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2012-01-26 21:50:54|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上海市浦东科技信息中心孔佳薇摘编2010-07-22

关键字:多视点视频编码视频编码MVC浏览量:908

多视点视频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操作功能的视频,通过在场景中放置多台摄像机,记录下多个视点数据,提供给用户以视点选择和场景漫游的交互能力。多视点视频将在自由视点视频、立体电视、立体视频会议、多视点视频点播等数字娱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相机数目的增加,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也成倍增加。系统的一个挑战就是研究实现一种高效的多路编码传输机制,从而对数据进行高效地压缩以便存储和传输视频序列。国际标准化组织如MPEG已经充分意识到多视点视频这一新的数字媒体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正在着手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1、多视点视频概念

多视点视频指的是由不同视点的多个摄像机从不同视角拍摄同一景得到的一组视频信号,是一种有效的3D视频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再现场景,提供立体感和交互功能。多视点视频可广泛应用于任意视点视频、三维电视、交融式会议电视、远程医学诊疗、虚拟现实以及视频监视系统等多种正在兴起的多媒体业务。

与单视点视频相比,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随着摄像机的数目增加而线性增加。巨大的数据量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此,ITU-T 和MPEG 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了多视点视频编码(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的概念。MVC主要致力于多视点视频的高效压缩编码,是未来视频通信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国际视频标准化组织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2、多视点视频编码发展过程

MPEG早于2001年专门成立3DA V(3D audio and 3D video) ad hoc组研究3DA V 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可标准化的内容。该小组于2003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稿,详细给出了3DA V的需求分析和应用前景,希望引起工业界的关注。在2004年3月第68次MPEG会议上,3DA V ad hoc组分析各研究机构的回应文档发现任意视点视频受到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决定对任意视点视频的关键模块——多视点视频编码进行标准化。在本次会议上,该小组发布MVC征求验证文档,旨在初步验证MVC编码效率的提升空间。

2005年1月召开的第71次MPEG会议共收到7项技术提案。比较结果表明MVC 的编码效率远高于基本编码方案,从而验证了MVC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3DA V ad hoc组决定发布MVC 征求草案文档(call for proposals on multiview video coding)。该文档的发布标志着MVC标准化正式开始。第75次MPEG会议文档W7779给出了所提技术与基本编码方案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MVC的编码效率。在本次会议上,3DAV Ad hoc组决定将MVC为H.264/A VC的第四个扩展标准。

考虑到H.264/A VC的标准化工作一直由JVT负责,在第77次MPEG会议上,MVC 的标准化工作正式移交给JVT,这标志着MVC的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同时JVT发布MVC的联合多视点视频编码模型JMVM(joint multiview video model),将该模型作为评价MVC性能的公共测试平台。在2006年10月召开的第78次MPEG会议上,JVT向MPEG 组织提交了MVC的工作草案文档。2008年7月JVT发布了最终补充草案文档,并对MVC 进行一致性测试,以保证其完备性和准确性。2009年3月发布的H.264/A VC标准添加了附录H,该附录给出了MVC的语法语义。

MVC的研究最初是由视频标准化组织启动的,由于多视点视频序列能够提供逼真的视觉感受,MVC成为近期视频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围绕MVC 举办了多次专题研讨,如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的MVC专辑,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unication的3D视频专辑,Picture Coding Symposium的专题讨论等。其中MVC专辑详细介绍了现阶段MVC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MVC的预测结构研究、多视点视频的运动和视差补偿技术、多视点视频编码中的视点图像插值和颜色校正等。此外,国内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MVC的研究工作,主要从MVC编码方案设计、颜色校正、视差估计和速率控制等几个方面开展。

3、多视点视频编码的主要研究内容

3.1 预测结构

在单视点视频编码标准中,帧间预测是去除视频序列时间冗余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帧间预测的准确性,H.264/A VC引入了多参考图像预测技术。该技术使用多个参考图像进行位移估值和帧间预测,从而获得相对精确的匹配块,降低预测差(residual)信号的能量,提高编码效率。在H.264/A VC编码框架下,去除视点间冗余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编码当前图像时使用其他视点中的已解码图像作为参考图像进行位移估值和帧间预测,这种方法称为视点间预测。如何设计时间预测和视点间预测以有效利用时间和视点间相关性是MVC 预测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3.2 提高MVC编码效率的技术

