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看到,他们只有在不断猜疑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所以王大夫所有的言行举止也变得合情合理。从中我们也不难得出盲人爱猜疑的特性。

张宗琦是推拿中心的老板之一,用原文中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极度内敛的人,他的内敛走到了一个极端,几乎自闭,差不多就不说话了。小说中说:“在张宗琪的记忆里他的一生总共就看到一次,是自己心里的内部。他的身体是空的。‘毒药’让他的体内骤然间发出黑色的光,然后慢慢地归于平静。张宗琦就是在亮光熄灭之后突然长大。他是个大人,他的臭妈能毒死他。他信。哪个专门为他做饭的女人能毒死他。他也信。张宗琦再也不和做饭的女人说话。说话是不安全的。在隐蔽,在遥远的地方都不能说。一句话只要一说出口。一定会通过别人的嘴巴,传到很遥远的地方。‘说’要小心。‘吃’更要小心。任何毒药都有可能被自己的嘴巴吃进去。为了更有效的防范,张宗琦拼命的听。”④从文中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近乎于悲剧,不但先天失明,年幼时候失去了母亲,后来父亲找了继

母有了妹妹,他的生活就更成了梦魇,每天都在继母的虐待中度过。还有一次无意中偷听到继母要在他的饭菜中下毒,对于他来说,原本就看不见摸不着的,听到这话以后,这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只有靠拼命的听,生怕出现一点点的意外。年幼时的种种威胁,影响渗透着他的一生,让他永远都活在恐惧和不安之中……这时我们可以想到,他们对于世界的紧张和不协调感,都来自于他们的世界里面没光亮,他们看不见,于是他们不得不磕磕绊绊,不得不小心翼翼,惧怕自己成为一个笑话,一个耻辱,一个阴谋的牺牲品。王大夫和张宗琦他们都是先天失明的群体,他们的猜疑心和不安全感显而易见。然而对于后天失明的人呢?他们经历过正常的人生,他们的心态会不会更好呢?似乎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在涅槃之后,直抵达了沧桑。由于光明滑落到黑暗的深渊:小马一度自杀,每天都沉默在他的时间游戏,张一光为劫后余生而窃喜,但却用天赐的失明来放纵生命……这种突然到来的隔膜是痛苦的,他们内心深处透露出强烈的不安,他们纯粹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在放纵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

在《推拿》的世界里因为没有一丝光亮,因为看不见,所以他们进不了健全人组成的主流社会,他们害怕来自于外界的伤害。从王大夫害怕收到假币,他只有通过不断的猜疑从而找到答案;从张宗琪先天失明到后来悲惨的生活经历,致使他一生都活在猜疑和不安之中;对于而后天失明的盲人群体呢?他们内心是彷徨的,而且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只有通过放纵自我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所以在盲人群体里爱猜疑,缺乏安全感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外表高傲、内心极度自卑的盲人形象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即“建立在稳固坚定的基础之上对于自己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敬。”⑤盲人同样需要尊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外表高傲,但内心极度自卑,高傲只为了给健全人看,从而维护他们仅有的尊严。如都红、小孔、金嫣,沙复明、泰来都是对尊严极度敏感,但高傲的外表下又隐藏着一颗极度自卑的心。其中都红又是最典型的例子,她从小就很有音乐天赋,但同时又是一个性格倔强,尊严感极强的女孩子,她在一次课上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连老师都为之震撼,然而她的爱好并没有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赞许,老师认为一个盲人唱歌能有啥出息,你一不聋,二不哑,唱歌怎能体现出特殊教育呢?总而言之,一个残疾人只有通过千辛万苦,上刀山,下火海,做—并做好—她不方便:不能做的事情,才具备直指人心,感动时代,震撼社会的力量。此刻我们容易反思,都红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

师为什么要强调一个“特殊的教育”就是要让残疾人来直指人心,震撼社会呢?就是因为他们是盲人,就理所应当的得到社会的怜悯和同情。更为严重的是再一次演出中由于她紧张而没有演好,钢琴也没有弹好,但在这种情况下观众还是给与她热烈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盲人,她不能和正常人相比。主持人更是不顾她的感受,直接说出了她是可怜的盲人,她的演出只是为了回报观众,而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都红的心里最讨厌的词汇就是“可怜”和“啥都看不见”,她不需要别人为她同情和流下感动的泪水,她总认为自己的演出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通过演出来回报社会,“为什么要回报?报答谁呢?她什么时候亏钱的?还是全社会,她只是演奏了一次巴赫居然惹得一身债,这辈子还还不完了”。对于“回报”让人们感觉到她的存在,她的表演只是用来供健全人宽容和同情的。这次表演极大地上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内心认为这是她终生的耻辱,于是她为了维护尊严宁肯放弃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来到南京,进入沙宗琦推拿中心从事推拿。生活对于她总是不顺的,在一次事故中她的手指受了严重的伤,金焉号召大家为她捐款,觉得她啥也干不了很可怜,虽然她能感觉到大家的温情和关爱,但是对于把尊严看得如此之重的她来说,又怎么能再一次的接受别人的施舍。她想到她的后半辈子只能靠家里,一辈子都只能活在感激里头,便一下子觉得自己不但矮了健全人一截,也矮了盲人一截,因此,她陷入了无尽的自伤之中,最后她选择悄无声息的离开所有人的视线。从都红的出现到她最后的离开,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高傲的外表下隐藏这颗心是极其脆弱的,生活中只要是涉及到盲人尊严的一句话,一件小事情就可以刺伤他们的心灵,因为尊严感对于盲人来说是硬伤,是不能言说的痛,他们得小心翼翼的呵护着。

