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培养模式论文

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培养模式论文

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培养模式论文
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生培养模式论文

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摘要:21世纪开始的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传统的“单学科培养、单导师代教、重知识课程轻技能培养、学用分离”的培养模式制约了研究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发展。本文在阐述国外最新进展基础上,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学研究生学习阶段衔接、核心研究技能一体化培养、个人发展立体化培养、导师组联合培养及地域资源国际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18-01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经历了三波大的改革。以科学课程设置为基础的第一波改革和以pbl教学方法为基础的第二波改革对全球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波改革肇端于21

世纪初,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确立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1]。我国目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否接受第三波医学教育改革带来

的挑战?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适应挑战?本文将在阐述国外最

新进展基础上,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内容

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以系统为中心,借鉴全球经验,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从而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的绩效。为推动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发

艾柯:大学生如何写论文

1,论文应该是单一主题还是面面俱到? 大学生碰到的第一个诱惑是想在论文里写很多东西。比如有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论 文起一个《今日文学》这样的标题。如果迫不得已要缩小范围,他会选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 这类论文是非常危险的。这种题目会让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们也直挠头的。对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它要么会变成各种名字和主流观点的简单罗列,要么对原始材料的引用会有失 偏颇(这常常是由于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东西引起的)。1961年,当代作家冈萨罗·托兰特·巴雷斯特写了一本《当代西班牙文学面面观》(瓜德拉玛版),然而,如果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话,人们是一定会把它毙 了的,虽然它厚达几百页。它被指责出于疏忽或者无知而没有提到一些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 者他有时会花一整个章节来写一些“不怎么样”的作家,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则只给了寥寥数笔。当然,我们知道该作者的历史学识以及批评能力都是得到认可的,所以这些遗漏或者比例失调都是有意为之,对某个人物避而不谈比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上一整页更能够说明问题。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 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身上,谁又能保证他的沉默背后不是别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谈是因为会在其他地 方花上几页纸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作者到底知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啊? 写这种论文的学生常常会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抱怨说他们没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员实际上“无法” 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并不是说(论文中所体现的)学术上 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们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个糟糕的诗人,但必须至少先写个300页,对但丁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说。而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论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大学 生来说,与其写什么《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还不如选一个更切实际的低调一点的题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才是好题目,它并不是《阿尔代科阿的小说》,而是《“天堂鸟”的两种不同版本》。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无趣?可能吧,不过那会是更加有趣的挑战。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会看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讨巧的问题。如果写一篇关于四十年的文学的面面俱到 的论文,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可能的反对声音。如果有个提案人或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正好想要标榜自己知

感冒临床医学论文

感冒临床医学论文 论文题目与感冒相关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冒临床医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冬季寒冷的季节,更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如何治疗感冒,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冒药的知识。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以传染。感冒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鼻部的卡他症状为主,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感冒就可能发展到第二阶段,表现为发烧、头痛、关节痛和咳嗽,如果是细菌感染或并发细菌感染的感冒,还有可能发生咽喉痛、支气管炎甚至肺炎。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冬季寒冷的季节,更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如何治疗感冒,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冒药的知识。 1)对于感冒的治疗一定要针对两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症治疗。对于感冒初期的症状——鼻塞,打喷嚏和流鼻涕应尽快控制症状,应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减鼻充血药物。如果发生发烧、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应配合使用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阿斯匹林或扑热息痛等,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一些镇咳药加以控制。 由于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

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但是,如果感冒后并发了细菌感染,就应该及时加入抗生素进行治疗,切忌不要滥用抗生素。另外,泰诺、百服宁对感冒后期的发热、头痛和关节痛也有很好的疗效。还有许多感冒复方制剂,在选用时,可多征询医生意见。 2)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而传播速度极快,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大批病人,本次流感病程为7天,发烧平均持续时间为3天,而发病率即无性别差异,也无城乡差异,但家庭聚集性却十分明显,符合流感的传播途径。 学生的发病率在各职业人群中是最高的,由于学生为集体人群,一旦流感流行,传播将非常迅速。此外被感染的学生还会把病毒带回家,因此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群。 3)感冒和流感是不是一回事 社会上不少人,甚至某些医务人员对“感冒”的概念不清楚,存在许多误解。实际上“感冒”、流感、上感的概念是不同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感冒是指普通感冒,而不是普通流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但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及机制探讨

