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B纺织品检测实用标准

GB纺织品检测实用标准

GB纺织品检测实用标准
GB纺织品检测实用标准

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装及服饰产品理化性能检验的取样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服装及服饰产品的理化性能技术指标的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 2910 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1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 3917.1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撕破强力的测定冲击摆锤法GB/T 3917.2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舌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17.3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3部分:梯形试样撕破强力的测定

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GB/T 392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

GB/T 392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 5453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GB/T 5455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 57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洗色牢度

GB/T 615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热压色牢度

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8427 纺织品耐光色牢度试验方法:氙弧

GB/T 8629 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 11048 纺织品保温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704 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

GB/T 14644 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

GB/T 17592.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第1部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17593 纺织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8886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唾液色牢度

FZ/T 01026 纺织品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FZ/T 01057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3 色牢度的测试

3.1 取样

在成品未覆粘合衬部位(包含所有色泽和花型)截取尺寸为40mm×100mm的试样若干,并与规定的贴衬织物制成试验用组合试样。

3.2 测试设备

3.2.1 耐洗色牢度测试设备

3.2.1.1 皂洗色牢度机:温度控制范围为室温~90°C可调;时间控制范围为0~30分钟;旋转轴杆带动容器转动速度为40转/分钟;容器容量为550ml±50ml。

3.2.1.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2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设备

3.2.2.1耐摩擦色牢度仪:摩擦头压力为9N;往复次数为10次;行程100 mm曲柄回转次数为60次/分钟。

3.2.2.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3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设备

3.2.3.1耐汗渍色牢度仪:由重锤、弹簧压架和夹板(树脂板)组成。重锤重量为5 kg,底面积为115 mm × 60mm。

3.2.3.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3.3 恒温箱:保温37°C±2°C,无通风装置。

3.2.4 耐人造光色牢度测试设备

3.2.

4.1耐日晒色牢度仪:光源(氙弧灯);遮光片(器);遮热片(器);遮盖物;空冷或水冷装置。

3.2.

4.2 标准光源箱:D65光源;A光源;F光源;UV辐射光源。

3.2.5 耐唾液色牢度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按3.1.2.3规定。

3.2.6 耐干洗色牢度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按 3.1.2.1规定。耐腐蚀的不锈钢圆片直径为30 mm±2 mm;厚度为3 mm±0.5 mm;质量为20g±2g,且光洁无毛边。

3.2.7 耐水色牢度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按3.1.2.3规定。

3.3 测试方法

3.3.1 成品耐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1.1、GB/T 3921.3规定。

3.3.2 成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0规定。

3.3.3 成品耐汗渍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3922规定。

3.3.4 成品耐人造光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8427规定。

3.3.5 成品耐唾液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18886规定。

3.3.6 成品耐干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5711规定。

3.3.7 成品耐水色牢度的测试方法按GB/T 5713规定。

4 服装经洗涤后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

4.1 干洗后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

4.1.1 取样

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三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预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4.1.2 测试设备

4.1.2.1 标准规定用商业干洗机:旋转笼式封闭式机器。

4.1.2.2 干洗溶液为四氯乙烯或烃类溶剂。

4.1.3 测试方法

调湿结束后对成品衣长及胸围分别进行测量,并作记录。测量完毕后将成品与增量陪试织物一起置入规定的干洗试验机中进行洗涤。洗涤结束后,再将成品置于温带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直至样品与空气达到平衡,再次测量成品衣长及胸围各部位尺寸,并按式(1)计算各部位尺寸变化率。

洗涤后尺寸-洗涤前尺寸尺寸变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 -------------(1)

洗涤前尺寸

最后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外观评定,目测覆粘合衬部位经洗涤后是否起泡,脱胶,并对照样照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评级并作记录,并计算其平均值。

注:西服成品干洗前后均不允许有起泡脱胶现象。

4.2 水洗尺寸变化率及洗涤后外观评定

4.2.1 取样

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三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预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4.2.2 测试设备

4.2.2.1 标准规定用织物缩水率试验机:温度控制范围室温~99°C,一次进满水时间小于 2 min,一次排完水时间小于1 min。

4.2.2.2 转动动作正常正转:12s±0.1s,停: 3s±0.1s;反转:12s±0.1s,停: 3s ±0.1s。

缓和正转: 3s±0.1s,停:12s±0.1s;反转: 3s±0.1s,停:12s±0.1s。

4.2.3 测试方法

调湿结束后对成品领围,胸围及衣长分别进行测量对照样照各对应缝合部位的起皱程度进行评级并作记录。测量完毕后将成品与增量陪试织物一起置入规定的织物缩水率试验机中。按洗涤标识或GB/T 8629标准规定程序进行洗涤。经悬挂自然晾干后,再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温带标准大气下,直至样品与空气达到平衡。再次测量成品领围,胸围及衣长,并按式(1)计算各部位尺寸变化率。

