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标准地层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武汉市岩土地层表(讨论稿)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编制

二○一二年十二月

地质图用色标准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岩石地层用色对比表 地层色标号R G B C M Y K 地形线22518512504010030第四纪60125525521700150第四纪60225525517800300第四纪60325525515300400第四纪60425525517800300第四纪60525525517800300第四纪60625525515300400第四纪60725525515300400第四纪6082552552550000第四纪6092552552550000第四纪6102552552550000第四纪6112552552550000第四纪61225525512800500第四纪61325525512800500第四纪61425525510200600第四纪61525525510200600第四纪61625525512800500第四纪61725525512800500第四纪61825525510200600第四纪61925525510200600第四纪62025525512800500第四纪6212552557600700第四纪6222552552600900第四纪6232552498903650(*)第四纪6242552493803850(*)第四纪6252552491303950(*)第四纪62625525510200600第四纪62725525510200600第四纪6282552557600700第四纪6292552557600700第四纪6302552555100800第四纪6312552557600700第四纪6322552557600700第四纪6332552555100800第四纪6342552555100800第四纪6352552552600900第四纪6362552557600700第四纪6372552557600700第四纪6382552555100800第四纪6392552555100800

地层与古生物学阶段性作业3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层及古生物学课程作业3(共3次作业)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10章——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南丹型 磨拉石 贡瓦纳古陆 印支运动 二、简答题 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 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3.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4.燕山运动及其地史意义 三、论述题 1.石炭纪华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2.寒武纪扬子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3.泥盆纪华南板块的古地理和古构造(包括典型剖面、剖面分析和空间变化)4.任举中国地史中的二个成煤期并说其古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南丹型:“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的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的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磨拉石: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缘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的巨厚的砂,砾岩占优势的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快速堆积。 贡瓦纳古陆: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早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的大陆,它包括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因具有相同的“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立,凡欧美区植物,在冈瓦纳都未发现。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的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首先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我国中生代初期的地壳运动,目前一般认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甘孜、西岭及南岭的印支褶皱带。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二、简答题 1.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和古构造轮廓 早、中三叠世继承了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以岭海槽为界,显示出“南海北陆”的特征,南部海区以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东为华南稳定的浅海;西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晚三叠世华南为海陆交互和沉积,随着江南古陆为主体的湘黔桂方地的形成,华南分为东西两个滨浅海沉积区。西部龙门山,滇黔桂一带早期为浅海海湾,晚期海退为近海盆地。 晚二叠世末,北方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两伯利亚及劳亚古大陆连成一体,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陆河湖盆地,大型的有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宁武—沁水,此外,还有东北零星分布的小型的山间盆地。 2.华北板块的形成和演化阶段 (1)陆核的形成,太古宙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太古代以基性喷发为主,陆源沉积物较薄表壳岩零星出现,中太古代火山岩以中、基性为主,仍很发育,但沉积岩类已遍布全区,代表表壳岩分布的沉积厚度明显增大。晚太古代沉积岩比例明显增大,火山岩以夹层形式出现,沉积岩有明显分带现象。,蒙等地甚至出现富含有机碳质的沉积,表壳岩已广布于华北地区。早、晚太古代的花岗岩侵位发生在三个时期:32.4亿年花岗岩及云英闪长岩侵位;29亿年花岗岩类侵位;27—25亿年花岗类侵位。其规模逐步增大,说明硅铝壳不断扩大、增厚,至晚太古代末期,硅铝壳已初具规模,形成华北板块的锥形——陆核。 (2)陆核增生和原始板块形成——古元古代

古生物地层学重点考点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1、进化: 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在其形态构造的复杂变化和生理机能的提高。 2、发生在种内个体和居群层次上的进化成为小进化;种和种以上的进化被定义为大进化。 3、小进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适应和自然选择 4、大进化的形式 (1)适应辐射: 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2)趋同与平行演化: 趋同是指不同祖先的生物类群,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部分形态构造向同一个方向改变。平行演化是指不同类型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相似的形态,它与趋同有时不易区分,但平行演化常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两类或几类生物。 (3)线系渐变与间断平衡: 线系演变模式认为生物逐代的微小变化可以随时间积累导致主要的进化。间断平衡模式认为大进化的主要方式由长期的进化停滞期和短期的快速进化期所组成,新种是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新种一旦形成则处于停滞的进化状态,表型上不会有明显变化,直到下一次成种事件发生之前。 5、大爆发: 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地出现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 6、大灭绝:

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的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7、生存条件: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基本外界条件。 8、生活环境: 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生物生存跳进的总和 9、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10、化石群落营养结构主要包括两类描述指标: 生态类群、时空分层结构 11、原地埋藏化石的主要特点: (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分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瓣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数量比例大致为1: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时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第二章古生物学基础 1、古生物学: 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14.进化的不可逆性。阐述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 进化的不可逆性:已演变的生物类型不可能回复祖型;已灭亡的类型不可能重新出现。(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理论依据) 19. 什么叫地史时期? 现代全新世生命开始发生地壳固结 ⊥——————————————⊥ 1.0万年36亿年46亿年 23. 为什么地球可以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 1.优益的位置:地球处于太阳系中的位置距太阳不近不远,太阳的辐射能达到地球正好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2恰当的质量,质量不大不小,它能保持稳定的大气层,使大气中的主要气体不致逸散。 3.迅速的自转,地球昼夜交替,平均12小时,白天不因日光照射时间太长而使地球温度过高;晚上不因时间过长热量完全散失。 4.小的公转偏心率,地球轨道偏心率e不大不小,使近日点时温度不会太高,远日点温度不会太低。 5.有较大的固体卫星,月球的存在在保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个参数的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它的引力影响着地内软流层和板块运动,产生的潮汐使滨海生境丰富多彩。 6.宝贵的液态水,生命离不开水。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海洋的行星。 7.神奇的大气圈,只有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氧和氮组成,这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有占大气体积约0.03%的二氧化碳,这不多不少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为保持地球表面温度起到温室效应。 24. 地球上生命产生过程的三个阶段。 (1)形成有机化合物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无机物(N、H、O、CO、CO2、H2O、NH3、H2S、Hcl、甲烷)在紫外线、电离辐射、高温、高压下形成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核甘酸、多糖、类蛋白质、脂肪酸) (2)形成生物大分子阶段:有机化合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复杂有机物(甘氨酸、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3)形成生命阶段:复杂有机物经多个生物大分子聚集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为基础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初步的生命现象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 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 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 为影响因子i 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 为 1;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 为3;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 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地层及古生物学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层及古生物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一、判断题 1. 火山岩中可以找到化石(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2. 恐龙是胎生(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3. 海百合是植物(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4. 生命是起源于海洋(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 5. 植物化石是实体化石(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 6. 化石是石头(1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 7.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A)模铸化石B)印模化石C)模核化石D)实体化石答:A 8. Calamites(芦木)是_______(1分)(A) 根化石(B) 茎化石(C) 髓模化石(D) 叶化石参考答案:C 9. 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称__)(A) 侧生动物(B) 后生动物(C) 原生动物(D) 低等动物答案:C 10. 