有的盲人想用事业来证明自己,想为自己赢得尊严,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复明。沙复明是推拿中心的另一位老板,先天失明的他从打工的第一天起,他就不是冲着自食其力去的,他在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努力。在他看来“自食其力”是一个多么荒谬,多么傲慢,多么自以为是的说法,这是健全人对残疾人说的,在正常人的眼里,残疾人只要不被饿死,冻死,能自食其力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他奋斗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他要向健全人证明盲人的心脏会具有怎样彪悍的马力。小说中这样说“沙复明原始积累的进程却惨不忍睹。马克思说,原始积累伴随着罪恶。沙复明的原始积累没有条件去伴随罪恶,他够不着。沙复明的原始积累伴随的是牺牲。他牺牲的是自己健康。年纪轻轻的,沙复明就已经落下了十分严重的颈椎病和胃下垂了。每一次头晕的时候,沙复明的脑海里都想到了一样东西,钱。要钱干什么?不是为了那该死的‘自食其力’是为了做本。”⑥为了维护盲人高傲和仅有的尊严,沙复明拥有超乎健全人的决心和毅力,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不惜牺牲健康来积累资本。他想通过事业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盲人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够创造美好生活,赢得尊严,改变健全人眼中

所谓“自食其力”的传统观念。从都红和沙复明的亲身经历,我们看到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盲人独特的高傲。马克思说:“尊严就是使人那使人最能高尚起来,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⑦作为残疾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尊严,并且他们用盲人的行动维护了他们认为最为珍贵东西。从上文中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残疾人身体的不健全往往造成了他们性格孤傲,心里脆弱、敏感、自卑。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这往往会激发他们更加旺盛的成功欲望,以此弥补生理的缺陷,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与常人,因此残疾人更渴成功,更渴望拥有尊严,并且为了得到尊严他们会最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

综上所述,在世俗的社会里,我们对盲人更多的是给予同情,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就自以为是的用我们的方式给予他们关爱,我们习惯于用同情和怜悯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在这一过程我们有意识无意识的体现出健全人的优越感。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推拿》的世界里,所有的盲人都自食其力,尽管他们生理上存在缺陷,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们获得职位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他们却通过盲人推拿这一技能来养活自己,之所以在文中反复强调推拿不是盲人按摩,更加强调的是一种职业,一种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技能,就是缘于他们内心的高傲,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赢得尊严。由于日常生活中备受歧视,所以盲人不得不用高傲的外表来掩饰,其实是为了拒绝健全人不平等的命名,他们不接受同情和怜悯,同时为了这尊严,他们又不得不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

三、纯朴善良,有责任感的盲人形象

生活中盲人的世界是没有颜色,没有图像的,在他们心里总是充满黑的色调。就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他们生活遭受挫折和种种的打击,因为懂得生活中种种的痛苦,所以他们才更加的慈悲善良。当我们走进盲人的世界才暮然发现,他们的世界虽然没有光,但是内心却是如此的明亮,比我们健全人所组成的内心世界光亮得多。“因为失去了光明,却更单纯的固守着人性最初的善;因为是去了五光十色,却更敏感毫无障碍抵达了人性最原始的真;因为逝去了色彩绚烂,却更加从容笃定地执着人性的美。”⑧而在小说中,毕飞宇一反往昔正面探索人性的粗粝和灰劣特质,动情的触摸了这一被人遗忘的族群温柔纤细的内心,展示了另一种人性的悲喜,更多的传透出人性的善良和温情。在推拿的世界里,所有的盲人群体都固守着人性的真善美。如王大夫、张一光、金嫣、小马等都拥有这样心灵,但小说中的老好人还是要数王大夫。先天失明的他从出生就受到歧视,好在后来他又多了个弟弟,在当时计划生育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尽管弟弟的出生其实是多余的,小说中这样说道:“他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是

仰仗了王大夫的眼睛。小弟出生的时候,王大夫已经懂事了,他听得见父母开怀的笑声。年幼的王大夫是高兴的,是那种彻底解脱;同时却是心酸的,他无法摆脱自己的嫉妒。有时候王大夫甚至怀恨在心的,歹毒的闪念都出现过,因为这一闪而过的歹念,成长起来的王大夫对自己的小弟有一种不能自拔的爱,替他死都心甘情愿。”⑨年幼的王大夫作为一个正常孩子的心里,对弟弟的出生就能获得父母的疼爱而产生了嫉妒心里是正常的,但是对于已经懂事的他能听到父母开怀的笑声,并从父母的笑声中他也顿时高兴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天生就是盲人,弟弟的出生完全是仰仗了他的眼睛,填补了父母心中的缺憾,从这简单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王大夫内心的善良以及对父母的孝顺。由于对于弟弟有一闪而过的歹念,就觉得亏欠弟弟,就对弟弟有说不出的疼爱,甚至替他死都愿意。从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我们可以彻底的感受到盲人心中的真、善、美,以及他们的自责意识。后来弟弟慢慢长大,到了结婚的时候,王大夫高兴的颤抖起来,恨不得马上到婚礼的现场,但在此时莫名的心痛又涌上了王大夫夫人心头,小说中这样说道:“刚想对小弟说:‘我马上就去订机票,’话还没有说出口他的多以就帮了他的忙:——该不是小弟不希望‘一个瞎子’坐在他的婚礼上吧?王大夫说:‘哎呀,你怎么也不早告诉我’小弟说:‘没事的,哥,大老远的干什么呀,不就是结个婚嘛,我也就是告诉你一声。’小弟这么一说王大夫当即明白了,小弟只是讨要红包来了,没有别的意思。幸亏自己多疑了,要不然,还真的丢了小弟的脸。王大夫对自己的小弟匆匆挂了电话。过后人却像病人似的,筋骨被什么抽走了。”⑩听到弟弟要结婚的好消息,王大夫自己却打心里的替弟弟高兴,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给弟弟庆祝,但是弟弟其实并不希望他参加婚礼,只是给他讨要红包。原因就是自己是个瞎子,怕在婚礼上丢人现眼。尽管弟弟的言行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心,但是他把所有的苦水都往肚子里咽,随后还去银行给自己的弟弟汇钱。

