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法》(第6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细版

《经济法》(第6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细版

《经济法》(第6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细版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概述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法律规范之总称。简而言之,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乙方所享有的某种行为自由或利益的资格。

经济法学——是以经济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有哪些作用?

答: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经济法的作用体现在:赋予政府对经济实施干预、防止政府失灵;作

为市场规则,规范市场主体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2)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规律?

答:经济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且在不同的时期的着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经济法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合法化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市场经济与经济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市场经济要靠竞争,通过正当的竞争来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并以“优胜劣汰”来促进社会的进化。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加以引导、调整、直接参与、最后纠正,均须依法进行;而且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开展经济活动也必须依照经济法的规定开展。市场经济需要经济法的规制,而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起到促进、保障的作用。市场经济与经济法两者相辅相成。

(4)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经济安全原则。

(5)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是如何构成的?

答: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是由规范市场主体的法

律、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实现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的法律、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解决纠纷的程序性法律等主要部分构成。

第二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经济法主体——又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承受者。

经济法主体责任——简称经济法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所应当承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

经济利益补偿责任——简称财产或经济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或经济利益损害时,应当承担给予财产或经济利益补偿的后果。

2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有哪些?

答: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行使经济职权、享有经济权利和履行经济职责、承担经济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是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可以划分为干预主体与被干预主体,决策主体、实施主体、活动主体、受特殊保护主体等。

(2)什么是经济法主体责任?其性质是怎样的?

答: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所要承担的责任,较多地体现为一种向社会承担的责任,且大多通过法律规定职责、义务主体自觉履行第一性义务来得以体现。

(3)经济法主体责任的种类有哪些?

答:经济法主体责任的种类有:经济管理行为责任、经济活动行为责任、财产或经济利益补偿责任、信誉责任等。

3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答:(1)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在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之后进行。故该公司的经营行为是不合法的。(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该公司进行处罚。经济活动主体在具体开展经营活动时应遵循合法原则,具体而言不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之后才能开展经营活动,而且不得超越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案例二

答:(1)该医院虽是公立医院,因其经营行为具有盈利性,在采购关系中受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管理,故属于经济法主体中的被干预主体,体现了经济法主体形态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2)该医院具有经济法主体地位,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购入不合格药物,导致病人身

亡。依法应承担经济活动行为责任,停止使用该不合格药物;承担财产或者经济利益补偿责任,对受害人进行经济赔偿等。

第三章国家经济管理主体法律制度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全国性经济管理主体——又称中央经济管理机关,是指国务院和依法行使经济管理职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委、办、局)。其行使经济管理职权的效力范围遍及全国,它的管理往往带有宏观性、指导性。

经济管理决策主体——是指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制定经济法规、发布经济政策和命令、作出决定的行政机构。

经济行政执法权——是指经济管理主体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而直接影响经济管理相对人地位和权利义务的权力。

2思考题

(1)什么是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它有哪些特性?

答:国家经济管理主体,是指在国家干预的社会经济关系当中行使计划、组织、知道、监管、调解职能的当事人。国家经济管理区别于一般的经济活动主体,其具有产生的法定性、意志的国家代表性、公权力性、行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2)对于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可做哪些分类?

答:可根据级别、职权来源、行为内容、具体工作等作为标准进行相应的划分。

(3)国家经济管理主体是通过哪些具体的行为来实现国家对经济干预的?

答:国家经济管理主体一般通过下述行为来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立法行为、执法行为、直接调节经济活动、监督行为、服务行为等。

(4)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服务?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国家经济管理主体提供服务既是其社会职责所在,也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只有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经济活动主体通过接受服务,更好地了解国家的经济法律和经济政策,才可能使经济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将管理、引导更好地寓于服务之中,从而加强管理,这是当前在强化国家经济管理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3案例分析题

答:该公司不但是一个经济活动主体,而且其开展经营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行业,因此可能会受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的管理。

第四章经济活动主体法律制度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市场准入——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经济活动主体、产品依法应具备进入某些市场的资格、条件的一种确认。市场准入涉及主体资格和产品(服务)资格的问题。

董事会——是由股东会(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或依其他方式产生的董事组成的领导集体,是向公司股东会(大会)负责的执行机构。对于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不设董事会而只设执行董事一人,代行董事会的职责。

破产制度——是指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抵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据债务人本人或债权人的申请,裁定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宣告债务人破产,并对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依法强制执行的一种程序安排。

2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活动主体?经济活动主体有哪些?

答:经济活动主体,相对于经济管理主体而言,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开展经济活动并在经济活动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个人或

者组织。经济活动主体除个人以外,经济活动组织一般有个人独资、合伙、公司等形式。

(2)什么是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的条件有哪些?