原地埋藏化石多_______(1分) (A) 个体大小不一(B) 个体大小相近(C) 单瓣分散保存(D) 个体破碎磨损参考答案:A 11. 地球上最早的比较可靠的生物出现距今___)(A)35亿年(B)46亿年(C)6亿年(D 32亿年答案:A 12. 四射珊瑚的鳞板与泡沫板属_______?(1分) (A) 轴部构造(B) 边缘构造(C) 纵列构造(D) 双列型构造参考答案:B 13. 以下有关放射虫地史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1分) (A) 前寒武纪就已出现(B) 泥盆纪末绝灭(C) 从寒武纪到现代(D) 二叠纪末绝灭参考答案:C 14. 种子蕨植物门与真蕨植物门的主要区别______)(A) 根(B) 茎(C) 叶(D) 繁殖器官参考答案:D 15. 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阶段称为_____)(A) 新生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元古代答案:A 16. 石松植物门在哪时期为大型乔木_______(1分) (A) 泥盆纪(B) 石炭纪-二叠纪(C) 中生代(D) 现代参考答案:B 17. 高等植物最早登陆在_______)(A) 早志留世(B) 晚志留世(C) 早泥盆世(D) 中泥盆世答案:B 18.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__)(A) 根特征(B) 叶特征(C) 果实(D) 生活环境参考答案:C 二、单选题 1. 中生代植物物界以陆生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类的繁荣为特征,所以中生代也称为____。(6分) (A) 裸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的时代(B) 裸子植物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 (C) 菊石时代、哺乳动物的时代(D) 松柏类时代、恐龙时代、菊石时代参考答案:B 2. 白垩纪末出现地史上著名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其中____全部灭绝。(6分) (A) 陆上的恐龙(B) 海中的菊石(C) 陆上的恐龙、海中的箭石、海中的菊石(D) 海中的鱼类答案:C 3. 联合古陆(Pangea)在____时期进入分裂解体阶段。(6分) (A) 三叠纪早期(B) 三叠纪中期(C) 三叠纪晚期(D) 侏罗纪早期参考答案:C 4. 以类蜉游—东方叶肢介-狼鳍鱼为代表的生物组合代表了典型的湖泊相,称为____。(6分) (A) 埃迪卡拉动物群(B) 热河动物群(C) 澄江动物群(D) TPN动物群参考答案:B 5. 三叠纪,特别是早、中三叠世仍继承古生代以来的以秦岭海槽为界所显示的“南海北陆”特征,受中、晚三叠世期间____影响,华南地区明显海退。(6分) (A) 海西运动(B) 印支运动(C) 燕山运动(D) 加里东运动参考答案:B 6. 中国三叠纪的古地理具有鲜明特点,以秦岭-大别山为界,“南海北陆”的古地理格局十分注目,南部的海区,以____为界,东侧为华南稳定浅海,西侧为活动的多岛洋盆地。(参考答案:A (A) 龙门山—康滇古陆为界(B) 秦岭—大别山为界(C) 秦岭—昆仑山为界(D) 龙门山—秦岭为界 7. 华南浅海区三叠系以黔南贞丰剖面发育最好,该剖面下三叠统包括____组。参考答案:B (A) 关岭组、法郎组(B) 飞仙关组、永宁镇组(C) 把南组、火把冲组(D) 把南组、火把冲组和二桥组 8. 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华南大规模的海退,这就是地史上著名的____。(6分) (A) 拉丁期大海退(B) 印度期大海退(C) 安尼期大海退(D) 瑞替期大海退参考答案:A 9.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发育良好,生物化石十分丰富,是中国北部陆相三叠纪的标准剖面,其下统刘家沟组,____为紫红色砂泥质岩。(A) 孙家沟组(B) 二马营组(C) 和尚沟组(D) 铜川组答案:C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古生物地层学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1.名词解释:间断平衡论.物种.趋同.趋异.特化 2.用例子说明什么叫生物重演律 3.7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叫绝灭? 第二章,古生物学基础 1.什么是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2.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石化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4.解释:双名法,sp,cf,aff,sp,nov 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1.蜓繁盛于时期的环境中,是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2..蜓的演化趋势及演化的阶段性。 3.蜓的旋壁分层类型及旋壁分层的组合类型。 4.标明图中蜓的轴切面上的各构造名称。(b)P32 第四章,植物界 1.层叠石是一类特殊的层纹状生物沉积构造,它是和的共同产物。 2.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3.蕨类植物分为哪几个门?各门的一般特性如何? 4.原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在植物进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5.裸子植物分为哪几个门?主要门的一般特点如何? 6.名词解释:二岐分支,单轴式分支,合轴式分支,叶序,脉序,小羽片,间小羽片,间羽片,鳞木的叶座 第五章,动物界 1.四射珊瑚的地史分布时期为; 2.横板珊瑚的连接构造主要有,,和。 3.四射珊瑚隔壁包括,,和三种类型 4.对比横板珊瑚与四射珊瑚的形态,结构差异 5.简述古代珊瑚的生态环境 6.四射珊瑚的鳞板和泡沫板有何区别 7.四射珊瑚的骨骼组合类型有几种? 第三节,腕足动物门 1.腕足类的肉茎主要用于。a.运动b.生殖c.开闭壳d.固着 2.依据腕足类腹匙形台的形态和结构差异可分为哪四种类型。 3.长身贝类的繁盛时代为。石燕贝类的繁盛时代为。 4.腕足类的腕骨类型有哪些类型? 5.腕螺有哪几种形式? 第三节,软体动物门 1.双壳类是通过,和。来完成和控制壳体的开合。 2.简述双壳类的壳体特征。双壳类的绞合构造由哪几部分构成,绞合构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比较腕足类与双壳类的壳体形态结构差异。