目录 摘要 (1) 1材料与方法 (2) 2结果 (3) 3讨论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成绩评定表 (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在联系及机制。 方法回顾分析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另外选取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P<0.01或P<0.05;心律失常组的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组和单纯心律失常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3.9%、5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单纯糖尿病无心律失常患者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

. . . . 糖尿病与心率失常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稳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正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患。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口患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正在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糖尿病与心肌、心脏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报道不多。本文2010-01—2012-06入住我院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70例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对照,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并比较糖尿病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309例,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0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患者。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指南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是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其中男209例,女100例,年龄26~91岁,糖尿病病程>5年82例,伴高血压97例,伴冠心病11例。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309例患者分为3组:①糖尿病心律失常组:共66例,男48例,女18例,糖尿病病程>5年34例。②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共173例,男109例,女64例,糖尿病病程>5年48例。③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共70例,男52,女18收集30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信息,生化指标等。 1.2方法 详细记录病史,每日心脏听诊2次以上.每次>3min,发现心律失常者及时记录床边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导联选用cm1、cm3、cm5,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保持正常生活起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239例患者的心律和心率资料。2.3血糖测定氧化酶法,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值。 1.3观察指标 309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为75士8.5bpm,围52~111bpm,最高心率175 bpm,最低心率35 bpm。 1.4统计学分析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摘要】结合贵阳医学院当前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通过对贵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近年来医疗纠纷相关案件鉴定工作的分析,阐述了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必要性,以此加强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从业素质及对医疗纠纷防范的培养。 【关键词】临床专业;法医学;医疗纠纷;解剖学 随着我国国民人文素质及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在网络信息及各类媒体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使得临床工作者面临更多的压力。为了适应现代法律及医学的发展,结合对贵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法医学教学现状及鉴定中心近年医疗纠纷相关案件分析,提出当前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重要意义。 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 1.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体教学标本匮乏,使得我院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每组(10~30 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其实际应用意义很强。具有描述多、解释少、名词多、推理少、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易懂难记等特点,涉及医学名词多达6 184 条,决定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1]。而临床专业只有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才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教学资源匮乏加上扩招后学生基础差异大,以致很多医学生在学完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不扎实,严重制约了后期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增大了将来从事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 1.2 临床专业本科生法医学教学现状 我院临床专业法医学开设时间为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大纲结合我院教学实际而制定,总学时为24 学时,指定为选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医学课程,明确临床医学生学习法医学知识的意义,掌握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使用所学法医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与法医学有关的问题,为司法部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程开设时间恰逢医学生毕业面临考研及找工作,就业的压力大及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迟到、旷课、请假的人数较大,教学取得的实效很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法医学的重要性,选修法医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 2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必要性 2.1 强化医学基础,巩固人体解剖学知识 尽管我院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心已将上千张照片、多个视频、动画传到网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直观需要。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用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每位学生动手参加尸体解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的基础知识,只能从网络教学系统及图谱等资料中学习。 理论与实际脱节,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条件,争取更多的尸源。另一方面就是让学校教务部门重视法医学课程,根据当前形式,针对开课时间、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需求。在掌握法医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让临床专业医学生到现场观摩尸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顾

