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

——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一)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二)根数计算:

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二、垂直筋的计算:

(一)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

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

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

(二)根数计算:

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

(一)长度计算:

墙身范围内

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边框梁范围内

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二)根数计算:

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

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

范围;

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

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

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

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

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2、拉筋面积=S1*S2

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

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设置项:

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和03G101-1第34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25%、50%、100%四种选择;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3.暗梁/连梁/边框梁拉筋配置:按规范设置,如图:

来源:03G101-1第51页关于“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和拉筋构造”的说明,如下图所示。

说明:根据梁高度不同,配置不同信息的拉筋。

影响范围:影响梁属性中拉筋的默认值。

4.暗梁/连梁/边框梁箍筋及拉筋弯折角度:提供三种选择

来源:施工工艺不同

影响范围:弯折角度不同,按外边线计算时,箍筋及拉筋长度不同。

二、连梁:

6.楼层连梁两侧暗柱内是否布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否。

来源:03101-1第51页。

说明:可以设置洞口两侧的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

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

7.楼层双洞口连梁时,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连梁箍筋:提供“是”和“否”的选择,默认为

“否”。

来源:03101-1第51页。

说明:用来设置双洞口连梁,两洞口之间是否设置箍筋。

影响范围:影响连梁箍筋根数的计算。

8.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默认为150,如图。

来源:03101-1第51页。

说明:平法规定顶层连梁锚固区箍筋间距为150,但是一些设计中规定与平法不同,为了满足不同的设计需要,提供了该项设置。

影响范围:影响顶层连梁的箍筋根数计算。

9.连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提供“向上取整+1”等6种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计算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

影响:影响连梁的箍筋、拉筋和侧面纵筋根数的计算。

10.连梁侧面纵筋距连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侧面纵筋距离纵筋的间距不同,按间距计算出的根数不同。影响范围:侧面纵筋按照间距输入时,影响连梁侧面纵筋的根数计算。

11.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默认为600.

来源:03G101-1第52页,连梁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如图。

说明: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法,用户存在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与图集设置不同时,可以修改计算设置满足多样的计算要求。

影响范围:连梁交叉暗撑箍筋根数的计算。

三、暗梁:

13.暗梁/边框梁在中间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默认为否。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一些需要布置,一些不需要布置。

说明:暗梁/边框梁与暗柱相交位置,设置是否需要计算箍筋,选择为是,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选择为否,不计算暗柱位置的梁箍筋。

影响范围:影响着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

14.暗梁/边框梁箍筋、拉筋、侧面纵筋根数计算方式:

同第9项。

15.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默认为“同连梁箍筋间距”,可以选择“同边框梁

箍筋间距”。

来源:08G101-5第74页,如图。

说明:图集规定为边框梁与连梁重叠部位的箍筋间距,同连梁箍筋间距,但是实际工程中也有设计为同边框梁箍筋间距的,所以提供该设置。

影响范围:影响与连梁重叠布置的边框连箍筋根数的计算。

16.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距暗梁/边框梁纵筋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常用做法是s/2

说明:存在有不同的算量要求,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满足不同需要。

影响范围:当侧面纵筋按间距输入时有效,影响暗梁/边框梁的箍筋根数计算。

四、剪力墙:

18.起始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习惯做法是起始钢筋距离楼面距离为s/2。

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钢筋的根数计算。

19.起始竖向分布筋距暗柱边的距离:默认为s/2。

来源:习惯做法是起始钢筋距暗柱边距离为s/2。

说明:存在不同的做法,所以提供该设置供用户修改。

影响范围: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根数计算。

20.剪力墙纵筋露出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来源:03G101-1第48页,如图:

说明:剪力墙中间层的垂直筋计算公式一般为: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平法规定,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露出长度不同。

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垂直筋的计算。

21.剪力墙基础插筋弯折长度:默认为按规范计算,如图。

来源:04G101-3第32页,如图。

说明:平法规定,根据基础厚度的不同,墙插筋在基础层的弯折长度不同。

影响范围:影响剪力墙基础插筋长度的计算。

22.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默认为2.

