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一、选择题

八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据此回答1~2题:

1.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问题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臭氧层日益减少

D.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2.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

D.经济发达

解析:1.B 2.B 第1题,八国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第2题,发达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多,消耗资源多,所以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酸雨面积的迅速蔓延,给土壤、森林、建筑物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绿色电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酸雨对我国的影响。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酸雨危害也十分严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核电比重太高

D.中国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薪炭林

4.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但目前我国的绿色电力发展不足,其原因主要有( )

①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②绿色电力的价格高③绿色电力的市场较小④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3.A 4.B 第3题,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了我国严重的酸雨问题。第4题,结合题干,绿色电力是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如潮汐能、地热能发电),就我国来看,价格偏高,市场偏小。

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是( )

A.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

B.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C.同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D.东风汽车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解析:A 提取题干关键词——“环境保护”,非“经济”国际合作,所以B、C、D三项错误。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二、非选择题

6.2014年4月1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德国柏林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显示,虽然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越来越多,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只有通过重大体制和技术变革,才能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注:能源消费构成是指各种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气的收集与利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削减量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

b ;

c ;

d 。

(2)试分析中国向发达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给中国带来的积极

意义。

(3)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4)目前,部分发达国家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不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基本原则?

解析:第(1)题,先判定b,它既能释放热量又能引起CO2含量的增多,应为燃烧矿物燃料,则a 为毁林。c为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应为极冰融化。d为海平面上升的后果,结合其他后果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由清洁发展机制的定义可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CO2排放量被缩减,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描述即可。第(3)题,是对加强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考查。第(4)题,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答案:(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

(2)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便在能源和环保领域获得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提高环保能力;通过转让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增强自身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重大的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所造成的;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4)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7.(2016·河南卫辉一中期中)我国某化工有限公司与日本公司合作开发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年可产生“减排权”1 000万吨。按国内价格计算,每年可获得收益6 000万美元。这种全新的盈利模式使得CDM项目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CDM则体现了《京都议定书》建立环保机制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CDM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排放、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做出努力。

(2)该化工有限公司是废气排放大户。但该企业若为减少排气量而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资金投入都由外方承担还能创造经济效益,这主要归根于《京都议定书》对国家的任务未作出限制性要求。该案例也体现了国际环保合作中的原则。(3)《京都议定书》在国际环境保护中起到功能,为保护全球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析:首先通过《京都议定书》可推知CDM项目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相关,它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运转机制。《京都议定书》(目前)对发展中国家未作减排要求,对主动减排进行多方面、多方式鼓励,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真正发挥全球环境管理的功能。

答案:(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候变暖

(2)发展中(节能)减排“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3)环境管理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推广清洁能源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公众参与案例

1公众参与 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任何开发建设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地区公众的利益。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导入公众参与调查,是环评方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的手段。它可以使项目环境影响区公众能及时了解环境问题的信息,充分了解项目,有机会通过正常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参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提出有益的看法,从而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资源的损失,这对于建设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在项目环境影响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以收集相关区域公众对项目建设的认识、态度和要求,从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全面综合考虑公众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制定的环保措施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公众参与工作计划 在进行本项目公众参与时,按照力求普遍,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项目拟建址附近居民、村委会、工厂及当地环保部门作为主要公众参与对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并结合有关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制定本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方式,方式如下: (1)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2)征求公众意见 (3)公众意见汇总分析 (4)公众意见的反馈 (5)编写公众参与篇章 1.3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是通过网上公示,张贴通告,访问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 1.3.1环评第一次公示 1.3.1.1网上公示 本次公众参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进行环评信息公开与公众调查。 本项目课题组在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建设单位与本项目课题组在广东省平远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11937766.html,)上进行第一次公众参与的网上公示,公布有关内容,相关图片见图15.3-1,公示时间:从2010年01月10日起共20天。 图15.3-1 环评第一次网上公示 1.3.1.2现场公示 为了方便评价区域内当地居民了解项目信息,建设单位在长田镇、官仁村等地张贴了《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精炼茶油及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示张贴现场照片详见图15.3-2。

浅议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浅议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浅议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 引论、国际政治学家眼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依国际政治学家眼光看,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依不同兴趣研究的,哪怕从国际问题研究(而非国内问题研究)这样一个大范围来看亦是如此。第一个主要的角度,主要从经济出发,更多反映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兴趣,叫作“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要求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力求实现一种比较协调、均衡、有连续性的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和认识,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两个世纪以前写下的《人口原理》,简单说,作者的预测是,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而人类所需的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到本世纪50至60年代,欧美一些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技术改进和资源消费方式之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后果,其中最有名的是60年代末提出的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罗马俱乐部报告》,这份报告及其他类似的文章、专着的一个共识是:如果人类继续现有的科技开发方式、人口增长速度和资源消耗结构不变,那么,地球的生态环境将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有可能耗尽,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也将最终发生非常突然、无法控制的崩溃。80年代,美国着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出版的名着《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首次做了系统阐述,它分析了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沙化、资源耗竭、石油短缺、食品不足等,具体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开发再生资源等途径。最近二十多年,可持续发展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界的议论变成了国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版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理。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界中的地位。 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思考交流 1.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 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别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 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 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 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 表现自然灾害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举例火山喷发、地震、台风、 洪涝、干旱、海啸等 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 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

