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

4.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

5.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

退化成刺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A.阳光

B.江水

C.温度

D.

空气

9. 201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

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

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10.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

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 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

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11.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

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二、填空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08山东省)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

1.5

A B

米;2018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18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所示为北极狐。其推测理由是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两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1.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3.光能

4. (1) B 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4)植树造林,减少废气排放(开发绿色能源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 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江西)中考生物复习 专题复习(三)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三) 生物与环境 中考考情分析 年份题号题型分值考查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关系,自动调节能力和生态2014 2、5 选择题 2 平衡 5、15 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种类及调节能力2015 18(1) 非选择题 1 生态因素 保护环境,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2016 10、13 选择题 2 平衡 8 选择题 1 生态系统 2017 17(1) 非选择题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12 选择题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2018 16(3) 非选择题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自动调节 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2019 1、14 选择题 2 成 专题思维导图 江西中考真题

1.[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2016·江西]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3.[2018·江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低碳绿色出行 C.沿河排放污染物 D.禁燃烟花爆竹 4.[2014·江西]图ZT3-1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选项是 ( ) 图ZT3-1 A.甲是生产者 B.丙不是消费者 C.丁是分解者 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条食物链 5.[2015·江西]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6.[2014·江西]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比草原的食物网复杂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引入外来物种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7.[2018·江西]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茎中的形成层和叶芽中的生长点均属于分生组织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是寄生关系 C.排汗、呼气、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在于它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8.[2017·江西]如图ZT3-2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1.(2012年滨州)图5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5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蛇和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类群是植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自于这一类群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假若在生态系统中施用了不易分解的农药,该食物网中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鹰。 (5)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蝗虫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012年福州)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动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金枪鱼的呼吸效率高,它的呼吸器官是鳃。 (3)请你根据资料内容,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浮游藻类→小鱼→章鱼→金枪鱼。

(4)金枪鱼的蓝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5)如果该海域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金枪鱼。 3.(2012年菏泽市) (7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们研究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我市牡丹区杜庄村的一些瓜农,利用农作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大棚内种植甜瓜,使甜瓜提早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不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而且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它主要是利用了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供甜瓜利用的简单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4.(2012年泸州)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2)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一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 部分和分解者。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 5.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 胞结构是叶绿体,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或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意思对即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④(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 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从根部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6.(2012年潍坊)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沂山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重难点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在光影响鼠妇的探究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和环境。 例题讲解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中,最完整的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精讲精析】生物首先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答案】D 同步练习 1. 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开花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养料的多少 D. 日照时间长短 2. 2005年我国宁夏某草场鼠害猖獗,大量羊群严重缺乏牧草。此地区羊与鼠的关系是() A. 合作 B. 共享 C. 捕食 D. 竞争

3. 我国南方比北方的生物类群和数量都多,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 土壤 B. 水源 C. 阳光 D. 温度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是导致生物死亡 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6. 处于北回归线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丰富,物种多样,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生物罕见,干旱少雨,气候严酷。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8.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