现代医学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医学课程的心得体会 姓名:刘萧 班级:2016级博士班 学号:356529216012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各分支学科的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医学研究生,了解现代医学,从而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发展、创新,为现代医学进展的发展共同努力是不可推脱的责任。该课程不仅使我对课堂内容相关的各学科领域的进展有了根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我对现代医学包括现在的发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迫切的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使我对自己将要进行的科研活动有了更高的定义和认识。 一、现代医学是多学科整合之路 首先关于现代医学的相关历史我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代医学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的,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脱胎于古代医术。医术重在实践,它的分科反映技艺的分工,不同专业人员承袭不同的专业技艺。今日的内外科之分就是本着这种精神,熟悉使用药物的和精通手术操作的人分别处理不同的医学问题。在医学科学化的过程中,学科倾向于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内科下再分为心血管、呼吸和胃肠等科。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又呈现重新组合的趋势,出现如性医学和肿瘤医学这样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曾说过:“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科学史表明,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医学科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 医学科学包括西方医学和传统医学,我国传统医学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一直秉承了医学整体观的治疗理念,强调人体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西方医学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其迅速发展是从15世纪人体解剖学的兴起对人体结构了解开始,最初人们对人体的认识是综合性的,但仅仅是对所见解剖结构的描述

大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论文 完成一项调查之后,接下来就该写调查报告了。调查报告应该描述调查经过、调查结果,以及在调查中发现的任何规律和趋势。大部分调查报告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用小标题来分类。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正确地完成每个部分,然后通读整篇报告进行校对,完成一份精雕细琢的专业报告。 一、撰写摘要和背景信息 1.用小标题把报告分成几个部分。调查报告的每个部分通常都有小标题。虽然每份报告之间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小标题通常都是一样的。小标题的标准格式如下: 封面 目录 执行摘要 背景和目标 调查方法 调查结果 调查结论和建议 附录 2.要写1-2页的执行摘要来介绍整篇报告。这个部分一般放在报告的开头和目录之后。执行摘要需要把报告中的重要内容精

简成几页。它应该包括: 调查方法 调查的主要结果 从调查结果中得出的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给出的建议 3.在背景资料中陈述调查目的。首先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调查。描述做出的假设和调查目标。这部分一般不超过1页。要确保弄清楚以下几点: ●研究对象或目标人群:要调查谁?他们是否属于某个年龄、 文化、宗教、政治信仰或者其他类型的群体? ●研究的变量:调查准备研究什么?是否在寻找某两个事物之 间的关联或联系? ●调查目的:将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这项调查可以帮助了解哪 些新的信息? 4.可以通过类似的调查和研究来提供背景信息。这样可以帮你判断自己做的调查是支持了现有的结论,还是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用两页以上的篇幅解释这个问题,以及说明其他调查者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在同类型的学术文章中寻找已经做过的调查。除此之外,还 要查阅类似的公司、组织、报刊或者智库做过的调查。

临床医学的毕业论文

学校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年级专业 : 临床医学 姓名: 孙庆庆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论文题目: 阑尾炎的治疗分析 指导教师 : 刘培和 下达时间: 2012 年 3月1 日 论文摘要: 目的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之一。方法通过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采取治疗方法。注意手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术后护理。合理治疗,疗效满意。 目录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因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临床鉴别 5 并发症 二讨论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2手术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治疗: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3 三结果

阑尾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及儿童,阑尾是盲肠的延续肠系膜短于阑尾,又是一个盲端。一条动脉两条静脉导致供血不足。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经B超、血常规、CT、X线检查及临床表现确诊。年龄12,48岁,平均28.岁。 1 病因 急性阑尾炎 (1)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造成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有:?淋巴组织明显增生,最常见,约占60,,多见于青年人;?粪石,约占35,;?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较少见;?阑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管腔细长,开口狭小,系膜短致阑尾卷曲。 (2)细菌入侵:阑尾管腔阻塞后,内容物排出受阻,腔内致病菌繁殖并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上皮的完整性受损,细菌侵入壁内并沿粘膜下层扩散,引起和加重感染。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3)其他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肠炎直接蔓延至阑尾。饮食因素,如经常进食高脂肪、高糖和缺乏纤维的食物者可因肠蠕动减弱、菌群改变、粪便粘稠而易形成粪石。 慢性阑尾炎大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部分开始即 呈慢性过程。部分可因阑尾腔内粪石、虫卵等异物,或阑尾扭曲、粘连。淋巴滤泡过度增生等导致阑尾管腔变窄而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2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 常见症状和体征 (1)常见症状

