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起学《论语》15.21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起学《论语》15.21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起学《论语》15.21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起学《论语》15.21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起学《论语》15.21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一起学《论语》15.21

卫灵公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白话】

孔子说:“君子责求于己,小人责求于人。”

【释词】

求:责也,指责备、责求。《注疏》:“此章言君子责于己,小人责于人也。”

诸:之于。

【先贤精义】

谢氏曰: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

杨氏曰: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疾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

《论语稽》曰:行有不得而反求诸己,则其责己也必严;违道干誉而望人之知己,则其责人也必甚。其始不过求己求人一念之别,其终遂至君子小人品汇之殊,人不慎之于所求哉!

《论语点睛》曰:识得自己,自然求己。小人只是不知自己耳,哀哉!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用心之不同也。人必有所用其心,而品即于此分焉。君子凡事皆反

求诸己,如学问暗修之功,惟求自慊于心,即获上信友之事,必不由他途而进。盖兢兢然恐阙失在己,而未尝自宽也。若小人凡事妄求诸人,德不加修而违道以干誉,情偶有拂而任私以推怨,盖戚戚责备于人,而未尝自反也。夫求诸己则可以成物,求诸人适足以丧己。均一求也,而君子、小人悬殊如此。

唐文治曰:君子无所求于人,惟求在我之学而已。小人反是。求己而得益修,求人而心益鄙也。

《四书诠义》曰:求诸己者,凡事只求自尽,见得尽伦践形皆己正当事务,不可不求,而穷通夭寿俟之天,用舍毁誉听之人,于己无与也。然非勉为也,必求自尽,心始安耳。若著一念勉强,则故为隐晦,与求诸人者同。

云门隐者按:求诸己而尽己,听天而顺命。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释》《论语大义》《论语稽》《论语点睛》《四书解义》《四书诠义》。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简答题及答案

《君子之风》 一、核心解读: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文献如《尚书》《诗经》中就已提及。它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者,当时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孔子借用了这一称谓,并赋予它新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培养人才的规范标准,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在《论语》中前后总共有一百多处提及“君子”。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纵观全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文”和“质”兼美。所谓“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谓“质”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 先说“质”。具体要求有: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甚至“杀身以成仁”。二要见利思义,视不义之富贵犹如浮云。三要安贫乐道,乐以忘忧。做到不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心胸广大,意志坚毅。君子不可以不弘毅,当自强不息。 再说“文”。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孔子自己身体力行,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文”的杰出代表。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从孔子的这句话可知,君子之道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仁、智、勇。 与君子相对的便是小人。小人贪生怕死,贪图享乐,见利忘义,患得患失。孔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认为这种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二、名句填空: 0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02·君子喻于义,。★ 0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贤哉,回也!★0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0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 06·知者乐水,。知者动,。,仁者寿。”★07·曾子曰:“,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不亦远乎?”★ 08·子曰:“志于道,,依于仁,。” 09·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既得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0·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知者,勇者。”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三、字词注音: 孙.以出之(xùn)恶.衣恶食(è)曲肱.而枕(gōng)知者乐.水(yào)鄙.夫(bǐ) 仁者乐.山(yào)驷.不及舌(sì)虎豹之鞟.(kuò)何以文为.(wéi)一箪.食(dān) 从下列句子中提取成语,并解释: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现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一起学《论语》15.6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一起学《论语》15.6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一起学《论语》15.6 卫灵公篇——言忠信,行笃敬 【原文】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白话】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做事要笃敬,即使是不通教化的地方也能行得通了。说话不忠信,做事不笃敬,即使是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看到这几个字罗列在眼前;坐在车厢里,就看见这几个字倚在衡木上。像这样才能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衣服的大带上。 【释词】 问行:问怎么行得通。《论语稽》:“行,犹行路之行。问行者,问如何而后能行也。” 笃:厚也。张栻:“笃敬者,敦笃于敬也。” 蛮貊:形容教化不通、文明未开化之地。蛮,南蛮。貊,北狄。 州里:此处指本乡本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钱穆:“州里近处,文化风教相同;蛮貊远,文化风教相异。”《注疏》:“必当言尽忠

诚,不欺于物,行唯敦厚而常谨敬,则虽蛮貊远国,其道行矣。” 参于前:累积在前。参即“厽”,累积。 舆:车厢。 衡:车前横扼。韩愈:“人自忠信笃敬,坐立不忘于乘车之间。” 夫然后行:忠信笃敬,念兹在兹,斯臾不去其身,则可以行于天下。《荀子》:“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书诸绅:书,写。绅,大带之垂下者。唐文治:“古圣人造书契,契用刀刊,书用笔录。”钱穆:“以孔子语书绅,欲其随身记诵而不忘。”《注疏》:“佩服无忽忘也。” 【先贤精义】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也。”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 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君子用人是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小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工作上,功夫要用来取悦上司。进一步来讲,小人靠这一套若能成功,在官场一帆风顺,那些被取悦的在上者,自然也都不是君子。 君子小人之辩不是学问,是常识,人皆能懂,然莫能奈何。这一点,孔子已经懒得重复。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语句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为政第二 1.子曰:“君子不器。”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而上,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

