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答案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答案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答案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答案

单元六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单元七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

一、填空题

1.柴油的发火性用_十六辛烷值_表示,_十六辛烷值_越高,发火性_好_。

2.通常汽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__不小于45__。

3.柴油的_冷滤点__越低,其低温流动性_好__。

4.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装置是柴油机的_气缸__。

5.柴油机在进气行程进入气缸的是_纯空气__。

6.针阀偶件包括___针阀____和_针阀体__,柱塞偶件包括_柱塞__和_柱塞套__,出油阀偶件包括_出油阀__和_出油阀座___它们都是_选配研磨而成__,__不能_互换。

7.国产A型泵由_传动结构___,_泵油机构___、_油压调节结构___和__泵体__等四个部分构成。

8.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_凸轮轴___和__挺柱__组成。

9.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_曲轴__通过_定时齿轮_驱动的。

10.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_压燃__。

11.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_柱塞__的位置,另外还受_齿条__的影响。

12.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__越大__。

13.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__工况__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4.活塞式输抽泵主要由_输油泵__、_限压阀__、_溢流阀__、止回阀类和油道等组成。

二、判断改错题

1.柴油的十六烷值越高,其蒸发性越强,发火性越好。( X)

2.柴油机所燃用的柴油的凝点必须低于柴油机的最低工作温度。( √)

3.汽车用柴油机必须采用重柴油。( X)

4.柴油机供给系随发动机负荷的不同可相应地改变其供油量,以便各缸间的供油量不

一致。( X)

5.柴油机各缸之间有同一的喷油提前角,且这一提前角是不可调的。( X)

6.在柴油机点火系中,一般都采用负极搭铁。( X)

7.柴油机在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而汽油机则是在气缸外形成可燃混合气。

( √)

8.同一发动机上,各喷油器之间针阀是可以互换的。( X)

9.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备分泵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 √)

10.喷油提前角的调整是通过对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的调整而实现的。( √)

11.柴油机正常工作时,输油泵的供油量总是大于喷油泵的需油量。( √)

12.调整喷油泵的联轴节,可以改变喷油泵某一循环的供油时刻。( √)

13.对于一定型号的柴油机,它的最佳喷油提前角是一常数。( X)

14.发动机采用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时的最佳提前角比采用分隔式燃烧室时的最佳喷油提前角大。( √)

15.同型号的输油泵活塞可互换使用。( √)

16.通过进气管压力与发动机转速All量计算出进气量的方式是间接测量方

式。(√)

17.通过空气流量计测量单位时间内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是直接测量方式。

(√)

18.空气流量计的作用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电脑根据空气流量计的信号确定基本

喷油量。(X)

19.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与空气流量计的作用是相当的,所以一般车上,这两种传

感器只装一种。(√)

20.装有燃油压力调节器作用是使燃油分配管内压力保持不变,不受节气门开度的影响。(X)

21.冷起动喷油器一般不受ECU控制,而是由热控正时开关控制。(√)

22.当发动机在高转速运行下节气门突然关闭时,将切断喷油。(√)

23.只要点火开关OFF,无论步进电机型怠速电磁阀位于何位置,都将迅速退回到全部打开状态,为下次冷起动做好准备。(√)

24.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在点火开关关闭后处于全闭状态。(X )

25.清除桑塔纳时代超人故障代码时,点火开关应置于ON位置。(√)

26. V. A. G. 1552诊断仪中输入的地址字都是两位数。(√)

27. V. A. G. 1552诊断仪几乎适用于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车辆。(X)

28. V. A. G. 1552诊断仪的自诊断模式还可以对测试用的导线进行检查。(√)

29. V. A. G. 1552诊断仪上显示“No Fault”,是指电控系统无故障码。(√)30.用V. A. G. 1552诊断仪可对防盗器控制单元进行匹配。(√)

31.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05”功能是清除故障码。(√)

32. V. A. G. 1552上显示"No Fault recongnized”,是指电控系统无故障码。(√)

33.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03”功能是清除故障码。(X)

34. TECH-2诊断仪可根据输入数据,显示出简单的波形。(X)

35.用TECH一诊断仪可对燃油泵进行测试。(X)

36. Fluke 98示波器并不具有像万用表那样的测量电阻和电压的功能。(X)

37.霍尔传感器的叶轮缺口对着磁极时,点火控制器1号脚为高电位。(X)

23.目前应用较多的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38.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元件三大部分组成。

(√)

39.冷起动喷油器和普通喷油器一样,只受电脑控制。(X)

40. CO的排放量主要决定于发动机的转速。(X)

41.进气歧管绝时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直接测量空气流量的传感器。(X)

42.当发动机转速增加时,点火提前角应增大。(√)

4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检侧节气门开度的大小。(√)

44.电控车辆上所有的执行元件都是由电子控制单元直接控制的。(X)

45.发动机运转时,电子控制单元首先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信号,确定最佳点火提前角。(√)

46.发动机低温起动时,辅助空气阀打开,使空气通过节气门,直接进入进气总管。(√)

47.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中的压力转换元件有一种是利用半导体压阻效应制成的硅膜片。(√)

三、选择题

l.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的喷油压力取决于(B)。

A.高压油腔中的燃油压力B.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C.喷油器的喷孔数D.喷油器的喷孔大小

2.对多缸柴油机来说,各缸的高压管的长度应(C)

A.不同B.相同

C.根据具体情况而定D.无所谓

3.孔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比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A)

A.大B.小C.不一定D.相同

4.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 B )。

A.柱塞的长短B.喷油泵凸轮的升程

C.喷油时间的长短D.柱塞运行的时间

5.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 D )柱塞行程。

A.大于B.小于C.大于等于D.小于等于

6.喷油泵是在( B )内喷油的。

A.柱塞行程B.柱塞有效行程

C.A、B均可D.A、B不确定

7.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分泵数( B )发动机的气缸数。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一定

8.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的关系为( C )。

A.1:l B.2:l C.l:2 D.4:1

9·在柴油机中,改变喷油泵柱塞与柱塞套的相对位置,则可改变喷油泵的( C )。

A.供油时刻B.供油压力C.供油量D.喷油锥角

10.在柴油机的喷油泵上,当油量调节拉杆位置不变时,喷油泵的供油量随凸轮轴转速的升高而(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急剧减少

11.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喷嘴环的通道面积应做成( B )。

A.由小到大B.由大到小C.不变的D.A,B均可

12.采用燃油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与采用化油器的汽油机相比较,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 )。

A.动力性有所提高

B.经济性有所提高

C.有害物排放量有所提高

D.加速性能有所提高

13.间接测量方式All量进气量的是(C )。

A.翼板式流量计

B.热膜式流量计

C.真空压力传感器

14.带Acc信号输出的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主要增加了Acc信号,用以检测发动机(D )状况。