来源:04G101-3第32页,如图。

说明:墙在基础内的水平筋根数间距≤500,且不少于2根。

影响范围:剪力墙基础内水平筋根数。

23.暗梁/边框梁梁纵筋与水平钢筋的距离在数值范围内不计算水平钢筋:默认为s/2。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用来控制剪力墙钢筋相对于暗梁/边框梁的起步。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根数。

24.水平钢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计算剪力墙水平钢筋数量是用高度除以间距分段,n段长度需要n+1根钢筋。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根数。

25.垂直钢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计算剪力墙垂直钢筋数量是用长度除以间距分段,n段长度需要n+1根钢筋。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根数。

26.墙体拉筋根数计算方式:默认为“向上取整+1”。

来源:常用算法。

说明:例如采用双向布置,用面积除以间距后加1。软件还提供了“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四舍五入”和“向下取整”供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拉筋根数。

27.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时竖向一级钢筋的端部做法:默认为“5d直钩”。

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

说明:软件提供了“5d直钩”和“180度弯钩”供用户选择。当选择为“5d”直钩时,弯钩长度为5d,当选择为“180度弯钩”时,弯钩长度为6.25d。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28.顶层墙身垂直筋锚固计算起点:默认为“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

来源:根据平法图集03G101-1第48页中的规定,如图。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从板底开始计算锚固”和“从梁底开始计算锚固”。处理当前位置同时存在梁和板构件的情况。此项设置仅针对中间变截面及顶层锚固节点1有效。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29.端柱满足直锚时,水平筋伸入端柱内的长度:默认为“lae”。

来源:常见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lae”和“伸至对边”。此设置仅针对【水平钢筋丁字端柱节点】节点一、节点二以及【水平钢筋拐角端柱内侧节点】节点一、节点二有效。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

30.洞口加强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默认为“600”。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洞口加筋长度。

31.拐角墙中间层水平筋计算方式:默认为“同墙内侧水平筋”。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同墙内侧水平筋”和“同墙外侧水平筋”。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间层水平筋长度。

32.墙身钢筋搭接长度:默认为“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和“按平法计算”。按搭接错开百分率计算时,搭接长度为lle,错开距离为0.3lle。按平法计算时,搭接长度为1.2lle,错开距离为500。

来源:前者按照规范计算。后者参见03G101-1第48页,如图。

影响范围:剪力墙垂直筋长度。

33.一级钢筋末端弯折时带弯钩:默认为“是”。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一级钢筋长度。

34.剪力墙与集水坑坑口相交处剪力墙水平筋是否计算:默认为“是”。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和根数。

35.剪力墙边线与柱边平齐时,水平筋是否伸入柱内锚固:默认为“否”。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当选择为“否”时,按照节点计算,当选择为“是”时,平齐一侧的水平筋均锚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

影响范围:剪力墙水平筋长度。

36.剪力墙钢筋同间距隔一布一布置时,间距表示:默认为“不同钢筋之间的间距”。

来源:常用做法。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选择“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不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0实际间距为200;选择“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时,表示输入的间距为同种钢筋之间的间距,例如当格式为B12/B10@200时,表示每排B12与B12实际间距为200。

影响范围:剪力墙中钢筋长度和根数。

广联达计算设置选项详解

土方计算设置选项详解 这一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土方计算设置选项: *注意:清单规则的土方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工作面和放坡。 对于工作面的计算方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工作面,1 加工作面。 对于放坡的计算方法提供两个选项:0 不考虑放坡,1 计算放坡系数。 这两种算法分别用在清单计算规则和定额计算规则中。在清单计算规则中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不考虑工作面和放坡;而定额计算规则通常按实际挖土体积计算,所以需要考虑工作面和放坡。 (1)土方工作面计算方法(2)土方放坡计算方法

土方灰土回填计算设置选项详解这一节我们以定额计算规则为例介绍土方灰土回填计算选项: *注意:清单规则的土方灰土回填计算设置默认是不计算工作面和放坡。 (1)灰土回填工作面计算方法(2)灰土回填放坡计算方法

基础计算设置选项详解 这一节我们主要介绍基础计算设置选项: (1)侧面支模条件: 基础构件侧面支模条件,是指基础侧面如果为斜面时,与水平的夹角大于多少度时则需要计算模板面积; 如果小于这个度数则不计算模板面积,软件是考虑了实际施工情况,默认为45°,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