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里仁第四 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十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第五 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雍也第六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述而第七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十四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译文: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论语·颜渊》)★译文: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译文: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子曰:“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五年级必读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1.《论语》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 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 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 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 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 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 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优选稿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浅谈 摘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 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观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部儒家的经典以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孔门师徒对于社会各个现象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构成了统领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行为规范,也成为中国文人世世代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纲领。在 《论语》中多次论及了“君子”,并从各个角度加以阐明,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可以说对“君子”这个概念做到了全方位的诠释。然而君子一词发展到今天仅仅保留了它最初含义的一部分。下面就以《论语》文本为中心,以“君子”一词为切入点,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孔子对“君子”的界定等方面来探析孔子思想体系中至为重要的“君子”观的来阐述孔子的“君子”观。 在《论语》20篇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到末篇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可谓是首尾呼应,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不断深化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一词虽非孔子首创,但《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重新阐释和再 次规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 一、“君子”的修进之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自我小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不知而不yùn()为人móu() 学而不思则wǎng()思而不学则dài() 曲ɡōnɡ()而枕之博学而dǔ()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6.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9.选文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片段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君子”二字,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尽管对于这一片段的解释存在歧义,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话中针对君子提出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君子在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仍需心存宽容,不怨恨、恼怒他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德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一片段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这里说到这个是与前面两种做法进行对比,君子既不是那种尽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好造反的人。 君子需要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即需要施行“仁”道,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则是施行“仁”道的基础。有了“仁”道,治国做

人的原则也就不用担忧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片段是对君子德行的一个具体说明:君子要求庄重,才显得威严。君子要学习才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君子要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君子有了错误也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从这些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这种理想人格全部赋予到了“君子”身上,不仅仅从外表举止上对“君子”进行了要求,还从内在根本道德层次也作出了具体要求。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片段也是对君子道德的具体要求:作为“君子”,要做到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还要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不断地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算是好学的。 孔子要求君子不要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质享乐方面,而是更多地从精神层次上追求塑造完美的德行,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为政篇】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这一片断尤其短小,就四个字形容“君子”的特点——“不器”,即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君子为何不能只有单一的用途呢?因为孔子将自己对人格、政治

浅论《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

摘要:读《论语》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关于“君子”、“小人”的比较性语句。不同时代的君子与小人,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而孔子本人更是在《论语·雍也》中对子夏说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上升到了不同政治路线的高度。那么在《论语》之中,君子与小人又各有哪些特质呢?君子儒、小人儒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本文将归类《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进而论述君子儒与小人儒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君子;小人;对比; 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下我们常说的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而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然而在先秦儒家著作里,“君子”、“小人”的字却又不同的含义,并绝大多数时候“君子”、“小人”对比使用。例如《论语·宪问》中提到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论语·阳货》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等等。然而,孔子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君子与小人,他们之间又到底分别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君子”、“小人”的根本性区别-阶级社会分工 “君子”与“小人”的意义,最初应该来自于宗法制下,对于贵族与平民的区别性称呼。《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曾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意思是“小人”负责尽力工作,而“君子”负责用心统治。由此可见,“君子”与“小人”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小人”为“君子”提供劳力,而“君子”则管理着“小人”。换句话说,在经济上,“君子”与“小人”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则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统治者与被统治折的关系。如我们所知,春秋战国是我国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生产资料逐渐私有,“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定义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孔子作为宗法血缘制的维护者,继承了这种思想也是时代的产物。从“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中即可看出,“小人”在孔子心中根本不配拥有儒家的“仁”的思想,这也是孔子不可避免拥有的时代局限性。 二.“君子”、“小人”的精神境界 但凡是一门显赫一时的学说,必然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内涵,更何况是《论语》这种经久不衰的经典。墨家有“兼爱”、“非攻”、“尚贤”,道家有“任性”、“无为”,而儒家,则以“仁”、“礼”以及“义利观”等著称。如前文所述,在“仁”方面,孔子认为,即使“君子”中也有达不到“仁”的境界的人,而“小人”则是根本连一点具备的可能性都没有。至于“礼”,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将“小人”与“女子”相提并论,均是属于难以养成“礼”的德行的。虽然关于此句“女子”的理解,历年来分为“女”通假“汝”,“女子”即“汝子”,以及“女子”即“女性”这两种解释。但是无论真实释义如何,“小人难养”都是既定事实。至于“义利观”,《论语·里仁》中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将“小人”判下了死刑。《论语·述而》孔子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众所周知,孟子的“舍生取义”说也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直接继承。追求义的“君子”与追求利的“小人”,相比之下,“小人”毫无疑问又输了一筹。 总之,由于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阶级差异,“小人”在精神境界上根本不可能

