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百家讲坛”讲稿感悟

“百家讲坛”讲稿感悟

“百家讲坛”讲稿感悟
“百家讲坛”讲稿感悟

“百家讲坛”讲稿感悟

百家讲坛讲稿

我对研究课题的感悟

一、关于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反映你研究内容的浓缩和精华。因此课题名称不但要贴近研究内容还要规范具体,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想要研究什么。可能开始申请的时候确定的课题名称不是很理想或者与你研究的内容差距较大,你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改进和修正,但是作为主持人的话要时时关注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文件通知,在适当的时间要申请课题名称的变更信息。

二、关于立项申请书

1、合作完成撰写。

当我们想研究一个教育教学问题时,就必须要提出申请,这就是立项申请书。立项申请书的内容很多,一个人来完成申请书的撰写时很难的,因为个人考虑的因素还是有限的。在撰写申请

书的时候可以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如选题依据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在规定时间内由某一(两)个成员来撰写。每个部分写好之后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可能多次)最后定稿。开始的时候每个人一接到任务时都会说:不懂写。有这样的想法很重要,因为不懂所以你去学习,可能你会感觉到很辛苦,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你成长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你自身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了。

2、跟踪所写的内容。

如选题依据中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在规定时间内由某一(两)个成员来撰写。可能大家想我的任务完成了,但这只是开始,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你还要继续关注你所写这部分的内容,对它进行修正和完善。为以后结题打基础,这其实就是一边研究一边准备结题的工作。

三、研究过程

1、制定课题实践的计划或方案

我想我们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所以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一般来说,研究过程可以按照申请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全部讲稿) 两宋风云(一)徽宗即位(文稿)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个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忘靖康之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那么这个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公元1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军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宋钦宗在位才两年啊,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 您如果对宋徽宗不了解、不熟悉都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那些梁山好汉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这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这位宋徽宗啊,他的出生就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 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说宋神宗皇帝,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这个画像文采风流,儒雅俊俏,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而这个时候,他的后宫一位嫔妃怀孕,正好这个皇帝梦到了李后主来参谒他,后来这个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等到他被金人俘虏的时候,金人对他就像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故事,是无法考证的,他就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啊,一报还一报这种观念。你看李煜的南唐,是亡在宋太祖手里,所以李煜怎么报复宋朝呢?投胎为宋太祖子孙,把宋朝搞亡,是符合这种观念。 但是,这两个人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甭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的都是治国才能,不过李煜治的那个国地窄人稀,特别是在他父亲中主李璟的时候,跟后周打仗就已经损失惨重。宋徽宗可是接过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北宋据现代学者测算,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80%,它的国民总收入是明朝的10倍,所以它是很有钱的一个王朝,富庶广大。 但是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把好端端的国家治了个乱七八糟。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最后两个人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可能让人感觉可怜,明朝人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没有什么大错,就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了。宋徽宗亡国,就是可恨,把祖宗留下一座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糟蹋成这样,非常可恨。 那这样一个人,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徽宗和哲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14个儿子,但是他14个儿子夭折了7个,老大到老五,老七,老八,老十,全夭折了,那么留下来的,这几个就是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老六,徽宗是第11子。 结果哲宗归天,没有儿子,无子怎么办呢?到底由5个弟弟里面谁承继大统,谁继大统,当时哲宗的母亲,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2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的。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这三种解释,都可以。诗无达诂。(《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所以这种颜色择红。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之子:人。)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娘家只是暂时的。嫁才是归。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接着讲蓁zhen 蓁然。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荫泽子孙。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

