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工作总结002.doc

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工作总结002.doc

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工作总结002.doc
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数学学科工作总结002.doc

注重课改实践探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天津市教研室生物室

一、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对党和国家,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实践,反思工作,总结经验,研究策略,破解难题,将高中新课程实验引向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实验目标

结合我市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从课题研究切入,形成课题研究与课改实施的良性互动,以专题式教研、典型案例研讨等方式,引领区县和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如下

1.引导教师转变课程观念,树立现代课程意识,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2.加强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研究。积极探索不同的课型采用适宜、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加强教和学的科学评价的实验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逐步形成注重学生成长过

程和全面发展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

4.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服务。

5.加强实验教师培训,培养一批教学思想先进,能正确把握、领会课程标准,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的骨干教师,为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供支持与帮助,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6。探索教研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支持作用、对教师职业的提升作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深入开展数字化教研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网络对校本教研专业支持和资源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准备阶段(2006年2月-8月)

为积极、稳妥、创新地推动我市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顺利展开,制订了课改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全市进入课改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指导意见》.组织全市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

2。实验起步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

2006年秋季,天津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按照天津市教委的部署和《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生物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中的实施建议,我市从高二第一学期开始开设生物学科必修课程。

(1)摸索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006年9月,我市高一生物学科尽管尚未进入新课程,但一直围绕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按照“区县申报、专题负责、交流共享"的方式进行有效教研。深入研究“在现行教材使用中与新教材的结合点”课题,由骨干教师执教新课程研究课,不定期举办高中教学设计展示交流活动,摸索了推动新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为生物学科新课程实验的推进保驾护航。

(2)组织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师培训

在进入集中培训之前,充分发挥高中课改实验教学指导组的作用,学科指导组进行了认真研讨,希望能够着重解决有效培训教师这一关键问题。我们在以下

几个环节上统一了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紧密联系;专家的理论围绕教学实践展开,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我探索实践上应具有启发作用。依托学科中心组成员多年来形成的课例范例模式引领,及时进行反馈,使即将到来的我市生物教师全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组织了2007年暑期生物学科的市级集中培训和教育部高中生物骨干教师新课程的国家级远程研修。

3.实验推进阶段(2007年8月—2009年7月)

指导区县和学校进行课题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实施。

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基地,集中科研力量集体攻关,加强对实验基地的科研指导和实验过程的管理,以典型经验带动课改的深入发展。

定期到各层次学校调研,发放调查表,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师生在对生物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建议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组织课改年级教师的教学研究课、试教经验介绍、案例和课例分析、教学反思、问题解决、主动参与等多种教研活动形式进行研究讨论,边研究边实践。同时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实验,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如何结合实际开发和利用合理的课程资源,总结出新课程的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加强高中生物优质资源应用的指导,利用好学科的优质资源。

研究制定《天津市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一堂好课的标准》。研究制定《天津市高中学生生物课程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定期召开阶段性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解决试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实验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10年7月)

包括经验总结、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

做好高中课改实验的阶段性总结,在各区县提交的高中课改总结报告中,对课堂探究教学进行了重点研讨,通过市、区集中教研和校本教研等方式,实现同伴互助,开展教学实践,充分展示了天津市高中课改的初步成果,为我市生物学科的全面总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翔实、具体的一手资料。

当然,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关注和逐步

加以解决。

二、实验结果分析

(一)有关调研结果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生物学科开展了多种调研活动,主要围绕教师遇到比较多的问题,如实验教学、校本教研、教学评价、探究性活动的实施等方面开展专项调研,先将有关数据摘录如下

1.教学工作情况

(1)教研活动情况

在课改实践中,51。2%教师最希望教研部门提供教材内容或教学技能的培训,然后依次是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教研员到校参加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62.8%的教师认为在课改实践中对改进教学最有帮助的是市、区(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认为最有助于迅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研活动方式,顺序依次是教学课例分析、名师指点、作课、说课、专业知识讲座;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参与过课题研究,大部分是区(县)级;67.8%的教师认为目前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上最重要的方面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然后依次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示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展或更新知识)。

(2)使用教科书的师生问卷统计

为新课程教材的全面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我们对学生和教师在新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动态分析.使用新教材以后,65.5%的教师认为备课的时间增加很多,准备一节新课的时间是3小时左右.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新教科书从总体上为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所认同,有50.4%的学生认为很好,37.1%的学生认为一般.教师认为教材编写较好的占71。4%,尤其是对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发展性、时代性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但对于新教材适应性评价一般。