少等染等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公众参与 【梳理双基】 【精讲例题】 例题1.读 “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出其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位置的字母。 a.垃圾分类 b.废水 c.废热 d.堆肥利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该地准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中垃圾的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试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项的逻辑关系,结合选项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可对垃圾焚烧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利用。第(3)题,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前必须进行分类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a c d (2)建发电厂,用焚烧厂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3)①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②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 例题2.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下列所列选项中全都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是( ) A.废纸箱、废塑料、废金属B.废纸、果皮、电池、废塑料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 专业:2012级经济学 学号:2012********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政府向最高权力机关报告其最新的思考和应对之策。 关键字: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中国、应对策略 一、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何在? “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3] 2、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

最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环境管理与法规

环境管理与法规网上作业2 一、单选题 1. (5分)企业环境监督员的职责不包括 ? A. 负责制订企业环保计划、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 B. 检查企业污染的设施及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 ? C. 确认监测数据、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与联系 ? D. 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 E. 发生污染事故时,负责采取应急措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2. (5分)以下5种环境法律溯及力的国际惯例中用的最多是 ? A. 从旧原则无溯及力 ? B. 从新原则有溯及力 ? C. 从旧兼从新,不溯及既往,处罚从新

? D. 从新原则轻处罚 ? E. 从旧兼从新原则,上溯及既往,从旧轻处罚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关于森林保护的规定方面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林业基金制度和生态故益补偿基金制度 ? B. 征收育林费制度和木材综合利用及代用制度 ? C. 建立护林组织、预火救灾、防治森林病虫害 ? D. 森林使用权不得转让 ? E. 禁止毁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环境质量标准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有 ? A. 在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作用 ? B. 在企业生产活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 ? C. 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 ? D. 以上都是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以下是《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 国家环保部 ? B.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 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 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纠错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三节公众参与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公众参与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公众参与的含义 (1)含义: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 ①狭义:指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②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态度(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①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②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 ①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②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③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④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 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 (1)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 (2)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绿色学校: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1)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 ①设施: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 ②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③活动安排: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 一、判断题 1.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 2.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 3.绿色学校是指绿化面积较大的学校。( ) 4.绿色社区的参与者包括环境志愿者和绿色家庭。( ) 5.公众参与中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 答案:1.× 2.√ 3.×4.√ 5.√ 二、选择题 6.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 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既包括以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 7.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 A.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解析:选B。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就是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因为公众的参与会使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最终实现人地和谐。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纷纷制定对策。那么作为日本代表,下面由我来阐述本国观点,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是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人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将保护人权,因为这将减少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战略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因其地理、气候等因素,气候变化给日本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从战略高度应对气候变化。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是建立在环境和经济的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列为环境战略之首。 实施环境立国战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2007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该战略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的建设,努力把日本建成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国家。 创建低碳社会:因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化可能给日本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政府提倡创建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也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下面提出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 1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 2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 3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4引进《京都议定书》减排温室气体灵活机制 5加强减缓气候变化新技术研究

6加强绿化,减缓气候变化 7征收碳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8加强气候变化的观测、预测业务和有关技术研究 9提倡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10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气候变化的机制、高分辨率的气候摸式,研究气候观测新仪器,如,研究出同时自动测定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的仪器。 11评估气候变化对日本生态系统、农业、林业、水资源、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评估灾区适应性及其受灾程度等。 12海平面升高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因气候变暖引起日本海平面升高创百年最高记录。加强应对主要措施为加高、加固海堤、增建护岸设施及加强潮位观测等。从2004年起气象厅正式开展监测海平面升高业务。 综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将保护人权,因为这将减少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权面临的最大挑战,只要把握机遇,人类就能创造出《世界人权宣言》中梦想的国际和社会秩序。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教学设计) 赫章县实验中学王金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

