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色的本质

色的本质

色的本质,只如眼有病的人所看到的光影,实有光影,你不能说它没有。
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光影,只是他的幻视,因为他的眼睛有毛病。所以不能说此光影是真有。

所以色既是有亦是无。不能否定它的存在,就象你不能否定现实宇宙世界的存在一样。
但这个宇宙世界,原来也只是众人妄见所现,不能说是真有的。所以说宇宙世界并不存在,所以是空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释刚晓法师对本质色与相分色的误解
释刚晓法师对本质色与相分色的误解
『缘大乘宗有两般色,有离眼识本质色,有不离眼识相分色。若离眼识色,小乘即许,若不离眼识色,小乘不许。(0719页上栏)』

釋剛曉法師說:『 这句话中出现了“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什么是“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这问题直接影响到对下文的理解。根据“小乘即许”、“小乘不许”,我们可以知道,“小乘即许”就是大乘与小乘共许的(因为前边儿有一句“大乘宗有两般色”),“小乘不许”则是指只大乘许而小乘不许的部分。共许有的色,简单说来,就是桌椅等这一些色,而这一些恰巧在大乘中是相分,大乘中绝对没有相分离于眼识的,所以说,共许的桌子之类就应该是大乘中说的“不离眼识相分色”,是小乘中说的“离眼识色”。但一般来说,都是把延寿法师的这一句话读成“大乘宗有两般色,有离眼识本质色,有不离眼识相分色。若离眼识(本质)色,小乘即许,若不离眼识(相分)色,小乘不许”。不管怎么读,延寿法师这句话是错误的,根本不通。
还有,大乘说的“离眼识本质色”,其实就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小乘根本不许阿赖耶识,当然也就不会承认“离眼识本质色”了。
我们把大乘的“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小乘的“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相互配一下的话,大乘的“离眼识本质色”就等于小乘的“不离眼识色”,大乘的“不离眼识相分色”就等于小乘的“离眼识色”。延寿法师的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摘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4878466.html,/detail.asp?id=215


略覆:
释刚晓法师是不解本质色与相分色的义理才会误解延寿法师的讲解,因为延寿法师的讲法是对的。何以故?因为能缘的七转识是不能缘于外相分实种所生第八识因缘变的性境五尘之本质色,故第八识依第七识现识互为所依及所缘,而分别变现与外相分境相似的内相分境,这就是唯识的相分色,亦称为带质境,是依带本质

所起之境名为带质境。如
《成唯识论述记》卷2:「谓八识生时,内因缘.种子等力。第八识变似五根.五尘。眼等五识依彼所变根。缘彼本质尘。虽亲不得。要托彼生。实于本识色尘之上。变作五尘相现」
语译:[八识生现行时,于内有因缘变及种子....等力.第八识才能变现似外相分五根.五尘的内相分境,眼等五识只能依于第八识所变的五根五尘内相分境,但无法亲缘于第八识因缘变的本质尘,因为五识缘五尘境要依托第八识所变生,实际上是第八本识所变作五尘内相分境,而无法缘于外相分的本质尘〕
是故,带质境是内相分,一般是以外相分五根五尘等十色作为其本质,故曰:带质通情本。 如: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5:「又以欲界为本质者。具有五境。以上界色为本质者。无香.味二。上界地无种子.所托二种因故。又变欲界具有五种。变色界境但唯有三。」
语译:「以在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是色声香味触等五境。在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有色声触三尘而无香尘及味尘,因为在色界中没有香味二尘的种子,色界中没有香味二尘所依托的本质的原因。又变欲界带质境之本质有色等五种,变色界的带质境之本质只有色声触三尘。」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三者带质之境,谓此影像有实本质。如因中第七所变相分,得从本质是无覆无记等,亦从见分是有覆所摄,亦得说言从本质种生,亦得说言从见分种生,义不定故。
性种等随应者,随应是不定义。有二随应,一者义显三境,诸心聚生,有唯有一,有二二合,有三同聚。有一者,如前已说。
 有二合者。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心王所缘是初性境,心所所缘是独影境;五识所缘自地五尘,是初性境,亦得说是带质之境;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
有三合者。如四第八缘定果色,心所所缘唯是独影,心王所缘是实性境,亦得说为带质之境,第六所变定果之色为本质故。」
语译:「三者,带质境,是此影像境有真实的本质。像因地中的第七识所变现的相分,若此带质境是从本质种子所生则是无覆无记性;若此带质境是从有情见分种子所生是有覆所摄,义理不一定之原故。
而带质境的善、恶、无记三性及种子类别是随其所应,随应的意思是不一定与能缘见分是属同类性、种的意思。此带质境有二种随应,一是义显三种境,如诸心聚生时,有唯一境,有二境合,有三境同聚合,有唯一境者,如前巳说。
有二境合者,像第八识缘自地散境时,心王所缘是初性境,但八识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却是独影境;又如前五识所