预测结构一经确定后,如何有效进行视点间预测来提高编码效率是MVC 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根据所使用方法的不同,视点间预测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利用现有视点间相关性提高MVC 编码效率的技术和补偿视点间差异性提高MVC 编码效率的技术。

利用现有视点间相关性提高MVC编码效率的技术:视点间预测指的是采用邻近视点中已解码的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对当前待编码图像进行预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视点间参考图像的信息提高MVC编码效率是视点间预测的核心内容。根据利用视点间相关性进行预测信息的不同,视点间预测技术可进一步分为视点间采样点预测和视点间运动信息预测两大类。

补偿视点间差异性提高MVC编码效率的技术:视点间差异减弱了视点间相关性,致使视点间预测不能有效地去除视点间冗余,降低了MVC的编码效率。因此,如何通过补偿视点间差异性进而更充分地利用视点间相关性提高MVC 编码效率也是MVC 的关键技

术之一。该环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了亮度补偿、颜色补偿、虚拟视图合成预测、自适应参考图像滤波等。

3.3 MVC 高层语法

MVC高层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VC语法和语义的设计。H.264/A VC的语法和语义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对其增加新的补充时,往往需要对原H.264/AVC语法做适当的修改。具体而言,MVC需要根据多个视点联合编码的特点,扩展H.264/AVC语法和语义。

目前,关于MVC 扩展的高层语法主要有以下4方面:一是在序列参数集中添加语法元素,用来说明视点的数目以及定义各视点之间的预测关系;二是扩展网络抽象层单元(NALU,network abstract layer unit)的语法元素,添加当前NALU属于哪个视点,是否做视点间参考图像等信息;三是设计适合MVC 的参考图像管理机制,包括参考图像标记、参考图像列表初始化以及参考图像重排序等;四是扩展H.264/AVC附加增强信息(SEI,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使其能够支持MVC中所定义的各项功能需求,如视点可分级性、支持观看部分视点、并行处理等。

参考文献:

[1]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霍俊彦; 常义林; 李明; 马彦卓通信学报2010(5)

[2]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研究李淳; 马力妮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

[3]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研究进展汤秀丽; 戴声奎; 蔡灿辉微计算机应用2009(7)

[4] 应用于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基于深度特征的图像区域分割与区域视差估计杨海涛,常义林,霍俊彦,熊联欢,林四新光学学报2008(6)

多视点视频虚拟视点合成技术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多视点视频虚拟视点合成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多视点视频研究的发展,各种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都成为热点领域,其中虚拟视点合成技术尤为关键,本文简要概括了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虚拟视点合成算法的研究现状,一种高效的虚拟视点插值算法是高质量图像合成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现在虚拟视点插值算法并做了比较,由比较分析出每种算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多视点视频;视频编码技术;虚拟视点合成; 1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简介 多视点视频(Multi-view Video)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操作功能的视频,通过在场景中放置多台摄像机,记录下多个视点数据,提供给用户以视点选择和场景漫游的交互能力。多视点视频将在自由视点视频、立体电视、立体视频会议、多视点视频点播等数字娱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相机数目的增加, 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也成倍增加。系统的一个挑战就是研究实现一种高效的多路编码传输机制,从而对数据进行高效地压缩以便存储和传输视频序列。 多视序列包含同一个场景内多个视点的画面,画面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如何消除这些冗余,是多视点视频编码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多视点视频编码来说,在消除空间冗余的同时,还要消除时间上的冗余。因此,多视点视频编码方法包含传统视频编码方法的内容,但它比传统编码方法更加复杂。利用视差估计消除多个视点间空间冗余、预测编码以及虚拟视点图像的合成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技术[1]。 2多视点视频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目前视频和音频结合的新型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交互能力。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取而代之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选择他想观看场景远近和角度[2]。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 (1)最早出现的具有此功能的媒体是在图像处理中,它提供了纹理的三维模型(textur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s)来实现上述功能,被称为3D-model[2]。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预先生成物体和场景的三维模型,而且如果要求模型具有相片一样的真实感或者场景是动态改变的话,那么模型的生成是十分困难的。 (2)与此相反,基于图像的合成(image-based rendering,以下简称IBR)着重在从图像中生成新的虚拟图像,取代使用三维模型。IBR起源于光学函数。函数具有七个参数分别代表了每一条光

