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成为参与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因此,贯彻ISO9001标准对消除技术壁垒,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ISO9000认证常识

一、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IEC 也比较大。IEC 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二、什么叫ISO9000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 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

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

三、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详见附录B。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1971年,ISO 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 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详见附录C。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

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 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

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

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

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

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ISO14001标准文本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3218942.html, 2005-6-4 中国食品科技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for use

GB/T 24001-1996

idISO 14001:1996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手段,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能保证取得最优化环境结果。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环境管理体系应能促进组织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技术的成本效益。

本标准不拟涉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包含与之有关的要求,但它并不刻意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要素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尽管它的认证/注册过程仅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与GB/T 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

GB/T 19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应当看到,管理体系各要素的应用会因不同目的和不同相关方而异。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顾客需要,而环境管理体系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中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向外界展示符合性;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e)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中所有的要求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规范提供了提示性的指南。

对于本标准的任何应用,都应明确界定其范围。

注:为使用方便起见,“规范”部分和附录A中的条目采用了互相对应的序号,例如,4.3.3和A3.3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叙述, 4.5.4和A5.4的内容都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等。

2. 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2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3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environmental managernent system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3.7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8 环境表现(行为)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9 环境方针 environrnental policy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3.10 环境指标 enviro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11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2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4.3 规划(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它

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

4.3.4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4.4 实施与运行

4.4.1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4.4.5 文件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a) 文件便于查找;

b)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 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 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侧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际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4.5.3 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规范使用指南

本附录对“要求”作了进一步说明,以防止对“规范”的错误解释。本附录仅涉及第4章中所述的关于“要求”的内容。

A1 总要求

实施“规范”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改进环境表现(行为)。“规范”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即组织将定期评审与评价其环境管理体系,以寻求对它进行改进的可能性并予以实施。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为了实现环境表现(行为)的进一步改进。

环境管理体系为持续改进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过程,改进的程度和范围由组织根据其经济状况和其他客观条件自行决定。尽管可以期望通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实现环境表现(行为)上的某些改进,但应当认识到,环境管理体系毕竟只是一种工具,其作用是帮助组织去实现和系统地控制它自己设定的环境表现(行为)水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本身并不必然地导致立即降低有害环境影响的结果。

是在整个组织内,还是仅在一些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本标准,可由组织自行决定。如果仅在特定的工作部门或活动中实施,可以采纳组织内其他部分业已建立的方针和程序,用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只要它们适用于行将采用本标准的这些特定部门或活动。环境管理体系的详尽与复杂程度,文件提供的程度,支持体系运行的资源,都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所从事活动的性质,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如此。

把环境事务纳入整个管理体系,将有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有助于提高效能,明确责任。

本标准规定的管理体系要求,是建立在一个由“计划(策划)、实施、检查、评审”诸环节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的基础上。

该体系应使组织能够:

a) 制定适宜的环境方针;

b) 确定其过去、当前或计划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其中的重大环境影响;

c) 确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 确定优先事项,建立适当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e)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方案,以实施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f) 顺利开展规划(策划)、控制、监测、纠正措施、审核与评审活动,以确保对环境方针的遵循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

g) 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作出修正。

A2 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具有保持和潜在改进环境表现(行为)的作用。因此,环境方针须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有关法律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对方针的规定应当作到意义明确,使内、外相关方都易于理解。应当对方针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信息。方针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规定其环境方针并将其形成文件。如果它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方针,并得到后者的认可。

注: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对组织负有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

A3 规划(策划)

A3.1环境因素

4.3.1提供了一个过程,组织可据此确定哪些重要环境因素应作为其的环境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该过程应考虑到分析工作的费用和时间,以及可靠数据的可得性。可以利用出于法规或其他目的所取得的现有信息。组织还可以把他们所关心的环境因素的实际控制程度也纳入考虑范围。组织应当考虑其现行的,以及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活动、产品和(或)服务所伴随的投入和产出,以确定自身的环境因素。

如果一个组织尚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当通过评审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环境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对组织所具有的一切环境因素予以考虑,以此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已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不进行这一评审。