(2)满堂脚手架计算方法: (3)脚手架计算条件 筏板脚手架计算条件:

基础满堂脚手架计算方法(基础底面外放宽度),是指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在计算满堂脚手架面积时,按基础底面面积计算,需要外放的宽度。默认值为当地计算规则的要求。 基础满堂脚手架计算条件,是指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计算满堂脚手架;这里提供了两个选项(以筏板为例): 0 有地下室时当首层楼地面到筏板垫层底标高>2米时计算,无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垫层底标高>2米时计算; 1 有地下室时当首层楼地面到筏板底标高>2米时计算,无地下室时当室外地坪到筏板底标高>2米时计算。 两个选项的区别是第一个是从基础垫层底开始计算,而第二个选项是从基础底开始计算;同时,两个选项均区分了有地下室和无地下室两种情况:有地下室时高度算至首层底面,大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手架;无地下室时高度算至室外地坪,大于2m时计算基础的满堂脚手架。 独立基础脚手架计算条件: 后浇带自动延伸长度: 后浇带与砼构件相交未贯穿整个砼构件时,该设置选项可以控制后浇带计算时是否延伸到砼构件边缘处。

GTJ2018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1、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10*d 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16G101-1第71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1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16G101-1第72页。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 16G101-1 第72页。

2、根数计算: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根数=(ceil (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起步距离:见16G101-3第64页,图集规定为50mm,取计算设置第22项。 (二)垂直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 1)基础层: 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14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15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 2)中间层: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16G101-1第73页,同上图。 3)顶层: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广联达砌体结构平法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九 ——砌体结构的计算设置介绍 砖混结构的特点:承重主要是砖、砌块,混凝土的马牙槎柱、拉结筋与圈梁一起使建筑更整体、更坚固。目前,框架结构中砖混部分,主要是用于填充墙、跨度较大墙、阳台、屋面女儿墙、出屋面构筑物等。在施工过程中,一般是先扎好构造柱钢筋,再砌墙,布置砌体加筋、圈梁、过梁,最后浇注构造柱混凝土,或者分段浇注。在框架结构中,一般是在有构造柱位置,框架梁顶和底预留钢筋,在框架柱上预留砌体拉结筋。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砖混结构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构造柱: 构造柱的计算与框架柱是有区别的。框架柱各构造都可参照03G101图籍计算,而构造柱较多是大样直接给出了长度等值,所以构造柱创造性很大,基本没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也有规律可循。 构造柱分类:砌体结构计算设置中,第8项【是否属于砖混结构】。选择“是”,按照砖混结构构造柱计算;选择“否”,按照框架填充墙构造柱计算。 下面就分别介绍两种结构中构造柱的算法: (一)砖混结构: 1.基础层 (1)纵筋 ①构造柱下有混凝土基础或圈梁,构造柱则以混凝土基础或圈梁生根,纵筋插筋长度=基础层层 顶标高-基础底标高-混凝土基础厚度或圈梁高度+基础内锚固lae+Lle; 构造柱内纵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e在03G363图籍第5页中给出了取值:

根据03G363图籍第22页,构造柱锚入混凝土基础。 在软件中,通过【节点设置】中【构造柱遇混凝土基础插筋节点】中节点一来实现,见下图: 其中节点二是按传统算法,即纵筋伸至基底弯折,与框架柱相似,但此处的弯折一般会在总说明或备注里给出,而不需要像框架柱那样去判断。

广联达钢筋操作注意事项及细节

预算部广联达钢筋软件计算标准预算部广联达钢筋软件计算标准 广联达钢筋软件计算为了达到公司每个预算人员的软件水平及操作 习惯一致,便于内部资源的串换,将软件操作中的重点及要求罗列如下,大家都必须按施工图设计及以下要求做好施工图预算及结算工作: 一、工程设置 1、将 A6 的容重修改成 A6.5 的容重。 二、计算设置柱: 1、2 点: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如果插筋在软件里计算,要根据设计的要求修改计算式。 4 点: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的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 2 个,按 04G101-3 第 32 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道” ,注意箍筋的计算及修改。 5 点: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软件默认为是,但若在基础层未画柱,矩形柱的内箍仍然计算;基础层上画柱,基础层上所画的柱的钢筋就只计算所设置的几个外箍,我们就要根据设计图及施工方案做好设置是否只计算外箍。(此条不适用于剪力墙柱)10 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 50%,按设计修改。剪力墙:剪力墙: 2 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25%,按设计修改。 3 点:拉筋配置:修改 6 为 6.5。 9 点:暗柱、端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 2 个,按 04G101-3 第 32 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

