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1

马克思1

1工资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必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这种假象,就是雇佣劳动和历史上其他形式的劳动的不同之处”.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4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6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7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及相符的程度。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主要根据。9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价值的特性:第一客观性。这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第二主体性,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第三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第四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的规定性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即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必然同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

1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劳动群众。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收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12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3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乡试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是购买阶段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第二是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是售卖阶段属于商品资本的职能

15.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和企业。第二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外国资本合营,或者收购外国企业。第三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主要分两类,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1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出现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但是在认识这一真理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17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需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成理论方案。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需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伟大的创造性事业。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

1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思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马克思作业

我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对于哲学家来说,他们感到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问他“究竟什么是哲学”。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却能给人信仰?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也给人真理?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也能给人美感?哲学不是道德,为什么也劝导向善?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 什么是哲学?哲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解。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哲学是对“自明性”的分析,或者说,是对“自明性”的追问。也就是说,哲学是把人们认为不言而喻的、不证自明的东西,当做了它思考的对象。科学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所有的其它科学,所有的其它学问,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而哲学是对“规则”的反思,也就是对于“思想前提”的追问。也是追问构成各种思想的根据。具体讲来,对哲学的追问必然要落到实处。要基本做到“一纵”、二“横”。 一纵是,你要追问哲学,就要诉诸整个人类的认识史,诉诸哲学的发展史,知道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是怎样理解哲学的。恩格斯说,“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和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 二横第一个横,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哲学与宗教、艺术、科学等等的关系中去追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第二个横,是当代哲学对哲学的多姿多彩的理解,从各种哲学观的比较中去理解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学好像离生活很远。在生活中,大家聚会时很少有人谈什么哲学,如果有某个人谈哲学,很可能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哲学是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此,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 学习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 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 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 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 大成果,它揭示了人类自身活动的规律,使人们对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为人类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提供了强大的认识工具,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14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CD )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C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D)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CD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BCD)

马克思主义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出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即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

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流,是主要的。但是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那是支流,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同时也不忽视支流,防止支流对主流的影响,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均属于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

马克思复习资料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不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6、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17马克思主义作业

作业1 1. ( 单选题)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本题6.0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 ( 单选题)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本题6.0分)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 ( 单选题)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本题6.0分)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 ( 单选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本题6.0分)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本题 6.0分)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6. ( 单选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本题6.0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 ( 单选题)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本题6.0分)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8. ( 单选题)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 ( 单选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本题6.0分)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10. ( 单选题)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本题6.0分) A、人民群众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C、人民群众没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强 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1. ( 单选题)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本题6.0分)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2017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 B.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 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资料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资料 一、选择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关系是:是否承认矛盾。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最基本的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6、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7、生产力系统中实体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非实体要素是: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劳动组织和管理。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9、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继承性。(2)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有强烈的反作用。 10、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解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 15、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了: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国有制积极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 1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贸经济。 17、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1国家计划。2经济政策。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 18、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的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2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1、党目前面临的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2、我们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二,判断题: 1、形式主义也是一种主观主义,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之一。(正确)唯心主义主张意识决定思想,主观主义是从主观思想出发,脱离了客观规律。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形式主义从某种主观主义出发。 2、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归纳为组成它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错)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同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由要素构成,是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体。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能归结为组成它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正确)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客观标准。其二,人类的认识归根到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从长远看,实践可以检验一切认识。一切正确的认识终将被实践肯定,一切错误的认识终将被实践推翻。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表现在:其一,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

马克思原理阅读作业

20 钱佳麟经济与管理学院 1.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马克思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社会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恩格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列宁 这几天我翻阅了一下苏汉诺夫的革命轧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和第二国际全体英雄们一样迂腐。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过去的盲目模仿,至于他们非常怯懦,甚至于其中的优秀人物一听说要稍微离开一下德国这个榜样,也要持保留态度,至于所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整个革命中充分表现出来的这种特性,就更不用说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65分) 1.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化历史) 2. 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的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3.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 4.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5.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7. 规律的根本特点表明,规律具有(客观性)。 8. 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9. 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1.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2.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13. 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是(分析)。 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7道小题, 总分值35分) 1.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 A.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C.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D)。 A.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C.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3. 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ABC)。 A. 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B.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C.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D.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4. 下列正确表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说法是(BCD)。 A.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 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5.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资料

