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强大脑》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

《最强大脑》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

摘要:作为国内首档大型科学励志类真人秀:《最强大脑》着实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匹黑马。作为一档以“科学”为旗帜

的综艺节目,其成功的要素除了依赖比赛内容和竞赛形式以外,更是在节目主持人(或主持人团队)的策划上用了不少心思。因此本文聚焦《最强大脑》中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以期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电视媒体提供一些创新之道。关键词:最强大脑;娱乐节目;主持人;策划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47-2

《最强大脑》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

朱晓仪1 毛芳瑶2

(1,2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00)

2014年一开春,一档全新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它就是“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励志类真人秀”——《最强大脑》。尽管在中国电视荧屏上,不乏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但是这样以“科学”为旗帜,秀天赋异禀的节目,并且取得了如此好的收视成绩和社会效益,确实是头一回。

究其原因,除了节目本身在比赛内容的可看性和竞赛本身的悬疑性上下足功夫以外,更需要我们关注的原因就是该节目在主持人(或主持人团队)的设置和策划上用了不少心思。 一、主持人策划之“得”

电视节目策划的目的是为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下,争取更多的收视资源。而对于主持人的策划,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使其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满足受众的收视需要。而《最强大脑》在以下几个层面做的相当之出色。

(一)多角色共同驾驭节目进程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往往由一位或两位专职的主持人担当。他要对节目的全过程当家作主。他要对节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件都了如指掌,能够全面控制,成为广大受众审美心理的领导者;成为开始、展开、推进、结束整个节目流程的掌舵者;成为情绪、气氛、高潮等的控制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娱乐节目已经出现由单一的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转向主持人、嘉宾、评委多个角色共同驾驭节目进程转变的趋势。

在《最强大脑》中除了由蒋昌建担任串联节目主持人以外,还设置了三位评审团成员陶晶莹、李永波、梁东。一位科学判官魏坤琳,另外每场都会邀请两位人气嘉宾。可以看出,节目主持人承担的角色更多的是对节目环节、节目流程的引导和控制。三位评审成员一方面配合节目进程,更重要的是每位评审员不同的个性特征和较为风趣的点评为节目增添了不少娱乐性,代表文科领域的梁冬、体育领域的李永波、娱乐领域的陶晶莹凭借各自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围绕节目的选手和挑战项目,从各自不同的感性及理性角度出发,产生了无数次精彩的思想碰撞,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审美。而科学判官魏坤琳,从人员设置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回归了节目崇尚“科学”的精神,同时对节目的娱乐性进行了一些深度的挖掘,其招牌动作:科学是我唯一评判的标准,让这档节目在娱乐中加入了不少理性和反思。当然Dr魏自身的形象气质和语言谈吐也给节目本身增添了一些看点。另外不得不提,尽管每周邀请来的两位人气嘉宾对节目进程的影响不大,但是从人员设置的角度来看,对节目本身有着不小的促进和提升。一方面,人气嘉宾对每期节目内容的变化产生影响,调剂观众口味。另一方面,人气嘉宾自身的影响力和魅力对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也是十分强劲的。曾经有观众对媒体表示:“最开始我看《最强大脑》纯粹是为了看周杰伦,后来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一开始其实都是为了看明星才关注到这档节目。”可见,人气嘉宾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人气嘉宾并不是单纯的围观者,他们也常在节目中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出发,给予节目更多的观察角度,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二)多方形成冲突和对抗,增强节目效果

多角色驾驭节目进程已经分别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同时为了增强节目效果,不同角色形成的不同方面往往还会形成冲突和对抗,强化观赏体验。

《最强大脑》中往往先由三位评审嘉宾给出预判分,当选手挑战成功之后,再由科学专家给选手打出难度系数分,二者相乘计算出总分后,再判断选手是否能够成功晋级。从节目流程来看,科学专家的评判权重相对更高,更能决定选手的晋级与否。但几轮评判之后,嘉宾们与科学专家之间逐渐产生矛盾或者说是“看点”: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三位评审团成员以及两位人气嘉宾都认为“听音辨数”的选手能够晋级时,魏坤琳却出人意料的淘汰了选手。当时,评审团之一的梁冬当即反对魏坤琳的做法。使得绝对理性的“理科生”魏坤琳,和情绪化的“文科生”梁冬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这种赛制和角色权力的设置,正是为了节目效果而考虑的。此外,在节目中嘉宾们不再满足“文科生”的定位,他们不仅抗议科学专家的评判,还不断对选手提出质疑与诘难,比如周杰伦调侃不相信电视节目,背身选择魔方块;陶晶莹怀疑选手作弊;梁冬修改数字给选手增加难度等。这些冲突和对抗都进一步增强了节目效果。

二、突出个性,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人说,《非常大脑》火了之后,跟着一起火的是主持人以及嘉宾团队成员。其实不然,从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来看,更像是主持人以及每一位嘉宾角色的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之后才带动了整个节目的巨大影响力。

节目主持人蒋昌建,从21 年前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到如今火得发烫的《最强大脑》主持人,被观众评价

