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概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

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

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

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

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年人

均可发病,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 - 91岁之间发病,但中年人多发,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

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各种人种均可发病,根据美国Gary S. Hoffma的研究,WG的发病

率为每30 000-50 000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为黑人,1%为其他

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治疗后,WG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

病因至今不明。

【临床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

和肾病变。

1.一般症状

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

鼻窦的细菌感染引起。

2.上呼吸道症

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地流鼻涕,而且不断加重。流鼻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是缓和的,严重的韦格纳肉芽肿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图2,3)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3.下呼吸道症状

肺部受累是WG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既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

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及

肺内阴影。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

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湿啰音

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疤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

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 ~ 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4.肾脏损害

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肾病

综合征,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WG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韦格纳肉

芽肿,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肾小球肾炎。

5.眼受累

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WG可累及眼的任何区域,可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

6.皮肤粘膜

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等。其中皮肤紫癜最为常见。

7.神经系统

很少有WG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

8. 关节病变

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发病时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9. 其他

韦格纳肉芽肿也可累及心脏而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胃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出血;尸检时可发现脾脏受损(包括坏死、血管炎以及肉芽肿形成)。泌尿生殖系统系统(不包括肾脏),如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等受累较少见。

【诊断要点】

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时间平均为5 - 15个月。国外资料报道其中40%的诊断是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得出的,10%可长达5 - 15年才被诊断。为了达到最有效的治疗,WG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无症状患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ANCA以及鼻窦和肺脏的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上呼吸道、支气管内膜及肾脏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理显示肺及皮肤小血管和类纤维蛋白变性,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局灶性坏死性血管炎,上、下呼吸道有坏死性肉芽肿形成,和肾病理为局灶性、节段性、新月体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测无或很少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沉积。当诊断困难时,必要进可行胸腔镜或开胸活检以提供诊断的病理依据。目前韦格纳肉芽促的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分类标准(见表):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WG分类标准

1.鼻或口腔炎症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

2.胸片异常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

3.尿沉渣异常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

4.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符合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0%。WG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了能早期诊断,对有以下情况者应反复进行活组织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经检查有粘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眼、口腔粘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肺内有可变性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皮肤有紫癜、结节、坏死和溃

疡等。

【鉴别诊断】

WG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1993年以前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作为韦格纳肉芽肿的一个亚型,目前认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为一独立的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的小静脉。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累及肾脏时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和红细胞管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是MPA的重要诊断依据,60-80%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在荧光检测法示外周型(p-ANCA)阳性,胸部X线检查在早期可发现无特征性肺部浸润影或小泡状浸润影,中晚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2.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有重度哮喘;肺和肺外脏器有中小动脉、静脉炎及坏死性肉芽肿;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WG与CSS均可累及上呼吸道,但前者常有上呼吸道溃疡,胸片示肺内有破坏性病变如结节、空洞形成,而在CSS则不多见。韦格纳肉芽肿病灶中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明显,也无哮喘发作。

3.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多形细胞浸润性血管炎和血管中心性坏死性肉芽肿病,浸润细胞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非典型淋巴细胞,病变主要累及肺、皮肤、神经系统及肾间质,但不侵犯上呼吸道。

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是以肺出血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由此引致的弥漫性肺泡出血及肾小球肾炎综合症,以发热、咳嗽、咯血及肾炎为突出表现,但一般无其它血管炎征象。本病多缺乏上呼吸道病变,肾病理可见基底膜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5.复发性多软骨炎: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以软骨受累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也可有鼻塌陷、听力障碍、气管狭窄,但该病一般均有耳廓受累,而无鼻窦受累,实验检查ANCA阴性。

抗Ⅱ型胶原阳性

【治疗】

治疗可分为3期,即诱导缓解、维持缓解以及控制复发。循证医学(EBM) 显示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CYC) 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预后很差,90%以上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死因通常是呼吸衰竭或/和肾功能衰竭。

1、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用泼尼松1.0 - 1.5 mg·kg-1·d-1。用4~6周,病情缓解后减量并以小剂量维持。对严重病例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呼吸道病变伴低氧血症如肺泡出血、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可采用冲击疗法;甲基泼尼松龙1.0 g/d 3天,第4天改口服泼尼松1.0~1.5mg/kg/d,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2、免疫抑制剂

