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

注重下属的心向、态度,“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不同的部下,心态、个性各不相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激励。企业中员工有个体差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需求也不同,因此必须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随着人们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只用物质激励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了,物质激励必须与员工渴望的情感、荣誉、目标、行为激励等精神激励相结合,使员工得到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归属感,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目标。

(三)功利主义的激励措施

管子、韩非子都认识到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是追名逐利,因此直言不讳地提倡功利主义的赏罚理论。管子认为一般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所有的人,不分贵贱都是“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民予则喜,夺则怒”。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要以利作为杠杆,激励人民的积极性,“得人之道,莫如利之”,“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为此,作为统治者必须善于给人以利益,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如在企业的管理中,将工资、奖金与个人业绩挂钩,就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某些行业,对于脏、累、苦、险的第一线岗位,采取工资福利的倾斜政策,给予各种奖励,也能起到激励的效果。只要充分利用了利益的激励作用,就能激发起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智慧与创造力。

(四)赏罚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

韩非子把赏罚作为君主的二柄:“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主张赏罚分明、赏罚公正、赏罚必信、赏罚及时、赏罚有度、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只要激励得当,用好赏罚二柄,管理工作便比较容易开展了。结合企业管理来说,要制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考核指标和奖惩细则。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和成本定额都需要拟定科学的指标,作为考核和奖惩的根据。使各项措施成为人人可以遵循、人人必须遵循的圭臬,这样必然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五)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激励手段

墨家的管理文化是融法、理、情为一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之以法,多种激励方法综合使用,效果显著。一是赏罚激励。。二是榜样激励。三是情感激励。人员的激励问题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处理得好的企业,士气高涨,员工工作积极,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处理得不好的企业,人心不稳,你争我斗,消极怠工,甚至恶意破坏,企业发展寸步难行,甚至会倒退。研究和借鉴墨子的激励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经营大有裨益。

二、西方激励理论的发展

管理学激励理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内容浩繁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因此,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要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也包括

威纳、鲁宾和佩顿等人的激励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一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罗斯的归因与轨迹控制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作为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奠基人 ,其主要贡献是对于人追求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充分肯定 ,反映了人类活动以及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从马斯洛对人的需要层次分析出发 ,管理学激励理论应该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 ,既然人对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 ,那么就要研究一定的需要如何形成人们的利益 ,利益又是如何“特别强烈地和比较持久地满足一定需要的”奥塔·锡克 , 。弄清需要与利益的关系 ,可以揭示出支配人们行为的根本动机和持久动力。其二是 ,既然人具有多种需要 ,激励就不能仅仅从物质需要出发 ,而应以多种需要 ,特别是以精神需要为依据来激发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积极性。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把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称为保健因素,它们是和工作环境相关联的外在因素;而把在满意和没有满意这个连续体之间的那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它们是和工作内容相关联的内在因素。赫茨伯格认为激励一个职工的过程分两个步骤:一是管理人员要确保保健因素是适当的,即有适当的收人和安全保障;二是管理人员应创造机会为职工提供激励因素,诸如能取得成就和认可等。

(三)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奥尔德弗(Alderfer,C.P.)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著名学者。1972年,在其出版的《存在、关系与成长》著作中,又提出了另一种需要层次理论,被称作ERG理论。E.R.G(Exis-tenee、RelatednesS、Growth)分别代表生存、关系和成长3个词。ERG激励理论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这3个层次。ERG理论假设激励行为是遵循一定的等级层次的,这类似于马斯洛的理论,但二者又有两个重要的区别:一是ERG理论认为在任何时间里,多种层次的需要会同时发生激励作用;二是ERG理论明确提出了“气馁性回归”的概念,它认为如果高一层次的需要长时间得不到满足的话,当事人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回归到对低层次的追求。

(四)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戴维·麦克莱兰(McClelland,D.C.)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个人与环境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从而产生需要。人类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3种基本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麦克莱兰对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十分有说服力的推断:①高成就需要者喜欢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环境。②高成就需要者并不必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尤其是对规模较大的组织而言。③归属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密切相关。最优秀的管理者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④员工可以通过训练来激发他的成就需要。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的研究较少。该理论是基于高成就需要者(企业家)而言,但麦克莱兰自己并不承认。