答:市场准入,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经济活动主体、产品依法应具备进入某些市场的资格、条件的一种确认。市场准入涉及主体资格和产品(服务)资格的问题。

市场准入的条件,一般可以理解为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通常情况下,包括了主体、产品质量两个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

(3)什么是法律规制?国家是通过哪些方面对经济活动主体加以法律规制的?

答:法律规制,是指通过法律规定对社会关系加以调整,确定法律地位、保护权益和惩罚违法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

在对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规制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经济活动主体内部关系的法律规制,二是对经济活动主体外部行为的法律规制,三是对经济活动主体破产的法律规制。

(4)什么是破产?破产的程序如何?

答:破产,是指作为债务人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资产不足以抵

偿债务,或者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一种客观状况。而《破产法》中的破产,则是根据一定法律条件所形成的法律事实和法律上的状态。

破产程序包括了破产启动程序、案件受理、审理、破产财产分配等程序。

(5)如何才能增强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力?

答:增强经济活动主体的活力,应当严格规制经济活动主体;改善经营,促进创新;加强宣传、提供政府服务;讲究商业道德,重塑商业信用。

3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答:该案的争议实质是一个债务承担的问题。本案中,涉及到连带担保和企业挂靠以及未经清算就办理注销工商登记等行为。作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当其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已经陷入破产,应当依照破产程序进行清算。但该公司未经破产程序,作为一个法律主体仍然存在。而担保人尽管与被挂靠的行政机关脱钩,但未经破产程序或者清算就办理了注销登记手续,且巨额狂想不知去向,其股东应为此承担责任。

案例二

答:(1)与他人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伙企业或单独出资设立一家

个人独资企业。(2)选择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都需要由申请人或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行政许可,通过各项审批后,向工商局申请“名称预登记”,并向工商登记部门提交相应材料,才可取得营业执照。(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4)申请破产应向甲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并以书面形式提出。破产财产为400万。

第五章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一般理论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以社会整体经济为对象,运用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实施计划以追求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动过程。

宏观经济调控法——是指国家以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为对象加以综合计划调控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2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法的本质?

答:宏观经济调控法要解决的是“市场失灵”的问题。宏观经济

调控法调整的是社会经济的领域,以社会为本位、以协调发展和整体平衡为中心,属于公法性质,是经济法的核心组成部分。没有宏观经济调控法,经济法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必要,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前景。宏观经济调控法正是传统的民商法或者行政法所未能涉及的领域。

(2)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灵”或者“市场失灵”的情况?

答: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着供需矛盾以及结果体现的滞后性,无法自给自足、无法实现社会公平、无法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无法根本消除的“市场失灵”现象。而政府对经济的惯例往往又会出现干预的不适度等问题,认为喜好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又往往会出现“政府失灵”之情形。

(3)应当怎样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体系?

答: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体系,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体系。一般而言,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体系应包括:计划法,产业政策法,财政、金融法,对外经济发展法等。

(4)宏观经济调控法应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宏观经济调控法应体现:国家统一决策原则;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协调原则;引导、鼓励原则;预期原则。

(5)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主要:颁布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律;制定临时措施法;颁布指引性政策和实施优惠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和劝导服务;惩罚违法行为予以纠偏。

3.案例分析题

答:国家统一决策原则;预期原则;引导、鼓励原则;协调原则。

第六章计划与产业引导法律制度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计划法——是调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实验、实施、检查监督等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统计——是人们对事物的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后统一归拢,进行计算、分析,提供、发布和保存信息资料,并监督信息资料使用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或者活动过程。

产业政策法——是指以产业政策为内容或者以保证产业政策实施为目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景气产业——又称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的产业。

2思考题

(1)计划在市场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答:计划的作用在于: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按照一定的路径进行,以求实现社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最终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国力之目的。

(2)计划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是国务院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2)以制定国家产业政策工作为中心,搞好经济政策的协调,提出综合性的经济法规草案;

(3)推行新的国民收入核算制度;(4)综合协调和运用经济杠杆,以及代表国家直接掌握一部分物资和资金,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指导、调节管理;(5)检查国家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6)建立国民经济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发布制度和宏观经济监测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在计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引导市场运行和企业的活动等。

(3)统计工作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答:为保证统计资料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顺利完成统计

任务,在统计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集中统一原则、责任原则。

(4)产业政策主要有哪些?