评审范围应覆盖下列四个关键方面:

a) 法律、法规要求;

b) 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c) 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d) 对来自以往事件调查的反馈意见的评价。

在所有情况下,都应当考虑到组织内的正常和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状态。

评审的适宜作法可包括使用调查表、面谈、直接检验和测量,利用以往审核或其他评审的结果等,应视活动性质而定。

应对涉及下列因素的工作部门的活动所伴随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予以考虑:

a) 向大气的排放;

b) 向水体的排放;

c) 废物管理;

d) 土地污染;

e)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

f) 其他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

这一过程中应考虑到正常运行条件,关闭与启动时的条件,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

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确定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伴随的重大环境影响,而不要求作具体的生命周期评价。组织无须对它的每一种产品、部件和原材料投入都作出评价。他们可以从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出某些属类,从中确定那些最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对产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因组织所面临的市场情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说来,组织的承包方或供方的控制作用较微弱,而由于组织负责产品的设计,它能通过这一过程明显地改变环境因素,如通过更换某种输入材料。考虑到组织在他们产品的使用和处置过程中

控制作用有限,在可行时,他们应考虑建立适当的贮运与处置机制。但这一规定不意味着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A3.2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示例:

a) 行业规范;

b) 与有关机构的协定;

c) 非法规性指南。

A3.3 目标和指标

凡属可行,目标均应具体,指标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

对技术的选择,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考虑选用效益高、成本低。适于应用的最佳可行技术。

正文中提及对组织的财务要求,不意味着组织必须采取环境成本核算。

A3.4 环境管理方案

制定与执行一个或多个方案是成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方案中应说明如何实现组织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包括时间进度和负责实施环境方针的人员。方案可予细化,具体到组织运行的基本要素。方案中应包括对新活动的环境评审。

在适当和可行时,无论对现行还是新增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方案中可包括对计划设计、生产,营销和处置的考虑。对于产品,可从设计、材料、加工、使用及最终处置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于安装工作或工艺上的重大修改,可从计划、设计、施工、试运行、运行,以及根据组织决定的适当时间予以关闭等方面考虑。

A4 实施与运行

A4.1 组织结构和职责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需要组织内全体员工的承诺。因此,不能认为环境上职责仅限于环境职能部门,事实上,组织内的其他部门,如运行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也可以有这方面责任。

这一承诺始于最高管理者,他(们)应制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作

为上述承诺的一部分,是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规定他(们)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组织,可以有不止一个管理者代表。对于中、小型企业,可由一个人承担这些职责。最高管理者还应确保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所需的适当的资源。另一重要事项是妥善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职责,并落实到有关人员。

A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确定培训需求的程序。同时,它还应要求代表它工作的承包方证实其员工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管理者应对确保人员胜任性(特别是行使环境管理职能的人员)所需的经验、能力和培训水平予以确定。

A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实施对有关信息和相关方要求的接受、归档与答复的程序。该程序可包括与相关方的对话和对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考虑。在某些情祝下,对相关方所关注事务的答复中,可包含有关组织运行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内容。这些程序中,还应包含就应急计划和其他问题与官方机构的联络事宜。

A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内容应足够详尽,以充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同时,还应能指示出获取关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具体运行部分的更详细信息的途径。可将环境文件纳入组织实施的其他体系的文件。不强求编制专门手册。

有关文件应包括:

a) 过程信息;

b) 组织机构图;

c) 内部标准与运行程序;

d) 现场应急计划。

A4.5 文件控制

4.4.5旨在确保组织对文件的建立与保持能够充分适应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但组织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及其环境表现(行为)上,而不应过分追求一个繁琐的文件控制系统。

A4.6 运行控制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5 检查与纠正措施

A5.1 监测和测量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5.2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在制定与保持用于调查与纠正不符合的程序时,应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a) 确定引起不符合的原因;

b) 确定并实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c) 实施或修改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防再度发生不符合;

d) 记录由纠正措施所导致的对书面程序的任何更改。

根据情况的不同,有时纠正措施可能只需略为计划,并能迅速见效,但有时可能是一项复杂、长期的活动。相应的文件应与纠正措施的规模相适配。

A5.3 记录

用来标识、保持与处置记录的程序,应将重点放在那些为实施与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和关于环境目标和指标实现程度的记录上。