2。课堂教学情况

在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度方面,37.2%的教师认为首先要关注过程和方法,然后依次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对教学过程中目标达成情况方面,41.5%的教师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知识,然后依次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努力改变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50。5%教师能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不足和适用性,明确“对话”不等于“问答”,即: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平等互动,并且有思考性,目的在于交往、对话与沟通,学会相互尊重与合作。

对于教学策略,我们重视指导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例如对于先学减数分裂,还是先学遗传定律,教研过程中教师们存在不同的意见.通过调研,用实证更能说明问题.实测数据显示:由于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按照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进行的教学策略,显示出更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测试结果高出0.8%,说明选择这种教学策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56.6%的教师认同是否采用探究活动应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我们同时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活动类型全部开展能开展从未开展

实验、探究46.4% 43.5%10.1%

思考与讨论67。4%25。4%7。2% 调查、资料分析29。7% 49。3%21%模型建构和课外制作等44.2% 34。8%21% 3.校本教研和专题研究活动情况

51.2%的教师课后反思的频率是平均每周2次或以下;39。5%的学科教研组平均每月组织校本研究活动的次数是2次;55.8%的教师能在教学工作中是否经常与周围同事交流经验或看法;当遇到问题时,79。1%的教师通常会向专家请教;67。4%在实施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不能满足需要。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

(二)结果分析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我市高中的课改实验是成功的,也已取得初步成效,究其原因,我们的做法和主要收获如下。

1.加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教师素质

(1)对培训的基本思考

我市生物学科尽管高一年级尚未进入新课程,但一直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作为重点,以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高中课改实验教学指导组的作用,在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学科指导组对培训实效性的认识统一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更多的关注三维教学目的中“过程与方法”实现过程的培训.

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载体、是枢纽。有了恰当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目标才能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感"才能落到实处.

②更多的关注三种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

缺乏基本认识,更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③更多的关注“以问题解决为脉络”的教学方法,提升模块教学的水平。

模块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展开学习的。解决问题是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能力,学习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引领作用。

④在教学设计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教学生成,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秀,因为这方面的功夫是可以借鉴的,也可求得别人帮助。对教学中突如其来问题的解决是要靠教学智慧的。“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年功",十年磨练的就是教学智慧之功。

⑤更多的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新课程特别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因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教学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的有效应用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对学生发挥提升作用。条件性资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有了活动的空间,学生才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⑥更多地关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素质教育可以发生在方方面面,但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因为在课堂中,学生生活的时间最长。制定出一个指导老师行动的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2)天津市2007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暑期学科市级集中培训

从2007年7月22日—26日连续5天的静海暑期集中培训,新高二共计600余名生物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学习热情高涨,研修氛围浓厚。

培训中,生物室认真传达贯彻市教委有关课改培训的精神,力争使每一位教

师完整、准确地把握课改培训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确保课改培训工作的质量。精心安排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高中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2教材分析”、“实验区教师经验介绍”、“实验区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及课程资源开发"等专题内容,同时密切结合天津市生物教学和教师的实际,精选典型课例,剖析典型个案,使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开阔眼界、把握新教材、学习新教法、逐步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还积极引导教师把通识培训中学习掌握的新理念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暑期生物学科市级培训活动侧重研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难点探讨,解决“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的问题,对课标的把握已经进入到深度反思的实质层面,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聆听了相关的专题报告,亲历了参与式学习的研修方式,观看了课堂典型课例,感受了问题研讨等案例分析,培训结束时还进行了培训测试,给每位教师颁发了合格证.生物学科市级培训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结识专家教授、深交同行朋友、研究疑难问题、增强课改信心。”研讨氛围一直由始至终,所有教师感触颇深,浓厚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大家带着问题而来,又带着新生成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去,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可以说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暑期生物学科市级培训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是参与培训的全体生物教师的共识。

(3)远程研修

接着,在2007年8月10日—23日,天津187名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远程研修办公室组织的“2007年秋季新课程远程研修”活动。回顾14天的研修历程,点点滴滴值得珍藏。面对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难点探讨,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线教师的兴奋和困惑,远程研修活动就搭设了这样一个平台,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教研模式,让老师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我们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提高。当然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短,很多学员的作业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学习时间安排太紧张,有些知识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思考和反思,加之远程研修平台连续遭遇多次黑客恶意攻击,不能正常运行,当然,探索网络教研对

