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习题

3.1.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习题

3.1.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习题
3.1.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习题

典例剖析

【例题1】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①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②女娲炼石补云天,壮士淘金掘地穿。满面尘土人似鬼,一腔丹血气通仙。③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④股票行市指示器,开始痉挛地吐出一卷卷的纸条,电话机犯了不断嘤嘤发响的毛病。

(1)材料描写的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材料②描写的产业活动()

①受矿藏状况的限制②受运输条件的影响③与科技发展水平无关④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材料描述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解析: 材料依次描写的是农业活动、采矿、理发、股票交易。第(1)题,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第(2)题,采矿业受矿藏状况的限制,并受运输条件的影响。第(3)题,理发和股票交易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答案(1)A(2)D(3)C

【例题2】导学号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3)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解析: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2)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第(1)题,由题图可知,M公司员工不从事具体的提供面料、加工或送货上门的工作,A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M公司销售是依靠网络完成的,公司的产品销售必须依靠“信息交流平台”,D项正确。第(3)题,由题图可知,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配货仓库是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经营环节,而消费者是分散的,所以配送仓库区位选择最灵活,故选A项。

答案(1)A(2)D(3)A

课堂检测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南临深圳湾和大鹏湾,与珠海隔珠江口相望,是连接祖国内地和香港的主要纽带。深圳市民以外来人员为主,却创造了城市发展的

1.深圳创造城市发展奇迹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深圳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政策扶持

C.外来移民带来先进经验

D.气候适宜

2.下列不属于深圳奇迹的影响因素的

是()

A.与香港毗邻

B.交通便捷

C.旅游资源丰富

D.人才汇集

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工业企业之间的商贸联系日益频繁。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商贸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贸联系主要指区际贸易

B.国际贸易比国内区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C.商业区位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

D.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本国资本、产品丰富,国内区际之间流动十分明显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港口城市的一工业地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影响该地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燃料

B.原料

C.市场

D.劳动力

6.在该工业地域内布局汽车、造船等工厂,其优势主要是()

*

A.环境承载力大

B.铁矿资源丰富

C.劳动力成本低

D.生产协作便利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报道,重庆的长安汽车集团决定在南京近郊开发区投资生产“长安”牌小面包车。届时,将有38家汽车配套企业落户该开发区。

材料二南京某礼品公司加工组装芭比娃娃玩具,畅销美国市场,其原材料来自中东石油生产国,经过我国台湾成为半成品,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

(1)简析这38家配套企业同时落户南京近郊开发区的主要原因。

(2)芭比娃娃的产销过程反映了工业布局的特点是-------------------,其好处是。

(3)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地区的长安汽车集团巨资投向南京郊区是因为,芭比娃娃玩具加工组装也布局在该郊区,则是因为。

答案(1)共用基础设施加强生产协作;加强信息和科技联系;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益。

(2)分散布局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3)处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教师归纳】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地理《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湘教版必修)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 (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 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3、展示2006年我国、浙江省、宁波的三次产业比例图,让学生讨论这三外区域怎样优化产业结构?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如何?宁波的产业结构表明宁波在浙江省内的经济地位如何? 4、引导学生做课后活动1(P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知道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知道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了解到世界有七大洲,可分为十三个大区,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可分为四个地区。在高中阶段,我们又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比较下列两副图,分析归纳区域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板书】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相对性);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模拟旅行】暑假我们沿图中红线徒步旅行: ⑴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⑵说出沿图线路的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点拨】热带荒漠、茂盛的热带草原、凋零的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自然景观;金字塔、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塞伦盖蒂国家公园(300多万只大型哺乳动物)、维多利亚瀑布、黄金之都等。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 基本含义(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 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 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 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 济区、贸易区等。 E 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专题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热点考向预测] 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 (2015·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据表回答1~2题。 1. A.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 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 解析:选A。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2.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其主导因素是( ) A.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 解析:选B。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 (2015·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B.政策 C.人才D.市场 解析:选C。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解析:选B。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5.(2015·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教学设计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本节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及产液结构出发,让学生对区域的基本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1.业结构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域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2 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3 【教学难点】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概念及其主要动力。 ◆课前准备 ◆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我们在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在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通过观看“中国区域划分图”让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 板书:区域的基本含义 提问: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通常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的地域空间。那么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板书:区域的主要特征. 提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 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提问: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新疆长绒棉基地。 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如北京的政治文化功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自然景观特色。 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如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承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接下来我们看到课本第4页的活动1,请同学们从交通

《区域的基本含义》拓展提升B

《区域的基本含义》高考通关题组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这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2019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图(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美国 B.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美国

C.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大于中国 D.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 4.与美国相比,中国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 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0.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7—9题。 7.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②界线是模糊的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状()。 A.面 B.网络 C.点 D.岛 9.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高二地理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 ? ? ? ?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 ?? ? ?? 种植业 ?林业 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 ?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 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