道” ,注意箍筋的计算及修改。 21 点:暗梁在暗柱内是否布置箍筋:软件默认为否,应修改为是,暗梁和暗柱不互为支座,应注意,设为是后柱内依然未计算箍筋,需人为的修改计算式。 22 点: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相交构造:软件默认为伸入连梁边暗柱内互相锚固。 29 点: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软件默认为 2 排,按 04G101-3 第 32 页大样要求为“间距≤500 且不少于两排” ,注意水平筋的计算及修改。框架梁:框架梁: 10 点: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 0,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将个数修改,减少输入工作量。 13 点:拉筋配置:修改 6 为 6.5。 18 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25%,按设计修改。非框架梁:框架梁: 10 点: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软件默认为 0,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将个数修改,减少输入工作量。 13 点:拉筋配置:修改 6 为 6.5。 18 点: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软件默认为≤25%,按设计修改。 19 点:直形非框架梁上部端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软件默认为 L/5,注意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筋取 L/3,注意修改计算式。板: 2 点: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软件默认为 50mm,根据 04G101-4 第 25 页大样,负筋距梁角筋为 1/2 板筋间距。根据施工图上负筋间距情况,大概平均后调整数值。 3 点:分布钢筋配置:软件默认为 A6-250,应根据设计施工图修改。 4、5 点:分布钢筋长度计算:软件默认为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搭接长度 150,实际:若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

学习钢筋平法图集及GGJ2013的一点经验分享

学习钢筋平法图集及GGJ2013的一点经验分享

今天我来谈谈学习平法的感受及学习技巧。很多自学平法图集的人在学习平法的时候,抱怨平法图集太多,构件锚固搭接格式千奇百怪,节点繁多,投入了很多精力,一页一页的看,自以为自己下了很多功夫(在大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可是到头来还是记不住,也不得要领)。我觉得这是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因为没有掌握系统的学习、整理方法。今天就给大家一点学习平法图集的提示,虽然我也是在学习阶段,但我相信不会太久我就可以掌握它。文字大段大段的,大家抗住读完。 下面就随便举个例子:我们要学习框架柱的构造。那么我的步骤就是: (1)看图集目录。看目录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这本图集的框架是怎样的,然后掌握你需要计算的目标构件的框架。比如框架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制图规则P8到P12,第二部分讲的是标准构造详图P57-P66,其实每个构件都是讲先讲制图规则,这也是你想读懂结施图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掌握注写方式不同,掌握标注方式的不同,掌握每一个字母代号的含义等。 (2)对照多本图集(主要就是那八本,如果不知道哪八本的最好赶紧去把资料搞齐全)把框架柱的钢筋骨架进行系统的梳理,这一步尤为重要。梳理的结果主要是知道的东西要清楚,柱子有哪些钢筋(纵筋+箍筋),纵筋在不同层(基础层,中间层,顶层或者其他情况),然后看各个楼层的钢筋构造,比如: 1.基础层的构造有基础插筋; 2. 中间层的情况就可以打字分为三种情况,包括截面无变化的情况,截面变化的情况,变钢筋的情况; 3.那顶层呢,边柱和角柱的情况; 4. 其他有哪些情况呢:墙上柱和梁上柱的情况; 5.然后是箍筋,箍筋主要分清楚加密区和非加密区,还要注意节点区。

GTJ2018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基础主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16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1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来设置。 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软件还提供了多种形式可以选择.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1 图002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3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16G101-3第81页,规范算法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配备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规范算法,一种是传统算法。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 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中两种方式可以通过节点的选择来完成。 图004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图005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3、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3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软件配备了二种方式,一种是 规范做法,一种是常规做法,可以根据图纸来进行选择和修改。 图006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广联达计算设置说明-板

