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困难——Kim Kleinman主讲

以下是8月20日Kim公开课文字稿:

Kim:我们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和青春期有关的,一个儿童需要达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够进入到青春期这个时期,而青春期的青少年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过渡到成年人的成年早期。

我想首先强调的一点是6-1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和12-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是非常的不同,有着显著差异的。所以我也建议同学们可以回顾复习一下皮亚杰(Jane Piaget)提出来的认知心理发展理论的这个阶段论,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复习皮亚杰的理论来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初中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初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非黑即白、非是即否的,是容不得沙子没有中间地带的。而小学生的这个思维特点,是小学生学习要服从老师的命令、服从家长的要求。而且小学生需要认识到老师家长们,他们的思维是更复杂更深刻的,而自己还没有这样复杂深刻的思维,自己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够变得这么复杂,所以现在需要听他们的。而这个青少年的阶段其实就需要这些青春期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现在需要为自己思考,为自己打算了,他们要为自己做好准备让自己能进入成人期,在成人期的时候一个人就要为自己负责了。

说到这个青春期,我想先跟大家讲一个我们对于青春期的刻板印

象,就是提到青春期好像大家都觉得一个人就会变得独立了,就会和自己的父母分离了。但是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这个青春期的发展过程其实要非常复杂。我认为一个更真实的青春期的发展其实是包含要继续和家长保持连接的,并且和家长保持连接的同时练习锻炼怎么样慢慢独立、慢慢自主。所以说分离并不意味着要切断一段关系,分离其实意味着这一段关系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是用不同的方式和家长建立连接。

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更加或者完全为自己的身体负责。这个对身体的负责其实是从婴儿期一直持续下来的,在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身体完全是交给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为婴儿的身体负责。对婴儿来讲,家长表达情感的方式其实就是抱持婴儿的身体、关怀婴儿的身体、打理婴儿的身体。但是当一个孩子进到小学的时候,他可能会抗拒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身体的这些控制、操作。

所以说在小学的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小朋友会拒绝牵爸爸妈妈手的阶段,爸妈可能想牵着孩子的手去学校,但是孩子会说:“不,我自己会走”。所以说孩子在那个时候还是希望和家长保持连接的,但是他们不再愿意通过这种身体的形式和家长保持连接,不愿意被家长牵着了。这个是那个年龄阶段的一个特点。

然后对于潜伏期的儿童来讲,如果他们被要求:你要漱口,你要洗澡,或者说你不能吃太多的糖,潜伏期的儿童总的来说是会按照家

长的要求去做,配合家长的。

但是当一个人进到青春期之后,他会更加希望确认自己对自己的身体是有主权的,所以在青春期的时候一个人反而不愿意洗澡了,宁愿穿脏衣服,或者非常简单的穿自己想穿,自己愿意穿的衣服而不是家长觉得他应该穿的衣服,在这种阶段,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确认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占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说以上谈到的这一些议题被概括为变化的身体主权。这个意思就是到底谁决定我的身体应该洗澡了,到底谁决定我的身体是有味道还是没味道,到底谁拥有我的身体的主权。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在这一个发育期的阶段青少年的身体本身也是处在变化当中的,一个青少年的身体慢慢变成了一个性成熟的成年人的身体,从儿童身体到成年人身体非常大的变化。而女生会开始有月经,当她们有月经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非常强烈的复杂的幻想,而她们自己对自己的月经也会有很多的反应。当一个女孩有月经了之后,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和她父亲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就是这些女孩对父亲或者说父亲对女孩,或者说他们双方都会觉得相处起来比较尴尬,和一年前的相处完全不同了。男孩之间还有女孩之间他们也会互相比较对方和自己的身体,好像想要判断和理解当自己身体完全成熟的时候,自己能不能为自己的身体感觉骄傲。

在讲青春期的时候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有一次我去一个初中访

问,然后有一个男孩,他发育得比较快,长得非常高,超越别人了,但是另一个小孩,发育得很慢,还是非常矮。然后那个矮个的男孩反而变成了会欺负别人,尤其是欺负那个高个男孩的人,实际上是那个矮个的男孩嫉妒这个高个的男孩长得快。

在青春期的另一个心理动力就是孩子会抗拒母亲施加的这种拉力,就是他们会把母亲的这种关怀照料体验成一种母亲把他往回拉的力量。你可能会在临床工作中,在这些青少年的幻想中听到相应的表述,他们会提到在他们感觉里面哪怕被别人看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都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还是妈妈的小宝宝。

我的一个病人就提到他必须得从他自己住的地方先来到他妈妈工作的地方,然后取到他妈妈的信用卡再去刷卡买一些教学用品他需要的书籍。然后他在心里面非常确定他妈妈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都会想说:“哎呀~这还真是个小宝宝啊,愿意来妈妈的办公室找妈妈,所有的时间都黏在妈妈的身边。”随着治疗的过程,他逐渐能够意识到,这个他觉得别人对他的想法,其实是他自己的恐惧,就是他自己害怕自己抵抗不了妈妈的这种拉力,他自己变成妈妈的小宝宝。

不过如果你在小的时候确实得到了母亲很好的照料的话,那么一个人也会有这种信心就是他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照料的,并且也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如果一个人的母亲是非常有距离感的,是忽

略的甚至是虐待性的,那这个人其实反而难以进入青春期,因为他难以放弃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想要别人照顾的愿望和幻想。

