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①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①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①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①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①

张晶1, 王琰洁1, 黄小锋2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独立按需扩展、可用性高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应用也会引入新的问题, 如跨进程通讯、服务注册发现、分布式Session管理等. 本文在对传统框架和微服务框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该方案设计了微服务框架的功能架构,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采用该实现方案进行业务系统开发, 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微服务内部业务功能的开发, 微服务之间的注册、发现、监控和Session管理由微服务框架完成, 简化了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Session管理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WANG Yan-Jie1, HUANG Xiao-Feng2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 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onolithic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high availability and so on,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cross-proc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and distributed sessio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and microservice framework, this paper shows one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First, we design a scheme of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framework and the functional framework, and then give the solutions of some key issues tha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introduces. With this scheme,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ervice registration, discovery, monitoring and session management provided by the framework to simplify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session management

软件的架构设计是决定应用系统是否能够被正确、有效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 架构设计描述了在应用系统的内部, 如何根据业务、技术、组织, 以及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 将应用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 并使这些部分相互协作, 从而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价值的方式[1,2].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典型的单块架构应用, 如基于传统J2EE平台所构建的产品或者项目, 它们存在的形态一般是WAR包或者EAR包. 当部署这类应用时, 通常是将整个包作为一个整体, 部署在同一个WEB容器, 如Tomcat或者Jetty中. 当这类应用运行起来后, 所有的功能也都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企业应用范围的扩展, 单块架构表现出一些不足[3]:

①代码庞杂, 理解困难, 新人上手也困难;

②维护困难, 一般由一个团队维护, 应用越大, 则维护的人越多, 团队管理成本也越高, 团队效率也会

①收稿时间:2016-07-21;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08-18 [doi:10.158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ki.csa.005684]

越低下;

③功能升级困难: 每一次小改动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 进行全面测试;

④技术堆栈固化: 尝试新技术的代价太高, 导致技术僵化;

⑤扩展困难: 应用某些部分偏IO密集型、某些部分却偏CPU密集型, 但应用却只部署在一台机器上, 很难用单一硬件来满足应用各部分对硬件资源的不同要求.

如何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更灵活、更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的系统架构方式, 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基于微服务框架构建系统应用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 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4].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功能分解到各个离散的服务实现对应用系统的解耦, 具有明显的优势[5,6]:

①复杂度可控: 每一个微服务专注于单一功能, 并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清晰表述服务边界, 体积小、复杂度低,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

②独立部署: 微服务具备独立的运行进程, 可以独立部署. 当某个微服务发生变更时无需编译、部署整个应用. 由微服务组成的应用相当于具备一系列可并行的发布流程, 使得发布更加高效, 同时降低对生产环境所造成的风险, 最终缩短应用交付周期.

③技术选型灵活: 每个团队可以根据自身服务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

④容错: 在微服务架构下, 故障被隔离在单个服务中. 可通过重试、平稳退化等机制实现应用层面的容错, 避免全局性的不可用.

⑤扩展: 每个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独立进行扩展.

采用微服务架构也会引入新的问题: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是分布式系统, 服务独立运行在不同的进程中, 需要有进程间通讯机制来支撑服务之间的交互; 应用由多个服务构成, 每个服务可以有多个实例, 当一项服务存在于多个主机节点时, 需要一套服务发现机制, 使服务调用端可以获取正确的服务地址; 微服务应用是分布式系统, 需要解决分布式系统中Session管理的问题. 这些都是在微服务框架实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微服务框架设计

通过对微服务框架进行分析, 确定了微服务框架的总体架构, 如图1所示.

图1架构图

微服务框架包括服务注册发现、日志管理、序列化、服务配置、服务容器、服务通信、限流容错、管理接口和服务安全等组件.

其中, 服务容器是微服务运行的容器, 通过内嵌服务器的方式实现. 包含界面展现组件、IOC组件、数据持久化组件支撑业务系统的功能开发. 界面展现组件提供用于界面设计的通用组件, 支持主流浏览器兼容性、可视化编程、控件拖拽等功能. IOC组件提供依赖注入功能, 管理程序依赖. 数据持久化组件负责微服务数据的持久化存储.

日志管理: 记录重要的框架层日志、度量和调用链数据, 同时将日志、度量等接口暴露出来, 让业务层能根据需要记录业务日志数据.

序列化: 支持将业务逻辑以REST或者RPC方式暴露出来, 支持可定制的序列化机制. 对浏览器, 框架支持输出Ajax友好的JSON消息格式; 而对无线设备上的Native App, 框架支持输出性能高的Binary消息格式.

服务配置: 支持文件方式配置, 集成动态运行时配置, 能够在运行时针对不同环境动态调整服务的参数和配置.

服务通信: 提供基于REST/RPC的同步请求响应

模式和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模式.

限流和容错: 集成限流容错组件, 能够在运行时自动限流和容错, 保护服务. 同时和动态配置相结合, 实现动态限流和熔断.

管理接口: 提供管理接口, 可以在线查看框架和服务内部状态, 同时还可以动态调整内部状态, 对调试、监控和管理提供快速反馈.

服务安全: 以插件方式封装安全和访问控制逻辑, 业务服务根据需要加载相关安全插件. 2.1服务注册发现

微服务架构是由一系列职责单一的细粒度服务构成的分布式网状结构, 一个服务可以多实例并存, 这就引入了服务注册发现问题, 服务提供者要注册发布服务地址, 服务消费者要能发现目标服务, 同时服务提供者一般以集群方式提供服务, 也就引入了负载均衡问题. 目前主要的服务注册发现方案有两种: ①提供者服务发现

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有一个独立的负载均衡器, 负载均衡器上有所有服务的地址映射表. 当服务消费者调用某个目标服务时, 向负载均衡器发送请求, 负载均衡器根据策略做负载均衡后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 这种方式实现简单, 服务消费者无需实现服务发现逻辑, 但系统中需要维护一个高可用的负载均衡组件. 另外, 负载均衡组件在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增加了一跳, 有一定性能开销. ②消费者服务发现

服务消费者要访问某个服务时, 通过内置的负载均衡组件向服务注册表查询目标服务地址列表, 然后以某种负载均衡策略选择一个目标服务地址, 最后向目标服务发起请求. 这一方案需要一个服务注册表配合服务注册和发现, 一般采用高可用、分布式一致的组件如Zookeeper 、Consul 、Etcd 等来实现. 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消费者服务发现

和方案一相比, 该方案将服务发现能力分散到每一个服务消费者的进程内部, 同时服务消费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是直接调用, 没有额外开销, 性能比较好.

