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点素材】年轻人为何爱上国货 时评汇总

【热点素材】年轻人为何爱上国货 时评汇总

【热点素材】年轻人为何爱上国货 ? 时评汇总“手持华为,身着李宁,脚穿回力。”这句对当代年轻人形象的调侃,道出了当下国货回春的事实。《2019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当代消费者中,经常购买国货的消费者已经占到78.2%。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国货正在成为“国潮”;而国货质量越来越好,甚至优于进口产品,方是赢得口碑的关键。国货的“春天”,总是伴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回归的;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以实力为前提、以“国潮”为风范,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年轻人为何爱上国货?是文化自豪感的寄托

(自问自答,引发思考。)

①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向全国高校998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83%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同时,在购买产品时有41.42%的学生会优先考虑国货。(开篇以媒体进行的大学生问卷调查引出国产品牌的话题。)

②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年前,你眼里的国货是什么样的?百雀羚应该是黄蓝包装,冬天出门前怕冻着脸扭开盖子抹一抹;马应龙是中国知名的医药老字号,主打产品是痔疮膏……

③没想到20年过去了,原本遗忘在角落里的国货重新火了起来。先来细数几个知名品牌:李宁在2018年三次踏上顶级时装周秀场,显眼的汉字和黄红配色,加上浓厚的中国风设计,使李宁的旧形象被打破了;在美妆领域,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已然收获不少年轻拥趸,被美妆博主们称为“国货之光”,百雀羚也紧跟步伐实现年轻化转变,尤其

是和故宫文创等开启了跨界营销,实现了完美转型。当然,还有我们熟知的飞跃、回力等国产鞋都不断地刷新认知。那些你曾经瞧不上的国货,现在都抢不到了。(现实性分析。国货品牌迎来了走红时代。)④从这些品牌的走红,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国货品牌逐渐摆脱了窠臼,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挖掘与二次创作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艺术风潮,深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同时也使得品牌本身完成了转型,实现销量翻番。

⑤与上一代相比,Z世代(1995—2012年出生的人)人群更习惯于借助互联网了解这个世界,接触和体验其他文化。相比于一成不变,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化体验。相关数据显示:20—29岁年龄段用户最关注国产品牌,其中最大的消费人群是95后,消费额占比达到25.8%以上。(国货品牌走红原因之一:新一代人群更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化体验。)

⑥国潮符合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特征,加之产品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和需求,既投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展现当下民族自豪感。从设计、性价比到情感价值的展现,都吸引了新一代年轻人。同时,渠道的多元化和碎片化都为国潮的流行加速。随着各大视频、消费平台的崛起,“种草”“拔草”成了年轻人新的消费模式,也让国货消费变得无处不在。(国货品牌走红原因之二:国货符合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特征,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和需求。)

⑦细数这些国货产品的优势,除了设计前卫、性价比高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自豪感的寄托。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我们希望国货不只在国内得到认可,更希望它能代表中国的精神力量。这也对国

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的产品才能在这场国潮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对品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务实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把产品做好,而不是一味制造噱头和贩卖情怀,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国货品牌走红原因之三:国货产品是文化自豪感的寄托。)

⑧在某问答平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购买国货”的问题曾引发热议。一条高赞回答点出了年轻人爱上国货的真正原因:我当下愿意支持国货,这既是我的理性选择,亦是我的感情流露。(总结全篇,照应题目。)

来源:2020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马婉莹

【时代警语】

细数这些国货产品的优势,除了设计前卫、性价比高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自豪感的寄托。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我们希望国货不只在国内得到认可,更希望它能代表中国的精神力量。

大龄老国货“跨界”成“国潮”

“还是熟悉的味道,擦在嘴上总是忍不住想舔两口。”前几天,南京90后张越天在朋友圈晒出了一支大白兔润唇膏,赢得了朋友们一阵点赞和询问。张越天是个“国潮”青年,每次国产老品牌的跨界产品出炉,她总是跃跃欲试想尝尝鲜,可令她未曾想到的是,抢拍难度堪比买春运火车票。去年6月份,她准备买一瓶六神和RIO联合推出的鸡尾酒,可稍不留神,天猫限量发售的5000瓶六神口味的鸡尾酒,就在17秒

