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应急预案修1

隧道应急预案修1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总则 (1)

2.1 编制目的 (1)

2.2 编制依据 (2)

2.3 适用范围 (2)

2.4 应急预案体系 (3)

2.5 应急工作原则 (3)

3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4)

3.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4)

3.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

3.3 资源分析 (4)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

4.1 应急组织体系 (4)

4.1.1 组长职责 (5)

4.1.2 副组长职责 (6)

4.1.3 各组及成员的职责 (6)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6)

4.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6)

4.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7)

4.2.3 现场医疗抢救小组的职能及职责 (7)

4.2.4通讯联络组职责 (8)

4.2.5技术支持及事故调查组职责 (8)

4.2.6医疗救护组 (8)

4.2.7后勤保障组职责 (8)

4.2.8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8)

5 预防与预警 (8)

5.1 危险源监控 (8)

5.3 信息报告与处置 (10)

5.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11)

5.3.2信息上报 (11)

5.3.3 信息传递 (11)

6 应急响应 (11)

6.1 响应分级 (11)

6.2响应程序 (12)

7 信息发布 (14)

8 后期处置 (14)

9 保障措施 (14)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4)

9.2 应急队伍保障 (15)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5)

9.4经费保障 (15)

9.5其他保障 (15)

10 培训与演练 (15)

10.1培训 (15)

10.2演练 (16)

11 奖惩 (16)

12.工程事故分析、物资准备及处理 (17)

12.1火灾 (17)

12.1.1事故原因分析 (17)

12.1.2处理措施 (17)

12.1.3应急物资 (19)

12.2触电 (20)

12.2.1事故原因分析 (20)

12.2.2处理措施 (20)

12.2.3应急物资和设备 (23)

12.3.1事故原因分析 (24)

12.3.2处理措施 (24)

12.3.3应急物资 (26)

12.4机械伤害 (27)

12.4.1事故原因分析 (27)

12.4.2处理措施 (27)

12.4.3应急物资 (28)

12.5物体打击 (29)

12.5.1事故原因分析 (29)

12.5.2处理措施 (29)

12.5.3应急物资 (31)

12.6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31)

12.6.1事故原因分析 (31)

12.6.2处理措施 (31)

12.6.3应急物资 (32)

12.7食物中毒 (33)

12.7.1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 (33)

12.7.2应急物资 (34)

12.8冒顶、塌方 (35)

12.8.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5)

12.8.2处置措施 (35)

12.8.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36)

12.9 压力容器爆炸 (37)

12.9.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7)

12.9.2处置措施 (38)

12.9.3应急物资 (39)

12.10环境保护 (39)

12.10.1工作程序 (39)

12.10.2后勤保障 (41)

12.10.3危险性情况 (42)

12.10.4预防与预警 (42)

12.10.5环境保护应急处置 (44)

12.10.6应急物资 (44)

12.11防恐、防爆 (45)

12.12送医情况 (45)

12.12.1就医路线选择 (45)

12.12.2就医保障措施 (47)

13 应急预案管理 (47)

13.1演习时间和次数 (47)

13.2演练检查的主要内容 (47)

13.3演习前施工人员的培训 (47)

13.4应急预案修订 (48)

13.5应急预案实施 (49)

14 应急预案的启动 (49)

15 应急预案的终止 (49)

16 事故调查和处理 (50)

16.1基本原则 (50)

16.2基本内容 (50)

1 工程概况

惠安堡隧道位于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位于惠安堡宋儿庄煤矿探矿权范围内,为黄土梁茆沟壑区,最大埋深50m,开挖断面161.64m2。进口边坡较缓,自然坡度为10度;出口边坡较陡,自然坡度约20度。隧道通过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600~1650m,进口高程为1588.517m,出口高程为1581.907m。

隧道起讫里程:DK462+676~DK463+432,全长756m,全隧道浅埋,洞顶一般埋深15~30m,暗挖段为688m,且全为Ⅴ级围岩,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的坡度依次为+18.5‰/26m、-13.5‰/732m;隧道左线位于R-9000m的左偏曲线上,右线位于R-9005m的左偏曲线上。惠安堡隧道洞口位于Q3黄土地层,湿陷厚度较大,结合工点湿陷性厚度,明挖段基底采用二七灰土换填、Φ40cm水泥土挤密桩及φ60cm柱锤冲扩桩进行基底湿陷性处理,暗挖段采用Φ40cm 水泥土挤密桩进行基底湿陷性处理。隧道线纵断面图见附件1。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拱架、锚杆、钢筋网、喷砼共同组成联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为钢筋砼。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仰斜、斜切面1:1),进口明暗里程为DK462+716,洞门段长27m,接长明洞13m;出口明暗交接里程DK463+404,洞门长14m,接长明洞14m。

2 总则

2.1 编制目的

为保障本项目施工所有技术、管理、作业、后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工作安全,保证施工期间所有隧道施工的安全;为施工作业区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指挥部应对各类风险和防范事故/事件的能力,正确处置事故/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事故/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

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综合应急预案。

2.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

2.3 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指挥部对隧道施工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且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或涉及公共安全与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事故/事件的类型、级别