A.怠速

B.中速

C.高速

D.加减速

15.在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喷油器的喷油量主要取决于喷油器的(D )。

A.针阀升程

B.喷孔大小

C.内外压力差

D.针阀开启的持续时间

16..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受影响

D.先高后低

17.桑塔纳2000型时代超人发动机采用(A )怠速控制执行机构。

A.节气门直动式

B.节气门被动式

C.旁通空气式

D.主气道式

18.丰田车系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阀,在点火开关关闭后处于(A )状态。

A.全开

B.全闭

C.半开

D.打开一个步级

19.在将仪器的测试线与诊断座连接时,点火开关(B )。

A.应置于ON位置

B.应置于OFF位置

C.应置于RUN位置一

D.无论在何位置均可

20.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地址字“01”代表(A)电子系统。

A.发动机

B.制动

C.变速器

D.离合器

21.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地址字"03”代表(B)电子系统。

A.发动机

B.制动

C.变速器

D.离合器

22.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地址字“25”代表(D )电子系统。

A.发动机

B.制动C .变速器 D.防盗

23.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若要清除故障码,应输入功能字(D )后按【Q】健确认。

A. 02 B.03 C.04 D. 05

24.在V. A. G. 1552诊断仪中,若要查询故障,应输入功能字(B )后按仗【Q】键确认。

A. 01 B.02 C.03 D. 04

25.在V. A. 61552诊断仪中,可选择车辆系统侧试、(B )和维修站编号三种模式。

A.发动机电子控制

B.仪器自诊断

C. ABS制动系统

D.防盗系统

26. V. A. G. 1552诊断仪上显示”No Fault”,是指电控系统(B )。

A.有故障码

B.无故障码

C.无信号输出

D.有信号输出

27. TECH-2诊断仪的发动机数据清单中不包括(B ).

A. IPC数据

B.缺火数据

C. EGR数据D: TCC数据

28. TECH-2诊断仪键盘上的控制键包括(A )。

A. PWR键和SHIFT键

B. ENTER键和SHIFT键

C. PWR键和ENTER健

D. EXIT键和ENTER键

29.电控车辆上水温、油温、进气温度传感器为(B )温度传感器。

A.扩散电阻式B.热敏电阻式

C.半导体晶体管式

D.热电偶式

30.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A )和执行元件三大部分组成。

A.电子控制单元

B.输入系统

C.输出系统

D.储存器

31.电喷发动机排故检测中,通常应将万用表置交流电压档对(D )的传感器进行检查。

A.热敏电阻式

B.光电式

C.霍尔式

D.电磁式

32. L型电控发动机喷油器的基础喷油量是由(C )和曲轴转速决定的。

A.节气门位置

B.冷却液温度

C.空气流量

D.发动机负荷

33.根据汽油喷射方式的不同,汽油喷射可分为连续喷射和(A )喷射两种。

A.间歇

B.同时

C.分组

D.顺序

34.在冀片式空气流量计中空气旁通道一侧设有可改变旁通空气量的(C )调整螺打。

A. NO x

B. HC

C. CO

D.CO2

35.进气攻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是一种(B )测量空气流量的传感器。

A.直接

B.间接

C.快速

D.慢速

36.节气门体装在(B )和()之间的进气管上。

A.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

B.空气流量计……发动机进气总管

C.发动机进气总管……进气歧管

D.进气歧管……进气门

37.在翼片式空气流量计中一般设有(A )和()。

A.油泵触点开关…进气温度传感器

B.油泵触点开关…进气质量传感器

C.油泵继电器…进气温度传感器

D.油泵继电器…进气质量传感器

38.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采用的间接空气量测量方式可分为节流一速度和(B )两种方式。

A.体积流量

B.速度一密度

C.质量流量

D.密度流量

39.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使用的电动汽油泵有外装式和(B )两种。

A.涡轮式

B.内装式

C.叶片式

D.齿轮式

40.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功能是使(B )压力与()压力的差值保持不变。

A.燃油分配管……大气环境

B.燃油分配管……进气歧管

C.油泵……环境

D.油泵……进气歧管

四、名词解释

1.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由喷油泵泵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2.柴油机的喷油提前角:由喷油器的喷油始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3.柱塞行程h:柱塞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h;喷油泵实际供油阶段,柱塞所走过的行程。

4.柱塞的有效行程

g

5.柴油机的"飞车":松开加速踏板后,发动机转数下降很慢,甚至不下降或增加。

6.两速调速器:根据发动机的工况,控制其最高和最低转速喷油量的调速器。

7.全速调节器:控制从怠速到最高转速范围内任何转速的喷油量的调速器

8.最佳喷油提前角:喷油始点至活塞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五、问答题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什么?

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不断供给发动机经过滤清的清洁燃料和空气,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的要求,将一定量的柴油以一定压力和喷油质量定时喷入燃烧室,使其与空气迅速混合并燃烧,作功后将燃烧废气排出气缸。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么?

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由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四部分组成。

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完成燃料的贮存、滤清和输送工作,并以一定压力和喷油质量,定时、定量地将燃料喷入燃烧室。

空气供给装置的主要功用是供给发动机清洁的空气;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装置就是燃烧室的主要功用是使燃油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

废气排出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在发动机完成作功后排出气缸内的燃烧废气。

3.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是怎样工作的?

答:柴油机工作时,输油泵将柴油从油箱内吸出,并以较低的压力输送给柴油滤清器,清洁的柴油经低压油管进入喷油泵;喷油泵将柴油压力提高后,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将一定量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输送给喷油器,由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

输油泵的供油量远大于发动机消耗的油量,多余的柴油经喷油泵回油管流回油箱。喷油器间隙泄漏的少量柴油经喷油器回油管流回油箱。

4.柴油机工作时为什么直接将柴油喷入气缸?

答:因为柴油的粘度大、蒸发性差,所以柴油机必需采用高压的方法,在接近压缩上止点时将柴油直接喷入燃烧室中,以帮助混合气形成,混合气是在气缸内部形成的。

5.柴油机为什么没有点火装置?

答:由于柴油自燃温度低,而点燃温度高,所以柴油机采用压缩自燃的着火方式,而不需点火装置。

6.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有何特点?

答:柴油机工作中,在接近压缩终了时,才由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所以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时间短、空间小,对混合气形成极为不利。

7.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主要有几种方式?

答:为保证发动机工作时,能形成良好的混合气,柴油发动机采用的混合气形成方式主要有空间雾化式和油膜蒸发式两种。

8.柴油机燃烧室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结构特点?

答: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很多,通常可分为统一式和分隔式两大类。

统一式燃烧室由凹顶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组成,几乎全部燃烧室容积都集中在活塞顶的凹下部分,常见的统一式燃烧室有ω形、球形、U形等。分隔式燃烧室由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两部分组成,主燃烧室位于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之间,副燃烧室位于气缸盖中,主、副燃烧室之间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常见的分隔式燃烧室有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两种。

9.喷油器的功用是什么?喷油器有几种类型?

答:喷油器的功用是将燃油雾化并合理分布到燃烧室内,以便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车用柴油机上装用的喷油器均为“闭式”喷油器,常用的闭式喷油器又可分为孔式和轴针式两种。

10.对柴油机喷油器有哪些要求?

答:根据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要求,喷油器应有一定的喷射压力和射程(即喷射距离)以及合适喷射锥角。此外喷油器停止供油时应干脆,不应有滴漏现象。

11.喷油器主要由哪些零件组成?哪些是精密偶件?