后来,事情发展越演越烈,弟弟欠下大笔赌债,麻将档里的人逼债到家,弟弟却一走了之,安然的去安徽老家看风景,把所有的债务都留给哥哥来承担。“面对弟弟这个人渣,一堆臭不可闻的烂肉,这无疑是被父母惯坏了的,他们耗尽了血肉,把所有的关爱都集中他一个人身上,最终喂出一个这样的东西来”但弟弟作为自己的补充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么一想,王大夫就恨自己,恨自己的眼睛。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自己做的孽。从王大夫的行动可以看出来,尽管他受到亲人百般的侮辱,尽管他一个盲人在外面生活吃尽苦头,但是他始终都在为亲人,为了这个家,把所有的过失都往自己的身上推,这不仅体现了盲人内心的纯朴和善良,还体现了盲人以身俱来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在沙宗琪推拿中心,除了盲人,还有几位健全人,他们虽然能见到光亮,但内心确是漆黑的,他们的每次举动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更为出格的是,他们竟然在伙食中动手脚,对于一群看不见的人,他们的行为让人多么的痛心,这样一比较所谓的健全人让我们顿时心生

愧怍。

王大夫虽然眼里面有光亮,但是却充满着心酸的泪水。同时他与弟弟一次次的“交锋”典型的浓缩出盲人内心的淳朴善良,和自责意识。他们看不见多彩的世界,所以内心比常人更孤寂,但是他们却是充满着感激之情,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和一份关爱,他们都铭记于心,在错失面前,他们没有千方百计找借口,而总是自责和反思。如小马的失踪,张一光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懊恼,认为是他害了小马,都红手指受伤,盲人门主动为她捐款,沙复明活在自责之中,自责为什么不早点装修门。他们都是一个个的盲人,他们拥有的是一双双失去光明的眼睛,但他们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类心灵真善美的赞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特殊群体缺乏足够的了解。毕飞宇的小说《推拿》以盲人的生活为题材,再现了盲人的生活世界,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拥有平等和被尊重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我们健全人却带给了他们太多的困扰。通过对小说中盲人形象的归纳和分析: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触碰到盲人的世界,将社会的温暖之光和关怀之光照进盲人的黑暗世界;另一方面,有利于盲人群体进入社会,为还原他们的社会角色,从而有利于提升人文关怀和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释:

①茅盾文学奖评委会评语.

②小雨.盲人的小说获茅盾文学奖[J] .中国残疾人杂志编辑部,2011,(9)

③毕飞宇.推拿[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7

④毕飞宇.推拿[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201

⑤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8

⑥毕飞宇.推拿[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31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

⑧任相梅.比红烧肉还要好看[J] .南方论坛,2009,(4):37

⑨毕飞宇.推拿[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2011:22

⑩毕飞宇.推拿[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1):2011:23

参考文献

[1] 贺仲明.毕飞宇的创作[J] .山东大学文学院,2011,(2).

[2]春林.“法心灵”的日常化叙事——读《推拿》兼及毕飞宇小说的问题特征[J].扬子江

评论,2008(6):46-53.

[3].张莉、毕飞宇.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J].当代作家评论,2009 (2):27-36.

[4]贺绍俊.盲人形象的正常性及意义——读毕飞宇《推拿》[J].文艺争鸣.新世纪文学评

论,2008(12):29-32.

[5]张永禄.拥抱生命的圆全——评毕飞宇新作《推拿》[J].名作欣赏,2009(1):90-92

[6]吴朝晖.在黑夜里寻找光明——读毕飞宇小说《推拿》[J].作家作品研究,2009(5),51-53

[7] 俞佩淋.探寻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读毕飞宇小说《推拿》兼谈底层文学创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 (10):36-39.

[8]志刚、葛丽君.用卑微的心灵照亮世界——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J].当代作家评

论,2009(2):37-43.

[9]毕飞宇.青衣[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

[10]傅敏、李坤玉.《推拿》的书写人格[J] .文学评论[J] .2012 (5).

[11]梁平.生活真相与普世价值——毕飞宇推拿的两个文学学位[J] .小说评论,2012 (1.).

[12]李斌.穿越犬儒主义黑暗的尊严之光—评毕飞宇的小说《推拿》[J] .文艺评论,2009 (6).

The blind image in the Analysis of Bi Feiyu novel "massage"

The 2009 Wang Haixu Chinese Class A

Abstract:Bi Feiyu's novel "massage" to life for the blind as a theme, describing the daily life of the blind masseur who emotions, dreams, and their rich inner world. The success of the novel that created many blind imag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nalysis inductive blind image: The first part is to love suspicion, insecurity blind image; second part is the appearance of pride, the heart extremely low self-esteem blind image; three parts is good honest, responsible image for the blind.