缘自地的五尘是初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又如第六识缘过去未来的五蕴时是独影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种子是有能熏成本质的道理。
有三境合者,如第八识所缘的定果色,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的只是独影境,第八识所缘的是真实的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是以第六识所变的定果色为本质的原因。」


有关色法的二般色(本质色、相分色—带质境)窥基菩萨所著解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解》二所现影的真实道理,如下: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1:「所现影故者。即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起。要藉前二,所变现故。自证虽变,不能亲缘故,置影言简。其见分亦自证变,则非是影。或与自证通为本质故。或简受所引色,非识变影。第六缘时以彼为质。质从影摄。前二能变此为所变。先能后所故。次言之。」
语译:「所现影故者,就是前面所说之十一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行而现起,要藉前面的心王及心所二法才能变现的缘故。自证分虽能变现内相分色法,但不能亲缘外相分本质色境的原故,所以要设置影像相分与色法做简异区隔,识的见分亦是识的自识分所变,但不是影像相分而是识的了别见分,或者色法与自证分的所缘影像相分通本质故,或此色法简异法处所摄色的受所引色,并不是识所变现的影像相分而是本质。第六识缘时以彼色法为本质,才能显示内相分的影像为第六识所缘,因为本质从内相分影像摄。前面二种的心王与心所是能变,此色法是所变,因先有能变的心王及相应心所才有所变的色法,故而次说之。」


经如上所举,证明释刚晓法师是误解『本质』全部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才会有这种错误的说法。但是一般来说是以外相分性境五尘为本质,吾人的七转识才能依此本质而缘内相分色之带质境。但亦有以种子为本质、乃至亦可以定果色为本质,名之为带质境。



再者,七转识除了以藏识相分之有根身器世间之性境为本质外,又以藏识相分之种子为本质,才能现起一切法。如无色界天人无有根身及五尘境,但此时仍有意根缘法尘而生意识,而此时的法尘即是种子生现行的法尘,不是五尘上所显示的法尘,但在这种子起现行的法尘上意根缘之还是无法自知其境,才会由藏识中流注意识的种子起现行来加以分别这法尘境,如定中法尘、梦中法尘、、等,因此若以种子为本质的话,独影境也可以说是带质境的,如: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
语译:「如第六识缘过去、未来之五蕴,得是独影境但也可以

说是带质之境,因为所熏习后而成的种子能生成作为本质的原故。」


成论亦如是说以种子为本质的道理,如下:
《成唯识论》卷8:「依相分说,有相缘义,谓诸相分互为质起,如识中种,为触等相质。如本识中诸法种子。为同时五所触等相分本质。」
语译:「若依于相分来说,各相分之间也有互相作为所缘的道理,即是各种相分都能相互作为被依托的本质而生起其它相分,就好像是本识中的种子,能作为触等五遍行心所所缘相分的本质。如第八本识中的诸法的种子,能同时作为五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所缘相分的本质。」



《成唯识论述记》卷8:「论:不尔!无色彼应无境故。
述曰:若不尔者。无色界中五种心所应无境故。既彼有境故。必以本识所变为质也。」
语译:「成论说:不然的话,无色界中的天人应该没有所缘境。

述记释:若不这様的话!无色界中五种心所法应该没有所缘境,既然彼无色界天人有所缘境,必定是以第八本识所变现的种子作为本质。」





又带质境的相分色,经典出处是来至于《解深密经》如下:
《解深密经》卷3〈6 分别瑜伽品〉:「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
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
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
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如上经文所说,不论是定心所缘境,亦是有情自性而住之散心所缘境,世尊回答说亦无有异,皆是要以「质为缘还见本质」,只是众生不知道而作颠倒解。