医学生实习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医学生实习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知识的人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 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方向。以下是关于医学生实习的心 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众所周知,医学生实习是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是将课堂中所 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经过认真观摩、亲手感受和反复思考,较有收获。现将见习的总结和心得分享给大家。 医学生见习心得分享如下,转眼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我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不舍的感觉。走出病房以后,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温暖,少了一份担心!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按 照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急诊、等五个科室学习,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努力 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对待 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 我所实习的科室中,每个科室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真工作的态度在 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 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 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见习总结就是对工作持一种肯定态度,在实习之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还 没实习时更能体会书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实习最大的功用吧!让我们了解理论 与实务的差别,也让我们从实务中学习如何去连接理论。感谢郑州人民医院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带教老师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习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也很高兴与其他实习生,在紧凑的实习生活中不但互相学习,并且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xxxx年是忙碌的一年,同样也是充实、成熟的一年,对我们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我们完成了临床学科的实习,并向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一年前的我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医学生,埋头于书本知识,对临床应用却知之 甚少,那么经过这一年的临床实习,真切得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医学生全科医学论文

浅谈全科医生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病、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了医疗界日渐重要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也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重点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难以解决,医生无暇详细问诊病人,导致医患关系剑拔弩张…在应付这些棘手的问题方面,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人性化服务是全科医疗的核心观念和优势所在,人性化服务的概念同时也顺应了21世纪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好人性化服务,是关乎提升全科医疗水平、推动全科医疗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支持,从培养源头抓起 做好人性化服务首先是要加强服务人员的理论基础,以理论知识指导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具体包括改善全科医生培养机制,为现有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理论培训等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在内容上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于一体。由此可见,全科医师不仅要具备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有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其功能。而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是进行全科医学人性化服务的理论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有效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及疾病的心理社会背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地做好人性化服务。 我国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从总体上看学历、职称结构偏低,所学专业基本为医疗或护理两类,医疗服务侧重于疾病的诊治,无论从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服务模式都不能很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卫生改革的需求。而这些缺陷与我国独特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关。建国初期,由于医学人才短缺,我国培养了大批大中专医学生,在当时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问题,但随着社会卫生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前的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无法适应现在社区服务六位一体的要求,也是导致基层医院就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我国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全科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短期全科医学概念及理论培训。这种短期培养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医师掌握心理、社会学及预防医学方面知识,而在从业后全科从业人员也缺乏良好的途径继续进行预防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因此要加强全科医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就要从培养的源头上抓起,加大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教育。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在医学生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对心理社会学、行为科学及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视力度,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本科毕业生进入全科医学队伍,提高全科医师的地位及收入等,还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理发,规定医学本科毕业后到社区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从事专科等。其次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安排时间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医师综合素质,为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奠定基础。 二、从细节做起,切实体会病人的喜怒哀乐 全科医生与我们日常所了解的专科医生之间的区别在于: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可以总结为:量大,面广,以人为主,与人文社科知识紧密相关。具体说来,全科医生重点以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以及人性化的医疗保障,给予病人持续性、综合性的照顾。 也就是说,全科医生的工作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病人为中心。他们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像专科医师一样,相比更侧重于疾病本身;在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他们更加注重病人的权利,全科医生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就诊病人家庭、社会各方各面的详细信息,以便能更好了解造成病疾的原因,采取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为专科医生,则要坐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等待病人“登门造访”。由于就诊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势必造成医师无法向全科医生那样了解每个病人,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过多的重视病人的社会属性,而只能把重点放在病人生物属性的疾病上面,也就是说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把生理的病疾医治好。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 1 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 医学院校医学史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 多年历史,而西医发展不到200 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 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 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2000 多年的历史,1722 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 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 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 入学条件 1.3 医学教育学制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

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 年。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 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 年制。[2] 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 5 年学习就可以培养一名医生。 1.4 课程学习 1.4.1 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 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 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课; 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1.5 培养目标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 4 年的医学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 二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 。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 一致,硕士、博士、各级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 2 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法医学专业论文

