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元末明初笑隐一派的僧诗创作

论元末明初笑隐一派的僧诗创作

论元末明初笑隐一派的僧诗创作
论元末明初笑隐一派的僧诗创作

论元末明初笑隐一派的僧诗创作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系王娟侠

自古诗是僧家切玉刀,元代僧诗创作承宋代文字禅余波,方兴未艾。这一时期,汉传佛教以杨歧宗一枝独秀,著名诗僧大抵出自其支脉虎丘、径山两系。较为著名的有虎丘系的中峰明本、石屋清珙,径山系的楚石梵琦和笑隐大 等。其中笑隐一派,在元末驻锡金陵,唱道东南,师弟递相授受,影响广泛深远,构成元代文学史述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笑隐大 的诗歌创作

笑隐大 一派在元末东南僧人中以诗擅名,形成传统。大 ,俗姓陈氏,字笑隐,号蒲室,赐号广智全悟禅师,九江义门人,为径山宗杲门下第五代传人。自天历二年起,主持金陵大龙翔集庆寺,至正四年(1344)示寂。欧阳詹序《蒲庵集》以为:由唐至宋大觉琏公、明教嵩公、觉范洪公,宏词妙论,人尽叹服。元初若天隐至公、晦机熙公,倡斯文于东南,一洗咸淳之陋。晦机之徒笑隐 公,尤为雄杰。后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词章,即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1

这里纵论宋元代僧诗源流,至为明白。“咸淳”是宋度宗年号,起于1264年,至1274年止。欧阳詹认为,僧诗创作至宋末而日渐式微,天隐、晦机辈兴起于元代,方能激浊扬清,力挽颓势。天隐至公,法号圆至,是虎丘一系的禅僧,与笑隐大 、觉隐本诚诗声相埒,时称“诗禪三隐”。明都穆《南壕诗话》认为其诗“造语清婉,当不减于慧勤、参寥辈也”。2方回为其《牧潜集》作序以为“其为文赡以奥,其诗虽所存不多而风骨自见”,并采撷其隽语佳句,以为“《弘秀集》中不多得也”。3晦机熙公,法号圆熙,笑隐大 之师,化于元延佑六年(1319)。晦机圆熙与天隐圆至、元叟行端等唱和,与著名诗人虞集交往甚密。虞集游滕王阁,尤赏苏轼与晦机的登临之作,以为后者“含无限之意,寓无穷之感”,至为搁笔,不敢续貂。4

虞集与晦机、笑隐师弟唱和往来,对笑隐一派的宗风深知根柢。他论笑隐大 说:“其说法之余,肆笔为文,莫之能御。以予所知,自其先师北磵简公、物初观公、晦机熙公相继坐大道场,开示其法,然皆有别集,汪洋纡徐,辨博瑰异,则欣公之所为有自来矣。”5笑隐一派是宋代圆悟克勤与径山宗杲一系的嫡传。北宋时,云门宗的雪窦重显以诗体形式,拈唱公案,写成《颂古百则》,言说自己的体道经验,“宗风由此一变矣”。圆悟克勤对此大为欣赏,以为“更会文章,透得公案,盘礴得熟,方可下笔”。6他以雪窦颂古为底本,加以评唱,编成《碧岩录》。这部著述将“禅机”融化于“诗境”,是文字禅的代表作。克勤的弟子径山宗杲虽然对文字禅的发展深表忧心,但其“看话禅”仍然籍助文字般若来参悟实相,与其师的趋向有一致之处。《碧岩录》影响深远,时称“宗门第一书”。至宋元之际,摹写之作仍然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克勤、宗杲一系的嫡传弟子,从北磵居简到晦机、笑隐辈,衣钵相传,以诗阐心,他们在“说法之余”,耽于吟咏,其实是其来有自的。

笑隐大 以诗歌创作而擅名于世,虞集以为“师于文字盖积思博学,非俗儒小生所能至”。7时人丁仲容形容笑隐是,“诗留杜甫频茶椀,社许陶潜更酒钟。凉夜熟眠贪梦蝶,清朝枯思困吟蛩”,8形象地写出一个诗僧的生活情境。大抵僧诗写作喜好追摹陶渊明和王、孟,或以寒山为宗,崇尚清淡自然。笑隐的诗作却笔力雄健,起伏跌宕,情感饱满,酣畅淋漓,犹擅长篇歌行,确与一般的僧诗有所不同。虞集誉之为“吸江海于砚席,肆风云于笔端”,又“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厉奋激,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9如,他在《送张清夫》里写道:……去年湖阴三日雨,饥吟待旦听五鼓,风水愁催画鹢飞,松杉喜作龙虬舞。别后寄书能几回,搴裳有约今雨来,高歌击节孰不乐,空山井塌生秋苔。王门曳裾三十载,只今鬓影霜皑皑,风流何止一丘壑,置之烨烨黄金台。10

写送别之情,而风云鼓动,荡气回肠,练子宁以为此诗“笔力词气,甚有苏文忠公遗风”。11

笑隐的抒写别情和题画的一些小诗也颇有特色,如写送别,“明日京华拂面尘,穹庐如雪马如云,雨声未忍孤篷别,故遣萧萧枕上闻。”“楚江失客暮帆开,眼底何人识异材,后夜月明潮又满,青山空绕雨花台。”12立意新颖,境界阔大,迥出寻常之境。题画诗如“澹烟疏树月朦胧,路隔寒潮断复通,添个茅庵分我住,明年飞锡海门东。”“红树宜秋晚,澄江媚落晖,扁舟如唤我,莫待白头归。”13色彩明媚,宛尔恢谐,颇为动人。四库馆臣评,笑隐之诗“五言古诗实足以揖让于士大夫之间,余体亦不含蔬笋之气,在僧诗中犹属雅音。”14所谓“蔬笋之气”,指僧人枯寂禅趣。笑隐的诗歌创作独具风貌,绝不类于一般僧诗。当然,他也偶有禅趣之作,如他的《次韵冯东麓侍御留题钟山八功德水》说:“天上群公玉笋森,也随陶谢入东林。临池最爱清如镜,不照衰容只照心。”池能照人,非能照心,然容颜本是幻有,实相空虚,不生不灭。临池所见,无非是禅者之心。

1引自姚之姻《元明事类抄》,四库全书本,卷十九。

2都穆《南濠诗话》,见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第1361页。

3引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四库全书本,卷六十七。其佳句如“竹枯湘泪尽,花发楚魂香”,“瘴月人南去,花時雁北飛”等。《弘秀集》,宋李龚编,全称《唐僧弘秀集》,是唐代僧诗选集。

