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出身于教师家庭,幼年在学校时被认为是个感觉迟钝的儿童,但他非常喜欢在校外作种种观察,爱好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他没有读过大学,独立自学成才,主要成就在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方面。他没有亲自办过教育,仅在学校里做过短时间的代课老师,可是他对培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著作都研读过,并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从1854年到1859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等教育论文,后汇集成《教育论》出版。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陆续出版《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等书,合称《综合哲学》。

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英国。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列宁主义即将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斯宾塞既没有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同情劳动人民之心,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辩护。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力图从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各个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在哲学上,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以“确实的”知识和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臆断和空想。但又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宣传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认为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他企图以此调和科学与宗教,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这显然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方面,斯宾塞从庸俗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受进化法则的支配,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为资产阶级的殖民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作辩护;同时又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缓慢进化而无质的飞跃,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头脑”,劳动群众则是“手足”,这样一来,“手”、“脑”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十分自然和应该了,而且“头脑”应该受高深教育,“手足”只须劳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显然,这合的是资产阶级的情理。另外,斯宾塞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不能有无限的个人自由而影响整体,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却又首先依赖于个体细胞的更新与发展,即依赖于国民个体的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将个人功利放在首位,社会需要放在其次。这种观点,就是斯宾塞据以划分人类五种活动、确定五类教育和五类课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斯宾塞以其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倡导与推动科学教育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早在15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就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快,人们又力求把科学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科学的巨大进步,发明的频繁诞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也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从弗兰西斯·培根的时代起,近代科学教育取得了缓慢的但是稳固的进步。在德国和美国,科学早已先后进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可是在英国,由于始于文艺复兴的,以希腊文和拉丁文

的文法、伦理道德、宗教科目为课程内容的古典主义传统教育的势力特别强大,自然科学的成果一直未能反映到学校课程中去。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大学教育已丧失了它们从17世纪起由培根带来的极大声望;英国的中学教育也没有因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经济上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至于英国的初等教育,直至1865年,还没有任何方面与科学知识的新世界有关系。这种状况与英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形成尖锐的矛盾。当时的英国已成为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而这一时期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例如出现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斯宾塞目睹这一切,他敏锐地看到“生产过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学化……科学知识就应该同样快地成为每人所必需的”(斯宾塞著:《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20页)。在这一历史条件下,英国的教育非改革不可。斯宾塞在其第一篇教育论文《智育》中论证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教育应适当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他尖锐地批评当时英国古典主义教育的课程内容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大声疾呼:要从以拉丁文、希腊文为教育、训练工具的古典主义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提出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他说,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斯宾塞著:《教育论》,第15页)。所以科学应该进入学校课程之中,科学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建立实科中学。

事实上,大约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始,英国的教育界就进行着是否应该实施科学教育的争论。在这场持久而激烈的争论中,许多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享有较高的科学声誉的人士,例如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Huxley),都赞同并领导了实施科学教育运动。其中,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抨击最激烈的,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明确的,对三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改革者的合理思想表达得最清楚的,就是斯宾塞。

(二)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和智育

1.人生活动的分类

斯宾塞根据资产阶级社会学观点,把人生活动分为五大类,并按他们对个人生活的重要程度排列如下:①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③目的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生活中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2.知识的价值标准

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论的一贯主张。斯宾塞和他前辈主张的不同之处在于教给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如何确定知识的价值标准。

(1)斯宾塞把实用价值作为衡量知识的重要性的首要标准,他尖锐地批评当时英国学校课程的非实用性,只把那些装饰性的知识放在第一位,“什么能获得最多的称赞、荣誉和尊敬,什么能取得社会地位和影响,怎样表现得最神气”,什么知识就最有价值(斯宾塞著:《教育论》,第4页,43页)。他指出,这完全是由绅士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了,生产和科学进步了,资产阶级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能够精心经管和管理工商业的人才,因而知识的价值标准也应随之改变。他提出,为生活做准备的知识价值最高,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每个人怎样生活,只有科学才能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所以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科学,“这是从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那个叫做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为了正当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解释过去和现在的国家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须的不可缺的钥匙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的学习还是科学”(斯宾塞著:《教育论》,第4页,43页)。

(2)知识的比较价值。斯宾塞认为,为人类生活做准备的知识,种类繁多,因此在浩翰的知识海洋里,要确定哪一种知识对我们最有用处。他非常赞赏培根提出的知识的比较价值论。斯宾塞列举许多事例说明任何一门学科学了以后多少都会有些好处,但有的学科学来费时,得益却不多,因此应该力求把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教育方面在编订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应依据知识的比较价值,确定某一学科在课程中的地位。经过比较,科学最有价值。应该认为,这样一条确定课程的原则,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是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

(3)知识的训练价值。学校的课程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实用价值,还要研究知识在训练心智方面的价值,这是斯宾塞对知识价值论的又一看法。他曾指出,获得任何一种知识都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在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的效果。斯宾塞强调,科学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更大,因为科学所表明的观念联系是符合事实的。又因为科学所表明的关系多是因果关系,学生理解了事实的因果关系就较易进行推理和判断,而且也易于记忆。