名校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学时难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 【讲授】 【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 (生):依次为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 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 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七)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

考点集训(二十七)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对应学生用书p293 一、选择题 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D)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 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 [解析]由都市圈(区)的涵义可知,都市圈(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频繁,得益于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和发展。选项D正确。 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A)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 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 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 [解析]都市圈(区)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选项A正确。 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江城”出处可以追溯到唐朝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

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长江将武汉分割成南北,汉水将江北分成了汉阳与汉口。下图示意武汉市交通概况。读图完成3~4题。 3.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C) A.按综合指标划分B.没有明确的界线 C.地形以平原为主D.为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是按行政指标划分的,有明确的界线,处于江汉平原,故汉阳和汉口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4.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B) A.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B.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C.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D.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 [解析]桥梁起沟通作用,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说明武昌和江北间因长江阻隔,联系不便,故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并不是对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自然地理分异是指自然要素的差异变化,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环境有诸多相似之处,故该建设不能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地域文化差异因多种因素形成,武昌和江北的地域文化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这并非仅仅因长江的阻隔而成,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会促进两地间文化的融合,并不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故选B。 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5~6题。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完整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 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活动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难点 1、区域的基本含义; 2、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 【学生回答】国家、省、市、县等,还有气候区。 【教师提问】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结论】 A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如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塔山风景区、莱美工业区等。好吧,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区域的概念。 板书一、区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概念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地球分为几个热量带?怎样划分? 【学生回答】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或明确或模糊的边界。例如,一个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的区域。一个工业区的区域等等,这就是区域的有界性。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

(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包括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⑳服务业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探究材料】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

第一节区域地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区域的含义。 ●课标解读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一个区域图,用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区域的主要特征”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区域空间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2、3;③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区域产业结构”并完成【思 考交流】4。→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3活动讲解研析“区域的基本特征”。 ↓ 步骤8: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 步骤9:教师通过教材P6图1-10和【例3】讲解研析“如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步骤10: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第6题。→ 错误!

(见学生用书第1 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最新11区域的基本含义汇总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够独立完成本节的预习自测,自我检查预习效果,总结知识和能力缺漏,学会运用趋于对比的方法分析区域问题。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学习内容 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熟练掌握区域的基本含义、主要特征基础知识,区域的空间结构的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注意扩展记忆。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

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填空,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区域是指。 2.说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关系和形式。 说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是指; 2、请说出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3、读课本图1-10,说出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1.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限的是 A .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的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4.下列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 .旅游业 B .林业 C .建筑业 D .商业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高二地理《1.1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Region )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1)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区域的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模糊,如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新-课-标-第- 一-网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如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E、区域内部有着共同职能的功能区。如城市中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从地域范围(空间尺度)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到大洲和大洋,小到一个具体的地方。 例如:在中国,大尺度的区域,可包括几个甚至几十个省区,如长江沿岸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中等尺度的区域,可包括一两个省区及相邻的部分省区,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可以是一个省的部分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小尺度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2、区域( Region ) 的主要特征 (1)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小结:区域界线有虚有实;内部相对一致,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具有一定特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页的活动题的第2、3题 方法点拨:如何归纳、描述区域的地理特征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2. 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地形(地势)、河流(水文、水系特征,补给类型,流量变化,水能蕴藏)、土壤、植被。 3. 人文经济特征:工业和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域特点、城市 交通、人口、资源和能源类型、特点、分布。 练一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某旅行者骑山地车进行非洲探险游。下面所述是该旅行者在途 中遇到的情况,请判断其说法是否可信: A.6月份,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出发时(图中①),当地 烈日炎炎,晴朗少雨。() B.7月份行进在撒哈拉沙漠中(图中②),时常能看到波巴布树。 () C.来到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图中③)遇到多雨天气,几乎每天下 午两三点天空即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X k

区域地理的基本含义

绥化七中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编制人:王影审核人:张国荣 授课日期:月日姓名:班级:编号:第周号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掌握: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知道: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学会:划分我国三次产业的 学习重点与难点: 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与差异 【知识梳理】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什么是区域?。 2、区域有什么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有虚有实)(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3)区域具有一定的、和。(4)区域之间是的,一个区域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区域的四个特征记忆法:“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二、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读教材P2-3页图,说出四幅图所在省区、气候类型。 2.观察教材P4图5-7,分析三地在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方面的差异。 【合作探究二】: 阅读教材P4-5页图8-9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并谈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重点】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等。 (3)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差异【难点】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 (2)反之,可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合作探究三】:总结教材P7表 【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 ) 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 3.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 A.真实性 B.区域性 C.季节性 D.整体性 5.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6.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 )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 7.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8.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 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概念: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有显著的。 4、区域具有一定的。 5、区域之间是。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和。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活动、城市化水平、和等。 3、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和。 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状有:、、、和。 5、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呈现状,交通运输线路呈现状和状,城市和工业呈现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呈现状。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3、完成P4活动题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完成P5活动题2: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一、单选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