答:喷油器主要有针阀、针阀体、顶杆、调压弹簧、调压螺钉及喷油体等零件组成。针阀与针阀体是喷油器的精密偶件。

12.轴针式喷油器与孔式喷油器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轴针式喷油器与孔式喷油器除针阀和针阀体结构略有不同外,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孔式喷油器的针阀下端不伸出针阀体,轴针式喷油器的针阀下端较长,延伸出一伸入针阀体下端孔的轴针。

13.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是怎样控制的?

答:柴油机喷油器的喷油压力由调压弹簧控制,喷油压力随调压弹簧的预紧力增减而增减。调压弹簧的预紧力可通过调压螺钉来调整。

14.喷油泵的功用是什么?主要有几部分组成?

答:喷油泵的功用是接受输油泵输送来的低压柴油,对柴油进行加压后,按柴油机不同工况的要求,定时、定量地将高压柴油输送给喷油器。

柱塞式喷油泵主要由柱塞分泵、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泵体四部分组成。

15.柱塞分泵的供油量与什么有关?

答:柱塞分泵每次泵出的油量取决于柱塞的有效行程,即从出油阀开启到柱塞上的斜槽与柱塞套筒上的进油孔接通时柱塞向上移动的距离。使柱塞在套筒内转动,即可改变斜槽与

套筒上油孔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柱塞的有效行程。

16.出油阀上的减压环带有何作用?

答:减压环带具有防止喷油器喷前滴油、保持高压油管内有一定残余压力和使喷油器停油干脆三方面的功用。

17.柱塞分泵驱动机构的功用是什么?驱动分泵的滚轮体有几种类型?

答:分泵驱动机构的功用是驱动柱塞在柱塞套筒内往复运动,使喷油泵完成供油过程。分泵驱动机构主要包括喷油泵凸轮轴和滚轮体,滚轮体主要有调整垫块式和调整螺钉式两种类型。

18.油量调节机构的功用是什么?有几种类型?

答:油量调节机构的功用是执行驾驶员或调速器的指令,改变柱塞与柱塞套筒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以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

柱塞式喷油泵常用的油量调节机构主要由拨叉式和齿条式两种。此外,在国产P型喷油泵上还采用了球销角板式油量调节机构。

19.柴油机上为什么装用调速器?

答:从理论上讲,柴油机工作时,油门开度不变,则每循环的供油量应该不变。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喷油泵进、回油孔的节流作用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增加,喷油泵柱塞偶件的泄漏量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减少,使喷油泵的供油正时和供油量随发动机转速变化而变化,这使柴油机的工作稳定性很差。转速较高时,由于供油提前和供油量增多,柴油机容易产生“超速”(俗称飞车);转速较低时,而由于供油推迟和供油量减少,柴油机容易熄火。因此,柴油机一般都装有调速器。

20.调速器的功用是什么?什么是两极式和全程式调速器?

答:调速器的功用是:在柴油机工作时,根据负荷大小,自动调节喷油泵供油量,以稳定和限制柴油机转速,使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转。两极调速器只能起到稳定低速(怠速)和限制高速的作用,而在中等转速时不起作用。全速调速器在各种转速下均起调速作用。

21.机械离心式调速器主要由几部分组成?简单说明它是怎样工作的?

答:机械离心式调速器主要由感应元件(离心件和调速器弹簧)及驱动机构(传动杆件)两大部分组成。

当发动机工作时,由离心件感应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离心件产生的离心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减而增减,离心力和调速器弹簧的弹力均通过驱动机构对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起作用。

调速器起作用时,发动机转速升高,离心件产生的离心力增大,则克服调速器弹簧的弹力,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向减油方向移动;反之,发动机转速降低,离心件产生的离心力减小,则在调速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向加油方向移动;离心件产生的离心力与调速器弹簧的弹力平衡时,调速器不对供油量进行调节。

调速器起作用的转速取决于调速器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调速器弹簧有两个刚度和预紧力,就能控制两个转速,这就是两极式调速器。调速器弹簧的刚度和预紧力如果由驾驶员任意选定,则能控制任意转速,即为全程式调速器。

22.联轴器的功用是什么?常用的联轴器是什么类型?

答:联轴器是发动机曲轴与喷油泵凸轮轴之间的重要连接装置,在静态时,通过联轴器可改变喷油泵凸轮轴相对曲轴的角位置,从而调节喷油泵(包括所有分泵)的供油提前角。喷油泵所用的联轴器通常为挠性片式联轴器。

23.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安装在什么位置?有何功用?

答:常用的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为机械离心式,安装在联轴器与喷油泵之间。其功用是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喷油泵供油提前角。

24.输油泵有何功用?安装在什么位置?怎样驱动?

答:输油泵的功用是克服油路中的各种阻力,将柴油从油箱内吸出并将足够量和一定压力的柴油输送给喷油泵。输油泵安装在喷油泵壳体上,用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偏心轮驱动。

25.活塞式输油泵是怎样工作的?

答:喷油泵凸轮轴转动时,凸轮轴上的偏心轮通过滚轮、滚轮架和推杆驱动输油泵活塞向下运动,活塞下方泵腔的容积减小,油压升高,进油阀被关闭,出油阀被压开,柴油由活塞下方泵腔通过出油阀流向活塞上方泵腔。当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偏心轮转过后,在活塞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活塞向上运动,活塞上方泵腔内的油压升高,出油阀关闭,活塞上方泵腔内的柴油经出油管输出;同时,由于活塞下方泵腔内的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将进油阀吸开,油箱内的柴油经进油管和进油阀被吸入活塞下方泵腔。

26.活塞式输油泵是怎样实现输油量自动调节的?

答:活塞式输油泵的输油量取决于活塞的行程,当活塞行程等于偏心轮的偏心距时,输油量最大,一般为发动机全负荷时最大耗油量的3~4倍。当输油泵的输油量大于喷油泵需要的油量时,输油泵活塞上方泵腔内的油压会升高,此压力与活塞弹簧的弹力平衡时,使活塞不能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位置,活塞与推杆之间产生空行程,活塞的有效行程减小,输油

泵输油量也减少。反之,喷油泵需要油量增加时,输油泵活塞上方泵腔内的油压降低,弹簧推动活塞向上移动的行程增大,输油泵输油量增加,这样实现了输油量的自动调节。

27.手油泵有何功用?

答:手油泵的功用是柴油机长时间停止工作或低压油路中有空气时,可用手油泵输油和排出空气。

28.柴油滤清器有何功用?一般安装在什么位置?

答:柴油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柴油中的杂质、水分和石蜡,以减小喷油泵和喷油器各精密偶件的磨损。柴油滤清器通常安装在喷油泵附近,串联在输油泵和喷油泵之间。

29.PT燃油系统主要组成有哪些?是怎样控制循环喷油量的?

答:PT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箱、柴油滤清器、PT燃油泵、喷油器等组成。在PT燃油系统中,通过对喷油器的计量时间和供油压力的控制,来控制循环喷油量。

30.在PT燃油系统中,供给喷油器的燃油压力是有谁来控制的?

答:供给PT喷油器的燃油压力就是PT燃油泵的供油压力,供油压力取决于PT燃油泵中的节流阀(转阀式油门)的开度和调速器的出油压力。当节流阀开度一定时,由于调速器的作用,供油压力随柴油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当改变节流阀开度时,则可改变PT燃油泵的供油压力,节流阀开度增大,供油压力增高,循环供油量增加;反之节流阀开度减小,供油压力减低,循环供油量减少。

31.VE型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组成有哪些?是怎样工作的?