人教版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2、鲫鱼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鲫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空气、小鱼等 B.水、温度、藻类植物及饵料 C.水、阳光、温度、空气等 D.温度、阳光、水、其他鱼类 3、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 阳光、温度 B. 空气、温度 C. 水分、土壤 D. 花粉、病毒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5、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6、水葫芦是从境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水葫芦大量繁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水生植物,这种现象叫做()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7、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8、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9、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阳光 B.江水 C.温度 D.空气 11、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12、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七年级上册生物】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习题4 带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3、关于生物生活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动物的生活环境是一成不变的 B.植物的生活环境四季不变 C.一种生物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 D.任何生物都生活在它所适应的环境中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5、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对此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光照B.温度C.空气D.土壤 6、农民种水稻的田里经常长一种叫“稗”的杂草,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比水稻高,长势好,成熟早,因此,很难把它从水稻田里驱除干净。从中可以得知,稗和水稻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 7、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有空气和无空气D.温度和水分 8、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9、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 10、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1 A.温度B.湿变C.空气D.土壤 1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沙漠鼠夜晚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12、山坡南面的树木之北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B.阳光充足C.水分多D.空气新鲜 13、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 A.七星瓢虫捕食蚜生B.一群麻雀一块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D.小鸟为占巢穴而在周围鸣叫 14、沙漠植物胡杨的根可伸到地下数米深,并且叶片很小,与此有关的因素是( ) A.温度B.光照C.营养物质D.水分 二、简答题 1、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 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_____ 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合作关系 猫捉老鼠竞争关系 蚂蚁搬家捕食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3、为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张华同学测定了校园草地一天中的湿度,数据见下表(单位:%)。请你根据数据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 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西藏东部的高山和峡谷,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由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到高山草甸依次改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 A.依次增加 B.依次减少 C.基本不变 D.没有规律 3.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 ) 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 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生物 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生物危害,寄生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生物寄生 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 4.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右表。试推断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5.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1)。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 D. 7.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基本策略是 A.使用高效农药,迅速彻底消灭害虫 B.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较低水平C.种植纯一的转基因抗虫作物 D.大量引入捕食害虫的新天敌 8.右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 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 B.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 C.甲与乙、乙与丙为捕食关系 D.甲与丙为竞争关系 9.农田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 A.结构组成 B.能量的多级化利用 C.物质循环过程 D.能量流动过程 10.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 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动净化能力被阻断 D.物质循环回路在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11.下列有关生物圈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B.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C.生物圈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不大 D.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破坏生物圈稳态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017广东)6.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如水稻生活的其他生物.在温暖潮湿的地区,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同的是温度和水分,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生殖繁殖,因此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多 【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2017广东)8.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答案】A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017山东济宁)1.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天气炎热时,树荫下比较凉爽。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2 . 影响沙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蚂蚁B.蜥蜴C.水分D.空气 3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 4 . 下列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的是 A.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C.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 D.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5 . 农田栽培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种植过密反而会减产。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害虫大量繁殖B.杂草生长旺盛 C.种内竞争激烈D.成熟期大大延迟 6 . 《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梁代陶弘景观察发现,蜾蠃将螟蛉幼虫捉到自己巢穴中,蜾蠃的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蜾蠃和螟蛉的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 7 . 下列各项表示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雪莲——沙漠B.袋鼠——森林 C.丹顶鹤——湿地D.华南虎——南极冰原 8 . 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 9 . 北极狐的体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黑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兰花螳螂神似兰花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骆驼的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 . 竹节虫像树枝,仙人掌具针状叶刺,说明()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C.生物会影响环境D.生物会改变环境 11 . 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可以疏土,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环境会影响生物B.生物会影响环境 C.生物会适应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12 . 雨后,我们会在校园的小道上发现有很多蚯蚓爬出地面。影响蚯蚓出现这种行为的因素是()A.阳光B.空气C.土壤D.温度 二、填空题 13 .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和__转化的,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4 .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回温暖的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适宜的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5 . 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浙教版《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生物与环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物 2.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 A.①④B.③⑥C.③⑤D.②③ 3.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是() ①四肢底部有厚皮②驼峰内贮有脂肪③有三个胃④身体表面长毛⑤身体高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4.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 B.嫦娥飞天 C.流星划破夜空

D.大雁南飞 5.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6.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C.两者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7.图示为杭州滨江长达7.4公里的沿江樱花大道,樱花盛开时,美不胜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樱花树属于被子植物 B.一朵樱花属于一个营养器官 C.大道上所有樱花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樱花可用嫁接或扦插进行繁殖,这属于有性生殖 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 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 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 9.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案 ●康定县第三中学曾祥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课标指出: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依赖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旨在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生物以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教材以问题和图片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几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形成以下核心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改变,而在特定环境下存活下来的生物均表现出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过的生物出发、或通过查阅资料的途径,关注和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此外,本节中关于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探究活动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侧重训练学生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不应局限于面面俱到地介绍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环境和生物的关系:即非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活动。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学期乃至本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过渡:依据课标和教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二方面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光对鼠妇的影响”探究活动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的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理解生物同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5)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阐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能力目标 通过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三方面重难点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