斯宾塞在论述知识的实用价值和训练价值的相互联系时指出,不是有的课程专门增长知识,有的课程专门训练心智,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自然的巧妙节约的原则”。他认为,应该“在获得那些调节行为最有用的各类知识中就包含了最适宜于增强能力的心智练习”(斯宾塞著:《教育论》,第37页)。也就是说,通过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慧能力。

(4)知识的教育价值。斯宾塞还肯定了科学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他反对让学生接受毫无疑问的定论、规则;反对让学生学习空洞的教条。因为科学要求用理智去判断事物,所以科学教育人要用科学态度对待事物。他认为,科学能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独立性,而人的独立性是人的“品质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因素”。当一个人的学习尽量在独立研究的方式下进行,还可以锻炼人的坚毅和诚实的品质。所以,科学知识具有教育价值。 3.课程分类

斯宾塞经过论证,确认符合上述四个方面的标准,最能满足人生五类活动的需要的知识便是科学。于是,他指出了一个以科学为中心的门类繁多的课程体系。

(1)为完成“准备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需要学习生理学、卫生学等。因为这类活动对人的重要性最大,所以这些学科在课程中居首位。斯宾塞说,使人健康地生活重于任何事情,因此关于“生命规律的知识比任何其他知识都重要”(斯宾塞著:《教育论》,第71页,31页)。

(2)为完成“准备间接保存自己的教育”,除了必学读、写、算之外,还必需开设逻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和社会学等,这些学科都是直接为参加生产和交换、间接维护自己的生活而开设的。

(3)为了准备从事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生活,斯宾塞认为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外,还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否则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知识,便不能很好地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4)为完成“准备做公民的教育”,要开设历史学。斯宾塞认为,作为一个公民,要履行社会义务,必须知道他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及发展,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要求在历史学中着重介绍“国家成长和组织的知识”,还应阐述生产制度、生产工艺和文化教育的情况。他称之为“描述的社会学”。

(5)为完成“准备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还要开设美术、音乐、诗歌等课程。斯宾塞虽然崇尚实科,但他不止一次地歌颂文学艺术的作用。不过,他认为文学艺术“在生活中既是占闲暇部分,在教育中也应该占闲暇部分”(斯宾塞著:《教育论》,第71页,31页)。这是基于他的反古典的立场的,当然,这种说法没有把文学艺术看作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没有看作美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缺陷。

斯宾塞将课程分为五大类,但并不否认其间的联系,对一般学生来讲,尽管某些科目是头等重要的,但并不要求在任何一方面都造诣很深,也不是只要求注意最重要的某几门课程,而是要注意所有方面。对有些学生来说,善于学习某些方面的知识,就可能成为他一生谋生的手段。总之,五类课程都要求学生学习,而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

4.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方面,斯宾塞的中心思想是强烈反对旧式教学中那种机械背诵、压制儿童心智发展的做法。赞同并宣传了裴斯塔洛齐要求教学应顺乎自然地发展儿童心智的基本主张,提出了“自然教学”的问题。斯宾塞认为,在教学中要找出儿童能力自然发展的次序,据以供给所需的知识,同时注意给儿童提供练习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各种教学的实践在学习一定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关于教学方法,斯宾塞提出了不少合理、精辟的见解,但是在许多地方他是从资本主义生产自由发展的法则出发来论述“自然教学”问题的。

依据上述的基本见解,斯宾塞主张:教学应该从具体到抽象,从正确引导儿童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入手,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经验的知识,然后再进入推理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因为“必需先有实践,再加上积累的经验和经验的概括才能有科学”(斯宾塞著:《教育论》,第62页)。教学内容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从粗糙的概念开始,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清楚起来,因为心智的不断发展一个从不准确到准确的过程;教学要考虑儿童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兴奋中接受知识,因为儿童的自发活动都是在追求乐趣中进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少讲,多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使教学过程尽量成为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推理的过程,成为鼓励儿童个人发展的过程。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发现法教学”的提倡者之一。

但是,斯宾塞完全接受了孔德的“全科教育”学说,从而反映了他的教学思想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主义性质。孔德认为,自然科学依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顺序发展,表明人类依次认识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有机界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总结基本上是符合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但孔德把这一总结机械地用于安排教材和教学顺序,要求“不到每一门科学完全教完之后,不教别种科学”。恩格斯对此批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机械主义的见解,把各种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机械地割裂开了,从而使“一个基本上正确的思想被数学地夸大成胡说八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3页)。

三、斯宾塞论德育和体育

(一)论德育

斯宾塞的道德观有着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他说:“一切道德的理论都公认:一种行为,如果它当时的和日后的

整个结果是有益的,就是良好行为;而一种当时的和日后的整个结果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行为。归根到底,人们是从结果的愉快或痛苦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斯宾塞著:《教育论》,第91页)。他甚至认为,如果偷盗使小偷和失主都感到愉快,那么偷盗也就不算是一种罪恶。这种道德观抽掉了道德的阶级属性,否定了衡量道德行为的真理标准,只强调行为结果所造成的苦乐,不问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违反了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斯宾塞在当时正是以这种实用主义道德观为统治阶级反人民的行为和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辩护的。