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解青少年,青春期的途径就是去讨论自慰这样一个事情。我们通过访谈和研究都发现,男孩还有男人这个自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而相对来讲女性,女孩和女人的自慰频率会低一些。在有一些文化或者社群里面,自慰是不被接受的、被禁止的,有些人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从来都没有自慰过。但是我觉得一个精神分析中很重要的要点就是不管这个人有没有接触自己的生殖器进行自慰的活动,他可能都会有和性有关的幻想,就是在他的幻想层面什么样的性行为是他想到的,他在幻想中想要有什么样的性体验。这个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有的。就是一个小孩子,他可能也会抚慰自己的生殖器并且在生理上感觉到愉悦快乐,但是只有到青春期,在青少年抚慰自己生殖器自慰的时候,他们会有幻想,他们会在幻想层面想希望别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些什么样的性的事情,而自己想对别的人的身体做一些什么样的性的事情。所以说这个自慰幻想它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体验这种性行为、性活动、性关系,但是又不用真的把它付诸实践,然后变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青少年需要达成的任务之一,就是他们需要允许自己能够思考和性有关的事情,并且在思考这些和性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不再那么感觉内疚、被禁止、不被允许。

一个俄狄浦斯期的儿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理解,并且觉

察到性的活动。在他们的心里面可能有一个5、6岁版本的性,性活动是什么样的,但同时俄狄浦斯的儿童也能够理解性这件事情目前还不属于他,他还太小,性需要放到未来,现在还不能够拥有性。但是青少年他们更加意识到了性和性的活动,并且他们需要弄明白,性对自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修通自己在想到性的时候的羞耻感还有内疚感,这样才可以把性整合到自己发展的一部分里。

我觉得当今的这个网络时代其实让青少年的性经历发展变得更复杂了,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体验到很多很多的性的元素,这一些性的感受、性的想法,就不是从他们自己身体内生发出来的。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如果一个青少年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这些性冲动、性幻想,感觉非常沮丧的话,那他们很可能会退行回之前的阶段,呈现出之前的潜伏期的这种心理结构。比如说一个女孩见到自己的妈妈被自己的爸爸家暴,这女孩可能就会从性成熟,成年人的路程中撤退出来,退行回更早期的症状,因为对她来讲,她看到的事情让她感觉到成为一个性成熟的女人意味着会被男人打。同时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如果她有了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了更美满的婚姻,她可能也会觉得很内疚很愧对自己的母亲,背叛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与此同时她也不希望像自己母亲那样有一个会打自己的丈夫,所以在这种矛盾之下,她可能就会撤退,退回到没有性的早期阶段,随后哪怕她变成了成年人可能也给人一种非常可爱、非常幼小的形象。也因为潜伏期,潜伏期的儿童是

非常遵守规则、遵守规矩的,所以一个青少年从青春期退行回潜伏期之后,他也会变成这种非常遵守规矩的性格,强调事情必须得是守规则,是对的,可能他成为成年人之后也没有办法靠自己的思考去想明白一个事情应该怎么解决,而是一味的遵守规则。

从这个儿童期到青春期再到成年期的这个过渡,也包括青少年需要体验到一种哀悼,他需要哀悼的是之前他认为自己爸妈能够为自己解决一切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了。比如说一个非常小的幼儿如果他不小心摔伤了,有了一些淤青,然后感觉很疼很不舒服时,如果他的爸妈在场并且轻轻的在那个摔伤的地方亲一下,这个幼儿小朋友可能立刻就会感觉好起来,因为他的父母在场为他提供了安抚。但是青少年他们现在就需要在难过的时候,在受伤的时候,自己安抚自己了。他们现在需要自己照料自己的身体,这包括青少年需要自己决定穿合适的衣服,冷的时候给自己加衣服,热的时候少穿一点,就是青少年需要能够行使主权,管理自己的身体。而且青少年会开始有对爱情关系的幻想,并且青少年的友谊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不像以前小学生的时候那样,小学生的友谊是基于谁知道得多一些谁知道得少一些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他们友谊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更追求平等的关系。

在潜伏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孩子还是觉得家长是权威的,孩子还是倾向于服从家长的。但是到了青春期,青少年期望的是一种同

伴关系,两个人是对等的平等的,但是有一些青少年对于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会适应得不好,所以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和家长变得远一些,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可能会找身边的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领导来控制自己甚至主导自己。这一些人可能比他们大一些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同龄人,这是他们不习惯那种平等的同伴关系,更习惯那种以前的被主导的关系。

对于青春期的发展有一个概念,叫做客体的移除。客体移除指的就是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对自己家长形象的理解会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像自己小的时候那样认为家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什么事情都可以依赖家长,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会重新处理,重新理解自己家长的形象并且开始客观的认识到自己家长的优势还有弱点。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会听到家长开玩笑自嘲说,自己的孩子在12岁的时候,自己好像就变成了一个蠢蛋那样的人物,但是到了自己的孩子20岁,他们又会觉得自己聪明回来了。所以儿童对家长会有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家长形象,而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们需要放弃这种理想化家长的形象,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丧失,并且接受家长的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同的形象,所以这个也是青春期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当儿童发现自己的家长不再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的时候,有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转而追求别的可以被理想化的形象,而且这一种倾向有可能会持续一生的时间,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些成年人一辈子好像都在追随那种非常强大的领导人物。在美国,有一些青少年也会卷入到帮派当中,他