Keywords: blind image; sense of security; inferiority; kind

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王彬彬 内容提要 这里的“修辞”不是一个狭义的与“语法”相对应的语言学概念,而指 那种广义的文学性表达的手段、方法、技巧,也就是美国文学批评家布斯在小说理 论名著《小说修辞学》中所说的“修辞”。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把体现在一 部小说中的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视作是一种修辞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则是作者通过种种修辞性的考量、选择、经营所构造的。本文就是 在这一意义上,谈论毕飞宇小说的修辞艺术的。 1996年,毕飞宇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引起广泛注意,收获了如潮的好评。于是,作为小说家的毕飞宇广为人知,《哺乳期的女人》也被视作是毕飞宇的“成名作”。但在此之前,毕飞宇已有很优秀的作品发表。1993年同样发表于《作家》杂志的短篇小说《那个男孩是我》,已是相当精美和富有意味的。它与《哺乳期的女人》某种意义上属同一类型,都写了孩子的难以被大人所理解的心事,写了孩子的孤独、寂寞和忧伤,写了孩子的尊严被大人残酷地蹂躏,写了孩子心中神圣的东西被大人们所误解、所亵渎。或者说,这两个短篇,都写了孩子精神上的“孤苦无告”。而较之《哺乳期的女人》,《那个男孩是我》的内涵似乎更丰富些。就我来说,更愿意把《那个男孩是我》看作是毕飞宇的“成名作”,尽管他并未因此而成名。1994年,毕飞宇在《青年文学》上发表了中篇小说《雨天的棉花糖》。这部作品也是颇为独特和圆熟的。个体生命与社会意识的紧张关系在小说中有着撼人心魄的表现。1995年,毕飞宇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是谁在深夜说话》,十分机智地表达了对历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神秘性的理解,而且通过对几次“偷情”的描写,让历史的神秘性与人生的神秘性形成某种对 照,很是耐人寻味。《那个男孩是我》、《雨天的棉花糖》、《是谁在深夜说话》,都有资格成为毕飞宇的“成名作”。但实际上它们问世之初都悄无声息。直到《哺乳期的女人》出现,人们才知道,在写小说的人中,多了一个叫毕飞宇的年轻人。 大体可以200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青衣》为界,将毕飞宇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在修辞方式上,前后两阶段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前期小说的叙述语言,一般说来典雅整饬而又不失清纯流丽,叙述语调则总是那么庄严端重,是一种“书生气”很重的话语方式。在写小说之前,毕飞宇曾迷恋于诗歌。在前期小说中,偶尔有些句子还让人想到他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身份转型”。例如,“我站在大街上,路灯一拳头把我的影子撂倒在水泥地面”(《叙事》)。这样的句子让人觉得它像是从哪首诗中开了小差,混进了小说里,于是便如一碗绿豆中的一粒红豆,过于显眼。毕飞字开始写小说的时候,被称作“先锋作家”的那个群体,正在文坛上大红大紫,毕飞宇多多少少地、有意无意地,有着对他们的模仿,即便在叙述语言上,也能隐约看出其时的所谓“先锋小说”的影响。《青衣》在修辞方式上有点突变的意味。较之此前的作品,《青衣》的故事性明显增强了,人物形象也更加具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1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一) 送报的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①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②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③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④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⑤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21期) 1.说说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作用。 ⑴句①运用的是描写方法,刻画了少年的形象。 ⑵句②运用的是描写方法,刻画了少年的形象。 ⑶句③运用的是描写方法,刻画了少年的形象。 ⑷句④运用的是、、描写方法,刻画了少年的形象。 ⑸句⑤运用的是描写方法,刻画了少年的形象。 2.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刻画一个的少年形象。 3.第7段“儿子笑得更嚣张……”,这一描写对表现卖报少年有什么作用?答:。

论网络小说的发展前景 (2)资料

论网络小说的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网络小说 (二)网络小说的现状 (三)网络小说的前景 (四)网络小说进军影视业的“忧患” (一)什么是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的定义: 网络小说是指利用网络如BBS、Web界面连载发表的小说,与一般的小说比起来,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近口语并充斥网络流行语。另外除了文字内容,利用符号图案排版等进行变化也是其特色,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形式。网络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和流传的小说,但从网

络小说起源的狭义层次上,主要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上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网络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的男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男频;另一类是女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女频。男生看的小说大多追求从身体到权利的强大,而女生看的小说大多从爱情的角度出发,而这两个类型的小说的强大取决于网络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网络小说的特色: 网络小说与一般的小说形式有些许不同,它比较宽松的文体使的内容包含很广泛,仙侠、玄幻、网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正规的小说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说一般都可以算做网络小说。(或者可以用另一种解释,在网络上首发的就是)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是以快餐文学为定义,大都情节冗长,很大一部分情节不符合常理逻辑,有时情节还很虐,口水话多,结构枝枝蔓蔓,内容有时相互矛盾,缺乏经典之作。虽然也不乏有脱颖而出的杰作,但是,很多网络写手写作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赚钱,这使得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失去了文学性,难以被文坛认同。 造成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网络小说的写作成本太低,从读者到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为的人大量涌入;二是以字数多少为盈利模式,导致作者重量不重质;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时更新,而不是先写好再发表,读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几

网络小说议论文

网络小说议论文 导语:网络小说是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小说。它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类型。网络小说风格自由,题材不限,发表阅读方式都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下面是关于网络小说的优秀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小说议论文1: 我微张的眼睛,瞳孔紧紧地盯着眼前的荧屏,聚焦在那一排排的文字上。“魔法玄幻,武侠修真,科幻灵异,历史军事……” 小说文体源自于宋元两代的话本小说,然后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为小说体系,文化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的明清时代更是将这一种文化的发展带上了顶峰,而随后的明清时代更是将这一文化带上了顶峰,震惊中外的四个大名着就是出自于此,而且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也未有人能够超越,在接下来的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作家。再往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