课改实验教师专业支持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

(4)培训与教研相结合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认真组织好教师的全员集中培训(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天津中学、天津42中学进行了必修模块3、选修模块1、选修模块3的教材分析和案例研讨).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推进骨干教师集中研修(由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薛静尧、塘沽一中特级教师孙国华等任教于新课程的一线教师主讲),落实好课程方案要求以及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指导组的作用,围绕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专题式教研,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开展送培下乡、菜单式培训等。

主要收获:抓教师素质提高,为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培训到位,更新观念”、“典型引路,示范辐射”、“搭建平台,张扬个性"是新课程实施以来非常有效的方法。

2.开展集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立足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提倡校本教研,因为校本教研突出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实际的问题、真实的问题,但开展校本教研并不否定传统的集中教研,二者应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新课程体系下,我市组织的高中生物学科集中教研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分析、案例和课例研讨以及教法指导等,更主要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1)集中教研的几种形式

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与指导活动,以下是集中教研的三种主要形式。

①引领示范式

在课改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是“看得见”的宝贵教育资源,让这些典型的优秀教师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够得着”的教学行为示范,是卓有成效的教研方式。薛静尧、李新花、孙国华等一批优秀教师的试教经验典型示范,鼓舞、引导着我市的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发展.优秀教师、教研员用“看得见”“够得着”的典型示范进行分析讲解,激发了教师自我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达到了专业引领为了“不领”的目的。

②案例研讨式

我们开展的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研究,就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教师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提出最佳应对措施.这种教研模式将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系列教学研究课以及教学反思与指导活动,通过对公开课的研讨,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实践探索—分析交流—总结提高—经验升华”的研讨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生物教师掌握了实施新课程的方法策略。

分别在2008年3月12日、2008年4月9日和2008年5月14日,通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课例研究和课改展示,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以“一堂好课标准”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相互学习、借鉴。另外,与全室同步,于2008年5月9日在实验中学组织“聚焦课堂在天津”活动,三位来自天津、上海的生物教师同上“群落的演替",进行同课异构,深化课程改革。

选准研究点,特别针对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如“探究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08年11月12日五中李英杰老师执教的“细胞呼吸"、2008年11月26日二十中韩春燕老师执教的“减数分裂"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2008年11月12日五中赵悦老师执教的“个体稳态调节”、2008年12月24日一中阎林老师执教的“模型建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开展(2008年10月22日二中生物组的课题展示交流)等组织研究课和专题指导活动(2008年12月24日一中刘媛老师、和平教研室罗燕老师的高三复习指导),及时交流和推广。

③专题式教研

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实验,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如何结合实际开发和利用合理的课程资源,总结出新课程的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采取了实验教学研讨、课例研究、课改展示等专题式教研,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和教师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亟待解决的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倡导开展教学研究,采取课例研究等专题式教研,进行“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课例研究活动,采用“案例—反思—研讨”的参

与式教研呈现.在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将备课作为教学有效生成的基础,重点研究上课这一教学有效生成的关键环节,将说课内化为教师教学有效生成的积淀,以评课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有效生成,得到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难题的解决。

另外,建立课改研究联系校,在瑞景中学建立课改实验基地。从2008年9月开始,每月一次深入到瑞景中学等学校进行高中教学调研、研讨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生物教师一起分析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具体指导。探索形成校本教研的机制,以“提高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效率"为专项合作项目,以“案例―反思―研讨"的参与式教研形式进行呈现。帮助教师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因素,监测与评估学生的学业质量,科学分析监测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进行教材分析,提供方法指导,开展典型课例研究

加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反馈,通过对教材逐章逐节地加以分析,提供了方法的指导和大量丰富的素材,同时通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课例研究,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加强对中学生物学科课改现状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实验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出改进建议。为推进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召开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讨会,多位教师在实验教学研讨会上分别围绕“高中新课程分组实验教学的探究"、“新课程实验的说明”、“新课程生物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生活化资源的实验利用”等专题介绍了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与会教师分享了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初步成果。

为了展示教师的课改成果、推广各校的课改经验,每年都要召开课改现场推动会。现场会上,有经验介绍、成果展示,有课例研讨、专家点评。展示活动既是诱发剂又是催化剂,诱发了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较好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3)双优课评选,展示成果,指导教师发展

2007年10月,我市举办第六届“双优课"评选活动。参赛教师在初评和复评中充分展示了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感悟,课改理念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有