之内被瞬间秒完。曾经人们爱搭不理的老国货,如今出了跨界产品,热销到“能买到就已是幸运儿了”。

不止大白兔唇膏,还有娃哈哈AD钙奶味月饼、六神“花露水味”鸡尾酒、泸州老窖香水、冷酸灵火锅牙膏……近年来,这些凝聚了几代人成长记忆的老字号、老国货在市场营销中脑洞大开,频频跨界推出创新的潮流产品,在消费者当中掀起了一股怀旧风潮,也引发了社交网络的刷屏。

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为了老国货的消费主力军,在年轻人眼里,这些跨界的大龄国货们不再是老气和土味的代名词,而是中国元素的时尚表达,代表着一种潮流。数据显示,2019年“618”期间,天猫平台上100多个成交额破亿元的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达六成,80后、90后成为购买主力。

“当看到世界各国的明星和名模们频频穿着中国制造的回力鞋亮相在镜头之下,那还真是有点小骄傲呢。”80后的公司职员聂清说道。在她看来,很多时候,年轻人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国货,更是在寻找情感诉求和价值认同。而这些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老品牌,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年轻人对潮流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01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官微宣布人民日报官方淘宝店同步开启,携手五大国货品牌李宁、大宝、晨光、咪咪、网易云音乐共同开启跨界营销的商业化之路。一贯严肃的党媒联同国货品牌共同为时

下热闹的“国潮”助力,这不光是对国货跨界营销的肯定,也是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制造”的肯定。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老字号跨界商品,基本采用电商渠道进行销售,并大多是数量稀少的“饥饿营销”,在现实卖场中难觅踪迹。这样的销售模式,尽管在短时间内赚足了眼球,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在博一个噱头、掀一阵话题之后,越来越同质化的跨界产品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还是个未知数。

老国货通过跨界创新赢得消费者,归根结底,这是市场营销的套路,消费者购买它,往往是为情怀买单,但仅仅靠贩卖情怀并不是长远之计。在新型消费生态下,国货应在深度发掘老字号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使老字号产品融入当下的生活美学,赋予品牌新的时代气息,真正让大龄老国货们“既守得住经典,又当得了网红”,完成自身的华丽逆袭。

来源:2019年09月06日新华日报

作者:王慧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标题即观点,祈使句暗含作者期待。)

①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校园里,相声、戏曲等学生社团广受欢迎;电视和网络上,《国乐大典》《角儿来了》《青春京剧社》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手机APP上,“我要笑出‘国粹范’”“谁说曲艺不抖音”等活动吸引数亿人点赞……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

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列举当今社会现象,引出论点——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②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符号。同时,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比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艺术素养,自然能够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原因一:时代的文化风貌引领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

③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戏曲在年轻人中特别“火”,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剧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有600多年的历史;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历史长达800多年,其剧种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年轻人一旦了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传统蕴含的精神密码和艺术魅力超越时代,赓续传承,于此可见一斑。(原因二: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④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固有的标签化形象,塑造了一个既有宏图大志、又有人性弱点的戏剧形象,后来还拍成3D电影,以电影的形式传播京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通过演奏流行乐曲以及电影、游戏主题曲等方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时尚”“酷”的印象,进而引导他们走进音乐会现场,领略民族乐器技艺之精、音色之美。(必要性分析。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

⑤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知名艺术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戏曲、中国民乐、曲艺等艺术,都是“角儿”的艺术,名家、名角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比如,琵琶大师方锦龙参加《国乐大典》《经典咏流传》《邻家诗话》、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参加《朗读者》《开学第一课》《跨界歌王》等综艺节目,都推动了传统艺术的“破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专业艺术院团纷纷开设“云剧场”“云课堂”,一些知名艺术家直播“云练功”。这些尝试,运用了最流行的互联网工具,形式多元,内容活泼接地气,快速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培养了不少观众。(现实性分析。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知名艺术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

的传承代不乏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

作者:2020年07月28日《人民日报》第05版

作者:周飞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