代。这是美好的祝福。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面桃花写美人。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象征的是生命力。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这不是比喻。这就是诗独有的魅力。与《尚书》《周礼》《论语》不同。我们仿佛置身于桃树面前。不是价值的判断。这里讲的是送女的部分。那么迎亲呢?男方怎样迎亲?再看《诗经-少男-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里涉及到鹊与鸠。鹊是什么?就是喜鹊。鸠是八哥。鹊搭好窝,八哥跑到喜鹊窝里去。喜鹊回来一看,窝脏了,就再盖一个。八哥就住进去。这首诗让我们觉得他们离自然的近。而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们今天对它们的习性,不知道。因为我们对自然太遥远了。这里将女子发嫁个好婆家,比喻成这些。有福的女子嫁到婆家,有房有地,是祝福。拿自然的现象来比喻结婚的事。百两御之,百辆车迎接。这是场面。阶层不同,追求是相同的,是属于民族性的。要这么多车,还有拉的人多。古代的婚姻,一娶九女。这是媵ying 嫁制度,像嫁女儿,得陪嫁一个妹妹一个侄女。姬姓的亲戚国家还有两个国家陪嫁。加起来是九个女子。实际这是婚姻的政治上的保障。

百家讲坛讲稿

百家讲坛讲稿 让学生在美术中焕发生命活力 ——学习生命化课堂理念随想 期初,战战兢兢地接受了百家讲坛的任务,我实在是没有什么资格给各位老师讲课,酝酿了很久,终于决定把听了熊校长关于生命课堂讲座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现代生命教育来源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追根溯源,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其实也是一种浸透“生命意识”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以人性的完整、和谐、全面发展为目的,突显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师生在一种平等,宽松,不受束缚的自由状态下探索知识,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启发式教学是先秦儒家教学的根本方法,学生在启发诱导中求知,学会做人的道理和乐趣;“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又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的愉悦,没有过重知识训练的负担和纯朴的教学方法营造了乐教乐学的人文环境。中国的道家思想认为,生命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规定,而在于他的自然本性,教育就是把生命置于自然的背景下,使其自然本性自由发展。反对教育对生命的异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道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回复自然本性,所以他们要求摆脱经验知识的约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把握自然的能力。

历经千年后,在教育面临变革的今天,我们重新回归这些纯朴的教育思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也是对生命个体的审视。 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和变革的需求,将美术课堂构建成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润泽灵魂、发展完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追求生命价值的空间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从“尊重学生生命自然成长”想到——该不该报美术班? 许多朋友都问过我:我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该不该报美术班去进行学习呢?我的回答是,如果特别喜欢画画,就在家里画,不报美术班。因为喜欢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与探索,他们眼中的画画与游戏没什么区别,他们眼中没有《蒙娜丽莎》、《向日葵》,没有达芬奇、梵高、齐白石;而我们成年人眼中的画画是艺术教育,不自觉地会以当代的名画、名画家去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不断暗示孩子学画要以他们最终目标。艺术的终点真的是达芬奇、梵高、齐白石所创造的东西吗?它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谁都无法预料,艺术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现在大多数美术班是把成人知识直接教给孩子,儿童是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只要是老师教的,都认为是好的。而老师教的就是把老师认为将来有用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儿童那里,教就是“填鸭”、“告诉”、“复制”,这样的教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的认知和情感一扫而光,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毁掉了孩子的感受。生命课堂教育理论认为,美术技巧对于儿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画画的生命原动力,即兴趣和表达想法的冲动。让孩子更自由、

百家讲坛观后感10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一): 这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 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就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观后感(二):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理解,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观众紧张而期盼的情绪,《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能够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讲坛》超多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讲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历史教师透过借鉴与钻研,一样能够做到。 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之所以此刻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故事的过程透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历史教学必须是十分成功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三): 回家有一段时间了,除了和哥们在一齐抽烟,侃大山,就是看电视了,说实在的啊,电视上是真的没有什么好节目啊,电视剧还是以前那几个,翻来覆去的,这帮电视台也不明白烦不