们可能也是在帮派中寻找这种强大的领导人的形象,这一些理想化的领导人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有些时候当一个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世界,自己之前理想化的人物不那么完美,一个人是会犯错误的,那这样的认识会让他们感觉非常的焦虑,非常的困难,而且也会感觉非常的孤独并且不知道怎么样用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和他人建立连接。其中的一个转变就是从之前的不是需要自己的爸妈,就是被自己的爸妈需要,变成能够非常享受和自己爸妈呆在一起并且他们也非常享受和你呆在一起,所以这个转变就是从基于需要的关系转换成基于享受的关系。在这个时候家长自然也会发现和孩子沟通协商变得非常困难,就是这个孩子可能这一刻是非常需要家长的,但是下一刻可能变成了拒绝家长的帮助,希望和家长保持距离的人。所以对于青春期早期来说,他们那个时候的任务就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了,认识到自己已经迈向前往成年人成年期这个青春期的阶段了。而且练习怎么样去得到一种互惠互助的人际关系,但是以上的这一些练习或者接受主要还是一种内部的工作而不是体现在外部上。所以如果一个青春期早期的病人来见我们,而且他有抑郁症或者有厌食症的话,我们需要理解这其实是比较严重的病理问题,而且这样的病理问题可能是更早期的病理问题的一个恶化,就是在青春期早期变得更严重了。另一方面,如果这个病人的症状是从青春期中期或者青春期晚期才开始起病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他的这一个症状和那一个特定的青春期阶段是有关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成功的渡过了青春期之前的那个阶段,就是他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些青春期的发展了的,随后在这

个特定的阶段起病了。

对于青春期早期来讲,他们的任务就是理解接受自己的新身体,理解接受自己的新自我并且重新调整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对于青春期中期的青少年来讲,他们的任务是用一种更成熟的方式和同伴打交道。和这一个中期阶段有关的议题就是性别认同,在潜伏期的时候,儿童会有一个男孩应该什么样,女孩应该什么样的非常僵化非常刻板的印象,但是性别的这个现实情况其实更像是一个谱系一个彩虹那样,而不是说非此即彼的这种二元划分的。比如说如果你来到一个全都是女性的房间里面,那你可能也会发现,这里面有几位女性是比较倾向于男性化的而有几位女性可能是非常女性化的,其他的女性可能是处在中间的。对于男人来讲也是如此,就是也是一个谱系,所以说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是有很大的交集的,有一些女性身上的这种男性化的气质可能比一些男人都要更强烈。而且在一个人希望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和一个人真的体验到自己的身体是什么样之间也会有差别的。比如说我刚才提到那个矮个的男孩,他非常生那个高个男孩的气,他自己就不愿意当一个矮个子。有一些女性、女生,她们的身体发育可能会让其他的男生觉得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性魅力,但是她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但不愿意自己的身体散发出这些性魅力。所以这个是青少年发展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接受自己正在发展中的身体。这个也会和亲密感还有客体关系有联系。这个亲密关系的能力其实需要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灵,对另一个人想什么感兴

趣。而且他也愿意希望别的人对自己的心灵自己在想什么感兴趣,这样才会有亲密关系的能力。而且这也意味着一个人需要有脆弱性的能力,就是去承认我想要你,我喜欢你,我想要更多的了解你。然后亲密关系的另一个元素,一个这种对等的客体关系,也需要能够理解、觉察对方是不是也对你感兴趣。在我们做工作的时候,有一些青少年可能会讲到自己对另一些人很感兴趣,然后他们在咨询里面可能会大段大段的讲他对于那个人的兴趣是怎么样的如何如何,但是他们其实从来都没有和对方说过话,没有表达出来过。我有一个男病人,他就花了好几周的时间跟我讲他在心里面怎么准备怎么计划约一个女孩出来跳舞,然后他的这个计划里面就涉及到要有一大束花,然后还要带那个女孩去一个地方,然后展示一个条幅,条幅上面写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舞会,非常的细致,非常的充分。但是他其实和这个女孩在之前就是一点个人的接触都没有,甚至都没有问这个女孩出来喝一杯饮料,或者说简单的聊一聊,这些都一概没有,他没有那个胆量去跟那个女孩说话。所以说,到了16、17岁你的这个浪漫的关系,爱情关系,亲密关系需要变得更现实层面一些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就是如果一个人还是在青春期的初期的话,那他有这种非常复杂的并且仅仅停留在幻想层面的想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个人已经进到青春期中期甚至是青春期的晚期了,那么他需要知道怎么样把这些幻想,想法化成现实,就是他需要有一些能力做出一些行动。在最后的时候,一个2、3岁的幼儿不需要用语言非常明确地把他们需要的东西讲出来,因为他们的父母有这样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有这

样的能力理解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到了青少年,这个人就需要自己去理解自己的需要了。而且随着成长我们的心灵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就是家长或者其他人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一个人在想什么,有什么希望有什么样的幻想了,所以对于大一些的人来讲,他们是需要把想法说出来才能被人理解的。

正因为我刚才提到的,在青春期一个人的身体还有一个人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复杂了,所以青少年慢慢形成一个比较特殊的性别以及自我的认同,并且可以感觉比较安全安心的去探索自己会对什么样的人感兴趣,而自己感兴趣的这些人又会对什么样的人感兴趣。所以说这个所谓的什么样的性别认同是正常的,是常态就这样的一些概念自我认同对于跨性别者还有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讲可能会更加困难,因为跨性别和同性恋他们的性别认同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所以能不能接受这也是常态之一,其实是很有挑战的。

在1990年代初也就是几乎30年之前我曾经主持过一个面向跨性别年轻人的心理门诊,在那个年代,整个医疗体系对于性别的认识还是觉得只有男生和女生两种,中间没有其他的。但是就是这一些跨性别的年轻人,他们其实在5~6岁的时候就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性表达和同伴朋友们的性表达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感觉自己是特殊的、不一样的。而当进到青春期之后,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生理的变化了,这个时候对于跨性别者来讲又是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所以说在青春期的过程