在德育方法方面,斯宾塞继承了卢梭的“自然惩罚”论,并结合他的时代与英国的具体情况给以充分的论证。他反对家长粗暴地管教儿童和学校对学生的暴力控制,认为只有用儿童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必然反映和后果教育儿童,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才能取得最有益的效果,这样做可以使儿童自然地掌握正确的因果概念,取得对行为正确与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儿童的自然成长,同时由于“自然后果”的惩罚较之人为的惩罚具有公正的性质,因而不会影响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这种自然后果教育的原则下斯宾塞要求家长和教师对儿童要少命令、少管束,耐心对待儿童经常表现的缺点,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受到教育,使他们从预见的结果中学会自治。斯宾塞告诫教育者说,正确地进行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教育者必须努力了解儿童,要能忍耐、自制,具有教育机智,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改进教育方法。应该承认,这些论述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当然,斯宾塞的德育方法论渗透着英国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主义,同时把自然后果的运用夸大为德育的中心原则也是不科学的。

(二)论体育

斯宾塞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出发,以资产阶级的生活内容为基础,讨论了体育问题。他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即民族繁荣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它的每个成员首先都应“成为一个好动物”。斯宾塞认为,不仅战场上的胜负常取决于士兵的体质,就是商业竞争也部分地决定于生产者的体力。所以他十分重视年青一代的健康和体育,呼吁人们注意这一问题,要求使幼儿养育与学校的体育制度符合现代科学原理,让英国的儿童不只在心智方面,而且在身体方面都能经得起现代生活中的竞争的考验。

斯宾塞认为,当时儿童的体育在各方面都有严重错误,“错在吃得不够,穿得不够,运动不够(至少女孩子是如此)而用脑过多。从整个制度看来,倾向是要求太苛:要得太多,给得太少”(斯宾塞著:《教育论》,第151页)。他说,在整个儿童期和青年期中,生长也是其他一切必须服从的最高要求”,这“就决定给的要多,取的要少”,应该“依照生长的速度来控制体力和智力的运用”,“只允许按照生长变缓的程度来增加身心活动”(斯宾塞著:《教育论》,第151页)。根据生长的自然法则,斯宾塞要求注意正常的饮食规律,不让儿童吃得过多过少,儿童食品要讲求质量和多样化;儿童的衣料要好,但不宜穿得太多,应以御寒为度;儿童应多运动、多游戏,游戏作为儿童自发的、自然的运动较之体操有着本质上的优越性;儿童不宜过多地学习,以免用脑过度,尤其是女孩子,过度学习会造成形体不美等等。可见,斯宾塞的体育理论直接述及人体的养护与锻炼,他从对人体的实际观察得出不少有意义的结论,加之当时生理学、医学的发展,使他的理论中包含着许多符合人体自然发展规律的见解,这些都是有益的。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1.如何评价斯宾塞对孔德未能真正坚持客观性原则的批评? 答:(1)斯宾塞认为,孔德的学说不是关于社会客观性研究的学说,而是从主观性出发,实质是对社会的主观方面展开研究的学说。斯宾塞指出:孔德所倡导的目的是对人的概念的进步作出完整的回答,而他的目的是对外部世界作出全面的回答;孔德认为各种思想具有必然和实在的继承关系,他却认为各种事物具有必然和实在的继承关系;孔德希望弄清自然知识的起源,他是要弄清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构成。孔德研究主观,斯宾塞研究客观。 (2)在斯宾塞看来,若想对社会进行真正客观地研究,首先必须面对真实存在着的社会有机体,而不是面对作为社会有机体附带的思想状态。只有把个人存在、群体活动和社会组织都看成像生物有机体一样独立于人的思想的外在存在,才能真正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客观地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进化。 (3)斯宾塞认为,坚持对社会展开客观性研究更重要的是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成见。但避免主观性的干扰,寻求社会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是难以办到的。因为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行为来完成的,当在一定条件中开展研究活动的社会学家面对在同样条件中存在的人或人群时,因利益、处境、传统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者的情感、意志、评价就会同被研究对象发生错综复杂的联系。 (4)斯宾塞认为追求客观性的理论往往要排斥个别性,只有在同类事物的一般性上成立的知识才具清楚的客观性。 一般说来,强调客观普遍性、排斥主观个别性的社会理论,往往忽视社会个别存在,而专注于社会普遍规律的研究。斯宾塞与此不同,他在强调客观性前提下,不但没有过高估计