百家讲坛乔良新解三十六计 最完整文字讲稿版

乔良:《百家讲坛》我没发挥好 回顾《超限战》成书前后,揭秘《百家讲坛》主讲人备课经验 解宏乾刊发时间:2008-01-1012:26:59新京报 2007年12月,军事专家、《超限战》作者乔良主讲的“新解三十六计”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过去人们一提三十六计就以为是阴谋,其实,计谋是一种计,人生设计也是一种计,有时候可以用在个人发展上。乔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也说到:“过去的三十六计偏重于军事和政治上的使用,我的新解除了这些之外,还拓宽到了商战和人们的生存、生活中的运用。”而之前,乔良因为《超限战》一书,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也引发了无数争论。为此,本报记者对话乔良,就乔良的成长、《超限战》成书前后以及登台演讲三十六计等问题展开了采访。 受老师启发形成《超限战》的思路 在我的一生中,有几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喜欢诗歌非常早,我的第一首诗是8岁时写的,在学校的墙报上,写了一首怀念英雄王杰的诗。19岁我在空军当地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那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两首诗。当时《解放军文艺》是唯一一本全国发行的杂志,发行量达到九十多万册,所以地方上的诗人能够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作品可以说是“新闻”了。 这就是因为当时我遇上了一位大我七八岁的哥哥叫李云飞,他特别喜欢宋诗。我就经常去向他请教,他的这种喜好就影响了我,结果至今在所有的中国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宋诗,超过了唐诗。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两大兴趣,一是文学,一是军事。我的经历虽然很复杂但是不曲折,在一些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在兰州空军政治部时,我还认识了一位哲学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自然辩证法研究室的研究员,就是现在的社科院。他爱人是我们兰空创作组的一位画家。因为当时我很喜欢画画,就经常去美术室看他们画画。 有一次我在画桌上看见一个摊开的黑色笔记本,无意间看到上面写着一段哲学的思考,但我觉得这段话有些陌生,因为我当时已经把马列的那六本书以及列宁的《哲学笔记》都读过了,但这段话不像任何一位导师的字句,而且写的很精彩。于是我就顺手找了一张纸想把它抄下来,还没有抄完突然一只手就从我后面一下就把这张纸抽走了。我回头一看就是这位哲学老师的爱人,“乔良你怎么不经人允许就看别人的东西呢?”我当时感到很尴尬,我也表示只是觉得这段话写的很好,没有别的意思,但她还是挺不高兴的。因为当时“文革”期间大家也很谨慎,她就把那张纸和本子都收起来了。 后来回去她就跟她爱人讲了这件事情,我那老师就说,惟独这段是他自己的东西,

百家讲坛观后感10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10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1000字评论家们说,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存在着一种“收视饥渴”。于是《百家讲坛》就这么应运而生了,紧接着有这么一批以易中天、于丹为首的人物也就活跃在了荧幕上。霎时间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风,叫做“全民送暖”,春天是被春风送来的,但如果像沈阳的春风一样卷着沙尘到处刮刮,也就不是什么好现象了。这《百家讲坛》到底是哪样的风,至今仍众说纷纭。 我读《于丹论语心得》是在模拟考试前后,因为学习的关系,所以并没有认真细读,只是粗略了解了其大概。那时只觉得它是众多《百家讲坛》中的一本,只因为它不是什么“疑案”,不是什么“之谜”,加之舆论哗然,对之赞赏有佳,才买来读的。只当读故事一般,觉得于丹的“心得”不无道理,之后就渐渐忘了。《于丹论语心得》再一次引起我的关注是1月份的一次新闻联播,以及紧随其后的焦点访谈,主要是对XX年一年里中国的娱乐传媒作以总结,其中特意提到于丹和她的这本《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到处签名售书,这本心得狂卖60万册等等。我买了一套光盘,决定亲自看看这位所谓“美女学者”。看过之后,我的感慨颇多,真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于丹谈不上漂亮,但绝对能看出她是一位受过国学熏陶的学者。于丹说话有她自己的魅力,从最基本的说,在没有稿子的情况下,她不说错字,妙语连