中,接受自己在性别认同上的不同,并且把自己对于自己在性别认同上的不同的想法沟通给别人,能够坚持去追求自己的性别表达,并且感受到某一种性别表达会让自己觉得生活得更真实,这是跨性别青少年在青春期需要解决的任务。

青少年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能够去接受并且能够去处理哀悼的过程。就是能够真的接受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想法,有一些状态已经过去了不会再有,不会再回来。并且能够去体验随之而来的种种情绪、情感,这个其实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比如说举一个例子,你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自己爸妈想象中那个孩子的形象,这个其实也是一个丧失,是需要青少年去哀悼的。我最近和一个女孩做咨询,这个女孩是非常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一个女孩,所以在她的潜伏期的整个历程中她都是属于很成功,生活得很好的这样的一个人。在她12岁的时候她参加了一个社会活动,在那个社会活动里面和她同龄的孩子们被邀请到舞台上去参加一个游戏或者一个竞赛。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她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她自己不想上到舞台上,而且她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有其他的小朋友,那些愿意上台的12岁的小朋友是想要上去表演或者竞赛的,而且她也非常清楚的记得在她身边的爸爸对于她不想上到舞台上是非常非常失望的。然后另外一个青少年有可能会退行回之前的潜伏期的阶段,就是遵守一切规则,听从一切的教导,用这种方式解决当前的这个困难。或者这个女孩也可以往前进,就是她也可以说其实我有可能不能满足我爸爸的所有想法,然后我爸

爸也不能满足我所有的想法,我们两个没办法完完全全的满足对方的幻想,因为那些只是幻想而已但这个也没有关系,因为幻想又不是现实。所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现实的过程,我们不再生活在童话里面了,一个人需要接受有些事情是自己能做到的,有些事情自己不能做到,自己是不完美的,所以这样的过程会带来强烈的复杂的情绪。而且有一些情绪的波动和变化其实和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关,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作激素暴涨的时期,所以一些情绪来自身体外貌的变化,而另一些是来自内源性的激素的影响,这一切导致青春期的情绪是很难调节很难控制的。所以到了青春期结束的阶段,一个人需要承担起责任来,需要能够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尊重现实,尊重人和人之间的边界。青春期结束阶段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不再事事征求允许,事事征求同意了。比如说举个例子,就类似于我现在搬到一个新的住处了,那我不需要再去问我爸妈我应该把墙刷成什么颜色,我自己可以决定了,我喜欢把我公寓的墙刷成什么颜色我就可以选那个颜色。所以你选择自己的专业也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好,都不需要再征求别人的同意了,不需要去满足爸妈认为什么样是好女孩或者什么样是好男孩的要求,你自己基于成年人的需要、成年人的现实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未来。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病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理解他们就是也许他们还没有完成他们的青春期发展,还没有办法接受人是不完美的,还没有办法接受这一些现实,他们仍然想

追求这些完美。而且就是青春期之后我们的自我能力也进一步发展,能够应对这种未知的局面,能够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答案,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就是一个正常渡过的青春期会让人觉得自己的头脑是没有问题的,自己的心灵应对问题的方式是没有问题的,自己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话一个人会感觉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了足够的设施、设备进入到成年人,成年期的生活里面了。

王旭:老师也注意到这个聊天框里面有一些问题,所以请吴老师帮我们看一下有没有什么需要回答的问题?

问题一: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说屎啊,比如说叫他吃饭,他回应说要吃屎啊,老师是怎么理解这种情况的?

Kim: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刚才我提到青春期的青少年会更想要自己掌控自己的身体,那这个可能和我们也提到的一些退行的愿望结合在一起,在青少年讲到屎的时候他们其实是退行回肛欲期,退行回了这种非常脏乱的时期,并且他们其实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家长是反对这些肛欲期的脏乱的,所以可能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想要获得一种真实的自我的感觉,就是我不再做好孩子了,我不再配合你们想要我做的事情了,我通过这种方式赢得我对自己身体的掌控。但是我觉

得这里面可能还包含一个元素,就是失去了之前的理想化。就是一个幼儿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爸妈为自己提供的食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但是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可能就会失去了这种理想化,所以他可能通过这种形式表达他失去了这样的理想化之后的丧失感。

问题二:青春期的孩子或者学生有时候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沉迷于网络游戏,老师怎么理解?还有美国的青春期的孩子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吗?

Kim:我认为这个和潜伏期的一些特点有关,在潜伏期也就是小学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其实是倾向于服从权威的,而家长往往在那个时候会利用这一点,把自己营造成一个权威形象去指挥自己的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是小学潜伏期阶段。这样的策略对于6~8岁的儿童来讲是奏效的,因为这些儿童觉得遵守了爸妈的要求他们自己会感觉很自豪,而且他们的父母也会觉得很骄傲。但是如果家长只强调这个维度,只告诉孩子说你必须按我说的这么做不然我就会生气,那样的话,孩子就会体验这个写作业学习是为了爸妈做这样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但是当到了青春期之后,青春期的一些新发展,他们大脑的新变化会让他们开始思考:那我到底要什么呢?如果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没有这种积淀,没有感觉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为了我自己来学的,那么就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他们到了青春期就不再学习