4胡广《写韵轩滕王阁望湖亭诗记》,见《明文衡》,四库全书本,卷五十五。

5释大 《蒲室集》,四库全书本,卷首。

6《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一,《续藏经》,第四十四冊,第144.页。

7虞集《晦机禅师塔铭》,见虞集《道园学古录》,四库全书本,卷四十九。

8丁复《寿龙翔长老欣笑隐》,见丁复《桧园集》,四库全书本,卷七。

9释大 《蒲室集》,四库全书本,卷首。

10释大 《蒲室集》,同上,卷二。

11练子宁《跋笑隐遗墨》,见练子宁《中丞集》,四库全书本,卷下。

12《舟至通州夜雨大作》、《次韵送寥天与》,释大 《蒲室集》,四库全书本,卷六。

13《孤屿图为鴈山德长老》、《题米元晖江山秋晚图》,释大 《蒲室集》,同上,卷六。

笑隐在元天历、至顺时期倡道东南,其诗人的身份也使他道价倍增。时人谢徽说:“予观在昔右文之际,文章翰墨,盖莫盛乎东南矣。不惟列侍从居馆阁者,皆彬彬文学之徒,至于方外名流,亦或负其清才绝艺,擅名一时之胜”,笑隐大 是其中卓然树立,“以诗文篇翰照映乎山林,而与虞、赵、欧、黄诸君子,接交于后先,迭响于中外,于是东南文物之盛殆前古所未闻。”15笑隐大 活动于文制鼎盛的元代中叶。这时,科举重开,文坛一度人才济济,虞集等元诗四家大畅雅正之风,而笑隐大 等方外名流,驰骋翰苑,不遑多让。明初徐一夔说:“当是之时,金陵亦东南都会,内而台阁名流,外而山林遗老,至其地者,莫不折节而与广智交”“缁素向往,得其片言只字,以为秘宝,驰骋出入,以应其请,如群饮于河,各满所欲,声誉赫然。”16“广智”是天隐大 的谥号。元代中叶的著名文人,如赵孟頫、柯九思、虞集、萨都剌、张翥等都与笑隐大 相与唱和,赵孟頫涉及佛教的文字往往有假手于笑隐大 者。17可见,笑隐的佛学与文学造诣在当时文人圈子里,颇具影响。

二、笑隐门下的全室宗泐和蒲室来复

在笑隐大 的影响下,其高弟以诗文擅名者众多,在元末明初蔚然为一大宗。其中载于《列朝诗集》者就有懒庵廷俊、竹庵渭公、全室宗泐和愚庵智及等。懒庵廷俊,名用章,笑隐大 的首席弟子。廷俊示寂于明洪武元年,其同门全室宗泐请朱石为其《泊川文集》作叙。其叙说:“近代僧家者流以文鸣者固多,要其不失轨范,充然有余,在元贞则天隐至公,天历则广智 公也。天隐之文雅正舒畅,广智之文雄健超迈,然皆无林下习气。师于广智为大弟子,宜与之并传也。”因而称其文章“渊源绪余本于其师广智,若连类引物,从容譬喻,又上窥王褒、刘向之伦,情思泉涌,蕴蓄山辉,灏灏沨沨,茫无畔际,则又自成一家言矣。”18钱谦益作《列朝诗集小传》称其博洽,长于记览。廷俊亦能作诗,往往有禅趣。如《未归》一首:“瓯越山无尽,江湖客未归。北风吹雪冷,南雁贴云飞。断路迷行迹,惊湍溅衲衣。本来无住著,何事却依依?”19禅以“无住”为宗,随遇而安,立处皆真,而归旨于“平常心”。但在这山穷路尽、北风吹雪的苍茫冬色里,大师仍然羁旅未归。一声雁唳,一片急湍,都可以让他的充满乡愁的心,怅然若失,悸动不已。景色与心境浑然一片,禅,不过成了这片乡愁的点缀而已。

笑隐之徒又有竹庵怀渭禅师。钱谦益记怀渭事说:“全悟住持龙翔,清远居座下,得从名荐绅张起岩、张翥、危素游,其学大进,全悟示寂,嘱之曰:‘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堕者,唯尔与宗泐也。’”20怀渭诗风精细,气宇阔大,如其句:“太湖六月暑气微,龙宫佛屋相因依,蜃嘘翠雾作楼阁,鲛织冰绡鸣杼机,钟磬无时空外发,笙箫几处月中归,投闲拟向上方住,共看沧波白鸟飞。”21近于杜甫和李商隐的七律。

真正能将笑隐大 门风发扬光大的,是全室宗泐禅师。宗泐(1318-1391),字季潭,别号全室,浙江台州人,八岁从笑隐学佛于金陵,二十岁受具足戒。洪武初,诏举高行沙门,宗泐居首席。洪武十一年,奉命往西域求遗经,五岁而返,授右善世,掌天下释教。是时,宋濂、宗泐学兼内外,朱元璋称濂为宋和尚,呼宗泐为泐秀才。22宗泐之诗,四库馆臣以为“风骨髙骞,可抗行于作者之列,皎然、齐已固未易言,要不在契嵩、惠洪下也。”23

宗泐的诗歌创作,体兼众体,乐府、歌行,五七言律绝,皆有成就。或骨气端翔,铿锵斩决,或高华洁净而行云流水。朱伯贤说:“泐公识地高迈,调趣清古,风度悠扬,昂然若霜晨老鹤,声闻九皋,澹乎若清庙朱弦,曲终三叹。”24指出宗泐诗有“昂然”与“澹乎”两种风格。他的乐府、歌行,风骨遒上,句式变化,言该意远,往往有太白之风。其中一些是与李白风格相似的同题乐府,也能推陈出新。如《战城南》、《空城雀》、《侠客行》等,以《从军行》为例,“拾骨当炊薪,淘尸作泉窟。平野不见人,寒云雁飞没。悄悄横吹悲,《梅花》为谁发?”25李白《从军行》有“笛奏《梅花》曲”句,宗泐加以演绎,以曲通花,以“发”字收尾,曲邪?花邪?还是离人乡愁?一“发”字有多重意味,颇堪回味。有的新题乐府是从李白乐府中化出来的,如《姑苏台歌》、《陇头水》、《乌啼曲》等。如《姑苏台歌》是从李白《乌栖曲》里化出,却别有警策:“姑苏台上麋鹿游,吴江水映西山秋。馆娃宫树迥不见,落日荷花今古愁。向来豪客层楼橹,醉拥吴姬夜歌舞。齐云易逐浮云飞,鬼火三更照寒雨。”26悼古怀今,末句措语如李贺,动人心魂,令人不寒而慄。

宗泐的歌行情感充沛,词汇丰富,颇能自成面目,如其《墨竹行》说:

平生不识云心子,墨妙通神有如此。眼中何处修竹林,湘水边头烟雨里。长林蔽亏天为阴,鹧鸪啼断江沉沉。六月南风昼不热,人家住在丛篁深。九疑山带苍梧野,翩翩帝子云中下。凤鸾飞舞蚪龙骧,羽葆鬖髾翠堪把。我昔曾行赏溪曲,两岸波光漾寒緑。万玉森森一径遥,溪口清阴到山麓。今朝看图政自怜,画图身世俱茫然。云心骨化丹阳土,吁嗟墨妙何人传。27

此诗题画,首句破题,次五句写画中之景,最后四句返回现实,对景怀人。其诗变化跌宕,起承自然,语言瑰丽,却描摹真切,使人出入画境,恍然不知画焉,景焉?王达善云:“潭公诗章浑涵汪洋,千彚万状,而一以理为主。”28就是指这种诗风。这是其“昂然”的一面。

15引自赵存理《铁网珊瑚》,四库全书本,卷六

16徐一夔《全室外集原序》,全室宗泐《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卷首。

17释大 《蒲室集》,四库全书本,卷首。

18朱右《泊川文集序》,《白云稿》,四库全书本,卷五。

19《御选明诗》,四库全书本,卷六十六。

20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73页,“全悟”为笑隐的别号。

21朱彝尊《明诗综》,四库全书本,卷八十九。

2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4页。

23释宗泐《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卷首。

24朱彝尊《明诗综》,四库全书本,卷八十九。参见朱右《全室集序》,《白云稿》卷五。

25释宗泐《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卷二。

26释宗泐《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卷四。

27释宗泐《全室外集》,同上,卷四。

宗泐集中另一种诗则行云流水而意趣超迈,如其《杂诗》曰:

落叶委通衢,纷然无人扫。但睹新行迹,不见旧时道。古木依道傍,乱藤络其杪。岁暮终青青,终非本容好。世人怀往途,悟此岂不早。振衣无后期,来从汉阴老。29

这首诗源于唐人《感遇》、《古风》,讽喻世人夸新好异,失却本真意趣,诗人自己则愿意跟从汉阴老父,遁迹山林。风格浑然天成,入于唐人矩矱。顾玄言云:“泐公博远古雅,诗从陶、韦乘中来。”30就是指这种诗风。这是其“澹乎”的一面。

宗泐虽为僧人,却认为诗歌必须是至情至情之所发。这一点构成了大 一派的思想传统,笑隐大 在《祭徒弟行宥文》里说:“至人不遗情,达士不废礼,虽寓一哀何伤焉。”31表达了他重情的人生旨趣。全室宗泐进而以为“至人不遗情,古之高僧犹不能免。如梁慧约以苦行得道为帝王师,而哭其亡友甚哀,至赋诗曰:‘我有两行泪不落三十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32故宗泐认为:“诗乃性情流至者,苟本性情而发,则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33他的诗歌创作本乎性情,言之有物,庶几乎自然成文,达到了较高造诣。

徐一夔作《全室外集》序以为,宗泐才高学博,发为诗歌,故其诗“不沦于空寂”。他论宗泐诗说:“至于缘情指事,在江湖则其言萧散悠远,适行住坐卧之情;在山林则其言幽隽简澹,得风泉云月之趣;在殊方异域则其言慨而不激,直而不肆,而极山川之险易,风俗之媺恶。其诗众体毕具,一句一字,涤去凡情俗韵,一趋乎雅,有一倡三叹之意焉。”徐一夔以笑隐与宗泐相提并论,称宗泐在当时“大篇、短章之出,四方万里,争相传诵,震耀耳目,皆曰泐公犹广智也。”因而,他谈到读《全室外集》的感受:?如以贱目而窥群玉之府,但骇其光采之粲烂,而莫能枚指其名也!”34

明初,与全室宗泐齐名者有蒲庵来复。明初杨士奇《圆庵集序》说:

盖自惠休有文名世,而唐之灵一、灵彻,宋之惟俨、惟演,元之大 辈,累累有继。逮于国朝宗泐、来复诸老亦彬彬乎盛矣。35

蒲庵来复,字见心,参南悦禅师而得法,洪武初,与宗泐同召至京。或以为是笑隐大 的弟子,36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驳之。但以诗歌而言,欧阳詹作《蒲庵集序》早就以来复继笑隐大 之席,认为“ 公既寂,丛林莫不为斯文之慨。豫章见心复公以敏悟之资,发为辞章遡而上之,卓然并驱于嵩、琏诸师无愧也。”37可见来复见心在当时的影响。

来复大笔如椽,其诗酣畅淋漓,大声噹哒,小声铿锵,间有环佩琳琅,交响回鸣。时人言其“学博而才敏,于诗援笔立成,未尝苦思,日虽十数篇,源泉混混无难者。”38以歌行最见本色。如其《胡侍郎所藏会稽王冕梅花图》:

会稽王冕双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酌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不数杨补之,每逢汤叔雅。笔精妙夺造化神,坐使良工尽惊诧。平生放荡礼法疏,开口每欲谈孙吴。一日骑牛入燕市,嗔目怪杀黄髯胡。地老天荒公已死,留得清名传画史。南宫侍郎铁石肠,爱公梅花入骨髓。示我万玉图,繁花烂无比。香度禹陵风,影落镜湖水。开图看花良可吁,咸平树老无遗株。诗魂有些招不返,高风谁起孤山逋。39

这篇长诗,并未在梅花上着多少笔墨,而是直写王冕画梅的轶事和洒脱高洁的人品。然其间王冕与梅花、人格与花态,交相辉映,相互渲染。梅花与人,映然纸上,色香韵影,姿态万方,宛然是一幅王冕的传神笔墨,又如一篇小小说,背景、人物、故事情节,无不优美动人。来复的诗歌,大抵奔放动宕,豪气遒上,注重渲染而色彩斑澜,杨士奇评其“才华丰腴,天机精熟,有冠冕佩玉之风。”40

宗泐与来复在元末明初,声名相酎,杨士奇论两人诗风说:“洪武初,公与季潭泐公皆用高僧召至京,二公诗于时表表丛林中,泐公清淡古雅,复公丰腴条鬯,中朝大夫士多所推让,而求者日接踵戸限。”41指两人一淡雅,一丰腴,但后人往往以为来复不若宗泐。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蒲庵与全室齐名,然不及全室远甚,盖全室风骨戌削,而蒲庵未免痴肥也。”42顾玄言认为:“复公富于题咏,并多感慨,所乏幽凈。”43要之,宗泐或清淡古雅、或风骨戌削,兼有唐人风概;而来复之“痴肥”,也不失精妙,只是风格比较单一,不如宗泐之诗兼备众体,或浓或淡,都能雍容裕如,精深华妙。