(1)CYC:通常给予每天口服CYC1.5 - 2 mg/kg,也可用CYC 200mg,隔日一次。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可用1 mg/kg维持。对严重病例给予CYC 1.0g冲剂治疗,每3 ~ 4周一次,同时给予每天口服CYC100mg。CYC是治疗本病的基本药物,可使用一年或数年,撤药后患者能长期缓解。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等。循证医学显示,CYC能显著地改善WG 患者的生存期,但不能完全控制肾脏等器官损害的进展。

(2)硫唑嘌呤:硫唑嘌呤(商品名依木兰)为嘌呤类似药,有抗炎和免疫抑制双重作

用,有时可替代CYC。一般用量为1 ~ 4 mg.kg-1.d-1,总量不超过200 mg/d。,但需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而定,用药期间应监测不良反应。如CYC不能控制,可合并使用硫唑嘌呤或改用硫唑嘌呤。

(3)甲氨蝶呤(MTX):MTX一般用量为10 ~25mg,一周一次,口服、肌注或静注疗效相同,如CYC不能控制可合并使用之。

(4)环孢霉素A(CsA):作用机理为抑制IL-2合成,抑制T淋巴细胞。优点为无骨髓抑制作用。但免疫抑制作用也较弱。常用剂量为3 ~ 5mg/kg/d。

(5)霉酚酸酯:初始用量1.5g/d,分3次口服,维持3月,维持剂量1.0g/d,分2 ~ 3次口服,维持6 ~ 9月。

(6)丙种球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通过Fc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Fab 干扰抗原反应或参与抗独特型抗体交叉作用而抑制抗体形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及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大剂量丙球还具有广谱抗病毒、细菌及其他病抗体作用。一般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剂量为300 ~ 400mg/kg/d,连用5 ~ 7天。

3、其他治疗

(1)复方新诺明片(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MZ Co):对于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以及已用泼尼松和CYC控制病情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2 ~ 6片/日),认为有良好疗效,能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所致的肺炎,约6%的WG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的过程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并可成为WG的死亡原因。

(2)生物制剂:新近临床研究发现TNF-α受体阻滞剂(Infliximab,商品名Remicade和Etanercept,商品名Enbrel)与泼尼松和CYC联合治疗能增加疗效,减少后者的副作用;对泼尼松和CYC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试用TNF-α受体阻滞剂,能收到理想的疗效,但最终疗效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

(3)血浆置换:对活动期或危重病例,可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临时治疗。但需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

(4)急性期患者如出现肾衰则需要透析,55% - 90%的患者能恢复足够的功能。

5. 对于声门下狭窄、支气管狭窄等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预后】

韦格纳肉芽肿通过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加CYC联合治疗和严密的随诊,能诱导和维持长期的缓解。近年来,韦格纳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过去,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平均生存期是5个月,82%的患者一年内死亡,90%多的患者两年内死亡。目前大部分患者在正确治疗下能维持长期缓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年龄57岁以上,血肌酐升高是预后不良因素。此外,ANCA的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似乎无关,但有抗PR3抗体的患者若不治疗有可能病情更活动,进展更迅速。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力争在肾功能损害之前给予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2011 韦格纳肉芽肿诊断和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年,卷(期):2011,15(3) 被引用次数: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3)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2)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15(5) 6.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 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1) 8.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 9.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0) 10.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5) 引证文献(1条) 1.崔丽珺.谢安明.雷剑琴.陈丽.孙娜葡萄膜炎伴听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Wegener肉芽肿1例[期刊论文]-国际眼科杂志 20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3774796.html,/Periodical_zhfsbx98201103014.aspx

2011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诊疗指南

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目前病因不明。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从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逐渐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耳、皮肤,亦可侵及心脏、神经系统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WG。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5-9l岁,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国外资料该病发病率3-6/10万人,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 2 临床表现 WG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WG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 2.1 一般症状:可以起病缓慢,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质量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 2.2 上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性流涕,而且不断加重。流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涎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较轻,严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

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2.3 下呼吸道症状:肺部受累是WG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瘢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2.4 肾脏损害: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WG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WG,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肾小球肾炎。2.5 眼受累: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WG可累及眼的任何结构,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 2.6 皮肤黏膜:多数患者有皮肤黏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等。其中皮肤紫癜最为常见。