最后对洗涤后的成品进行外观评定,目测领子表面是否起泡,并对照样照对各应缝合部位的起皱程度进行评级,并作记录。

注:衬衫覆粘合衬部位水洗前后均不允许有起泡现象。

5 服装耐用性能测试

5.1 成品主要缝制部位纰裂程度测试

5.1.1 取样

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衬衫取样三件,西服取样三件,西裤三条),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下进行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然后分别从成品上裁取50mm×200 mm试样各二块。

5.1.1.1 西服的取样部位按表1规定。

表1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

袖窿缝后袖窿弯处

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

5.1.1.2 衬衫的取样部位按表2规定。

表2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摆缝摆缝长的二分之一出为试样中心

袖笼缝后袖笼弯袖底十字后5.0cm为试样中心

袖缝袖长二分之一处往上4.0cm为试样中心

过肩缝过肩缝三分之一处为试样中心

5.1.1.3 儿童服装,学生服的取样部位按表3规定。

表3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

袖窿缝后袖窿弯处

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

裤后缝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

下档缝下档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5.1.1.4 单,夹服装的取样部位按表4规定。

表4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

袖窿缝后袖窿弯处

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

裤侧缝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5.1.1.5 西裤的取样部位按表5规定。

表5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裤后缝后龙门弧线二分之一为中心

裤侧缝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下档缝下档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5.1.1.6 连衣裙,裙套的取样部位按表6规定。

表6

部位名称取样部位规定

后背缝后领中向下25cm

袖窿缝后袖窿弯处

摆缝袖窿处向下10cm

裙侧缝,裙后中缝腰头向下20cm

5.1.2 测试设备

5.1.2.1 拉力机:量程范围为1N~500N精度为±1N的等速拉力机。

5.1.3 测试方法

将拉力机的上、下夹钳间距调节为100 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50 mm/min ~150 mm/min。然后,将试样的两端分别夹入拉力机的上、下夹钳,使缝制线与钳口线保持平行且位于两钳口线间二分之一处,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拧紧下夹钳。开启拉力机,直至负荷达到120 N±5N(衬衫),100 N±5N(面料),70 N±5N(里料)时停止下夹钳的下降。在拉力机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按式(2)计算各部位试样的平均值。

s1+s2+s3+s4+s5+s6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6

式中:

S ——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

5.2 成品覆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力测试

5.2.1 取样

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一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试验用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调湿处理,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调湿结束后在成品覆粘合衬部位沿经向裁取25 mm ×200 mm试样五块。

5.2.2 测试设备

5.2.2.1 拉力机:量程范围为1 N ~500N,精度为±1N的等速拉力机。

5.2.3 测试方法

在试样的一端用手剥离粘合衬与面料,各剥离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将拉力机上、下夹钳间距调节为100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100mm/min~150mm/min。然后,将试样的一端中的面料与粘合衬端分别夹入拉力机的上下夹钳,开启拉力机,测得剥离强力。按式(3)计算五个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F1+F2+F3+F4+F5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5

式中:

F ——剥离强力。

5.3 成品裤后裆缝接缝强力测试

5.3.1 取样

在批量中随机抽取成品裤三条,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调湿,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按图1所示,在成品上裁取50 mm×100 mm试样。

图1

5.3.2 测试设备

5.3.2.1 拉力机:量程范围为1 N ~500N,精度为±1N的等速拉力机。

5.3.3 测试方法

取样结束后,将拉力机上、下夹钳间距调节为100 mm,夹钳运行速度调节为50~150 mm/min。然后,将试样两端分别夹入拉力机的上、下夹钳,缝制线与钳口线保持平行且位于两钳口线间的二分之一处(预加张力为2N),开启拉力机,直至缝制线断裂。按式(4)计算三个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F1+F2+F3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式中:

F ——裤后裆缝接缝强力,单位为牛顿(N)。

5.4 成品起毛起球测试

5.4.1 取样

在成品未覆粘合衬部位任意裁取试样五块,并将其放置于温度为20°C±2°C,相对温度为65±5%的温带标准大气压下进行调湿,直至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