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书: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浅谈城市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浅谈城市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发表时间:2019-01-03T14:57:47.1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尹明星 [导读] 摘要:当今,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城市环境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泗县环境保护局安徽宿州 234300 摘要:当今,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城市环境的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中地,同时也是环境问题突发的重要区域,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痛点。2015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强调,城市工作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心目标,一定要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会议还强调,城市治理要调动各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强调社会公众的决策参与权,引导广大市民开展城市管理和建设工作。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单独成章,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逐渐完善。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城市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成为环境治理和改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参与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就需要针对问题的根本加以解决,从而帮助公众更好的参与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1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基本概述 城市环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顾名思义,主要包括土地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供给。人文环境是通过人文活动所形成的,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等都属于人文环境的范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自然环境可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人文环境提供更为优质的自然环境。但是,人文活动的剧烈增加,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协调。对于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采用行政手段,由政府进行决策与落实。而城市环境公众参与机制将政府与公众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公众参与到立法、决策、监督的整个过程,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2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公开程度不足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政府管制型体制造成的。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政府大包大揽,存在盲目的随意性。信息的公开内容,是否公开,都是政府决定。再加上国内的环境保护法等只是针对环境卫生信息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于信息公开的方式和途径较少。这样所形成的低信息公开度,使得公众参与受阻。 2.2公众环保意识较低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丰富。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的作用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之间不同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形成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思想,不能意识到环境卫生对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公众的环保意识过低,给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提高其参与度。 2.3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城市环境管理主要采取行政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机制对于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其起步较晚,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尤其是行政管理机制的建立,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在当前的城市管理中,一些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等都是由政府执行的,公众的实际参与度不高,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管理组织形式的僵化问题。其次,在城市环境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行为规范性不强。尤其是公众参与往往凭借自身的意愿、经验而决定,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忽视了行政管理的程序规定,导致一些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的漏洞。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落实,需要相应的行政支持。而当前的城市环境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行政执行权在政府的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问题不平衡。 3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策略 3.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民众知情权 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应该完善信息公开制,让公众能够享有知情权,以便提高公众参与度。在一般的公共事物中,公众都处于弱势地位,对信息的掌握不够完全,这样很容易影响其积极性。所以,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需要公开相关的信息,将公众知情权体现出来。政府部门需要将信息公开性提高,将其作为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让公众自觉的参与其中。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相应的发布制度与披露制度,为公众提供全面的咨询,确保信息的透明化,以保证公众知情权。对于涉及到利益和权益等信息,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开,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制度,做好信息披露程序、方法和额内涵等规范,再配合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建立公众的环境卫生管理平台,确保公众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并且还可以借助平台听取公众建议,了解民意。在信息发布中,尽量使用百姓语言,避免政府与公众出现沟通方面的障碍,以便信息公开化得到全面的实施。 3.2加大宣传力度 实行城市环卫管理,其受益者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因此提高城市环卫管理工作水平的重点就是城市居民环卫保护意识的提高。积极进行环保宣传工作,有利于促进居民环保意识提升,使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宣传部门需要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加深城市居民印象,使其参与热情提升。在媒体宣传活动中,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城市环卫管理工作进行宣传:(1)积极展示公众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参与成果,充分公开政务,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信誉度,提升信任感,使公众认同政府工作,能够使城市环卫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调动公众管理热情。(2)扩大公众参与范围。要通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宣传使公众能够理解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其责任感,使公众管理主动性提升,对城市环卫工作进行自主管理。政府要增加公众参与途径,并针对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宣教,使公众环境管理认识水平提升,意识到城市环卫管理就在身边,从而自觉进行管理,使公众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管理效率。(3)由群众进行环境评价。群众的环境评价是一种具体的公众参与方式,在宣传工作中有着较好效果,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感,使群众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设计相关活动进行实践,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

3、监测与测量的审核 监测与测量的工作对象是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它体现在:对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运行控制进行监控,对环境表现加以跟踪,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在第一阶段审核时,通过文件审核,评价监测与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标准要求的内容,以达到对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及活动关键特性监控的目的;是否为环境因素控制要素提供监督作用,程序是否合理,与环境因素控制要素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记录或证据,监察组织是否评价了自身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应借助查阅记录和现场观察等手段深入审核监测与测量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文件执行,是否实现相应监督保障作用,对于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按不符合纠正与预防程序加以整改。 (三)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 持续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使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功能之一,对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审核使体系审核的重要任务。 审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对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符合情况; b) 法律和其它要求的程序文件与ISO14001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和实施情况; c) 环境管理体系中与法律法规相关的要素与ISO14001标准的符合情况。 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在第一阶段审核。 a) 在审核文件时,首先应确认该程序文件中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的收集范围符合标准要求,即应包括与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需注意不应只收集有关活动方面的法规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 b)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登录、保持法规的责任单位或人员,这是有效执行该程序文件的基本条件; c) 程序中应规定收集频次、途径、登录和更新的方法,这是保证组织持续获得最新法律的需要; d) 程序应规定识别方法、以及传达和执行的方法。组织在收集法规之后,一定要对法规进行识别。 e) 组织识别法规的结果,应在体系文件附件中列出相关法律、法规的清单,并做到正确、充分、无遗漏; f) 组织应列出相关活动、服务、产品与所应遵守的法规的关系,以使收集的法规能切实指导相关的活动; g) 组织的文件中应规定对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以判断体系是否能够实现环境方针的要求,实现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审核内容 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在现场审核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等,例如: a) 新建项目、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1.全球化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