社会普遍规律的作用,反而高度重视社会个别性的研究。 (5)斯宾塞的理论出发点是排除或忽视个人情感、意愿等主观因素的客观个人主义。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6)总之,同孔德相比,斯宾塞追求的客观性确实要彻底得多,因为他不仅主张克服研究者的主观性,而且还排斥研究对象的主观性,并且把这种客观性追求扩展为对社会的自然主义态度或不干涉主义态度。 2.怎样评价斯宾塞提倡的政府对社会生活应当采取不干涉的自然主义? 答:斯宾塞不赞成像孔德那样试图以社会学理论来指导和管理社会,他主张对待由个人活动构成的社会,应当像对待自然那样顺其自然,而没有必要采用种种政府行为来干涉社会过程,他指出:“一位著名学者认为干涉自然秩序不知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他说的能适用于低于人类的自然秩序,那么就更能适用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自然秩序。”斯宾塞崇尚个人自由,认为一个好的社会是个人按照自己的利益达成契约而形成的,如果个人不受政府束缚而像其他生物那样竞争求存,社会将在不断的优胜劣汰中而趋向进步与和谐。 3.怎样理解斯宾塞关于社会分化的理论? 答: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有机体一样,其成长与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过程来完成的。社会有机体增长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增大和功能增强。斯宾塞更注意的是后者,他首先从社会功能的增强与分化人手讨论社会有机体增长。他认为,引起增长的原因是物竞天择。 (1)社会成员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有效方式是其职能的专门化。只有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社会成员才能在社会竞争中保持其他成员难以取代的优势。斯宾塞所说的社会有机体的增长,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和机能膨胀,而是因竞争推动的社会成员专业分化和社会结构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以其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讨论了资产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斯宾塞反对劳动人民受教育,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保守性。但是,他的教育理论总的说来正好适应了各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广泛的传播。 由于斯宾塞所生活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繁荣发展的阶段,时代的前进、工业技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迅速发展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得到反映,同时由于斯宾塞吸取了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历代教育名家的自然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他的教育理论有着许多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在方法论方面更是如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近代教育家中,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可以认为,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其人 斯宾塞(1820—190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科学教育的倡导者。斯宾塞出身于教师家庭,幼年在学校时被认为是个感觉迟钝的儿童,但他非常喜欢在校外作种种观察,爱好数学、机械等自然科学。他没有读过大学,独立自学成才,主要成就在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方面。他没有亲自办过教育,仅在学校里做过短时间的代课老师,可是他对培根、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著作都研读过,并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从1854年到1859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等教育论文,后汇集成《教育论》出版。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陆续出版《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等书,合称《综合哲学》。 斯宾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的英国。这时候,马克思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已得到广泛的传播,列宁主义即将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但斯宾塞既没有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也丝毫没有同情劳动人民之心,而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竭力辩护。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力图从哲学、社会学和其他各个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在哲学上,斯宾塞是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以“确实的”知识和事实为根据的,要求在认识方面具有“确实的”知识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反对臆断和空想。但又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相对的东西,事物的本质、绝对真理是不能被认识的,宣传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认为凡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领域,即事物的本质,只能诉诸宗教。他企图以此调和科学与宗教,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毫无意义的,这显然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 在社会学方面,斯宾塞从庸俗进化论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受进化法则的支配,以“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为资产阶级的殖民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作辩护;同时又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有机体一样缓慢进化而无质的飞跃,社会的职能也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就是这个有机体的“头脑”,劳动群众则是“手足”,这样一来,“手”、“脑”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十分自然和应该了,而且“头脑”应该受高深教育,“手足”只须劳动,也是合情合理的了显然,这合的是资产阶级的情理。另外,斯宾塞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机体的一部分,不能有无限的个人自由而影响整体,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却又首先依赖于个体细胞的更新与发展,即依赖于国民个体的智、德、体三方面的发展,因此他将个人功利放在首位,社会需要放在其次。这种观点,就是斯宾塞据以划分人类五种活动、确定五类教育和五类课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斯宾塞以其哲学观和社会观为理论依据,围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并从资产者个人生活的幸福和赚取利润出发,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但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特别是在倡导与推动科学教育方面,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斯宾塞是科学教育的倡导者 (一)倡导科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早在15世纪后期,自然科学就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到19世纪初叶,自然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快,人们又力求把科学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科学的巨大进步,发明的频繁诞生,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也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从弗兰西斯·培根的时代起,近代科学教育取得了缓慢的但是稳固的进步。在德国和美国,科学早已先后进入大、中、小学的课程之中。可是在英国,由于始于文艺复兴的,以希腊文和拉丁文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本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

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幼儿园总务工作总结范本1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寒假里终于捧起了朋友推荐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早就听说对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对人类有着恒久的价值,就像宝石,经过时光的打磨,更加光彩夺目。他的教育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斯宾塞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带着一种好奇与疑惑的心情,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 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包括安琪儿降临的序曲、快乐教育最初的秘密、快乐的家庭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如何找出不快乐的小虫子、快乐的智力培养、孩子心智成长的

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助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快乐写作的能力、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在孩子的教育中、快乐的自然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如何快乐地进行孩子身体的培育、如何避免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力、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如何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发挥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二十一章。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但纵贯整本书的就是“快乐”,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在一个有效而快乐的环境中,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法教育是斯宾塞教育思想的核心。斯宾塞自己在书中说写这本书对于他而言是件轻松而愉快的事,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可以说,读这本书对我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屯升小学翟亮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快乐”两个字: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教师快乐地教育。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那种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学习的真谛!学生要快乐地学习,首先要有学习兴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乐学,从而好学。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更是教师的责任。所以,让老师快乐教育就尤为重要了,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如果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认为这是件苦恼的事,那么他也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把郁闷和烦躁心情表现出来,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当然快乐教育本身并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学生,更要求教师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这无疑给了教师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使自己博学多识,能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能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教学。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欲望。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