5.4.2 测试设备

5.4.2.1织物起毛起球仪:试样夹头与磨合质点相对运动的轨迹为圆,相对运动速度为60 r/min±1r/min;试样夹环内径为90 mm±0.5mm;夹头压力可调误差为±1%。

5.4.3 测试方法

根据试样面料成分,选择起毛起球程序。将试样依次在起毛起球仪上进行摩擦起球试验,结束后在评级箱中对照标准样照评定试样起球等级,并计算五个试样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5.5 成品面料的撕破强力测试

5.5.1 取样

成品的未覆粘合衬部位按GB/T 3917规定。

5.5.2 测试设备

拉力机:量程范围为1 N ~500N,精度为±1N的等速拉力机。

5.5.3 测试方法

成品面料的撕破强力测试按GB/T 3917规定。

6 服装成品安全性能测试

6.1 取样成品安全性能测试取样为服装的商标、面料、里料及所有辅料。

6.2 测试设备

6.2.1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试设备

6.2.1.1 分光光度计:可见光波长 412 nm。

6.2.2 重金属离子游离量的测试设备

6.2.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PPB级)。

6.2.3 水萃取液pH值的测试设备

6.2.3.1 pH 计:鉴别精度为 0.05。

6.2.4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测试设备

6.2.4.1气相色谱/质谱仪:由进样口,色谱柱,载气(He),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以及真空系统构成。

6.3 测试方法

6.3.1 成品的游离甲醛含量的测试方法按GB/T 2912.1规定。

6.3.2 成品的重金属离子游离量的测试方法按GB/T 17593规定。

6.3.3 成品的水萃取液pH值的测试方法按GB/T 7573规定。

6.3.4 成品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测试方法按GB/T 17592.1规定。

6.3.5 成品异味的测试方法按GB 18401规定。

7 服装的面料和里料的纤维含量测试

7.1 取样

在成品中任意裁取最具代表性的,即包含组成织物(面料、里料)的各种纱线和纤维成份的试样两份各1g及以上。

7.2 测试设备

恒温水槽,真空抽气泵,电热鼓风烘箱,干燥器,具塞三角烧瓶(250ml及以上),具塞的玻璃砂芯坩埚(30 ml~50 ml;微孔直径40μm~120μm),称量瓶,量筒,烧杯。7.3 测试方法

服装的面料和里料的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按GB/T2910、GB/T2911、FZ/T01026、FZ/T 01057规定,毛型产品和丝绸产品的试验结果按结合公定回潮率含量计算,其余产品的试验结果按净干含量计算。

8 服装功能性测试

8.1 成品透湿量测试(吸湿法)