——板的计算设置介绍 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4G101-4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板钢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一、受力筋 1.长度计算: 图001 图集04G101-4第25页对有梁楼面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0/2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 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002~004:

图002 端部支座为梁图003端部支座为剪力墙 图004 端部支座为圈梁和支座为砌体墙 2.根数计算: 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 1.长度计算: L=支座内长度+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 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

三、分布筋: 1.长度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 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 一型: 长度:L=L1+2*L2+2*L3 根数: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数量+级别+直径时,直接取所输入的数量即可; 若输入的钢筋信息为:级别+直径+间距*间距时, 当该最小板块布置了温度筋和负筋或布置了面筋时,则马凳筋的数量按以下方式进行计算: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框架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的一种方法。下图为采用传统方法表示框架梁的详图。 下图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采用平法表示梁的施工图时,需要对梁进行分类与编号,其编号的方法应符合表附.2.2◆的规定。

(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附.2.10◆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下图)。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 集中注写的形式KL-1(3)300×600—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例如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又如 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图附.2.11表示梁上部为3Φ22通长筋,梁下部为4Φ25通长筋。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G4φ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12构造钢筋。受扭纵筋用N打头。例如N6φ18,表示梁的每侧配置3φ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

广联达(柱墙的计算设置)

揭秘GGJ2009计算设置之一 ——“柱/墙柱”篇 一、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同。 (一)、基础层 (1)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来设置。 抗震柱纵筋露出长 度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2)基础箍筋 基础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 (1)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围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围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 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围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围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框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1)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板的计算设置介绍 (下) 相关链接: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五(上)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上)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四(下)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柱/墙柱”篇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上)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三:框架梁的计算设置介绍(下) 二、软件计算设置: 一、公共设置项: 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平法04G101-4第25页标注的是s/2(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默认50,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提供三个选择:保护层距离、50mm、s/2, 影响范围:对受力筋和负筋根数计算有影响。 3.分布钢筋配置: 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板构件构造: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说明:软件默认A6@250,用户也可以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进行修改。 影响范围:对板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有影响。 4.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来源:根据实际施工的做法。 说明:软件默认: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软件提供三种选择:1、按照轴线长度计算;2、和负筋(跨板受力筋)搭接计算;3、按照负筋(跨板受力筋)布置长度计算。 影响范围:负筋和跨板受力筋的分布筋的长度。 5.分布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 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分布筋的长度。 6.温度筋与负筋(跨板受力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参见图集04G101-4第27页,温度筋属于构造钢筋,原理同

分布筋。 说明:默认为150,也可以自行修改。可以输入具体数值,数值*d 或者数值*lae。 影响范围:温度筋的长度。 7.分布钢筋根数计算方式: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软件默认:向上取整+1、软件提供: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等6种计算方式。计算分布筋根数时,用长度除以间距后,需要确定如何取整。具体算法如下: 向上取整+1=Ceil(长度/间距)+1,如 Ceil(2000/150)+1=15 向下取整+1=Floor(长度/间距)+1,如 Floor(2000/150)+1=14四舍五入+1=Round(长度/间距)+1,如 Round(2000/150)+1=14 四舍五入=Round(长度/间距),如 Round(2000/150)=13 向上取整=Ceil(长度/间距),如 Ceil(2000/150)=14 向下取整=Floor(长度/间距),如 Floor(2000/150)=13 影响范围:影响分布筋根数的计算。 8.负筋(跨板受力筋)分布筋、温度筋是否带弯勾: 来源:用户不同的算量要求。 说明:一般这两种钢筋都是一级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设置是否添加弯钩。软件提供两个选择,“是”、“否”。可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 影响范围:分布筋和温度筋的长度。 9.负筋/受力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 来源:图集04G101-4第25页,图集默认为“板厚-2*保护层”,软件跟图集一致。参见图001 说明:软件提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 影响范围:负筋和受力筋弯折长度。 10.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 来源: 00G101第25页(选择0时)、03G101-1第34页、04G101-4第23、24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 ≤25%、50%、100%四种选择;

钢筋平法计算简图及公式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七、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03G101-1P34