管理学复习题2的案例分析答案

复习题(二) 1、s公司的多样化经营 2、林肯电气公司的激励制度 1.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林肯电气公司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激励理论: 1) 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量同时实现高质量,否则员工的奖金会受到影响,无疑这也是一种水平。 2) 期望理论。大多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期望有相当的工作报酬、丰厚的奖金和较好的职业保障。毫无疑问,林肯公司提供给员工的正是员工所期望的那些东西,它们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而且员工加以努力都能实实在在地得到。公司58年起从未辞退过一名员工,即使是经济萧条时期,公司员工平均年收入一直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都是期望理论具体运用的真实写照。 3) 目标设定理论。从员工来讲,按件计酬给员工自身确定目标带来了便利,它不是大锅饭,限制个人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从公司来讲,公司给员工明确的目标是分享年终奖金和稳定的职业保障,当然这也要求员工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以不离开公司为前提。 4)激励保健理论。其中主要保健理论以用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一般意味公司要裁员减人,而林肯公司的管理者们都不因此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具有职业安全感,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 2.为什么林肯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从理论上讲,当被公司用来激励员工的方式行之有效或目标、结果对于员工极具吸引力,且员工付出适度的劳动能够达成一定的目标、取得相应的效果时,那么激励就是成功的,有效的。 实际上,员工也都是些普通大众,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所得与所付出之比是否相称,同身边人比是否公平,而无论是公司设定的分享、年终奖金或高职业保障政策,还是取消最低小时工资的按件计酬制,对大多数员工都称得上公平,且大家付出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实现。所以,长期以来,林肯公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3.你认为这种激励系统可能会给管理层带来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当其有利的一面充分展现的时候,它的弊端也就逐渐呈现出来。林肯公司的激励系统以生产率和成本意识为核心,长期以来十分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促进公司产品数量、质量均稳定增长、提高,但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的绩效评估系统,却形成了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也给管理层带来了一些问题: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 A.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B.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C.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D.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与20世纪下半叶的计算机革命,对所有组织及其管理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属于组织环境中的哪一环境因素的作用 A.政治因素 B.科技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3.与计划职能联系最紧密的管理职能是 A.控制 B.组织 C.领导 D.协调 4.快乐食品公司以婴幼儿为目标顾客,专门从事婴幼儿食品的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这种战略属于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多元化战略 5.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这是 A.决策 B.规划 C.程序 D.预测 6.通过背对背地征询专家意见并多次反复的决策方法是 A.因果法 B.德尔菲法 C.外推法 D.边际分析法 7.职务、职责、职权三者如同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体现的是组织设计中的 A A.责权一致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分工协作原理 D.管理宽度原理 8.存在双重领导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A.直线参谋制 B.直线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9.某跨国公司在世界多地设有销售机构,该公司部门划分的依据是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人数 10.为了加强控制,阳光公司要求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向总经理请示汇报,这种做法属于 A.集权化 B.分权化 C.部门化 D.多元化 11.“质量水平对应百万机会缺陷数为3.4 的目标”,这种观点对应的是 A.业务过程管理 B.系统管理 C.六西格玛管理 D.权变管理 12.旺旺超市根据管理者工作职位的相似性,将处于同一级别的管理者放到一个考核小组,按照事先规定的考评标准,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进行考评。这种做法属于 A.考试法 B.对比法 C.成绩记录法 D.自我考评法 13.对生产车间的班组长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事技能 D.政治技能 14.在布莱克和穆登的管理方格理论中,如果管理者仅仅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极少关心人,极其独断专行,则这种管理方式是 A.贫乏型管理 B.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 C.战斗集体型管理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15.天天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分布在全球各地,一些成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手段开展远程工作,形成了团队作业小组。这种团队是 A.自我管理团队 B.协同工作团队 C.虚拟团队 D.学习型团队 16.当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整体,团队成员对他人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如何支持使命了如指掌,并能够解决群体问题时,团队处于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第十七章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激励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激励 名词解释: 1、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3、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4、积极强化:指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强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5、消极强化: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6、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7、消失:是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8、行为有因:是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种类?P353-360 答:①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求理论。 ②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③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3、简述双因素理论?P354-355 答:①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

②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 ③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消极后果,职工知识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心状态;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P354 答:①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②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他将个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③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称为激励因素了。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管理者必须用随机制宜的方法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4、简述波特——劳勒模式。P355-356 答:①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伸出了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并把它主要用于对管理者的研究。所以,一个看得到的对所做努力的公平报酬,必然会影响职工得到满足程度。 ②努力的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加上人们所看到的有关认为是需要的能力以及实际得到报酬的可能性。这种看得到的努力和得到报酬的可能性又受到实际工作成绩的影响。 ③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主要取决于所做的努力,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一个人该项工作的能力和他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的影响。 6、激励的方式(方法)有哪些?P361-364 答: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奖励③职工参加管理④工作内容丰富化⑤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7、简述有效激励的要求?(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应该怎么做?)P364-366 答:①坚持物质利益原则②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③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④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8、对组织中人的不同假设,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试分析管理中的四种人性观点?P350-353 答:关于人性的认识,谢恩归纳了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 ①经济人的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做出功效,并运用权力和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职工。 ②社会人的假设: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根据这一假设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注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的需求,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00054管理学原理2018年10月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054)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更真题资料请咨询Q或微信28225803。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某汽车公司生产车间工作小组的主管人员是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综合管理者 2.科学管理理论认为必须通过工时和动作研究制定出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是下列哪个原理的内容? A.标准化原理 B.职能管理原理 C.工作定额原理 D.例外原理 3.“成为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该表述体现的企业文化是 A.企业精神 B.企业使命 C.企业道德 D.企业制度 4.管理道德规范必然随着管理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这体现了管理道德的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变动性 D.社会教化性 5.提出决策“满意标准”的学者是 A.泰勒 B.韦伯 C.西蒙 D.马斯洛 6.在下列计划的表现形式中,哪一种是针对反复出现的业务而制定的? A.目标 B.程序 C.规划 D.预算 7.天华公司计划在明年一年内实现销售收入170万元,利润率达到3.5%,这种计划类型属于 A. 短期计划 B.中期计划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