8.1.1 取样

在成品上任意裁取三块直径为70mm的试样。

8.1.2 测试设备

8.1.2.1 织物透湿仪。

8.1.3 测试方法

成品透湿量(吸湿法)的测试方法按GB/T 12704规定。

8.2 成品透气率测试

8.2.1 取样

将成品置于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

8.2.2 测试设备

8.2.2.1 透气仪。

8.2.3 测试方法

成品透气率的测试方法按GB/T 5453规定。

8.3 成品燃烧率测试

8.3.1 取样

在成品上选取燃烧速率最快的方向为试样长,成品中燃烧速率最快的织物为受试织物。

8.3.2 测试设备

8.3.2.1 燃烧性试验仪。

8.3.3 测试方法

成品燃烧率的测试方法按GB/T 14644、GB/T 5455规定。

8.4 成品保温率测试

8.4.1 取样

在成品上任意裁取不小于300mm×300mm试样三块。

8.4.2 测试设备

8.4.2.1 平板式织物保温仪。

8.4.3 测试方法

成品保温率的测试方法按GB/T 11048规定。

________________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一、我国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一)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技术法规是指: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文件;当它们用于产品工艺进程或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过程的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为画面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合、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样程序,测试和检验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核准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这种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减轻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阻碍,相比标准而言,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更有可能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我国目前技术法规和标准界限不明确,其实现有的强制性标准就扮演了技术法规的角色。加入了WTO后,标准制定工作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合格评定程序”是在TBBT协会首次引入的新概念。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积极地推动各成员认证制度的互相认可。 在合格评定程序中值得关注的是认证问题。认证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前者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注重的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环境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的管理(如污水处理等),如IS09000、IS014000等;后者则偏重产品标准及产品的质量。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互相认可,简化手续、减少浪费,同时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产品。 对某一产品认证后,为明示产品质量,常使用“标志”。标志是产品达到该标志质量要求的直观表达。通常用于表达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 (一) 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A卷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及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2015级《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卷 (A卷) 一、名词解释(总分10分,每题2分) 1.菌落 2.菌落总数 3.培养基 4.乳酸菌 5.大肠菌群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乳酸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中的等。采用法,检测酸奶中的各种乳酸菌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2.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主要有、和三项。 3.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进行制片后才能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用的制片方法是,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4.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要素有、、、、生长因子和能源。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的细菌最合适。 6.一般培养基的制备主要程序可分为:称量、、调节pH、过滤、、加塞包扎、 和无菌检查等步骤。 7.无菌室的熏蒸消毒,主要采用熏蒸消毒法,测定无菌室无菌程度一般采用法。 三、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1分,将答案写在下面) 1——5:6——10: 11——15:16——20: 1.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B.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C.紫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 D.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2.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3.热力灭菌法分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类,并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较干热要强这是因为() A.可迅速提高温度 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D.促进糖类分解 4.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球状菌 B.G+ C.在血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黑色D能产生凝固酶 5.GB/T4789.2-2010菌落总数检验方法是()。 A.平板涂抹法 B.显微镜检查法 C.平板菌落计数法 D.菌落计数器法 6.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用的增菌液是() A.7.5%氯化钠肉汤 B.普通肉汤 C.蛋白胨水 D.TTB 7.在测定菌落总数时,首先将食品样品作成()倍递增稀释液。 A.1:5 B.1:10 C.1:15 D.1:20 8.奶粉检验取样前,操作人员应() A.用95%的酒精棉球擦手 B.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和容器口周圈 C.用65%的酒精棉球擦容器口周围 D.用酒精灯烤容器口周围 9.某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以生长并可以利用氧,它属于()。 A.微好氧菌 B.好氧菌 C.厌氧菌 D.兼性厌氧菌 10.一般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21℃/15-30min B.115℃/15-30min C.130℃/15-30min D.65℃/15-30min 11.采用湿热高压蒸汽灭菌,()是影响灭菌质量的关键。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分子生物学 随着世界食品开发、生产、销售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和建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以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其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传统的检测方法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有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繁琐、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研究进展声速,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及其它们的结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和PCR技术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对微生物的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对它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众多检测技术中,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已逐步应用于信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1 核酸探针法 细胞核酸DNA 和RNA 是唯一一类可以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而每一种病原体都有独特的核酸片段,核酸探针是带有将已知核苷酸DNA或R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它方法标记的基因特异片段,它主要利用碱基配对原理,使互补的2条核酸单链形成双链。 根据核酸探针中核苷酸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DNA探针或RNA探针;根据选用基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探针能同微生物中全部DNA分子中的一部分发生反应,它对某些菌属、菌种、菌株有特异性,另一种探针只能限制性同微生物中某一基因组DNA发生杂交反应,它对某种微生物中的一种菌株或仅对微生物中某一菌属有特异性。 美国GENE-TRAK公司研制出了脱氧核糖核酸杂交筛选比色法,主要利用特异的基因探针对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rRNA进行检测。检测步骤如下:先设计出与细菌rRNA互补的基因探针,待检样经过增菌培养后,溶解细菌并加入带有标记的探针进行液相杂交:如果待检样中存在靶细菌rRNA、荧光素标记的检测探针和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末端捕获将与目标rRNA序列杂交;此后,把包被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固相载体测杆插入杂交溶液中,利用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与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间的碱基配对将杂交核酸捕获于固体载体中,并将固相载体真培养于过氧化酶-抗荧光素接合剂中,使探针上的荧光素与结合剂结合;最后,将固相载体置于酶底物-色原溶液中,使过氧化酶与底物反应,在450nm处测量吸光度值,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靶细菌。 总的来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快速检测技术,它最大优势是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兼备组织化学染色的可见性和定位性,主要用于食品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每检测一种菌就需要制备一种探针,而且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的探针;要达到检测量还要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对毒素污染的食品有时因样品中不含产毒菌而无法检测出,所以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种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微生物样品DNA经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探针,然后再与芯片上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和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来确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某些特定微生物。

纺织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28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纺织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规定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纺织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详 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纺织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纺织企业是指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业、家用纺织