阈下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新应用

阈下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新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沉重的认知负担。人所能接收的信息量受到认知资源的有限性的制约,从而限制了信息化设备的有效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阈下信息技术被引入到人机交互领域中,用于在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将信息“插入”大脑中,从而减轻认知负担。本文总结了阈下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发展成果,及其在人机交互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阈下信息技术;认知资源;人机交互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与各种各样的信息化设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信息化设备使得信息传递和呈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这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者逐步意识到了这一矛盾,并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和人机交互的有效性,阈下信息技术获得了许多研究者的青睐。所谓阈下信息,是指处在人感觉器官客观阈限之上,主观阈限之下,虽然不能被人意识到,但是能够为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而阈下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这种信息来影响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技术。这种信息的知觉和加工不会占用意识的认知资源,能够在不增加认知负担的前提下,将额外的信息传递给个体。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利用恰当的方式,通过恰当的渠道给用户提供阈下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更加自然、方便、有效的人机交互方式。 1 阈下信息技术研究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阈下信息技术研究“重应用”而“轻理论”,导致阈下技术在短暂繁荣过后,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质疑。所幸的是,仍有学者坚持在吸取前人失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阈下技术的研究方法,从基础理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推进阈下技术的研究。他们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心理学界的认可,为阈下信息技术重新注入了活力。 过去的三十年来,研究阈下信息对行为影响的最常用实验范式是“掩蔽启动范式”,用于检验一个受到掩蔽的刺激对其随后呈现的刺激有何影响。但是对于该实验范式的争议也一直存在。这些方法论上的缺陷使得阈下信息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为了弥补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者们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几种新的,更加可靠的阈下信息研究范式。 Humphreys[1]和Forster[2]借鉴了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用正字法以及重复启动代替了语义启动,从而绕开了之前实验范式的短板,证明了阈下信息能够在词汇层面进行加工。此后Greenwald等人又在原有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点改进。首先是采用了“反应窗”技术,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对目标刺激作出反应,从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持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持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

基于颜色变化曲线的多视点视频颜色校正方法研究[设计+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基于颜色变化曲线的多视点视频颜色校正方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MPEG组织2001年12月提出了3DAV(3D audio iedo)的概念,在现有视频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其中一个应用场合即为自由视点视频,自由视点在三维电视和自由视点电视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此,自由视点视频的研究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同时,在实际中由于场景光照,拍摄角度及摄像机参数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视点间的亮度和色度不一致,这种差异使得视点间的相关性减弱,用视点间预测时不能够有效的去除视点间冗余,进而影响后续编码的效率。因此,对视点间颜色的差异性进行校正是自由视点视频编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2005年法国尼斯召开的MPEG会议上也提交了相关草案。 本文通过对颜色校正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选用颜色信息为目标特征,试图在C中实现基于颜色变化曲线的校正方法。对源图像和目标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构造颜色变化曲线,最终最终实现多画面的颜色一致性。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章着眼于多视点图像中存在的颜色不一致问题,涉及校正方法上的创新。在以参考图像为基准的前提下,完成颜色校正方法进一步发展的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下,提出颜色校正可能的发展趋势方向。 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来对颜色校正方法进行探讨: (1)前置处理步骤:先对源图像和参考图像进行分析,完成颜色空间的转换,通过固定比率的方法标注源影像和参考影像的关键帧,同时借助于传统的颜色校正方法实现关键帧的校正。

(2)校正图像的产生:借助于关键帧的统计信息,以线性内插、抛物线内插和三次样条函数为基础得到参考影像中间帧的统计信息,再次利用传统的颜色校正方法完成对关键帧的校正。 (3)后续处理步骤:基于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分别利用一定的主客观评价方法来对校正的结果进行验证,并且检查是否通过颜色校正产生了色彩溢位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已有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根据论文的研究对象选取合适的理论进行整合和创新。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的资料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不少学校建起了校园网,接入城域网,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初中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关键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二)理论假设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学生的教育目标通过在各科教学中实施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通过实验课题的研究,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高,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 3、学校的发展目标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展望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与思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此,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把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十五”期间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有两条基本途径:其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即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其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吉林省从2001年起,至2008年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普及信息技术课。这样,探讨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方法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促进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把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在我国,由于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初步构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众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装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校园网等。随着信息技术硬件