所以延寿法师的讲法是对的,更能证明真唯识量的真实义理--识之所缘唯识所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甚深理趣。
释□□法师对本质色与相分色的误解peper3713发表于 2009-02-04 18:16:07 华人佛教释□□法师对本质色与相分色的误解
『缘大乘宗有两般色,有离眼识本质色,有不离眼识相分色。若离眼识色,小乘即许,若不离眼识色,小乘不许。(0719页上栏)』

释□□法师说:『 这句话中出现了“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什么是“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这问题直接影响到对下文的理解。根据“小乘即许”、“小乘不许”,我们可以知

道,“小乘即许”就是大乘与小乘共许的(因为前边儿有一句“大乘宗有两般色”),“小乘不许”则是指只大乘许而小乘不许的部分。共许有的色,简单说来,就是桌椅等这一些色,而这一些恰巧在大乘中是相分,大乘中绝对没有相分离于眼识的,所以说,共许的桌子之类就应该是大乘中说的“不离眼识相分色”,是小乘中说的“离眼识色”。但一般来说,都是把延寿法师的这一句话读成“大乘宗有两般色,有离眼识本质色,有不离眼识相分色。若离眼识(本质)色,小乘即许,若不离眼识(相分)色,小乘不许”。不管怎么读,延寿法师这句话是错误的,根本不通。
还有,大乘说的“离眼识本质色”,其实就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小乘根本不许阿赖耶识,当然也就不会承认“离眼识本质色”了。
我们把大乘的“离眼识本质色”、“不离眼识相分色”,小乘的“离眼识色”、“不离眼识色”,相互配一下的话,大乘的“离眼识本质色”就等于小乘的“不离眼识色”,大乘的“不离眼识相分色”就等于小乘的“离眼识色”。延寿法师的这句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摘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4878466.html,/detail.asp?id=215

略覆:
释□□法师是不解本质色与相分色的义理才会误解延寿法师的讲解,因为延寿法师的讲法是对的。何以故?因为能缘的七转识是不能缘于外相分实种所生第八识因缘变的性境五尘之本质色,故第八识依第七识现识互为所依及所缘,而分别变现与外相分境相似的内相分境,这就是唯识的相分色,亦称为带质境,是依带本质所起之境名为带质境。如
《成唯识论述记》卷2:「谓八识生时,内因缘.种子等力。第八识变似五根.五尘。眼等五识依彼所变根。缘彼本质尘。虽亲不得。要托彼生。实于本识色尘之上。变作五尘相现」
语译:[八识生现行时,于内有因缘变及种子....等力.第八识才能变现似外相分五根.五尘的内相分境,眼等五识只能依于第八识所变的五根五尘内相分境,但无法亲缘于第八识因缘变的本质尘,因为五识缘五尘境要依托第八识所变生,实际上是第八本识所变作五尘内相分境,而无法缘于外相分的本质尘〕
是故,带质境是内相分,一般是以外相分五根五尘等十色作为其本质,故曰:带质通情本。 如: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5:「又以欲界为本质者。具有五境。以上界色为本质者。无香.味二。上界地无种子.所托二种因故。又变欲界具有五种。变色界境但唯有三。」
语译:「以在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是色声香味触等五境。在色界中能作为本质者,有色声触三尘而无香尘及味尘,因为在色界