珠,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先不论她到底讲了些什么,她的语言就可以留住一批观众,这就是许我迩者做不到的。中国的历史上不缺乏研究《论语》这本儒家至上经典的学者、专家,他们语言的精僻,理解的深入,只过不惑之年的于丹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也不科学家能说会道的教师、出口成章的文人。但于丹却可以做到让一本冷了几十年的《论语》重新回到中国书生的视野里,是因为她兼容了这两者,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赏析视角和表现能力,她能够站在现如今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平台——电视上讲《论语》,以最现代的手段传播最古老的经典,最重要的是她有了这样一次机会并且逢着这样一个时代。正是有了这多方的融合,才有了《于丹论语心得》今天奇迹般的效应和影响力。 再说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我只看过前两部,第一部说魏,第二部说蜀。易中天吸引人的地方众所周知,就是他特别通俗的个性语言。比如“美女”、“帅哥”随处可闻,他说诸葛亮是刘备民营企业里的CEO,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还开了个公司……易中天话说得不是字正腔圆,长得也只是五官端正,但他的话中却散发着磁性的魅力。这点很多老师都可以做到,易中天用的就是好多老师为了吸引同学们眼球的惯用的伎俩,就以我们的物理老师为例,听易中天讲三国和上物理课可能会收获同样的笑声,但效果不同。易中天顶着一个群雄逐鹿的社会和一个人才辈出时代,他的幽默也带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 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 《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 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 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 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 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 抗倭英雄戚继光 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 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 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 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

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 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 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 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 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 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 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 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 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 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 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 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 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 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 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 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

百家讲坛专题节目观后感作文650字

百家讲坛专题节目观后感作文650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百家讲坛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 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可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我:“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终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必须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欢迎,正如他自我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先历史也能够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能够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我的战马十分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百家讲坛东汉开国讲稿整理14-15