答:产业政策主要有基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第七章财政金融调控法律制度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财政——全称“国家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职能活动。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为了维持行政运作、实现公共目的,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以购买者的身份购进货物、工程或者接受服务的行为。

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向纳税人收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价格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相互串通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调节价,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2思考题

(1)财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财政法的基本原则有: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开源节流原则,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节约资金、有效配置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2)金融管理制度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金融管理制度包括: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证券管理制度、商业保险管理制度、融资租赁管理制度等。

(3)税收法中的实体制度主要有哪些?

答:税收法中的实体制度主要有流转税收制度、所得税收制度、资源税收制度、财产税收制度、行为税收制度等。

(4)非法价格交易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非法价格交易行为主要有:操纵市场价格行为;倾销;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虚假表示诱骗消费者交易;实行价格歧视;抬高或压低等级收购以变相提价或者压价;非法牟取暴利;其他违法的价格行为。

3.案例分析题

答:(1)该限价令触犯了我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也不符合价格管理法规定。原因是《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明确禁止“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价格法》第四条中也明确禁止价格垄断行为。(2)垄断行为。分析如下:A酒公司和B酒公司利用其商品的独有性、相对控制性,通过召开一年一度的经销商大会,强令规定经销商对消费第三人的最低零售价,阻碍市场自由竞争形成更低的价格,是一种价格垄断行为。

第八章对外经济促进与管制法律制度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非歧视待遇——即成员(包括成员国家和地区,下同)享有平等的待遇而不受其他成员歧视性(差别性)对待的一种权利。

关税——是指海关代表国家按照税收法律对进出境货物、物品所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外贸代理——是指具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企业根据无外贸代理权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提供有关对外贸易方面的服务,代理进出口业务,代理人向委托人收取佣金,盈亏则由委托人负责的一种间接进出口的活动。

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各种经济上或

财政上的优惠或者支持。

限制性条款——是指许可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对被许可方实施技术时的种种限定和制约性的款项。

2思考题

(1)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答: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由于市场的无国界性,形成了交易自由便捷、制度之间相互影响、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连通、信息互享、资源共争的国际市场,并对全球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市场不是以某一个国家为界的,它以全球为对象,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对经济全球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亚洲金融风暴不仅影响了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依法开展对外经济活动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监管,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在世贸组织属下的各项多边协定中,中国不但享有一定的权利,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一些义务,由此将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冲击。

(3)我国对涉外技术转让如何进行管制?

答:国家鼓励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口。但对于有《对外贸易法》规定情形之一的技术,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口。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禁止或者限制进口的技术目录。凡是属于禁止进口的技术,不得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未经许可,不得进口。技术进口项目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4)如何正确理解知识产权的国际协同保护?

答:世贸组织把知识产权列为世贸规则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体现了意在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权利的行使,促进技术的革新、转让和传播,以有利于社会及经济福利的方式,促进生产者和技术知识使用者间互利互惠,并促进世贸组织成员间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之目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知识产权被侵犯,不是某个国家个别的现象,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和服务已经超越了某一个特定国家而流动,知识和知识成果跨国界的交流也就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前提下,在国际一定的范围内协同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目标,甚至协同保护方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国已经加入了重要的知识产权国家公约,也颁布实施了国内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对实施知识产权的国际协同保护提供了基

础。

(5)涉外投资有哪些新的发展动向?

答:涉外投资的新发展东校主要表现在:境外带料加工装配、境外并购等方面。

3.案例分析题

答:(1)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对外发展经济与扶持落后的国内产业之间的挑战以及通过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与履行WTO义务之间的矛盾。

(2)我国的义务是遵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版本)》的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待遇原则。欧美国家我国违反这两个原则为由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并认为我国违反了关税降低义务以及消除非关税壁垒的义务。

第九章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法的一般原理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市场经济——是指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管理、运行模式,具体是指国家通过市场,以经济竞争手段配置社会资源,从而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体制或者经济运行模式。

市场规制法——是指国家规定市场主体地位、确立其权利义务,以调整市场关系、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指受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活动。

2思考题

(1)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哪些特点?

答:是指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管理、运行模式,具体是指国家通过市场,以经济竞争手段配置社会资源,从而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体制或者经济运行模式。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的特征表现为、竞争性、自由性、公平性、规则性和信用性。

(2)市场规制法由哪几个主要的部分构成?

答:市场规制法由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市场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律、解决市场纠纷的法律等组成。

(3)法律规则与道德规范是如何对市场秩序起维护作用的?

答:市场秩序主要靠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制法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道德规范。法律规则是最底线的要求,道德规范却是理想化的高要求;道德是先行的,法律是事后救济的。诚然,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吸收了道德规范的一些内涵,道德规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