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热点课题,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局部的、分散的和经验性的,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立足吉林省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旨在研究发现能够指导全省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律、形式和方法,促进吉林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现代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探讨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规律的探讨,构建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学论体系,创建信息技术教学论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3.从中近期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必修课,即由选修到必修;但从长远来看,则会由必修到选修;将来一般性的操作技能,学生将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没必要以一种课程的形态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

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现状

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开发现状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美国实施一系列的措施,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得到普及,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也涌现出了一批在信息技术方面富有创意与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但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进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将详细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进展状况和进展趋势。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和特点 1.1 含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运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取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治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治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成效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预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专门强调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治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治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取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猛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猛烈的市场竞争而显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面向多视点视频的虚拟视点插值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 面向多视点视频的虚拟视点插值方法研究 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多视点视频是未来数字媒体的研究热点方向,是未来数字信息时代生活的基础和决定性技术。多视点视频是由多个摄像机从不同位置对准同一场景拍摄得到的一组视频信号,不同的摄像机拍摄角度不同,这些不同角度的场景图像都会送到用户终端,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观看。多视点视频将在数字娱乐、教育培训、医疗等交互式多媒体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多视点视频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相对于单视点视频来说非常大,如果对每个视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都进行编码存储,显然视频的容量会很大,这就要求虚拟现实系统能够根据几个视点的图像参数值预测出中间位置的虚拟视点的视频数据。这就产生了虚拟视点图像的合成技术。虚拟视点图像的合成是未来多视点视频中的关键技术,虚拟视点图像合成就是根据已经得到的视点图像,由各个视点图像间的参数确定视点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这些相关性,通过一种视点插值算法来产生虚拟视点或者任意的中间视点图像的过程。多视点视频编码中的视点插值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虚拟视点来作为参考视点,从而在视点数据压缩时只保留一些关键视点的图像,而对其他视点采用预测的的方法来解决多视点视频数据量过大的问题,提高编码效率。 目前的虚拟视点插值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Droese提出的基于视差信息的插值算法,其中又分为基于区域、基于能量、基于相位和基于网线等四种视点插值方法,其原理是由两个图像的相关性和目标视点参数来完成插值;第二种是Taguchi提出的基于深度信息插值算法,它似乎通过给定的视点位置参数信息和图像深度信息来得到预测像素和源像素的位置对应关系。基于深度图的插值算法与3D-Warping技术相结合可以生成任意位置的虚拟视点图像,与传统的基于视差信息插值算法相比大大减少了参考图像的数目,为实时生成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但现有的基于深度图的图像绘制(Depth image-based rendering,DIBR)视点插值算法只是简单的将参考图像通过投影变换映射到虚拟图像中,并没有考虑到摄像机旋转、平移等变化造成的如像素重叠、虚拟图像空洞及场景遮挡等问题,本文拟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深度图的插值算法,在现有的算法基础上进行优化,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以合成更高质量的虚拟视点图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面向多视点视频的虚拟视点插值技术。研究基于多视点的插值技术。 具体要求: 1、了解多视点视频编码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同时,在我省进行的校本研修中,我校的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在我校有很好的基础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那么,我们目前在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距离有多远呢?基于此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具备的要素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从而尽快达到推进本校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步伐的目的。 二、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对象是本校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 1、教师座谈与问卷概况: 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问卷93份。调查对象是我校中学在职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共分五大类。第一类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调查。第二类为学科课程与信