答:VE型分配式喷油泵燃油供给系统主要由油箱、膜片式输油泵、柴油滤清器、VE型分配式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低压油管和回油管等组成。发动机工作时,输油泵将柴油从油箱中吸出并泵向柴油滤清器,经滤清后的柴油进入VE型分配式喷油泵,VE型分配式喷油泵将柴油加压并通过高压油管分配给各缸喷油器,输油泵和喷油泵供给的多余的柴油及喷油器泄漏的少量柴油经回油管流回油箱。

第一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引言 一、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用于军用飞机上,1954年德国奔驰公司在奔驰300SL上装了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K型)。20世纪60年代在K 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电组合式汽油喷射系统(KE型)。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德国BOSCH公司研制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微机处理三大发展进程。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是发动机在各种工况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配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大大降低了HC、CO和NOX三种有害气体的排放。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4.汽车在不同地区行驶时,对大气压力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发动机控制ECU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补偿。5.汽车加减速行驶的过渡运转阶段,燃油控制系统能迅速的作出反应。6.有减速断油功能,既能降低排放,也能节省燃油。7.在进气系统中,由于没有象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因而进气阻力小。8.发动机冷机起动容易,暖机性能提高。 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射方式分类同时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由电脑的同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分组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分成几组,同一组喷油器同时喷油或断油。顺序喷射——各喷油器由电脑分别控制,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a)同时喷射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2.按空气量的计量方式分类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利用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管内的绝对压力,电脑根据进气管内的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推算出发动机的进气量。在根据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确定基本喷油量(比L型更精确)。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利用空气流量计直接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电脑不必进行推算,可根据空气流量计信号计算与该空气量相应的喷油量。3.按喷射位置分类多点喷射系统——每缸进气门处装有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由ECU控制喷射。其燃油分配均匀性好,但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高。主要用与中、高级轿车。单点喷射系统——在节气门上方装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由1~2个喷油器集中喷油。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结构简单,故障少、维修调整方便。广泛的应用于普通轿车和货车。4.按有无信号分类开环控制系统(无氧传感器)——通过实验室确定的发动机各工况的最佳供油参数预先存入电脑,在发动机工作时,电脑根据系统中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判断自身所处的运行工况,并计算出最佳喷油量。其精度直接依赖于所设定的基准数据和喷油器调整标定的精度。当使用工况超出预定范围时,不能实现最佳控制。闭环控制系统(有氧传感器)——在系统中,发动机排气管上加装了氧传感器,根据排气中含氧量的变化,判断实际进入气缸的混合气空燃比,在通过电脑与设定的目标空燃比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修正喷油量。空燃比控制精度较高。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1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1 第2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2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介绍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介绍 摘要:传统机械发动机的喷油系统凭借其可靠性、易维护性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环保的意识和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发动机的脉动喷油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发动机的要求。因此,现代发动机的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在避免了传统发动机缺点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燃油喷射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对高压共轨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理解,现对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系统的介绍。 1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数量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之一,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我国从八十年代起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柴油机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2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技术首先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20世纪50年代在赛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柴油机的电控供油系统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大量使用。主要有日本电装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ECD-U2系统、博世公司和D-C公司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 国外在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而且比较深入,有多种共轨系统已经投产,并与整车进行了匹配应用。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是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典型代表,该系统还能实现预喷射和靴型喷射。 共轨喷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共轨喷射的最高喷射压力在不断提高,这样对于喷射品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压力越高,燃料雾化越好,颗粒越小越均匀,燃烧越充分,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均好,但这对喷射系统的要求也越高;喷射的次数不断增加,可以实现满足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多次喷射,可以控制燃烧的不同阶段喷油量和喷油速率,使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提高;在最小稳定喷射量上,3个阶段的每次的喷射量在下降,这说明每次喷射时候可以使喷射更均匀、更细密,喷油和断油更干脆,反应灵敏,响应特性好,这样有利于燃烧,减少积炭的产生。

柴油机喷油量的测量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量和喷油规律测量方法概述 张彬, 刘建新, 杜慧勇, 王站成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对目前几种常用的测量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量和喷油规律的方法、原理和装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柴油机; 高压共轨; 喷油规律; 喷油量 中图分类号: TK421+. 42;U464. 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0006(2009)02- 0006- 02 Summarize ofMeasurement of Fuel InjectionQuantityand FuelDeliveryLawfor High2pressureCommonRail InjectionSystem ZHANGBin, LIUJian2xin, DUHui2yong, WANGZhan2cheng (Vehicle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College,HenanUniversityof Science &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 Abstract: Severalmethodsand theories andequipments formeasuringfuel injectionquantityand rules incommon use, are analysedandevaluatedinthispaper. Keywords: Diesel engine; High2pressure commonrail injectionsystem; Fuel deliverylaw; Fuel injectionquantity 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是当前提高柴油机性能、减少其有害排 放物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在现代高效、低排放的柴油 机上。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内欧Ⅲ、欧Ⅳ排放 法规的逐步实施,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也将在我国得到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高压共轨喷油方式可以在高喷射压力下进行并形 成由预喷射、主喷射和后喷射等组成的多段喷射。预喷射可缩短主 喷射的着火延迟时间,能减少燃烧噪音和NO x的排放量。预喷射量 对柴油机NO x排放及燃油消耗有重要影响 [1] 。燃油消耗随预喷射 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存在线性关系。而对于NO x排放,当预 喷射量由少增多时, NO x的排放是先减少然后又升高,即对于发动机 的某个工况存在一个最佳预喷射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质量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喷油规律 [2] ,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喷 油规律(先缓后急型和先急后缓型)曲线和喷射策略,可以在改善柴 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在降低排放、振动和噪声等之间获得最 佳折中。 为使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能提供发动机所需的喷油量和喷油 规律,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测试手段以进行每循环预喷油量、主喷油量 和喷油规律等参数的精确测量,本文就相关测量方法与测试装置介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教案)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 容 一、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用于军用飞机上,1954年德国奔驰公司在奔驰300SL上装了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K型)。 20世纪60年代在K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电组合式汽油喷射系统(KE型)。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德国BOSCH公司研制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经历了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微机处理三大发展进程。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是发动机在各种工况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配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大大降低了HC、CO和NO X 三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 4.汽车在不同地区行驶时,对大气压力或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发动机控制ECU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补偿。 5.汽车加减速行驶的过渡运转阶段,燃油控制系统能迅速的作出反应。 6.有减速断油功能,既能降低排放,也能节省燃油。 7.在进气系统中,由于没有象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因而进气阻力小。 8.发动机冷机起动容易,暖机性能提高。 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射式分类 同时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由电脑的同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 分组喷射——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分成几组,同一组喷油器同时喷油或断油。 顺序喷射——各喷油器由电脑分别控制,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a)同时喷射 b)分组喷射 c)顺序喷射 2.按空气量的计量式分类 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利用绝对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管的绝对压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作者:佚名文献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0-04 2000-7(145)61,资源环境资源环境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NewElectronicallyControlledCommonRailFuelI njectionTechnologyforDieselEnginesandEnvir onmentalProtection 施光林1钟廷修2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博士后1;教授2上海200030) 人类虽已跨入了21世纪,但环境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忧虑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在生产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排放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的有害物质,如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等。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城市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急剧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报道,现在地球大气中77.3%的一氧化碳(CO)、55.3%的碳氢化物(HC)、50.9%的氮氧化物(NOX)均来自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缺少绿地,而汽车排气口一般都离地面60~70厘米,低空排放恰好易于各种有害物质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向煤烟—石油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变,甚至在有些大城市已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仅以上海为例,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现在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上海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尾气中的CO、HC、NOX等分别占中心城区污染量的90%、92%和23%。在交通干线附近,行人呼吸到的CO、HC和NOX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已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为此,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相继制订出有关尾气排放法规,对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柴油机、汽油机的尾气排放加以限制,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这几年又先后有欧洲Ⅱ、欧洲Ⅲ等更加严厉的尾气排放限制法规出台。我国从80年代起也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业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一、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原理 熟知柴油机的人都知道,燃烧过程是其工作的“核心”,而喷油系统对燃烧过程及其工作品质,特别是对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研究一直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一般认为,柴油机喷油技术经历了传统的纯机械操纵式喷油和现代的电控操纵式喷油这两个发展阶段。而现代电控喷油技术的崛起,则应归功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电控喷油技术已从初期的位置控制型发展到时间控制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属于后者。该技术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原理,而是通过共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恒定的高压燃油,分送到每个喷油器,并借助于集成在每个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启与闭合,定时、定量地控制喷油器喷射至柴油机燃烧室的油量,从而保证柴油机达到最佳的燃烧比和良好的雾化,以及最佳的点火时间、足够的点火能量和最少的污染排放。图1是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一系统主要由电控输油泵、共轨(恒压蓄油箱)、高速电磁开关阀、喷油器、电子控制装置(ECU)及各类传感器等组成。按照喷油高压形成的不同,目前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高压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陈然 摘要: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作为一种高度柔性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现代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喷射系统;高压共轨;发展趋势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世界各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促使人们进一步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而影响燃烧过程的关键是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由计算机计算和处理,可以精确、柔性地控制柴油机喷油量、喷油定时和喷射压力,与传统的喷射技术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增强了动力性能,实现了柴油机综合性能的又一次飞跃。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在整个内燃机行业被公认为20世纪三大突破之一[1],是21世纪柴油喷射系统的主流。 1电控高压喷油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与前两代喷油系统相比,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克服了燃油压力受柴油机转速的影响,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原理,而采用了公共控制油道——共轨管,高压油泵只是向公共油道供油以保持所需的共轨压力,通过连续调节共轨压力来控制喷射压力,使其达到与工况相适应的最优数值,而且还使得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的控制成为