韦格纳肉芽肿诊疗指南

第15章韦格纳肉芽肿 【概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病,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91岁之间发病,但中年人多发,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各人种均可发病,根据美国Gary S. Hoffma的研究,韦格纳肉芽肿的发病率为每30000~50000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为黑人,1%为其他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韦格纳肉芽肿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病因至今不明。 【临床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 1.一般症状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鼻窦的细菌感染引起。 2.上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性流涕,而且不断加重。流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较轻,严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3.下呼吸道症状肺部受累是韦格纳肉芽肿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疤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4.肾脏损害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韦格纳肉芽肿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肾小球肾炎。 5.眼受累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韦格纳肉芽肿可累及眼的任何区域,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

Wegener 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概述 Wegener 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肉芽肿血管炎,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及肾,同时也常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 万人,半数以上发病年龄在3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多数患者先有上呼吸道症状,继有肾小球肾炎,因此有人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后被分离的缓缓蛋白可成为致敏原,导致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发生全病。有报导用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及碘胺甲基异噁唑(SMZ)治疗获得长期存活,提示本病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半数病例类风湿因子阳性,具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关,并有细胞免疫介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许多资料发现活动期韦格内肉芽肿患者具有抗白细胞自身抗体、抗SSA及抗SSB抗体、经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缓解时,血清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消失,病情复发时再次出现,表明ANCA与本病发病机制有关。曾有少数病例最后发展为恶性淋巴瘤,因此本病是否系对恶性肿瘤的反应也尚待进一步探讨。 病理改变 全身系统和脏器均可受累,病理特点有: 1.呼吸道上部(鼻,副鼻窦,鼻咽部,鼻中隔为主)或下部(气管,支气管及肺)都可有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小血管管壁纤维素样坏煞费苦心,全层有单核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可侵犯骨质引起破坏,肺部病变可有空洞形成,肉芽肿也见于上颌骨、筛骨眼眶等处。广泛的血管炎引起的梗死及溃疡造成鞍状鼻畸形,眼球突出等。 2.肾脏病变呈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灶性或节段性坏死,嗜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壁有IgG、IgM、C3,C4等沉积,小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生。 3.全身性灶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小动脉,细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血管壁有多形核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性,肌层及弹力纤维破坏,管腔中血栓形成,管壁坏死,形成小动脉瘤,出血等,除肺、肾外、皮肤、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均可受累。 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为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关节痛和肌痛。 二、特异性表现 (一)上呼吸道70% 以上患者的上呼吸道最先受累,表现为持久性鼻炎或鼻窦炎,症状有鼻塞、鼻窦部疼痛、服性或血性分泌物。病情加重时可见鼻咽部溃疡、鼻咽部骨与软骨破坏引起鼻中隔或软腭穿孔,鼻骨破坏形成鞍鼻。气管受累常导致气管狭窄。 (二)肺部表现70%~80%患者出现肺部病变,可致咳嗽、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约34%患者出现迁移性或多发性肺病变,X线检查可见中下肺野结节和浸润,有的呈空洞,20%可见胸腔渗液,肺功检查示肺活量和弥散功能下降。 (三)肾病变约70%~80% 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细胞管型,重者可因进行性肾病变导致肾衰竭。 (四)其他表现①眼病变(52%):眶部血管炎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溃疡、巩膜炎、葡萄膜炎及视神经病变,15%~20% 眼球突出; ②可因咽鼓管阻塞致中耳炎,可见陈性分泌物,神经性耳聋和传导障碍; ③皮肤病变(46%):表现为紫癜、出血性疱疹、结节,浸润性斑块和溃疡等。1/4病例损害出现于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坏死性丘疹和水泡,常对称分布于四肢和臀部,坏疽性脓皮病损害有时可作为早期表现。 ④心脏受累(8%):可见心包炎、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炎;晚期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 ⑤病程中约25%~50% 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多神经炎,运动感觉神经障碍等。也可由鼻或鼻窦肉芽肿侵犯邻近神经组织造成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累及垂体后叶引起尿崩症等。少数为癫痛发作或精神异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白细胞升高、轻度贫血、轻度高丙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因子低度阳性等均为非特异性改变。在典型病例(上、下呼吸道肉芽肿血管炎伴肾小球肾炎)大约90%为C-ANCA(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而缺乏肾病者其阳性率降至70% ,病情缓解时C-ANCA 滴度下降甚或转阴。其他血管炎及结缔