A 事故/事件的类型包括: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坍塌、雷击、泥石流等;

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交通行车(工地现场施工作业区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压力容器爆炸、灼烫、淹溺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暑以及其它严重影响企业员工健康的事件等;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指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B 事故/事件的等级: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故/事件,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一般事故(IV)四个级别。

I级(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重伤100人

以上(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I级(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II级(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IV级(一般事故/事件):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事件。

2.4 应急预案体系

指挥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个级构成。综合应急预案由指挥部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由安质部编制。

2.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应急救援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重大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2)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根据重大事故/事件等级、类型和职责分工,公司及项目负责相应的突发事故/事件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条块结合。项目设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上下联动,各司其职,有组织地开展/进行突发事/事件故应急救援活动。

(4)信息准确,运转高效。现场安全员按规定及时报告事故/事件信息,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密切与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快速处置信息。指挥部在接到事故/事件信息后,应根据事故/事件灾害程度迅速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事件预防与应急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正常情况下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应急装备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

3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本标段为银西铁路甘宁段8标,正线全长756m,标段起讫里程DK462+676~DK463+432。

3.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本标段重难点工程主要按照技术复杂和工程风险分类,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围岩、突泥突水、浅埋等地质风险的隧道工程;本标段重难点隧道为惠安堡隧道。

(2)重大危险源主要在:现场及宿舍防火、用电;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隧道临电、开挖、通风、衬砌及支护等施工,施工机械机具使用等。

(3)可能的重大事故包括: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有害气体中毒等。对周边有影响的主要有高空落物、掉入坑(孔)洞等。

3.3 资源分析

指挥部设置了安质部,并有专职安全员在施工现场,且成立了应急救援小组。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应急组织体系

指挥部成立以指挥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当遇有安全事故或者险情的影响时,该管理体系即开始运转,层层落实责任制并责任到人。

成立指挥部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如下:

表4.1-1 指挥部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体系详见“图4.1-1应急组织体系责任人机构图”。

图4.1-1 应急组织体系责任人机构图

4.1.1 组长职责

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厂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场外

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安排;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4.1.2 副组长职责

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4.1.3 各组及成员的职责

全力配合和听从组长及副组长的调动,将灾难化整为零。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

为了更好的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指挥部组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现场领导小组,设总指挥一名由指挥长担任,副总指挥二名由副指挥长和指挥部总工担任,六个救援小组分别由指挥部副指挥长、党工委副书记或安全总监担任,组员若干。

4.2.1 应急预案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认真贯彻国家、地方、行业等上级有关事故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建立健全指挥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组织制定或修改指挥部应急预案并发布实施;保证应急救援资源的有效投入;

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组织、指挥指挥部事故/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处置,组织或协助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灾后恢复;

与项目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4.2.2 应急预案副总指挥的职能及职责

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替总指挥行使职责;

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保持与事故现场各救援小组的直接联络;

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根据各施工场区、加工场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对施工现场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指导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4.2.3 现场医疗抢救小组的职能及职责

抢救现场伤员;将伤员送往医院;了解伤员伤势和受伤部位,

为医院急救提供依据。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4.2.4通讯联络组职责

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2.5技术支持及事故调查组职责

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4.2.6医疗救护组

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4.2.7后勤保障组职责

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4.2.8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协助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5 预防与预警

5.1 危险源监控

加强对人员教育、高处作业、开挖支护、临时用电、临边防护、

“三宝四口”、张拉作业、吊装作业、机械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避免事故的发生。

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机械设备的购置和安装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随时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认真记录机械设备运转情况,掌握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经常对司机进行道路安全交通法律、法规的教育,广泛宣传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制定用电管理制度,随时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掌握供用电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建立和完善以预防为主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

采取预防措施如下:

(1)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有效预防机制,强化对危险源的信息搜集、研究和监控,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建立危险源普查、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掌握施工中各类风险隐患,落实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3)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必要的人员,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4)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和培训。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进行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等知识的教育和应急能力培训,增强全体员工从容应对突发事故/事件和预防意识,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应急救援、应急自救、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消除人的不良行为,将人为因素引发的突发事故/事件降到最低程度。

(5)按照《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应急管

理资金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和救援设备,以满足应急救援需要。备足抢险物资,施工便道及通往既有交通系统的路面保持畅通。

(6)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凡可以演练的应急预案,要择机适时进行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对无条件进行现场演练的预案要进行桌面演练,加强教育培训,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2 预警行动

(1)指挥部应当根据施工特点和范围,加强对施工现场易发生大事故及以上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2)对可能导致大事故/事件及以上事故/事件后果的险情,现场安全专职安全员等知情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指挥部安质部,必要时可越级上报至应急救援组。

(3)指挥部接到可能导致一般事故/事件及以上事故/事件信息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所属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事件发生,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事故应急救援组接到可能导致大事故/事件及以上突发事故/事件信息后,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协调,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5.3 信息报告与处置

5.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A 事故应急救援组办公室24小时值班;

B 各级值班人员接到应急电话报告应询问并记录事故/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项目(部位/里程)类别、伤亡、处置措施、报告人、报告时间等情况;