制成品制造业、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制造业等企业。 第三条【监管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划分,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原则,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纺织企业的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建设安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专项监督管理。 第四条【企业责任】纺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集团公司对其所属子公司(含全资和控股子公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2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恒温培养箱:36℃±1℃; b)冰箱:2℃~5℃; c)恒温水浴箱:50℃±1℃,46℃±0.5℃; d)天平:感量0.1g; e)均质器; f)显微镜:10×~100×; g)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h)无菌试管:18mm×180mm; i)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j)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k)厌氧培养装置。 3培养基和试剂 3.1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TSC)琼脂:见附录A中A.1。 3.2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见附录A中A.2。 3.3缓冲动力-硝酸盐培养基:见附录A中A.3。 3.4乳糖-明胶培养基:见附录A中A.4。 3.5含铁牛乳培养基:见附录A中A.5。 3.60.1%蛋白胨水:见附录A中A.6。 3.7革兰氏染色液:见附录A中A.7。 3.8硝酸盐还原试剂:见附录A中A.8。 3.9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见附录A中A.9。 4检验程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程序见图1。 图1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5.1样品制备 5.1.1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可在2℃~5℃保存;如8h 内不能进行检验,应以 无菌操作称取25g (mL )样品加入等量缓冲甘油-氯化钠溶液(液体样品应加双料),并尽快至于-60℃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或加干冰保存。5.1.2 以无菌操作称取25g (mL )样品放入含有225mL 0.1%蛋白胨水(如为5.1.1中冷冻保存样品, 室温解冻后,加入200mL 0.1%蛋白胨水)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min ~2min ;或置于盛有225mL0.1%蛋白胨水的均质杯中,8000r/min ~10000r/min 均质1min ~2min ,作为1:10稀释液。5.1.3 以上述1:10稀释液按1mL 加0.1%蛋白胨水9mL 制备10-2~10-6 的系列稀释液。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及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及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过程的主要内容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以及放置过程中会受到环境中微生物的损坏或影响,在部分研究中,将食品中细菌数量对食品的损坏程度作为食品安全检测的首要内容。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我们主要对人体有害微生物进行检验,其中在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因为食品中有多种微生物共存现象,所以在检验前,微生物检验员要把不同的菌体进行分离,这样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及菌体的分布情况,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如醋酸杆菌,酵母菌等和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如霉菌、细菌等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对食品原辅料微生物的控制和产成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 要途径。 针对食品致病菌的相关检验。不同的致病菌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吃到的大米,有些不法商家将发霉的大米加工后再次放入市场进行二次销售,虽然经加工后,在外表上和普通大米没啥两样,但这种大米中含有黄曲霉这一致病菌,据可靠信息表明,黄曲霉的危害性十分巨大,如果人们长时间吃这样的大米,出现

癌症的风险要比常人高出很多倍,由此可见,食品中致病菌的检验是保证我们能吃到放心食品十分关键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所以我们在致病菌的检验上对不同种类的致病菌进行定量严格检验。如乳制品和肉制品的致病菌主要是黄曲霉菌和大肠杆菌,而蛋制品中则容易出现染沙门菌、大肠菌群、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罐头食品容易出现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主要特点 对食品检测要求相对较高。在食品微生物的一系列检验中,由于食品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因此加大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难度。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不同食品中微生物的含量特别是致病菌的含量有明确的要求。在食品的运输过程中,食品致病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对相应的食品有一定的污染,随着微生物种类的增多,检测人员需要对食品受致病菌影响的程度、食品保质期以及其他相关的标准进行测量,难度会随着微生物种类的增多而复杂。所以在微生物检验上我们对每一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都要重视,在各个微生物的测量上,相关的检测技术要求就有所提高。 食品微生物检验效率。随着食品市场的商品流通提高,人们对食品需求不断增加,而食品安全问题却在日益严重,为了保障人们在能够及时满足食品种类和数量要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落实,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的检验效率。当前的食品生产企业主要是采用大规模的流水线式生产方式,为了提高产出效率,在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检验工作上往往会出现漏洞和懈怠。食品微生物检验效率的高低以及检验效果的好坏主要受到该企业的检验手段熟练程度以及检验设备精确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散货产品,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效率关系到出厂产品的新鲜度,如果检验效率过低,投放入市场的食品很有可能会提前出现变质等现象。因

什么是微生物检验

什么是食品微生物检验 吴崇食质12级1班学号:20122629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食品生产、食品安全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性,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以及改善食品的质量,防止有害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物中毒,并不断开发新的食品微生物资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食品微生物学科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食品微生物的定义 1.1定义 食品微生物即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从生物学角度上说,它研究的是食品与微生物相互关系。它是一门由医学、农业、工业的微生物学中与食品生产有关的部分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学科。食品微生物总体上包括三类:一是通过食品微生物的作用,可生产出各种饮料、醋、馒头、味精、酱油、酒和面包等发酵食品。二是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三是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其包括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使人、动植物感染进而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1.2食品微生物的分类 食品微生物无特殊的分类系统。按照微生物分类系统,可将与食品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为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 2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2.1生物化学法