微服务框架在实现时采用消费者服务发现的方式. 2.2会话管理

基于微服务框架的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用户的一个请求可能跨越多个微服务, 而且一个服务可部署多个实例, 因此需要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Session 管理, 以解决Session ID 共享、Session 数据复制及Session 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

在分布式环境中, Session 管理通常有三种方式: Session 复制、粘性Session 和缓存集中式管理. Session 复制, 将一台机器上的Session 数据广播复制到集群中其它机器上; 粘性Session, 当用户访问集群中某台机器后, 强制指定后续所有请求均落到此机器上; 缓存集中式管理, 将Session 存入分布式缓存中, 当用户访问不同节点时先从缓存中获取Session 信息. 这三种方式的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方式对比

Session Replication Session Sticky 缓存集中式管理 使用场景

机器较少, 网络流量较小

机器数适中、对稳定性要求不高 集群中机器数多、网络环境复杂

优点

实现简单、配置较

少、当网络中有机器宕机时不影响用户访问

实现简单、配置方便、没有额外网络开销

可靠性好 缺点

广播式复制有延

时, 带来一定网络开销

网络中有机器宕机时用户Session 丢失、容易造成单点故障

实现复杂、稳定性依赖于缓存的稳定性、Session 信息放入缓存时要有合理的写入策略 为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 提高Session 管理的可靠性, 在微服务框架实现时采用缓存集中式管理方式进行Session 的管理.

3 框架实现

3.1基础框架

目前开源的微服务框架主要有Dropwizard 和

SpringBoot. 两个框架在实现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7], 如表2所示.

表2 Dropwizard和SpringBoot对比

框架HTTP REST JSON Metrics Health Check

Spring Boot Tomcat

Jetty

Spring

Jackson

GSON

Json-simple

Spring Spring

Dropwizard Jetty Jersey Jackson Dropwizard

Metrics

Dropwizard

Spring boot聚焦于Spring应用, 可以借力Spring 家族体系的其它成员, 完成通信、数据访问等功能, 体系庞大沉重; DropWizard从前端网页、核心服务、资料库存取到资源监控, 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开发架构, 更适用于云开发环境. 为了保持微服务轻量级特性及向云环境部署迁移, 应用框架在实现上选取了DropWizard框架.

DropWizard是一个后台服务开发框架, 内置jetty 服务器, 封装jersey容器, 帮助开发者快速的打造一个Rest风格的后台服务, 同时集成hibernate4、log4j、slf4j、jackson等开源组件. DropWizard结构的微服务主要包括四部分[8]:

①Configuration/config.yml: 用于微服务配置信息的定义和读取.

②Application: 该服务的主入口, 定义服务使用的配置文件, 开放Resource, 创建数据库连接对象等.

③Resource: 定义一个资源, 包括如何获取该资源, 对该资源进行get、post请求时对应的业务逻辑.

④HealthCheck: 随时检测当前服务是否可用.

Dropwizard框架本身缺少依赖注入的支持, 在微服务框架中对Dropwizard进行改造, 引入轻量级依赖注入框架Google Guice[9],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整合代码如表3所示.

表3 整合Google Guice代码

injector = createInjector(configuration);

injector.injectMembers(this);

//将注入的实例添加到dropwizard的管理中

addHealthChecks(environment, injector);

addProviders(environment, injector);

addInjectableProviders(environment, injector);

addResources(environment, injector);

addTasks(environment, injector);

addManaged(environment, injector);

3.2 服务注册发现

消费者服务发现需要一个服务注册表, 采用开源组件Consul来实现. 相对于Zookeeper、Etcd等其它

服务注册组件, Consul具有以下优点[10]:

支持多数据

中心下分布式高可用的服务发现和配置共享; 成员管理和消息广播采用

Gossip协议

, 去中心化; 支持健康

检查, 允许键值对存储

; 支持ACL

访问控制.

服务注册发现的架构如图3所示.

图3服务注册发现架构图

微服务启动时, 将服务信息注册到consulClient, consulClient将注册信息提交给consulServer, consulServer将信息提交给consulLeader, consulLeader 将自身的数据复制给其他的consulServer, 实现所有服务信息同步. 当微服务B访问微服务A时, 首先从consulServer上获取微服务A所有可用的服务地址, 根据负载均衡策略选择一个进行访问, 访问的过程中通过熔断器来进行超时容错处理.

Consul采用Go语言进行编写, 引入开源的consul-client库实现Java对Consul的访问. 在微服务启动的时候进行服务注册, 注册代码如表4所示.

表4 服务注册代码

AgentClient agentClient = consul.agentClient();

try {

agentClient.register(prop.getServicePort(),

URI.create(prop.getHealthUrl()).toURL(),

prop.getHealthInterval(),

prop.getServicename(),

prop.getServicename(), // serviceId:

prop.getServiceTag());

} catch (MalformedURLException e) {

logger.error ("服务注册异常: " + e.printStackTrace());

}

3.3 Session管理

为了解决分布式环境中Session共享的问题, 微服务框架在实现时选择分布式缓存方式进行Session的管理. 通过对网络I/O模型、内存管理、数据一致性、存储方式等方面对开源的分布式缓存组件进行对比,

最终选择redis作为缓存组件.redis是一个开源的Key-Value存储系统, 具有快速、支持数据类型丰富、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操作等优点. 同时使用Haproxy组件实现负载均衡和redis故障迁移, 保证Session信息的高可用性. 架构如图4所示.