韦格纳肉芽肿性血管炎

文章导读 在生活中很的人对韦格纳肉芽肿性血管炎这个疾病还是了解的非常少的,该病是患者身体免疫力出现问题所患上的疾病,并且患上该病之后,会影响到患者的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在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鼻、肺、眼睛、皮肤、心脏和关节等疾病,甚至会出现肾功能衰竭。 什么是韦格纳肉芽肿性血管炎 1.肉芽肿性血管炎,既往称为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1931年由Klinger首次描述,在1936年由Wegener进一步作了病理学的描述。 2.累及小动脉病变,静脉和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动脉,血管壁的炎症病变,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在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然后发展到血管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3.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韦格纳肉芽肿性血管炎的症状 一般症状 一段时间后,可以缓慢的发病,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快速进展的疾病。在疾病症状开始包括发烧、疲劳、抑郁、厌食、体重减轻、关节疼痛、盗汗、尿色变化和弱点。发烧是最常见的。发烧有时是由鼻窦细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症状 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地流鼻涕,而且不断加重。流鼻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是缓和的,严重的GPA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 患者:男性,36岁。因咳嗽、胸痛2个月,加重伴胸闷3d于1999年9月7日收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少量白黏痰,偶尔痰中带血丝,并感双侧胸部隐痛,发热,体温达~℃,无盗汗、乏力,在当地医院就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感冒药无效,8月7日摄胸片示右下肺 2cm×1cm结节影,按炎症给予希普欣静点治疗1周,上述症状无好转,再次复查胸片示两肺多发性结节影,遂到省某医院住院,给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半个月,并经皮肺穿刺 2次,拟诊韦格纳肉芽肿。入院前3d,咳嗽、胸痛加重,伴胸闷、憋气,转入我院。查体:体温℃,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鼻腔通畅,各副鼻窦无压痛,胸廓对称,双肺叩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口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双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L,N71%,红细胞沉降率35mm/1h,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肝功

能正常,甲状腺抗体,抗HEV。胸部CT示双肺多发空洞性病变及结节病变,结节大小不等,并与胸膜粘连,纵隔淋巴结轻度肿大,初步诊断,双肺多发性结节性质待诊,肺转移癌?为明确诊断,于1999年9月11日在 全麻下行右侧局限性剖胸肺活组织检查,取右胸腋前线至腋后线长约10cm,切除第7肋骨约8cm探查胸腔无积液,脏层胸膜广泛增厚、变暗,下叶外基底段、前段分别触及 4cm×3cm、5cm×4cm大肿物,质脆同周围界限不清,分别予以切除送病理检查,镜下所见:栅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形成肉芽肿伴地图样坏死,血管呈坏死性炎性改变,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韦格纳肉芽肿,于1999年9月18日给予静滴环磷酰胺100mg/d,口服强的松60mg/d,治疗2周后,咳嗽、胸痛症状消失。复查胸片两肺结节明显吸收,遂将环磷酰胺改口服/d、强的松减至50mg/d,以后每2周减5mg,病情稳定出院门诊治疗。 3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双肺结节基本吸收,复查ANCA,将强的松每月减少5mg,环磷酰

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诊治指南(草案) 【概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 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病,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 - 91岁之间发病,但中年人多发,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各人种均可发病,根据美国Gary S. Hoffma的研究,韦格纳肉芽肿的发病率为每30 000-50 000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为黑人,1%为其他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韦格纳肉芽肿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病因至今不明。 【临床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 1.一般症状 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鼻窦的细菌感染引起。 2.上呼吸道症状 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性流涕,而且不断加重。流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较轻,严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3.下呼吸道症状 肺部受累是韦格纳肉芽肿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即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疤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 ~ 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4.肾脏损害 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