三、独庵道衍与明初僧诗创作

笑隐的弟子中又有愚庵智及,《列朝诗集小传》说:“见广智 公于建业,与张文穆潞公、危左丞,以声诗相唱和。”44姚广孝撰《塔铭》,记其轶事说:“一日,王待御赋《金陵杂咏》十首,征公(笑隐)座下能诗者和,师(智及)次韵呈公。公览之极

29“汉阴老”,典出《后汉书》,指接舆、荷莜之流,敢于直面权贵,而无所成名。

30朱彝尊《明诗综》,四库全书本,卷八十九。

31释大 《蒲室集》,四库全书本,卷十五。

32释宗泐《蜕庵集跋》,见张翥《蜕庵集》,四库全书本,卷五。

33释宗泐《跋王达善梅花诗》,《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本,卷九。

34徐一夔《始丰稿》,四库全书本,卷十二。

35杨士奇《东里集》,四库全书本,文集卷二十五。

36四库本《四湖游览志》,卷十四。写道:“复见心,洪武间征入京师,其师欣笑隠止之曰:‘上苑亦无频婆果,且留残命吃酸梨。’复不聴后,竟坐法论死。”

37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四库全书本,卷六十七。

38杨士奇《题蒲庵诗集》,《东里集》,四库全书本,续集卷二十三。

39释来复《胡侍郎所藏会稽王冕梅花图》,见《明诗综》,卷八十九。

40杨士奇《与南浦禅师书》,《东里集》,续集卷四十七。

41杨士奇《题蒲庵诗集》,《东里集》,四库全书本,续集卷二十三。

4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5页。

43朱彝尊《明诗综》,四库全书本,卷八十九。

口称道,于是名儒钜卿乐与师为方外友也,由此声闻日震。”45智及之诗,多有禅意,似偈语。如《示寿知客》:“开先寺里迎宾日,禅月堂前索偈时。客路如天春似海,子规啼断落花枝。”又如《答东皋伯远法师》后两联:“村园果熟秋霜后,花径苔生宿雨余。心境两忘诸幻灭,更于何处觅真如。”46大抵以诗寄其实相空虚,心境两忘之感,时有警策之句。

智及再传而有独庵道衍,与高启等在元末明初称为“北郭十子”。道衍,字斯道,苏州长洲人,俗名姚广孝,以诗著名,《明史》言其“少好学工诗,与王宾、风吹草动启、杨孟载友善,宋濓、苏伯衡亦推奨之。”47洪武中,选高僧为诸王荐福,宗泐荐举道衍。后随燕王朱棣举靖难之役,论功第一,封太子少师。永乐初,与解缙等编《永乐大典》。十六年示寂,朱棣以僧礼葬之,赠荣国公,袁宏道称之为“以事功名而诗文清警者”。48道衍早岁为僧,终身不改缁素,却素怀大志。《明史》本传记其:“洪武中,召通儒书僧,试于礼部,不受官,赠僧服还。经北固山赋诗怀古,其侪宗泐曰:‘此岂释子语耶!’衍笑不答。”今存其《京口览古》云:“谯虏年来战血黄,乾烟花犹自半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甕,野田有路到金坛。蕭梁事业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49所谓“萧梁事业”指梁武帝萧衍灭齐建梁的勋业。萧衍少与沈约、谢眺等从事文学,称“八友”,晚成帝业,犹佞佛,数次为僧,是著名的和尚皇帝。在金陵的历史上,名公辈出,而道衍独吟咏萧衍事迹,其心迹似乎不言而喻,无怪乎宗泐以为这首诗的语气不类“释子语”。

然道衍论诗以陶渊明和王孟韦柳为上,主张“深得吟咏之情性”,50崇尚闲澹清妍的风格。他读陶诗说:“乃欲学其言,拟和诚斐狂。未谙织组工,何能云汉章。里妇效面睒,可笑丑愈张。应物趣颇合,子瞻才足尝。允言究臻极,二子在其旁。”51极致倾倒之意。又有《馆中暇读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子厚诗四首》,称颂他们“寓意一于诗,出语何清妍”,“古淡岂易学,五字真吾师”。他以为诗歌应当“挥洒自为乐,吟咏得真情”,如王维那样吟咏性情,悠然有自得之乐;又要象孟浩然那样“有时诗兴发,高山共流水,闲澹意有余,鲍谢焉足拟”,深具行云流水之美。52道衍之诗确然体现了这种闲澹的风致。如他的送别诗: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53

四库馆臣称道衍的诗歌“淸新婉约,颇存古调”,此诗清新自然,可睹其悠然闲雅的风采。又如《过狮子林》写道:“无地堪逃俗,乘昏复到林。半山云遏磬,深竹雨留禽。观水通禅意,闻香去染心。叩门惊有客,想亦为幽寻。”54诗以逃俗点题,前三韵极写山寺清幽,云山有意,流水窅然,禅者无心,鱼鸟相亲,一片幽雅绝俗的景致。未句忽有叩门之声,始知犹在尘世,诗人转念一想,来者想必诗人一样也是位清雅的客人。其诗颇有田园诗人的风致。

道衍以闲雅的小诗见长,也兼擅长篇。贝琼《送衍上人序》称其:“大篇之雄健如秋涛破山,鼓千军而奔万马,浩乎莫之遏。其短章之清丽如菡蓞初花,净含风露,洒然无尘土气,葢骎骎乎贯休之阃奥。”55如《祥老草书歌》其中咏张旭和怀素的部分:……后来颠旭斗酒醉,秃发濡墨池枯乾,挥霍歘忽鬼物泣,变怪辟易心毛寒,江南屏障尽一扫,胡有祁岳图丹青。