第十四讲刘秀登基 刘秀在河北收服铜马军方法: 1、回营勒军。你们回到自己的军营里,过去管哪些士兵,现在还管哪些士兵。 2、单骑巡营。刘秀自己骑着一匹马来到几十万铜马军中间,这就是推心置腹的出处。从此刘秀就有“铜马帝”的称号。 刘秀在登基之前经过三次劝进,这三次劝进不是假的,分别是: 1、当时刘秀打了一场胜仗,诸将趁着高兴劲,就开始提让刘秀当皇帝这件事,首先开口发言的是马武,说再不当皇帝,到时就晚了。 2、公元25年4月,很多将领联合上奏,奏章先是骂王莽再骂刘玄,后夸刘秀,刘秀还是拒绝了。 3、在第二次劝进不久,刘秀就说出了心里话,现在盗贼未平,我怎么可以先登基呢,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这就是耿纯,耿纯是个“官二代”,很有政治眼光,当时带着族人投奔刘秀,就跟刘秀说了一翻话,意思就是大家为什么跟你出身入死,你得当了龙,我们跟着你才有盼头。 到目前为止刘秀登基的各方面条件基本上具备了,但是刘秀觉得还缺一样东西,就是谶语,刘秀同宿舍的同学叫强华,从长安带来了一本奇书,叫做《赤伏符》。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第十五讲定都洛阳 刘秀登基后,就挥师北上,做河北最后的扫尾工作,而此时更始帝刘玄派了三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一带,与刘秀地盘只隔着一黄河,随时有可能向刘秀发起进攻,切断刘秀北上的后勤供给。当时刘秀把粮仓就设在靠黄河的河内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少战争且物产丰富,此时最为关键的是刘秀必须派自己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将领,把守住自己的大本营,在北征之前,刘秀最终选派了两名将领,一个是冯异,另一个就是寇恂,固守大本营,以保障前线的后勤供给。让刘秀喜出望外地是,这两个人不仅守好了大本营,而且以孤弱之师包围了解洛阳,为汉军最后攻战洛阳,铺平了道路。 寇恂到了河内就做了两件事情:1、加强军备。操练士兵,练习射箭。2、输送军需。 刘玄听说刘秀北上,河内空虚,就派两名将军,领着三万人渡河,来打河内,寇恂火速下令各个县的兵马集中在温县,这是河内的屏障,自己带着一队人马先跟敌人打,后来,冯异的援军来了,一起打下了敌人一万多人,剩下的敌人往回跑,汉军就一直追,追到洛阳,就把洛阳围了一圈,最终依靠冯异的一计,打开了洛阳的突破口,冯异给李轶写了一封密信,希望李轶能够叛变,写完这封信之后,冯异一连拿下了好几座郡,李轶都没管,后冯异就告知刘秀,刘秀就把密信传给下慰看,后来朱蓟知道了,就派人去刺杀李轶,朱蓟派人刺杀李轶之后,洛阳人心惶惶,有好多人这个时候投靠了冯异,刘秀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不仅报了私仇,也使得对方起内讧,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刘秀登基后,就亲自带领部队去攻打洛阳,洛阳城池坚固,兵力充足,给养充沛,非常难打,刘秀把洛阳包围了好几个月也没能打下来,刘秀就找了个人去劝降,这个人必须刘秀和朱蓟都信得过,就派了岑彭,岑彭说你能守住洛阳多久,刘玄都快不行了,朱蓟就把自已的余虑告诉岑彭,岑彭转告刘秀,刘秀对着黄河水说,朱蓟要是投降,可以保住官位,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1、朱蓟比李轶利益更大,投降之后可以把兵力用在别的地方。2、朱蓟并不是不可以信任的人。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一) 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真是感触良多。也让我们获益良多,记忆深刻。这期讲的“信”让我想起了书上的《期行》。而且钱教授也讲了这个故事。 现代人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因为“利益”这两个字了吧! 在诚信的背后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却因为“利益”抛弃了这高尚的东西。 街头巷尾都可以看见的小商贩,他们的不诚信相信你们也遇到过——什么缺斤少两,什么以次充好。这不正是遭人唾弃的吗?就是在这种小事上却联系着更重要的问题——诚信。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买苹果的故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买了两斤苹果,可当他埋头掏钱时,小商贩却从已经称好的苹果中拿出来一个。没想到小男孩离开不久后又回来了。正当商贩以为他是回来讨回那个苹果时,情节却来了个大反转。原来是小男孩发现商贩多给他找了一元钱,特意将钱送回来了。这篇文章通过小男孩和商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小男孩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认为遥不可及又不愿为之的诚信吗? 其实诚信是源自你内心的选择,是别人无法决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要做到却是很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诺,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钱。而是一个诚信的人。 我仿佛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礼诚信的心和华歆不想失信于人的神情。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诚交流的表现吗?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二) 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 语文新课标论文

百家讲坛文字讲稿-康震品李清照(七)-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七、颠沛流离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 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 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 七、颠沛流离 在上期节目当中,康震老师讲到,宋高宗建炎三年三月,也就是公元1129年,赵明 诚因失职而被罢官,他带着负疚的心情和李清照一道离开了这个使他屈辱的地方,准备到 江西过隐居的生活,谁知,刚到安徽池阳的赵明诚却突然接到宋高宗赵构的诏书,任命他 为湖州知州,建炎三年六月,赵明诚离开李清照,赶往建康觐见宋高宗,没有想到这一去 竟是生与死的离别,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故去,剩下李清照孤身一人,飘落于世间。 望着赵明诚遗留下来的金石文物,李清照该如何处置?安葬了丈夫赵明诚之后,李清照该 走向何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为您继续讲述李清照在动荡岁月里的一点跌宕 起伏的生活。系列节目《李清照》第七集——《颠沛流离》。 上一集我们说赵明诚由于积劳成疾在建康去世了,他这一去世不要紧,把李清照就一 个人丢在了纷乱的战火当中,这一年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四十六岁。 那么现在有两个很严酷的现实就摆在了李清照的面前:第一个,就是她现在孤身一人,生 活上依靠谁,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关系到她自身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什么呢?就是赵明诚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大笔的文物遗产。我们都知道他们夫妻 两个集数十年的时间收藏了大批量的文物,那么这批文物现在的数量是多少呢?大概是两 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两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这个数量是非常大的。这批文 物究竟应该怎么样保护,尤其是不能让它落到金国人手里,更不能让它再毁于战火。这就 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两个很重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文物,因为当时李清照是住在建康城,而这个时候的建康已经非常地不 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建炎三年的七月份开始,金国的名将金兀术,他率大兵由北 而南,他就攻下了建康城。早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宋高宗就已经离开了建康,朝着东南沿 海一带逃亡了。所以建康城在赵明诚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危在旦夕,对于李清照来讲她个人 的安危和文物的安危实际上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问题是怎么办呢?靠她一个人肯 定不行,这时候李清照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赵明诚的妹夫。这人的姓名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但是我们只要记住他担任的官职就可以,他当时担任兵部侍郎,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这个人现在在哪儿呢?在洪州,也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 第10集 四季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