古生物地层学

古生物地层学 xx海洋生物大爆发: 在寒武纪早期,几乎所有的现生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许多后来已灭绝的生物“突然”从寒武纪地层底部几乎同时出现,这一现象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小壳化石: 小壳化石是指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附近开始出现、在寒武纪初大量繁盛和分异、个体微小、具硬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似牙形石、软体动物以及大量分类不明的管状、帽状、片状的化石。 xx动物群: xx大爆发的第二幕。 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 居群: 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组成了居群。 特征: 居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分布形式等。 化石群落原地埋藏的判别: 1、化石保存完整,各部位及表面无脱落及磨损现象。 2、个体大小分选性差大小极不一致,没有水流冲刷排列整齐的现象。 3、具两壳瓣的化石,一般两壳闭合,即使两壳分离在同一层位中两壳的数量比例大致为1:1。 4、基本保留了古生物原先生活的状态或稍有变动。

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化石保存类型: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化石作用: 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包含矿质填充作用、置换作用、碳化作用。 相: 相是指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和共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化石特征的总和。 简述原蕨植物门的主要特点,他们门在植物进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答: 原蕨植物又称为裸蕨植物,植物体小而简单,高不过2m,多为草本,无根和叶。茎二歧式分枝,地上直立茎的表面有角质层和气孔,或有刺状或鳞片状的突起,地下横卧的根状茎具假根,茎内有原始的维管束,为原生中柱。孢子囊单个生于枝的顶端,少数聚集成孢子囊簇或孢子囊穗,同型孢;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界从水生生活扩展到陆生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植物体出现了适应陆生环境的输导组织、假根、角质层、气孔等,但是还是原蕨植物分化还较简单,所以大多数还只能生活于滨海、沼泽或潮湿低地。 双壳类外壳的定向和度量!! 简述为什么爬行动物比两栖更适应陆地生活? 爬行类更适应陆地生活因为它们角质化的皮肤可以阻止水分过分蒸发,肺具有更完善的呼吸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生殖方式------能产羊膜卵,并且骨骼构造和大脑比两栖动物更加发育。

古生物地层学概要

古生物地层学 名词解释: 大爆发: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的出现种或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即生物进化大爆发象。 大灭绝: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它与生物大爆发现象相对应。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凡未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叠层石:微生物席,是原核生物(主要是蓝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周期性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澄江生物群: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假化石: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物或生物生命活动无关的假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中,在沉积物中留下印痕(或是没有硬体的生物或植物叶片在岩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生物硬体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模,它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模指壳体内表面特征留下的模,它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内外模所表现的纹饰和构造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模核化石铸

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又叫分子化石,地质时期埋藏的生物遗体有的虽然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遗体分解后的有机分子的化学分子结构从岩层中鉴别分离出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 化石保存条件: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的条件。 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根据化石保存条件,不是所有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都能保存为化石,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遗体能被保存为化石。 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单名法:用一个词来表示生物分类单元的学名Anthozoa(珊瑚纲)Claraia(克氏蛤) 1 用于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命名 2 其中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3 属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双名法:用于种的命名,用二个词表示 Claraia aurita(带耳克氏蛤)1 即在种本名之前加上它所归属的属名,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 2 种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3 种名字母全部用小写 三名法等:用于亚种的命名,由三个词组成 Claraia aurita minor (带耳克氏蛤微小亚种) 1 即在属名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

标准地层

标准地层 地层的沉积一般分为: 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积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fgl--冰水积层b--火山堆积层col--崩积层del--滑坡堆积set--泥石流o--生物堆积ch--化学堆积物pr--成因不明沉积