弃门怀素慕旭技,刻苦攻习饥忘餐,种蕉万木绕茆宇,绿叶剪污株无完,书成千文世莫识,但见秋蚓春蛇蟠。56

其《草书歌》从峄山碑、石鼓文始,至当代的止庵德祥禅师,三十余韵而气势不衰,变化跌宕,颇能写出历代书家和草书的神采。

道衍有志用世,与元末明初僧、俗两界文人都有广泛的联系。他在早年与高启、王行等十子相唱和,诗名籍籍。王彝《衍师文稿序》说:“至正间,余被围吴之北郭,渤海高君启、介休王君行、浔阳张君羽、郯郡徐君贲,日夕相嬉游。而方外之士得一人焉,曰道衍师,其为古歌诗往往与高徐数君相上下。是时余所居鹤市聚首,辄啜茗坐树下,哦诗论文以为乐,顾虽祸福死生荣瘁之机乎其前,亦有所不问者。”57此时,朱元璋与张士诚鏖战于吴会,而道衍与北郭诸子在兵火之间吟咏自乐,怡然不顾。倪瓒《清秘阁全集》记道衍:“高才茂思,为时所称,与张来仪、高季迪辈为文辞相颉颃,而澡思浴德,则非诸君所能及,故天下皆以参寥潜子目之”,58甚且认为他的藻思浴行,出于高启、张羽之上。高启也为道衍的《独庵集》作序说:“其词或闳放驰骋,以发其才,或优柔曲折,以泄其志,险易并陈,浓淡迭显,盖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观其意亦将期于自成,而为一大方者也。”59高启对道衍的评价与贝琼相似,以为他能够兼乎众家,或为宏放,或为优柔,皆有所至。与道衍同时的著名诗僧还有南洲博洽、止庵德祥、梦观守仁等。博洽与道衍最善,靖难之役后,据说为建文剔度,入狱十余年。道衍临殁,朱棣问身后事,道衍独以博洽对,朱棣遂释之。杨士奇说:“三十四年间,钜缁老衲有文声者,师与衍公为首。”60德祥,即道衍所作《祥老草书歌》的赠酬对象,书、诗兼擅,朱彝尊推重其诗说:“止庵诗,原出东野,意主奇崛,而能敛才就格,足与楚石、季潭,巾瓶尘拂,鼎立桑门。蒲庵以下,要非其敌。”61楚石,指禅僧梵琦,于元末禅门最称大师;季潭,即全室宗泐,德祥吟咏其间,亦称巨擘。德祥之同门梦观守仁,少从杨维桢游,博洽跋杨维桢送梦观游方序,以为他们“奇才俊气,师友契合”。 62元末明初,笑隐之门人宗

45姚广孝《愚庵及和尚行状》,见姚广孝《逃虚子集》,续修四库全书本,1326册,卷五。

46《示寿知客》、《荅东皋伯远法师》,《御选明诗》,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一十四,卷九十。

47《姚广孝传》,《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48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17页。

49姚广孝《逃虚子集》,续修四库全书本,卷七。

50姚广孝《吟室铭并序》,同上,卷四。

51姚广孝《笠泽舟中读陶诗》,同上,卷二。

52姚广孝《馆中暇读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子厚诗四首》,同上,卷二。

53姚广孝《送友人之松江得曙字》,《古今禅藻集》,四库全书本,卷十八。

54姚广孝《过狮子林》,《逃虚子集》,续修四库全书本,卷六。

55贝琼《送衍上人序》,见《清江文集》,四库全书本,卷十九。

56姚广孝《过狮子林》,《逃虚子集》,续修四库全书本,卷十。

57王彝《衍诗文稿序》,《王常宗集》,四库全书本,卷二。

58倪瓒《听雨楼诸贤记》,《清秘阁全集》,四库全书本,卷十二。

59高启《独庵集序》,《凫藻集》,四库全书本,卷二。

60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71页。

6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39页。

泐、道衍先后主盟风雅,与诸方文士、诗僧相与酬唱,为一时诗学之盛。

然而,在明初政治的腥风血雨里,诗文创作日渐难以为继。随着胡维庸、蓝玉诸案及靖难之役的发生,宋濂、刘基、高启、方孝孺等著名文人相继陨落,朝野上下一片噤若寒蝉,连诗僧群体也不能苟免。《武林梵刹志》说:“祥公与梦观仁公同参,相与肆和于诗,仁公以南粤进翡翠,作诗寓讽云:‘见说炎洲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飞。’太祖怒曰:‘汝谓我法网密,不欲仕我耶?’止庵亦以西园诗忤上,几不免。”63德祥的诗作折射出当时文人的困窘心境。洪武二十四年,太原查获胡党僧人智聪,供称宗泐、来复往来于胡惟庸府,合谋举事。朱元璋遂颁布《清教录》,蒲庵来复坐凌迟死,同时僧人牵连受刑者六十四人,成为大明王朝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僧诗创作由此渐浸式微。

笑隐大 一派的诗歌创作有着悠久传承,他们上接圆悟、大慧文字禅的余脉,与文人往来唱和,形成了颇具实力的文学派系。从笑隐、宗泐到道衍,都能饮誉名流,与士大夫中分文苑。“不沦于空寂”是他们僧诗创作的重要特征。元代僧诗知名者,如石屋清珙的山居诗、楚石梵琦的净土诗,都铬印着典型的佛教信仰色彩。但笑隐一派的诗禅味较少,表现出“不含蔬笋之气”,“不沦于空寂”的特色。显然在诗中寄寓“空寂”的禅趣是诗僧本色,然若千篇一律,则令人生厌。要在士大夫的主流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单一的思想和风格范式有所突破,从而形成特色。笑隐一系的僧诗创作在体裁上,大都兼备众体,长短皆宜,犹以长篇歌行为特色。他们才学雄富,大都擅长做长篇歌行,风格遒上,酣畅淋漓,醒人耳目。在诗学典范的选择方面,长篇以李白、苏轼为宗,以跌宕变化为主,短篇则庚续陶渊明和王孟韦柳的风格,风格清闲淡雅,后者在道衍的“论诗诗”里有着理论上的体现。在诗学本体方面,注重真情至性的表现。禅门主张不著语言文字,这使得僧诗创作往往能独露本真,避免矫揉造作的文人作态。笑隐、宗泐却以为,“圣人不遗情”,至情即是至真,为诗歌创作的极致。这种通脱的文学思想,使其书写境域得到拓宽,也使得他们的创作突破了佛门意境的枯寂清冷,人情与禅意交映生辉,在元末明初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论李商隐的身世和爱情对其《无题》诗的影响

学年论文 题目:论李商隐的身世和爱情 对其《无题》诗的影响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8级 学生姓名:马俊林 学号: 200851010224 指导教师:马世年