法医学专业论文 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医学院校深化发展 的需要,而且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在 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走 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瓶颈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必须以全新的 理念来革新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拓展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建 构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全方位地 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医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医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工作期待值过高,实践经验欠缺,缺乏创新思维与自主 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医学生走向社会的问题之源。因此, 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整 体素质,是医学院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 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医学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 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当前 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召唤,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当前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探析 1。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创新性思维就 没有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在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幅扩招的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 等教育不再是象牙塔,但医学院校仍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体, 填鸭式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离,远离社会实践,知识老化。 导致医学生的学习不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而且还导致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的欠缺,同时医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洞察 力相继缺失,创新潜能得不到发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思维方式单一,以直线式思维为主,考虑问 题不全面、缺乏灵活性,用常规、比较传统的方法去考虑、解 决问题,缺乏新意与突破,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所必需的洞察力、深层次思考能力与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极其缺乏。 2。创新实践能力的缺乏 医学院校起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才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 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对医学生的社会 实践投入严重不足,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缺乏,有的医学生 社会实践的内容层次不高,社会实践的目的性、科学性参差不齐。加之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理论知识,而轻创新教育,

全科医学论文

浅谈全科医学 通过对全科医学的学习,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全科医学有十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基础医疗保健、人性化照顾、综合性照顾、持续性照顾、协调性照顾、可及性照顾、个体-群体一体化照顾、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和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所以我就重点说说这两个原则吧。 全科医学的整体论,系统论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专科医学对的疾病的狭窄的还原论方法,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观察,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个体-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是在1977年的《科学》杂志首先由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O.L.Engel)提出的,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 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这也就是这种模式的最初定义,而它是在以下背景产生的: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凸显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人类的疾病与死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世界各国先后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变化趋势。例如,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也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 (二)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 随着人们对保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积累,认识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人的属性的认识,由生物自然人上升到社会经济人。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深入到心理与社会层次。对健康的思维也日趋全方位、多层次。 (三)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发展史证明,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已经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而成为整个社会性活动。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健康、防治疾病才能奏效。

医学生暑期实践心得1500字5篇

医学生暑期实践心得1500字5篇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知识的人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方向。下面是本人带来的有关医学生暑期实践心得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医学生暑期实践心得1500字1# 今年的暑假,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明年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来到了自己社区所在的卫生院学习、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短短一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因为卫生院的规模较小,所以,我选择了给医生打下手。虽然,已不是第一次穿白大褂,但这次穿上后,心中更多了份自豪与紧张,甚至还有一些些的害怕。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激动,心底的那份坚定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医生学习,紧紧地跟着医生,寸步不离,这是一位近60岁的老医生,看到我刚上手时的紧张,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慢慢地,我渐渐了解到一些小病的症状以及一些专业术语。 我协助医生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刚开始时,因为缺少临床实践机会,又有些紧张,时常担心自己会出错,为一个病人测血压,往往测了五次还是不敢说出血压值,怕测错了。这时候,老医生就会劝我不要那么紧张,有她在边上把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放心上报数据好了。过了几天,医生让我试着给病人打针,但我拒绝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学校,我第一次给兔子麻药,扎了六针,扎通了两边的静脉,扎到飙血,却把麻药打到了组织的经历。只能说,我实在是太胆小了。这时候,我就庆幸自己不是护理也不是临床的学生了,扎针这一块,对我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 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医生、护士们,才知道医疗卫生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医疗卫生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什么是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迸一步发展中,曾发挥了重大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单因果向多因果以及多因果的深层次表现,因此该模式对疾病的认识出现了片面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医务工作者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注重疾病的生物病因研究,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主导作用,而现代医学模式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因素,从医学的整体性出发,分析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突出了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 2.现代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1)随着医学模式发生的改变,预防医学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由生物预防到社会、心理预防,在生物医学模式思想指导下,预防医学所提出的良好环境,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忽视创造良好的精神和社会环境,病因分析主要强调生物病因,而没有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 现代医学模式则从生物病因为主的医学预防扩大到以生物、心理及社会综合因素为主的社会和心理医学预防,这样才能达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医学预防效果;由三级预防到四级预防,国际上提出的“四级预防”,即在原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是由于近年来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认