是教育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其中里面有个例子,感觉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老斯宾塞和小斯宾塞做12卡片的游戏,每张卡片上面都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下你讨厌的人,或者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或是说一下你最不快乐的事等等,两个人轮流抽取卡片,抽到哪个卡片都必须要回答卡片上的问题。这个游戏对于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小斯宾塞抽到一个卡片,要回答“说一件你感到最不快乐的事”,他回答说是最近做恶梦,总是梦到一个怪物,白天还会常常想到它,这令他十分苦恼。然后老斯宾塞就评价说做恶梦是白天遇到的人或者事影响的,梦到怪物一定是白天遇到什么可怕的人或者事了,所以老斯宾塞就问孩子他害怕哪个人,然后帮孩子分析让小斯宾塞消除恐惧,晚上孩子睡觉前为孩子整理了下房间,换了一张新床单,并且打开窗子换新的空气。就这样,小斯宾塞脱离了噩梦的烦恼。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快乐状态时,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家长朋友可以通过和孩子玩12卡片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替孩子分忧,使他们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成长。 不得不承认,《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好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充满人性,充满灵性的家庭教育学专著。读它我受益匪浅,读它我感受颇深。我将重拾此书,重新细读,定将有更丰厚的收获。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 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

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收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们快乐学习,希望经过我的努力,使我的生物课堂快乐起来,让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也能更加享受教育的快乐。 ――――――――

前几天,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是一部非常深刻的教育著作。 我认为期宾塞的教育很独特,他摈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但并没有完全舍去传统教育的好的方面,斯宾塞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他的教育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他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使孩子和家庭受益无穷,他的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聆听。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苦“差事”。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是无法剔除的,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来学习。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其实,每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读一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它好像一位良师益友,时刻帮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心得体会 王萍 最近,我有幸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深读,所以只能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几点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 1、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预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对于忍耐和自我克制,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更多的是找孩子的不是,却很少真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看到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给予的是惩罚,而惩罚的后果那便是学生心里恐惧、胆怯、大脑一片空白。如果在这样的境况下再进行着学习,收获一定甚微。但如果换一种方式,那效果就会不一样。在学习中真正有用的不是鞭子,而是鼓励和爱。有一句话讲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时也要进行对自己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 2、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舒畅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吓唬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

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承钻研;而那些以舒畅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不就是教育的真谛吗?我相信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舒畅的课堂,希望自己的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成,这也将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他们快乐,他们有兴趣就会事半功倍地学习,就会高效地进行工作。如果一个人不快乐地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还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让孩子学会某种知识,我们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地加入到这一知识的学习氛围之中。 3、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这个章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教会孩子开启心灵智慧大门的同时,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可都是别人去爱他,而不是去爱别人。教会孩子懂得感激和回报,要教会他们不能只是索取,不能只是接受而不知感激和回报。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教育理论恰恰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他的教育著作是父母和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未来新人的最好的指

第三讲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三讲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一节斯宾塞和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 1820年,斯宾塞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和叔父都是属于英国公益会的新教教徒,在政治上,他们反对英国的国教,满怀政治抱负,主张政治自由,同时也是宪章派的积极支持者;在经济上,他们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在个人生活上,他们则主张禁欲主义,向往清谈平和的生活。他们给了斯宾塞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影响了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态度。 1837年,获得铁路工程师职位。 1850年出版了第一部社会学著作《社会静力学》 所处的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的中叶和下半叶恰恰是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自1851年的维多利亚中期起,英国走上了不断繁荣富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在国外,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将世界许多地方划归为自己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扩张,手工业者、农民和技术工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更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产阶级认为所有这些发展似乎都应归功于个人的节俭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正是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并给英国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认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思想遗产 斯宾塞所继承的思想遗产包括:首先他的个人主义来源于马尔萨斯和边沁。从前者的思想中,斯宾塞引申出了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从后者的功利主义中斯宾塞获得了个人主义。其次,他的进化论来源于达尔文、赫胥黎和拉马克。斯宾塞完成的主要成就是将主张自由放任的激进个人主义和导源于自然科学的集体主义的有机论进行了综合。 社会影响 被公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所能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斯宾塞的放任自由的思想迎合了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还解决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危机。宣称:功利主义只是在人类发展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到了斯宾塞的晚年,由于英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由原先的自由放任主义向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的转向,斯宾塞的学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不过,美国却对经济自由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斯宾塞的思想对早期美国社会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适者生存、自由放任的原则,以及他的反对专制主义、主张文明的个人主义的态度,适应了美国人当时的要求,成为自由竞争的新美国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与孔德类似,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社会结构,后者涉及社会进化。所以,第一,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第二,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这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两大支柱。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与有机体的一致性 2、社会与有机体地区别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浅谈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 摘要:19世纪中叶,赫伯特·斯宾塞大力倡导科学教育,唤起了人们对科学知识的重视,也促进了科学知识在欧美学校课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本文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出发,阐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原则。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原则 十九世纪初,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已使发达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的进步不仅增添了发明创造,也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学校教育也不例外。那时,德国和美国的学校教育早已引入科学,而在英国,它的工业生产蓬勃发展,但它的教育却比同时期的德国和美国落后很多。 造成当时英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自文艺复兴以来,拥护传统古典教育的人认为,只有拉丁文、希腊文等一些古典的知识有用,学校教育也应当只教授这些古典知识,而那些科学知识是无关紧要的,也应当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样就出现了斯宾塞说的:“在心智方面同在身体方面一样,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装饰先于实用。不只在过去,在我们现代也差不多:那些受人称赞的知识总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假如我们问到给男孩子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那就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1这样一种重装饰轻实用的知识观长期统治学校教育,产生了英国教育的落后状况。 然而,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英国的学校教育,使其不得不做出一些变化。当时,英国就是否应当实施科学教育、是否应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古典教育,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回答得最清晰的就是斯宾塞了。1859年其发表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充分显示了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与后来的《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组成了《斯宾塞教育论》,也形成了他本人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目的 “古典教育的真正动机只是为了顺从社会舆论。同给儿童装饰身体一样,人们也随着风尚装饰儿童的心智。”2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称赞和荣誉。斯宾塞猛烈抨击这种现象的同时,深刻指出这种空疏无用的教育目的完全忽视了个人的需要,这样的教育与生活分离巨大。 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生活,教育目的也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3这完满的生活一方面是指它能指导我们的行为使其规范,另一方面是它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心智,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处理好各项事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如何带好自己的子女,甚至如何为人类创造幸福。凡事均有轻重缓急,斯宾塞按照人类生活的重要程度将“完满生活”细化为五个方面,即“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须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4 斯宾塞的教育目的受其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抛弃了抽象的、形而上的框架,比起过去 [1]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2]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7页 [3] [英]斯宾塞著;王承绪,胡毅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11页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读书笔记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高刘学区中心学校王连生 作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作者:(英)斯宾塞著,方舟编译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1月定价:¥32.00内容简介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聪明和愚蠢,都在于教育者怎样教养他们。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明白教育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和明白它什么时候开始同样重要。 教育的目的就是有一天能够不教,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自我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的多。 本书作者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院士、博士荣誉,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该书问世百年来,广泛作为学校和家长教科书,成功培养无数孩子。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一部分