可能,且系统的控制自由度及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结构见图1,为典型的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主要由高压泵、带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的喷油器、各种传感器和电控单元(ECU)组成。 图1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结构 2 国外主要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目前,国外在柴油机电控共轨喷射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并有多种共轨喷射系统设计并投产。德国Bosch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英国LUCAS、日本电装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世界著名油泵油嘴制造商相继开发了高压共轨系统。 2.1 德国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系统 目前为止,Bosch公司总共规划和设计了3代高压共轨系统。如图2所示为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第一代已经上世纪批量投放市场,主要应用于轿车,喷射压力达135MPa。第二代于2000年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使用具有油量调节功能的高压泵和经改进的电磁阀喷油器,喷射循环由预喷射、主喷射和多级喷射等多次喷射组成,最大

第五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五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一、选择: 1 .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 a. 控制燃油压力衡压 b. 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 c. 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 d. 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 2 .缸外喷射的电喷系统,喷射压力一般为() a. 0.20 ~ 0.35MPa b. 3.00 ~4.00MPa c. 0.20 ~ 0.35KPa d. 3.00 ~ 4.00KPa 3 . D 型汽油喷射系统是将( )和转速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脑计算出充气量。 a. 空气流量计 b.歧管绝对压力 c.歧管相对压力 d. 电脑 4 . L型汽油喷射系统是由()直接测量进入进歧管的空气量,并到电子控制单元,由电脑计算出相应充气量。 ?空气流量计 b. 歧管绝对压力 c. 歧管相对压力 d.电脑 5 .当汽油泵输出油压达()时,卸压阀打开。

a. 0.02MPa. b.0.4 MPa. c. 0.06MPa. d. 0.8MPa. 6 .热限时开关的作用是控制该起动喷油器的( ) a. 关闭时间 b. 喷油量 c. 喷油时间 d. 喷有压力 7 .电磁式喷油器开启时间越长,其喷油量( ) a.多 b. 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8 . L 型射系统采用的热级电阻式进气温度传感器,一般安装在( )内。 a. 进气总管 b. 进气歧管 c.空气流量计 d. 气缸 9 .怠速控制是控制发动机在保证( )的情况下有一个稳定的怠转速。 a. 低排放、低油耗 b. 大功率、大油耗 c. 大功率、低油耗 d. 低噪音