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血红、梦入神机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等……但是,网络小说与以前的小说来比,真的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吗众所周知,小说分为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而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却又源自于真人真事,可谓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网络小说呢有一位人这么说:“只要有一部电脑,并能够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变成电子文本,他(她)就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在所有的bbs网站或,他(她)就可以注册为“作家”,这并不需要他(她)有多么渊博的知识,更不需要他(她)有多么扎实的遣词造句的技巧以及多么成熟的文字风格,只要可以在键盘上敲出字来,他(她)就是作家了。有人说,网络写作好比卡拉ok,是后现代大众文化的产物之一,它具有强烈的自娱自乐的特征。”身为学生党的我也曾经被小说所吸引,每天都捧着个手机,行也看,坐也看,卧也看,立也看,可谓是纯正的低头党。其实那一段时间我的国语成绩也还算不错,但是,由于一阵子痴迷于网络小说导致了我的国语水平不断地下降。作文中我们讲究的是各种各样的描写,而小说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汉语言当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当代现代文学 第一部分(1~~44)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故事新编》 2.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 3.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4.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5.《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6.《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7.《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8.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9.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10.戴望舒诗歌研究11.卞之琳诗歌研究12.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13.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14.张爱玲小说研究15.孙犁小说研究16.汪曾祺小说研究17.论穆旦的诗18.论钱钟书《围城》19.论贾平凹的散文20.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21.论余秋雨的散文22.论余华的小说23.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24.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25.舒婷诗作简析26.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27.评王安忆的《长恨歌》28.评铁凝《玫瑰门》29.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30.论王朔的《动物凶猛》31.论韩东的诗歌写作32.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33.我读海子的诗33.昌耀诗歌研究34.

重读寻根小说35.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2.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36.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37.阿来小树的叙事艺术38.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想象39.90后小说研究40.网络文学之我见41.生态文学研究42.新市民小说研究43.官场小说研究44.新世纪文学审美形态研 第二部分(1~~83) 1.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3.论阿Q性格 4.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6.论左拉对矛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7.论里尔克对冯至诗歌的影响 8.论冰心体 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11.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12.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13.论戴望舒的诗14.论徐志摩的诗15.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16.论感觉派17.论钱钟书的《围城》18.论上海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19.论满族文化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1.论海派22.论京派22.论九叶诗人24论孤岛文学25.论解放区的文学创作26.论“赵树理方向”27.论老舍的《茶馆》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9.论寻根文学思潮30.论新写实小说31.论新历史文学32.论朦胧诗33.论北岛的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归纳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当时社会某阶层那类人的代表,如《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户”和“范进”这两位人物,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前倨后恭、市侩小人的代表,另一类则是热衷追逐功名利禄、人格扭曲、思想空虚、人性腐朽、精神颓废的读书人代表。个性则是指即使是同一类的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所受教养和所处的具体环境互不相同,他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兴趣爱好、精神状态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胡屠户”是一个卖肉的屠户,生活上能吃饱饭,没有社会地位,在有钱有势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户”身上,我们看见了虚伪势利、嗜钱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侩等社会低层的“小人物”的人性弱点,这一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典型环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举例:《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司马懿如果不是深知诸葛亮善用伏兵之计,他也就不会退兵了,反之如果诸葛亮不是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会冒险用“空城计”了,那样“空城计”的情节也就无法产生了。由此可见,“空城计”的情节发展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发生联系后的必然结果。 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如《祝福》中被卖改嫁时的嚎骂,是她与族权的矛盾冲突,体现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当祥林嫂用积攒的全部工钱捐了门槛后,自以为可以参加祭祀时被四婶大声呵止,这是本文的一 个主要冲突,使祥林嫂完全绝望,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精神世界顷刻土崩瓦解. 三、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论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在写作方式、传播途径、接受特征等方面显示出崭新的特点。本文力图在信息网络、社会巨变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文网络文学的起源、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藉此对网络文学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分析网络及网络文学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三部分为网络文学对传统道德观造成的巨大冲击。第四部分探讨网络文学的特质,分析网络文学的缺陷。第五部分网络文学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第六部分为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学、现状、特性、缺陷、前景 一、引言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冲击我们的文化意识,它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文化交流方式。一波一波的网络阅读和出版狂潮显示着今日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因此,对网络文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网络文学的兴起最早源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由于特定的文化疏离和对祖国的思念,产生对中文的留恋和相互沟通的需要。当时参与中文网的建设者都是理工出身的留学生,写作的目的主要为了交流,没有明显的专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的美感,打破了文学的成规,但是却突出了文学活动自由交流的重要特色,为文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另辟了一条新路。“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大陆,接着开始有本土的文学网站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开始了国内网络的发展历程。1995年橄榄树文学网站成立、1996年我国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成立、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它们走出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一步。至今,网络文学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是否已经走上正途或已取代了传统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学习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学习目标。(考纲) 重点探究 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探究。 1. 活动一:假如你是一位小说家,如果以班主任为原型来塑造人物,你将如何来塑造? 正面描写: (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2. 活动二:欣赏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华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演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的烘托(2)周围人物的衬托(3)环境描写的烘托 四、小说中人物形象题型探究。 1. 高考中小说人物形象考查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 探究小说人物形象题型的做题方法及答题步骤。 例一、 烛心李丰春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浅析毕飞宇小说《玉米》的女性形象

学号:1203614037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毕业论文 (2016届) 年级2012级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张瑞 指导教师姓名张乐林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2016.04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部 二○一六年印制 I

目录 摘要 ................................................................................................................................................. II 引言 . (1) 一、玉米------权利的追随者 (2) (一)、权力光环下的玉米 (2) (二)、传统思想束缚下的玉米 (3) (三)、丧失权力后的玉米 (4) (四)、为权力而丧失人性的玉米 (5) 二、玉秀 (5) (一)、漂亮风流的小狐狸 (6) (二)、丑陋人性的牺牲品 (6) 三、柳粉香 (7) (一)、聪颖娇媚的红颜祸水 (7) (二)、本性善良的苦命人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玉米》是毕飞宇最具代表性的中篇系列小说,小说通过对文革时期王家庄的日常生活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在男性霸权压制下的农村女性形象。如泼辣精明、心高气傲却又工于心计、内心自卑的玉米;漂亮风骚、孤弱机灵的小狐狸玉秀;自甘堕落而又命运不幸的柳粉香。 关键词:毕飞宇,《玉米》,女性形象