环境记录可包括:

a) 关于适用的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

b) 投诉记录;

c) 培训记录;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1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章ISO9001标准的产生 一、什么叫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文简称,其全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又称”经济联合国”(现有成员国120多个) ISO为一非政府的国际科技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ISO宣称它的宗旨是”发展国际标准,促进标准在全球的一致性,促进国际贸易与科学技术的合作。ISO现有120个国家和地区成员。 二、什么叫ISO9000 ISO标准由技术委员会制定。ISO共有200多个技术委员会,2200多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 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组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所有的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 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三、ISO9000: 族标准组成 2

ISO9000: 基础术语和定义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 质量环境审核指南 四、ISO9000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行业和任何组织 —不论组织提供何类产品 —不论组织规模大小 五、推行ISO9000的好处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获得了国际贸易绿卡”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6.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因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或质量波动; 7.提高企业形象。 第二章ISO9001标准理解 一、ISO9001: 标准的结构 3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综合复习题答案

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可以不包括:____。 A.组织内部审核 B.制定质量方针 C.进行管理评审 D.确保获得资源 2)最高管理者承诺通过______方式提供管理承诺证据。 A.制定质量计划 B. 制定产品按收准则 C. 制定质量方针 D. 明确质量职责 3)ISO9001:2008标准规定了_____。 A.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B..选用ISO9000族标准的途径 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d.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南 4)产品实现过程中的预期输出包括:____ _。 A. 顾客要求的产品 B.半成品 C.预期提供给顾客的产品 D. 以上全都是 5)ISO9001:2008标准鼓励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采用_ ____方法。 A.过程 B.控制 C.统计 D.监督 6)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组织内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_____ A.管理的系统方法 B.过程方法 C.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D.系统论 7)表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______ 。 A.程序 B.质量计划 C.规范 D.质量手册 8)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______。 A. 交货期 B. 明示的要求 C. 隐含的必须履行的要求 D. B+C+A 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______ A.为了使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化 B.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C.是为了使组织的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 D.为了使组织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10) 质量包括__C___ A.价格 B.维修费用 C.产品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D.A+B+C 11)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策划是____条款的要求。 A.8.1 B.5.4.2 C.7.1 D. 8.5.1 12)质量策划_____。 A.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B.要求编制质量计划 C.只要求设定质量目标 D.A+C 13)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是_____。 A.纠正措施 B.预防措施 C.质量改进 D.持续改进 14)质量手册必须包括___ ___ 。 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C.各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D.B+C 15)交付后的活动包括:______ A.提供担保 B.维修服务 C.产品回收 D.以上都是 16)某组织聘请了两位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对其供方的质量体系运行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______。 A.第一方审核 B. 第二方审核 C. 第三方审核 D.以上都不是 17)质量目标应______。 A.可测量的 B.都是量化的 C.是能达到的 D.b+c 18)管理评审工作应由______。 A.管理者代表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 B.质量经理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 C.最高管理者领导进行 D.负有决策职责的董事长领导进行 19)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指______。 A.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达到顾客满意方面所需的资源 B.人力资源 C.设施 D.信息 20)针对特定产品、合同或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是______。

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版)

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版) 为了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矿安全生产水平,打造一流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构建成“五优”矿井和“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确保实现“安全零事故”的目标,根据《义煤集团、大有能源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和“一切工作标准化(工程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行为规范标准化)”的质量标准化管理理念,按照“强基固本、整体推进、严抓细管、提升创新”的工作思路,强化过程

控制,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管理,全面开展质量标准化和“五优”矿井建设,夯实安全基础,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我矿质量标准化水平和达标层次,实现我矿质量标准化工作持续、均衡发展,为建设常村长春,实现矿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思路 2013年我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要突出“一个重点”,坚持一个原则,强化“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并重”,“确保一个实现”。 一个重点:即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一重点; 一个原则:坚持“全面部署、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个意识:一是强化各级干部的质量责任意识。二是强化职工的“生命工程”意识。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四是强化精品意识。 四个并重:即工程质量标准化与工作质量标准化并重,提升职工质量标准化意识与规范职工行为并重,井下质量标准化与井