《政治》复习题 专题一:唯物史观的新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一)唯物史观的生成条件 1、社会条件的具备 2、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3、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4、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 勤奋好学,成绩斐然 团结合作,相互尊重 甘于清贫,锲而不舍 (二)唯物史观的生成过程 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劳动是人的物质活动、本质活动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2)异化劳动的内涵和根源 第一,异化劳动的内涵 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 劳动本身和工人相异化 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第二,异化劳动的根源 (3)阶级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 “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就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 “向全世界控诉英国资产阶级所犯下的大量杀人、抢劫以及其他种种罪行。” “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 “我曾经在你们当中生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你们的状况有足够的了解。

我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你们的状况,研究过我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文件。……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傲。”(1)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的分析,阐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动力。” (2)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工人应该设法摆脱这种非人的状况,应该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份的状况。如果他们不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剥削工人—作斗争,他们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3、马、恩的《神圣家族》(1845) 全称是《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 “神圣家族”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泰尼亚(143l—1506)一幅名画的题名,画中的人物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旁边有玛利亚的丈夫圣约瑟及一些天使等人。 《神圣家族》:“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列宁) (1)批判了近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大主要缺点: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是这些关系的根源。” 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2)阐明了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生产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活中。” 4、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 ---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

马克思作业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拟抽出18学时,利用国庆节和元旦放假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实践教学的成绩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占30分。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自主选择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一项实践课题,按要求完成。 本着早发动、早组织、早准备的原则,基本原理教研室任课教师们经过认真研究,制订本学期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特别提示:若所选择课题所用原理尚未学习,可先收集调研材料,待学过原理后再撰写报告。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象,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 1、社会实践动员活动 学时:2学时 内容: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时:12学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3

作业一 第1题(4分)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上帝创造世界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第2题(4分)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第3题(4分)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第4题(4分)劳动对象是指(C)。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第5题(4分)辩证的否定是(A)。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第6题(4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第7题(4分)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 C、生产力 D、科学技术 第8题(4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第9题(4分)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第10题(4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B 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 C、精神原因引起的 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论述: 第1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常说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第2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第3题(15分)答题要求:对本题目的回答不能低于100字。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在线作业_5 交卷时间:2018-03-27 17:13:30 一、单选题 1. (5分)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开始于()。 ? A. 19世纪70年代 ? B. 19世纪60年代 ?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 19世纪50年代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的行为,称之为()。? A. 收购 ? B. 垄断 ? C. 兼并 ? D. 联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 B.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 C.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D.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4. (5分) ? A.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 B. 垄断组织制定的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 C. 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 D. 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1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 A.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 C.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垄断价格是指(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作业1

马克思作业1 1、否定就是抛弃。 答:不对。否定并不一定是抛弃。否定只不过是不认同,比如有一个方案被我们否定了,但那个方案还能存在.抛弃意味着永远消失。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对其中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或因素进行否定,而肯定其中合理的、积极的、还有生命力的东西。辩证的否定是否定当中有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扬弃是黑格尔解释发展过程的基本概念之一。他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发展过程体现出对旧质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 2、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承认世界统一性的观点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属于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既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也包括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属性。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没有。 这一原理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它是批判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思想武器。唯心主义和有神论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反科学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3、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创造的。 答:这句是错的。因为: 1、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2、预付资本,仅仅是给工人在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它本身不创造价值。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结晶,因此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 四、简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答:(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华中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备考资料全集题及答案

2016年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绪论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 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的分水岭,也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