10 .废气再循环量过大时,发动机功率( )、油耗( ) a. 升高、下降 b升高、升高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11 .三元催化转换器中的催化剂在()时,转化效率最高。 a. A/F=14.7 b. A/F > 14.7. c. A/F < 14.7 d. 任何时候 12. 下列哪项不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发动机功能的优点? ( ) a. 空燃比精确控制 b. 发动机工作效率更高 c. 减少排放 d. 减少单位燃油行驶里程 e. 发动机响应性更好 13. 下列哪种传感器通过比较大气压力与进气歧管真空而进行工作? ( ) a.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b.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c. 进气温度传感器 d.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 e. 曲轴位置传感器 14. 下列哪个不是发动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出执行器? ( ) a.空燃比控制电磁阀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一、共轨技术 在汽车柴油机中,高速运转使柴油喷射过程的时间只有千分之几秒,实验证明,在喷射过程中高压油管各处的压力是随时间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柴油的可压缩性和高压油管中柴油的压力波动,使实际的喷油状态与喷油泵所规定的柱塞供油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时还会在主喷射之后,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再次上升,达到令喷油器的针阀开启的压力,将已经关闭的针阀又重新打开产生二次喷油现象,由于二次喷油不可能完全燃烧,于是增加了烟度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油耗增加。此外,每次喷射循环后高压油管内的残压都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不稳定的喷射,尤其在低转速区域容易产生上述现象,严重时不仅喷油不均匀,而且会发生间歇性不喷射现象。为了解决柴油机这个燃油压力变化的缺陷,现代柴油机采用了一种称"共轨"的技术。 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共轨式喷油系统于二十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高压共轨系统可实现在传统喷油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功能,其优点有: a、共轨系统中的喷油压力柔性可调,对不同工况可确定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从而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b、可独立地柔性控制喷油正时,配合高的喷射压力(120Mpa~200MPa),可同时控制NOx和微粒(PM)在较小的数值内,以满足排放要求。 c、柔性控制喷油速率变化,实现理想喷油规律,容易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既可降低柴油机NO x,又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d、由电磁阀控制喷油,其控制精度较高,高压油路中不会出现气泡和残压为零的现象,因此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均匀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动和降低排放。 由于高压共轨系统具有以上的优点,现在国内外柴油机的研究机构均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德国BOSCH公司的CR系统、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意大利的FIAT集团的unijet系统、英国的DELPHI DIESEL SYSTEMS公司的LDCR 系统等。 二、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基本单元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电控单元、高压油泵、蓄压器(共轨管)、电控喷油器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组成。低压燃油泵将燃油输入高压油泵,高压油泵将燃油加压送入高压油轨(蓄压器),高压油轨中的压力由电控单元根据油轨压力传感器测量的油轨压力以及需要进行调节,高压油轨内的燃油经过高压油管,根据机器的运行状态,由电控单元从预设的map图中确定合适的喷油定时、喷油持续期由电液控制的电子喷油器将燃油喷入气缸。 1、高压油泵 高压油泵的供油量的设计准则是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柴油机的喷油量与控制油量之和的需求以及起动和加速时的油量变化的需求。由于共轨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于燃油喷射过程无关,且喷油正时也不由高压油泵的凸轮来保证,因此高压油泵的压油凸轮可以按照峰值扭矩最低、接触应力最小和最耐磨的设计原则来设计凸轮。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本章主要研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讲示工作原理图为重点,分析各个组件的工作过程,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 本章主要内容有:1、汽油喷射系统概述;2、传感器;3、执行器;4、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第一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一、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自从1967年博世BOSCH公司研制开发成功了K型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以来,汽油喷射系统经历了K(机械式)型系统,K—E(机械与电子混合控制)型系统,EFI(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过程。 BOSCH公司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及点火系统发展里历程 汽油机的燃油喷射和点火使发动机得以运转。汽油喷射到发动机进气门上方的进气管内,当活塞下行时,空气—燃油混合气被吸人燃烧室内,而当活塞再次上行时,空气—燃油混合气被压缩,并由火花塞产生的电火花点燃。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下行,并通过连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起先,汽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它们分别由各自的参数,如喷油量、点火时刻进行单独的控制。这两个系统要么不交换信息,要么只有极少量的信息交换。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两系统中有相互对立的需求时只能由它们自身分别去协调,而不能以“系统交互”方式解决o Bosch公司将汽油喷射和电子点火集成为一个单元,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汽油喷射和电子点火联合控制的Motronic发动机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要求,对喷射和点火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 1、汽油喷射系统 汽油喷射系统根据发动机的运转速度、负荷水平、环境影响等因素,精确地计量供给发动机的燃油量,从而控制混合气的空燃比,使发动机废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A.运用连续喷射原理的多点喷射系统 1973-1955 ,1973-1995,K-Jetronic机械液压汽油喷射系统被安装到多种汽车上。该系统根据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调节供油量。运用闭环控制的K—Jetronic系统可以满足废气排放较低的控制标准。 为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其中也包括为达到更高的排气质量,在K—Jetronic系统中,添加了一个ECU、一个主压力调节器、一个用于控制混合气成分的压力调节器,发展形成了KE— Jetronic系统,此系统在1982—1996年间装车使用。 B.间歇式燃油喷射系统 L—Jetronic系统是运用模拟技术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1973—1986年使用),它根据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发动机转速及其他一些运行参数间歇喷射燃油,L3—Jetronic是运用数字技术的控制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增加一些在模拟技术系统中无法实现的控制功能,从而使喷油量能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各种变工况的使用要求。 LH—Jetronic系统(1981—1998年)用热线空气流量计,使空气—燃油混合气的计量不受环境状况的影响。 C.单点喷射间歇式燃油喷射系统 Mono—Jetronic电子喷射系统(1987—1997年)应用于中小型乘用车,单点喷油器直接装在节气门上部阀体的中心部位。这种系统也称作节气门喷射系统或TBI,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的位置是计量燃油喷射量的控制参数。 2、点火系统 点火系的功能是在正确的点火时刻点燃已压缩的混合气,引发混合气燃烧。在火花点火发动机(SI)中,点火是由穿透火花塞电极间的、瞬时放电产生的电火花来完成的。要使催化转化器有效发挥作用,绝对需要正确的点火时刻。混合气燃烧滞后会使燃烧不完全,从而使催化剂有中毒损坏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元件逐渐取代了点火系中的机械部件。 点火时刻由发动机的速度和负荷状况计算得来,而发动机的负荷则由进气管压力换算得出。传统的线圈点火(1934--1986年)和晶体管式线圈点火(1965—1993年)运用机械控制点火时刻,半导体点火系统和半导体无分电器电子点火系统(1983—1998年)运用点火特性脉谱图确定点火时刻。 3、子系统组合 上述汽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的组合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形式的点火系统可以与各种喷射系统组合。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三个阶段的技术简介.doc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三个阶段的技术简介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是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排放污染两大难题的背景下,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控制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汽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柴油机电控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位置控制、时间控制、时间—压力控制(压力控制)

第一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 优点:结构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机进行升级换代。 缺点:系统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 第二代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电控喷油系统) 改变了传统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主要以电控共轨(各缸喷油器共用一个高压油管)式喷油系统为特征,直接对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喷油压力等进行“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 特点: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控单元、高速电磁阀和相关电/液控制执行元件等,组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有电磁阀的通、断电时刻和通、断电时间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量和供油正时。但供油压力还无法独立控制。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改善低温起动性。 电子控制系统能够以最佳的程序替代驾驶员进行这种麻烦的起动操作,使柴油机低温起动更容易。 2.降低氮氧化物和烟度的排放。 采用柴油机电控技术,可精确地将喷油量控制在不超过冒烟界限的适当范围内,同时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喷油时刻,从而有效地抑制排烟。 3.提高发动机运转稳定性。 4.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采用柴油机电控系统,无论负荷怎样增减,都能保证发动机怠速工况下以最低的转速稳定运转,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性。 5.控制涡轮增压。 柴油机电控系统中,ECU根据传感器信号精确计算喷油量和喷油正时。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对增压装置进行精确的控制。 6.适应性广。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历程简介