GTJ2018-其它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其它计算学习其它主要是指后浇带、栏板、自定义点、自定义线、自定义面等构件;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其它中各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栏板: 1、水平筋的计算: A长度计算: 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构件区分不同做法: 1)栏板不与其它构件相交,自身绘制形成的L型、T型,包括端部的处理,此时栏板水平筋计算与剪力墙类似;

2)栏板端部与柱、剪力墙相交时,会采用预留钢筋、预埋件、植筋的做法,可以参照计算设置第10项“水平钢筋遇柱、墙做法”设置; 3)栏板端部为构造柱时,水平筋伸入柱内一个锚固长度; B 根数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起步长度进行计算; 根数=(栏板高-起步)/间距+1 当顶部有其它构件时,需要算至其它构件顶(该构件贯通栏板顶部); 2、垂直筋的计算: A长度计算: 1)生根部位,根部构件包括:梁、圈梁、暗梁、连梁、板、墙; 目前提供两种做法,可参考节点设置; 2)顶部处理: a.顶部无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直接伸到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 b.顶部有其它构件:栏板垂直筋需要伸到其它构件的顶部封顶,具体做法可以参考节点设置;(其它构件主要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板)

B 根数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和起步长度计算; 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 需要扣减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剪力墙、带型窗、带型洞构件,从上述构件边计算时,需要扣减起步距离; 3、拉筋的计算: A 长度计算: 拉筋长度=栏板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 B 根数计算: 1)需要扣除相交构件:包括压顶、梁、圈梁、暗梁、连梁、板;以及柱(框架柱、框支柱、暗柱、端柱)、构造柱、带型窗、带型洞; 2)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一 ——柱/墙柱的计算设置介绍 柱/墙柱是指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剪力墙结构中的暗柱、端柱。 一、算量基本方法: 柱/墙柱钢筋的计算主要是纵筋和箍筋的计算,并因所处楼层的不一样,计算也略有不一样; 一、基础层: (一)柱/墙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插筋弯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可通过调整第18项来设置,插筋弯折长度可通过第16项设置;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中间层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中间层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 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

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 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框架柱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且不同位置的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见03G101-1第37、38页) (一)边角柱: 边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节点

GTJ2018 板的计算学习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板的计算学习 实际工程中,板中需要计算的钢筋主要包括板面筋、底筋、温度筋、负筋及其分布筋、马凳筋、拉筋及洞口加筋。平法中06G101-1对板的相关钢筋进行了平法描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板构件的特点及钢筋的计算: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受力筋 1、长度计算:

图001 图集06G101-1第99页对有梁盖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受力筋进行标注,如上图,多跨布置的受力筋贯通布置,上部贯通筋在≤跨中l l区域进行连接。负筋的长度按照设计的尺寸进行计算 板受力筋端部支座做法如下图 板在端部支座为梁时:

图002 板在端部支座为剪力墙时:分中间层和顶层 图003

图004 2、根数计算: 受力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从梁边上开始排布,起始距离为1/2板筋间距(如上图001所示),然后按照间距排布。 根数=(板净距-2*起步)/间距+1 3、跨板受力筋计算与受力筋类似 (二)负筋: 1、长度计算: L=La'+左(右)标注+左(右)弯折,弯折长度默认取计算设置第9项,当用户在负筋定义中输入弯折长度时,则计算时用输入的弯折长度替换此弯折长度,当标注长度遇到洞口时,需要扣减洞口的尺寸。 2、根数计算: 负筋根数计算,即是按照负筋的布置长度,以间距进行计算。根数=(布置线长度-2*起步)/间距+1

(三)分布筋: 1、长度计算: 根据计算设置第4项所设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遇到洞口时按伸至洞口边减保护层处理,2、根数计算: N=(左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右标注-50)/分布筋间距+1(分布筋数量需要扣除洞口尺寸)(四)马凳筋: 一型: 图005 长度: L=L1+2*L2+2*L3