了。其实就算青少年还是希望取悦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后,就这样的取悦父母的愿望其实总是会失败总是达不成的。而在那个时候帮助青少年重新意识到学习其实是为了自己来学将会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所以哪怕我们知道这样的事实,我们也没办法只见这个青少年一两次然后就告诉他们说:“那你看如果你一直在打电脑游戏的话,谁最后会吃亏呢?不还是你自己吗?”就这样的劝说其实是没有效果的。他们需要在咨询里面有着比较长的这种觉察探索的过程,需要先意识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理解自己的学习,爸妈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再去觉察意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感受,在那之后可能才会修通。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有一些孩子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没办法做到足够好,就是比如说在学校里面肯定成绩会有排在前面的、排在中间的和排在后面的,但可能有一些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自己排在中间,对这个排在中间感到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们就放弃学习了。因为他们没办法应对这种痛苦,所以需要帮助他们理解在中间不等于失败,不等于不成功。所以就是对于每一个特定的案例,这种不学习,然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或者游戏的案例,我们其实都需要做个案研究去理解是什么样的恐惧导致他从学校里面离开,放弃学业。

问题三:就是性教育到底是要向孩子传递什么,然后Kim老师认同性教育的方式是怎样的?

Kim:在美国学校里面会教育怎么样去避孕和安全的性行为,就是谈这些话题。我觉得对于青少年来讲很重要的话题是去教育他们怎么样用一种相互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就是有一些儿童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内在攻击性或者内在的愤怒情绪的话,那他们可能是没有办法在人际互动中保护好自己的,会被别人占便宜。所以说我们帮助儿童以及青少年理解他们在什么时候感觉不太对劲,觉得自己心里面涌现出了愤怒或者不舒服的情绪,这个能够帮助他们识别出关系中被别人侵犯被别人利用的时刻,这样就能够避免被别人占便宜。而且我觉得除了这个性教育之外,像防止校园欺凌,防止校园的这种戏弄,这个也是要在学校专门去教育教导的。其实就是一个内心世界感觉很不安全的儿童有可能反而变成一个对别的人很残酷的人,就是去欺负别的人,而且延伸到青春期之后他们可能还会在性上面去欺凌其他的人,侵犯其他的人,所以这一些都是要有一些教育活动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情绪、情感的教育。我觉得在这个性教育、社会教育里面,也要包含如何认识色情片的这个部分,我不知道色情片在中国是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在美国的青少年群体里面是非常泛滥的,因为很多这个青少年就暴露在色情片的事件里面,我们需要教育青少年,就是他们首先需要自己对于性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等到他们长得再大一些之后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选择观阅色情影片,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他们还是青少年儿童的时候他们需要自己从自己的内在去感受自己对于性有什么想法,先感受一下自己的念头和感受。

而且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还需要教育在色情片里面看到的性并不是真正的性,在色情片里面的性其实是表演性质的,是假的,是做出来的,和真实的性不一样。你可以把这个和武打片做一个类比,就是什么成龙或者李小龙的这些武打片都非常的酷炫,然后动作都非常的夸张,但是这只是武打片的效果而已。

问题四:青少年更容易想到死亡,老师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Kim:这个和我刚才提到的一个情况有关联,就是青少年需要完成哀悼的历程,他们需要接受很多的丧失,包括丧失自己之前认为的父母的理想形象,包括丧失自己对自己的一些感觉,有一些青少年在他们小的时候可能被呵护被保护得非常好,所以世界上的那些危险或者死亡都离他们非常非常遥远。我们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谚语里面都会讲,人都是凡人,人终有一死,我们需要接受就是我们自己不是神,我们只是人类,我们有着肉身,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这些理念也是青少年需要去理解接受的东西。就是当我们在潜伏期的时候,其实我们会有一个幻想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也会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潜伏期是没有死亡的概念的,所以有些时候一个病人表达说我真的好害怕我的爸妈会死,或者我真的害怕我的姥姥姥爷会死,也许他们也在表达一种退行的希望,就是希望回到更小时候的那个时光,在更小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凡

人的属性,他们还不用接受每一个人都会死亡的现实,他们想要退回到那个时候。

问题五:为什么有些青少年遇到了挫折或者拒绝,他们会出现退行,但有些会接受现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些青少年?

Kim:这个和情感的忍耐性、情感的容忍性有关,就是这个人能不能容忍容纳在这些被拒绝有挫折的时刻,可能体会到的强烈的愤怒感或者羞耻感,而且他在被拒绝的时候会不会扩大自己的感知,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拒绝自己,还是他能够现实的感觉,这个人在这个时刻拒绝了我,其他的人也许不会。我觉得可能就这样先回应一下,这是目前我想到的。

问题六:他没有经历过青春期,这怎么办呢?

Kim:我不太确定这个问题里说没有经历青春期是具体一个什么含义,是不是指没有经历这一种反叛的时期,或者没有曾经有机会表达过自己的个体的个人的属性,是这个意思吗?

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教案(五年级)

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教案(五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 2、了解青春期特点 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二、重点、难点。 重点: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观念。 难点:调节情绪,解开心结,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三、教学准备:课件、人体挂图。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这一期间,不论男孩或是女孩,在身体内

外都发生许多巨大而奇妙的变化。因此,掌握和了解这一时期身体内的变化,对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2、共同讨论,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征: 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3、男女生各自完成调查问卷。 男生的调查问卷: ①、你是()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②、你出现喉结了吗? ③、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 ④、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⑤、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⑥、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⑦、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女生调查问卷: ①、你是()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②、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回答“是”或“不是”) ③、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 ④、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⑤、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⑥、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学生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他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他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

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从一些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自测题十二

