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摆一摆想一想》教案教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运用数位、数值的概念,掌握用1—6个点子有序摆出两位数的方法,

并能根据结果发现规律。

(2)通过横向、纵向、斜向多角度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提高观察、归纳、

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摆一摆,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过程,掌握有序操作、观察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规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用1—6个点子有序摆出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结果发现规律。教学难点:多角度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并概括规律。

本节课在用1~6个●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摆数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黑板作为媒体手段。在黑板上摆出“数位表”磁铁摆圆片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有序摆。可以不重复、不遗漏,而且是最简便的一种摆法。探索用1~6个●摆出的数之间、与点子数之间的规律时,把摆出的结果显示在课件上上,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把横行、竖行、斜行的数之间蕴含的规律特征,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作为提示,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规律、找出规律,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习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设计用1个●在数位表的个位和十位摆数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复习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教学用2个●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由全班一起思考,能摆出什么数,并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用3个●摆时,注意关注较差生的学习状况,让一个摆错或摆不全的学生操作演示,在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有序摆的方法。用4~5个●摆数,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有序摆数的方法,,感受有序摆的意义。操作后通过交流汇报,互相评价摆的结果,使学生加深有序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每次摆数前,教师都提出“可以摆几个数,是什么数?”的问题,为操作后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做铺垫。

在用2~6个●摆完数后,让学生观察摆出的数之间,数与点子数之间存在哪些规律,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去看,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应用规律直接写出用7~9个●摆出的数,判断摆数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发现规律的价值。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材解读 一、基本结构 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二、主要特点: 《棉花姑娘》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 《咕咚》一课讲的是一个木瓜从树上掉进了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了吓得拔腿就跑,其他小动物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也跟着一起跑,结果虚惊一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随大流,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的真相。 《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却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之后发现自己又长出了一条尾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黄婷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宗旨 ,科学课程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并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就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与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19 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棉、娘、治”等生字,会写“病、医、别”等生字,识记部首“大、瓜、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无害的鸟类和益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文中的对话。 难点:懂得不同的动物能捉不同害虫的知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猜谜导入:“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谜底:棉花) 2.棉花用处那么大,又长得那么可爱,你想怎样称呼它?我们可以称它为——棉花姑娘。(出示课题,齐读)1.说一说棉花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天生那么可爱,可图上的棉花姑娘怎么啦?(生病了)

2.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她觉得怎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 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自由读——齐读。 | 3.填空。 我知道棉花是一种,课文中我们叫它。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棉花姑娘希望有人给她治病,大自然的医生可多了,棉花姑娘遇到了哪些医生呢? 2.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 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3.这些医生能为棉花姑娘治病吗?为什么?(师简要介绍这些小动物) 燕子—捉飞虫啄木鸟—捉树虫 ! 青蛙—捉田间害虫七星瓢虫—捉蚜虫3.我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棉花姑娘一共遇到了位医生。 四、朗读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 (2)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 (3)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同桌互读。 2.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5自然段分别是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又说了些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 《 (2)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3.讨论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2018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科普知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导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学习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学习重点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145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课时分析 19.《棉花姑娘》………………………………………………………… 2~3课时 20.《咕咚》……………………………………………………………… 2~3课时 21.《小壁虎借尾巴》…………………………………………………… 2~3课时 语文园地八………………………………………………………………… 2~3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教材是科普类课文,最忌讳把它上成科学常识课。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要分清主次,对教学重点了然于胸。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而不是科学知识的讲解和说明。识字学词始终要作为学习的重点,切不可喧宾夺主。在朗读方面,训练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6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找规律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很有规律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懂得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并能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创造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 88~89页。 找规律(图形)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矛激发创新意识??/p>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找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规律,学会找规律。 课前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学一年级下册 教案全集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重点复习数位表。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表。掌握计算法则和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些数? 今天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来数一数。 集体数:(先顺数,再倒数。) 1、从1数到100。 2、从100数到1。 3、从28数到36。 4、从47数到54。 5、从89数到96。 7、十个十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 同桌互数,一个出题一个数。 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1、2、3、4各题。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指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二、三题:出示记数器。问:你们还记得那一位是个位那一位是十位?个位上一可珠子代表几?是为上一可珠子代表几? 指名拨数:36、49、50、98、76、100、80、50。 分别说说每个数位上各是几: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0是几个十组成的。 学生独立完成和第三题。 检查校对。 第四题、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用卡片逐组出示比较大小。 指名在卡片上填好大于好或小于号。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四、完成练习十八第一题至第四题。 第一题先读立写再叫对。 第二题排好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第三题写好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 第四题开展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五题,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列式计算。 五、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第二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 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 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 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 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 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 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 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将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科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白读自悟。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观自身。 3、乱鼓励学生多阅读,增加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并学会主动识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 3、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领悟生活的道理。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书写、思考的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并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和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常识。 五、课时安排 《棉花姑娘》 2课时 《咕咚》 2课时 《小壁虎借尾巴》 2课时 语文园地八 3课时 单元测试小结 3课时 试卷讲评 1课时 合计 13课时 19 棉花姑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大”。 过程与方法2、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合益虫。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难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 教学与教法: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朗读法,感悟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棉花,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大”。 过程与方法2、初读课文,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并读出相应语气。 教学与教法: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朗读法,感悟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棉花,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实物:一朵棉花。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出示“棉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2017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全)

2017年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1 春夏秋冬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