广联达软件的算量思路及流程

软件的算量思路及流程 GGJ2009产品通过画图的方式,快速建立建筑物的计算模型,软件根据内置的平法图集和规范实现自动扣减,准确算量。内置的平法和规范还可以由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自行设置和修改,满足多样的需求。在计算过程中工程造价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计算和校对,达到钢筋算量方法实用化,算量过程可视化,算量结果准确化。 做工程的构件绘制流程 使用GGJ2009做实际工程,一般推荐用户按照先主体再零星的原则,即先绘制和计算主体结构,再计算零星构件的顺序。 1、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绘制顺序,能够更方便的绘制,更快速的计算,提高工作效率。对不同结构类型,推荐用户的绘制流程如下;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 框架结构:柱→梁→板; 框剪结构:柱→剪力墙板块→梁→板→砌体墙板块; 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 2、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推荐使用的绘制流程为:首层→地上→地下→基础。 构件图元及分类 构件:在软件中柱、墙、梁等8种构件大类型;其下面还会区分类型小类,如柱有柱、构造柱类型;柱在图纸中又有KZ1、KZ2……。那么这里的KZ1、KZ2就叫构件。

图元:在软件中是指构件绘制到绘图区后,能看到的图形就称为图元。如KZ1绘制到轴网上,首层有10个KZ1,那么这10个KZ1就叫柱图元。 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按照图元形状可以划分为点状构件、线状构件和面状构件。 1)点状构件包括柱子,门窗洞口、独立基础、桩、桩承台等; 2)线状图元包括梁、墙、条基等; 3)面状构件包括现浇板、筏板等。 点】画法 【点】画法适用于点式构件(例如柱子)和部分面状构件(例如现浇板)。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构件工具条”选择一种已经定义的构件,如KZ-1; 第二步:在“绘图工具栏”选择【点】; 第三步:在绘图区,鼠标左键点击一点作为构件的插入点(只有鼠标指针显示为“”才能绘制),完成绘制。 说明: 1)选择了适用于点式绘制的构件之后,软件会默认为点式绘制,直接在绘图区域绘制即可。例如在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了“框架柱”之后,可直接跳过绘图步骤的第二步,直接绘 制。 2)对于面状构件的点式绘制,例如:板、筏板等,必须在有其它构件(例如梁和墙)围成的封闭空间内才能进行点式绘制。 直线】画法 【直线】绘制主要用于线状构件,当需要绘制一条或者多条连续的直线时,可以采用绘制【直线】的方式。操作方法: 第一步:在“构件工具条”中选择一种已经定义的构件,如框架梁KL-1。

广联达钢筋算量步骤

广联达钢筋算量步骤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广联达钢筋抽样 工程准备工作: 1、在新建工程前先分析图纸仔细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立与工程相对应的Excel表格用于记录及计算钢筋算量中的数据和Word表格用于记录钢筋算量中所遇到的问题。 软件操作步骤: 一、新建工程 第一步工程名称 1、输入工程名称按工程图纸名称输入。 2、按照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选取计算规则其他选项不变。 第二步工程信息 1、依据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填写工程信息 2、工程信息中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决定建筑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影响钢筋的搭接和锚固的数值从而会影响最终钢筋量的计算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情况进行输入。 PS:檐高为室外地坪到女儿墙底的高度值。 第三步编制信息 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内容。 第四步比重设置 1、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直径为6的钢筋一般用直径为6.5的钢筋代替需要把直径为6的钢筋的比重修改为直径6.5的钢筋比重直接在表格中复制、粘贴即可。 第五步弯钩设置 第六步点击完成

二、计算设置计算设置部分的内容是软件内置的规范和图集的显示。包括各类构件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参数设置直径影响钢筋技术结果软件中默认的都是规范中规定的数值和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值。 图纸没有特殊说明预算过程中不必调整。 三、楼层设置 1、建立楼层在软件中建立楼层时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层高和起始位置 A、基础层底设置为基础常用的底标高基础层底标高注意设置为垫层底标高。 B、基础上面一层从基础层顶到该层的结构顶板顶标高。 C、中间层从层底的结构板顶到本层上部的板顶。 2、修改板的厚度基础层板厚为筏板厚度。 3、楼层缺省钢筋设置 A、根据结构设计说明修改构件的混凝土标号如果结构设计说明与各楼层图混凝土标号不同按照结构设计说明设计 加以说明。 B、根据结构设计说明修改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四、轴网的定义 1、查看一层平面根据一层平面图建立轴网。 2、轴网编辑轴网绘制完毕后如果需要对轴网图元进行编辑可以使用“绘图工具栏”中的功能。 3、辅助轴线为了方便绘制图元软件提供了辅助轴线功能。 五、柱构件的定义和绘制 1、按照图纸定义柱子的构件名称。 2、按照图纸定义柱子的构件属性。特别注意图纸右下角是否有特殊说明注意柱子是否有标高变化软件默认竖向构件是按照层底标高