第十二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是指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面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问题。 2.反社会行为:指的是一种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民事和刑事上修订反制反社会行为的条文。 3.抑郁:抑郁常用来描述一种普遍的悲伤、隐晦、痛苦或者失望的情绪状态。大部分人都会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经历过短暂的抑郁,而这是青春期最普遍的心理困扰。 4.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模型认为,当面临一贯的易产生抑郁反应的压力源时,具有易产生内部问题素质的个体可能产生抑郁情绪。相反,不具有“先天素质”的个体,即对于抑郁没有——种先天倾向性的个体,能够承受大量的用力,反而不会导致任何心理问题。然而对抑郁有一种强烈的先天倾向性的个体,在面临大多我们都认为非常正常的“压力情景”时,也可能会产生抑郁。5.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也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旨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选项) 1.不同的外部问题会反映出潜在的反社会综合症,各种内部问题的出现也是由共同的潜在因素所造成的。这种潜在因素通常被称为“(B)”。 A.外部问题综合症B.内部问题综合症C.消极侵扰D.问题行为综合症 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B )。A.父母和同胞的吸烟行为和态度B.兄弟之间的关系 C.父母监控和亲子关系D.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 3.为了降低“持续一生的反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可以选择的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法是(A )。 A.家庭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团体辅导 4.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个性特征不包括(B )。 A.过度敏感B.强迫性C.抑郁D易受暗示性 5.在干预网络成瘾的方法中,“人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所做的事情、感受和思维负责”是哪个治疗流派所强调的观点?(B) A.行为疗法B.现实疗法C.家庭疗法D.系统补偿疗法 三、填空题 1.心理社会问题具有聚类丛生性和蔓延性的特点,即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的出现会增加另一种类型的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___问题行为综合症___”。 2.青少年心理社会问题主要包括服用药物、___内部失调____和___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3957476.html,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作者:吕琦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3期 校外教育工作,承担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培育、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校外教育工作范围广,内容丰富,注重个性发展,以兴趣培养为主要目标,活动方式多样,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活动”是校外教育的生命线,艺术交流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校外教育显著特点之一。 一、文化交流,加深了解 黑河是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哈巴罗夫斯克等城市开展对俄文化艺术交流。 1.俄罗斯青少年黑河活动营 为了让俄罗斯青少年了解黑河,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俄罗斯青少年黑河活动营,让两国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俄罗斯青少年走进学校、博物馆和普通市民家庭,体验中国家庭生活,带领中俄青少年参观民族风情园,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曲艺、传统美食包饺子、中国武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对中国的认识,结成手拉手好伙伴,近距离全方位了解黑河的民俗文化。 2.“双子城”杯中俄青少年俄汉语大赛 黑河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与俄罗斯城市相对的城市,俄语在黑河使用率很高。2010年恰 逢俄罗斯“汉语年”,举办了“双子城”杯中俄青少年俄汉语大赛,参赛选手们在演讲、绕口令和才艺表演等几个环节里出色的表现,赢得阵阵掌声。选手们通过对口相声、民族舞蹈、太极拳表演、双节棍展示等富有东方韵味的才艺表演掀起了一个又个高潮。 通过学汉语,可以让俄罗斯青少年了解到与欧洲文化完全不同的东方文明,而在中国学习汉语期间,又会结识很多中国的朋友,让两国学生更深的了解汉语和俄语,视野更加开阔,为中俄两国青少年架起友谊的桥梁。 二、重视美学教育和礼仪教育

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 2、了解青春期特点 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1、明确什么是青春期 2、为顺利度过青春期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现在和小时侯的身体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了解什么是青春期。 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 春期的年龄。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比男孩子早,大约从10-12岁开始,而男孩子则从12-14岁才开始。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所以, 通常把10岁至20岁这段时间统称为青春期。 2、共同讨论,了解青春期的基本特征: 以性成熟为主要内容的生理成长,对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形成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特征: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负重时期 4、集体研讨,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男性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 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 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 生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既可以预测、又 不可预测的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中,人从儿童向成人发展 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则不可预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变化,顺利度过青春期非常重要。 一、指导思想 二、教育目的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 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 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 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 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 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 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在学校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 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 1.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 3.认知发展 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从教育的角度看,认知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教育上一向重视知识的教学,而知识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认知发展。 4.假想观众 5.情感素质 6. 自律道德 7.同伴关系 8. 教养方式 9.学习方式 10.同一性延缓 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 B.胆固醇 C.五羟色胺 D.激素 3.进入()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成年期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浅谈青少年德育教育与全面发展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这代表着我国仍需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促成发展。社会的发 展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智慧和实践,而当代青少年在学校参与 学习,并不直接作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力量,但是未来他们 一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将社会主义事业发扬光大的主要 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反映出我们国家 的风貌,决定着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由于青少年在中学阶段 个体身心仍处于成长发展中,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16 岁的青少年思维已经具备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即已经可以进 行抽象思维,将多变量因素融入到复杂任务或问题中去思考。这个 阶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思考能力,并将这种缜密的科学思 考方法应用到认知事物上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成为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有用人才。因此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 共同引导。现代网络十分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分布广,“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被人们广泛关注。如果一个青少年善意的行为出 现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则被争相传唱,夸赞连连,联系是普遍的, 该青少年所处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被赞誉一番,这就是 正面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正能量;如果一个青少年做出有违背道德、法律的事被网络公布出来,相应的城市、学校、家庭、父母都会遭 致谩骂,这就是反面效应,即负能量。对于当事青少年来说,会承 担相应道德或法律责任,影响一生,而对其他仍处于身心发展的青

