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说文.序》看《说文解字》

从《说文.序》看《说文解字》

从《说文.序》看《说文解字》
从《说文.序》看《说文解字》

摘要:许慎通过《说文.序》叙述了汉代文字的基本情况,指出了东汉文字解释的错误。同时也记叙了汉字起源与发展,汉字内部规律,作《说文解字》缘由,以及540部首编排法则和文字发展趋势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说文.序;许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序》里记叙了许慎作《说文解字》的背景与原因,基本讲述了汉字的造字法与汉字内部规律等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我们了解《说文解字》这本书的重要窗口与必要途径。

一、汉字起源与发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将汉字起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庖牺氏,神农结绳,仓颉造字阶段。最后“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1]第四阶段展现出三皇五帝阶段汉字的形体与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非一层不变。

《说文解字.序》中“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八曰隶书。”[1]这里讲述了第四阶段汉字的发展变化中汉字由古文→大篆→小篆→隶书的变化过程。《说文解字》这本书中也采用了很多《易经》的观点,讲究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而汉字也同样不停的变化发展。

二、汉字的造字规律

在《说文解字.序》中讲解了汉字的基本造字规律《说文解字》对汉字的造字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归纳,可以说对人们了解汉字产生了巨大作用。

(一)汉字形、音、义相统一

汉字形,音,义相统一是许慎的首创,将汉字的形,音,义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共同构成了汉字。《说文解字.序》中“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1]这句话中许慎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认为仓颉造字起初是根据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

书者,如也。”[1]这里讲述的是形与声相联系,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字”,在竹帛上记录下来便是书。“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1]许慎充分认识到汉字的表意特征,认识到汉字据意绘形,同时具有表音性质,声,形,义统一结合。

(二)造字方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对造字法分为六种,这六种造字法贯穿了这本书的所有文字。这六种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对于这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范,但假借和转注还存在争议。

三、《说文解字》的创作原因

许慎创作《说文解字》是应事而作。针对当时汉代人们对于汉字的误解与错误,许慎便进行了改正。在《说文解字.序》中讲述了许慎创作《说文解字》的具体原因。

《说文解字.序》记载“世人大共非訾,……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予欲观古人之象。”……今亡也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使天下学者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1]这三句话讲了三点分别是儒生不理解含义而胡乱猜测,世人不懂不问,以及传承需要。这三点便是其写作缘由。

四、五百四十部首编排

在《说文解字》中部首有一定的编排顺序,并非任意妄为,《说文解字.序》中也明确的记载《叙》云:“其建首也,立一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毕于终亥,知化穷冥。”[1]可见,在《说文解字.序》中对《说文解字》540个部首排序原则进行了说明。

(一)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在《说文解字.序》中:“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于终亥,知化穷冥。”这里阐述了杂而不越,据形相连的基本原则,从一开始,以亥结束。这一点始终贯穿全书。

(二)深层结构,义联主导

许慎的“据形系联”的部首归字法,这种方法可以检索和揭示了汉字内部的系统性。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种形符就表示有意义的联系,这540个部首实际是540个义类。《叙》云:“其建首也,立一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1]这里包括字义、字形上的联系。

五、汉字发展趋势

从《说文解字.序》中可以看出在《说文解字》这本书中所体现的汉字发展的趋势。汉字从庖牺氏这一起源变化发展而来,可以说历经了及其漫长的阶段。《说文解字.序》可以看出两点趋势。

(一)形声相益

在《说文解字.序》中记录“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在这句话中可见汉字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图形,到与声符相结合。汉字只有象形的话功能是有限的,不能表达更多的事物,也无法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但是如果利用形声共同表达,那么它的滋生力量就会变得强大。

(二)由繁到简

汉字的形体是由繁到简的,《说文解字.序》中讲述了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初为古文后发展为隶书,字体笔画由繁而简,便于书写。汉字起始是繁琐难写的,但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对汉字进行简化,这也是符合汉字的发展历史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