百家讲坛-曲黎敏《黄帝内经》(文字版)第十集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因天之序才是它的要领。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重的都是神的层面。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侯,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人体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见群龙无首吉。 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做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瘟疫与时节有关,陈旧的发作)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他们生活无规律。目前来讲,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也意味着放松心情。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

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语文中的文化味 王崧舟一、语文的重要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 二、带上这些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何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何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 三、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 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 四、再看一首诗《江雪》 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触及了诗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 五、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 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 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 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 明月寄托中华民族许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 举例: 曹丕《杂诗》仰看明月光绵绵思故乡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 南北朝谢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百家讲坛《白居易》

百家讲坛《白居易》 观看白居易(七)知足常乐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诗人,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名句传颂至今、历久不衰。白居易为自己取字乐天,乐天来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顺应天命就没有忧虑,这似乎是诗人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外在流露。然而,有一位后世的理学家却认为,白居易文不对心,他并非一个豁达、超脱的人。(百家讲坛2010 年第23期)观看白居易(六)急流勇退白居易与元稹之 间那段生死不渝的友情,帮助白居易走过了人生的风雨波折,缓解了他的很多人生痛苦,但是白居易有一个痛苦却一直难以释怀,那就是作为读书人他既想兼济天下做一番事业,可是又不愿意面对官场上的烦恼纷争。同样,这种两难的选择,千百年来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出来做官,要么归隐。但是白居易在五十八岁来到洛阳之后,他竟然找到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人生之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成功地使白居易在一次血流成河的屠杀中幸免于难;但是白居易也因此引来了后人的种种非议。本期节目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精彩讲述白居易之《急流勇退》。(百家讲坛2010年第22期)观看白居易(五)相 濡以沫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做地方官的时候政绩斐然,但是

由于他豪放不羁,直言进谏,得罪了朋党,在官场上也是一而再地受罚被贬;很庆幸的是,白居易还有一位肝胆相照、风雨同当的朋友元稹与他同行,在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里,元稹的友情成为白居易闯过人生风风雨雨的巨大精神支柱。白居易与元稹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六年,但是他们的友谊却超过了三十年,而且至死不变。(百家讲坛2010年第21期)观看白居易(四)宦海沉浮前面的节目说到,唐朝元和十年发生了宰相被刺杀的恶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虽然他的主张并没有错,但由于他平时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白居易背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无辜被贬让原本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受到了巨大打击,正是在经历了这次重大变故之后,白居易创作了可与《长恨歌》相媲美的长诗--《琵琶行》。(百家讲坛2010年第20期)观看白居易(三)铮铮铁骨白居易在担任盩厔县尉期间,创作了以《长恨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一时间名闻天下。唐宪宗李纯刚刚执政不久,将三十七岁的白居易调任长安。但就在他人生中意气风发的时候,由于母亲病逝,白居易不得不中断在京的官职,回到家乡守孝三年。直到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四十三岁的白居易才再次被召回长安。可是,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长安城里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当朝宰相李元恒在上朝的路上被人砍下头颅,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本期节目介绍了这