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这就是说,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 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 初中学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寻求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材料和情景,对课题进行逻辑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出将会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最后确定何种可能性是事实。再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适宜的现实性结论。他们不断地检验假设,迅速地放弃不正确的假设,及时地建立新的假设,从而使建立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能力逐渐提高并趋向成熟。 青年期可以进一步地以个体从未经验过的事项,运用因果关系等逻辑理论构成命题,建立假说。能够运用逻辑法则和推理建立抽象的问题和命题是认知能力成熟的表现。这个时期思维者完全可以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抽象逻辑思维的假设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逻辑运演,形成独立的形式运算体系。 三段论是人们典型的思维方式。三段论是由两个直言命题作前提,推导出一个直言命题结论的演绎推理。这是人们经常运用的重要思维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假言三段论的一种。 研究者们以这种典型推理形式为课题,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和大学生为受试者,按条件推理原则进行研究,分析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特点。研究发现,无论在推理形式,还是推理内容方面,都随年龄增长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初中以上儿童及大学生的推理正确率基本上不再受内容关系的影响。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独立的逻辑形式运算,达到了逻辑推理的理论型水平。·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得 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听了这个课以后收获是什么 对你教育的启示 听了这个课之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参考文献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就正说老师所说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和教育孩子。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了众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在学习中收获比较大的为: 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统合对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整合对失望。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有发展危机,危机的成功解决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品质,并对以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就会造成发展障碍,一个阶段的危机没有解决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自我统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贯穿人的一生,然而这个问题在青春期出现了危机。青少年的对自我的觉醒,以及及身体发展导致青少年急切想要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人评价会对起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会急切想要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面对着自我与客我的冲突。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共同导致了青少年的自我统一性危机。在人生的阶段有重要他人,而老师在学生的人生的阶段中,特别是在青春期统合对混乱中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皮亚杰看来,智力发展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即认知图式的进化过程。建构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认识建构既是一种发现,又是一种发明,建

抓养成教育促青少年全面发展

抓养成教育促青少年全 面发展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科右中旗申报盟级“优秀团建创新项目”典型材料之三 抓养成教育促青少年全面发展 共青团科右中旗委员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盛则国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右中旗少工委紧紧围绕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开展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各中小学生“重养成”的活动中开展好“人之初”的启蒙教育,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少先队组织基本情况 我旗共有106 所学校,就读学生28957人,其中小学25 所,就读学生15715人;中学13所,就读学生9467人。少先队员共有18870人,少先大队30个,150个中队。总辅导员1人;大队辅导员30人;中队辅导员150人,校外辅导员50 人。 少先队组织现有各类校内外活动阵地共计100个。旗级学校及农村中心学校校内活动阵地基本配备,以队室、图书室、广播站为主,校外阵地分布比较广泛,烈士陵园、敬老院、公园、街道社区和科尔沁活动中心都可以看见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二、团建创新目标 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多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

惯。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开辟一道健康成长之路,为祖国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有良好习惯的人才。 三、创新内容以及创新成效 ㈠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德育管理良好氛围。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创新机制。我旗各中小学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狠抓制度落实。建立了学校支部、政教处、少先队、班级管理立体化网络,并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少先队干部都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德育工作。并建立德育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班主任和班集体德育工作量化考核机制,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机制,把德育工作考核的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之中。 2.抓好德育环境建设,构建内隐外扬的育人环境。我旗各中小学重点抓住了校园环境的“四化”、“一建设”,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和“教育阵地”的建设。有“一廊”(画廊)、一馆(博物馆)“四报”(墙报、板报、手抄报、校报)、“十室”(校史室、医务室、语音室、实验室、书画艺术室、舞蹈教室、广播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等阵地。每天要求校园做到“九无”、“七有”即室内外“无果皮纸屑、无痰迹、无污水,无脏物,无刻痕,无淫秽书画、无物品流传、无体罚学生、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师生犯罪”。学校有醒目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和学生《守则》、《行为规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中外名人画像等,并布置合理。创设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校要求每个班教室布置有特色,力求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浓厚的德育文化氛围。在美化校园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摘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 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偏差,要以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促进其健康、顺利地发展,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我, 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策略 一、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 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 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 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 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此之后, 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 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 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 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 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而进入青春期后,自我开始一分为二, 这时青少年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同时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青少年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 (二) 产生成人感 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希望参与成人活动,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表现, 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个体迅速地走向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 青少年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 2.实践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 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的表现: 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 理论的启示: 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摘要】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途径,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教育青少年的活动平台。 【关键词】校外教育校内教育有效衔接 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教育青少年的活动平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外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校外教育这个平台给广大青少年提供充分锻炼、发展的天空,使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发展,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促进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1.校外教育、校内教育都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校外教育和校内教育一样,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之一,是全方位服务、教育广大青少年的活动平台,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优越的活动场所,积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

2.学校教育是有计划的、系统的、规范的,是经过整理的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青少年的个性与兴趣。而校外教育恰恰给青少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机会,使他们在更大、更多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因此,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校外教育以公益性为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活动内容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参与面,这样才能调动学校家长支持校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青少年参与校外教育活动 的主动性。 二、校内外教育需要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 1.校外教育的教育特点是“活动为主”,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精心设计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使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校外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让青少年参加实践体验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项目,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活动,使知识得到应用,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弥补,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青少年活动要适应学校教育的需要。校外教育肩负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任,积极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衔接,可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形成资源共享,解决校外教育场所“五日空”的现象,使校外教育普及化,扭转校外教育只为少数有特长的