中没有香味二尘的种子,色界中没有香味二尘所依托的本质的原因。又变欲界带质境之本质有色等五种,变色界的带质境之本质只有色声触三尘。」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三者带质之境,谓此影像有实本质。如因中第七所变相分,得从本质是无覆无记等,亦从见分是有覆所摄,亦得说言从本质种生,亦得说言从见分种生,义不定故。
性种等随应者,随应是不定义。有二随应,一者义显三境,诸心聚生,有唯有一,有二二合,有三同聚。有一者,如前已说。
 有二合者。如第八识缘自地散境,心王所缘是初性境,心所所缘是独影境;五识所缘自地五尘,是初性境,亦得说是带质之境;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
有三合者。如四第八缘定果色,心所所缘唯是独影,心王所缘是实性境,亦得说为带质之境,第六所变定果之色为本质故。」
语译:「三者,带质境,是此影像境有真实的本质。像因地中的第七识所变现的相分,若此带质境是从本质种子所生则是无覆无记性;若此带质境是从有情见分种子所生是有覆所摄,义理不一定之原故。
而带质境的善、恶、无记三性及种子类别是随其所应,随应的意思是不一定与能缘见分是属同类性、种的意思。此带质境有二种随应,一是义显三种境,如诸心聚生时,有唯一境,有二境合,有三境同聚合,有唯一境者,如前巳说。
有二境合者,像第八识缘自地散境时,心王所缘是初性境,但八识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却是独影境;又如前五识所缘自地的五尘是初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又如第六识缘过去未来的五蕴时是独影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种子是有能熏成本质的道理。
有三境合者,如第八识所缘的定果色,相应的五遍行心所所缘的只是独影境,第八识所缘的是真实的性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境,因为是以第六识所变的定果色为本质的原因。」

有关色法的二般色(本质色、相分色—带质境)窥基菩萨所著解的《大乘百法明门论解》二所现影的真实道理,如下: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1:「所现影故者。即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起。要藉前二,所变现故。自证虽变,不能亲缘故,置影言简。其见分亦自证变,则非是影。或与自证通为本质故。或简受所引色,非识变影。第六缘时以彼为质。质从影摄。前二能变此为所变。先能后所故。次言之。」
语译:「所现影故者,就是前面所说之十一种色法,谓此色法不能自行而现起,要藉前面的心王及心所二法才能变现的缘故。自证分虽能变现内相分色法,但不能亲缘外相

分本质色境的原故,所以要设置影像相分与色法做简异区隔,识的见分亦是识的自识分所变,但不是影像相分而是识的了别见分,或者色法与自证分的所缘影像相分通本质故,或此色法简异法处所摄色的受所引色,并不是识所变现的影像相分而是本质。第六识缘时以彼色法为本质,才能显示内相分的影像为第六识所缘,因为本质从内相分影像摄。前面二种的心王与心所是能变,此色法是所变,因先有能变的心王及相应心所才有所变的色法,故而次说之。」

经如上所举,证明释刚晓法师是误解『本质』全部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才会有这种错误的说法。但是一般来说是以外相分性境五尘为本质,吾人的七转识才能依此本质而缘内相分色之带质境。但亦有以种子为本质、乃至亦可以定果色为本质,名之为带质境。

再者,七转识除了以藏识相分之有根身器世间之性境为本质外,又以藏识相分之种子为本质,才能现起一切法。如无色界天人无有根身及五尘境,但此时仍有意根缘法尘而生意识,而此时的法尘即是种子生现行的法尘,不是五尘上所显示的法尘,但在这种子起现行的法尘上意根缘之还是无法自知其境,才会由藏识中流注意识的种子起现行来加以分别这法尘境,如定中法尘、梦中法尘、、等,因此若以种子为本质的话,独影境也可以说是带质境的,如: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1:「如第六识缘过.未五蕴,得是独影,亦得说是带质之境。熏成种子生本质故。」
语译:「如第六识缘过去、未来之五蕴,得是独影境但也可以说是带质之境,因为所熏习后而成的种子能生成作为本质的原故。」

成论亦如是说以种子为本质的道理,如下:
《成唯识论》卷8:「依相分说,有相缘义,谓诸相分互为质起,如识中种,为触等相质。如本识中诸法种子。为同时五所触等相分本质。」
语译:「若依于相分来说,各相分之间也有互相作为所缘的道理,即是各种相分都能相互作为被依托的本质而生起其它相分,就好像是本识中的种子,能作为触等五遍行心所所缘相分的本质。如第八本识中的诸法的种子,能同时作为五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所缘相分的本质。」

《成唯识论述记》卷8:「论:不尔!无色彼应无境故。
述曰:若不尔者。无色界中五种心所应无境故。既彼有境故。必以本识所变为质也。」
语译:「成论说:不然的话,无色界中的天人应该没有所缘境。
述记释:若不这様的话!无色界中五种心所法应该没有所缘境,既然彼无色界天人有所缘境,必定是以第八本识所变现的种子作为本质。」