粉砂岩灰黑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风化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质软,为强风化带#TC# 杂填土灰褐色,稍湿,松散,土质不均匀,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等硬质物,硬质物粒径1~5cm不等,含量约占20%#TC# 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底部砂质含量较重,手捻有砂感#TC# 粉砂岩灰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泥质胶结。其中顶部泥质含量较重,为泥质粉砂岩。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风化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岩质软,为强风化带#TC# 泥岩......j2s 砂岩 (3) ① 1素填土(Q 4 ml):红褐色,场地局部地段分布,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 泥岩碎块和植物根系等,松散状,为近期平整场地时堆填形成。层厚0.80—1.80m。 ① 2杂填土(Q 4 ml):杂色,场地部分地段分布,以碎砖块、卵石和碳渣为主, 含少量粉质粘土、植物根系等,松散状,为近期平整场地时堆填形成。层厚0.50 —2.50m。 ②粉质粘土(Q 4 al+pl):黄褐色,场地均有分布,呈可塑状,土体中偶见铁锰质氧化物条纹,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层厚 2.40— 4.70m,层顶高程294.69—297.99m。 ③粉土(Q 4 al+pl):青灰色、黄褐色,场地均有分布,很湿-饱和,稍密状,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土体干强低、韧性差。层厚3.90—7.30m,层顶高程290.89—294.59m。 ④卵石(Q 4 al+pl):褐黄色、灰白色,场地均分布,卵石成分为中—微风化花岗岩、石英岩及石英砂岩等,卵石呈圆状、亚圆状,分选性差,卵石间充填粉细 砂。卵石土变化较大,不均匀,根据取芯鉴别及N 120 动探击数可将其分为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三个亚层: ④ 1 稍密卵石:似层状、透镜体状分布,卵石粒径一般20—50mm,最大粒径100mm,卵石含量约55—65%,局部含少量漂石,其充填物主要为粉、细砂。卵石部分接触,层厚0.50—1.70m。 ④ 2 中密卵石:似层状、透镜体状分布,卵石粒径一般20—60mm,最大粒径140mm,卵石含量约60—75%,局部土体含漂石,其充填物主要为粉、细砂;卵石大部分接触,层厚约0.50—3.30m。

地层简表

表2-2 邻井LX-101井地层简表界

注:上表地层分层及岩性简要概述来源于LX-101井录井数据,钻台面(高7.5m)为零点深度。 1)临兴先导试验区沉积环境及主要地层岩性如下: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64m,为开阔台地亚相。马家沟组沉积期水体浅,盐度基本属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循环作用中等,岩性以灰色白云岩为主。 上石炭统本溪组:平均厚度52m,为潮坪、沼泽等沉积体系。底部发育潮坪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灰岩,泥晶结构,致密,之后局部沼泽化,顶部为一套煤层,其下为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中砂岩主要含石英,以粗粒为主,次棱角-次圆,分选中等。煤层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碳质泥岩含大量科达木植物碎屑。 下二叠统太原组:平均厚度约93m,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底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随着海平面的下降,上部发育沼泽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厚度155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上段由灰色或浅灰色岩屑砂岩和灰黑色泥岩组成;下段砂岩夹煤线和暗色泥岩。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自然伽马下段为箱型,上段为漏斗形,电阻率明显增高,煤层对应峰值。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20m,为半氧化环境下的陆相辫状河沉积。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有灰色、深灰色、杂色泥岩,砂岩厚度19.2m~77.4m,平均55m。砂岩厚度明显比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要厚。南北向地层对比剖面该段地层整体上分布稳定差别不大。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92m,为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岩性为灰色、褐红色泥岩和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自然伽马幅度差异明显,电阻率值偏低。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答案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古生物地层学思考题》 第1-2章 1. 什么是化石,标准化石,化石的保存类型有哪几种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着、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结构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活环境由海洋到陆地、空中和海洋)。 3. 就控制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遗传、变异)提供物质基础,(隔离)提供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方向。 4. 生物绝灭的方式有多种,恐龙的绝灭属(集群灭绝)。 5.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与异地埋藏的化石 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和定向性,生活于相同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6.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和(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7. 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游泳)和(浮游)三种类型。 8.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部分。 9. 什么是重演律什么是化学(分子)化石 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 化学(分子)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10.印模化石与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11. 什么是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古生物地层学重点-(1)