浅谈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浅谈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9-11T11:11:01.00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作者:谢贺 [导读] 当今的世界复杂多变,近百年来,各种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环境虚拟化,社会环境多样化,生活环境丰富化,教学环境正规化。而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身体快速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当今的世界复杂多变,近百年来,各种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环境虚拟化,社会环境多样化,生活环境丰富化,教学环境正规化。而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身体快速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认真研究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的影响利与弊,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从当前网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入手,浅谈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希望对现代化教育发展有所益处。 关键词:学生发展;环境影响;成长教育 中学时期属于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发展与成长的转折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走向如何。网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教学环境这是最贴近中学生的四个环境因素。而这些环境因素将影响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良好的环境能给学生带来心旷神怡的愉悦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向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一.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利益分析 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世界上一种发展比较快速的新媒体,网络教育已经在教学领域上有了较大范围的普及,网络为学生服务的趋势无法避免,而且学生将极大受利于网络。其中,最为突出教育作用的就是网络课程,例如慕课、尔雅、微课等。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打破时间限制,打破地域界限,为促进学生们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毫无疑问网络课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潮,此时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电脑课外作业,并提供一些资源网站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询,专家研究表明,自己探索的答案往往比别人告诉的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网络环境是可以被学生充分利用来提高学习效率的。 2.网络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弊端分析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环境的复杂多样也在冲击着学生的成长。网上大量的黄赌毒等不良信息,中学生处于性发展相对成熟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学生的思想容易因此而变得迷茫或者不纯洁,容易加剧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道德和人格容易遭受丧失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在上网方面上对学生进行的一定量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行驶,提高学生上网的自主性,指导学生上网安全谨防诈骗,让网络环境真正服务于学生。 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1.社会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今,家长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社会化同样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正在努力加强社会风气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整治、监督等,客观上来说一定程度净化了社会环境,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渲染,中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乐于进取,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与成熟。但是,社会风气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在这个“人情社会”上,官场上的社会风气依旧严重,使一些中学生过于早熟,影响了学习成绩,受到了家长的担心。封建迷信、以权谋私,黄、赌、毒等暴力倾向能够滋长青少年扭曲的世界观、价值观。 2.完善社会环境使其利于中学生的措施思考 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做好宣传。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校应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也间接等于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政府加强管理,落实并出台相关政策。政府应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政策,严把关,抓落实,加强网络环境管理,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娱乐场所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大道。 三.生活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生活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可见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首先经历的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中学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性格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位有名的英国心理专家曾经指出,孩子无论在长相、人格、性格、职业等方面都与家庭会有一定的相似度。确实如此,在孩子的成长中尤其是中学生对未来职业追求的选择上,容易受到周边人物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个人修养方面,父母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方向。前苏联心理专家指出,没有接受过与父亲相处经历的男孩,在性别的社会化上,并不显得很安全。母爱更是孩子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到了中学阶段,中学生有了各自的情感世界小天地,但在处世方面尚不成熟,在考试等方面容易遭受挫折,此时家庭环境往往有指路明灯的作用,对其往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家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中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懂得感恩。相信他们,并且让他们拥有自信,鼓舞中学阶段的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让他们做做家务,学会孝顺,将传统美德延续下去。 四.教学环境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通常来说,学校是学生的摇篮。每所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学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有助于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有时候学生因为看到优美的环境,心胸自然会开阔,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甚至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学的开心,教师的教学过程自然会轻松很多,学生的进步更为明显。可以尝试变更教学环

浅谈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

浅谈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 【摘要:】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在10~20岁左右。青春期的青少年既有热情的渴望、交往的扩张和个性的开放,又有自己独处、孤芳自赏的闭锁。这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发育,不可避免带来了许多的困惑和烦恼,常是人生的“危险期”。鉴于此,作为家庭、学校和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完善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还要充分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教育、自我意识、心理特点、道德教育 在青少年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此之后,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

论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发展

论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发展 胡千千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初三一班 [摘要] 论文全面分析了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提出了作者对于目前现状下青少年 体育教育更多细节性的建议,并阐释了其与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关键字]青少年身体素质,青少年健康教育,青少年综合素质,中国发展 中国学生若想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作为大国代表的实力,仅靠目前应试水平的首屈一指,是远远不够的。在中国的发展建设当中,社会发现,许多应试教育高材生并不能很好地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社会渐渐意识到,中国的发展进步,与青年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如何具有较高的社会能力来更好地带领国家应对变化多端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实现中国发展最长远化,是青年,也是社会亟需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在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下,提高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一环。 在“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出示了一组数据: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是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小学六年级超过40%,初三接近70%,高中生则超过60%,高三学生超过66%。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的研究,他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众所周知,中国也许算是体育强国,在世界性的赛事上成绩斐然,然而,结合上面的结果,不难看出中国却并非体育大国,作为最有活力的青少年群体却展现出亚健康状态。我认为,这是把体育专业化,单一化的结果。许多专业运动员走上赛场只因学业的不如人意或家庭的不幸,这种走投无路时的选择往往并不能收获长久的热爱,还相应的,缺失了学业的发展。专业运动员的训练道路单一,从小培养,疯狂训练,很多人甚至因此赔上自身长久的健康。这是畸形的、不正确的发展方式。相比这样的运动员,要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我们更需要运动的兴趣爱好者。然而那些在学业上取得成绩的孩子往往从小就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参与相对正规的体育锻炼。这就造成了一种看似专业运动与血液发展无法并重的假象。解决这个问题,社会观念与政策的转变是关键。 要求青少年自觉培养兴趣、进行体育锻炼,在目前既成的状况下来看,是很有困难的。

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期末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2.身体意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4.假想观众: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2)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3)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4)生活情感,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5)人际情感,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合作感、信任感等。 6.自律道德 :是指自我约束。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