所呈现,但教师还不能将教学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有所呈现,但教师还不能将教学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形式化,缺乏深度,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媒体的应用还不到位,还没有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教师在追求师生互动、探究活动的同时,有忽略核心知识落实的现象,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不够。“双优课”评选活动也有力地说明:理念的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确保评选的公平、公正,复评选择的是同一个课题,教师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展现了教师的潜力,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彰显,再次证明了教育是具有创造性的事业。

2008年初以来,继续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以“一堂好课标准”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举办了“关于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研讨活动暨双优课获奖教师展示活动”,充分利用获奖成果,相互学习、借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双优课的获奖教师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介绍了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实施的调控和教学后的反思,深入地剖析教学的点滴,大家普遍认同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做好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学实施则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

加强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研究,选准研究点,注重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采取这种课例研究的专题式教研,得到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课例研究和课改展示,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积极利用获奖成果,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通过这些评选活动,交流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推出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师。

(4)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与指导

围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对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听课教师获得了在真实教学情景中的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跟进并深入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三位一体。

每学期都组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特别是以河东区102中学、第八中学为

校本教研的基地,组织了全市范围内的校本教研活动。到所有区县听课学习,进行教学调研,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与教师共同探讨深化课程改革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听课调研,探讨了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通过以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渠道。

(5)加强课改专题的研究与管理

科学规划生物学科教学研究,加强对中学生物学科课改现状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情况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实验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出改进建议。

生物学科高中课改专题研究顺利启动、深入研究并开始转入结题工作。做好已在天津教科院立项的“环境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同时,承接的人教社课改课题“中学生物学科以评价促进教和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改后高中生物教材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为生物教师搭建了摸索课改活动规律的平台,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教研员潜下心来,实现课改专题研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结合我市教学实际,以“中学生物学科以评价促进教和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及中期检查推动,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6)加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落实市教委关于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的要求,总结高中优质资源建设试点的经验,不断完善资源平台、优化资源内容、推动资源应用,逐步形成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

搞好生物学科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工作,采取“区县申报、专题负责、交流共享”的方式进行。加强高中生物优质资源应用的指导,主要是利用好学科的优质资源.盘活现有资源,建立专题音视频资源库,在资源库中进行储存。各区县将课改以来获得的市级奖次以上的优秀论文、案例、课例等资料分类汇总,逐步上传到资源库中。已经全部完成高中所有必修模块的优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检测评价、教学媒体、实验天地)上传工作,借助天津教研网“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平台",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服务.

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努力将学科资源建设成为可供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的网络资源。

(7)开展高中课改督导,推进生物新课程实验

按照津教督导室[2008]28号文件要求,2008年10月23日至24日、10月27日至28日,分别对宁河县、河西区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听取了工作汇报,查阅了文档资料,与教研室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并到四所中学听取了校长的工作汇报,在高二年级听了7节生物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和问卷、访谈。

督导过程中深切感到,在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程中,教研部门较好地发挥了引领指导作用,教研员对学科课程改革的特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自觉饯行课改理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努力创新教研模式,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与学科教师一道,处理好新课程实验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努力落实高中课程计划,基本达到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集中研究解决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的重大课题,收到明显成效.

但是,如何努力把新的课改理念更好地转化成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增强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有效地解决好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问题,特别要在新的课改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上再下功夫,在探索校本教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的多样化和有效性上再下功夫;应进一步研究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定位,在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上再下功夫。

主要收获:抓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推出课例、加强交流、倡导反思。

3.坚持评价研究,促进课改发展

温家宝总理指出: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教育部有关领导也谈到: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把适宜的记诵、必要的训练和考试作为检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手段;也不是不要知识学习,而是更强调知识应用、综合与发现,更重视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热爱学习的情

感、态度的培养,强调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养成道德习惯、体验道德成长的主要资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置于对立的两端.