图4Session管理架构图

当redis master故障时, 通过haproxy设置redis slave

为临时master, redis master重新恢复后, 再切换回去.

redis-master与redis-slave双向同步, 解决redis单点问题.

Session共享原理: 借助HttpServletRequest

Wrapper对HttpServletRequest对象进行包装, 覆盖

getSession()方法, 接管创建和管理Session的工作. 通

过Filter, 完成请求包装操作, 并触发事件完成Session

的保存. Session保存流程如图5所示.

图5Session保存流程

由于对HttpServletRequest进行了包装, 当系统中

获取Session时, 调用包装类的getSession方法从redis

缓存中获取Session, 流程如图6所示.

4 结语

微服务框架已经在国家电网统一应用开发平台

V2.9.0版本中实现, 该版本经过第三方安全、性能测

试, 于2016年7月27日正式发版. 目前, 已选中两个

项目组进行框架的试点应用.

本文对目前流行的微服务框架进行分析, 提出了

一种微服务框架的实现方案. 该方案设计了微服务框

架的功能架构, 重点分析了微服务架构所带来的服务

注册、服务发现、Session管理等问题, 并给出了实现

方案. 基于该微服务框架进行业务系统开发, 开发人

员只需要关注微服务内部业务功能的开发, 微服务之

间的注册、发现、监控和Session管理由微服务框架完

成, 简化了系统开发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1 温昱.软件架构设计: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必备.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2012.

2 王磊.解析微服务架构(一)单块架构系统以及其面临的挑

战[2015-05-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cn/articles/analysis-the-

architecture-of-microservice-part-01.

3 Richardson C. Introduction to Microservices [2015-05-19].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blog/introduction-to-microservices/

4 Fowler M, Lewis J. Microservices. [2014-03-25].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

5 Parmar K.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A Quick Guide

[2014-0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2014/06/microservice-archi-

tecture-quick-guide.html.

6 Richardson C. Introduction to Microservices [2015-05-19].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blog/introduction-to-microservices/.

7 Ullah R. Dropwizard vs Spring Boot—A Comparison Matrix.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articles/dropwizard-vs-spring-boot?

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2015-02-02.

8 Yammer.Getting Started.http://www.dropwizard.io/0.9.1/docs/

getting-started.html.

9 Sameb. Getting Started. [2014-07-08].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

google/guice/wiki/GettingStarted.

10 HashiCorp. Introduction to Consul. https://www.consul.io/

intro/index.html.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ki.csa.005796]

基于SpringCloud-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微服务系统设计方案 1.微服务本质 微服务架构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分布式架构,与其说是一种新架构,不如说是一种微服务架构风格。 简单来说,微服务架构风格是要开发一种由多个小服务组成的应用。每个服务运行于独立的进程,并且采用轻量级交互。多数情况下是一个HTTP的资源API。这些服务具备独立业务能力并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方式独立部署。这种风格使最小化集中管理,从而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 对于微服务架构系统,由于其服务粒度小,模块化清晰,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系统整体进行功能、服务规划,优先考虑如何在交付过程中,从工程实践出发,组织好代码结构、配置、测试、部署、运维、监控的整个过程,从而有效体现微服务的独立性与可部署性。 本文将从微服务系统的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部署阶段进行综合阐述。 理解微服务架构和理念是核心。 2.系统环境 名称版本说明 JDK 1.8 Spring Boot Spring Framework Ribbon kafka RabbitMQ

3.微服务架构的挑战 可靠性: 由于采用远程调用的方式,任何一个节点、网络出现问题,都将使得服务调用失败,随着微服务数量的增多,潜在故障点也将增多。 也就是没有充分的保障机制,则单点故障会大量增加。 运维要求高: 系统监控、高可用性、自动化技术 分布式复杂性: 网络延迟、系统容错、分布式事务 部署依赖性强: 服务依赖、多版本问题 性能(服务间通讯成本高): 无状态性、进程间调用、跨网络调用 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管理需要跨越多个节点来保证数据的瞬时一致性,因此比起传统的单体架构的事务,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在分布式系统中,通常会考虑通过数据的最终一致性来解决数据瞬时一致带来的系统不可用。 重复开发: 微服务理念崇尚每个微服务作为一个产品看待,有自己的团队开发,甚至可以有自己完全不同的技术、框架,那么与其他微服务团队的技术共享就产生了矛盾,重复开发的工作即产生了。

主流三维引擎对比分析说明书

主流三维引擎对比分析 随着计算机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实时真实感渲染以及场景复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直接使用底层图形接口如OpenGL、DirectX开发图形应用的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开发复杂性大、周期性长、维护困难的缺陷。为此国外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三维渲染引擎,比如Delta3D,OGRE,OSG,Unity3d,VTK等。渲染引擎的作用就是要优化遍历与显示三维模型。本文主要对OGRE与OSG这两个三维图形渲染引擎做个简单的比较,介绍她们在运行效率、场景管理、功能支持、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异同。通过了解两者差异后,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渲染引擎。 ogre OGRE(Object-Oriented Graphics Rendering Engine,面向对象图形渲染引擎) 又叫做OGRE 3D。OGRE就是面向场景的、灵活的图像引擎。OGRE仍然在发展中,如果就功能与商业游戏引擎还有一定差距。在OGRE的论坛网站上您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里面谈论到OGRE的一些格外的插件,如声音,UI ,物理检测,还有网络应用。采用C++开发,以MIT许可证发布,可以在Windows、Linux、Mac上运行。OGRE自己也说明本身不就是游戏引擎。 其主要特征如下: 面向对象,插件扩展架构,具有文档支持。 支持脚本。可以通过脚本管理材质资产并进行多路渲染。 支持物理碰撞检测。 支持顶点灯光、像素灯光、灯光映射。 支持阴影映射、三维阴影。 支持多纹理、凹凸贴图、多重材质贴图、立体投影。 支持顶点、像素、高级着色。 支持场景管理,具有多种数据结构。 支持逆向运动动画、骨架动画、变形动画、混合动画及姿态动画。 支持网格加载、皮肤、渐进网格。 支持环境映射、镜头眩光、公告牌、粒子、运动模糊、天空、水、雾、丝带轨迹、透明对象。支持XML文件转换。 引擎特性全面( ),稳定性好( ),支持全面( ),不容易上手与使用( )。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架构介绍