本书以“案例+智慧+启示”的形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独具匠心,演绎经典,呈献给广大家长一部最新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为家长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提供了权威的教育指导。 第一部分有以下章节: 第一章快乐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第二章怎样的教育能让孩子快乐 第三章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第四章拥有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五章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人生 第六章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 第七章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品质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二部分 本书在总结和提炼原著提出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以情景演绎、故事讲述等形式,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读书心得: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论“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_简述斯宾塞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与教学。陈鹤琴在幼儿教育方面总结出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活教育思想”,其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组成部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切中传统教育的弊病,主张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教学上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他的活教育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传统科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活教育; 启示; 意义; 科学教育 一、引言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体现了陈鹤琴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中国化新教育创造精神。而“活教育”课程理论是“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它不仅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中国化、科学化的宝贵遗产,而且对于今天中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他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许多应用,笔者在实习中对此很有兴趣,因此笔者选择“活教育思想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作为本次研究内容。 通过对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分析,借鉴陈鹤琴“活教育”课程理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幼儿园科学教育该如何实施,为当今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活教育”,是由陈鹤琴先生一手创立的,其灵魂是“活”,核心是“做”。他反对没有人性的、死读书的死教育,所以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希望改善当代的教育现状,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它是陈鹤琴从事学前教育多年的经验和总结,理论基础也很深厚,对我国幼儿教育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所谓幼儿科学教育其实就是指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对其进行的科学的教育,要注意的是这个词的关键点是幼儿而不是其他的人群所以必须是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而科学呢只的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而且要做到循序渐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当前,关于国内对于科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继而,也出现了不少理论。 1、关于活教育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课程论对于我们幼儿科学教育方面,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他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他主张让幼儿自己去做,去实践了解,他在他提出的17条原则中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让他自己做,让他自己去接触了解。 2、杜威“儿童中心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基本思想是

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基本思想是 1、“社会有机体”说 2、社会变迁的类型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生平:(1820—1903),称自己的学说为进化论社会学,当然也从属于实证社会学。我们今天之所以称他的学说为实证社会学,是因为他与孔德一样都属于不承认与任何哲学有关联,这就属于进化论原则。 (1)斯宾塞一生当中有很多奇迹,值得我们学习:他一共有9个兄弟姐妹,都身体不好,只有他一个人顽强地生存下来; (2)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只跟其叔叔学习了三年,却能够提出一个宏伟的计划并得以实现,将他那个时代所有理论科学综合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理论体系; (3)他一生受疾病所折磨,采取了很多措施后往往才能够保证每天工作几小时而不至于痛苦,就是这样,却活了83岁; (4)他没有任何财产,尽管是一名伟大的社会学家。综上所述,美国历史学家乔治萨顿曾经这样评价过斯宾塞:“他不但给了我们知识,而且给我们树立了道德勇气和忠于信念的榜样。” 一、“社会有机体”学说