论李商隐的身世和爱情对其《无题》诗的影响 学生姓名:马俊林指导教师:马世年 [内容摘要] 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的伤痕累累和灵魂无以聊赖的感伤情节,形成了李商隐忧郁悲美的创作倾向,他把最真切的人生体验和心灵的感受融入到了他的诗歌之中,从而那凄美而婉丽的《无题》诗便惊采绝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 李商隐;身世;感伤;爱情;《无题》诗 中国古典诗坛上的一位传奇色彩人物——李商隐,是颓败黯淡的晚唐中的一颗有泪之明珠,在晚唐诗潮流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他以独辟一格的感伤诗风为唐代诗歌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朵“奇葩”。李商隐的诗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是如同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他只能把身世遭遇的不幸、爱情生活的不幸,乃至对唐朝廷命运的忧思转向对个人心灵的绝望倾诉,哀感凄艳,使他为之执着缠绵、郁结不解。 李商隐家庭的不幸,仕途的坎坷,爱情的悲苦,为《无题》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他用精巧的比喻,缠绵的意象,展示了他对人生独特的心灵感受和最真切的人生体验。作品情深而凄艳,内心沉积着对人生、政治、爱情的痛苦郁结,形成了意境朦胧,造诣精丽的诗风,创造性极为显著。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中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有的可能以爱情本身为依托。情思婉转沉郁,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基本可以确定诗人写作时用《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另外,还有许多有题的诗也也因归为无题诗,理由是这些诗的题目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个字为题,如《锦瑟》、《碧城》、《玉山》、《昨日》、《日射》等,也有的诗题与内容毫无关系,如《为有》、《一片》等。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李商隐诗集》中可以归入无题诗的就有近百首之多。但不论哪一类,或以爱情为主题,或以人生为主题,或以政治为主题,细细品味都有极高的的美学价值。瑰丽的的语言风格,感伤的精神气质,朦胧的诗歌意境,千百年来有多少读者为之共鸣。 一、沉沦的身世和失意的政治生活孕育了《无题》诗的感伤色彩。 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生于河南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

李商隐爱情诗

1 / 15 xx的xx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xx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xx大和三年 (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

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 2 / 15 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二、xxxx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

浅谈关于作曲的一些小技巧之一 作曲的技巧,有很多人都在谈,很多人都在和弦上花工夫。也有一些人完全按照感觉来写。诚然,按照下行5度和弦圈的经典走位,旋律怎么写都不是很难听,但学一些作曲的另外一些技巧,也许你的旋律会有另外一番天地。小生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生写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指正。 流行歌曲创作: 1:先有词后有曲。 2:先有曲后有词。 这里我只谈第二种情况,即先曲后词。 一:倒影。 就像你在河上,看到河里自己的影子。如:33345 33321 在五线谱中,以3横线,就会发现,345往下翻180度的话,其旋律线条就会和321吻合。这样写出来的旋律,不会很散。 二:模进。 模进分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 严格模进要求各旋律音程之间完全一样。旋律线条也要完全一致。如:3323 2212 自由模进则没有这个限制。如:1123 3345(1和2之间是全音,3和4之间是半音,音程不同) 三:重复。 重复永远是音乐中不二法门,从段重复到小节重复,几乎每个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注意,重复也是同度模进) 四:对格。 艺术都是相通的。在文学中某些技巧,放到音乐里也完全适用。在一些诗联中,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第二联的第一个字。放到音乐中的话,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音符,是第二句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依次类推。如:123 312 234 465 大家注意,前面的最后一个音符,都是后面的第一个音符。在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中,通篇都是使用的对格的技巧。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回家把谱子翻出来看一看。 五:前面说到艺术是相通的,并借用了文学技巧,这里我们借用国画技巧来看看是怎样的。1:疏密有致。在国画中,如果中间画了很多的树,在四周一定要留出大量空白的地方。这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用信念铺平未来之路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原文欣赏】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歌赏析】 《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代表性的作品。诗歌的写作时间是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形成了这首被读者熟知的诗歌——《相信未来》。 通读整首诗,读者们很容易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以及诗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的信念所感染。因此,在学校的五四诗会、诗歌音乐会以及一些大型的诗歌比赛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很多大学生将这首诗歌作为他们的朗诵篇目。究其原因,我想是这首诗歌所传达出的,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向上情绪,对于身处迷茫和困境中的青年学生的莫大鼓励。 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第三诗节,“我要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人们所争议,特别是《锦瑟》一诗,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为绝大多学者所接受,究其成因,因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形成了朦胧难解的诗风。本文将从意象、用典、非逻辑结构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选用了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两首诗。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马嵬(其二)》一诗。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其诗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那么,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

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

食指简介

食指简介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出版的诗集有《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等。 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8年写下名篇《相信未来》,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早期的代表作品《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现在读者仍被深深打动,这首描写别离的作品,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在中国上个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他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 而当时年轻的他的命运却风雨飘摇,后来因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和福利院,这样一住就长达20余年,诗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了。病魔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丧失信念,灵魂深处,从没有停止心爱的诗创作。他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在福利院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50周年诗歌类作品惟一最高奖,1999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暴风雪》,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食指的诗》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代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代,李商隐的诗歌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存诗约六百首,内容广泛,艺术独到。其直接反映现实的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表明了他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其咏史诗以古讽今,深隐含蓄;其咏物抒情诗深挚细腻,包含身世之感;其《无题》诗隐晦曲折,情思婉转。其诗众体兼善,尤工七律。其诗风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一、李商隐无题中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抒情深细婉曲,意境含蓄朦胧,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少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李商隐的诗歌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失意的爱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自身的失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而当他在诗歌中抒写这种失意的爱情时也就有可能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如:“相见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无望的爱情来感叹人生的命运,抒发自己仕途的不顺。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在内涵上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等等。这类意象被李商隐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都是爱情诗,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本文就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隐”、“秀”、“凄”、“艳”,作一初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语言特色诗词 一、“隐” 即“重旨”、“复义”,是指诗词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纵观李商隐的诗词,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特别是要借物象来显示心象,这样,靠一般的、比较明显的比喻就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因此,他常常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象征与比兴融合起来。他的无题诗运用这种以比兴象征托寓的手法最为纯熟。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典较多,内容太深,以致含义模糊,举居中的颔联和颈联为例: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庄生”句:是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诗人又非常思念妻子,于是,便像庄周梦幻为蝴蝶那样,弄不清是自己梦见妻子,还是妻子梦见自己,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为国事“君前剖心肝”,但“九重黯已隔”;想追求深挚的友谊,却“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他的种种理想无疑都是没有达成的,也只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于哀怨凄断的诗歌中,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人生悲慨。 再看颈联,“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诗人联想到王氏死后,自己也就会形单影只,不禁泪水长流,“月明”便暗示泪珠大滴而圆莹。另外,诗人出身在一个“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的寒素之家,早岁丧父,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挣扎奋斗,时时感到一身之孤孑。再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热望和追求,一生的努力奋斗,现在只剩下飘渺迷离而又刻骨铭心的怀思了。这又可以看作是他的迷惘幻灭之慨。 这两联都可以做如上多方面的阐释,因此展现了蕴藉含蓄的旨意,让读者深感诗词意境迷茫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李商隐语言运用之高超。 二、“秀”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 王亚丽 (岷县闾井镇中心小学,甘肃定西 748407) [摘要]:音乐创作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应注意消除音乐创作神秘感,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音乐创作的快乐,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引言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做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