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内容

《管理学原理》基本内容与结构 第一讲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目的 (2)管理的主体 (3)管理的客体 (4)管理的内容 (5)管理的载体 (6)管理的环境 3.管理的属性 二管理的职能 1.计划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三管理的层次 1.管理者的概念 2.管理者类型与层级 3.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 四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管理的原则 (1)效益原则 (2)人本原则 (3)适度管理原则 2.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五学习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讲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一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1 儒家思想 1.2 道家思想 1.3法家思想 1.4兵家思想 1.5墨家思想 2.1亚当斯密 2.2大卫李嘉图

2.3罗伯特欧文 2.4查尔斯巴贝奇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管理 2.一般管理理论 3.科层理论 三行为科学理论 1.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2.中期行为科学理论-霍桑试验 3.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四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五当代管理理论与发展趋势 1.企业再造理论 2.学习型组织理论 3.第五代管理 4.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与展望 第三讲决策一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1.决策的概念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与任务决策 (2)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4)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5)定量决策与定性决策 二决策过程 1.决策的构成要素 2.决策的过程 三决策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1.决策的原则 2.决策的影响因素 四决策的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2.SWOT分析法 3.政策指导矩阵 4.定量决策方法 (1)盈亏平衡分析法

管理学激励原理

第二节激励 ?一激励的基本概念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四激励形式与技巧 一)行为、动机和激励 ?1、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创设满足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 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简而 言之,激励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 2.需要、动机和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 的。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未能满足时,就会引起人的欲望--- 想满足这种需要,它促使人处于—种不安和紧张状态之中,从而成为做某件事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学家把这种驱动力 称作动机。 ?动机产生以后,人们就会寻找、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策略 和途径,而一旦策略确定。就会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产 生一定的行为。 ?行为的结果如果未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会继续努力, 或采取新的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或调整期望日标。

?如果行为的结果使作为行为原动力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人 们往往会被自己的成功所鼓舞,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确定新的目标,产生新的行为。因此,从需要的产生到目标的实现,人的行为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如图所示。 ?行为的结果如果未能使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会继续努力, 或采取新的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或调整期望日标。 ?如果行为的结果使作为行为原动力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人 们往往会被自己的成功所鼓舞,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确定新的目标,产生新的行为。因此,从需要的产生到目标的实现,人的行为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升华的过程。如图所示。 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相同的需要是否产生相同的动机呢?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有需要才有可能产生动机。但是,需要常带有较强的客观性,而动机则是纯主观的。同样是解渴的需要,有的人想喝茶,有的想喝水,有的则想吃西瓜,这只能说明动机不同。 3.需要强度和动机强度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不能倒推回来说,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 ?事实上,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很多需要和动机,但在特定的时空内,这些需要和动机不可能都会引发成行为。其中有一种最强的需要(称为主导需要),在它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在这多种动机中,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称为强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二)激励过程 ?激励的实质过程:是在外界刺激变量(各种管理手段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内在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被管理者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的努力)。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0.激励与沟通

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要学会“听” (3)创造一种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职工代表大会。 (7)非管理工作组 (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如何处理冲突? (1)谨慎地选择你想处理的冲突; (2)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 (3)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 (4)妥善地选择处理办法。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互相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沟通。它比较适合于下列几种情况: (1)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 (2)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3)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4)上级习惯于双向沟通,并且能够有建设性地处理负反馈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指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单向沟通比较适合下列几种情况: (1)问题较简单,但时间较紧; (2)下属易于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下属没有了解问题的足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反馈不仅无助于澄清事实反而容易混淆视听; (4)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试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需要更多的时间;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理解信息发送者意图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在双向沟通中,接受者和发送者都比较相信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接受者比较满意双向沟通,发送者比较满意单向沟通;由于与问题无关的信息较易进入沟通过程,双向沟通的噪音比单向沟通要大得多。 非正式沟通有何特点? (1)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2)非正式沟通的信息比较准确; (3)非正式沟通效率较高; (4)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5)非正式沟通有一定的片面性,非正式沟通中的信息常常被夸大、曲解,因而需要慎重对待。 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1)管理人局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消灭、组织、打击都是不可取的。 (2)管理人局可以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