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全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借鉴部分开发建设、施工、监理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决定在全市实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搞好前期策划,实行质量预控标准化管理 (一)搞好图纸会审,解决设计缺陷问题 建设单位要切实组织好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解决图纸本身的缺陷、节点遗漏和平立剖图纸不符等矛盾,重点核查: 1、是否满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如:栏杆安全高度、安全玻璃使用部位、节能保温防火要求,窗户的选择,以及楼梯、消防楼梯的空间尺寸等。 2、是否影响使用功能,如:空调插座与空调穿墙预留洞位置问题,暖气片与开关、插座间距问题,厨房、卫生间的排烟(气)口的朝向、高度问题,设备管道标高及各种管线标高控制问题等。 (二)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解决设计深度和精细化施工问题 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各阶段施工协调综合图纸,解决设计图纸和使用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及设计深度不能满足精细化施工要求的问题。 1、在结构施工阶段,应绘制各专业预留预埋管线、箱、盒等综合布置图,协调土建与安装专业预留预埋的关系,做到位置准确,不错不漏,不影响结构安全。 2、在设备安装阶段,应绘制各专业管线安装综合布置图及管线交叉布置节点详图。统筹考虑各管线标高、走向、交叉、支吊架的做法,确定专业交叉部位的安装方法,明确管线布置等。

3、在装饰装修阶段,应绘制各专业末端安装综合布置图。确定各末端设备安装位置,如吊顶上的灯具、烟感探头、消防喷淋、空调风口、音响喇叭等,做到布局合理、居中对称、美观大方,不影响使用功能。 (三)进行图文并茂的技术交底,解决施工操作问题 施工单位必须对每一道工序的班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要针对操作工人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说明操作的要领、应注意的问题和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并对每个节点绘制简图,采用图片结合文字的方式进行交底,做到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解决施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 二、强化现场管理,实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 (一)建立材料设备样品库,封样存放材料设备样品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建立专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库,对确认的建筑材料设备样品封样存放,并在每件样品对应部位粘贴展板,说明材料名称、规格、批次、产地、供货单位、使用部位、使用数量、确认意见等,作为大批量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依据。封样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各种规格的钢筋、墙体砌筑材料、室内外装饰材料、围护系统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铝合金型材、阳台栏杆、电线电缆、配电箱、水暖管材管件、散热器等。对于数量较少、价值较大的设备材料,如高低压柜、变压器、发电机、水泵、电梯等,可不设材料设备样板,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进场验收。 (二)设置工程样板,分层标识建筑做法,实现可视化管理 施工现场推行"样板领路",重要工序如钢筋绑扎、砌体、顶砖、挂网、线槽及脚手架眼封堵、墙身护角、滴水、内外墙抹灰、室内楼地面、防水构造处理、外墙保温、水电底盒安装定位等应分别做样板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1、设置实物样板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15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 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于本标准。 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19000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直接顾客 b)最终使用者 c)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立法机构 e)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标准4.1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标准4.2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