为“从容、淡定、儒雅、气场十足,风趣幽默”。在节目中,蒋昌建往往会有精彩的一句话点评,戳中荧屏内外观众的泪点。而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蒋昌建的主持风格别具一格,热情、自由、奔放的个性表达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学判官魏坤琳的形象塑造也相当圆满。在节目中,“坚持科学”的魏坤琳在丝毫不考虑选手的煽情故事,几乎不打“感情分”,尽管这种做法也被一些网友评价为“理性得有些冷酷无情”。但当节目播出后,坚持“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的“Dr.魏”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因为这种独特的形象使其在电视荧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评审团的三位评审嘉宾形象也相当深入人心:娱乐圈的“智慧女神”频频风趣幽默点评,令人相当捧腹,却又对其语言的内涵刮目相看。梁冬是跨越多个领域的“文科生”,频频和“理科生”叫板,直截了当地表达内心情绪,再加上其感性,让这档节目严谨但又不缺乏人性关怀的温暖。李永波是挑选中国战队的“总教头”,三句话总不离中国羽毛球和林丹,但是在多场比赛中,李永波发挥了其作为职业教练的看透问题本质和提炼问题关键所在的能力,令观众耳目一新。

三、主持人策划之“失”

尽管《最强大脑》对主持人的策划做出的成绩可圈可点,但依然有一些环节上存在一些纰漏,导致节目在可看性以及内容的丰满度上存在着缺憾。主要存在与以下两个方面。

(一)四位评审团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

现场评审团的四位评审,除了Dr. 魏定位清晰外,其余三位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换言之,他们每个人在节目中承担的功能是什么? 尽管这三位角色从各自身份背景而言分别代表着文化界、娱乐界、体育界,但是从节目中的实际效果来看,几位评委的评判标准和评判逻辑却比较趋同,并没有在一些特别的挑战环节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点上倒是一些人气嘉宾做的更好一些,例如周杰伦在音乐挑战项目上多次配合并且给出自己的看法,李彦宏也能做到从计算机领域剖析选手的挑战难度等等。

(二)后期比赛中,评审、嘉宾组合优势受到削弱

比赛进行到后期,尤其是中外PK赛时,由于赛制发生了变化,评委嘉宾的功能被大大地削弱,前期的嘉宾组合优势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最后几期节目当中,一方面是嘉宾和评委变成了摆设,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单一的依赖人气嘉宾来支持节目的收视效果,比如都敏俊、林丹、张柏芝等等,此类嘉宾虽然具有一定收视号召力,但对节目本身的内容以及深度参与上的帮助不大,因此原本现场评审团相对深入的点评和精彩的思想碰撞被简单地提问、互动所代替,节目的深度和可看性受到了削弱。

总而言之,《最强大脑》作为江苏卫视2014 年重金打造的一档科学真人秀节目,不仅在内容上是一档具有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在对主持人的策划和设置上也足够精细和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峰.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J].今传媒,2012,(06).

[2]衣凤翱.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个性化和主体性塑造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11,(10).

[3]夏莹.《最强大脑》:电视真人秀的一场革命[J].广告大观,2014.

[4]句艳华.《最强大脑》,徒有“科学”外衣而已[N].科技日报,2014–1–25.

[5]王海燕.浅谈综艺节目主持人临场驾驭能力[J]新闻传播,2011,(03).

(上接第45页)鲜明,还可以使专题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用空镜头来填补专题片的叙事断点,是既简练又实用的办法。在解说词中 “号称有着最完整下沉式窑洞群落的等驾坡村”,这里的画面中没有使用窑洞的镜头,而是采用黄土山崖映衬下的一枝桃花的空镜头,与几组簇新的砖瓦房的画面相接,是为了回避在此处就出现窑洞的画面。因为此片的开始部分,是以悬念的方式来介绍古窑洞群的,在谜底揭开之前,为了增加受众对古窑洞的好奇心,回避使用窑洞画面,采用这个空镜头是比较到位的。

当专题片一段场景介绍完后,可以用空镜头来转场。在两个段落之间使用,减少画面的突兀感。在“2000年后”这句解说词中,用了一个色彩翠绿的冬青树枝的空镜头,用这个画面是为了延长片中的一份怀旧情绪,也是承启下文中一组新村庄的画面的过度和转换。寓意新窑洞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从侧面呼应了片子的主题。空镜头处理得当会产生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在营造典型环境、强化感情色彩、展示事物特征、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极具潜力。电脑动画的新技术手段,弥补了画面的叙事断点。窑洞在功能性的改建:通风、给排水、生物智能利用等方面,是无法通过镜头清晰而又明确的表达出其科技手段的。用3D电脑动画效果,能非常有效的说明其中的科学原理,让受众一目了然,达到传播目的。同时,增加画面的美感。全片的叙事风格和逻辑结构,无法将赵一丁的多重身份以及古窑洞改造设计所获奖项融入其中,最终采用了字幕的表现方式,这些画面有效的加大了信息量。电视专题片的画面是从真实的生活中吸取、开掘的,它的主导功能在于叙事,在拍摄采访过程中既要注重画面的叙事功能,又要讲究画面语言的抒情性和思辨性,增加艺术感染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扩展作品的内涵,思考、辨析、解读其意义,从而领悟它的画外之意。

作者简介:

李亚红,北京电视台。

《最强大脑》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

作者:朱晓仪, 毛芳瑶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100000

刊名:

艺术时尚(下旬刊)

英文刊名:Yi Shu Shi Shang

年,卷(期):2014(4)

参考文献(5条)

1.王峰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 2012(06)

2.衣凤翱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个性化和主体性塑造策略 2011(10)

3.夏莹《最强大脑》:电视真人秀的一场革命 2014

4.句艳华《最强大脑》,徒有"科学”外衣而已 2014

5.王海燕浅谈综艺节目主持人临场驾驭能力 2011(03)

引用本文格式:朱晓仪.毛芳瑶《最强大脑》主持人策划的得与失[期刊论文]-艺术时尚(下旬刊) 2014(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