古生物地层学重点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演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历史,确定地层层序和 时代,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演变等的学科。 ●地史学:研究地球(主要是地壳和上地幔顶层)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又称历史 地质学。地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沉积发育史、生物演化史和构造运动史。对地史学的研究可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显生宙近6亿年以来海洋动物的五大绝灭事件: 集群绝灭事件绝灭的海洋动物科数 奥陶纪末绝灭事件22 晚泥盆纪世绝灭事件21 晚二叠世绝灭事件52 晚三叠世绝灭事件20 晚白垩世绝灭事件15 其中晚二叠世的生物危机最严重,几乎占当时海洋动物的总科数一半 ●物种的定义 生物钟是指可以互相交配的而且与其他种群个体有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 化石种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地址时间内,具相同或相似形态特征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形态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的居群归于同一个种 物种:由居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他单元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生态位●标准化石: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该层以上和以下的地层 中基本上没有这种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具备时间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显著等条件 ●水生生物生活方式 底栖、游泳、浮游 ●化石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2)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 3)遗迹化石4)化学化石 ●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 生物各级分类单位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 属和属以上单位的命名都用一个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即用单名法。属以上的分类单位则用正体。 种名则用两个词表示,称为二名法(双名法)。一个完整的种名是该种从属的属名加上种本名,全用斜体。 亚种学名则用三名法,即由亚种名和所从属的种学名结合构成。亚种名置于种名之后。 在命名法则方面则遵循”优先律”的原则。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符合国际动(植)物命名法则的规定,以最早正式刊出名称为准。以后再有同一化石的命名,应作为同义名而废弃。 ●纺锤虫演化中的主要事件 C1出现,属种较少,个体微小,一般为短轴型的原始类型,以小泽筳科为主 C3 筳类开始繁盛,以纺锤筳科大量出现为特色。 早二叠世,旋壁变化,蜂巢层出现。 中二叠世,拟旋脊和副隔壁出现 早中二叠世为筳类的全盛时期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古生物学及其地层学 地层叠覆律:未经变动的地层,年代老的必在下,年代较新的叠覆于上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根据相同化石对比地层,证明同属于同一个时代 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最能反映这个时代的生物特征的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标志化石。 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具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者土壤)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系、统、阶等,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有宙、代、纪、世、期等。年代地层单位代表的是地质年代(时代),岩石地层单位是某个地质年代所形成的岩石(或地层)。一个是地层,地个是时代,二都是相互对应的。 相对比律(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测到是彼此毗连的相和地区(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层理: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沉积岩层内部的成层性特征) 沉积环境:沉积物(岩)形成时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区域 沉积相:具有一定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和古生物标志的沉积物组合。表征了当时的沉积环境。 笔石: 笔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群体生物,通常隶属于半索动物门,存在于中寒武世—早石炭世。笔石的骨骼为笔石虫体分泌的几丁质经炭化后留下一层炭质薄膜,笔石常呈碳质薄膜保存,很像用笔在岩石上书写的痕迹,笔石一名因此得来。 化石主要产于灰岩或其夹层的薄页岩中,绝少见于砂岩中,代表浅海相动物。笔石群最初由一个胎胞按顺序分出若干个胞管,胞管相连形成笔石枝。 胎胞尖端有一丝附着在海底或其他漂浮物体上。 笔石枝下垂、下斜、平伸、上斜或攀合生长。 胞管为笔石个体住室,成单列、双列或四列排列,前后相互叠覆,后一胞管被前一胞管遮盖的部分称为掩盖部分,未遮盖部分称为露出部分,这两部分之和即为胞管长度,其始部互相贯通形成共通沟,末端露出,形状变化很大,是鉴定笔石的重要特征之一。 笔石枝上胞管开口的一面为其腹侧,反之则为背侧,左右两边为枝的侧面。 菊石: 菊石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是已经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 最早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初期,繁盛与中生代,广泛分布于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绝迹。 菊石的壳体是一个一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锥形管。 菊石化石均产于浅海沉积的地层中,并与许多海生生物化石共生。 通常呈锥形或者桶形 隔壁和壳壁的接触线叫缝合线,是菊石分类的重要标志, 珊瑚: 海洋生物珊蝴虫的分泌物,构成珊蝴虫身体的支撑结构。分为钙质型珊瑚和角质型珊瑚两种。珊瑚石刺胞动物门珊瑚虫钢海生无脊椎动物