微生物和肠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基础是生物化学反应,其中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生物发光法 以活菌发出的光来评价食物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目前提出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可测到每200ml样品中1个菌,15min内可测定25份液体样品中酵母菌、霉菌、或细菌的存在情况。还有一种装置可检测出103菌落形成单位/ml,10min至2h内得出结果。还可用于对含有非微生物ATP的样品中微生物ATP的测定。 ATP测定法是利用生物发光法,应用荧光素—荧光素酶制剂进行的,在活细胞中ATP含量近乎是恒定的,利用特殊的酶试剂水解掉细菌膜,使ATP释放,ATP与荧光素—荧光素酶制剂反应变成AMP和光,产生的光强度与ATP成正比,通过测定光强度可确定细菌浓度。这种方法可用于鲜肉、鲜鱼、牛奶、啤酒、矿泉水以及无菌药品的检测等多种领域。 ATP+荧光素+荧光素酶(Mg2+)→荧光素→荧光素酶→AmP+焦磷酸荧光素→荧光素酶→AMP(O)→氧化荧光素+荧光素酶+AMP+CO2+光直接表面荧光过滤技术,是将含菌产品制成过滤的食品均质液,经核孔一多聚碳化物膜过滤后,用吖啶橙染色效果不好,添加荧光增白剂天来宝(Tinopal),可以使模糊菌像变为可见,染色的菌发出的荧光从绿色、橙黄色到红色。检测时间为20-30分钟。总菌数/毫升=滤膜面积×计数菌落的算术平均值/视野面积×样品值。 (2)生化改变的广度分析 运用广度分析法可以测出通过细菌悬液的光量来鉴定样品中的微生物,其中含有酵母菌、厌氧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大概在4小时至24小时内得出结果。 2.2膜过滤一微菌落一荧光法 将一定量的样品(或样品稀释液)经膜过滤(过滤膜φ巾≤0.45μm),再过滤膜放在培养基上或放在浸行液体培养基的厚纸板上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将膜放在浸过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简易流程

各检测项目简易步骤 1、4789.2-2016菌总:PCA36℃48h 2、4789.3-2003大肠:LST管 36℃24h—→EMB 36℃24h 3、4789.3-2016大肠:(法一)LST管 36℃24h-48h—→BGLB管 36℃48h (法二)VRBA 36℃18h-24h—→BGLB管 36℃24h~48h 4、4789.4-2016沙门:25g+225 BPW 36℃8h-18h→1+10TTB 42℃18-24h→BS 36℃40-48h→生化鉴定18-24-48h→多价血清鉴定→报告。 1+10SC 36℃18-24h HE/XLD 36℃18-24h 5、4789.5-2012志贺:25g+225 SHI 41.5℃厌氧16-20h—→XLD、MAC/贺显 36℃20-48h—→TSI、NA斜面36℃20-24h—→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 6、4789.10-2016金葡: 定性:25g+225 7.5% 36℃18-24h—→BP36℃24-48h(血平板18-24h)—→镜检,BHI、NA36℃18-24h—→血浆凝固酶试验6h—报告。 平板:0.3 0.3 0.4 涂布BP平板 36℃24-48h—→计数,血平板36℃18-24h,镜检,BHI、NA36℃18-24h—→血浆凝固酶试验6h—报告。 MPN:3梯度各3个1mL于7.5%管36℃18-24h—→划线BP 36℃24-48h—→鉴定—→查MPN表,报告。 7、4789.15-2016霉菌酵母:(法一) RBA 28℃ 5d 8、4789.26-2013商业无菌:36℃、冰箱2-5℃ 10d 9、4789.30-2016单增: 定性:25g+225 LB1 30℃24h→0.1+10LB2 30℃24h→李显、PALCAM 36℃24-48h→木糖、鼠李糖36℃24h,TSA-YE 36℃18-24h→镜检,动力试验,生化鉴定24-48h 平板:(稀释液LPB或LB)0.3 0.3 0.4 李显36℃24-48h—→计数,木糖、鼠李糖36℃24h,TSA-YE 36℃18-24h→镜检,动力试验,生化鉴定24-48h MPN:25g+225LB 1(稀释液LPB或LB)1+10LB 1 管 30℃24h—→0.1+10LB 2 30℃24h—→各管1环划线李显 36℃24-48h—→鉴定,查MPN表报告。 10、4789.35-2016乳酸:双歧+乳杆:MRS 36℃厌氧72h。 嗜热+乳杆:MC 36℃72h+MRS 36℃厌氧72h。 双歧+嗜热:改良MRS 36℃厌氧72h + MC 36℃72h