引言 新生代作家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是他继《青衣》之后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他将写作的视角转向农村女性的既具有代表性又富有争议性的作品,进一步实践了他作品“关注女性命运”的创作趋向。李敬泽在《玉米》(台湾版)的序中说毕飞宇是“当代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在小说《玉米》中作家的笔触伸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王家庄,刻画了一系列在命运边缘苦苦挣扎的女性在严酷的生活重压下为自己的人生梦想奋力抗争的苦难历程。通过作者对玉米、玉秀、玉秧、柳粉香等女性的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塑造出了有着相同的悲剧人生但又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将着重对玉米、玉秀、柳粉香等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遭遇和人性的扭曲。 1

论网络小说类型划分的特色和误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4205646.html, 论网络小说类型划分的特色和误区 作者:李雅楠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 摘要: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类型化趋势愈演愈烈,这是多种文化共同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具体体现。文学批评界长久以来固守“纯文学”研究阵地,在目前的研究中,虽然有研究者开始意识到网络小说类型划分的重要性,但是在研究中开展的小说类型研究大多基于当前网络站点上的小说划分,这类划分边界模糊且受到主观印象和商业因素的影响较为深重。此外,就纵向划分来看,极少有研究者关注网络小说内部类型的流变,追溯当前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脉流。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借助类型学的新视野来审阅网络文学类型划分的混乱现状,找出其中划分依据,指出其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借以提出未来网络文学类型划分的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网络小说;类型划分误区;类型学视野划分 作者简介:李雅楠(1992-),女,汉族,甘肃省金昌市人,硕士学历,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 一.网络小说的发展以及类型划分的误区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PC机转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络文学产业化的繁荣提供了温床,网络小说在近十年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就网络小说站点来说,当前网络上存在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17K文学等多个大型网络文学站点。这些站点形成了自己特色,就网络小说数量来说,网络小说的数量和篇幅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更深入的,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小说的类别在近十年间得到了惊人的扩充,“盗墓”、“穿越”、“无限流”、“仙侠”等层出不穷;网络文学的评价方面,中国文学界由最初的质疑、无视转向了关注网络文学发展以及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网络文学发展。 目前,网络小说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学者和大众对于网络小说的关注和认知也不断加深,但是总体来说,无论是学者还是媒体和大众,在对于网络小说进行点评的时候,往往在对于网络小说类别认知不清。 二.当前网络小说类型主要划分方式和依据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毕飞宇小说语言浅析

毕飞宇小说语言浅析 【摘要】:毕飞宇的小说追求一种诗性语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移置语境,使语言陌生化,颠覆词语的常规义,使读者在遭遇文本的时候产生一种审美张力;二是使用悖论式语言,使语言有了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毕飞宇;陌生化;悖论语言 在当代文坛中,毕飞宇的小说的语言是颇具特色的。简单地说,他的小说追求语言的诗性。”诗性语言有它的特征,那就是模糊的精确,开阔的精微,飞动的静穆,斑斓的单纯,一句话,诗性语言在主流语言的侧面,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当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一加一不是小于二就是大于二,它偏偏就不等于二。”[1](毕飞宇语)这种语言的诗性,毕飞宇在创作的过程中是自觉追求的,尤其体现在他短篇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语言的陌生化从而实现”对日常语言有组织的强暴”和词语间有意的悖论组合来实现其语言的诗性。 一、语言的陌生化 语言陌生化的概念最早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动作还是言谈,一旦成为习惯就带有机械性、自动化了,换言之,一切极为熟悉的动作、言谈都会沉入无意识的领域,这是我们感受的一般规律而自成习惯。他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说比如步行,由于我们每天走来走去,我们就不再意识它,也不再去感受它,而步行就变成一种机械性的自动化运动。但当我们跳舞时,舞蹈就是一种感觉到了的步行,它不仅使我们专注于舞蹈的步伐,姿态即舞蹈本身的东西,而且由此唤起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新颖之感。如果说步行是一种惯常化,那么舞蹈则对于步行就是一种陌生化,因为正是舞蹈打破了步行的惯常化,破坏了步行的机械性和自动化,使我们由此而感觉到舞蹈本身的活力,并把舞蹈作为舞蹈来感受,从而带来艺术享受。语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日常语言、实用语言就好象巧克力从自动化机器里抛出来的,实用语言经常使用那些司空见惯、呆板僵化的话语形式,仿佛在麻痹我们注意力。而艺术语言恰恰相反,它是对实用语言进行阻挠、变形、扭曲、施加人为暴力的结果,就是说,是对普通语言的陌生化。”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程序’陌生化’程序,是复杂化形式的程序,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接受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所以它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2] 毕飞宇的小说多通过置换语境,颠覆词语的常规意,实现其对语言的陌生化。 例1:乐果忍受不了丈夫说话时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样的时刻乐果往往

论网络小说的特点

郑州轻工业学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网络小说的特点 学生姓名张健 专业班级 09级文秘 学号0903010147 院(系)公共管理系 指导教师(职称)孙桂丽(高级讲师) 完成时间2012年5月2日

目录 摘要.......................................................................................................................................... I 1 网络小说的概念 .. (1) 1.1网络小说是起源于网络的小说 (1) 1.2网络小说是“新写实主义”小说 (1) 1.3网络小说从属于传统小说 (1) 2 网络小说简单的发展过程 (2) 3 网络小说的特点 (2) 3.1网络小说的多样性 (2) 3.2 网络小说的商业性 (3) 3.3网络小说的互动性 (3) 3.4网络小说的大众性,开放性 (4) 3.5网络小说的自由性 (5) 4 网络小说未来的发展 (5) 4.1网络小说的写作者的水平需要提高 (5) 4.2小说品味的导向需要做出一定改变 (5) 4.3利益化带来的需创新性 (6) 5 结束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本文首先从网络小说的概念入手,举出例子从三个方面大致的阐述了人们对网络小说的一些基本定义,然后简单的解释了网络小说在各个时间段的发展,概述了它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进而由它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引出对网络小说多样性,互动性,商业性,大众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的解释。最后从网络小说的特点分析了网络小说目前的一些缺点,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且据此提出了对网络小说将来改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网络小说/发展/特点