微服务是个说的挺长时间的概念,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像Spring Cloud,甚至提供了微服务所需要的全套框架,包括注册中心(Eureka)、配置中心(Config)、断路器(Hytrix)、API 网关(Zuul) 等组件。微服务体系庞杂,每个组件都能独自成章。 微服务与更早就起来的SOA 是什么关系? 个人觉得如果从概念上来说,微服务和SOA 都是一回事,强调把整个系统,按照多个服务的方式去组合及通信,而不是揉合在一起,但它们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 SOA 诞生在早期企业级的应用,其业务复杂、技术体系多样,SOA 强调的是各个服务之间,尤其是异构系统、遗留系统之间,建立起一套统一的协议和通信(SOAP),以及寻址服务(UDDI),它的侧重点在集成和兼容;与SOA 同期的另一种概念ESB(企业总线),强调通过一根总线服务,把所有服务串联起来,由ESB 总线来屏蔽各种不同业务系统自身业务/ 语言/ 协议的特殊性,各服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与总线相连,从而降低接入成本。 这两种概念,我感觉在国内没有太发展起来。一是国内的软件起步相对较晚,系统的整体复杂度——多厂商、多语言/ 技术栈、历史遗留系统的问题,还不算突出。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产品系,又没有必要使用SOA、UDDI 来做复杂的集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用户量的迅速爆发,企业自身的产品的微服务化的需求,快速发展起来,而与此同时SOA 这种以XML 为基础的SOAP 协议、以寻址为主要作用的UDDI,不能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SOAP 的XML 协议内容太多,造成性能明显下降;HTTP 协议的效率不如RPC;UDDI 只有寻址,缺少服务治理等功能。 在此种大背景下,以服务切分+ 服务注册+ 服务治理+ 限流降级+RPC+ 监控等为主要内涵的微服务,就快速发展起来的。国内的阿里巴巴走在前列,以Dubbo 为代表在国内互联网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后来Spring 官方发布Spring Cloud,揉合了一系列自研或其他企业捐赠的开源项目,发布微服务领域的Spring Cloud 产品。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

(工作分析)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

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2013年2月创新研发部

目录 国内外主流工作流引擎及规则引擎分析 (1) 一.背景 (4) 二.原则 (4) 三.工作流功能分析点 (6) 4.1.标准类 (6) 3.1.1BPMN2.0标准支持 (6) 4.2.开发类 (7) 3.1.1业务模型建模工具 (7) 3.1.2工作流建模工具 (7) 3.1.3人工页面生成工具 (8) 3.1.4仿真工具 (9) 4.3.功能类 (9) 4.1.1流程引擎 (9) 4.1.2规则引擎 (10) 4.1.3组织模型与日期 (10) 4.1.4对外API的提供 (11) 4.1.5后端集成/SOA (11) 4.1.6监控功能 (12) 四.中心已有系统工作流功能点分析 (13) 4.1.备付金系统工作流分析 (13) 4.1.1联社备付金调出流程 (13)

4.1.2联社备付金调入流程 (16) 4.1.3资金划入孝感农信通备付金账户业务流程 (18) 4.1.4备付金运用账户开立流程 (20) 4.1.5备付金沉淀资金运用流程 (23) 4.1.6备付金沉淀资金支取流程 (26) 4.2.多介质项目工作流分析 (28) 4.1.1开卡审批流程 (28) 4.3.新一代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工作流分析 (29) 4.4.电子商票系统工作流分析 (29) 4.5.OA系统工作流分析 (32) 五.工作流产品分析 (32) 六.分析结论 (44) 4.4.对比 (44) 4.5.建议 (45)

一.背景 目前中心建成的“一大核心系统,七大共享平台”以及OA系统,对工作流应用程度高,但各系统实现工作流程管理没有建立在统一的工作流平台上,导致流程割裂、重复开发、不易于管理等问题。 备付金管控项目涉及多个岗位之间工作的审核步骤,同时还要与多个系统进行交互,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流转时间,同时还要结合农信银中心的总体IT战略规划,备付金管控项目技术组决定选择一款先进的工作流引擎和一款规则引擎,作为备付金管控项目的核心技术架构。 二.原则 备付金管控项目组通过梳理各信息系统流程现状和未来需求,形成农信银中心工作流平台的发展规划,从而更全面的满足农信银各项关键业务、更好的支撑现有和未来的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组充分研究国内外领先的工作流产品和案例,同厂商交流。从用户界面生成、流程建模、流程引擎、规则引擎、组织模型、模拟仿真、后端集成/SOA、变更及版本管理、移动设备解决方案、监控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考察工作流产品,进行工作流产品选型。 目前国内外的工作流引擎层出不穷,行业标准多种多样,通过对比不同工作流公司产品,本次工作流技术选型决定分析商业工作流引擎4款,开源工作流引擎2款。其中国际知名厂商的商业工作流引擎2款,本土厂商的商业工作流引擎2款。由于本次技术选型是以工作流引擎为主,选型工作将不再单独分析规则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第一版V2.2