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调查。第三类为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及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能力方面的调查。第四类为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方面的调查。第五类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调查。 2、学生座谈概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了解学生对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等方面现状,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样调查了224名学生,调查对象分布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对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兴趣、认识和态度等。 三、调查的结果与说明 1、学校信息环境建设: 近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装备上迈开了一大步。仅以我们我校为例,调查显示,教师中有36.6%有家庭自备电脑,学校设立有电子备课室,每个教研组都有一台电脑,供教师使用,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4个,学生平均每10人一台计算机。 目前,校园网络已经开通,电子备课室、教导处等、多媒体教室里的电脑等连通了网络,这对于全校师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另外,我校教师百分之百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均已经取得了初级和高级信息技术证书,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软件保障。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 制造业出现了世界范围的研究并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浪潮,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当代国际间的科技竞争的重点。本文论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信息化、精密化、集成化、柔性化、动态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将是未来制造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 1.先进制造技术简介 1.1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创新的成果,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先进制造技术是不断利用新技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技术,因而它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先进制造技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目标,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使用维修、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制造过程,强调优质、高效、清洁、灵活生产,体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制造的柔性化。 1.2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和技术构成 先进制造技术的技术构成可以分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 目的的技术构成和以满足特种需求为目的的技术构成。 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目的的技术构成强调制造系统与制 造过程的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包括: (1) 系统理论与技术(着重制造系统组织优化与运行优化,以提高制造系统的整体柔性与效率) 。 (2) 制造过程的单元技术(着重制造过程的优化,以提高单元的效率与精 度) 。系统理论与技术涉及范围包括:CIMS、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智能制造等。制造过程单元技术涉及的范围包括:设计理论与方法、并行工程、系统优化、运行、控制、管理、决策与自组织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制造过程智能检测、信息处理、状态检测、补偿与控制、制造设备的自诊断与自修复、智能机器人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对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生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比如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问题等。并对此进行总结。 2000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育观念保守,许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及家长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普遍认为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高考不考的是“副科”。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 2,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由普通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本身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外面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也许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本身就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水平。鉴于这样种种情况,很多信息课很不规范,要不就让学生打打游戏,要不就放片子给学生看,要不就由学生自己乱倒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技术教师自身没有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要比其它学科来的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尤其这一点对没有信息技术功底的教师来说压力则更大。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许多中小学设备陈旧,计算机数量不足,硬件设施较差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笔者所在的城市仅有一两所重点中学真正拥有校园网,小学条件更差一些。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普九”大检查时配备的,其档次多为586或586以下,内存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陆续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 机档次较低;另外,很多学校只知买进计算机,却不懂得要经常对机器进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闲置不用,以致报废 4,、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缺乏整合 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而是孤立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是我国面向./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5,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的考试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这种机械的记忆学习本身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也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教学的创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2012-01-26 21:50:54|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多视点视频编码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上海市浦东科技信息中心孔佳薇摘编2010-07-22 关键字:多视点视频编码视频编码MVC浏览量:908 多视点视频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操作功能的视频,通过在场景中放置多台摄像机,记录下多个视点数据,提供给用户以视点选择和场景漫游的交互能力。多视点视频将在自由视点视频、立体电视、立体视频会议、多视点视频点播等数字娱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相机数目的增加,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也成倍增加。系统的一个挑战就是研究实现一种高效的多路编码传输机制,从而对数据进行高效地压缩以便存储和传输视频序列。国际标准化组织如MPEG已经充分意识到多视点视频这一新的数字媒体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正在着手制定这方面的标准。 1、多视点视频概念 多视点视频指的是由不同视点的多个摄像机从不同视角拍摄同一景得到的一组视频信号,是一种有效的3D视频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生动地再现场景,提供立体感和交互功能。多视点视频可广泛应用于任意视点视频、三维电视、交融式会议电视、远程医学诊疗、虚拟现实以及视频监视系统等多种正在兴起的多媒体业务。 与单视点视频相比,多视点视频的数据量随着摄像机的数目增加而线性增加。巨大的数据量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此,ITU-T 和MPEG 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提出了多视点视频编码(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的概念。MVC主要致力于多视点视频的高效压缩编码,是未来视频通信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国际视频标准化组织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 2、多视点视频编码发展过程 MPEG早于2001年专门成立3DA V(3D audio and 3D video) ad hoc组研究3DA V 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可标准化的内容。该小组于2003年7月发布征求意见稿,详细给出了3DA V的需求分析和应用前景,希望引起工业界的关注。在2004年3月第68次MPEG会议上,3DA V ad hoc组分析各研究机构的回应文档发现任意视点视频受到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决定对任意视点视频的关键模块——多视点视频编码进行标准化。在本次会议上,该小组发布MVC征求验证文档,旨在初步验证MVC编码效率的提升空间。 2005年1月召开的第71次MPEG会议共收到7项技术提案。比较结果表明MVC 的编码效率远高于基本编码方案,从而验证了MVC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3DA V ad hoc组决定发布MVC 征求草案文档(call for proposals on multiview video coding)。该文档的发布标志着MVC标准化正式开始。第75次MPEG会议文档W7779给出了所提技术与基本编码方案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MVC的编码效率。在本次会议上,3DAV Ad hoc组决定将MVC为H.264/A VC的第四个扩展标准。