试论毕飞宇小说_玉米_系列的语言风格

语 言理论研究 odern chineseM 17 XIANDAI YUWEN 2008.04 自1991年在《花城》第1期发表中篇处女作《孤岛》以来,毕飞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2001年4月《人民文学》推出了他的长篇小说《玉米》系列(即《玉米》《玉秀》《玉秧》)之后,他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而且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长篇小说《玉米》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构成,由三个不同性格和命运的女人构成,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具有统一、强制、封闭性的结构意志的“长篇小说”。关于《玉米》系列的评论已经很多,但更多的是着眼于文学和女性意识。除了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让我们震撼之外,我们发现,毕飞宇驾驭语言的能力也相当高超。本文试图从语言角度来研究《玉米》系列的语言风格。 一、语言幽默诙谐 毕飞宇以幽默的笔调达到诙谐的效果,极其耐人寻味。有人曾说毕飞宇的《玉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作品中充盈谐谑的调子。[1]其实,整个《玉米》系列的语言都相当诙谐。毕飞宇是通过如下手段达到幽默诙谐的目的的:于冷静从容的叙事中包含讽刺;辞格的运用;不同色彩词语的杂糅。 (一)冷静从容的叙事中包含讽刺 例如,玉米在小满刚过去六天,七天之后又是芒种的庄稼人最忙的时候出嫁,遭到了村里人的不理解。作者是这样来为玉米“解释”的: (1)其实玉米冤枉了。玉米什么时候出嫁,完全取决于郭家兴什么时候想娶。郭家兴什么时候想娶,则又取决于郭家兴的原配什么时候断气。郭家兴的老婆三月底走的人,到五月二十八号,已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了。郭家兴传过话来,他要做亲。 (《玉秀》) 玉米的终身大事就是这么定日子的。“三月底走的人”和“五月二十八号”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用一个“已经过了”来为郭家兴作理直气壮的辩护。这个“已经过了”中间又包含着多少等待已久的无奈和兴奋不已的期待。本来,人家原配断气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和玉米做亲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这个“原配”的断气意义非凡。只有这个“原配”的断气,才能有她玉米的做亲。何况,一个如此期待原配断气 试论毕飞宇小说《玉米》系列的语言风格 □田宇贺 徐 娟 摘 要: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玉米》系列在语言运用上有独到之处。第一,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幽默诙谐的效果;第二,人物语言极具时代性并且充满了政治化色彩;第三,通过骂语、女人俚俗化称呼和方言的使用使语言真实自然,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关键词:毕飞宇 《玉米》系列 语言风格 “已经过了七七四十九天了”的男人,就是玉米自己选择的要过一生的伴侣。虽然做亲的日子看似取决于郭家兴,取决于郭家兴的原配,实则取决于玉米自身。没有她之前对男人“手里要有权”的要求,就不会和郭家兴扯上一点关系。作者在为玉米可惜之余,不可否认的还有那冷冷的讽刺。 再如,王连方在自己的丑事败露并受到严厉的处罚之后,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错误,他自己的觉悟是这样的: (2)王连方做了二十年的村支书,几个月之前刚刚被开除了职务和党籍。他“上错床”了。说起“上错床”,王连方在二十年里头的确睡了不少女人,用王连方自己的话说,横穿了“老中青三代”。不过几个月之前的这一次却严重了,“千不该,万不该”,王连方在一次大醉之后这样唱道,“不该将军婚来破坏”。 (《玉秀》) 王连方作为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却犯了严重的生活错误——二十年里头睡了不少女人。而他自己那句“横穿了‘老中青三代’”,更有着一种洋洋得意的炫耀味道。对于王连方犯的严重错误,毕飞宇只是轻描淡写地用了一个“上错床”,在冷静从容的叙事之中透出的嘲讽之意不言而喻。之后,王连方对于自己有如此惨烈的下场的原因,酒后吐真言时却是一句“不该将军婚来破坏”,不由得让所有读者都会对他嗤之以鼻。受到那么严厉的政治处分,他依然没有弄清原因,嘲弄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二)辞格的运用 在王连方出事后,玉米对和他有过关系的那些女人的说法: (3)最让玉米瞧不起的还是那几个臭婆娘,过去父亲睡她们的时候,她们全像臭豆腐,筷子一戳一个洞。现在倒好,一个个格格正正的,都拿了自己当红烧肉了。(《玉米》)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那些女人前后的截然不同,从之前不值钱的“臭豆腐”一转而为金贵的“红烧肉”。先不说20世纪70年代两者之间价值的差异,光“筷子一戳一个洞”和“一个个格格正正的”的形态就有着天壤之别。通过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读 高考要求 这一考点,《考试说明》的表述是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分析小说的要点。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小说考查的重中之重。 命题思路 对小说形象的考查有三种形式:一是要求考生对人物形象作整体概括和分析;二是结合文中人物的一段对话、一个行动去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三是借助文中其他事物,或借对情节的分析,或借对人物描写的分析来考查人物形象。 核心目标 感受、欣赏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受、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典题感悟 【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017盐城高三10月测试) 深夜 [俄]伊凡·蒲宁 这是一个梦呢,还是像梦境似的神秘的夜间生活?我感觉到忧郁的秋月老早就在天空徘徊,已经是该摆脱白天的一切虚伪和忙乱而休息的时刻了。似乎整个巴黎,包括它最贫困的角落,都已说入了睡乡。我睡了裉久,最后,睡瞬睫慢地离开了我,仿佛一个不慌不忙的关切的大夫做完自己的手术,看到病人已能均匀地呼吸,睁开眼睛,为生命得到恢复而羞怯地、愉快地微微一笑,就离开了病人。我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处身在宁静、明亮的夜的王国。 我在五层楼自己的房间里,沿着地毯悄没声儿地走到窗口。我有时看看光线微弱的宽大的房间,有时通过窗子上边的玻璃看看月亮。月亮把光线洒在我身上,我举目仰望,久久地看着它的脸庞。月光穿过淡白色的花边窗帘,给房间深处添了一丝微光,在房间里边是看不见月亮的。可是房间的所有四扇窗子都被月光映得铮亮,窗边的一切东西也同样照得清清楚楚.月光穿过窗子照在地上,形成几个浅蓝色、银白色的拱形图案,每一个图案中都有一个由朦胧的阴影构成的十字架,但图案投在圈椅和椅子上,这十字架就柔和地折断了。靠边的一扇窗子旁边的圈椅里,坐着我所爱的人一一她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模样像一个小姑娘,面色苍白而美丽,由于我们所经受的一切事情,由于经常使我们反目成仇的一切事情,她已经疲惫不堪了。 这一二夜她为什么也不睡呢? 我避免接触她的目光,坐在同她并排的窗台上……是的,夜已深了一一对面房屋的整个五层楼墙壁全被阴影笼罩着。那里的窗子露出一个个黑洞,像是失明的眼睛。我朝下看看一一街道像是深深的、狭窄的小巷,光线也很昏暗,空无人迹。整个城市也是如此。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斜挂在天空,慢慢地移动,有时又久久地躲藏在烟雾般飘动的云朵里,一动不动,只有它孤单单的、清醒地守在城市上空。它直照着我的眼睛,光艳夺目可是有点儿亏蚀,因此显得楚楚可怜。薄云轻烟似的在它旁边飘动。在月亮旁边,云也显得很亮,像融化了似的,稍远一点,就变得浓厚了,而在屋脊后面,就完全积成阴森的、沉甸甸的一堆了…… 我很久没看见月夜的景色了!我的思潮又回到童年时代,在俄罗斯中部丘陵起伏、树木稀少的草原上的,迢遥的、几乎遗忘了的秋夜。那里,月亮在我故乡的屋格下窥视着,那里,