在1896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斯宾塞提出了“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著名论断。在他看来,社会本身就是个生物有机体,遵循着生物有机体的一般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一样,都有发育、生长、成熟、衰老等阶段; 2、当社会有机体体积增大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也在增大,它们的功能也在增大与分化,并且日益复杂,这样就会导致专业化的产生; 3、一旦社会有机体各部分不同,则它们之间必然发生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进化使得这种依赖关系更加显著; 4、在简单社会中,社会功能可互相替代;而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协调各部分行动的“管理系统”。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1、尚武社会,表现为工业社会以前的社会形态。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只有一个中心,负责控制社会成员活动; 第二,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是先赋的; 第三,社会结构几乎不变; 第四,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精神特征:如守旧、崇古、服从、依赖等。 2、工业社会,尼德兰以来的近代社会类型。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由中央集权向自我管理转型;

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哲学观

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哲学观 【摘要】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1903年12月8日)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由于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理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社会科学观念,是英国社会学的奠定人之一。后人们都称作他为“社会达尔文之父”,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把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合理运用在当时英国社会上的教育之中以及社会阶层斗争之中。他的社会哲学理念不仅仅是影响到了当时的19世纪末英国各个阶层,放眼现在,也同样的影响着现代的社会阶层,只要人类还是个整体,适者生存的理念就会一直存在下去,总结来说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哲学、生物学、伦理学,这三种哲学共同组成了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哲学观。本文主要分析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哲学观的理念,以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关键词:赫伯特.斯宾塞;社会科学哲学观;理论 引言 传统的哲学观念是世界各国的文化瑰宝,中国的哲学家很多,很多大哲学家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文化是无国界的,外国的一些大哲学家我们了解的非常少,国外的哲学家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其中的一些理论更需要我们学习。赫伯特.斯宾塞就是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早提出社会科学哲学的哲学家之一,在当时英国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当时英国人称之为“社会达尔文之父”,由于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科技获得英国的重视,使得资产阶级更加深入,在当时资本主义背景下,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哲学思想完全代表了但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同样表现当时整个欧洲对科学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模式全面展开。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科学哲学观的序幕以此拉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时英国乃至欧洲的社会模式。 一、赫伯特.斯宾塞人物概述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以下简称“斯宾塞”)是19实际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哲学家,他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斯宾塞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在英国做教育工作,导致斯宾塞先天对知识非常感兴趣,斯宾塞没

斯宾塞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斯宾塞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文《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中,阐述了他最主要的教育思想,概括的说的有四个方面: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在德智体三育中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斯宾塞的主要教育思想提出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但在我国,他的许多观点仍然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有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教育改革应当大力开展学习价值的研究、应当在提高课程功能上下功夫、应当对学生制定差别化的要求、应当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斯宾塞;教育思想;启示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l820—1903),是英国的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1861年5月斯宾塞出版了他的教育著作,书名为《教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包含他所写的四篇论文:(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智育、(3)德育、(4)体育。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像闪电一样冲击了美国的大学,他的思想统治了美国大学三十年。[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我国有许多教育专家做了介绍,根据四篇文章进行概括,可以得到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使教育对象学那些值得学的知识;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规律,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及惩罚时应该通情达

理,应采用自然后果的原理,让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对与错,该与不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当科学地设计学校的生活制度,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下第一部分介绍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第二部分阐述斯宾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1教育应当明确知识的相对价值。 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分析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教育,认为教育的追求更多的是装饰而不是实用。他指出:大学和普通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存在轻重颠倒现象。一个人一生中十之八九用不到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却作为主要课程去学,而满足人类生存活动的知识却没有或很少。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应当满足人类生存五种活动的知识需求,即:(1)保证个人安全和预防意外的知识;(2)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知识;(3)生产、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知识;(4)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知识;(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知识。并且其重要性也是按照以上顺序排列。斯宾塞所阐述的教育目的,比较符合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中的三种较低层次的需求,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即使这样,斯宾塞所论述的人类的五种知识需求,也是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教育应当是实用的。 科目或许是没有一门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知识的关键在于它的比较价值。“必需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

教师读书笔记《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书笔记 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孩子乐此不疲地想做,重复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他们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通过阅读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1、孩子是一面镜子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找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沉闷,我思考着为什么孩子们都不积极了?为什么孩子们都低着头?下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了?我先是一愣,想起了原来因为感冒声音发不出来,影响了个人上课的状态,学生因此也显得不积极。而我当时竟忽略了分析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没有有效扭转课堂的气氛。之后,每当孩子们又低落的时候,我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微笑以对,孩子们就慢慢地“活”了起来。 2、从点滴渐进中得到信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教育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刚接手班级的时候,我总是很累,课堂上要不断的进行组织纪律,而孩子们经常一小会就“原形毕露”。课下还要苦口婆心地教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孩子。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学习积累渐渐地我也明白了,要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效率,除了要让孩子懂得守纪律,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