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带入到其他音乐教学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

食指诗十首

1、《波浪与海洋》(《海洋三部曲》)之一) 喧响的波浪 深沉的海洋 引我热烈地追求 使我殷切地向往 因为我有时惆怅 所以我喜爱大海宽阔的胸膛 因为我有时怯懦 所以我喜爱大海的无比坚强 这是因为我能力寻常 所以我渴求大海的巨大力量 这是因为我形体丑陋 所以我酷爱大海的碧蓝和明朗 我将永远为你歌唱 那喧响激昂的波浪 我将永远为你倾倒 那碧蓝深沉的海洋 (1965年2月—1968 年2月1日) 2、《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海洋三部曲》)之二)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我噙着热泪劝你 去寻找灿烂的未来 远远地离开它吧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它已沦落安息 像屋檐下过夜的乞丐 失去了青春的热情 失去了言语的坦白 然而更可怕的—— 是失去了正直的胸怀 朋友,你为什么流泪了 要哭就索性哭个痛快 不是哭它那逝去的青春 而是哭一颗曾战斗过的灵魂 远远地离开这沉默的海吧 但千万千万不要忘记 它也曾一度波潮澎湃 汹涌不息地奔向未来 如今,它可怕地沉默了 多少感情在它心中藏埋 它仍然积蓄着力量 它还在焦急地等待……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远远地离开……留下我自己 守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蹒跚地踱步、徘徊 (1965年2月—1968 年2月1日) 3、《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北京) 4、《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柯听挺 8号 摘要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艺术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把诗歌美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用荒凉沙漠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 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展开来,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有: 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 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发情怀,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无题诗……犹如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触发及展现。”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统。” 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无限好'的晚晴景色。”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普天下揣摩逢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诗的思想容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 下面赏析几首李商隐的无题诗。

浅谈音乐创作教学中的一些简便的实践学习方法

经历几年的教学,我在实践中对音乐课堂的创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1、依靠原课文材料进行创作,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 基于课文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创作实践。例如:让学生把学会的这首歌的内容展开,去想象,去创作。把他们对歌曲感受到的最美妙的东西完整地表现出来。所以,我请学生上台来说一说歌曲描绘的故事,他们都讲得有声有色,有的甚至还会模仿不同角色的语言声音来表现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特点,他们各显身手,都想表现自我的创作才能。 2、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 旋律片断的创作,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进行旋律片段创作的练习,,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以后,适时地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以这些规律去指导今后的练习则大有好处。例如,为旋律选择未尾结束音的练习做多了,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一个完整的旋律其结尾往往给人以终止的感觉,造成这种终止感的因素之一,便是旋律以它所属的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为结束音”。平时在唱歌、视唱、欣赏以及旋律片断等教学中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各种调式的主音是什么。如大调式主音是1,小调式主音是6,商调式主音是2,徵调的主音是5等等。平时也可介绍旋律发展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对比。如:师生互动,接唱旋律,我们唱出或者弹出前半段(句)曲调,请同学们去接唱,如:老师唱:1 2 |3- |,学生就唱:3 2 |1- |(师)3 4 |5- |(生)5 4 |3- |等,加强他们对乐曲终止及曲式中起承转合的感性认识。 3、表演类的创作 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他们期望老师允许其边唱边动作或边欣赏音乐边动作来表现音乐。事实上,依靠身体动作有助于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切有利于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提高。即兴律动。学生在静听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出与音乐相符合的动作进行表演。如:《小企鹅》一课,在听唱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模仿小企鹅的动作来,既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歌曲,加上动作,很好地配合了歌曲的节奏,对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习也极为有利。又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听赏后即兴表演 欣赏教学中经常要进行创作活动。先让学生静静地专心聆听音乐,边听边想,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通过情景、律动、舞蹈、声势(拍手、拍腿、跺脚)等自由地表演音乐的节奏、旋律或内容。如:《采茶舞曲》,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动作来表现采茶女的情境,再现的欢快的劳动的音乐形象。 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创作活动与表演融合在一起,灵活多变,随意而为,敏捷而又自然流畅,因为具备这些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课堂的即兴创作,能够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闭的记忆,开启了学生的心灵,放飞了学生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

有关食指的现代诗歌精选

有关食指的现代诗歌精选 如果要追寻当代诗歌先锋写作的谱系和最近距离的一个“小传统”,食指是最无可置疑的源头性人物,一位真正的举火者和先驱,那一代人的精神肖像。他的开创于1960年代历史黑夜并光大延续于80、90年代的独具性灵的个人化抒情写作,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的引领意义。(张清华)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食指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食指的诗1 致奢谈人权的人们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墙院,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食指的诗2 愤怒 我的愤怒不再是泪雨滂沱,也不是压抑不住的满腔怒火,更不指望别人来帮我复仇,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我的愤怒不再是忿忿不平,也不是无休无止的评理述说,更不会为此大声地几乎呐喊,尽管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刻。虽然我的脸上还带着孩子气,尽管我还说不上是一个强者,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愤怒已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食指的诗3 在精神病福利院的八年 盛夏如雨的汗滴下擦拭楼道

隆冬刺骨的冷水中洗净饭碗 只有在支撑着困倦苦思的长夜 一丝温暖的春意才遣上笔端 懒惰、野蛮、自私和不卫生的习惯在这里集中了中国人所有的弱点这一切如残酷无情的铁砧、工锤击打的我精神的火花四溅 一下便把我的周身点燃 此时我旺盛的生命力像一束 烧的噼啪作响的火焰 而思绪却像一屡青烟…… 不因为没成为栋梁的树干 而感到哪怕是一点点的遗憾 在物欲像满天风雪的冬夜 我情愿为一堆作柴草的枝蔓 点着它,给赶路人以光亮 让饥寒受冻者来取暖 而我将化为灰烬 被一阵狂风吹散 食指的诗4 2002-2008六年回首 短短的六年时间,两千多个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作者陈珍 专业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1 成绩 工作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职称职务 邮编 450044 联系电话 完成时间 2012年9月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陈珍 内容摘要:李商隐是晚唐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一位诗人,其诗通过比兴、象征、隐喻、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进行渲染烘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诗风。他灵动的笔触勾画出了一种意趣横生的朦胧之美,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上再创造的余地,他的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朦胧美;成因;影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一生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六朝,正是史家所谓中晚唐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已达到了顶峰,到了中晚唐时期鲜少有人超越,取得世人认可的成绩。晚唐诗坛和当时的社会一样呈现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衰落景象,诗歌艺术创新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但李商隐却在充分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有的含蓄蕴藉、绮丽绵密、扑朔迷离、富有伤感情调的朦胧诗风。从而成为审美转向中“文以韵为主”、“境生于象外”及晚唐