又带质境的相分色,经

典出处是来至于《解深密经》如下:
《解深密经》卷3〈6 分别瑜伽品〉:「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
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
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
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
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语译:「善男子!我说识的所缘唯有识所变现。
世尊!若彼于三摩地所行影像,若与此识心是没有不同的话,为何此识心还可以见到此识心呢?
善男子!此三摩地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而此识心如是生现行时就有如是影像显现。
善男子!就好像是良好晶莹清净的镜面一样,是以镜外的本质为缘,还见于本质而于镜中显现,却说我今所见影像及是离于本质外别有所所影像显现」。
世尊!若三界五趣之有情于散心位中自性而住,缘于色等五境时心所缘之影像,彼境与此心也是没有差异吗?

劝君戒色欲(一用不净观看色之本质,二看敦伦之本质)


阴阳相吸,造物弄人。所以,古往今来,多少人色争风吃醋;多少人为色吵架,打架,甚至闹出人命;又有多少家庭为色而硝烟四起;又有多少男人为色流连窑子;又有多少女子为色红杏出墙;又有多少人为色是肾亏腰疼、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又有多少人为色得了性病甚至艾滋而不得好死。古人云:万恶淫为首,红颜祸水。就是说色不是个好东西。色字头上一把刀啊,你说它厉害不厉害?吴三桂就是为了美女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使我中原父老扎个猪尾巴蒙羞近三百年。
各位看官,你道为什么色不是个好东西呢?听偶来细细分析。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的身体本质是什么,这个需要用不净观来解释:人其实就是是带肉骷髅,造粪机器,是一具臭皮囊。即使美人(男)死了几天尸体就发硬、有尸斑,再过几天就发臭,最后将化为骷髅,你说美人(男)值得迷恋吗?即使美人(男)只要把她肚子划开,五脏六腑看的你不吐才怪,尤其是大肠,里面就是屎,美人(男)只是有一层皮肤裹着秽物让你迷惑起了色心!你说美人(男)值得迷恋吗?当然人很少看到骷髅、人体解剖,那你平时可以观察到,人嘴里呼出的是难闻的气体,排的屎尿更是骚臭,看了令人恶心,几天不洗澡,身上就是一股汗味。同时人还经常吐痰,放屁,牙齿里满是食物残渣和污垢,鼻子、眼睛、耳朵里都有屎,人这么脏有

什么可迷恋的呢?我们是被人所谓的美丽表象迷惑了。可能大家只认同同性的人是脏的,见到美丽的异性则会迷恋,但异性也是人,是人就脏,我们是被异性的的所谓的美丽表象迷惑了。
我们再看敦伦的本质。不少人认为敦伦是享受,其实错了,敦伦的本质是繁衍,所以您千万别被虚幻的快感迷惑住。实践证明,做爱越多,身体越差,腰酸背痛,两眼发花,皮包骨头,面黄肌瘦,滥交还要得性病,艾滋,不得好死。所以,要记住敦伦就是落空,千万别迷恋这个事情。追求欲乐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你看看那些年轻时纵欲,老了得了前列腺炎而开刀的老头,再去去瞧瞧妓女的脸色——就如枯树皮,就是明证。世间只有佛法,才是人的终极追求,才能真正到达极乐世界。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废话,人们还是性致勃勃,迷恋美色,把敦伦当享受。据有关部门统计,95%贪官多有情人,贪官也是凡人,凡人只是没有经济资本拼命谋色而已。
上苍让阴阳相吸,本是怕人绝种,故作此举,但上苍没想到人的色欲是如此之强,强到影响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国家存亡的地步。人还有个恶习就是滥交,于是产生了性病甚至不治之症艾滋病。人的色欲太强,太乱了,这背离了上苍希望人阴阳相吸,繁衍不息的初衷。
于是上苍生气了,说:“看来阴阳相吸坏处太多”。这不如今同性恋越来越多了 。
但上苍对极少的一部分人却十分敬仰,他们就是:理学家、清教徒、佛教徒特别是高僧,因为他们做到了克己复礼,做到了“存天理,灭人欲”,他们才是追求真我、真理的真正的人,他们是探寻宇宙本质的高尚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只有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才能拯救世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