微服务架构技术规范(试行稿) 1总则 目前研发中心的后台开发中,基于Java/Spring MVC/Spring Boot框架开发,每个部门引入的支撑组件却各异,缺乏统一性,甚至每个部门都维护着一堆非业务组件,影响开发人员对快速变化业务支持的专注性。 这套方案的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良好的代码风格,可以为公司各类型的应用开发提供统一、通用、而强大的基础架构,完全能支持公司所有后台服务沉淀和演化出一个稳健企业中台。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创维数字本部及各分子公司,在使用微服务技术架构进行系统开发时,需遵循此技术规范 3微服务概述 3.1微服务定义 什么是微服务? 1.微服务- 也称为微服务架构- 是一种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服务 2.高度可维护和可测试 3.松散耦合 4.可独立部署 5.围绕业务能力进行组织。 6.微服务架构支持大型复杂应用程序的持续交付/部署。它还使组织能够

发展其技术堆栈。 Chris Richardson 世界著名软件大师 3.2使用微服务 传统的单体服务,或者模块化不彻底的项目可能存在以下弊端:1.团队职责不清晰 2.构建和部署耗时长 3.全量部署耗时长、影响范围广 4.单体只能按整体横向扩展,无法分模块垂直扩展 5.受技术栈限制,团队成员使用同一框架和语言 6.升级和变革技术框架变得困难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演变,服务器软件进入了微服务化阶段。对服务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这些维度更加让从业人员关注。而微服务化正是解决这些观注的良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微服务化正是软件发展演化的结果。在新的目项目应该微服务化解决方案。微服务化的程度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场景决定。 4开发规范 4.1基本理念 4.1.1无状态服务(Stateless) 无状态就是一次操作,不能保存数据。

开源ERP系统比较

开源ERP系统比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7097702.html,/zhanghaooy/blog/item/9a144f017114dadd277fb5d0.html 现在有许多企业将ERP项目,在企业中没有实施好,都归咎于软件产品不好。其实,这只是你们的借口。若想要将ERP软件真正与企业融合一体,首先得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再去选择适合的ERP软件。 如果你的企业是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希望用IT给管理带来提升,对国内主流ERP产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投入觉得风险过大,还恐惧购买成品ERP。你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选择免费且开放的开源ER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适合你企业的ERP。下载开源ERP的产品十分方便,在各大知名的开源网站上都可免费下载它们。注意哦!开源所有的产品都是对外开放的,且源代码都可任意查看,若您在实施ERP时遇到问题,可在开源社区上进行咨询讨论,当然,您也可以请软件开发商进行二次开发。 开源ERP和其它ERP软件比较,如图所示 下面介绍有哪些开源ERP? Compiere Compiere ERP&CRM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综合型解决方案,覆盖从客户管理、供应链到财务管理的全部领域,支持多组织、多币种、多会计模式、多成本计算、多语种、多税制等国际化特性。

Compiere ERP & CRM 通过申购 - 采购 - 发票 - 付款、报价 - 订单 - 发票 - 收款、产品与定价、资产管理、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员工关系、经营业绩分析等功能,将企业内部运营与外部客户相关的业务进行规范和优化,将企业由“ 人治” 转变为“ 法治” 的境界。 更好地管理您的业务 * 优化您的库存 * 输入销售订单 * 从 Web 接收订单 * 创建发票并记录发货单 * 收集收货单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 自动生成或手工输入采购订单 * 记录供应商收货和发票 * 供应商付款 * 输入手工日记帐 * 打印报表和对账单 Compiere ERP 的特色 报价至收款:为潜在客户或客户创建报价单;订单管理;发票;现金收据。它与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高度集成。 申购至付款:创建申购单、采购订单、发票收据;付款处理。它与供应链管理高度集成。 客户关系管理:是所有客户与潜在客户相关活动的逻辑视图。它构成了全部业务流程的一分。 伙伴关系管理:将不同的实体相互链接起来,允许它们管理线索分发、服务请求、渠道以及营销费用。它允许您提供集中式服务。 供应链管理:包括有物料管理的活动,包括库存收货、发货,以及从实体、它的组织到供货商、客户之间的移库和盘存。 绩效分析:覆盖了应用程序的成本计算与会计维度。 网上商店 / 自助服务:提供了您运行 Web 业务所需的一切。信息通过标准的应用程序共享,因此无需同步或特别的集成工作。 Compiere 网上商店组件可被定制为与您的网站相一致的外观和感受。 管理仪表板:提供了一目了然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视图,它能够互动、实时地展现公司的总体经营业绩。仪表板使得高层管理者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关键性业务战略,追踪公司与销售指标,达成公司的业绩目标。

shark工作流引擎表结构分析

SHARK工作流引擎的表结构 背景: Shark作为一个满足XPDL规范的开源工作流引擎,由于有JAWE作为定义工具,现有的很多流程表达,接口的定义都比较丰富。在数据库的数 据结构表达和代码结构上也有很多优点。 当然,Shark 还是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关键业务开发的基于关系结构的工作流引擎的表结构。 关键词:表结构、工作流引擎、shark、数据结构 1数据库表的关系图 Shark中共含有44个表,分别表达不同的数据结构,对应表数据内容和功能的对应关系,分为用户管理、事件管理、包管理、流程流转的控制数据管理等部分。 1.1用户管理 系统的用户和用户组的基本信息 1.2事件管理 在流程运转过程中,针对流程启动和结束,上下文数据,状态数据的改变,任务结束等事件,都记录了变化的前后过程。

1.3包管理 1.4.1在流程定义的参与者和系统真正用户之间有对应关系

1.4.2应用和调用工具类之间的映射 1.5辅助表

1.6流程流转控制数据管理

2Shark持久层对表的封装

class=" usergroup.HibernateUser" table="usertable" hibernate.participantmappin g.cfg.xml HibernateParticipant.hbm.xml class =" partmappersistence.data.HibernateParticipant" table="participant" HibernateGroupUser.hbm.xml class =" partmappersistence.data.HibernateGroupUser" table="groupuser" HibernateNormalUser.hbm.xml class=" partmappersistence.data.HibernateNormalUser" table="normaluser" HibernateProcessPartMap.hbm.xml" class=" partmappersistence.data.HibernateProcessPartMap" table="process" HibernatePackage.hbm.xml class="partmappersistence.data.HibernatePackage" table="package" hibernate.applicationmappin g.cfg.xml HibernateApplicationMapping.hbm.xml class="com.cs3.workflow.appmappersistence.HibernateApplicationMap" table="applicationmappings" hibernate.processlocking.cf g.xml HibernateLockEntry.hbm.xml class=" processlocking.HibernateLockEntry" table="locktable" 表三、独立的*.hbm.xml文件