【疾病名】韦格纳肉芽肿

【疾病名】韦格纳肉芽肿 【英文名】Wegner granulomatosis 【别名】韦格内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 【ICD号】M31.3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展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特殊的全身性血管炎病变,最初可从头颈部症状开始。Godman提出WG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上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病变、血管炎及肾小球肾炎(即威格纳三联征),近年增加了c-ANCA阳性。Fienberg和Carrington先后提出局限性WG的概念,即病变局限于一个解剖学部位而未广泛累及多系统。 光镜下WG显示三种病变:坏死、肉芽肿及真正的血管炎,其他继发改变有微脓肿和纤维化。遗憾的是头颈部活检标本常缺乏其中一项、两项、甚至全部三项典型病变。病变中坏死很有特点,坏死带在病变组织中分布不均匀,低倍镜下呈地图样,边缘呈波状或明显锯齿状。坏死常呈嗜碱性,并有细碎的颗粒。坏死带常被多核巨细胞围绕。‘肉芽肿性炎症’是对不同表现具有根本不同含义的一个名词。一般显微镜下‘肉芽肿性炎症’是指单核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炎细胞对刺激的一种反应:包括感染(如分支杆菌或霉菌)、毒素因子或异物、肿瘤、不明刺激、类肉瘤病和WG。WG的肉芽肿性炎症巨嗜细胞的聚集十分稀疏,不象类肉瘤病或结核病中巨嗜细胞聚集得那样紧密。此外WG中多核巨细胞与急、慢性炎细胞同时存在。WG的血管炎不同于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后者仅显示血管增生而缺乏真正的血管壁损伤。WG的血管炎出现血管壁损伤,典型的是累犯中小动静脉的纤维素样坏死。这种血管壁损伤又伴有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有时在血管壁出现肉芽肿性炎症。WG的肺部病理改变与头颈部相似,显示坏死、肉芽肿性炎症与血管炎特点更为显著。肾脏表现常为非特异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研究进展】 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 (1)实验室检查进展:

第16章-韦格纳肉芽肿164-170

第十六章韦格纳肉芽肿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丽娟 第一节概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美国Gary S. Hoffma的研究,WG的发病率为每30 000~50 000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0%是黑人,1%是其他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该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范围在5~91岁之间,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平均为41岁。WG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病理改变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临床上分为2型:①局限性或初发性WG,指有呼吸道病变但无肾脏受累,80%以后累及肾脏;②暴发型,活动性或广泛性WG。 第二节发病机制 WG的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几个因素: 1.感染机制①有证据表明,WG虽任何器官均可受累,但起病初是呼吸道受累,最多见的是鼻窦炎和鼻炎,继而出现中性粒细胞性肺泡炎、肾小球肾炎。提示了可能的疾病发展过程。免疫易感的机体、气道受到刺激后,诱发炎症反应,以后逐渐扩展到其他组织,出现血管炎。鼻和鼻窦继发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完全控制。早期的肉芽肿相当于局限性WG。②有报告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异恶唑(TMP-SME)治疗早期WG有效。病原体可能作为抗原始动子,但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尚未有感染证据。 2.过敏机制因WG的炎症改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炎、肾小球肾炎改变均为过敏改变的特征。也有报告73%的WG有超过1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3.遗传因素HLA-DR2阳性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有报告HLA-DR1及DQW7在本病频率增高,但尚待深入研究。 4.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作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颗粒和单核细胞溶菌酶内抗原的抗体,分为2型,即胞浆型ANCA(c-ANCA)和核周型ANCA(p-ANCA)。c-ANCA 的主要抗原是PR3,p-ANCA主要针对髓过氧化物酶。ANCA与三种小血管炎密切相关,包括WG、显微镜下多动脉炎、Churg-strauss综合征,也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约70%~90%活动期WG c-ANCA 阳性,5%~10%p-ANCA阳性,10%ANCA阴性。c-ANCA对典型WG诊断的特异性超过90%,敏感性96%;活动期局限型WG敏感性67%,缓释期32%。 5.免疫机制T细胞呈现Th1型优势的细胞因子分泌类型中:活动期WG患者CD4+ T细胞产生IFN-γ比正常人CD4+ T细胞高10~20倍,TNF-α也明显增高,Th2相关性细胞因子(IL-4、IL-5等)无差异。活动期和非活动期WG,单核细胞产生IL-12明显增加。有人认为,感染和(或)自体抗原引起巨噬细胞IL-12的过度反应,导致Th1样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过度产生,引起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 1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