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答案:1.C 2.C3.A4.B5.D

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着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答案6.A 7.A 8.D9.A10.B 1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1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1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1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答案11.B12.C13.B14.B15.C

1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2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答案:16.D17.C18.C19.A20.C

2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2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24.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25.“三讲”中的核心是()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答案:21.D 22.A 23.C24.A25.B

26.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

27.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8.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9.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30.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26.C27.B 28.D 29.A 30.D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 )

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

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

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 )

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质变指的是( )

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

C.非爆发式飞跃

D.事物数量的增减

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参考答案:1.A 2.C 3.B4.D 5.A6.C7.B8.D9.C10.D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 )

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共产主义

B.实用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毛主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宝的文章是( )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

A.政权和军队问题

B.宪章原则问题

C.和平与民主问题

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迅速消灭******残匪

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

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参考答案:11.B12.D13.C14.B15.C16.B17.A18.D19.A20.A

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

A.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

B.党的“八大”

C.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九大”

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3.DXP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DXP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 )

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1世纪中叶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 )

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28.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主席

D.DXP

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存在雇佣关系

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斗争

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

D.经济文化的差异

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3.DXP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

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

参考答案:21.D22.D23.D 24.C25.D

26.D27.A28.D29.A 30.B31.B32.B 33.C34.D 35.B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参考答案:1.B2.C 3.B4.D 5.B6.A7.B8.C9.D10.C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LSQ

B.ZD

C.王稼祥

D.DXP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一大”的召开

D.中国******“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着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DXP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参考答案:11.C 12.C13.B14.A15.C

16.C17.A 18.B19.B20.A21.A22.D23.C

一、选择题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

D.具体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指()

A.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认识的本质在于()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体

D.意识形态

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B.教化功能C.强制功能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1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34.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5.“三讲”中的核心是()

A.讲学习B讲政治C.讲正气D.三个代表

【摘要】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备考经典选择题(一)如下,想了解更多成人考试资讯请锁定环球网校成人高考频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参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14.B15.D16.A17.A18.D19.A20.B21.B22.C23.B24.B 25.C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文章二】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即( )

A.认识论和实践论问题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物质问题和意识问题

D.本原论问题和实践论问题

3.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唯心主义( )

A.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7.质变指的是( )

A.事物的连续性变化

B.事物根本性质变化

C.非爆发式飞跃

D.事物数量的增减

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1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 )

A.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1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共产主义

B.实用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洛川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15.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小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B.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C.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D.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16.毛主席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7.毛主席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宝的文章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8.解放战争时期,变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C.《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五四指示》

19.在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是( )

A.政权和军队问题

B.宪章原则问题

C.和平与民主问题

D.和平建国纲领问题

20.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

A.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B.迅速消灭******残匪

C.完成解放区的土改工作

D.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

21.下列不能体现党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 )

A.毛主席发表《论十大关系》

B.党的“八大”

C.毛主席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党的“九大”2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3.DXP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4.中国共产党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5.DXP完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2年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是在( )

A.改革开放目标实现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21世纪中叶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7.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重点是( )

A.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

B.农业、工业和科学技术

C.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D.农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28.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毛主席

D.DXP

29.关于我国当前个体经济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存在雇佣关系

B.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C.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D.提供产品,繁荣市场

3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1.我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阶级斗争

B.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C.民族矛盾

D.经济文化的差异

32.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3.DXP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

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

D.集体主义

35.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是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B.服务于社会主义的

C.在野党

D.民主主义的政党

参考答案1.A 2.C 3.B4.D 5.A6.C7.B8.D9.C 10.D11.B

12.D13.C14.B15.C 16.B17.A18.D 19.A20.A21.D22.D23.D 24.C25.D 26.D27.A28.D29.A 30.B31.B 32.B 33.C34.D 35.B

【文章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LSQ

B.ZD

C.王稼祥

D.DXP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一大”的召开

D.中国******“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DXP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DXP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B

6.A

7.B

8.C

9.D10.C11.C

12.C13.B14.A15.C16.C17.A

18.B19.B20.A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80分)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指它的 A.持续性 B.顺序性 C.一维性 D.广延性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5.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多数人的拥护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出现时间的先后 6.理性认识赖于感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 D.认识论上的唯心论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相同的 B.社会发展是一种受盲目力量支配的自发过程 C.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D.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起作用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A.重视伟大人物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社会心理 D.人口因素 12.在自由和必然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docx

XX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 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 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 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专升本政治简答题

一 1、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3、“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2.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 实质 B. 总特征 C. 核心 D. 总规律 4.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A. 绝对同一

B. 相互分离 C. 相互依存 D. 绝对排斥 5.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对立表现为() A.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 社会存在指的是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B. 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C. 社会的物质财富 D.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8.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容,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产品分配关系 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 产品交换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9. 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 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 B. 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0. 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 A. 新理念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B. 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11.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B.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 A. 帝国主义的压迫 B. 封建主义的压迫 C.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13. 新主义革命与旧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

最新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资料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2820452.html,)*电大考试*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重点复习 一选择题(单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 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 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 “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 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 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 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 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30.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 “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 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 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 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 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 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 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 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 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度是 A.关节点 B.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质与量的统一 D.事物的根本性质 6.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准确与错误的关系 7.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 ) A.唯心论 B.机械唯物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是 ( ) A.将唯物论引入理解论 B.将辩证法引入理解论

C.将实践引入理解论 D.将现代科学引入理解论 9.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1.阶级起源于 (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暴力镇压 B.劳动产品分配不均 C.社会分工不同 D.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1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 )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doc

2018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点汇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惟一途径。 2、社会生产方式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设 施的制约。 3、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4、教育目的的确立 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形成的两大理论观点: (1)个人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2)社会本位论及主要观点 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2、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的两大 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② 教育具有历史性。③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 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 权等方面的制约);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 度服务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的概念,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②环境的概念,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 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 A.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B ) 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 5.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为(B) A.100万 B.200万

C.500万 D.1000万 7.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C )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D ) A.革命原因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9.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相结合的产物( A ) A.中国工人运动 B.中国革命实际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国情 1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C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A )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革命党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升本)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3.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观点 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这句话的含义是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5.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6.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 A.出污泥而不染 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两个不同的真理 B.真理发展中两个不同阶段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

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主要是由(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9.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1.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专升本政治常考的80个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 察报告》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2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2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 划分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3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7.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8.“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4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4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不动摇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改革开放不动摇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协调比例关系为中心 D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心 5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 A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 C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D人类自身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 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7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A所在社会的性质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股东的成分 D管理者的身份 8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10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在这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关键是「」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12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1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14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廊阶段 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