2019最受欢迎的13个Java微服务框架

曾经的服务器领域有许多不同的芯片架构和操作系统,经过长期发展,Java的“一次编译,到处运行”使得它在服务器领域找到一席之地,成为程序员们的最爱 本文,我们将和大家分享13个可靠的Java微服务架构 1、Spring Boot Java构建Spring应用程序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Spring Boot是Spring的一个特定版本,它通过对配置细节的处理,使微服务构建更加简便。创建Spring Boot旨在自启动任何类型的Spring项目,而不仅仅是微服务。应用程序完成后,Spring Boot将在web服务器中混合,并输出一个JAR文件,JVM除外。你可以将其视为原始Docker容器。这也是许多负责构建微服务的开发者都非常喜欢Spring Boot的原因。 使用Spring 开发微服务遵循与Web 应用相同的MVC 理念。该框架享有多年Java开发中建立的所有深度连接,包括所有主要和次要数据存储、LDAP服务器和Apache Kafka等消息传递工具的集成。还有许多用于维护运行服务器集合的小特性,比如Spring Vault,这是一种用于维护生产环境中服务器所需的密码的工具。所有这些优点都说明了为什么Java程序员多年来一直喜欢Spring Boot的原因。

2、Eclipse MicroProfile 2016年,Java Enterprise社区决定清理Java Enterprise Edition中的内容,以便人们可以使用经典部件构建简单的微服务。他们去除了大量的库,但保留了处理REST请求,解析JSON和管理依赖注入的功能代码,最终被称为Eclipse MicroProfile,其特性为快速而简单。 从那以后,MicroProfile社区制定了一个协议,每季度发布一个新版本,同时添加新代码以保持微服务平稳安全地运行。任何Java EE开发者都会非常熟悉开发过程和代码结构,而且还吧配置麻烦给省去了。 3、Dropwizard 当Dropwizard在2011年出现时,Dropwizard框架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里面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模块,你可以根据需求添加一些业务逻辑,或者配置其他内容,最后你会发现JAR文件非常小,并且能够快速启动。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要点和实现原理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要点和实现原理

目录 一、微服务架构中职能团队的划分 (3) 二、微服务的去中心化治理 (5) 三、微服务的交互模式 (6) 四、微服务的分解和组合模式 (11) 五、微服务的容错模式 (32) 六、微服务的粒度 (43)

一、微服务架构中职能团队的划分 传统单体架构将系统分成具有不同职责的层次,对应的项目管理也倾向于将大的团队分成不同的职能团队,主要包括:用户交互UI团队、后台业务逻辑处理团队与数据存取ORM团队、DBA团队等。每个团队只对自己分层的职责负责,并对使用方提供组件服务质量保证。如果其中一个模块化组件需要升级、更新,那么这个变更会涉及不同的分层团队,即使升级和变更的改变很小,也需要进行跨团队沟通:需求阶段需要跨团队沟通产品功能,设计阶段需要跨团队沟通设计方案,开发阶段需要跨团队沟通具体的接口定义,测试阶段需要沟通业务回归等事宜,甚至上线都需要跨团队沟通应用的上线顺序。可见在传统的整体架构下,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出现事故的风险很大。 根据康威定律,团队的交流机制应该与架构设计机制相对应。因此,在微服务架构下,职能团队的划分方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一个核心要素。 微服务时代的团队沟通方式如图1-9所示。

图1-9 微服务架构按照业务的功能进行划分,每个单一的业务功能叫作一个服务,每个服务对应一个独立的职能团队,团队里包含用户交互UI设计师、后台服务开发人员、DBA、运营和运维人员。

在传统的整体架构中,软件是有生命周期的,经历需求分析、开发和测试,然后被交付给运维团队,这时开发团队将会解散,这是对软件的一个“放手”。而在微服务架构中,提倡运维人员也是服务项目团队的一员,倡导谁开发、谁维护,实施终生维护制度。 在业务服务的内部实现需要升级或者变更时,团队内的各角色成员进行沟通即可,而不需要进行跨团队沟通,这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只有服务之间的接口需要变更时才需要跨部门沟通,如果前期在服务之间的交互上定义了良好的接口,则接口变更的概率并不大,即使接口模式有变更,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模式和规范来解决,可参考1.3.3节。 二、微服务的去中心化治理 笔者曾经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上工作,平台的决策者倡导建设API网关,所有外部服务和内部服务都由统一的API网关进行管理。在项目初期,中心化的API网关统一了所有API的入口,这看起来很规范,但从技术角度来看限制了API的多样化。随着业务的发展,API网关开始暴露问题,每个用户请求经过机房时只要有服务之间的交互,则都会从API网关进行路由,服务上量以后,由于内部服务之间的交互都会叠加在API网关的调用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API网关的调用TPS,API网关很快就遇到了性能瓶颈。 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微服务的反模式,微服务倡导去中心化的治理,不推荐每个微服务都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技术来开发和使用服务。在微服务架构下可以使用C++开发一个服务,来对接Java 开发的另外一个服务,对于异构系统之间的交互标准,通常可以使用工具来补偿。开发者可以开发共用的工具,并分享给异构系统的开发者使用,来解决异构系统不一致的问题,例如:Thrift 远程调用框架使用中间语言(IDL)来定义接口,中间语言是独立于任何语言的,并提供了工具来生成中间语言,以及在中间语言与具体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