我们认为:首先,知识和能力是每个学生身上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知识是具有一定能力的高中生所应达到的知识水平,能力则是掌握应有知识的高中生所需达到的能力水平,二者缺一不可,都统一于每个高中毕业生身上.新课程实验应使知识和能力实现有机的统一。其次,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在“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新课程实验既要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又要通过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的变化,发展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

因此,评价研究必须从研究试题转向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活动(学生领悟了多少,程度提高了多少)。这是我们对评价研究的初步思考。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明确天津新课程生物学科考试说明规定的测量目标以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生物实验考查的要求。我们的基本认识是:“考试说明是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的补充,是政府向社会发布考试信息的权威文件,是避免考生因为信息不对等而影响高考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学业水平测试是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

三、取得的显著成绩

短短几年的课改实验中,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如今许多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优秀青年教师典型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在课改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由于采取课例研究、典型案例研究等专题式教研,强化了过程指导,重点突出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其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案例代表天津参加全国的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市选送的杨村一中吕炜老师“细胞的增殖"课例录像于2008年11月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实验教材教学经验交流会上获得一等奖。在2008年华北地区中学生物教学设计展示评比活动中,我市选送的天津一中刘媛老师获得一等奖,静海县瀛海学校孙根军老师获得二等奖。许多教师还获得了指导教师证书.

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全市课程改革的崭新面貌,也

迎来了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我市的隆重召开.我市选送的论文:塘沽教育中心金明明老师的“运用概念图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天津五中赵悦老师的“合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获得一等奖,宝坻一中张桐老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沟通的障碍及策略”获得二等奖。杨村一中吕炜老师主讲了一节全国公开课,课题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四、问题和困惑

(一)教师群体的整体优化迫在眉睫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呼唤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个体,教师群体的整体优化迫在眉睫,对于教师的培训应进一步加强,形成制度。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和课程资源观,变“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为“课程资源的主动开发者”。

教师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会引起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要研究和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落实,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而是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要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价值,利用好动态生成的问题,因为问题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新课程也需要个性化的教学,需要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劳动。

生物教师要在研读、使用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新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形成与否,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更主要关注的是对于核心内容、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学生是否理解,能否应用生物学概念、原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生物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在今天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二)课程改革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发现,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普遍出现的情况是:一方面,教师进入了新课程,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尝试着创造性地展开教学与复习活动;另

一方面,教师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对旧教材难以割舍,依然钟情于多年形成的复习和应试策略。与此同时,新课程高考与新课程实验的主要矛盾如下: 1.有限的教学时间与过多的学科内容的矛盾,令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不足,学习负担加重。

2。高考科目设置一方面令学生偏科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使新课程增强学生学习选择性的目标难以实现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实施还需深化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不只是某种具体的活动形式,而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思路。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困惑.

1。探究活动开设不足

探究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从上面部分学校关于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表可见一般。一些学校还不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开设规定实验,许多教师仅仅满足于给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做科学”,存在着实验教学落实不到位的普遍问题。这里可能有课时不足、实验经费少、实验室条件落后等原因,但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生物这样的实验学科,只有更多地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实验,才更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才能对科学原理心领神会。

2.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制约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探究活动实验耗时较长,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加上教师没有对探究活动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失败”的案例比较多,挫败感影响着教师的信心和进一步的尝试。有部分实验教学开展比较好的学校,也因为新课程实验与探究活动过多,而一部分实验被舍弃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生物实验还只是浅层次上的为开设而做的,真正意义并没有被开发出来,从而制约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一)把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上, 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再下功夫

教师的教学行动无转变,成为制约新课程的障碍,如超课时教学、面向部分学生、缺乏个性指导、忽视综合素质以及薄弱的实践探索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以自身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氛围,创设出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情境.即使教材上没有的实例,教师也可以有补充和延展的空间和余地,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只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才体现出新课程所倡导的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正因为学生生活在课堂上的时间最长,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素质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实践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师进行个性创造的源泉所在。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也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使生物教师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师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压力,需要生物教师与时俱进,所以我们提倡教师应在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静下心来系统地阅读和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进一步解决课改中的难题: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综合素质评价等

想到、做到、做好。建立科学体系去研究教育教学。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

另外,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由于担心新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比较多,很难全部完成.其实,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加以区分,课程标准规定要落实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师不要怕做实验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也不要怕耽误教学进度,要克服一切畏难情绪,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勤于动手实践,善于动脑思考,这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将会影响学生的一

生.而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但教材里出现的探究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三)加强生物教学评价研究

逐步探究适应课程改革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评价,增加对生物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加强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解决所作的贡献作为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评,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

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评价知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评价态度和价值观是从是否有提出新想法、新观点的勇气和欲望,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合理的质疑精神等;评价能力则从是否逐步形成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否能提出新观点、新想法和新设想。

逐步改进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继续修订“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更加关注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上好每一节课.

综上所述,教师是研究者、学习者、辅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是主人、知识的建构者和探究者,尽管学生是后生,但是学生比教师更有潜力,我们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接纳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赞赏与鼓励,因为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感到新的成长和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