抒情诗走向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更是含蓄婉转,寄托深远,静谧深邃,耐人寻味,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李商隐的诗歌也是历来学者和专家评品争论的焦点。 戴叔伦曾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至于眉睫之前也”,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朦胧美在诗歌领域中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朦胧诗所营造出的意境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唤起读者丰富多彩的想象。朦胧诗朦胧多义,旨蕴丰富,很多诗中的意象和感情处于可解不可解的交界处,给读者提供了多元阐释的可能,无限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则是公认苦调情深、晦涩多义的朦胧美的代表,金人元好问曾无限感慨地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在艺术手法和诗歌内容上的表现、形成这种朦胧诗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诗人的诗歌成就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对后人创作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乐此不疲的话题,在此我也浅谈自己一些的认识。 一、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表现 从内容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侧重于表达人生体验与心灵感受,擅长描摹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抓住每一个情感微妙变化的瞬间,借助人物所处环境,含蓄的表露人物细腻真挚的情感。李商隐在描写他人情感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不露痕迹的融入诗歌之中,看似平常无奇的诗歌却是诗人内心的感慨,一生的际遇。 李商隐诗歌深邃的内容外化为文字的时候,含蓄朦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其意象很多取自于神话传说,富于非现实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度?上一记录O返回O F载?打印? Email ?下T记录 【标题】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作教学 【作者】孙娅红 【关键词】中小学创作教学 【指导老师】周庆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已开始重视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到现在已有较大发展。在欧洲,以德国为基础,早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就开展过一场艺术教育运动,通过“创作教学”,培养感受艺术美的能力,以此为目的实施艺术教育,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到一定高度。此后,“创作教学”在各国开始盛行。 在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1]也曾深深地影响着我国音乐“创作教学”领域,从1930年左右开始,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过去以视唱、读谱等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加以否定,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音乐创作教学。此时,穆塞尔也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创造性教育,特别是在音乐创作教学内容 方面,美国教育者协会(MENC在1990年发表的〈〈未来方向和行动的研讨会决议》 中,可以看到美国音乐教育从“熔炉”方向转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方向”的格局。 相比之下,对音乐创作教学的重视与研究,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我国,是从7月国家新制定的“新课程标准[2]”,才开始扭转了以往的枯燥的“灌输式”及纯“专业技能训练化”的教学理念。周庆东曾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学初探》[3]中说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适时安排一些让学 生自由参与创作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有所发挥,有所表现”。夏宗 贵也曾在〈〈改变你的音乐课堂》[4]中说到“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一些有风格特点、节奏鲜明的曲子(如进行曲、舞曲)来欣赏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敲击拍子,跳出优美的舞姿;还可以给学生欣赏音乐情景故事〈〈狮子、猴子、小鸟》借助小动物的情节,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故事的音乐中随意的模仿狮子、猴子和小鸟等小动物的动作,学生非常有创意的用不同的头饰装饰自己, 生动形象、活泼可爱”。的确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的,颁布实施之后,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得到了很好发展;并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音乐创作教学”的新局面。 那么,“创作教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缪力曾在〈〈音乐创作”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高萩保治先生讲学要点》[5]中说到: “音乐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不同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中的音乐创作,而是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领域,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广义上它包括音乐教学中的各个领域(如:歌唱、演奏、舞蹈、欣赏等);狭义上“创作教学”指在音乐教学中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音乐创作活动。

浅论李商隐诗中典故的用意

浅论李商隐诗中典故的用意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的代表诗人,适逢衰世,仕途不畅,命运坎坷,但却是晚唐中最光辉的一颗晨星。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曾因用典太多,被称为“濑祭鱼”,李商隐常用典来表现现实生活和感慨人生。李商隐诗中典故深情缅邈,颇有深意,李商隐用典造成诗歌的朦胧美,用典来自喻自身的才华和抱负,以及用典来讽刺当世、揭露社会等。 关键词:李商隐用典仕途不畅 正文: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子义山,号玉溪生,虽生活在晚唐,他的诗歌仍不减繁华富丽的盛唐气象,风格多样,变化无端。李义山是用典使事之能手。他用典之多、用典之巧妙奇崛,在前人少见。 然而他出身寒微,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一生寄人篱下,辗转于牛李党争两派之间,科考受排挤,仕途坎坷。长期的幕僚生活,压抑了他的身心。他的爱情之路更多痛苦与忧郁,与洛阳柳枝、玉阳宋真人、妻子王氏的三次恋爱,均多波折与阻隔。政治的失意、爱情的多折在那个礼教社会中都是敏感话题,再加上处境的恶劣,身份的卑下,抑郁、感伤、内向的个性特质,使诗人经常心事钳口难言,“几欲是吞声”。把这些不得已表现在诗中,因此他多用典故,使诗歌造成一种朦胧美,并以此来曲折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当前的问题。 一、用典造成诗歌的朦胧美 朦胧美是诗人创作所追求的艺术特色,诗人喜欢通过一些意象描

绘出一个奇妙的意境,让读者难以揣摩,造成一种朦胧美。李商隐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李商隐写了许多朦胧诗,并善于将典故运用进去,以此造成了典故之下的朦胧美。李商隐中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 便出现了四个典故,“梦蝶的庄周”“化鹃的望帝”“沧海之珠”“蓝天之玉”[2]李商隐用“庄周”“望帝”来暗指自己,希望能像庄周一样,在清晨的睡梦中变成翩跹而飞的蝴蝶,自由自在,不再受现实的束缚,像望帝一样,把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怨的杜鹃,不在有愁苦哀怨,怡然快乐。而“沧海之珠”是诗人因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恋爱生活中遭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流下的如晶莹的珍珠,鲛人的泪水一样珍贵的泪水呢?而因此感叹美好事物如烟雾般消散无痕,无人能懂得,隐晦的迷离朦胧,“沧海之珠”给诗歌添上了一层迷离朦胧的色彩,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 《锦瑟》这首诗隐晦朦胧,很难读懂,是一首悼亡诗,还是感叹身世之作,是政治诗,还是爱情诗,很多人对此进行研究,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此悼亡诗定论也。”诗中“取化物之义,兼用庄子妻死,惠子吊子,庄子则方箕锯鼓贫而歌。义山用古,颇有旁射者。” [3]而张彩田《玉谿生年谱会笺》认为,此诗“乃义山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4]至今还是个未知数。这首诗本来就难懂,李商隐又运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