纺织行业标准(专业名称)

办样板SAMPLE 布封幅宽FABRIC WIDTH 侧骨侧缝,摆缝SIDE SEAM 插竹领插角片COLLAR STAY 车花绣花EMBROIDERY 打枣打结BARTACK 担干过肩YOKE 耳仔裤带袢BELTLOOP 返针回针BACK STITCH 狗牙车牙FEED DOG 挂卡吊牌HANGTAG 后浪后档BACK RISE 蝴蝶车缝附件SEWING MACHINE A TTACHMENTS 及骨锁边OVERLOCK 及骨车包缝机,锁边机OVERLOCK MACHINE 急钮四合扣SNAP FASTENER 夹圈袖窿ARMHOLE 间棉绗缝QUILT 肩棉肩垫,垫肩膊头棉SHOULDER PAD 介英,鸡英袖口,袖级CUFF 拉冚车绷缝机COVERING STITCH MACHINE 拉裤头上裤头WAISTBANDING 拉筒车门襟机PLACKET MACHINE 辘脚车脚口卷边机BOTTOM HEMMING MACHINE 唛架排料图MAKER 唛头商标LABEL 埋夹缝合袖底骨和侧缝JOIN THE UNDER ARM SEAM AND SIDE SEAM 魔术贴尼龙搭扣VELCRO 纳膊缝合小肩JOIN THE SMALL SHOULDER 纳膊位肩缝SHOULDER SEAM 钮门扣眼BUTTON HOLE 钮牌门袢FL Y 钮子钮门搭位BUTTON STAND 排唛排料LAYOUT 啤机冲压裁剪机DIE CUTTING MACHINE 脾围横档THIGH 平车平缝机NORMAL SEWING MACHINE 朴衬布INTERLINING 前浪前档FRONT RISE 生褶省PLEAT 死褶褶DART 梭仔梭芯BOBBIN 烫斗熨斗IRON 挑脚车暗缝机BLIND STITCHING MACHINE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 举例一: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 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服装行业标准