承赤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 一、首件工程认可制对本标段每一个分项工程实行首件工程认可,以规范工程程 序化施工。 首件工程开工前上报分项工程开工报告,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在监理全过程旁站条件下开工,分项工程完成后驻地办、总监办会同项目工程师对首件工程进行验收,对施工工艺、验收程序、外观质量等进行认可。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总结经验。对于好的施工工艺和措施采用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全线推广。 二、路基工程制度1、路基试验段 (1)在路堤施工前,选取长度200米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路基试验段各项准备工作。0 (2)提前14天上报试验段开工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开始试验段填筑。开工报告的内容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工艺,质量、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等详细说明。 (3)试验段填筑的目的:找出填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各压实区规定的压实度和压实沉降差时,施工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施工工艺等。 (4)试验段结束后对平整度、横坡、高程、压实质量等各项指标检查验收,满足规范要求及时将施工情况及检测结果编制试验段施工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将其作为该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 2、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 -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②每填高60-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对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管理措施:(2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采取翻拌晾晒、加白灰或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管理措施:(3 ①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超宽填筑;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③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起皮、松散防治及管理措施:①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 基时,碾压过程中应适量洒水; ②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冬季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时封土保温。(5)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②按要求设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XXXXXXXXX有限公司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XXXXXXXXX有限公司 总目录 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XXXXXXXXX有限公司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0标准网络教程(第一期) 第一讲:概述 1. ISO9000为什么重新修订 ISO9000标准是87年出版的,94年修改过一次。94版和87版的写法基本上适应加工工业,按加工工业产品的过程编写出来的。2000版是因为各行各业都要用,所以进行改版,特别是服务业,老的标准不适合服务业(如:什么是不合格、检验、生产等),2000版改版后对服务企业比老版本要好得多。 2. 新版标准的组成 ISO9000族标准由:9000、9001、9004(19011在CD3阶段,未出版)组成 9000: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术语 900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9004:业绩改进的指南 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 9004用于达到9001水平后,进一步想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业绩(着重于质量管理方面),这时可以运用此项指南。此项指南不能把它当作实施9001的指南,它比9001要求的水平要高,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全面,它是业绩改进的指南,但在贯彻9001时,也可参考9004。不过两者可以放在一起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它们结构相同。 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的指南-以前质量审核和环境审核分别有两个标准,现在考虑到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都在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之内,在方针、指导思想、管理模式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就把这些管理体系能够互相整合,互相在同一个指导思想、同一个总的方针下,用体系的办法开展这个活动,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模式都逐渐接近,必竟是一个企业的不同侧重点而已,因此它的审核也应整合起来,希望通过一次认证解决问题(但现在正在研究)。 ISO9001:质量保证活动主要属于一种证实活动,证实产品质量保证的能力。本标准即可以用于建设内部质量体系管理,又可以用于质量保证活动。下面将主要介绍ISO9001标准。