微服务架构的部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微服务架构项目的实践经验:架构选型、开发测试环境下的相关工具支持、人员分工及开发部署流程、相关设计及注意事项。最后,将根据实践经验讨论提高微服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的切实需求,进一步理清本项目所实现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的完善性需求。 本项目是一个企业级的容器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功能是基于容器实现的应用运行环境管理,以及应用开发阶段的持续集成和持续发布。简单的理解该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管理复杂应用的开发和运维环境,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开发和运维效率。项目的开发背景如下: 首先,该系统具有典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特征: 该平台所运行的服务器配置不高,例如华为RH1288这类低配置服务器,允许硬件失败; 系统平台要求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规模进行伸缩部署,保证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 由于系统平台之上需要运行若干企业应用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单点失效。 其次,本系统功能复杂,从架构的角度需要将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和若干个子系统。不同的层次、子系统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由不同的开发小组完成。 第三,项目组成员由几个城市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协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上述项目背景的考虑,本项目选择基于微服务架构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测试、部署使用到的工具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适合的流程和相关工具集,才能提高微服务架构下的应用开发效率。本项目利用DevOPs流程并选用一套相关工具集实现应用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测试、部署的效率。 代码库:本项目使用分布式代码库Gitlab,它的功能不限于代码仓库,还包括reviews(代码审查), issue tracking(问题跟踪)、wiki等功能,是代码管理和异地团队沟通、协作工具的首选。 Docker镜像仓库、Docker:本项目用容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以容器作为应用发布的载体,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测试发版环境都运行在Docker容器中。对于复杂的开发和运维环境管理Docker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有大多数都已经将Docker应用到了他们的开发或者生产环境中了。 K8s:本项目采用Kubernates作为容器调度管理的基础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的Docker容器都由K8s负责调度管理。 Jenkins:快速的部署发布离不开老牌持续集成明星Jenkins,本项目通过Jenkins任务构建代码、将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最终发布到K8s环境中将容器运行起来。 Shell脚本:编写Shell脚本将项目打分支、发布应用等开发阶段的配置管理工作自动化,降低运维门槛、提高配置管理和运维的效率。

JFlow与activiti的对比

驰骋工作流引擎JFlow与activiti 对 比 分 析 报 告

目录 前言 (4) 工作流程引擎 - 对比 (4) 5种基本控制流模式的对比 (5) 4种高级分支同步模式 (10) 2种结构化模式 (14) 4种包含多实例的模式 (16) 3种基于状态的模式 (19) 2种取消模式 (22) 总结 (23) 表单集成 (24) 表单引擎与流程引擎的关系 (25) 最简单的请假流程-根据表单的请假天数来判断流程的分支 (25) 流程引擎操纵表单引擎的一个案例 (27) 对多种表单的支持 (29) 简洁明快的CCForm (29) Word文档支持 (31) Excel表单的支持 (31) 表单树的支持 (32) 符合中国特色个性化JFlow功能 (32) 流程属性 (33) 多种接受人规则 (33) 接受人员投递路径自动记忆 (34) 发起前置导航 (35) 节点属性 (35)

方向条件可视化配置 (36) JFlow对工业自动化的流程支持 (37)

前言 为了更好的说明activiti 与jflow的两款工作流引擎的特点与区别,我们按 照如下几个方面做一次全面的、客观的对比。 首先activiti是国外的一款开源的工作流程引擎,在国际上影响比较深远与 广泛,解决了BPM领域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赞赏。他的boss是jbpm的前身。 JFlow是济南驰骋公司开放的一款工作流程引擎,JFlow的前身是CCFlow,ccflow是国内开源的一款老牌的工作流程引擎,承担过很多大型项目,适应于 复杂的国内应用环境。 Activity 相对简单,仅有流程引擎,没有表单引擎。在BPM的研究领域, 很 多的学者,专家都是把流程引擎与表单引擎分开的,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并不很 赞同。实现功能需要大量的代码开发。 JFlow是JFlow流程引擎+CCForm的表单引擎的有机结合,内容相对复杂,配置程度较高,实施周期短,上手快。 工作流程引擎 - 对比 以国外流行的工作流activiti的模式与当今中国开源的JFlow(ccflow和jflow的总称)流程引擎对照。以便让各位能够了解到中国国情的工作流引擎与国际流 行的设计规则的差别、不同、与优缺点。 国外工作流比较通用的就是满足21种流程模式的支持。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引言:“微服务”是当前软件架构领域非常热门的词汇,能找到很多关于微服务的定义、准则,以及如何从微服务中获益的文章,在企业的实践中去应用“微服务”的资源却很少。本篇文章中,会介绍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的基础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具体应用。 1.单体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 企业级的应用一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而常见的方式是把大量功能堆积到同一个单体架构中去。比如:常见的ERP、CRM等系统都以单体架构的方式运行,同时由于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功能,随着功能的升级,整个研发、发布、定位问题,扩展,升级这样一个“怪物”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单体架构的初期效率很高,应用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在每次的迭代中,开发团队都会面对新功能,然后开发许多新代码,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简单的应用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图1:单体架构 大部分企业通过SOA来解决上述问题,SOA的思路是把应用中相近的功能聚合到一起,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去。因此基于SOA架构的应用可以理解为一批服务的组合。SOA带来的问题是,引入了大量的服务、消息格式定义和规范。 多数情况下,SOA的服务直接相互独立,但是部署在同一个运行环境中(类似于一个Tomcat实例下,运行了很多web应用)。和单体架构类似,随着业务功能的增多SOA的服务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本质上看没有因为使用SOA而变的更好。图1,是一个包含多种服务的在线零售网站,所有的服务部署在一个运行环境中,是一个典型的单体架构。