5.3.2信息上报

接获应急电话后,事故应急救援组办公室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项目(部位/里程)类别、伤亡状况及处置措施等情况。

5.3.3 信息传递

A 接到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事件信息后,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协调,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B 信息传递方法及程序:现场目击人立即报现场领导,现场领导立即报事故应急救援组办公室和指挥部安质部,事故应急救援组办公室用电话以最快速度上报领导。事故应于1小时内上报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相关部门。

6 应急响应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往往涉及多个救援机构,因此,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应急救援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经便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联合体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要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这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住处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6.1 响应分级

按事故/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事件分为I、II、III、IV四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应相应事故/事件等级采取I级、II级、III级、IV级应急响应行动。

启动I、II、III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故应急救援组的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率本级应急指挥工作组指导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率应急人员直接参与事故/事件应急处置,并协助和配合事故/事件调查工作。

启动IV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故应急救援组的副总指挥或组员率本级应急指挥工作组指导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协助和配合事故/事件调查工作;安质部率应急人员直接参与事故/事件应急处置。

6.2响应程序

(1)突发事故/事件、进入应急准备时,根据事故/事件大大小和发展态势、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程序及内容如下:

A 接到事故/事件报告后,立即向事故应急救援组总指挥和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事件情况;

B 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并向事故应急救援组报告;

C 通知或聘请有关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准备;

D 向事故/事件发生地救援指挥机构提出事故/事件救援指导意见;

E 根据需要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事件现场指导救援;

F 根据管理权限,通知各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事故/事件现场。

(2)突发事故/事件、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时,根据事故/事件发生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按职责执行如下程序和内容:

A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收集事故/事件有关信息和资料;

B 及时将事故/事件情况报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总指挥;

C 组织专家咨询,提供事故/事件应急救援方案;

D 派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指挥;

E 通知或请求有关单位或部门做好交通、通信、医疗、气象、物资、环保等工作;

F 通知或请求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参加现场救援工作;

G 按规定及时向公众及媒体发布事故/事件应急信息,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3)应急结束

1)事故/事件现场得以控制,安全、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事件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组领导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结束,应急队伍撤离现场。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明确事故/事件情况上报有关事项:

A 事故/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B 事故/事件的性质和责任;

C 提出对事故/事件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议;

D 提出对事故/事件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3)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向事故/事件调查小组移交的有关事项:

A 发生事故/事件的工程基本概况;

B 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C 事故/事件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D 事故/事件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估;

E 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

F 事故/事件初步调查分析结论;

G 事故/事件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处理建议;

H 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I 经验教训和有关建议;

J 各种必要的附件等。

4)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完成应急总结报告,并报送指挥部。

7 信息发布

项目办公室是事故/事件发布的指定部门,按规定负责对公众及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的进行事故/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

8 后期处置

项目负责组织事故/事件善后处置工作,包括遇难人员亲属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消除事故/事件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事故/事件单位要认真分析事故/事件原因,强化责任,吸取事故/事件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

9 保障措施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有关人员与有关单位联系方式,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应急救援组办公室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守,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通信手段,与通信等设施拥有部门建立维护方案,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讯联系畅通。在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断的情况下,采用对讲通信设施,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事故/事件应急联系电话表

9.2 应急队伍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组负责协调事故/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和救援队伍的组织管理。

办公室组织事故/事件救援,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储备应急救援技术力量,为应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可能突发的事故/事件性质、特征、后果及其应急预案要求,相关部门及施工现场应配备适量应急机械、设备、器材等物资装备,以保障应急救援调用。

突发事故/事件时,应当首先充分利用工程现场既有的应急机械、设备、器材。同时在应急指挥部的调度下,动用工程所在地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应急队伍和其它社会资源,保证救援顺利进行。

9.4经费保障

根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管理办法》的规定,各部门应建立和做好事故/事件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制度。突发事故/事件时,应急救援资金首先由事故/事件责任单位承担,如果事故/事件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可申请由指挥部协调解决,以确保应急救援资金的需要。

9.5其他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医疗、治安保障等资源,以保证及时调运事故/事件救援有关人员、队伍、装备、物资和开展医疗救护以及事故/事件现场治安管理,最大限度赢得应急救援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培训与演练

10.1培训

按规定向各架子队和员工说明施工作业危险性及发生事故/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事故/事件预防、避灾、自救、互救常识。

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施工队等有关人员的各类事故/事件应急预案教育,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常规性培训。

培训对象包括有关领导和有关应急人员等,做到合理规范,保证培训工作质量和实际效果。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原则上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情况要留有记录并建立培训档案。

10.2演练

指挥部严格按规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事故/事件应急救援演练。

指挥部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和总体工作安排,适时选定某一施工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突发事故/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指挥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事故/事件特点,组织工程参建施工队进行突发事故/事件应急救援演习,必要时邀请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或社会公众参与。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完善和改进事故/事件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1 奖惩

(1)在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 完成事故应急任务成绩显著,有效地防止重大损失发生的。

B 抢险、救灾、排险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

C 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3)在事故应急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A 不认真执行预案。拒不履行应急救援义务,从而造成事故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