1.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历程简介 1934年德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装用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军用战斗机。第二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采用机械式喷射泵向气缸内直接喷射汽油的供油方式。 1952年,曾用于二战德军飞机的机械式汽油喷射技术被应用于轿车,德国戴姆乐-奔驰(Daimler-Benz)300L型赛车装用了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机械式汽油喷射装置。它采用气动式混合气调节器控制空燃比,向气缸直接喷射。 1957年,美国本迪克斯(Bendix)公司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问世,并首次装于克莱斯勒(Chrysler)豪华型轿车和赛车上。 由于汽油喷射系统比起化油器来,计量更精确、雾化燃油更精细、控制发动机工作更为灵敏,因此,在经济性、排放性、动力性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汽油喷射系统上。 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研制成功K-Jetronic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并进而成功开发增加了电子控制系统的KE-Jetronic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使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率先开发出一套D-Jetronic全电子汽油喷射系统并应用于汽车上,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批量生产,在当时率先达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开创了汽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的新时代。 D型喷射系统在汽车发动机工况发生急剧变化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1973年,在D型汽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博世公司开发了质量流量控制的L-Jetronic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之后,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又进一步发展成为LH-Jetronic系统,后者既可精确测量进气质量,补偿大气压力,又可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进气阻力进一步减小,使响应速度更快,性能更加卓越。 1979年,德国博世公司开始生产集电子点火和电控汽油喷射于一体的Motronic数字式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它能对空燃比、点火时刻、怠速转速和废气再循环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为了降低汽油喷射系统的价格,从而进一步推广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980年,美国通用(GM)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节流阀体喷射(TBI)系统,它开创了数字式计算机发动机控制的新时代。TBI系统是一种低压燃油喷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 摘要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高频高速电磁阀技术,能够自由控制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喷油(速)率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目前正迅速推广和普及。我国威孚公司和德国Bosch公司的技术合作,将使我国柴油机设计、制造和技术使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利用简短的文字和资料描述了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技术内涵。关键词电子技术自由控制柴油机燃油发射 20世纪,柴油机技术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飞跃:机械式燃油系统、中冷增压和电控喷射。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士的Hiber教授研制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的“原型”,其后以瑞士工业大学的Ganser教授为中心对电控共轨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鉴于柴油机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石油资源的有限开采和利用,人们主动而有效地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理论推动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1995年末,日本电装公司将ECD- U2型电控共轨系统成功的应用于载重汽车用柴油机上并批量生产,“从此开始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系统的新时代”,随后,德国的Bosch公司、美国的Cummiese公司、瑞典的Volvo公司、意大利的 Fiat 公司和日本五十铃公司等相继将自行开发的分别用于轿车、载重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电控共轨系统柴油机投放市场。目前,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正迅速推广和普及,其技术水平也日趋成熟,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位置控制向时间控制过渡、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过渡。 1 问题的由来 1.1 柴油机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柴油机因其压缩比大,故动力性和燃料使用经济好、且故障少、功率范围宽。但同时带来振动噪声大和氮氧化物(Nox)、颗粒排放(主要成分是碳烟)污染环境的缺点。 1.2 能源危机 1973年和1979年两次波及全世界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利用的时间短的问题。另据资料表明(见图1), 图1 全世界石油生产量预测 2013年世界石油最高产量为320亿桶/年,2050年将急剧衰减到60亿桶/年,与快速增加的柴油机年保有量形成明显的巨大的反差。 1.3 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人居城市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与此相反,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下降并有恶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动机废气有害成分的大量排放(约占50%)。由上述可见,当今柴油机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减少柴油消耗。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统说课讲解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 统

精品文档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统 1.直列泵系统 体积较大,每个气缸对应一个分泵,分泵与对应缸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连接,喷油器利用柴油自身的压力被动喷油。该系统多采用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可靠性较好,但精度较差。驾驶员通过油门控制调速器弹簧的预紧力,飞锤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力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弹簧力将油量控制机构向供油量增加的方向移动,供油量增加使柴油机加速,同时调速器飞锤离心块的离心力也增加,离心力使油量控制机构向减油的方向移动,制约转速的增加,油门位置与调速弹簧预紧力对应,弹簧预紧力与转速相对应,从而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一旦调速器失灵或油量控制机构卡住、断开,极易造成柴油机“飞车”。加速时烟色较深,燃油利用率和尾气排放标准较低。喷油压力为17~19MPa,不利于柴油充分地雾化燃烧。 2.分配泵系统 与直列式相同之处是,采用柱塞式喷油泵和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喷油器与喷油泵用油管连接,喷油器为被动式喷油;不同之处是分配泵减少了柱塞泵的数量(只有1个柱塞偶件),通过分配转子按各缸工作顺序将高压柴油送至各缸的喷油器,高压油管在安装时必须按照分配转子的旋转方向和各缸的工作顺序连接。分配泵数量的减少使喷油泵本身体积减小,结构更紧凑,降低了成本。驱动转速的增加使喷油压力更高。分配泵驱动转速可以达到曲轴转速的3倍。在柱塞偶件密封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喷油泵驱动转速越高喷油压力越高,分配泵喷油压力可达60~80MPa。高压喷射有利于柴油更充分地雾化燃烧,降低烟度。3.PT供油系统 这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喷油器为主动式喷油,低压柴油在喷油器中通过摇臂压动喷油器的柱塞产生高压,喷油器也是一种柱塞泵,P和T分别指作用于喷油器油杯计量孔的压力和计量孔的开启时间。当加油门时,油路中的柴油流量增加,油路中的油压也随之增加。在计量孔开启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进入油杯中的柴油增多,使柴油机加速,同时喷油器喷油的频率增加,计量孔开启的时间缩短,限制了单次喷油量过多,其控制精度要高于直列泵系统。PT泵的调速器也是机械离心式的,其结构是柱塞在柱塞套内滑动,控制油路的宽窄,离心力推动柱塞向油路变窄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和喷油量,限制转速的增加。弹簧推动柱塞向油路变宽的一侧移动,弹簧力与离心力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该系统的油门和停机电磁阀在油路中串联在调速器之前,所以不会出现“飞车”。其喷射压力可达70~100MPa。PT供油系统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方面都优于直列泵系统和分配泵系统。 4.电控系统 有电控调速器系统和电控喷油器系统两大类。电控调速器系统就是将直列泵、分配泵的机械离心式调速器改为电控调速器。这一类柴油机利用各种传感器 将柴油机运转时的转速、气压、油压等工况参数转化成电信号送给处理器,经程序处理后处理器将指令传送到执行机构进行控制,通过不断的反馈修正使柴油机的工况接近于理想状况。控制单元将转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经程序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作用于电磁执行机构,利用电磁力控制加油或减油,泵体部分和机械离心式的完全一样。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喷油率的智能控制。电控直列泵系统同时也加装了“飞车”保护装置。 电控喷油器系统又可分为电控泵喷嘴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 电控泵喷嘴系统是以PT供油系统为基础的一种改进型,利用喷油器上的电磁阀的开闭控制进入油杯的油量,去掉了调速器。泵油方式仍然是摇臂压动柱塞,与PT供油系统相同。电控共轨系统是在缸盖上安装了一个燃油轨,燃油轨是一个长管状密闭容器,各缸喷油器都安装在容器上,共同使用这一燃油轨,即所谓共轨。燃油泵通过单向阀向共轨内部不断泵入柴油产生高压,类似于制动系统的储气罐。压力传感器将共轨内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适当开启泄油以调节共轨内的压力。共轨内的压力就是喷油器的喷油压力,可达100~120MPa。油压的产生方式与柱塞泵的完全不同。供油正时由喷油器电磁阀的开启时刻控制,喷油量由电磁阀的持续开启时间控制,所以该系统既不需要提前器也不需要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

第八节电控共轨柴油机一例 一、慨述 五十铃FORWARD型中型系列卡车从1994年全面改型以后,一直受到市场的好评。其中的6HK1-TC型发动机(图3—239)采用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型电控共轨燃油系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电控共轨柴油卡车之一。以此为实例,简要介绍中型柴油机卡车用电控高压共轨式燃油系统的全貌。 关于ECD-U2系统的部分零部件已在专项内容中介绍,此处从略。未作具体介绍的内容尽可能列出,给出一个关于电控共轨燃油系统的整体概念。 6HK1-TC型发动机满足1998年日本国内的排放法规。当时的法规值为: NOx(氮氧化物) 4.5g/(k W.h) PM(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0.25g/(k W·h) 黑烟25% CO(一氧化碳)7.4g/(k W·h) HC(碳氢化合物) 2.9g/(k W·h) 二、结构和参数 6HK1-TC型发动机采用的ECD-U2电控共轨燃油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表3—35,重要特性曲线如图3—240所示。 三、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特点 与采用普通机械式燃油系统的柴油机相比,电控共轨柴油机有如下重要的不同之处