ISO9001_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详]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 1:在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IDT)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 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求或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和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些,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信息及相关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 4.1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 标准 4.2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 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浅析企业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浅析企业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段锦伶 (湖北省襄樊卷烟厂) 1.当今的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管理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多次强调“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两只轮子,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这表述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管理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质上标准化是“载体”,质量管理是“应用”,“载体”是“应用”的依据,“应用”是“载体”的实现,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然而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认为搞质量管理就是搞标准化。推行ISO9000标准,也不能象执行产品标准那样一成不变,更不是要使各企业的质量体系都标准化。诚然企业要建立一个符合生产管理实际需要的质量体系,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标准化,尤其是体系文件的编制更是如此。从宏观上讲,管理必须要多样化,即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管理需要,对ISO9000给出的体系要素加以适当的选择和增删。应防止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照抄照搬。管理强调的是协调和规范,其中可以用标准来进行,亦可以用法规、管理性文件或其它方法来约定,不管以何种方法,均应形成有效的文件。 2.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不能相互取代 既然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它们两者之间能否相互取代呢?对此问题,笔者认为,企业标准化体系是否建立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以便使企业在产品、技术、生产、人事、财务、后勤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以各自标准为依据的管理体系。 而企业的质量体系,则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以及实现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综合体。它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每个要素的实施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定或制订相关的标准做为支撑条件,其中大量的是管理标准(包括工作标准)。而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以满足实物质量的标准要求和顾客的市场要求。因此,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取代。两个体系都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3.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包容性”与“兼容性” 从客观上看,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可谓是企业各项管理体系之中最大的工作系统。它几乎覆盖了企业的的方方面面、所有环节,并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体现了管理上的全息性。因此,企业标准化体系对包括质量体系在内的各项管理性工作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而企业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质量论坛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16 质量监督·聪明消费 一、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全球化,质量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要素,越来越为用户、企业和各国政府着眼于质量和由此所产生的效益。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战略,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将是新世纪追求卓越的企业的共同选择。 所谓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就是从满足顾客要求出发,根据企业资源来确定企业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通过选择相关的质量要素、过程网络、质量职责等内容来形成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扩展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国外先进企业质量管理模式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需要经历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市场竞争的激化迫使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的经验。 (一)以人为中心,以创新为特征 这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迅速发展和变化,其思想和内容不断的发展和充实,其把统计方法的应用与改善组织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经济的生产出可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国际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称为Toatl Quatliy Management(TQM),并将TQM定义为: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在于长期的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二)以人为中心,以改进为特征 这以日本为典型代表,政府倡导的“质量振兴计划”使日本企业走上全员参与,并通过广泛的QC活动实现不断 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道路。 二战以后,政府倡导的“质量振兴”和美国质量专家的帮助使日本走上了以全员参与、QC小组和不断改进为特征的TQM道路。战后日本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地进行创新,形成了日本自己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日本丰田公司的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丰田的生产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三)以标准化和创新为特征 这以欧洲为典型代表,西欧国家的质量管理着重抓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富有创新精神,重视标准化工作,重视国际合作,解决质量问题。 由于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市场经济发展较早也较成熟,其经济法制和人们的法制观念都较完善。反映在企业质量管理上就是强调法治,而这个“法”就是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总结欧洲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的ISO9000国际标准就是其典型代表。当然,ISO9000主要以质量保证为手段、旨在满足顾客的短期需要甚至是眼前需要,所以ISO9000并没有追求不断创新以持续满足顾客的需要。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和美国取得的成功,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成为时代的要求,在欧洲,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认识到TQM是管理活动取得效率、效果和竞争优势,确保长期成功,满足顾客、员工、投资人、其他受益者以及社会需要的一种途径。实施TQM能够取得很大收益,如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满意度等方面都将带来更好的绩效。 欧洲质量活动的要求是保证与创新,它们分别以ISO9000族标准和欧洲质量模型(欧洲全面质量模型和欧洲卓越企业模型的统称)为代表。以标准形式规范质量保证活动是必然的,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了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指出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广大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质量管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宋松林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福建 福州 35000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 容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507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iso9001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ten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ISO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实施ISO9001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施ISO9001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可信程度 按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促进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也增加了消费者选购合格供应商产品的可信程度。 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ISO9001标准鼓励企业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以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此外,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增加顾客(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程度。因此,ISO9001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有效于企业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这就促使企业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恰恰为企业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ISO9001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技术基础,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也在国际范围中得到互认,并纳入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壁垒协定(WTO/TBT)是WTO达成的一系列协定之一,它涉及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贯彻ISO9001标准为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一、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简介 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所有标准统称为ISO族标准。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第一套具有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以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为依据进行的第三方认证活动,以绝对的权力和威信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及相互间的充分信任。其系列标准发展历程如下: ●1980年,“质量”一词被定义为企业动作及绩效中所展现的组织能力。导致一些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产生,而由于跨国贸易的逐渐形成,跨行业、跨国度的新标准也呼之欲出。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联系53个国家,致力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展。颁布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标准。 ●1992年,中国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形成GB/T19000系列标准。欧共体提出欧共体内部各国企业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完善质量体系,美国把此作为“进入全球质量运动会的规则”。 ●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1994系列标准。世界各大企业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美国杜邦公司等纷纷通过了认证,并要求他们的分供方通过ISO9000认证。 ●1996年,我国政府部门如:电子部、石油部、建设部等逐步将通过ISO9000认证作为政府采购的条件之一,从而推动了我国ISO9000认证事业迅速发展。200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发布ISO9000:2000系列标准,更适应新时期各行业质量管理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导致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否拥有ISO9000证书,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持续生产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是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何绍华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摘 要 中国的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工作,今后应认真贯彻实施WTO制定的《信息技术 协议》(ITA)、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建立健全中国信息技术与信 息管理标准体系,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法规体系,研究开发信息技术标准。参考文献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标准化 质量管理 分类号 G35111 ABSTRAC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should implement ITA(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2 ment)of WTO and standards in ISO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and draft and revise the system of standards related to I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4refs. KEY WOR DS IT. Standardization. Quality control. C LASS NUMBER G35111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围绕信息技术的开发、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信息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总称。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有关信息的生产、识别、采集、分类编码、存贮、处理、传输、交换、显示、打印等环节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有关各种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管理、贯彻实施和复审环节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1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促进知识经济运行的手段 在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在制造行业,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只要一按电钮就可以把产品制造出来。通过使用柔性制造系统(FMS),可以使产品多样化。离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面的标准,无纸化设计就无法实现;离开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STEP)方面的标准,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就难以进行;离开EDI标准,就无法进行电子商务;离开不间断采购和产品生命周期支援(CAL S)方面的标准,虚拟企业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信息技术标准化正是信息技术的核心。1997年10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了“面向21世纪构筑全球信息社会,创造新的应用和商务机会,发展有序的标准与法规”的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这次大会的目的是通过关键的市场领导者,如用户、网络服务商、信息服务商、标准机构、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等,共同讨论和确定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化问题,尽可能达成共识,从而促进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作为促进知识经济运行的科学手段,日益密切着人与人的关系,使世界日益缩小为“地球村”。但是,在这一进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建立在多语种和多元文化背景环境下的全球信息社会(GIS)/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II)。 (2)建立在全球GIS/GII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框架。 (3)解决GIS/GII所面临的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问题[1]。 例如,网上信息服务标准的制定是网上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制定对应用软件加强管理的全球强制性标准,才能保证其传输的知识、信息及程序无害于人们的精神与心理健康,使信息装置及整个网络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运行;网上购物应能保证实物的质量,即必须对网上售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等。 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撑技术,谁占领了这块信息技术的高地,谁就能在新一轮的全球信息技术竞争和知识经济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3年第1期 ZH ONGGU O TUSHUGUANXUEBAO