论语之君子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真的是非常丰富,每读一遍都有好些新的体会,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共鸣的是篇中一些对“君子”日常行为处事的叙述。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既要有“质”,也要有“文”。“质”是通过自我修身获得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一个叫司马牛的学生问孔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在内心经常反省自己,没有愧疚,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表现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文”是通过好学来获得真才实学和知识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质”与“文”的关系中,孔子认为:“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就是说,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困难。在人生的追求中,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修养。 人生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内在都有所提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人生的起点还是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仁、知、信、直、勇、刚等人生各种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三十而立”重心在“立”字。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到了不少知识,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2、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

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3、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由啊!井得德的人太少了。” 4、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5、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课外阅读】《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 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24 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以君子和小人作对比,约十三四次,绝大多数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一类的简单句子。孔子教育学生,首重德行,所以论到君子修养的地方最多,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这里面很有趣味的一个说法,是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须博学广通,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子贡在弟子中最聪明,学业一流,为孔子所喜爱。子贡也终生敬仰老师,孔子过世,弟子依礼守墓三年,惟独子贡守了六年。公冶长篇第四章,子贡问孔子,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汝,器 也。” 问是何器,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祭祀时盛放粮食的竹器,上头饰以美玉,相当尊贵。孔子比子贡为瑚琏,意在赞赏他的资质美好。可是瑚琏再华丽,仍然是器呀。 有了孔子所说的不器,老子的大器晚成倒显得小气了。既然不器,还管它是大是小?孔子说:“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能找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试探考查君子,但君子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相反,小人担不了大任,小事情上却能够玩得滴水不漏。 孔子周游列国,阅人多矣,对于领导者层面上的君子小人,认识深刻,故曰:“君子易事而难悦也:悦之不以道,不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悦也:悦之虽不以道,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话怎讲?在君子底下做事很容易,讨好他却难。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讨不了好。 小人正相反。为什么说在君子底下做事容易,在小人底下做事难呢? 1/ 2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论语:《卫灵公篇》全文 【导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 一、“君子”风范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读《论语》—辨君子与小人 曾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己虽不想报国治天下,但也想把《论语》通读一遍,最起码修修身,但一看才知道,它太杂,太散了,一句一句的,自己很难系统起来。 单从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看看吧。论语中多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而且是对比着提出的,让我们看出孔子对于人品的评价标准。 《为政》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大概是说,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但是不团结。这些很好理解,想当年,毛泽东、李德、周恩来等人关于革命的理解有的相同,有的不尽相同,但他们依旧团结。但在国民党内部,军阀之间互相猜忌,也互相利用和勾结。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恰当,但一直就觉得像周恩来、毛泽东那样的共产党人是真君子。 《里仁》里,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心里总是想着道德、法制和正义,小人则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土地房产和利益。呵呵,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小人哦。 最有名的的当属《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坦荡荡好理解,而“戚戚”的解释是“忧惧的样子”整句话的就是,君子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而小人经常会心术不正的干一些坏事,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也拍遭到报应和报复,所以常常担惊害怕,心神不定,忧愁恐惧。 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和谐相处,相互协调,但不会盲目的追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小人可能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但不会相互协调和谐,想来还是只顾眼前利益之故。

在《子路》中,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神态自若但从不骄傲,所以人们拥护他,而愿意接近他;而小人常常趾高气扬但是内心并不坦然,所以人们反感他厌恶他。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等等。孔子在那么多年前的古代就对于君子和小人做出这么高明的判断,真真不愧为万世师表、一位圣人! 掩卷一叹:多学经典吧,前人之述备矣!

国学宝典《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原文翻译 卫灵公第十五【原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读《卫灵公篇第十五》随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卫灵公篇第十五》随感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顾兴乾 作为现今浮躁社会的一员,在读《论语》时,对于孔子相对而言比较散的言论,我也试图找到能代表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能为自己所实践的内容,一直比较困惑,感觉孔子的要求自己难以企及。直到邂逅《卫灵公篇》中这句15·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清人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曾在堂内写下这样一副对联:“璧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呀,宽恕是一种风范,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精神一定充实,心灵一定纯洁,灵魂一定美丽。在这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符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如此,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 反观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能有中心灵上得契合之感?他讲的就是宽恕之道。学会宽恕的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更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他为具体的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展现了他伟大的恕人之道。当别人伤害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否像金大中总统那样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 古语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何不能宽恕呢?宽恕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个胸襟的。由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个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少的女儿,可这位医生仍然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胸襟?记得一本书上说过我们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求充满内心:有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就没有容身之处,这就是宽恕,也是一种如此高洁的爱。 其实,爱与宽恕像是一对双胞胎,有宽恕就必然有爱,没有爱也就没有宽恕。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不容易,关键是心灵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人生路漫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君共勉! 2020.6.18于新世纪嘉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