图3-239 6HK1-TC型发动机的结构变更 (1)用供油泵代替了原来的喷油泵。利用发动机的转动,通过供油泵将燃油加压,并送入共轨中。在供油泵上配置了供油泵控制阀(PCV———Pump Control Valve).在ECU指令的控制下,调节供人共轨中的燃油量。此外,供油泵带有输油泵。输油泵的作用是从油箱中抽油,并将燃有油供人供油泵的往塞腔中。 (2)取消了调速器和提前器;新增加了储存高压燃油的共轨组件;由于采用共轨式电控燃油系统,原来安装喷油泵的托架变更了。 (3)机械式喷油器变更为电控式喷油器。可以最佳地控制喷油量、喷油时间和喷油率 (4)高压配管(即高压油管)的形状变更了(图3—241)。高压配管外径由∮6.35变更为∮8,内径由∮2.0变更为∮4.0。 图3-240 6HK1-TC型发动机特性曲线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答案

单元六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单元七柴油机电控喷油技术 一、填空题 1.柴油的发火性用_十六辛烷值_表示,_十六辛烷值_越高,发火性_好_。 2.通常汽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__不小于45__。 3.柴油的_冷滤点__越低,其低温流动性_好__。 4.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装置是柴油机的_气缸__。 5.柴油机在进气行程进入气缸的是_纯空气__。 6.针阀偶件包括___针阀____和_针阀体__,柱塞偶件包括_柱塞__和_柱塞套__,出油阀偶件包括_出油阀__和_出油阀座___它们都是_选配研磨而成__,__不能_互换。 7.国产A型泵由_传动结构___,_泵油机构___、_油压调节结构___和__泵体__等四个部分构成。 8.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_凸轮轴___和__挺柱__组成。 9.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_曲轴__通过_定时齿轮_驱动的。 10.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_压燃__。 11.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_柱塞__的位置,另外还受_齿条__的影响。 12.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__越大__。 13.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__工况__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4.活塞式输抽泵主要由_输油泵__、_限压阀__、_溢流阀__、止回阀类和油道等组成。 二、判断改错题 1.柴油的十六烷值越高,其蒸发性越强,发火性越好。( X) 2.柴油机所燃用的柴油的凝点必须低于柴油机的最低工作温度。( √) 3.汽车用柴油机必须采用重柴油。( X) 4.柴油机供给系随发动机负荷的不同可相应地改变其供油量,以便各缸间的供油量不

德尔福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二)(图)

(接上期) 三、精度更高的控制策略 为了保证精确的喷油控制,使车辆之间的差异最小,在喷油器制造过程中采取了专门的措施:减少制造公差、装配期间的标定、装配线终端记录喷油器特性。 1.喷油器特性 喷油器零件的制造是一个高精度的工艺过程,其中有许多零件100%在线监测,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且最终的喷油器总成要在自动测试线上进行100%的检验。喷油器的一整套喷油量检测须在选定的压力范围内进行,每个喷油器的特性就取决于这套数据,并用一块点阵式代码标牌标示在喷油器体上。在发动机装配时,这种点阵式代码信息用光学法读入汽车的ECU中并进行编程,然后用这些信息来校正每个喷油器的电子驱动喷油脉宽和喷油定时。这项技术德尔福已用于1996年以后的柴油喷射系统中的某些泵喷嘴(EUI)产品中,现在该项技术又被设计成可适用于Multec DCR共轨喷射系统。图7中用矩形来表示喷油脉宽和喷油率曲线,并显示出了“标定喷油器”和另一个与之有差异的喷油器(给定喷油器)的喷油率曲线。假如在相同喷油脉宽下,给定喷油器的喷油量大于标定喷油器的喷油量,图8显示了给定喷油器和作为标定目标的标定喷油器的特性(喷油量曲线)的比较,于是在选定的共轨压力下,测定出两者喷油量的偏差值,并被用来修正每个喷油器的喷油脉宽。图9和图10是用和不用12C法修正的喷油量离散的实例,它们描绘出了500次喷射的喷油量曲线(喷油器脉谱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用12C法修正标定过的喷油器的喷油量精度大大提高,这将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的性能、燃油消耗和排放。 图7 标定喷油器与给定喷油器的喷油速率

图8 喷油器特性比较(12C修正法的基本原理) 图9 无12C修正法时喷油器喷油量离散情况(500个喷油器统计值)

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简介

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其发展前景 1 前言 柴油机具有效率高、经济性好、功率强大等特点,在交通运输和工程车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柴油机在动力机械领域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在汽油机占主导地位的家用轿车领域,柴油机由于其节能的优势,正越来越受到汽车研究人员们的重视。然而,噪声大、NOx和颗粒物排放高等痼疾也一直困扰着柴油机的应用。前不久,欧盟正式制订了欧VI排放标准,颗粒物排放要求减半,氮氧化物排放必须降低77%,并将于2013年底实施[1]. 面对日益严苛的柴油机排放标准,研究各种排放控制技术成为内燃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这些控制技术总体上可分为3个方面:提高燃油品质、改善燃烧过程和采用先进的排气后处理技术,其中以改善燃烧过程为最根本的措施。就国外的经验来看,采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以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普遍的发展趋势[2 ,3 ]. 电控喷油技术是柴油机技术三大飞跃的最近一项(另外两项是机械燃油技术和增压中冷技术)[4],也是内燃机行业20世纪的三大突破之一(另外两项是汽油直喷技术和DME待用燃料)[5],为柴油机的喷油控制,以及噪声和排放的改善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技术历程、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角度简略阐述电控喷油技术。 2 电控喷油系统的技术历程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20世纪后半叶的技术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汽油机中采用喷油器代替化油器,导致燃油系统发生巨大改善,这一转型比较顺利,所用时间也比较短,在21世纪初就已全面完成。但在柴油机中要求高精度地控制高压燃油喷射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由于传统的机械式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具有非常优越的控制性能,所以,像汽油机那样在柴油机中采用电子控制的喷射系统的发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到来。 虽然大规模发展较晚,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却迅速地经历了三代发展。如表2-1所示[6]。 表2-1 三代柴油机电控燃油系统特点 2.1 第一代电控燃油控制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基于机械式燃油系统的,将机械式调速器和提前器换成电子控制的机构。燃油压送机构和机械式燃油系统相同。 在第一代电控燃油系统中: 喷油量的控制:根据ECU的指令由齿杆或溢油环的位置进行控制; 喷油时刻的控制:根据ECU的指令由发动机的驱动轴和凸轮轴的相位差进行控制。 ECU根据各种传感器发出的发动机状态和环境条件(主要是负荷与转速),通过所储存MAP数据,计算出适合发动机状态的最佳控制量,并向执行器发出指令。 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主要的改革是采用了机械式燃油系统中没有的微型计算系统,将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