浅谈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浅谈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钻井三公司张岭岭 摘要:体系运行贯穿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系运行依靠各种标准,而标准化体系为建立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实施要求进行分析,阐述了标准化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标准化体系与质量体系之间不可相互取代,并且具有包容性与兼容性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体系运行标准化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关系 1.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概况 1.1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要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为基础,以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企业要建立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管理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1.2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为实现技术标准的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以及为有效进行研制生产而规定的各项标准化管理要素。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

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工作标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各项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形式见图1。 图1 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形式 1.3管理标准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指出,企业标准可以作为一个“载体”,质量管理则是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中的一项应用。也就突出了“载体”是“应用的依据,“应用”是“载体”的实现,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两只轮子,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管理之间的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 2.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2.1质量管理体系定义

即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内容

即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内容关于贯标中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内容 下边由我同大家共同学习一遍贯标。首先说贯标就是每年集团公司进行的上半年的外审和年终的内审,贯标所运行的内容就是这本书: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所有内容。在座的各位大多数都经历过贯标,像刚加入咱们公司的个别人还没经历过,首先说我真正经历贯标也就是1年多点,刚开始在工地时,每年贯标也没什么咱们的事,以为就是资料员的事,写写填填表格就行了,后来真正接触贯标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贯标关系到公司的管理水平、资质,通过贯标使每个人员明确其质量职责,全员参与,不是一个人的事,说简单点就是一个企业运用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工作的一种活动。今天咱们就这个机会共同在学一遍,加深一下印象。共同探讨一下,同时结合着分公司的人员分工,人员分工在讲程序文件时在讲,因为每一个人的职责对应的是几个程序、由谁主控,与谁相关,那时再讲比较清楚。 这本书共两部分,先说上半部分:上半部分是管理手册全名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它共分为8章。咱们一章一章的说,有的是书上没有的,你可以记一下。 1章. 手册的编制目的和实用范围 2章. 引用文件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完善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GB/T 是指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在此读:推:。 其中idt是identical的简写,就是“与…”的意思。

即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内容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9001为标准号 2000为版本号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吸取了百年来世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可以使企业有效地完善自身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经过第三方认证后也就是外审后表示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0管理体系认证。获得ISO9000认证标志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管理在国际上是被人认可的。企业可直接向顾客证实本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 1 什么是ISO9000:2000, 2000年对ISO9000族标准的修订结果如下: 规定如下四个核心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所以ISO9000:2000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章. 术语 4章. 管理体系 5章. 管理职责 PDCA: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