地层划分 标准对比

几类重要地层划分标志对比 班级: 010121 指导老师:张雄华 姓名:纪开宣 学号: 2012100199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5年4月

近期在阅读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中外文献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关于地层划分,尤其是地质界线划分的重要性、多样性以及准确性都是值得反复验证,不断考量的重大科学问题。不同的地区、年代的地层有着不同的特点,要找到全球性可对比的划分方法实属不易,有些时代的地层即便有大区域可对比标志也并非尽善尽美。即便有全球性对比因子,其“板上钉钉”的过程也是需要其他划分标志的约束和验证,否则便没有可信度。所以,地层界线的划分我综合考虑多种划分标准,优中取优,相辅相成。 地层记录有4个特性: 1不完整性----地层记录是不完整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发育地层,总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即使那些被认为是“连续沉积”的地层,其间也存在不同时空幅度的间断。 2非渐变性----形成地层的沉积作用过程不是一个逐渐变化的递加过程,而是一个非渐变作用过程。非渐变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那些突发性的事件沉积总是比正常沉积显著,如洪水作用沉积在河流相地层中所占的比例比正常沉积大、深海沉积地层中总是包含较大比例的浊流沉积等;2)地层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各种时空幅度不同的间断,它包括暴露间断与加深饥饿间断。 3旋回性----地层堆积作用需要沉积物容纳空间,而沉积物容纳空间的变化又受到各种驱动机制如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作用速率等的控制,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产生不同级别的异成因旋回层序。异成因旋回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变化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本身就赋予它较多的地层学意义 4复杂性----在岩石地层中,斜交时间面的静态相变和与时间变化同步的动态相变,造成了两种穿时性:斜交时间面的相变面穿时和间断面在不同空间间断幅度不同造成的间断面穿时。另外,不同地层单位的界线在时间上的不统一,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地层记录的复杂性。地层学家历尽艰辛所追寻的“标志层”,往往难以成为标志,也是地层记录的复杂性的表现。(本段摘自《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梅冥相,1996) 在地质界线划分中最经常用到的是古生物学标志(层序生物地层学),它被认为是划分地层最精确的方法。其次是岩相学标志、放射性元素定年(年代地层学)和元素同位素变化标志、分子地层学标志、旋回地层学标志、磁性地层学标志等。接下来我将结合实例简单介

地层古生物重点

古生物重点 名词解释 1.单名法:属(及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表示,即用 单名法,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用正体表示。 2.三名法:对于亚种的命名,采用三名法,即在属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用三个 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用斜体表示 3.实体化石:实体化石是指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一部分生物遗体的 化石。 4.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具备年限短,数量多,地理分 布广泛,特征明显等特征。 5.重演律:生物个体的发育是系统演化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6.相关律: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 他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7.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属于低等的二胚层多细胞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有组织无 器官,有一腔,既是食物的进口,又是废物的排泄孔。 8.节肢动物:体节分为头胸腹或头胸尾三部分,每一体节通常具一对附肢,附肢又分 为若干关节相连的分节。 9.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指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 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 10.沉积相:沉积相是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 11.相变:沉积相在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上的变化称为相变。 12.纵向堆积作用:纵向堆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 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沉积地层的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它与岩性界面是平行或基本平行的。 13.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是依据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岩性、接触关系等)进行 划分的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四级单位。 14.混杂堆积:混杂堆积是海沟、俯冲带的典型产物,由不同成因、不同时代岩块和深 海细粒沉积混杂相处,也导致同一层位中不同时代的化石混杂共生。

相关文档