识的不断提高而被公认。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由群体预防到临床预防,传统的观点认为群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才是预防医学的主 体,只有医疗才是个体的活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趋向深入,个体预防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 (2)由于我的专业是职业医学,具体到更加细化的预防专业学科,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过去被忽视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由工业职业人群向非工业职业人群的研究发展;由单一对人体危害的物理因素、化李毒物研究已向多种联合毒性研究过度发展;由物理、化学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影响心理损伤联合作用研究过度发展;由狭义的经典的职业病向广义的新的职业病及职业多发病过度发展;由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研究向社会环境危害因素及家庭中危害因素研究发展;由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国家)单独研究向多单位、多部门、多地区及国际性协作研究,由单学科向多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同时重视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加工。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 导语:对于学术,大学生会有怎样的论述呢?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摘要】 学术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是关键部分,在训练过程中,选题与立意方面要防止过于宽泛或偏、窄,在材料选取方面应当注意全面和与观点的整体配合,在行文方面应注意遵循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和比例恰当,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注意去古化和西化,有严密的逻辑并且兼顾文采。 【关键词】 论文写作选题材料选取行文规范语言运用 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环节,无论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还是具体训练方面都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是传统文化“述而不作”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当下大学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个集中体现。但是,通过对西方大学教育学术训练的分析可知,学术写作的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已超出了“学术”范围,而影响到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和工作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探索。 一选题与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核心要素之一,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论文写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论文写作的方法和途径。”选题是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论证方向,立意决定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层次高低和最终的学术成就,所以历来受到重视,但在阅览一些大学生的论文时,发现在选题和立意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防止选题过于宽泛 在大学生的论文习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选题过于宽泛,立意空洞。学术论文写作,特别是笔者所在的中文系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特别倚重于阅读体验,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接受老师的指导,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行学术的“再加工”,想当然地就把兴趣所在的部分或环节当成一篇学术论文研究的课题,显得大而无当。如有的学生以《论沈从文的语言艺术》为论文题目,试想在5000字左右的论文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沈从文的语言艺术做出深入的研究,即使勉强成文,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应当指导学生在论文选题的“大”与“小”之间进行权衡,本科生写论文主要是一种学术训练,所以,还是选一些具体问题做比较合适。如“《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赵姨娘论”就不够具体,“试探赵姨娘的妾妇人格”就具体了;“论《西游记》艺术之不足”不够具体,“小议《西游记》叙事上的瑕疵”就具体了;“意象批评论”不具体,“意象批评论――从钟嵘

法医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法医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法医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法医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法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法医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法医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法医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法医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法医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存在的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存在的问题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 点,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观念与方法来看待、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疾病等重要医学问题的总体观,是我们在医学实践中贯穿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迄今为止,医学模式大致经历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等四个时期的演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该模式认为,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者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有时其中某个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三者总是相互影响的。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中,健康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即“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和疾病是一种互相延续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此,要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除了注重生物因素外,决不可忽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就自然要求护理活动是整体护理,即对人体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其要求临床医师在了解病人疾病和病史时,应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出发,对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诊断,从而制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曾经,我们围绕揭示“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积极促进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无疑是功不可没的。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新的医学模式又不能被提出,医学模式的更新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迫切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包容性不强。通过抗击非典,人们不仅深切感受到新的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而且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与制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逐步暴露其局限性。特别是它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研究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今后,我们需要的很可能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 第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滞后性。最近半个世纪正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该医学模式却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致使其审视健康、疾病和医学问题时缺乏时代的高度。通过非典的警示,人们感到该医学模式不能最充分地反映更深层、更广泛的疾病病因。 第三,该医学模式与包括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在内的现代伦理学发展缺乏内在的联系,因高度、视野方面的原因,它也限制了医学职能和医学目的的拓展。 第四,该医学模式的发展性不强。它无法体现“人类基因组研究”以来,对生物医学再认识的大趋势。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所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在医学模式转变的问题上,还有很多有待研究,我们应该好好掌握好已有知识,熟悉已有模式的具体情况,然后创新的、实事求是地去完善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