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孩子,需要耐心,循序渐进地将其引入正轨。太急只会让自己更没信心,孩子需要时间养成习惯。 3、快乐的教具 孩子们喜欢玩具,生活中有许多活教材,比如孩子们玩的小汽车就有形状的认识,而教师只要把他们喜爱的玩具,拿出来点拨一下,知识的传递,就成了玩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生活中玩具来认识,比起课堂上多么生动地语言都更加容易让他们接受。 4、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友好与鼓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并努力克服自己缺点。在教学中,鼓励是一副学习的催化剂,课堂上善用鼓励性语言,除了可以给这个孩子带来快乐,还能影响其他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这本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学习与借鉴。我会更加深入地去阅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够成为一名始终快乐的教育者,并且能够让我的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时代在变化,闲暇之余我将继续坚持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及其对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及其对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摘要:斯宾塞是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对斯宾塞的简介及其主要社会学理论的介绍,系统梳理了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然后,结合美国社会学早期的本土化运动,回顾了斯宾塞社会学思想对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本文认为,经典社会学家的思想历久弥新,已经成为“社会学传统”的一部份,对于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研习者来说,是常读常新的。 关键词:斯宾塞;美国社会学 1.斯宾塞其人及其主要社会学思想 1.1斯宾塞生平简介 斯宾塞1820年出生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德比,他在九个孩子中排行老大,也是唯一活下来的孩子,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耐心而又温和,家境富足,生活安定。斯宾塞从小体弱多病,这导致他不能进入正规的学校读书。长期以来,斯宾塞的教育是由其父亲和叔叔承担的。斯宾塞先后尝试过铁路工程师、作家、机器发明家等职业,始终不曾有过长期而稳定的工作。在他28岁时,终于出现了转机。他成为伦敦著名杂志《经济学家》的编辑,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不仅使斯宾塞结交了托马斯·赫胥黎、约翰·廷德尔等著名科学家,而且也使这位思想家的学术潜质开始充分的发挥。3年后,斯宾塞的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出版,1852年,发表了论文《发展的前提》,详细的论述了进化的理论,这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整整早了七年。1864年以后,《生物学原理》、《社会学研究》,多卷本的《综合哲学》、《社会学原理》等著作陆续出版,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斯宾塞成了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人物之一,他享有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几乎可以和达尔文媲美。1903年,83岁的斯宾塞去世。 1.2斯宾塞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首先,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是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两大基本支柱。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从两个途径出发考察社会:一方面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另一方面,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在斯宾塞的主要著作《社会学原理》中,他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社会?”,接着他回答到“社会是有机体”。斯宾塞不同意社会唯名论者的观点,认为社会不是一系列个人的一个集合名词,而是—个客观的存在物。在该书中完成对社会性质的论述后,斯宾塞紧接着说明了为什么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他的答案主要来源于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后获得的—些相似性,他认为和有机体一样,社会也具有随着体积的增大,其机构也复杂化的特征;在斯宾塞看来,虽然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有太多的一致性,但他还是清醒地意识到两者间也有一些本质的区别,例如:社会没有一个具体的形态、社会是一个分散的整体等。因此,斯宾塞认为,社会既是有机

斯宾塞科学教育

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一、赫伯特·斯宾塞教育思想产生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斯宾塞26岁开始投身于当时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和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并广泛猎涉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论理学、美学等领域的书籍。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和巩固,维多利亚政府在思想和社会文化方面实行自由开放政策,宗教神学和古典人文主义受到功利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巨大冲击,尤其以约翰·S·穆勒(1806—1873)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AogustCom te, 1798—1857)的实证主义最为活跃。当时“英国一些著名思想家都受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孔德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推理为依据,而应以实证的可靠事实为依据;它应建立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一切均应以感觉验为契机;只有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也只有为实证科学所证实的知识,才能成功地运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实 证哲学的任务是搜集和综合整理各种科学原理,揭示各种科学的相互联系,为人们提供科学分类和各种科学的一般方法。这一哲学思想深深感染了斯宾塞,使他最终成为英国实证主义哲学的代表。 1850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明显地反映了约翰·S·穆勒的经验主义和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观点。以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发展假设》和《进化:它的法则和根据》等文章。从1860年开始,斯宾塞耗用34年时间完成了巨著《综合哲学》。他用实证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并吸取当时生物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综合构成了他的哲学体系。“他将进化论的原理一般化,并把它作为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运用于有机界、无机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提出`适者生存’的假说,认为一切事物进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集中—分化—确定, 把一切进化、发展概括为进步现象,其中也包括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 关于个人的发展和教育,他运用进化论原理,并吸取了卢梭和裴斯泰洛齐“自然教育”的思想,提出:教育必须遵循人类的“进化过程”;必须尊重“儿童的自然权利”;反对任何“权威“—包括教师、家长、政府的权威—的束缚和干涉。他认为,如果教育活动具有政府干涉或家长权威、宗教法规或训诫的性质,将必然会损害儿童的自然权利,并阻碍其自然发展。他的这种自然教育观虽然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但其内含的进步意义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以后各国自由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理论依据。 二、科学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学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大工业化以及工业机械化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英国的工业产品和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工业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科学的地位和影响逐渐上升,科学知 识精英开始取代传统的宗教知识精英”。然而,在教育方面,则由于英国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所垄断,仍然奉行并维护着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封闭、保守的古典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备“高贵”的仪表风度的绅士和文职官吏,以古老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具代表性。中产阶级的中等学校也深受具有悠久历史的“公学”和文法学校的自由教育的传统影响,古典人文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被排斥,实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