国外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美国 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首先以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为例。 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很早,信息技术课程因州而异、因校而异,不同学区和学校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美国国家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快,学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也走在世界前列。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美国公立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到以上,同时美国中小学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相当丰富。 由于地区差异和学生差异,美国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因校而异,五花八门,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强调学科系统。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大体可分为二种形态:第一种,不设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物理等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第二种,设一门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第三种,设一系列信息技术必修课或选修课,如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等。多数高中开设程序设计选修课,培养学生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996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了年度国情咨文,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一于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表示到2000年全国每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都要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形成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了实现到2000年的教育行动纲领,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c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包括:(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效地使用技术。(2)保障实际投资。(3)保证人人都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权利。(4)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实验研究,提高K12教育效率和费用效益。据统计,1980年6月,美国拥有计算机的小学和中学的百分比分别为5%、20%,到1983年4月分别增至40%、75%。1985年,美国小学和高中平均每校的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6台、15台,1990年分别为19台、45台。1985年,美国中小学平均每125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1995年为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2000年6月为每5名学生拥有一台。1995年,约有1亿美国人拥有电脑(约占美国总人数的3/1),其中17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60%。1994、1996、2000年,美国中小学学校入网率分别为35%、65%。自1994年以来,与因特网联网的中小学数目增加了1倍多,联网教室数目增加了8倍,1994年全国有35%的学校上了因特网,到1997年则达到78%,有些地区超过了84%。1998年,美国不惜重金,为学校添置最尖端的电脑设备,经费超过50亿美元。这些举措,使得美国在抢占全球发展教育制高点的竞价中占得了先机。 英国 英国中小学开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以政府规划、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和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从教育内部看,由教育部、教育技术委负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考试署、教育协会、大学、中小学教师共同组织和实施。从教育外部看,有国家工业部、就业部(原属教育就业部)、人力服务中心、专业团体、广播公司、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软件公司和硬件制造商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早在七十年代,英国政府就对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使用开始了投人。近二十年来,全英较大规模的涉及信息技术的投资项目就达十三个之多。项目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累计投资近三亿英镑。这些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修订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仅浏览一下涉及中小学教育的部分投资项目,便可见一斑(见表二)。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剖析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学号 系部机电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4月26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4) 1.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述 (4)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5) 3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6)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举例 (7) 4.1在产品制造过程与工艺技术中的应用 (7) 5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8) 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 6.1 CIMS 系统的功能组成 (11) 6.2 CIMS 系统的技术优势分析 (11) 6.2.1保障和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质量 (11) 6.2.2 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周期 (12) 7 加工技术 (12) 7.1 超精密加工的技术范畴 (12) 7.2 超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 (13) 7.2.1 主轴 (13) 7.2.2 直线导轨 (13) 7.2.3 传动系统 (14) 7.3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NC)) (14) 7.3.1 数控技术是应用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15) 7.3.2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变革 (15) 结论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1.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人们往往用AMT 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等,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科跨度大。本书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人们所需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和装备的总称,是涵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技术的集成。从广义来讲,它包括设计技术、加工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等三大类。其中设计技术是指开发、设计产品的方法;加工制造技术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设计产品而采用的生产设备及方法;管理技术是指如何将产品生产制造所需的物料、设备、人力、资金、能源、信息等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达到生产目的的方法。 具体地说,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 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 当代的先进制造技术以其高效率、高品质和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先进制造技术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 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1) 1.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1) 1.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1) 1.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2) 1.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 1.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2) 1.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 (2) 2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2) 2.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2) 2.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3) 2.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3) 3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3) 3.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4) 3.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4) 3.3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 3.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5) 3.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6) 参考文献 (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实习期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浅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通过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生活的重要部位。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象。 1.1 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议论时常听到,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计算机教学已经过时”的观点,即“过时论”。由于教学的过时便使学生难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无用论”。 1.2 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电脑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笔记本,小学生从小就接触,有简单的东西便已学会。更何况自从出现Windows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较强的描述性和明确的操作指令,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有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