百家讲坛李清照讲稿

《李清照》讲稿 (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究竟哪一个是她的真性情呢?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 康震: 说起李清照来,我们的脑海当中啊,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端庄的这样一个女词人的形象。那么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每当我们在异地他乡,收到亲人的书信,收到丈夫和妻子的书信,我们的心头就会袭上一层淡淡的相思之情,这时候我们的耳边仿佛就回响起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当我们在重阳节的黄昏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恋人而形容憔悴的时候,我们也禁不住会默念这样的诗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的确李清照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当然了,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弯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所以从李清照的这些词里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很多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情感的寄托。我们自己说不出来的话,李清照的词中帮助我们说出来了,所以每个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我们说她这个一生啊,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啊,真是太不容易。我们说现在留存下来的李清照所有的文学作品,诗,词,和文,全部的作品加起来也就不过七八十篇,但就是凭着这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她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画外音: 要走进和了解李清照,我们就要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说起,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女孩子应该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因此,在那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正因为如此,说明李清照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必定与她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那么李清照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对李清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百家讲坛文字稿:诗经中的不老爱情1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一、婚姻的祝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离我们并不远。独领风骚,风就是《诗经》有关的。当然说人风骚,就不好了。还有这样的词。像开小差,逃之夭夭(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已经改变但这就出自《诗经》。)提携教会一个人,还有说人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贴着耳朵和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诗经·大 雅·抑》:“于呼(1)小子!未知臧(2)否(3)。匪(4)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注释唉!这些年轻人,不懂辨别善恶得失。我不仅要牵着他们的手,以免他们迷失方向。还要当面告诫他们,并拉起他们的耳朵,仔细的叮咛,期望他们能永远记住我的嘱咐。匪:非但、不仅。)。也出自《诗经》。还有立场不同,表达鲜明,说是泾渭分明(《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这也是出自《诗经国风》。《诗经》虽然古老,但是离我们近。这就是经典。实际上,文化的血液中,《诗经》的因素是始终在灌注着的。那么《诗经》是什么?简单的定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么三百多首诗,编纂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诗经》。是文化的发祥期产生的精神花朵。随着民族发展不断伴随着我们,参与到我们精神的建构中去。孔子说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读书能明理,长知识。还能增加审美判断能力。《诗经》的时代时间是从西周到春秋的中段。大约有五百年左右。之前有没有诗,不知道。之后,有。最晚的一首是前600年,以后就进入了战国诸子与屈原的时代。这与唐宋的时间差不多。简单地说,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那点东西。人与人怎么处,恰恰是这时立下的基本规婚。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来自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的乐歌颂是祭祖的诗篇。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就是诗经的六义。 <关雎>说的是什么?《诗经》头一篇就是《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三声)逑,这首诗,虽然放在开头,误解却严重。到底在说什么?经典的东西尽量寻找本意。《关睢》头四句,关关睢鸠,“关关”是象形词,其实就是呱呱。睢鸠相当于绿头鸭。这是春天的光景。“在河之洲”,古代河多指黄河,洲是沙洲,这是鸟待的地方。春天,大河在流淌,鸟落在沙洲上,关关地叫唤。这是它们在恋爱。《关睢》营造的是春天的光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窈窕更强调的女子的气质,动人之心。窈窕作为叠韵词,表达一个意思,外形好气质好。君子好逑,君子是指有身份的男子,好逑是男子的好配偶。这是一种自由联想。睢鸠叫的时候,动物在求偶。春天来了,映现了一种时令。这是兴,自由联想。营造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想象这种婚姻与这光景间有一种联系。“求之不得,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到底是思绪长,还是失眠?古代人说时间长就像一个人失眠的夜那么长,文字,活络你的心思,这就是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