单体架构的应用一般有以下特点: ?设计、开发、部署为一个单独的单元。 ?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导致维护、升级、新增功能变得异常困难 ?很难以敏捷研发模式进行开发和发布 ?部分更新,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 ?水平扩展:必须以应用为单位进行扩展,在资源需求有冲突时扩展变得比较困难(部分服务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部分需要更多内存资源) ?可用性:一个服务的不稳定会导致整个应用出问题 ?创新困难:很难引入新的技术和框架,所有的功能都构建在同质的框架之上 2.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应用是由多个小的、相互独立的、微服务组成,这些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开发和发布都没有依赖。 多数人对于微服务的定义是, 把本来运行在单体架构中的服务拆分成相互独立的服务,并运行在各自的进程中。在我看来,不仅如此。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不同的服务能依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构建的不同的技术架构之上,并且聚焦在有限的业务功能之上。 因此,在线零售网站可以用图2的微服务架构来简单概括。基于业务需求,需要增加一个账户服务微服务,因此构建微服务绝不是在单体架构中把服务拆分开这么简单。

支付场景的微服务架构介绍

支付场景的微服务架构介绍

目录 一、SOA与微服务 (3) 二、老支付架构遇到的挑战 (7) 三、基于微服务怎么做的改造 (9) 四、未来规划 (21)

一、SOA与微服务 在我看来,微服务虽是国外传进来的技术,却和咱们中国的一些理论是挂钩的。所以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麦田理论。 1.关于麦田理论 古代周朝时期,老百姓种地实际是没有任何规划的,也没有任何区域的限制,一般来说在地里一会种水稻,一会种小麦,一会种蔬菜地交叉来种,可收成之后发现庄稼受阳光程度非常低,营养非常不均

衡,后期维护成本非常高。直到战国时期,有一位农业专家把地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种一种庄稼,地跟地隔开,形成最初的微服务理念。 过去我们看到的很多文章都只是讲到SOA和微服务之间的比较,我今天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个DDD。下面就DDD、SOA以及微服务的演进过程先做个引子。 2.DDD、SOA与微服务

SOA架构 SOA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大概是在2010年之前出现的,最早提出时是提供给传统行业计算领域的解决方案,当时Oracle、IBM也提了很多方案,包括出现的很多流程引擎。

它的思想是将紧耦合的系统,划分为面向业务的粗粒度、松耦合、无状态的服务。在这之后,微服务的提出者基于SOA做了一个改进,就把它变成单一职责、独立部署、细小的微服务,是一个相反的概念。 微服务与DDD 今天我们一说到微服务就会想到DDD,有不少朋友认为DDD就是为微服务而生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接触DDD时它最早是用来做UML设计、领域建模的。 DDD讲究充血模型,而J2EE模型以传统的分层架构和Spring架构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以贫血模型为主的架构模式,贫血模型的优点是容易入门、分层清晰,而充血模型要求设计者前期对业务理解较深,不然后期项目会产生混乱。 另外就是DDD思想比较宽泛,导致形成百家争鸣的姿态,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方法论。开发者不容易理解,所以后面关注DDD的人变少了,而微服务的提出巧妙地借鉴了DDD里面的限界上下文、子域、领域事件等关键词,在微服务得到越来越多业界认可的情况下,也给DDD带来了重新的焕发。

开源工作流框架对比.

开源工作流框架对比 工作流是基于业务流程的一种模型,它可以把业务流程组织成一个具有逻辑和规则的模型,从而指导业务工作的进行。开源工作流把工作流进行了合理化、科学化的设计与组织,使其更能够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开源工作流可以帮助实现业务目标,通过计算机进行文档的传递,其使用非常广泛。目前国内主要有几种开源工作流框架,下面我们简单地对比一下,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开源工作流: 1.JBPM:要想了解JBPM,首先要了解JBPM的简单定义,JBPM是指业务流程管理,它包含了整个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流与服务协作,是一种灵活的、开源的管理模式。JBPM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畅简单化,让系统更加灵活运行,同时也很方便业务的跟踪、监控和管理,是一种很好的业务工作流框架模式。 2.OSWORKFLOW:这种框架是用java语言编写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工作流引擎,其技术性非常强,它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一些简单或者是复杂的工作流,为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服务。这种工作流最大的优点是灵活简单,比较容易实现,能够满足当前市场对开源工作流的需求。 3.oa办公软件系统:这种工作流是符合相关标准的系统管理工作流软件,它也是由java编写出来的,其扩展性比较强,功能也多,还具有通用性的特点,可以用于完整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要说这种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功能模块比较多,比如说动态表单、可视化工作表、智能报表等等,不同的功能表可以帮助用户实现不同的功能,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以上就是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开源工作流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不同的工作流模式其优势特点是不同的,不过这些工作流都能给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很多企业的欢迎。在这几种工作流模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JBPM,这种工作流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已经收到了很多企业的信赖。

微服务核心架构梳理

微服务核心架构梳理

目录 1.什么是微服务 (3) 2.微服务的利与弊 (5) 3.什么组织适合使用微服务? (6) 4.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 (10)

本文从头到尾梳理一下,有关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内容。阅读本文你将看到业界主流微服务框架的核心原理,包括服务发现,网关,配置中心,监控等组件,功能和架构原理的简单介绍。 1.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之父Martin Fowler,对微服务大概的概述如下: 就目前而言,对于微服务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While there is no precise definition of this architectural style ) 。但通常而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架构风格,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独立的自己的进程中,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的RESTful API ) 。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可以有一个非常轻量级的集中式管理来协调这些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服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 根据Martin Fowler的描述,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小服务,没有特定的标准或者规范,但他在总体规范上一定是小的。 ?进程独立,每一组服务都是独立运行的,可能我这个服务运行在Tomcat容器,而另一个服务运行在Jetty上。可以通过进程方式,不断的横向扩展整个服务。 ?通信,过去的协议都是很重的,就像ESB,就像SOAP,轻通信,着意味着相比过去更智能更轻量的服务相互调用,就所谓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这些Endpoint都是解耦的,完成一个业务通信调用串起这些micro service就像是Linux系统中通过管道串起一系列命令业务。过去的业务,我们通常会考虑各种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