关于先锋派小说的一些看法

关于先锋派小说的一些看法 20世纪80年代中叶,中国文坛进入了一个激荡、活跃的转型期。在西方现代哲学、艺术和社会各种文学思潮(如魔幻现实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等)的影响下,马原、莫言、残雪、格非、苏童、余华、孙甘露等一批作家以先锋姿态闪亮出场,其新奇的创作对传统的小说观念和传统的审美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在文坛上形成了强大的态势。 先锋小说,是作家们对现实进行精神化探索,然后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上同时开始的。 在叙述革命上,先锋作家们往往模糊了故事的内容、情节,而倾力于塑造独特的叙事形式。他们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如孙甘露的《访问梦境》,非常注重挖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采用了隐喻、象征、联想、通感等方法,整部小说就是人物意识的流动的体现,更像是一个人的呢喃私语。作家马原则是叙事革命的典型代表,他在小说中直接就出现在读者面前,并揭露小说的虚构性,更设置了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对之进行片段式连缀,产生了似真似幻的效果,形成了“马原叙事圈套”。除此以外,还有格非的小说中的迷宫式的构建等,都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单一化,直线型的叙事模式。 在语言实验上,先锋作家们喜欢以其独特的感觉方式对现代汉语进行扭曲与反叛,强调语言的陌生化,以致对解读文本造成一定的阻拘性,并因此形成鲜明的个性。而作家莫言的文字就非常有特色。如在《透明的红萝卜》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非常有质感,深深地吸引了我:“黑孩的眼睛本来是专注地看着石头的,但是他听到了河上传来了一种奇异的声音,很像鱼群在妾喋,声音细微,忽远忽近,他用力地捕捉着,眼睛与耳朵并用,他看到了河上有发亮的气体上升,声音就藏在气体里,只要他看着那神神奇的气体,美妙的声音就逃跑不了。他的脸色渐渐地红润起来,嘴角上漾起动人的微笑。”作家的这段文字使人身临其境,视觉、嗅觉一并打开,既新鲜,又细腻。 先锋小说在表现生存状态这一点上,也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其题材是多元化的,这毋庸置疑。但他们都有一个大致的共同点,就是趋向于对人本主义的描写,剖析人物内心层面,反映我们在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欲望、追求和物质的种种矛盾,追求自由、平等,标榜个性,呈现出我们的精神创伤,抒发他们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因而许多作品都显示出苍凉、迷惘的悲剧风格。如格非的《人面桃花》,就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部“关注典型的中国式情感命运和中国式精神命运”的小说。作家余华的《活着》,应该就是一部典型的探索生存状态的作品。作者通过一位中国农民———主人公福贵的苦难的一生,给我们讲述了应该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总之,面对苦难,我们要承受,好好活着就行,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意义。 但由于先锋小说的独特、革新以及极端个人化的创作,一般大众很难理解它,所以到90年代初,很多先锋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以下,我将具体谈一下我对作家毕飞宇的一部作品———《雨天里的棉花糖》的一些看法。 〈〈雨天里的棉花糖〉〉是作家毕飞宇写于90年代初的作品,小说阐述的是战争前后,主人公红豆的生活经历及心路历程。红豆自小被公认为“女性化”,性格如女性一般温润、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