广联达快速计算房间装修

快速计算房间装修 在建筑算量中,装修是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建筑物装修样式、材料、做法越来越多样。我们在图形算量软件中,有什么好的思路和技巧来完成装修工程量的计算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计算房间装修的思路: 建筑装修中,工程量较大的部分就属房间装修了。在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GCL8.0中,有房间、地面局装、天棚局装、单墙面装修这四个构件。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构件来完成房间装修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思路和技巧: 一、首先分析建筑总说明中装修一览表:

不难看出房间装修都是由楼地面、墙面、天棚等做法的不同组合,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建立虚构件做法的思路来进行定义,即虚构件不绘图,只套做法,方便各种房间选用。 二、建立虚构件及做法。 我们可以将虚构件建立在固定某一层或者建立个子楼层,如1.1层。然后到该层定义房间:

我们将楼地面、墙面、天棚用房间定义,名称详细写明采用图集号、材质。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后面进行做法复用时查看。然后按照图籍和材质把虚构件做法一一套好: 三、到相应楼层建立房间。如三层,我们建立房间:卧室、客厅、厨房、阳台、健身房等。然后通过做法选配,选配子楼层1.1中的虚构件

做法, 这样即可快速完成每类房间的做法组合。

四、一层房间做法组合完成后,即可切换到其他层按类似的方法组合房间做法。 遇到相同房间,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直接选配已完成的房间做法,也可以将已完成的房间做法“做法刷”到目标层的房间上。

使用技巧: 1、选择做法时可以通过鼠标拉框选择编码前的序号;也可以通过Ctrl+左键或Shift+左键进行多行选择; 2、建立构件和套做法时,快速切换楼层可以直接通过构件管理界面的楼层切换实现;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构件层复制

广联达结算软件4.0操作简介

广联达 结算管理软件GES4.0 培 训 手 册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卷首语 尊敬的结算软件用户: 非常感谢您选择广联达结算管理软件。软件的价值在于应用,我们真诚的希望和您共同努力,让结算软件在您的施工项目造价管理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为您个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使您的造价管理工作更轻松。同时也希望通过结算软的应用,为您的项目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结算损失,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培训手册采用应用模式讲解和互动练习的模式编写,希望让用户用最少的时间掌握软件的应用流程,通过互动练习掌握软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模式,通过案例工程,模拟项目造价管理,最终让用户达到可以熟练应用结算软件,高效高质量管理项目造价业务。

目录第一部分:结算软件应用模式概述 第二部分:软件具体应用 一、工程设置 二、工程台账管理 1、合同管理 2、变更、签证、索赔管理 3、暂估价材料管理 4、甲供材料管理 5、项目相关文件管理 三、进度款管理 四、统计分析 五、数据计算 六、生成打印结算书 第三部分:应用模式总结

第一部分:结算管理软件应用模式概述 结算管理软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结算从招投标开始”,提倡把工程中的涉及造价的业务及时处理,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争议,在竣工结算时可以高效的生成完整的结算书。结算软件的使用伴随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主要应用的功能如下表:

第二部分软件应用 一、工程设置 ?作用: 工程设置中的设置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有效的设置,一般在第一次使用软件时设置,在以后的具体项目造价管理中软件会按照默认的设置值进行计算和处理。 ?操作: 软件中主要设置台账的编码格式和默认的取费费率 ?互动: 1、用户在变更洽商的编码格式中将“BG”修改为“广联达- 变更”。看看预览列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统一取费设置中按照本地造价管理部分的规定输入规 费和税金的税率。本次培训大家输入规费【5】,税金【3.41】, 代表规费费率5%,税金3.4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