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 怎样评价一节课

小学数学 怎样评价一节课

小学数学怎样评价一节课

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学生是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暴露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明确结论是在什么条件下

产生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有何联系与区别,它应用于什么范围等,从而把评课评到点子上。第三,看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讲练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适时组织课堂强化训练。听评时,要从训练题的编排、训练形式、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板书、教态、教具演示、教育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基本功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关注:一是教态自然、亲切、评议清晰、简练、生动、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二是有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技能;三是教具或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适时;四是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做到思维清晰,书写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五)教学效果

衡量教学效果,首先要看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恶劣目标要求;其次是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能否对一堂新授课归纳主要内容,进行独立的课堂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二)

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

课堂教学评价属于微观的教育评价。要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覆盖课堂教学这一动态系统的全部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和教学特色等。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单元的总目标恰当地分解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2、教材处理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换言之,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他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具体每部分知识该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

(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组织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时间分配恰当。

(3)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4)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5)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受教育思想支配、受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制约的,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

着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它在优化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

(4)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

(6)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7)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8)面向全体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5、教师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

(2)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明,生动形象,合乎逻辑,有启发性。

(3)板书工整规范,简明清晰,布局合理,言简意赅。

(4)教具、学具选用恰当,目的明确,演示娴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知识面广,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6、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一堂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学效果,即“讲求实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

(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

(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

(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7、教学特色

课堂教学中除了以上要素以外,有时还能表现出教学中的某些特色。要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优点、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2)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整合能力,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课改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希望老师们平时不断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有人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思:

1.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2.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3.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产生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

“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也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1.具体经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接触到新的信息是很重要的,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一旦教师意识到问题,就会感到一种不适,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进入到反思环节。这里关键是使问题与教师个人密切相关。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中的不足,这往往是对个人能力自信心的一种威胁,所以,让教师明确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并不容易。作为教师反思活动的促进者,在此时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自述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个任务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但合作的方式往往会更有效。经过这种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这种信息可以是来自研究领域,也可以来自实践领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对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时寻找知识的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式的,是自我定向的,因而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中的知识传授。同样,这一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

是角色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

二、教学反思的成分

教师要对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有人提出了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

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莱因哈特和格里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

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当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布鲁巴克等提出了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

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课程改革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刚进课堂和走出课堂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是充实的,能量是大的。

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④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大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⑤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

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怎样做好教学反思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一节小学数学课

上课的是一位女教师,很年青,姓蒋。

“今天,我们学习估算。”蒋老师笑着对学生们说,“假设我们正在逛商店。看,这是什么?”

说着,她展开了自己制作的挂图。

“随身听。”学生们叫到。

“有什么用处?”

“学英语。”

“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100元。”一个学生说。

“不对,比100元多。”老师说。

“200元。”一个穿红裙子的女孩子猜测道。“红红真聪明!表扬她!”

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很有节奏的拍手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们齐刷刷地竖起大姆指。同时,老师把价格写在了黑板上。

“随身听的准确价格是242元。”老师把价格写在了黑板上。

“这是什么?”老师又出示了另一幅挂图。

“儿童自行车。”小学生们说。

“这个需要多少钱呢?”

“200元。”

“不对,比200元多得多。”

“1000元。”

“不对,比1000元少多了。”

“500元。”

“还是多了。”

“400元。”

“对,表扬他!”老师兴奋地叫道。随即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

老师在挂图下标上价格:387元。

“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老师问。

“想要。”

“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我知道,老师让我说!”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踮着脚,高高地举着手说。

“好,欢欢你说。”

“比200元多。”

“你估的不对,谁能告诉欢欢怎么估算?”老师立刻做出了反应。

很多小学生都举着手。老师让其中的一位来说。

“随身听,242元,约250元;自行车387元,约400元。250加400等于650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650元。”

“对,表扬他!”

“嗨、嗨、嗨,你真棒!”

行云流水:这是我转载的《新课程教学设计》一书中的一个案例,我觉得这是一堂典型的牵引式教学,老师从教学内容引入非常自然地联系到了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教师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感受估算的意义,并且尝试估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句估算的意义都没有提,可是这堂课却体现了估算的意义。

小数爱人:感觉教师的设计理念是蛮新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多得多、多一些……”这些枯燥的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不攻自破,此外教学的设计也很朴实,舍去了浮华艳丽,呈现出一派自然风光。

一点疑惑: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蒋老师似乎略显粗糙,比如随身听的价钱“比100元多”的环节(如图)

行云流水:其实这堂课,我看重的它过渡自然,引入主题,让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是估算。的确也有一些处理粗糙的地方。

境界:——“100元。”一个学生说。

“不对,比100元多”老师说:

“200元。”一个穿红裙子的女孩子猜测道。“红红真聪明,表扬她!”

这里老师是不是也要考虑到对学生的评价,即不能简单的用“不对”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

新的课堂评价,要注重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你自己如何讲。青青园中葵:没有完美的课,但是我觉得老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数感的训练,这是和数感联系很紧的课例。

听吴正宪老师介绍过一个课例,在估算价钱中教师注重对数感的训练,实际上数感对估算也很有帮助!

1、教师为什么要自我反思?

2、教学评价中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