前言 为了提高商城服饰行业的总体产品品质, 更好地规范卖家的发布行为,特拟定服饰行业标准 文案。 本标准参考纺织品行业GB18401-20PP《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5296.4-1998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本标准由淘宝商城提出。 本标准由淘宝商城归口。 本标准由淘宝商城负责起草。 本标准于20PP年12月1日首次发布,20PP年1月1日开始执行。 淘宝商城服饰行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淘宝商城销售的服饰类产品所应遵循的基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淘宝商城销售的服饰类商品,包括“女装/女士精品”、“男装”、“运 动服”、“童装/童鞋/亲子装(不包括童鞋)”、“家居服/哺乳装/秋衣裤”、“哺乳文胸 /内裤/产检裤”、“瘦身内衣”、“文胸”、“家居服”、“保暖衣”、“塑身衣”等类目 下的所有商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 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8401-20PP《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淘宝规则》 3、术语和定义 服饰类: 淘宝商城所指的服饰类,“女装/女士精品”、“男装”、“运动服”、“童装/童鞋/亲子 装(不包括童鞋)”、”家居服/哺乳装/秋衣裤”、”哺乳文胸/内裤/产检裤”、“瘦身内衣”、“文胸”、“家居服”、“保暖衣”、“塑身衣”等类目下的所有商品。 4、要求4.1产品要求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一、定义 通过一定的实验方法测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性质,从而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 卫生指标菌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细菌检验 大肠菌群数测定 致病菌检验 霉菌、酵母菌数测定 真菌检验 产毒霉菌检验 霉菌毒素测定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1、具有法规性 2、检验的范围广 3、杂菌含量多,要检验的菌少。 (1)需要增菌(2)抑制杂菌 4、检验结果具有数量界限 5、需要采样后尽快检验,快出结果 四、意义: 检出有害微生物,避免食物中毒,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五、食品卫生细菌常规检验项目 卫生指标菌 菌落总数测定 大肠菌群测定 沙门氏菌检验 u 致病菌 志贺氏菌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六、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 1、食品加工原料的污染 2、产、储、运、销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3、从业人员的污染 4、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第一章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理生化实验 设计生化实验的原则:在实验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细菌代谢途径中分解代谢产物与加入<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某些变化或出现某种特征。 一、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实验原理 1、2H 2O 2 过氧化氢酶 2H 2O+O 2 阳性 2、过氧化物酶: RH 2+H 2O 2 过氧化物酶 R+2H 2O 阳性:细菌变为黑褐色; 阴性: 不变色。 阳性 阴性 二、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原理 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氧化酶 氧化型细胞色素C +对苯二胺 + --奈酚 靛酚兰(蓝色) 阳性: 2分钟内生成蓝色为阳性; 阴性:无变化。 三、氰化钾实验 阳性: 不抑菌,变混浊 阴性:抑菌 无 蓝 四、硝酸盐还原实验原理 KNO 3 还原酶 KNO 2KNO 2 +对氨基苯磺酸+ a -萘胺 红色化合物(立刻或数分钟内)红色 无色 五、糖发酵实验 分解糖产酸,PH 值下降,使 培养基的 酸碱指示剂发生变化。 阳性:产酸产气 六、氧化发酵实验(O/F 实验 有些微生物分解葡萄糖 必须有氧参加,此种细菌菌称为氧化型; 阳 阴 有些细菌有氧无氧均可分解葡萄糖,称发酵型; 有些细菌任何条件都不能分解葡萄糖,称产碱型。 灭菌琼脂(厌氧) 七、甲基红实验(MR 实验)和V-P 实验 1、MR 实验原理:一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 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被进一步分解为甲酸、乙酸、乳酸和琥珀酸而使培养基的PH 值下降到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出现红色反应 2、V-P 实验原理 一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进一步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二乙酰丁二酮,进而与培养基内蛋白胨中所含的精氨酸的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实验结果同MR 实验) 阴 八 、柠檬酸盐实验(枸橼酸盐实验) 一些微生物可以以铵盐作为唯一 的氮源,以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的碳 源,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 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使培养基 变成碱性,酸碱指示剂变色 九、丙二酸钠实验 一些微生物可以以丙二酸钠 作为唯一碳源,分解丙二酸钠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变成碱性,酸碱指示剂变色。 十、马尿酸盐实验 一些细菌可以水解马尿酸生成苯甲酸和甘氨酸,苯甲酸和Fe3+反应生成有色的苯甲酸盐沉淀。 十一、明胶液化实验 一些细菌可产生胞外酶,使明胶蛋白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明胶的凝固能力。 十二、苯丙氨酸脱氨酶实验 一些细菌有苯丙氨酸脱氨酶, 可以脱氨 生成苯丙酮酸, 其与FeCl 3反应产生绿色 。 十三、氨基酸脱羧酶实验 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氨基酸 脱羧酶使氨基酸脱酸,产生胺类物质,使培养基

纺织品标识标签国家相关标准解析

纺织品标识标签国家相关标准解析 【适用围】在淘宝网以下类目所发布的纺织品: (一)服装类:男装、女装/女士精品、女士衣/男士衣/家居服(不包括乳贴,插片/胸垫) (二)服饰配件类:服饰配件/皮带/帽子/围巾(包括但不限于围巾、丝巾、帽子、手套、披肩、布面料、毛线、手帕、领带、领结等) (三)母婴服饰类:童装/亲子装、孕妇装、孕妇裤/托腹裤、产妇帽/孕妇袜子/孕妇鞋(不包括孕妇鞋)、家居服/哺乳装/秋衣裤、哺乳文胸/裤/产检裤、防辐射服 (四)家居类:床上用品(不包括蚊帐/床幔、“凉席/竹席/虅席/草席/牛皮席”、婴童蚊帐、婴童凉席、床品配件、电热毯)、居家布艺 (五)运动户外类:运动服/休闲服装、户外服装 【适用标准】 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 注:部分标识容会涉及到相关产品标准 【相关术语定义】 (一)使用说明: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使用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信息。它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铭牌等形式表达。 (二)耐久性标签:永久附着在产品上,并能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晰易读的标签。 (三)婴幼儿纺织产品: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身高100cm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使用的纺织品。 【容要求解析】

【标注规解析】 (一)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含量、维护方法三项容须采用耐久性标签,其余容宜采用除耐久性标签以外的形式标注。 (二)特殊工艺的产品上耐久性标签的安放,可根据需要设置位置。如果采用耐久性标签对产品的使用有影响,例如布匹、绒线、袜子、手套等产品可以不采用耐久标签。 (三)纤维成分含量大于服装面积15%的部位都应该标注。产品上单个织物面积或多个织物总面积不超过产品表面积15%的织物可不标注纤维成分 (四)维护方法应该按照:水洗、漂白、干燥、熨烫、专业维护的顺序排列。 例如: (五)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应该清晰、醒目,图形符号应直观、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